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06:3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

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是创新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四城联创”的有效措施,是提升城乡形象的有力抓手。根据我县城乡环境卫生建设一体化建设情况,立足于我县面临的“综改试点县”、“扩权强县试点县”的机遇,为进一步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环境,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分级管理、三级筹资、严格监管”的工作方针,围绕“全省环境最好现代宜居县”的目标,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城乡联动、整体推进,以加强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强化环卫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为重点,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的城乡新面貌。

二、工作目标

2012年实现县城城区、城中村整治达标;各乡(镇)所在中心村街道全天候保洁,垃圾日产日清,街道秩序井然,达到中心县城管理标准;108国道和永吉大道、三双路、夏木线等通往乡镇主干道道路目击范围干净清洁;六大镇建成并投用网格化分指挥平台。

2013年实现108沿线、永吉大道沿线、三双路沿线村庄、夏木线沿线村庄的垃圾日产日清,达到乡镇清洁管理标准。

2014年实现全县行政村市容环境卫生及秩序达到城市管理水平,初步实现市容环境管理城乡一体化。

2015年实现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覆盖至县域内所有村庄。

三、遵循原则

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整治的原则;坚持属地管理、适当定补的原则;坚持完善体制、长效管理的原则;坚持人人参与、联创共建的原则。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组建县、乡(镇)两级常态环卫监察队伍。由县爱卫办牵头成立一支清洁工程监察支队,配备人员30人,配备4辆微型车,对县域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的监察管理。各乡镇分别成立乡镇环境卫生管理站,由一名乡镇分管领导担任站长,配3-5名管理人员,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管理站下设专业清扫清运队伍,负责乡镇区域内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辖区内垃圾由清运队伍统一清运,同时,各村应配备专职的清扫清运人员。

2、属地管理、适当定补、分级负责。县爱卫办为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环境卫生工作。各乡镇、城区管委会、有关县直单位是此项工作的责任单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本辖区环境卫生工作。要建立县、乡两级财政经费增加与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县财政根据各乡(镇)财力及清扫保洁效果适当定补。

3、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县爱卫办每季度组织对各乡(镇)、各管委会、村(居)以百分制为基础进行量化考核打分,内容包括“环卫队伍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率、村庄清洁情况”等。省、市、县专项检查通报提出表扬或批评的,相应给予加分或减分。设立、公布城乡环境卫生投诉电话,遭到群众投诉的给予相应减分。考核结果与县下拨专项补贴经费相挂钩。县委、县政府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设立环境卫生单项奖,在全县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中给予表彰奖励。各乡(镇)、村(居)要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对辖区村庄环卫工作考核,考核结果要与村(居)环卫保洁经费相挂钩,并作为村(居)支付清扫保洁人员报酬的重要依据。

4、健全奖惩激励制度。检查考核结果原则上每月统计公布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对组织检查、明查暗访和群众投诉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对检查考核达标先进单位,授予城市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并予以通报表彰。凡一季度内环境卫生得不到明显改善或连续三个月排名最后的乡镇、城区,要取消分管领导、环境卫生管理员的评优资格,并对乡镇、城区处以罚款。县爱卫办在全县开展创建卫生标兵乡镇、标兵社区、标兵村活动;各管委会对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开展“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各乡镇对各村开展“流动红旗”评比活动。

(二)明确主要任务和责任单位。

坚持“重心下移、责权统一、事费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乡(镇)、村两级的基础性作用和属地管理优势,确立责、权、利相协调,职责与任务相衔接的职能,完善环卫管理网络,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特色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运作体系。

县爱卫办职责:负责宣传贯彻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编制和实施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全县环境卫生工作标准和考核奖惩办法;指导、协调全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乡(镇)的环卫管理工作进行业务管理和监督考核。

乡(镇)、管委会环境卫生管理职责:负责宣传贯彻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界定乡(镇)、社区与村、居委保洁区域和管理职责;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环境卫生工作;负责所属区域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公厕、垃圾箱、果壳箱等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指导、监督、考核村、居委环卫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负责各村、居委垃圾收集点的运输处理;承担所属区域内主要道路(除区保洁范围

以外)两侧的清扫保洁及垃圾的收集处理等环卫工作。

市政局的职责:县城城区环境卫生。

县公路段负责:国省道路环境卫生。

县交通局负责:县乡公路环境卫生。

县林业局负责:108线、永吉大道公路两侧林带。

(三)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

每个乡镇必须设立固定的垃圾收集点、垃圾填埋场,配齐垃圾清扫和保洁工具,根据各乡镇垃圾量的大小,各乡镇政府所在村必须配备果皮箱等环卫基础设施。

(四)创新舆论引导机制。

充分利用标语、展板、宣传车、广告牌以及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不松懈、不间断的广泛深入宣传,使之形成舆论声势,促使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意义、举措、方法渗透到各个角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激发全县居民的参与热情,改变环境卫生方面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自愿地配合整治、参与整治、支持整治,使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将每年植树节(3月12日)后的第一天(3月13日)确定为“灵石县环境卫生日”,举行大型宣传活动和环境卫生义务劳动活动。聘请热爱公益事业、责任心强的老干部担任环卫监督员,对环卫保洁进行监管,并对破坏环境卫生的人群进行道德教育。

