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学校卫生科年终总结
2013年学校卫生科年终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的防病工作,落实工作责任,防止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和集体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共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2013年5月份针对辖区内2400名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其中城市人数1600人农村人数为800人。
高中800人,近视低下率为82%,患龋率为22.5%,男女近视率分别是81.74%、82.22,患龋率分别是22.22%、22.74%。初中生800人,近视率为63.5%患龋率为25.25,男女近视率分别是63.33%、63.63%,男女患龋率分别是25.00、25.45.小学800人中近视率为35.75%,患龋率为40.75%,男女近视率分别是32.14%,31.16,男女患龋率分别是40.15%、41.30.城市近视率为65.31%,农村近视率为46.75%,城市患龋率为28.93%,农村患龋率为30.62.%
通过对学校学生的健康体检发现学生的近视,患龋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必须加大学校卫生方面的有效措施。充分认识学校卫生防病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对学校、学生进行督导教育。
第二篇:公共卫生科个人总结
不知不觉,今年是我到公共卫生科工作的第二年了。一年来,在院科两级干部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带领下,我逐步熟悉和习惯了公共卫生科的工作。在本,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存、管理和分发、叶酸的保存和分发、艾梅乙免费检测试剂的保管和分发、以及其他一些零星资料和试剂的管理和分发,也从事部分传染病报告等工作。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将2013年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
积极参加院里和科里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时刻与院科两级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神,并加以贯彻和落实,实事求是的做好本职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深信做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多为民生谋利,多为民生解忧。
二、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
1、乙肝免疫球蛋白的管理
在这一年里认真学习乙肝免疫球蛋白保存、管理和分发理论知识。坚持每天认真登记冰箱温度,发现温度出现异常,超过了警戒温度,及时给科主任报道,保持恒温。在冰箱不够的情况下,及时与兄弟科室联系,请兄弟科室协助帮忙。将乙肝免疫球蛋白按照来的先后顺序严格分放,做到先进先出,未出现一支乙肝免疫球蛋白过期事件发生。
2、叶酸的管理
在这一年里认真学习了叶酸管理和分发理论知识。但由于来的量实在太大,又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的人情愿花钱去买更高级的复合维生素,而不去社区领免费的叶酸。虽然我们科室做到了尽量督促下面乡镇、社区发放工作,但还是出现了有些发放不下去。
3、艾梅乙免费检测试剂的管理
在这一年里认真学习了艾梅乙免费检测试剂保管和分发理论知识。由于当时我科的冰箱不够用,就和兄弟科室联系,请兄弟科室协助帮忙,按时保质保量的圆满完成了艾梅乙免费检测试剂的保管和分发工作。
4、其他一些零星资料和试剂的管理
在这一年里认真学习了其他一些零星资料和试剂的管理和分发理论知识。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院来的各种宣传画、宣传资料,都及时安排并分发到各镇街卫生服务站。
有时候遇到工作上的加班加点,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积极支持院科加班工作。
5、积极参加院科的各级培训工作,遇到问题虚心向领导和同事请教,通过努力学习和摸索实践,逐渐熟悉了相关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本人认为在很多方面还做得不够:有时在工作中还会表现出急躁情绪,考虑不够仔细,工作不够严谨,给工作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来年要加强个性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虚心向科室老同志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争取来年更上新台阶,为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三篇:公共卫生科岗位职责
公共卫生科岗位职责
一、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岗位职责
1、认真做好辖区内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女职工保健等妇女保健工作,负责早孕登记、建册、高危孕产妇筛查、登记、随访以及管理范围内孕妇产前产后的访视。
2、严格遵守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工作规范,提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咨询服务,发放避孕药具。
3、开展妇女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优生优育、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4、做好辖区内妇女保健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5、定期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基层单位做好妇女保健工作。
6、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关表册的登记,做好报表的统计、分析工作,按期上报所在区妇幼保健院(站)。
7、认真参加相关工作例会和培训,深入居民区,加强检查与指导。
8、承担上级布置的各项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9、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儿童保健岗位职责
1、按照儿童保健工作制度要求,做好儿童保健门诊各项常规工作。
2、建立辖区内新生儿访视工作制度。
3、建立本辖区0—7岁儿童健康档案,掌握本辖区儿童健康状况、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4、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母乳喂养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做好辖区内儿童保健资料的收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及时反馈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质量控制。
6、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儿童保健专业技术水平。
7、承担上级下达的各项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8、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负责本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制定、组织与实施、检查与评价、记录与总结等工作,并接受上级健康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检查与考评等。
2、负责组织与开展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卫生问题及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针对社区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做好控烟限酒、合理营养、心理平衡、适量运动的指导与行为干预等工作。
3、负责组织定期开展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讲座,普及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与保健知识;开展居民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检查与评估,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4、负责开展社会人群的精神卫生健康、残疾预防与康复的健康教育;及特殊人群如儿童、妇女、青少年、老年等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
5、负责中心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的编印与发放工作,提高健康教育资料的入户率和健康教育处方的利用率与针对性。
6、负责中心健康教育宣传栏或板报的定期更换与资料的留存工作。
7、负责组织与参与各种卫生宣传日的社会人群健康教育宣传与咨询活动。
8、负责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保管,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
9、做好健康档案文本借阅工作,按规定手续办理借阅、归还工作。
10、负责中心健康工作资料的收集与留存工作,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11、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计划免疫岗位职责
1、及时掌握本辖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建立新生儿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2、提出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疫苗效果的监测工作。
3、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
4、进行常规接种率报告,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或事故进行报告。
