第一篇:培训协议中的保证金是否有效
培训协议中的保证金是否有效?
王某在2003年来到A公司工作,并于当年5月31日与A公司签订了一份名为《在日本研修、实习条件》合同的合同,约定由A公司派王某赴日本研修实习,其中研修1年、实习2年;王某先预付人民币3万元给A公司作为保证金,王某结束研修实习后,在A公司工作满1年后全数返还;如果王某失去在日本的居留资格、研修实习或生活态度相当恶劣时,中止研修实习,回国费用由王某自行承担,同时A公司有权没收王某预付的保证金。2003年9月14日,王某被A公司派往日本研修实习。2004年4月27日,王某因在日本的一家超市盗窃,被当地警方拘留,后由日本总部担保释放。同年5月11日,日本总部因此拒绝王某继续在该公司研修,并将此事通知A公司。之后,王某返回中国,但一直未回A公司上班。同年5月30日,王某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裁决A公司应退回被告保证金3万元。A公司不服该裁决,请求法院判令其无需退回被告保证金3万元。被告王某辩称,原告A公司派遣其去日本研修实习,实质上是A公司以劳务输出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损害中国劳工合法权益;且A公司收取王某的是保证金,并非违约金,收取保证金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在日本研修、实习条件》虽有王某的签字,但非其真实意思表示,而且是违反《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无效的;此外,王某辩称自己没有在日本盗窃,也无任何证据证实。综上,王某要求退还收取的3万元保证金,并承担本案的仲裁费和诉讼费。
那么,王某培训协议中的3万元保证金是否有效,理由是什么?作为人力资源经理,面对培训后即将离去的员工,你该如何维护公司的利益?本期劳动关系下午茶,易才劳动关系顾问易博士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本案的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有:一是用人单位派劳动者出国培训,双方自愿签订的培训协议的法律性质是什么?约定由用人单位收取“保证金”的条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的形式订立,并具备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和劳动纪律等必备条款,但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在日本研修、实习条件》实质上是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的一部分。该协议的内容是约定出国培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劳动法》第三条的规定,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第八章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可见,职业培训应当属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劳动关系,是属于劳动合同的一部分,应当受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
《劳动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本案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在日本研修、实习条件》,被告认为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作为一个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没有任何胁迫、欺诈、乘人之危的情况下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协议不存在显失公平情况,并且协议已经履行了八个多月,在庭审时被告却辩解协议非其真实意思表示,该辩解不能成立。
劳动部于1995年8月11日发布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对违反以上规定的,应按照劳动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劳部发[1994]118号)和劳动部办公厅《对”关于国有企业和修订本所有制企业能否参照执行劳部发[1994]118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的请示“》(劳办发[1994]256号)的规定,由公安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立即退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部的该《意见》在立法体系中,属于部门规章。
本案中,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在日本研修、实习条件》是劳动合同一部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对当事人自愿签订的保证金条款的效力没有明确的规定。那么,《在日本研修、实习条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认定劳动合同效力是否只能依据《劳动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能否以部门规章作为审查劳动合同效力的依据?也就是说,《在日本研修、实习条件》中约定的保证金条款能否依该《意见》第二十四条认定为无效条款?本人的意见是可以的。