五、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一)成立创新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领导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乡(镇)、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组成。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爱卫办。办公室主任由张淑珍同志兼任。

(二)制定规划、标准,切实取得实效。各乡镇、管委会要根据创新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机制要求,制定本辖区创新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责任。各乡(镇)是此项工作的责任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面负责本辖区城乡一体化创建工作。

第二篇:慈溪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意见

关于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慈政发〔2007〕80号

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管理,推进城乡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建设,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安全、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文件和《中共慈溪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决定》(慈党〔2007〕1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性

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有利于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格局,整合和优化城乡公共交通资源,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公共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有利于规范城乡客运市场管理,提高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方便城乡交流、促进城乡交融,营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保护城乡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它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城乡客运装备水平和运营效益,不断拓展延伸城乡公共交通覆盖范围,使广大城乡群众共享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我市城市化推进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际,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出发点,以建设科学便捷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为重点,遵循“方便群众、畅通有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归口管理、规范经营;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改革现有城乡客运(公交)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城乡客运(公交)资源,建立布局合理、相互衔接、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城乡客运(公交)运行机制,实现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为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交优先原则。从城乡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把城乡公共交通的建设、管理、运营放在优先位置,在资金、用地、税费、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畅通道路、改善车况、完善线路网络和站点设施。

(二)坚持公益属性原则。进一步明确城乡客运(公交)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必须坚持并体现其公益属性,不断完善和落实政府主导、国有为主及规模经营、适度竞争的体制机制,强化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的财力保障,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廉价的公共客运产品和服务。

(三)坚持便民利民原则。线路设置、站点布局力求科学合理,站点和车辆设施力求整洁完好,服务质量力求优良高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优质的出行环境。

(四)坚持“一体化”而非“一样化”原则。充分尊重城区和农村在道路网络、配套设施、客流密度、行程距离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坚持城乡客运(公交)统一管理、统筹规划,高度重视有效衔接和融合,避免简单相加、片面追求完全一样化。

(五)坚持循序渐进、完善提高的原则。依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客源流向和道路站场设施变化,坚持循序渐进、完善提高,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对接充分、密度适宜的城乡客运(公交)网络。

四、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总体目标:从现在起,通过2?3年的努力,全面实现“规划科学、资源优化、管理统一、便捷高效”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目标。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调整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将原由建设部门承担的城市公交运营管理职能划归交通部门,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公交公司)成建制划转市交通局。明确市交通局为全市城乡客运(公交)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公共客运(公交)的管理工作,统一行使城乡公共交通的行政管理职能,组织实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好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工作。

(二)调整线路布局,完善公交网络。按照“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的市域总体规划,调整线路布局,形成三个层次的公交网络,即中心城区的城区公交网,四个片区、重点集镇之间及到中心城区的骨干公交网,四个片区及重点集镇内的区域公交网(骨干公交、区域公交统称为城乡公交),形成以城区公交网为基础、骨干公交网为重点、区域公交网为补充的互为融合的城乡一体化的公交网络体系。

(三)改善站点设施,科学设置站点。为与公交网络线路相配套,方便城乡居民乘车,市(杭州湾新区)、镇(街道、慈东工业区)两级要结合群众出行需求和道路实际状况,按照安全第一、科学合理的原则,改建和新建一批首末站、港湾式候车亭、简易上下客点等公交站点。

(四)规范营运车型,合理核定票价。营运车型由市交通局确定。对投入营运的车型要与路况相配套,并视使用年限和实际车况逐步更新改造;根据公交网络,统一线路编码和车辆外观标识。同时,根据城区公交与城乡公交在客流密度、行程距离等方面的差异,合理确定城区公交与城乡公交的票价。

(五)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统一制订公交经营服务规范,全面实施“五定两保四统一”(即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票价、定站点,统一排班、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统一管理,保零距离换乘、保安全有序运行)的公交营运模式。加强日常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质量,全面试行效益质量评估体系。

五、实施步骤

根据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按照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开的步骤进行。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07年9月?2007年12月)

制订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重点做好管理体制理顺、财政扶持保障政策制订、线路及站场布局规划编制和分实施计划制订等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8年1月?2009年12月)