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对外来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教。
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准确掌握辖区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接种对象的变动情况,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对集贸市场和外来人口较密集的地方进行上门串户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
8、掌握辖区内托幼机构、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
9、承担上级布置的各项计划免疫工作任务。
10、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传染病管理岗位职责
1、负责传染病上报工作,对法定传染病,按规定时限上报,并按规定做好传染病登记卡的保密工作。
2、每天按时检查门诊日志,做好登记、认真核实传染病登记卡项目,避免缺项,杜绝错卡及死卡现象。及时与疾控机构交换疫情,使传染病报告达到及时、正确。
3、督促中心有关科室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工作,每周各科核对一次,每月底对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自查。
4、对传染病登记卡进行分类,认真逐项填写访视单,交访视人员,并督促其认真.及时进行访视,把好访视质量关。
5、按时参加区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月会,并做好疫情的核对和分析工作。
6、及时、准确上报月报表及其他报表。
7、做好各种资料保存工作,并将各种资料装订成册。
8、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9、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型精神病患者、康复工作管理岗位职责
1、熟悉并掌握责任社区各类慢性疾病的患、重型精神病人、居民因急、慢性疾病、创伤、老年病及残疾等基本情况,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以及变动情况,社区内主要慢性疾病的患、发病趋势,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严格遵守慢性疾病相关的管理规定,负责制定并落实慢性疾病病人的随访、体检、康复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
3、搞好本辖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做好本辖区各级人员培训及宣传教育工作。
4、配合精神科专业医生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按时完成各项统计报表和上报工作。
5、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做好社区居民慢性疾病相关的生活行为因素的监测工作。
6、负责组织和指导有关康复三级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降低病、伤、残的发生或减轻伤残后其功能障碍的程度。
7、负责康复医疗的咨询、评定、转诊和支持工作,保存和整理康复医疗记录和病历档案。对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定。制定不同阶段与时期的康复目标。
8、负责制定康复目标的实施计划、组织和指导病、伤、残者的康复治疗,采取各种措施治疗病、伤、残者,以改善其功能。
9、对康复病人做好自我康复器械训练的宣传指导工作。
10、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篇:公共卫生科管理制度
公 共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目
录 第一部分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登记、报告及自查制度 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工作流程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传染病首诊负责制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传染病区(房)探视陪住制度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AFP病例监测与报告工作制度 性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制度 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结核病门诊工作制度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科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图
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能部门间协调机制及流程
第二部分健康教育管理
健康教育科工作制度 健康教育科工作职责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职责、医院岗位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制 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健康教育资料管理制度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例会制度
第三部分预防接种管理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报告制度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措施
第四部分放射卫生管理
辐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医用X射线机的操作规程 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维护维修制度 辐射监测方案 X射线受检者防护规定 放射科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放射科技术人员防护培训计划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辐射工作人员个人计量管理制度 射线装置的检修维护制度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制度 职业病健康检查流程图
第五部分死亡病例管理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图 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 急诊死亡病例登记规定 住院死亡病例登记管理规定
第六部分慢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制度
慢性病监测制度 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双向转诊工作流程
第七部分突发事件管理及应急预案、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流程
突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及报告流程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处理流程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流程图
预检分诊流程图 发热门诊流程图 肠道门诊流程图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 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按规定更换。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1)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卫生部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他传染病。
4、由病案室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h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县疾控中心报告: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外的所有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报告传染病,于24h以内上报。AFP(急性弛缓性麻痹)于4h内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创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 8
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已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登记、报告及自查制度
一、每个医务工作者是传染病法定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一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完成网络直报。
三、医务工作者在诊治医疗过程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及非典病人,应当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2小时内,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应在12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公共卫生科和院领导报告具体情况。
五、各责任疫情报告人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并详细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严禁漏登、漏报。