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劳动部的该《意见》是对《劳动法》的适用作出的具体规定,作为部门规章对《劳动法》规定的认定合同无效的情形作出补充性规定(即《意见》第二十四条)与其上位法(即《劳动法》)并不抵触,也没有违反上位法的规定(即《劳动法》没有规定认定劳动合同无效的依据不包括规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12月29日起施行)第4条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但这是对合同法的规定,并非对劳动法的规定,合同法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是不同的。
第二篇:口头协议是否有效
口头协议是否有效
1、口头协议产生纠纷,在协商解决阶段,利益受损方的证据搜集是关键。
2、口头协议一旦诉至法院,主张方要提供当时发生合同约定行为的证据,这类案件由于证人证言的随意性很大,很难予以采信。
3、这时就需要主张方提供当时履行合同时的间接证据,双方履行口头合同时,往来的传真、电子邮件、票据、电话录音、聊天记录等。
4、双方通过电子邮件、QQ聊天约定的合同,也可以视为书面合同。
5、相比口头协议,书面形式的合同由于对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义务都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6、能够提示当事人适时地正确履行合同义务,当发生合同纠纷时,也便于分清责任,正确、及时地解决纠纷。
7、一般具有标的额大、合同内容复杂、履行期限较长等的合同关系,为慎重起见,要采用书面形式订立。
8、法律明确规定,涉及技术合同、保险合同、委托代理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合同。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
律所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海王大厦A座14层
第三篇: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
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
编辑 | 裴净净
来源 | 河南焕廷律师事务所
民政局近期发布了《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这份公告中的一项统计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2014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离婚登记363.7万对;报告还显示:自2003年以来,我国离婚率已经12年连涨。
家庭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随着新婚姻法的实施进度推进,不少新婚夫妻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在婚后签订夫妻忠诚协议,那么,尽管如此,仍旧有部分人对协议的效力持疑问态度?
网友1咨询:
我老公有出轨现象,现在我们就为互相约束,签了夫妻忠诚协议,如果以后他违反了协议,那我有权根据协议内容,得到我应得的赔偿吗? 网友2咨询:
我们的夫妻协议双方签字是否生效?需不需要去公证?
事件回顾
张先生和李女士为了慎重起见,双方结婚时签订了一份“忠诚协议书”。协议约定:夫妻婚后应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若一方在婚期内由于道德品质问题,出现背叛另一方的不道德行为,要赔偿对方名誉损失和精神费10万元。李女士发现与自己再婚的丈夫出轨。李女士将丈夫告上法庭,要求解除婚姻关系,并按照二人之前签订的“忠诚协议书”条款,判令张某支付违约金10万元。
受理该案后,经法院合议庭和审委会讨论认为,本案中所签订的“夫妻忠诚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协议的签订没有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也没有违背公序良俗。在此基础上,协议与宪法所赋予的公民基本人身自由权利之规定不相悖。最终,法院准予二人离婚,并判决张先生支付“忠诚协议书”约定的 10万元违约金。
协议有效前提
协议的签订没有违背法律禁止性规定,也没有违背公序良俗。
但是并非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效的,法院在对各种类型的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上是区别对待的。
不被法院认可的协议内容 一、一方违背忠诚协议,双方将必须离婚
这是因为婚姻关系的解除需以离婚登记以及法院生效文书达成,即使双方签订了该协议,当确实有一方发生不忠时,该协议也无法自动解除婚姻关系。
二、对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探视权等身份权的约定。
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监护权等权利,是基于亲子关系,对于该项权利,夫妻不能通过约定而改变其权重。
三、约定不明确的内容视为未约定。
四、赔偿条款不符合对方的经济能力。
在“忠诚协议”中,很多人觉得,要求丈夫或妻子在出轨后给予经济赔偿,约定的数额越高越有威慑作用,因此,当事人在“忠诚协议”中约定的违约金往往过高,法官在判决时会考虑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因为如果直接按照该协议判令违约方承担约定的给付数额,很可能造成违约方生活困难,以及导致财产分割显失公平,即使判决了也很难执行,只会引发或者激化矛盾。因此,“忠诚协议“如果约定的数额明显畸高,法院会酌情裁减。