1.公交线路布局调整。计划新增、调整、延伸公交线路24条,其中城区公交网线路11条,骨干公交网线路5条,区域公交网线路8条。同时,根据客流变化、道路建设进程适时予以调整优化。

2008年,新增、调整、延伸公交线路14条,其中城区公交网线路4条,骨干公交网线路5条,区域公交网线路5条。预备新增、延伸城区公交线路3条。

2.公交站点建设。计划新建公交首末站29只,其中城区公交网9只,城乡公交网20只;港湾式候车亭758只,其中城区公交网174只,城乡公交网584只;简易上下客点761只,其中城区公交网138只,城乡公交网623只。筹建市公交车辆保养中心。

2008年,新建公交首末站11只,其中城区公交网6只,城乡公交网5只;港湾式候车亭399只,其中城区公交网92只,城乡公交网307只;简易上下客点711只,其中城区公交网88只,城乡公交网623只。

3.更新改造及新增车辆。根据公交车辆使用年限,计划更新改造公交车辆340辆,新增18辆。

2008年,更新改造241辆,其中城区公交车108辆,城乡公交车133辆,新增3辆。

4.编制《慈溪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和《慈溪市公交线网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城乡公交经营服务规范体系和效益质量评估体系并实施。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2010年1月?2010年12月)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继续进行公交线路的调整优化和公交站点的建设完善,扩大公交覆盖面,提高公交分担率。合并市城市客运管理处和道路运输管理所,统一行使全市公交(客运)行业管理职能。整合现有4家国有运输企业和单位,重组为2家,其中一家统一经营市境内所有公交线路,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公交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交通、建设、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规划、城管、国土资源、宣传、安全监管、交警、气象、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杭州湾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慈东工业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具体负责全市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方案的制定、协调和组织实施。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同时,全力做好维稳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必要的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全市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顺利实施。

(二)强化财力保障。根据城乡一体、财政扶持、两级共建的原则,市(杭州湾新区)、镇(街道、慈东工业区)要把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列入本级预算,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安排建设扶持资金,加大扶持力度。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及新增补助、政策性亏损补贴等。要建立规范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建设财政扶持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交通局会同市财政局拟订,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三)强化设施建设。根据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发展需要,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合力建设的要求,市、镇两级要加快完善城乡客运(公交)首末站、港湾式候车亭、简易上下客点等站点设施,实现公共交通资源的共建共享。城乡客运(公交)的站点设施属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其纳入道路建设规划,各地也要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要配套建设相应的站点设施,做到与道路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四)强化监督管理。市交通局要全面履行城乡公共交通的行政管理职能,认真研究落实城乡客运(公交)市场监管措施,完善监管体系,强化监督管理,督促城乡客运(公交)经营单位规范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非法运营、妨碍公共交通正常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城乡客运(公交)经营单位不断提高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事业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三篇: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根据管委会《关于2010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的通知》(济高新管发〔2010〕2号)文件精神,就推进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全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为目标,促进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创建清洁舒适、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职责任务

坚持“重心下移、市场运作、责权统一、事费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基础性作用和属地管理优势,确立责、权、利相协调,职责与任务相衔接的职能,完善环卫管理网络,逐步建立起科学、高效、富有高新区特色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运作体系。

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管理职责:负责宣传贯彻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编制和实施全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全区环境卫生工作标准和考核奖惩办法;指导、协调全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街道办事处、村居的环卫管理工作进行业务管理和监督考核;承担区内23条主要道路的环境卫生保洁及两侧环卫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市政园林处管理职责:负责新世纪广场、双拥园、滨河公园、杨家河公园、杨桥公园、廖沟河景观绿地等六个公园绿地和区内23条主要道路的两侧绿化带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管理职责:负责宣传贯彻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政策和法律;界定街道办事处与村居(社区)保洁区域和管理职责;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环境卫生工作;负责所属区域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公厕、垃圾箱、果壳箱等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指导、监督、考核村居环卫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负责各村居垃圾收集点的运输处理;承担所属区域内主要道路(除区保洁范围以外)两侧的清扫保洁及垃圾的收集处理等环卫工作。

村居(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职责:负责所属区域(除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街道办事处保洁管理范围以外)按照物业管理模式对环境卫生保洁及垃圾收集、清运进行市场化运作;负责垃圾收集点的维护和监管及环卫设施的运行管理工作。

三、体制机制

(一)市场化运作机制。采用“四定一包”(定任务、定人员、定标准、定奖惩、包费用)的方式,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落实“管扫分离”。区管的23条主要道路及环卫设施运行维护,以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为主体分段进行市场化运作;新世纪广场、双拥园、滨河公园、杨家河公园、杨桥公园、廖沟河景观绿地等六个公园绿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及23条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带内的环境卫生管理,以市政园林处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各街道一级道路清扫保洁及设施的运行维护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进行市场化运作;村居(社区)及其他道路、区域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由街道办事处、村居(社区)按物业管理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