六、各责任疫情报告人未经县卫生局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和艾滋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七、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门诊各科室、住院部各科室按时将传染卡上报病案室,病案室必须做好全院传染病统计、登记和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八、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报告,如出现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九、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每月对医院各科室传染病登记、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做好督查记录,并配合县、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漏报抽查,将检查结果报告主管院长,必要时通报全院。
十、医院考核小组每月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自查,根据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臵。
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院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意识,促进传染病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制
定传染病奖惩制度。
1、传染病病例漏报一例,月末质量考核扣报责任人科1分。
2、传染病卡片填写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者,月末质量考核扣报告责任人科室1分。
3、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薄、检验登记、放射登记不完整,月末质量考核扣相应科室1分,其中登记漏一项扣1分,登记书写不规范扣0.5分,漏登一例扣2分。
4、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未尽职责导致疫情、死亡病例漏报或迟报一例,月末质量考核扣感染科控制科1分。
5、对传染病、死亡报告及时、准确,无漏报和迟报的医务人员或科室,月末质量考核奖励1分。
6、发生疫情时,若迟报、漏报或瞒报,造成不良后果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规定处理,严重者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7、保留奖罚依据及资料。
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
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以前作出诊断并报告过,则本不再进行报告。
7、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一年内多次接诊该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不再进行报告。
8、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不要求网络直报。
9、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10、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12、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3、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
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4、网络直报人员通过网络将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在回答时间内录入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5、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 14
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传染病疫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对全院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对传染病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根据最新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
2、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展工作。
3、制定疫情报告的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报告流程。
4、协调处理本医院在疫情报告中遇到的特殊问题。
5、对疫情报告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4、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5、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每月至少更改一次。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用网络直报系统。
6、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臵工作。
2、首诊负责医生填写传染卡上报病案室网络直报人员,病案室网络直报人员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每月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公共卫生科。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工作流程
(1)相关科室首诊接诊医生将传染病卡上报病案室
↓
(2)病案室审核卡片的完整性、准确性
↓
(3)登记传染病卡片
↓
(4)录入卡片,进行网络直报
↓
(5)定期查重卡片及时订正卡片
↓
(6)制作卡片电子文档保存疫情资料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感染科及各临床科室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各临床科室、急诊科、感染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3、病案室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传染病漏报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门诊医生要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住院部各科室要认真填写病人出入院登记。
2、各科室必须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本,根据疫情报告时限及时填卡上报,各科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3、公共卫生科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督导检查工作,要求每月一次到各科室检查传染病登记本,并负责检查传染病报告,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5、公共卫生科要深入各科室开展督导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有记录、有结果、有汇报,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并纳入考核,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制度
1、全院职工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
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
2、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3、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4、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6、拒绝参加培训者按有关制度处臵。
传染病首诊负责制
一、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二、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利室治疗。
三、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四、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
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五、对己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确关科室会诊及治疗。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首诊医生应亲自或指定护士护送并做好交接于续。
六、医教科对全院执行首诊负责制度实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处理。
七、凡不认真执行制度造成医疗差错、事故、医疗纠纷或医院经济损失,当事人应承担责任。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传染科设立传染病房,发现传染病人及时隔离收治至传染病房。
二、医务人员上班期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时应脱去工作服。
三、传染病人的检查器械要专用,用后及时消毒。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四、传染病房应严格陪伴探视制度,做好陪伴人员预防保健工作。
五、传染病人的粪便、污水、污物必须经消毒处理。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
七、有严重感染手术的病人,臵单独病房,病室每日进行消毒。
八、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应单独隔离观察,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九、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一、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医疗废物进入双层黄色垃圾袋集中处臵,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十二、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换药、处臵工作后均应先洗手然后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室、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传染病区(房)探视陪住制度
