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6:3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第一篇: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伴随着党和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应运而生,它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为提升发展质量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导;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时代潮流和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

一、“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建设美丽中国

(一)经济建设与“美丽中国”

从经济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力求内外部协调,改变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与要素在内外部两个市场的最优配置;统筹中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供求,调整投资、消费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经济环节的良性循环;优化商品、要素、金融与资本市场结构,实现均衡增长,也就是“美”的协调增长。

(二)社会建设与“美丽中国”

从社会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解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协同。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特别对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要有切实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切实保障。而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应向整个社会释放。

(三)文化建设与“美丽中国”

从文化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这是

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一方面要传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四)政治建设与“美丽中国”

从政治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需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公权力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制前提。

(五)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

从生态建设来看,要达到“美丽中国”的要求,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评估体系,对资源与环境进行价值重估,明确不同经济活动的环境与社会代价,进而寻找与本地区资源与环境禀赋相适宜的新路径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和保障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又具有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经验的优势。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在政策上,应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

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抓紧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经济政策体系,采取总体制度一次性设计、分步实施到位的办法,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在发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规律,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进一步优化重化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三)在措施上,应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包括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培养专业的执法队伍,采取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等。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严惩。核心要求是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和单位都要补偿环境损失。

(四)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一是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经营意识。将环境保护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环境基础教育,开展全民环保科普宣传,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环境保护部门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总体设计部”,其他有关部门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共同建设者。要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的机构、队伍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体制;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管理、企业环境行为等信息,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接受舆论监督;四是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机制。针对现阶段的环境污染形势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愿望,不断加大对全球性、区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演化趋势的研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的监控、预警技术体系,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理性借鉴国际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性、区域性环境保护活动;五是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搭建平台,鼓励公众检举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六是加强基层社会单元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村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法定义务。

第二篇: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实践在不断深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越来越明确。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只是衡量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生改善的汇聚点,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具现实针对性、更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从而使这一目标要求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从而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时代要求。我们推动改革发展,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的需求既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需求,也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等生态环境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日益强烈。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只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才能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主要特征,这种生产方式必然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因而是不可持续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已集中出现。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经济社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以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根本上突破资源环境的约束,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为后代人提供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这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抉择,是实现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近年来,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国际问题,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日趋激烈,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正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重点和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又有利于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为全球的低碳发展、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和体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世界作为一个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共同构成的整体,其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方面、环节来看待。不仅把中国的社会发展置于整个世界发展的整体中,而且把中国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用整体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用整体的观点去评价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

第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可承载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第三,平等公正原则。坚持平等公平原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实现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以及满足自身利益上谋求机会平等、责任平等,又要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对自然资源的享有权力上的机会均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从文明进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环境保护,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时期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方向。

环境保护牵动发展全局

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因而环境保护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加强环境保护,不断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可以有力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究其本质,环境问题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强环境保护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应以环境保护为突破口,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着力点,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有针对性。

加强环境保护是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口生产过程中产生较大污染的廉价产品,同时又通过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优势产业。面对这样的国际竞争形势,我国只有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加大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才能破除绿色贸易壁垒,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争取更大的利益。

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保护

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保护,就要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立足我国国情,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新兴战略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仅应逐年加大环保投入,而且应采取严格的项目环评,实行必要的限制开发、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完善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宣传,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增强人们的生态道德和生态责任感。

推动环保技术创新,突破环境瓶颈。资源环境约束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极大挑战,而技术进步和创新是突破环境瓶颈的强大动力。应注重环境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力度,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完善财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环保科技研发,支持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环境合作,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目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已经形成,但尚未形成步调一致的全球共同行动。因此,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完善全球环境治理应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我国应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行动,增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产值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这是巨大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工业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资源急剧消耗等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谐,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制约着我们下一步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生态文明理念找准了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症结”,开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药方”。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