(二)督导考核机制。

1.督导考核方法。建立“区、街道、村居(社区)”层级督导考核体系,形成“日督导、月考核、年总评”的督导考核机制。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制定环境卫生管理的考核评比办法及标准,并牵头组织对各街道的督导、检查及考核评比工作。考核实行百分制,每月底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综合执法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以通报的形式告知各责任单位,整改情况作为专项考核计入每月考核成绩。年终进行总评,根据全年得分平均值确定各街道办事处环境卫生工作考核等次。

2.奖惩兑现办法。年终考核等次前两名的街道授予 “环境卫生管理先进单位”,分别给予5万-10万元奖励。同时,考核结果与政绩考核挂钩,作为对街道及领导班子成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各街道参照区环境卫生管理考核办法及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对村居(社区)的考核奖惩办法。(三)社会监督机制。畅通部门单位、社会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及各阶层群众参与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渠道,通过强化舆论宣传、聘任社会监督员、实行有奖举报等措施,建立完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同时,要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自觉维护周边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

四、保障措施

(一)机构人员保障。构筑“区、街道、村居(社区)”三级环卫管理网络,建立统一领导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基层组织相协调的环卫管理体制。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为全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对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街道办事处设立市容管理办公室,明确一名党委委员或办事处副主任专门负责,配备3-5名精干人员,主要承担所属区域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绿化养护管理和市政设施运行、维护。

(二)经费投入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区、街道环境卫生管理事业经费分别列入本级预算管理。街道办事处需要一次性投入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专业车辆)经费,由区、街道各负担50%,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完成环卫设施建设任务较好的街道,由区财政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的20%给予奖励;街道环卫运行(包括市场化运作承包费、环卫设施运行维护费、环卫专用车辆运行费用及垃圾处理费用)经费由区、街道各按50%的比例负担。

(三)基础设施保障。按照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原则,由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会同各街道编制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大型环卫设施建设以及环卫专业车辆配置计划,合理划分区、街道所承担的建设、配置任务,明确时限进行落实。果皮箱、垃圾收储点等小型环卫设施根据辖区实际由各街道办事处设置。环卫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应做到“运行安全、定期维护、标识齐全、专人管理、制度健全、干净整洁”。

(四)制度规范保障。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原则,健全完善工作标准、保洁运行、设施维护、督导通报、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加强对环卫队伍的监督管理。加强规范化建设,由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统一设计制作环卫工人服装、车辆标志、设施标识等规范。

五、组织领导

管委会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社会事业发展局、市政建设管理局、规划分局、财政分局、工商分局、环保分局、发展策划处、交警四大队、市政园林处、环境卫生管理处、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执法分局,具体负责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牵头做好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的规划编制、业务指导、情况调度、标准制定及督导考核工作。其他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推进。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意见(20080708)

中共XXX委 XXXXX人民政府 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送审稿)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途径和有效载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的必然要求。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为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县,要求唐海率先成为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样板,对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推进开放创新,实现富民强县,建设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富裕农民、城镇化改造农村”的思路,因地制宜,正确处理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围绕实现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障五个等值化目标,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落实农民进城落户、就业、子女就近就读、公共交通、就医报销“五个无障碍”,统筹建立城乡规划、政策措施、市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五大体

-1-系”,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五个一体化”,使全县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工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极大改善,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

——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2012年,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力争比2007年翻一番,达到1.1万元以上。

——农民收入结构实现优化。全县二、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0%以下,非农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5%以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现优化。全县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10%以上,恩格尔系数达到0.35以下。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优化。全县农业直接从业人员大幅度减少,非农从业人员占农村实有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

——农村人居结构实现优化。引导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全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县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覆盖率均达到100%。

——城乡教育事业实现同步发展。农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高中普及率和大学入学率分别达到95%、35%以上。

——城乡居住环境实现同步改善。全面完成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改水、改厕工程,农村客运实现“村村通”,清洁能源利用进一步普及,农民居住质量指数达到75%以上。

——城乡信息化水平实现同步提高。提高农村彩电、电话、电脑的普及率,农村居民信息化实现程度达到70%以上。

——城乡生态文明实现同步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农村绿化、美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适宜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机制和管理体制,遵循“四点一带”大格局和“港城区县”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以及人口聚集、产业聚集的要求,进一步修订我县总体发展规划和县域空间布局规划,统筹进行县城、中心城镇和中心村、基本村空间布局和建设。同时,搞好交通、水利、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等专业规划的修编工作,2009年底前,形成区划科学、功能明晰、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和高起点、全覆盖、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体系。