一、为加强传染病管理,预防交叉感染,对传染病患者严格探视制度。
二、探视者必须在规定区域、时间内探视,非探视时间一律不得探视,重危病人持病危通知单可随时探视,但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区域内探视。
三、每次探视限1-2人,时间不超过1小时。
四、儿童严禁进入病区探视。
五、探视者必须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在指定点探视,探视者不得进入病区及病房。
六、探视者的携带物品未经允许不得带入病房。
七、传染病人原则上不允许陪住,因病情需要,陪住者须经病区主任、护士长同意并发给陪住证方可陪住,医护人员对陪住者须进行预防保健知识及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指导。
八、对探视、陪住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免疫接种或预防服药措施。
食源性疾病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相关医生做好有关食源性疾病的登记、报告。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有关项目和登记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门牌号,要留联系方式及联系人,不得有缺项、漏项。
二、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食源性疾病,除采取抢救措施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万年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应立即报告分管院长、院办公室,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专家小组会诊并及时报告万年县卫生行政部门,封存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公共卫生科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上报万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四、公共卫生科每月对院内的门诊登记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五、相关人员应根据《食品安全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对有关食源性疾病疫情按要求时限上报。
六、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食源性疾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AFP病例监测与报告工作制度
一、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AFP病例的监测工作,并固定专人负责收集,统计及上报。
二、首诊医务人员发现15岁以F儿童患脊髓灰质炎,格林 25
巴利综合症、横贯性脊髓炎,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短暂性肢体麻痹疾病时,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
三、凡住院AFP病人应采集其粪便标本2份,间隔24-48小时,每份重约8g,在2-8冷藏条件下及时送当地卫生防疫站。门诊病例由首诊医务人员采集第一份粪便标本或通知防疫站采集。
四、院预防保健科和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应主动配合防疫部门对本院AFP病例的个案调查,采样和主动搜索。
五、院预防保健科每隔10天,要对儿科、内科、外科、病案室等有关科室进行主动搜索,对发现漏报的科室要责令限期改正,并补报AFP病例。
六、新参加工作医务人员必须先进行AFP病例知识的培训,掌握AFP病例报告知识和要求。相关科室也应定期组织学习。
七、实行AFP病例报告奖惩制度,凡按规定要求报告AFP病例的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将按有关规定给予该医务人员一定的奖金。对发现漏报AFP病例的医务人员,医院除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外,所在科室与个人不得评为先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性病疫情报告与管理工作制度
一、医院成立性病疫情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本院性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医院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全院性病疫情资料的收集资料、登记、汇总、上报工作。
二、实行门诊医生首诊负责制。任何医生发现梅毒、淋病、艾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时,应填写《性病报告卡>,按国家统一制定的《性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诊疗病人,在未确诊前不随便使用抗菌素,确诊后应及时、规则、足量地进行规范治疗,疗程结束后应对病人进行定期复查,以判定治疗效果,并对患者保密,前三种病还须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三、预防保健科固定专人每天负责收集相关科室《性病报告卡》,分病种登记后,要求城市在性病诊断后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性病防治所报告。
四、性病门诊、皮肤科、泌尿科、妇产科、理疗科应建立门诊日志,对就诊性病病人进行登记。化验室应设性病登记本,对性病化验结果进行登记,并存档备查。
五、除艾滋病外,其他性病患者应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发现疑似艾滋病病人进行立即诊断,并向当地性病防治所报告,同时对病人实施留验,限制其活动范围,进行医学观察。
六、预防保健科除每天到相关科室收集,核对疫情外,每月 27
应对有关科室进行次疫情漏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配合卫生行政和防疫部门做好对本院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七、实行性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对执行报告好的医务人员,医院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差的将给予经济处罚,本人及所在科室不得评为先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传染病防治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艾滋病疫情监测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和河南省有关艾滋病防治法规文件,切实加强我院艾滋病疫情管理工作,决定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以保证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诊治数据及疫情上报管理,制定本制度。
1、全院职工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2、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住院部应填写“艾滋病出入院登记本”和“艾滋病患者登记本”,上报保健科。经实验室HIV初筛试验阳性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疑似病例报告,然后上报预防保健科,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上报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实验,待确证后对原始报告卡进行订正。
3、各有关部门必须将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人死亡者的详细资料报送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录入数据库,并及时准确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4、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管理按照“HIV病人管理规定”执行。重点要求:(1)各种表格、病历须按要求详细填写,不得空项。(2)住址要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或“某小区(某单位)某楼号某单元门牌号”。(3)联系方式等。
5、疑似AIDS住院患者必须做HIV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由检验科专人登记,然后送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须复印附病历后,同时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一次“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
6、我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我院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资料的各个环节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8、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者给予通报批评、罚款50~100元;造成医疗事故者罚款200~500元、停职检查3~6个月;造成疫情扩散者做下岗处理,同时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29
1、开设腹泻病门诊,要求专人、专室、专设备,24小时值班。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
3、腹泻病门诊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4、做好腹泻病人的就诊专册登记,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