第三篇: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中考考试内容与要求】:地球的叹息、中华民族的选择: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了解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面临的危机。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热点关注】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过去成就)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主席李克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4、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7、中国首个以“能源”为主题的流动科普展览——“和谐能源之旅”全国科普巡展广州站启动仪式11月3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1月27日期间,主办方将围绕“能源生态文明”建设,举办跨行业能源论坛、儿童“能源小卫士”到高校“能源大使”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每一位公民应对能源挑战行动力。活动将为广东民众展现宏观能源生态体系,倡导低碳智慧生活。活动鼓励民众关注能源安全与挑战、环境保护等议题,号召珍惜能源、善用能源。8、201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水,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1月26日发布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纲要指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9、6月25日,我国首部以“优质生活”为主题的区域合作规划——《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在粤港澳三地同步对外发布。粤港澳正式启动共建优质生活圈。主体内容是:提出区域发展愿景,明确要将大珠三角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宜居城市群区域。10、2013年1月10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天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5日上午在出席会议时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关联考点】

1、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4、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教材连接】

1、地球的三声叹息的原因。P导引7

2、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针对的策略。P导引7

3、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P导引7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必要性。P导引7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良好方式。P导引7

6、可以顺手做到的环保小事。P导引7-8

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p教材七上113

8、地球村的烦恼(资源稀缺,环境恶化)P导引43

9、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P导引44

10、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共同呵护地球家园)P导引44

1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及中华民族共同目标。P导引44

1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情P导引44

13、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导引44

14、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1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7、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计划生育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8、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试题示例】

综合探究题: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有哪些?

答: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建设美丽中国,需从建设美丽家乡做起。请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十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3)建设美丽家乡,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案提示: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科学发展、低碳生活等展开即可。

(4)自然环境美丽了,如何让家乡的内涵也美呢?

答案提示: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明和谐风气、民主法治、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展开即可。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②全面促进资源节约。③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④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典型例题】

1、分析说明题:《岩松看日本——感受日本环保》:日本这个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变得千疮百孔的岛国,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从战后复兴到成为经济强国的奇迹。然而,这个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获得的,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八大环境公害,有一半都发生在日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公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到今天循环型社会的确立,日本的环境变迁引人深思,日本经验也许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镜头一:自觉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镜头二: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尽量循环利用。

——摘自2007年十堰中考题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相关列举:你所知道的曾经发生在日本的环境公害事件。

如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日本的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的骨痛病事件。

(2)简要说明:目前校园中垃圾分类收集状况如何?为什么?

我认为目前校园中垃圾分类收集状况不尽人意。这是因为:师生尚未树立合理利用资源和环保的意识,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缺乏认识,垃圾分类收集的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3)畅谈启示:日本的环境变迁和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全民共同参与推动环保;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③三是在全社会提倡并大力弘扬健康、积极的消费理念与生

活方式;④环保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2、【聚焦热点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产方式、消费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材料二:今年5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三城”(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联创动员大会。通过创建,让十堰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丽,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摘自2008年十堰中考题B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生态文明”是基于我国哪些国情提出的? 提示: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回答。

⑵为使十堰的“天更蓝、水更清”,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围绕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个方面回答(既可以就一个方面回答三点,也可以每一方面一点。既可以回答有关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度,也可以是当地政府的具体措施、做法。

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3分)

提示:没有生态文明,我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只有将生态文明放在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发展才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3、【活动探究】材料: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看了上述材料,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决定开展系列活动,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

——2009年十堰中考题

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

(1)撰写标语:为这次活动撰写一条宣传标语。

提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创建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十堰大发展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成就列举:列举2008年以来,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三点)

提示:取得抗击特大冰雪灾害的胜利;取得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等。

(3)社会观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哪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三点)提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仍在扩大;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矿难在一些地方频频发生;违法犯罪现象依然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如果学生列举的现象从同一角度作答应酌情扣分)

(4)各抒己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国经济社会怎样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示:①既要重视物质文明,也要关注精神文明、生态环境;②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③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材料一:我市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下称“创卫”).“创卫”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里说道,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摘自2011年十堰中考题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我市“创卫”有哪些优势?