2、加强中心城镇、中心村建设。在加强县城建设的同时,选择区域人口较多、经济辐射力较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场部规划为中心城镇,实施小城镇建设与管理示范工程。力争到2012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对现有村队进行整合,加强中心村、基本村的“三化”建设和村民中心建设,鼓励居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2008年全面完成村队整合和“村民中心”建设任务,2010年底前全县所有中心村和基本村实现“三化”目标;到2012年,彻底解决我县村庄空间布局散乱,部分村庄规模过小,一些村庄基础条件较差等问题,县城、中心城镇和中心村居住人口达到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

3、加强农村新型住宅建设。按着“白墙、红顶、绿树、蓝天、碧海”的要求,大力推行农村房屋“穿衣戴帽”工程,彰显我县沿海农村建筑特色。2008年,在七农场先行试点,抓好农村新民居示范工程,引导农工群众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建造功能齐全、经济美观、环保节能、使用安全的住宅。2009年底前,高速公路、青林公路沿线主要村庄达到“白墙、红顶、绿树”的目标。实施经济补贴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将原宅基地退回或放弃宅基地申请到城镇购买商品住房。力争五年内完成全县农村“旧公房”

-3-改造工程。

4、加强城乡路网和客运体系建设。在实现全县道路“村村通”的基础上,不断延伸道达深度,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路网体系。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和线路公交化改造,2008年底前,开通县城到各农场的客运线路,逐步建立起价格同步的城乡公交客运体系,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2010年实现全县通村公路由县交通部门统一建设和管理。

5、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0年底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24小时连续供水,并逐步完成农村供水系统向县自来水公司的移交工作,提高农村供水系统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启动日处理能力达5万吨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项目,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达到日处理2万吨的规模,逐步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及污水处理一体化。在实现城乡电力供应同网同价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村电力设施投入,完善电力供应网络系统,满足城乡生产生活电力需求;逐步向场镇延伸天然气输送管网,努力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尽力使广大农工群众用上清洁能源;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终端建设,扩大金农网覆盖面,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巩固和扩大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效,到2012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加大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力度,逐步构建城乡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6、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优美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广泛开展乡村绿化活动,到2009年达到户均10棵树的目标。到2012年,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要建成文明生态村。加强我县省级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监管保护工作,启动湿地保护者俱乐部和鸟类博物馆建设,提高管理档次和观赏水平。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快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2008年完成各场镇环卫队的组建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场镇运、县处理”的管理模

-4-式,2012年底前,实现全县垃圾分片集中无害化处理。结合我县地理条件特点,选择临近畜牧养殖园区的行政村进行试验,发展大型沼气池工程。

(二)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7、集约发展板块经济。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资源,着力发展以七、四、十一农场为主、以曹妃甸湿地公园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区,以五农场南部、十里海养殖场为主的曹妃甸新区配套产业区,以县城城西经济区和三、十一农场工业小区为主的工业开发区,以六、八、九、十农场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区,以沿海公路南部农场部分适宜区域为主的生态立体种养农业区。加快各类园区建设,培植产业集群,实现产业互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各种生产要素实现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城乡经济发展实现有效融合,协调推进。

8、重点培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与管理,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龙型经济和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使我县农业逐步实现设施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生态化;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积极融入曹妃甸产业发展,以先进制造业、新型建材业、环保产业为重点,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力争近期建成生产基地,远期形成生产开发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面对曹妃甸和冀东油田的发展需求,进一步由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向仓储物流、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高端产业发展。抓住曹妃甸开发和冀东油田增产扩能的历史机遇,做好规划,积极招商引资,力争5年内全县仓储物流业形成较大规模;依托资源优势和“科学发展(曹妃甸)论坛”举办的契机,把曹妃甸湿地公园建成集星级酒店、商务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会议接待中心、会展中心、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和文化创意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现代品味、独具魅力、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以此带动住宿

-5-餐饮、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等服务业的全面升级。

9、强力构建市场体系。支持和培养县场两级职业介绍所和各种劳务服务中心、劳务公司发展,大力推行农民“订单式”劳务输出,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搭建平台,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创业和城镇投资者进村兴业,建立起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双向流动保障机制;积极引导城镇资源向农村扩散,鼓励商贸、邮政、医药等企业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支持供销社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连锁化“农家店”建设;2008年底前,完成县城集贸市场搬迁,2009年启动集副食、粮油、果菜、水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钢材交易市场和建材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辐射力强的大型专业市场和大型常日农贸市场、社区市场。2009年完成县人才交流中心和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到2010年,全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市场体系。