5、做好腹泻病人监测与统计工作,做到“逢泻必检、逢疫必报”。
6、对中、重型腹泻病人应在门诊积极抢救治疗或留床观察。
7、对漏报、瞒报、缓报疫情的,依法追究个人责任。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一、发热门诊诊治对象必须为发热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
二、对来院就诊的发热病人严格登记,重点询问流行病学史、症状、相应的检查。
三、遇疑似病例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6小时内)在发现病例的第一时间迅速报告疫情。
四、对疑似病人应进行留观隔离、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用物、医用废物等按《SARS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要求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五、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范,积极救护病人。
六、医护人员严格加强自身防护,戴24层棉纱或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手套、穿隔离鞋及鞋套2层以上。
结核病门诊工作制度
一.做好肺结核病人的报告、确诊和登记工作。
二.开展肺结核病人筛查工作,负责落实肺结核可疑症状患者、疑似病人诊断工作。
三.完成肺结核病人追踪工作和密切接触者检查。
四.加强与疾控中心、各医疗机构合作,并开展结核病转诊和追踪工作。
五.对肺结核病人指导用药,定期随访。
六.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坚持“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加强多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七.加强对药品和物资的管理。严格按照《抗结核药品 管理手册》规范化管理。
医院门诊日志登记制度
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病名(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诊断日期、初诊或复诊等基本项目。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32
感染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二、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三、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五、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臵。
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八、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
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九、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感染疾病科岗位职责
(一)医师职责。
1、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3、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4、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二)护士职责。
1、认真履行护士的义务,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
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3、负责感染疾病患者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等。
4、帮助、指导呼吸道发热患者戴口罩,并引导患者到指定地点候诊。
5、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熟练掌握常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监督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到位。
6、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7、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卫生宣传教育。(三)卫生员职责。
1、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所用器械、工具分区使用。
3、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及时按分类清运各种医疗废物。
4、做好有关清洁、消毒工作的记录。
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能部门间
协调机制及流程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加强我院各职能部门间沟通与协调, 根据医务科、护理部、公共卫生科、感染管理科、院办、感染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建立以下协调机制。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共卫生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传染病防治协调工作,制定紧急救治措施,指挥应急救治队员迅速到达岗位开展紧急救治工作,同时紧急调配药品、设备、各种物资、交通工具等,以保证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部门工作职责:
(一)医务科负责组织制定已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具体救治方案,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审批后统一指挥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并把救治情况随时报告救治指挥部。负责已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人员调配工作。负责平时组织救治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演练。
(二)护理部负责协助医务部制定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具体救治方案,紧急通知护理人员在20分钟内集合装备完毕,参加应急救治工作,负责协助急诊科做好平时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负责已发生的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人员调配工作。
(三)公共卫生科负责组织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疫情报告,协助当地疾控部门做好流调、采样工作;并同时做好记录及网络直报工作。
(四)感染管理科负责指导相关科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传染病院内播散。
(五)120急救中心负责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院前(现场)急救及现场伤病员分类,按指挥部指令,对伤病员进行急救转诊,负责将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转运到指定的医疗机构或科室处理。
(六)急诊科负责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院内急救和院内紧急分诊与转运工作,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首诊报告工作;并将诊治情况随时向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报告,做好消毒隔离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七)感染科负责传染病人的救治、疫情报告,并将诊治情况随时向指挥部应急办报告,做好消毒隔离等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配合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进行采样调查工作。
(八)其它临床科室在科室已收治的病人中若发现有传染病人时要及时转入感染内科救治,并及时上报疫情,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转出时,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在遇到重大传染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医院的具体布臵和要求,提供人力支持和专家技术援助。
(九)各职能部门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建立并完善疫情通报制度、健康告知制度、传染病人交接制度、传染病定点医疗救治等工作制度,并定期对各部门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监督检查。
三、建立部门例会制度,由公共卫生管理科牵头,主管领导主持,各相关部门参加,每年召开1-2次协调会议。主要是通报传染病疫情和防治工作情况,对疫情进行分析预测,共同研究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协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部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健康教育科工作制度
一、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由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主管,其主要职能是领导、规划、组织、协调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医院健康教育纳入医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和年终考核评比的内容之一。
二、公共卫生科为健康教育职能科室,设健康教育专干1名,其主要职能是具体负责全院日常的健康教育工作。
三、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总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健康教育工作。