协议能不能公证
公证处一般不予办理“忠诚协议”公证,因为没有法律依据可供操作,不能办理夫妻“忠诚协议”公证。
以下“忠诚协议书”模板供参考
协 议 书
甲方:XXX,男,年月日出生,住XXXX
乙方:XXX,女,年月日出生,住XXXX
甲乙双方于XXX年XXX月XXX日结为夫妻,婚后育XXX子(女),名XXX。为兑现双方百年好合之承诺,互相督促履行夫妻忠实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等,经双方平等协商,自愿订立以下协议:
一、双方在婚姻关系建立之日,以及存续期间,应当互相遵守忠实义务,不得发生任何婚外性行为,违反夫妻互相忠诚的义务。
二、若任何一方有下述行为,视为对本协议第一条规定的违反。
1、一方有嫖娼、卖淫行为。
2、一方与异性的偶然的婚外性行为。
3、一方与异性的长期通奸,同居行为。
4、一方出现配偶所不知晓的血缘关系儿女。
5、一方出现配偶所不知晓的婚恋关系。
三、若任何一方有下列行为,可推定对本协议第一条规定的违反。
1、一方与异性在非合理场合存在明显超出正常交际的亲密行为。类如接吻、爱抚等情形。
2、一方与异性在非正常时段、单独相处在封闭、隐秘场所,同时明显无法给予合理解释的情形。
3、一方与异性在非正常时段,长期、频繁的存在有通讯联系,同时明显无法给予合理解释的情形。
4、有异性出现,主动承认自己为第三者。并且能提供相关证据予以直接证明的。
5、一方与异性长期存在赤裸淫秽言语、图片、视频信息往来,经配偶劝阻过一次不予悔改的。
四、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第一条约定致双方离婚的,则双方所生之子(女)由无过错方抚养,过错方每月应承担孩子的抚养费XXX元,直至孩子成年。
五、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第一条约定致双方离婚的,除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有财产(可列明具体的财产)归无过错方所有外,过错方还应赔偿无过错方人民币XXX万元。
六、双方确认,在签订本协议时冷静而理性,并一致确认上述约定是公平、有效的。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自双方签名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名、手印):
乙方(签名、手印):
XXX年XXX月XXX日
第四篇:民间房屋买卖协议是否有效
问:我是几年前买的房子,当时交易时没有房产证,后来我们自己办了房产证,只是没有更名,现在我们要更名,请问当年的买卖协议书有效么?
答:只要当时的协议反映的情况真实 内容合法 符合当事双方的意愿
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第五篇:该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否有效
该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是否有效
【案情】
原告黄某诉称,被告与第三人原系夫妻关系,原告系被告与第三人之女。被告与第三人于1990年4月登记结婚,2009年3月6日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双方将位于湖南省澧县澧阳镇遇仙楼巷62号的夫妻共同财产房屋1套全部赠与原告,并在原告年满18周岁后过户到原告名下。至2009年10月,原告已年满18周岁,但被告不履行房屋过户义务。请求判决被告立即履行房屋过户义务;由被告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用。
被告辩称,2006年4月,被告已将位于澧阳镇遇仙楼巷62号的夫妻共同财产房屋1套以3万元价格卖给父亲黄某某,只是未履行过户手续。2009年协议离婚时被告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非婚生子,故将所有房产赠与原告,忘记了已处分房屋的事实。
【分歧】
该案的处理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该赠与合同合法有效,被告应立即履行房屋过户手续。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被告间没有赠与合同关系。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本案被告与第三人签订离婚协议时,约定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原告,其意思表示真实,原告与被告及第三人之间存在赠与合同关系,依法成立。本案中被告与第三人在离婚时约定将共有房屋赠与尚未成年且负有法定抚养义务的婚生女黄某,其赠与协议依法有效,应当按照协议履行。协议约定的履行房屋过户手续的期限是原告年满18周岁,现该期限已到,被告、第三人应按照原告的请求履行合同义务,将房屋过户到原告名下。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应予以支持。被告辩称诉争房屋已于2006年卖给其父黄某某,但未提交充分证据证实,对其观点不予采纳。被告辩称原、被告间不存在赠与关系,与事实不符,不予采信。因此,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履行房屋过户义务的诉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百八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9条之规定,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