10、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农工群众参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农村科技培训,促进农民进棚、进市、进企、进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比较效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业直接从业人员,发展规模经营,增加规模效益。

(三)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区建设,促进规模办学;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升农村教学质量;加快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2008年底前,启动第二小学搬迁和第三中学建设,农场中心幼儿园实现一日全托;2010年,全县实现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教育全程15年的免费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发展到5000人左右,与国内高等

-6-学校联合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

12、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依托曹妃甸开发和湿地资源优势,挖掘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以文化产业促文化事业发展,提高文化品位,促进文化繁荣。抓好县、场(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2008年建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全面完成村民中心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建设,并逐步配齐相应文化娱乐实施;2009年完成县文化中心、图书馆建设,启动湿地文化中心建设和场镇文化站达标升级工程;2010年完成县电影院重建。到2010年,全县十一个场镇文化站建设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并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农工群众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13、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在全面完成场镇卫生院改造的基础上,加强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队卫生室建设,建立以场镇卫生院为依托、以村队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确保2010年全县11所场镇卫生院和80%的村(社区)卫生室达到省级标准。建立和完善城乡药品监督供应体系,加强药品市场管理,保证城乡用药经济、安全。强化县、场(镇)、村三级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网络,完善应急处理机制。2009年底前新建县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到2012年,全县千人口病床数达到5.9张以上,儿童、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全民医疗保障覆盖率均达100%。

14、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体育组织。到2012年,县内至少建有两个以上体育场馆,全县所有场镇都要建成全民健身场地,所有行政村均安装1条以上全民健身路径。从2009年开始,每两年组织召开一次全民综合运动会,每年组织6次以上单项健身比赛或全民健身活动。

15、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实施科技富民工程,组织实施区域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的引进与示范,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农业新品种。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扶持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科技示范

-7-企业和龙头企业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大力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全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到2012年,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以上,水稻、果菜、水产和畜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控制面积达到9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6、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全面推行场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使全县养老保险社会覆盖率达到100%。2009年启动现行的“以农业资源固定农工身份”的农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同时,依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养老金统筹标准,让全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7、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的基础上,改革门诊补偿模式和大病补偿方式,适度提高筹资额度,提高报免比例。到2010年,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并轨。

18、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和农村“五保”老人县级集中供养的基础上,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机制,使之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机构,健全城乡困难家庭资助体系。继续开展困难家庭住房援建工作,推进农村低保户危旧房改造“安居工程”。

(五)深化农垦体制改革,统一城乡社会管理

19、推进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在落实国家关于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有关政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优抚、社会救助资金由县财

-8-政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剥离农场办社会职能,2009年尝试在农场区域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农村社会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政企全面分开。积极开展村队管理社区化试点试验,摸索经验,逐步推开。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到2012年实现城乡社会的统一管理。

20、推进农业资源经营管理改革。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偿、规范流转。在农工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鼓励农户采取直接转包、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租赁,以及以承包家庭为单位向企业(农场)入股或群众自愿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村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推行耕地等农业资源分配的货币化,允许农工放弃土地经营权,凡职工责任田交回农场的,可由农场按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应由农垦企业负担的相应比例的养老统筹金,逐步解除农村人口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农工对农场的依附关系。

21、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对原经营土地到城镇落户的人员,在正式与雇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从事个体、合伙经营取得合法执照之前,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分配口粮田、经营田的待遇,允许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可凭聘用单位录(聘)用证明及相关证件资料,办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落户手续;对来我县投资兴办实业的各类人员,允许本人及其亲属到我县落户。

22、推进农村干部制度改革。打破传统观念,努力探索新的选人用人机制,扎实启动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使之成为传播知识、推广技术的主力军。每年从机关选派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了解民意,帮民解困。结合村队整合工作,优化配置基层干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净化干部

-9-队伍,改善干群关系。力争利用2年的时间,在全县农村建立起一只充满活力、有所作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六)强化公共财政支撑,倾斜支持农村发展

23、强化财政经济的保障功能。按照“优势互补、产业融合、政策共享、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思路,瞄准曹妃甸、冀东油田主导产业链条,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框架,以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从而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财力支撑。推进场镇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场财县管”。进一步完善场镇区域税收分成办法,实行入区项目税收由招商场镇分享的财税分配政策。加大县对场镇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强化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

24、健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投入机制。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都要逐年增长,财政每年安排的城市建设维护费也要部分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县级财政每年都要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重点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带有全局性的问题。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融资机制,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由县财政注入资金,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村信贷担保中心,利用银行信贷放大功能,聚集财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

25、实行农工群众务工经商优惠政策。创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鼓励支持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经营,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有效转移。凡我县农村原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产业经营的,享受与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相同的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四、组织保障