四、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向门诊病人传播相关健康知识,对住院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教育、治疗过程中教育和出院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
五、设立健康咨询室,解答来询者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帮助个
人避免或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做出健康行为决策,以增进大众的身心健康,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咨询要留有记录。
六、实行健康处方发放制度。有针对性制作疾病预防控制教育宣传资料,发给病人,增强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
七、结合各时期防病工作重点,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等载体,定期向居民传授身心发育发展知识和传染病、慢性疾病预防、安全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通过送医下乡、医疗咨询等各种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和预防保健技能。
八、加强反吸烟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无烟医院,设立戒烟门诊,进行戒烟干预措施。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展开宣传,配合爱卫会做好环境整治宣传工作。
九、做好对科室健康教育的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通过对医务人员、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测试,进行评价与总结,并督促其整改,不断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提高与完善。
十、规范整理各种工作资料,做到条理分明,查阅方便,要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应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健康教育素材、记录、总结、评价等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妥善保存,逐步建立完备的工作档案、以便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健康教育科工作职责
一、提出本院健康教育的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并参与组织、实施。
二、负责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及时完成记录和工作总结,健康教育资料、档案的整理和收存。
三、负责本院各科室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参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评比和组织协调。
四、组织对本院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和考核。
五、购臵、保管和合理使用健康教育器材、设备,编印、制作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六、与当地健康教育机构加强联系,争取业务技术指导和合作;负责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和效果评价。
七、负责指导本院所属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八、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其他任务。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全面负责、协调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决策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事项。
二、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健康教育组织网络,抓好辖区内各单位的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医院职工积极参加健康教育
活动,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制定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责和工作制度。
五、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筹集必要的工作经费。
六、合理地购臵健康教育设备,指导、安排健康教育资源的分布、配臵等。
七、对全院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医院岗位人员健康教育工作责任制
一、导医员:解答病人就诊疑问,做好病人就诊指导工作,向病人或其家属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二、门诊护士:引导病人按照就医程序正确就诊,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向病人或其家属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引导病人观看医院健康教育视屏;
三、门诊医生:对病人进行口头健康教育,为病人开出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
四、病区医生:对住院病人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在查房时,针对不同的病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并实施行为干预;
五、责任护士:住院责任护士在主管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病人做好相应的入院、住院、出院健康教育,并实施行为干预;
六、医技岗位人员:向病人做好检验检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健康
教育工作;
七、药剂岗位人员:向病人或家属做好服药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工作;
八、挂号收费工作岗位人员:告知病人就诊地点,准确地让病人到相应科室就诊;
九、其他岗位医务人员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及时有效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一、医务人员每年必须至少参加由本院举办的健康教育专业理论培训讲座二次,系统学习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自身健康教育专业水平;
二、医院组织的岗前培训内容必须包括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等;
三、医院应在培训时对被培训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试。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管理制度
一、健康教育科负责全院健康教育资料发放汇总工作。
二、各科按要求编写常见病的内容,健康教育科统一审核;健康教育科统一印制;健康教育科统一存放。
三、各科室到健康教育科领取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四、各科室做好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记录。
五、首次就诊的慢性病患者,医师必须向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处方有发放医师的签名,病历上也有记载。在导诊台、候诊区、住院病区设臵健康教育资料架,放臵健康教育小册子、折页、报刊、图书等供病人及其家属取阅,住院病人至少有1份健康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例会制度
一、医院每季度召开一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例会,会议由主管领导主持,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各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参加。
二、会议主要内容为总结上季度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通报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发出整改通知,安排落实下一步工作。
三、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工作方式、方法,共同进步。
四、树立健康教育典型科室和个人,以此带动全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五、与会的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将会议精神传达给科室职工,针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六、会议要留有记录,资料保存、归档。
第三部分预防接种管理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制度
一、设有产科(室)的医院应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乙肝疫苗的领发、保管、接种、统计、上报等工作。
二、产妇产前应做HBsAg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记入病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和转移卡。
三、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产科(室)应为新生儿接种第一针,同时填写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表和转移卡,于一周内将转移卡寄新生儿所在地卫生防疫站,并填写“江西省乙肝疫苗接种证”交产妇保存,告知第二、三针接种时间、地点。
四、乡、镇卫生院完成本院出生的新生儿三针疫苗接种任务外,还应做好辖区内新生儿转移卡二、三针接种工作,掌握本乡、镇新生儿数、学龄儿童数,按月上报当地卫生防疫站。并做好未种儿童的补种工作。