提示:经济优势、科技优势、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等。(2)请你完成“幸福十堰”公式吧: 2011+“创卫”+

=“幸福十堰”

(3)从两个不同角度设计你心目中“幸福十堰”的蓝图。

提示:①全面小康目标要求;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③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4)你打算如何以实际行动获取幸福? 提示:①立足本职。②热心公益。③奉献集体。④报效祖国。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如以实际行动为创卫做贡献)。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C)A、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B、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C、为了牟取暴利,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A)A.潮汐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工业三废 【模拟演练】

1、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的责任,中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1)、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主动为环保做贡献。(4)、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环保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

(5)、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积极同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6)、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积极参加各种环保公益活动。

2、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几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几条合理化建议。(1)、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努力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2)、严格依法办事,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3)、植树造林、培植草皮,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加强绿化美化工作。(4)、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搞好区域环境卫生。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落实哪些环保行动?(顺手可做的环保小事)

4、材料一: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塑料袋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了,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它在某次评选活动中却被评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否则,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

(1)你认为,塑料袋为什么会被评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提示:人们随意丢弃塑料袋,浪费了资源,严重污染、破坏了环境。

(2)据报道,在“限塑令”正式实施之日,有些商场为了招揽生意,仍然在免费向消

费者提供塑料袋。请你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商场的这一行为。

提示:商场的这一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要加强环境保护,公民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商场为了招揽生意,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行为,违反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销售者,要在销售过程中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事,坚决不做法律所禁止做的事。

(3)为了使国务院的“限塑令”得到有效实施,请你提出两点以上好建议。提示:有关媒体要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力度,使“限塑令”深入人心;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监督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倡人们拎菜篮、用布袋购物等。

5、今年元月份,我国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京津冀及中东部地区,雾霾笼罩,大气污染严重。这一问题已引起公众及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①请谈谈国家将PM2.5列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必要性。

答:有利于增强公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防治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所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更好的引导公众健康生活、出行;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②雾霾天气有哪些危害?

答: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出现呼吸道感染,影响身体健康;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③国家应怎样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减少PM2.5及雾霾天气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空气质量的立法工作,依法保护环境,严惩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环保知识,使治理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的自觉行为。

④雾霾天气出现后,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疾病的发生?

答:外出戴口罩;少开窗;饮食清淡多喝水;做好个人卫生;多种绿植等。

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

环境:《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沙治沙法》 人口:《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资源:《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水法》 防灾减灾:《防洪法》《气象法》《防震减灾法》。

2013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之三(2):

第四篇: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2011099

5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中国其要义在于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也就是在报告中首提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建设理念。美丽中国体现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这便是美丽中国的含义所在。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科学的可持续的物质文明建设。

去年十一月,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其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且今年三月三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梦想也成为政协委员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在我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必要途径和方法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问题摆在我们的眼前,生态环境不如人意,每个人都希望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美丽的好国度。而我们面临的却是土地污染、垃圾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顺应着这些问题许许多多的解决方法也应运而生,许多政协委员为此献计献策比如进行反思,这些年来我们只顾着发展经济,发展经济也是为了人民生活的更美好,国家更加富强,但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转变观念,我们选择了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后,潜移默化的引导了一种追求物质增长、物质享受的观念,但是现在我们应该把观念放在节约、环保上,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理论上改变,政策上扶持。还有一些比如依靠科技、同步推广、普及知识学习借鉴等等。有了社会各界的相互传播与支持才能使美丽中国的构想在中国更好的实践,更好的推动社会的进步推动科学发展。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开启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

美丽中国应该还有更深层的含义,美丽中国,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就是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做到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人的精神面貌,做到彬彬有礼,遵纪守法,谈吐文雅,举止庄重,形象优美;这才是完美的美丽中国的构思。“美丽中国”一词虽然出现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即生态文明部分,但是如果把对“美丽中国”的理解仅限于自然环境,那就太局限了。历史地看,这是中国经济从“快”到“好”、从“好”到“美”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从非均衡增长向均衡发展转变的重要宣示。可以说,“美丽中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公平、社会发展、社会分配、利益均衡等作为基本内容,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程度及其对于贫富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克服程度,是构成该国家或地区绿色发展的公平表征,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概念是新的,其理念却并不完全陌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顺延。

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从概念变迁中,明显感觉到,发展的理念一以贯之,但具体目标更加明确,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清晰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单纯的生态保护、环境改善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发展理念的革新,会影响着发展思路的转变。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情况看,一方面经济社会有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代价是什么?就是一些人在追求个人财富的过程中,特别在追求暴富的过程中,抛弃了真善美,使尽了假恶丑,造成了假冒伪劣泛滥、环境质量变差,付出了沉重的经济、环境、社会与人文代价。