1、强化认识,思想到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

-10-发展大局。全县上下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干部和农工群众都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搞好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

2、强化领导,组织到位。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适应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工作。各场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在全县形成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组织有力的工作体系和运转机制。要强化统筹职能,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合力推进。

3、强化考核,落实到位。将城乡一体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场镇、各部门,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内容,强化考核。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对场镇、县直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情况,督导进度。各场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方案,并抓好贯彻落实。

第五篇:义乌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义乌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义政发〔2010〕102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公交体制改革,提升公交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目标,坚持公共交通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打破城乡公交二元结构,构建政策统一、运作高效、利益协调、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为全市人民提供安全、便捷、优惠、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确立公共交通优先地位。全面实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构建符合国际商贸名城的公共交通体系。

1.编制《义乌市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义乌市优先发展城乡公交五年行动计划》等,确保公共交通在规划用地、建设投资、路权分配、政策扶持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2.推进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加密公交线网和公交班次,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步伐,积极选用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公交车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同时,打破城乡公交二元分割局面,政府适当补贴,逐步实现公益性公交,引导群众选择公交出行为主要出行方式。

3.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用地,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公交专用道、停车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道路改造建设,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港湾式停靠站的改造建设,强化以“公交优先”为重点的交通组织管理,全面推进公交路权优先。完善“政府投资、企业化运营、有偿使用”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用办法。同时,深入推进公共交通信息化,建成城乡一体的公交IC卡系统,并覆盖出租车收费。

(二)建立公共交通适度竞争机制。整合市域内公交业务,实行公交线路经营权公开招投标制度。改革初期对稠北公司、稠廿公司、廿三里公交公司的市域内公交业务进行整合,暂时由恒风交运和万方交通两家公司经营,在线路经营权到期或新线路开发时,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营运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的其他运输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最终使得我市公交行业保持在3-5家企业适度竞争的状态。

(三)建立公益性的城乡一体化票价体系。统筹兼顾各方关系,理顺票价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交通票价体系,降低市民出行成本,让全市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1.实行城乡公交1.5元一票制、农村支线1元一票制的城乡一体公交票价。同时实施票价配套优惠措施。70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残疾军人(残疾武警)、伤残警察、现役士兵、在本市享受定期抚恤补助的对象(含“三属”、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和参加核试验退役军人)、视力及肢体残疾人员、特困人员、1.2米以下儿童等人员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规定凭相关证件(儿童免证)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优待,60-70岁老人、其他残疾人、1.2-1.4米儿童等人员凭相关证件(儿童免证)享受0.5元一票制的优待。

2.大力推广公交IC卡使用。普通IC卡享受9折优惠,学生IC卡享受7折优惠,持IC卡1小时内换乘享受7折优惠。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行政府补贴。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和公共支出力度,公共交通纳入市政府公共财政体系。同时,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全行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实行政府补贴。政府对企业低票价、各种票价优惠等政策性因素造成公交企业的亏损进行补足,并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公交企业合理利润率暂定为3%,当企业利润率低于3%时,由政府补贴补足。镇街小面的纳入公交企业的政府补贴范畴。

2.实行标准成本制度。为鼓励企业强化管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支出,每年根据企业实际车辆数和运营情况核算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由人工费用、燃料能源、车辆折旧、保养修理费、行车事故损失费、场站租赁费、管理费用(不含人工费)、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等9个方面组成。公交企业标准成本构成和测算见附件。

3.财政补贴额度:亏损+合理利润。亏损=标准成本-企业运营收入,合理利润=标准成本×3%。

(五)实行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建立完善公交企业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把公交企业按计划增加开通公交线路的执行情况、车辆购置、新增运力、公交车运行公里数、载客数、公交车运行班次间隔时间执行情况等纳入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交通局另行制定)。每年对公交企业进行服务质量考核,并将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与政府补贴相挂钩。通过服务质量考核,规范公交企业行为,突出服务质量和公交企业社会义务,促使公交企业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城乡公交一体化,是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

发展,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便民惠民工程。各镇街、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把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抓紧、抓好。

(二)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查。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交通局、发改局、公安局、财政局、国资局、建设局、国土局、审计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义乌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由交通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

(三)落实措施,做好保障。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制订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的工作计划,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要深化公交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合理布局公交线网和场站,加强公交线路的运力投放管理,全面提高公交行业与企业的经营服务水平。各公交企业要落实城乡一体化票价政策,同时要落实好政策对各类特殊群体实行公交乘车减免票优惠。发改、交通部门要做好督促检查。财政部门要做好财政补贴预算安排,并及时拨付到位。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为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严格考核,强化监管。交通部门要做好公交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补贴经费的财政、审计监管。同时,交通、国土、建设、国资等部门要加强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用地和实施建设规划的管理,加大对城乡公交规划实施的监管力度,切实防止和纠正违反规划、侵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建设用地的行为,保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需要。