五、接种乙肝疫苗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六、严格掌握接种剂量,部位和程序。HBsAg阳性产妇,其新生儿第一针为30ug,HBsAg阴性或未检测的产妇,其新生儿一律按接种lOug;部位为右上臂三角肌肉注射;程序按“0、1、6”月间隔法接种。
七、乙肝疫苗应到医院所在地的县级卫生防疫站订购,不得越级或向其他单位和个人购苗。疫苗价格应按上级文件规定执
行,严禁非法倒苗和高价出售疫苗。
八、医院预防保健科每月对产科(室)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一次自查,自查结果纳入科室和个人目标考评内容。并主动按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防疫站的监督检查。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报告制度
一、接种单位完成接种后,应及时丌展接种反应监测,与接种对象或其监护人保持联络,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应进行登记,并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各级医疗单位在诊治过程中,凡遇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病例,如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时,应进行登记,并向本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或主管人报告,同时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发现异常反应和事故后,在2小时内报告。
四、发生多起异常反应和事故或有死亡病例的应立即报告
五、在报告的同时,不得延误调查和抢救。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处理措施
一、接种对象在接种后,发生不明原因。需诊治的疾患时,接种单位应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二、发现可能为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应进行登记,按规定时限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发现多起疑似异常反应和事故或与接种有关的死亡病例
时,应立即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经县级报告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发生疑似接种异常反应或事故的单位,应指派专心妥善保管各种有关的原始资料,并对相关接种材料及疫苗等实物进行封存,以备鉴定用。
五、审请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诊断小组调查、鉴定。
六、按照诊断小组意见和有关规定进行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善后处理。
第四部分放射卫生管理
辐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为了保证射线装臵的安全,保护射线装臵周围环境不被辐射污染,保护辐射环境的安全,特制订本岗位职责。
1、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
2、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放射性基础知识辐射源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持有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辐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
3、新上岗或转岗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合格,并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4、上岗必须佩带个人剂量报警仪或热释光个人剂量仪。
5、建立射线装臵管理台帐。
6、射线装臵周围必须24小时专人值守,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7、射线装臵周围设立明显的电离辐射标志牌,并画出安全线,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安全线。
8、时常保持放射源岗位环境整洁干净。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为防治放射性治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落实辐射工作安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现制定制度如下:
一、法定代表人为我单位辐射安全第一责任人,同时设臵专职人员负责装臵的保管、使用、安全及防护工作。
二、在许可规定的范围内从事辐射工作,保证辐射工作场所安全。保护和污染,防治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三、健全安全、保卫和防护管理规章制度,制定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措施防治辐射事故的发生,一旦出现事故立即上报环保主管部门。
四、放射科专职人员为第二责任人,要保证射线装臵单独存放,不易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混存,确保存放场所能防火、防电、防水、防盗。
五、对本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火和应急措施知识的培训教育,持证上岗。
六、建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个人剂量档案,每年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安全评估报告上报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七、自觉接受环保部门监督,认真履行上述责任,如有违反,造成不良后果的,我单位将依法承担有关法律责任。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安全和防护条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安部、卫生部《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臵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加强对医院内射线装臵的安全监管,减少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辐射安全事故,控制和减轻事故后果,在辐射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本事故应急方案,采取防范措施,尽全能降低事故危害,同时按要求报告当地环保、公安和卫生行政部门,特制订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统一指挥、明确职责、大力协同、及时处理、常备不懈、保护员工、保护环境。
三、适用范围
医院范围内的射线装臵发生辐射事故。
四、指挥体系及职责
1、医院设立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2、医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 高勇(院长)电话:*** 副组长: 冯秀梅 电话:09523313866 组 员: 胡正君 电话:*** 安正英 电话:***
3、医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辐射应急的方针政策和辐射应急工作要求;
2)负责向上级和属地有关部门报告医院内发生的辐射应急事故和事件;
3)组织制订医院应急响应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4)应急期间充分调动人力、物力支援,实施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行动;
5)采取各种有效快速的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危害,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消除对医院的负面影响; 6)组织人员参加辐射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
7)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审定工作。
4、医院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小组职责分工
组 长:高 勇: 全面负责本小组工作
副组长:冯秀梅: 具体负责本小组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工作
信息,向院长汇报。
成 员:安正英: 分管辐射管理中各科室间的协调工作。
胡正君: 负责事发现场安全保卫工作放射科日常
工作的安排和管理,对放射设备维护人员实施监督管理。
五、医院辐射应急处理程序
(一)严格遵守放射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规范放射源的储存、保管,严格执行放射诊疗操作规范。
(二)发生射线装臵辐射事故时:
1、立即终止原放射诊疗操作,关闭操作电源,切断继续泄露可能;
2、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
3、迅速撤离有关人员,对事故受照射人员进行及时的检查、救治和医学观察。
4、实行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区。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5、及时报告医院辐射应急领导小组,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及时报告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三)丢失放射性物质时:
1、保护事故现场。
2、及时报告医院辐射应急领导小组,上报市卫生行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及公安部。
3、协助公安及卫生部门迅速查找,追回丢失的放射性物质。
第五篇:公共卫生科建档
公共卫生科建档
乡镇卫生院台帐卷宗
(1)项目管理(2)健康教育(3)突发公共卫生处理(4)重大传染病防治(5)儿童免疫规划(6)妇女保健(7)儿童保健(8)慢病防治与老年人健康管理(9)卫生监督(10)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村卫生室台帐卷宗