这种片面追求个人或局部利益最大化,漠视社会代价的做法,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灵发展的严重不协调。而所谓环境问题、道德问题、腐败问题、公平与正义问题、价值观问题等等,虽然表现千差万别,但追根寻源都与假恶丑有关,都是真善美的沦丧所致。因此,未来经济发展从求快求好,向求美转变,是对质的要求,是一次历史性飞跃。

经济建设上就要努力追求协调发展。力求内外部协调,改变对外

需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与要素在内外部两个市场的最优配置;统筹中东西部及城乡之间的供求,调整投资、消费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推动各经济环节的良性循环……这些都是“美”的协调增长。

同时,生态建设上就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一方面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更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评估体系,对资源与环境进行价值重估,明确不同经济活动的环境与社会代价,进而寻找与本地区资源与环境禀赋相适宜的新路径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社会建设就要解决社会建设的短板问题,力争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步调协同。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特别对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领域要有切实投入,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切实保障。而社会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应向整个社会释放。文化建设就要立意高远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对接,并注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这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所在。一方面要传承创新,发掘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要涵养公德,处理好文化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让美丽的中国元素成为经济生活与创造力的触发点。

最后,政治建设就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明晰政商关系、政学关系,从源头上杜绝经济腐败、学术腐败、公权力腐败;另一方面要强化人民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法制前提。

由此来看,“美丽中国”不只与生态文明有关,它是一个语言形象、内涵丰富的发展新目标。其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整个过程。这种五位一体的做法是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其中蕴藏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机会将是难以估量的。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就生态文明建设孤立地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整体观、系统观的方法论,以四个文明的协同创新,全方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靠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与觉悟,而美丽中国建设为我们展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蓝图。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必将实现我们的伟大理想!

第五篇: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2011级动物科学一班***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会不由自主地爱着她,深沉地爱着她。这里有南方江浙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也有世纪屋脊青藏高原神圣纯洁;这里有东北肥沃的黑土地种满金黄的稻谷;也有呼伦贝尔牧歌悠扬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如此多数量的不同文化交织出一幅美丽的多元的华夏锦图。在这个和平富饶的国度,我们可以勇敢筑梦,追梦,圆梦,因为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我们坚信所有梦想都会实现,我们坚信我们国家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回顾历史,中国五千年文化灿烂夺目。展望现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焕然一新。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但工业化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前不久北京的雾霾天气让不少人深受其害,空气质量极差,很多人笑称北京是“京尘(城)”,“公雾源”。这是PM2.5在作祟,PM2.5是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许多研究已证实该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一切归根到底都是我们太不爱惜自己的环境了,为了发展城市,提高GDP,全国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修高速,盖高楼,不少领导都卯足了劲投入资金,就是为了在自己任期内做出一点成绩来,上行下效,发展成了第一要义,生态环境被抛到了一边,这就使得大自然的平衡受到破坏,使得它反过来用PM2.5回击我们。

有人曾经说过:“人类,就是地球的慢性癌症。”人口膨胀,垃圾成堆,温室效应,战争频发,疾病肆虐。历史上不少大灾难都是人类不爱惜环境的后果。其实我很高兴这次北京发生雾霾天气,因为这是一堂极好的教育课,这节课可以让那些心存侥幸,觉得反正怎样破坏环境也是子孙受难的人遭到现世报,让他们醒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鼠目寸光,不见大局。生态文明,为的就是持续发展。如果你物尽其用的拼命榨干生态环境,即使你达到了一个巅峰,大自然也会翻云覆雨地对你实施惩罚,这样一来一切繁华的意义又何在呢?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老祖宗的这句古训告诉我们,任何好与坏都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我们必须要把生态文明当成我们发展的第一准则,朝惕夕乾,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慷慨的大自然母亲任意践踏。才可以获得长足的生存繁衍机会和丰富的物质精神建设啊。

下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近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些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党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大亮点,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各......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邓淇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过控二班20110979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资源环境严峻形势的紧迫要求,是各地美丽区域建设的适时提升。......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热点专题、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第一部分时政背景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题目: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近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这些充满活力与希望的词语迅速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热点专题复习: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苍山县卞庄街道办事处第二初级中学梁蕾一、【热点点击】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论文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学校:大连交通大学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茅以升121班 报告人:李道儒2013年11月11 日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李道......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章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