本意见自2010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附件:公交企业标准成本项目构成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附件:公交企业标准成本项目构成根据公交企业成本构成标准、运营车公里、燃料能源消耗和职工数等制定当年企业标准成本。

(一)公交企业成本构成标准

企业成本构成标准是决定公交补贴的关键指标,通过合理界定公交企业成本范围,政府部门将更好地监管公交企业的运营,有的放矢地给予补贴。

公交企业成本共包括9个大项,即人工费用、燃料能源、车辆折旧、保养修理费、行车事故损失费、场站租赁费、管理费用(不含人工费)、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1.人工费用的确定涉及三个因素,人车比、工资增长机制、现状人工费用,具体取值如下:

(1)人车比反映公交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公交企业员工包括运营驾驶员、乘务员、修理工、收银中心点钞员、营运管理人员、标准无人售票车保洁员、后勤及辅助工种人员和管理人员。按照世行相关标准,每辆车的职工人数为3-8人(出自《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P11)。义乌现状人车比为3.05,并与其他发展较快的大、中、小城市公交人车比进行参考比对,为保证现状运营管理具有良好的延续性,近期义乌市人车比维持现状不变。

(2)要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适当控制管理层员工收入,提高司售人员收入水平。根据义乌市统计公报数据,工资性收入2005-2008年年均增长15.5%;根据公交企业提供数据,工资2005-2008年年均增长6%;综合考虑,取值8%。

(3)人工费用(包括工资、社会福利等),参考本市公交企业数据。

2.车辆燃料能源费用与各地实际情况有关,燃料能源使用量是随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驾驶习惯等因素而变,同时交通拥挤车辆行驶速度降低也是影响车辆燃料能源使用量的重要因素。油耗计算应符合义乌市实际情况,因此按照义乌市公交企业统计的车公里燃油费用为标准进行计算,7米以下12.5-15升/百公里,7-10米22-28.25升/百公里,10米以上29.08-40升/百公里。

油价暂定为2008年平均油价5.65元/升。

3.车辆折旧方面:

(1)新购公交车辆车型比例暂定为:更新车辆车型按现状车型比例进行更新;新增车辆车型按照骨干公交线路车辆为10米以上,区域公交线路为7米以下占30%,其余为7-10米车辆,驳运公交新增车辆均为7米以下车辆。更新和新增的公交车辆均为空调欧Ⅲ标准车,按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为原值的5%进行计算。

(2)现状已有、近期不需要更新车辆,折旧按照运输企业提供的车价(5%残值)进行计算。

4.行车事故损失费,即车辆保险费(包括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乘客险)和事

故损失费,按照义乌实际情况确定。

5.场站租赁费。

6.保养修理费。

7.管理费用包括业务招待费、办公费、水电费、通讯费、差旅费、宣传费等。暂按总成本的3.3%取值。

8.财务费用包括车辆设备购置贷款利息,按银行基准贷款利率计算。暂定近期利率按现行利率5.31%计算。

9.营业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3.1%。

(三)企业标准成本计算方法

根据各项成本构成标准,制定企业标准成本计算方法如下:

义乌市公交企业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公式

项目名称

号 取值

(单位:元)备注

人工费用A元/人 A*(1+8%)(n-2008)*

人车

职工数

5.65*年百公里耗油量 比3.05 燃料能源5.65元/升

新购车辆使用年限8

车辆折旧 年,残值为原值的5%;现 现状已有车辆*B+新购车

状未更新车辆取B元/辆.年 辆总值*0.95/8

保养修理费C元/千公里

C*年车公里数/1000

行车事故损失费 5

场站租赁费 6

财务费用 7

营业税金及附加 8

管理费用 9企业标准成本

D元/辆.年E元/辆.年现状已有车辆按现状财务费用标准计算,新购车辆按照95%贷款利息计算运营收入3.1% 占各项成本费用的3.3%D*车辆数E*车辆数运营收入*3.1%(前8项之和)*3.3%各项相加

下载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城乡一体化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总体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等部门关于开展城......

    邹城市关于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

    邹城市关于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政府......

    邹城市关于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

    邹城市关于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政府......

    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

    XX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X届X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跻身全国两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大目标,深入实施XXXX战略,全面推进XX产业工程,进一步加......

    全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意见范文合集

    ****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为了深入推进全乡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根据......

    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讲话稿

    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发展 ——科尔沁区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爱卫会副主任委员 刘世海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快推进我区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

    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教育统筹,教育城乡一体化工程,要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目标,以教育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科学制定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