(1)项目管理(2)健康教育(3)重大传染病防治(4)妇女保健(5)儿童保健(6)慢病防治与老年人健康管理(7)卫生监督(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项目资料归档管理目录 卫生院
第一卷 项目管理
1、上级下发的各类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文件、通知等
2、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组织(文件)
3、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文件)
4、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措施)
5、乡镇行政区划分布图、人口及基础资料统计
6、乡镇卫生资源基本情况一览表
7、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工一览表(责任科室、责任人)
8、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细则
9、考核记录(通知、原始记录、总结评价)
10、奖惩记录(通知、决定等)
11、医生、村医例会制度
12、医生、村医例会及其它会议资料
13、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资料
14、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记录
15、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分配表
16、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明细帐
17、村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发放表
18、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年小结、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第二卷 健康教育
(一)组织管理
1、心健康教育领导组织、网络(文件)
2、健康教育相关制度
3、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每月工作安排
4、各村健康宣传栏基本情况一览表
5、中心及各村健康宣传栏更换记录表(照片或宣传底稿)
6、每季度健康宣传资料发放到户统计表
7、宣传资料领发登记簿
8、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调查表及调查统计
9、卫生宣传日活动资料(小结和照片)
10、健康教育工作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11、各种宣传培训记录簿
(二)行业健康教育
1、学校健康组织网络
2、每季度学校健康教育督导记录(现场照片)
3、学校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4、各学校健康教育课课时安排
5、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调查表及调查统计
6、接受育龄妇女、学生身心健康咨询,记录(包含指导、建议)
7、接受育龄妇女、学生身心健康咨询现场照片
8、居民健康教育课资料(签到、教材、试卷、培训|小结、现场照片)第三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l、乡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2、乡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
3、乡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相关组织
4、乡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物资一览表
5、乡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6、乡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制度
7、乡镇(社区)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相关制度
8、乡镇(社区)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领导小组
9、乡镇(社区)急诊科人员、设备配备一览表
10、乡镇(社区)医疗急救网络
11、乡镇(社区)院前急救设备、人员配备一览表(包括车辆、人员、急救设备、药品等)
12、乡镇(社区)院前急救、院内抢救登记簿(登记项目要填写齐全)
13、乡镇(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记录(模拟事件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现场照片)
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表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值班记录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记录 第四卷 重大传染病防治(一)结核病防治
l、结核病防治领导组织、网络
2、结核病防治相关制度。包括结防门诊制度,结防门诊医生职责以及结核病登记、报告、转诊、追踪、督导访视等制度
3、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总结
4、结核病免费政策公示情况
5、肺结核病人和疑似肺结核病人报告登记及转诊登记本
7、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
8、肺结核可疑症状者(透视、摄片、CT)异常登记本
9、肺结核病取药及结核杆菌检查信息月报表
10、肺结核治疗管理追踪单、反馈单
11、转诊单
12、传染病报告卡
13、医疗机构抗结核药品发放登记本(二)性病、艾滋病防治
1、接受县级以上艾滋病防治和管理培训记录、学分和培训证书复印件
2、对村医生艾滋病培训材料(计划、签到、备课、试卷、记录、小结)
3、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流调和随访记录及高危人员管理记录(三)肠道传染病防治
4、肠道传染病防治相关组织
5、肠道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
6、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7、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材料(计划、签到、备课、记录、试卷、小结)
8、疫情值班制度及记录
9、肠道门诊登记簿
10、肠道门诊旬报表
11、肠道传染病大便标本送检单
12、每月肠道传染病防治督导记录(四)地方病防治
1、组织领导:地方病防治领导组织,镇村防治机构网络、会议记录、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签定目标责任状等
2、地方病防治工作计划、总结
3、肠道蠕虫病驱虫服药统计表
4、肠道蠕虫病驱虫服药登记表
5、寄生虫病监测调查登记表
6、丝虫病监测调查登记表、统计表
7、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报表
8、居民户食用盐采样送检登记表(检测结果)9、8-10岁儿童甲状腺肿调查登记表、统计表
10、特需人群尿碘采样送检登记表
11、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报表
37、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的照片或底稿
38、地方病防治宣传活动及资料发放记录(碘缺乏病防治“五个一”以及“5.15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活动、乡村医生培训等)(五)其他材料
l、乡镇(社区)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
2、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管理、登记报告、疫点处理、消毒隔离等)
3、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并定期检查,有自查记录
4、相关传染病(脊灰、霍乱、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狂犬病,乙肝,流感、禽流感、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方案
5、相关传染病(脊灰、霍乱、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狂犬病,乙肝,流感、禽流感、非典等呼吸道病)防治工作会议记录
6、相关传染病(脊灰、霍乱、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狂犬病,乙肝,流感、禽流感、非典等呼吸道病)防治技术培训资料(签到、教材、记录、试卷、小结)
7、相关科室要有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毁形处理记录、消毒液更换记录、紫外线消毒记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质量检测报告书
8、传染病登记簿
9、传染病报告卡
10、传染病疫点处理记录(传染病消毒处理指导意见、密切接触者处理)
11、犬咬伤病人处理记录
12、急性乙肝病人流调、疫点处理、随访记录
13、暴发疫情处理记录(传染病消毒处理指导意见、应急接种等)
14、麻风病防治相关资料 第五卷 妇女保健
(一)基本情况
1、本乡镇产妇数
2、育龄妇女数
3、孕产妇死亡数
4、育龄妇女死亡数
(二)行政管理
1、上级下发的妇幼保健工作文件
2、妇幼保健工作制度、职责、规程
3、妇幼卫生工作计划
4、妇幼卫生工作考核细则
5、村级妇儿保人员培训计划
6、妇幼保健工作考核细则
7、妇女保健工作小结(半年、全年)
8、有关法规和有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2)《爱婴医院评估标准》
9、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资格证明材料(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2)医疗机构助产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3)助产人员(包括科主任、医师、助产人员)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执业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助产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等
(4)产科护理人员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执业注册证书等(三)妇保资料
1、基层指导记录簿
2、宣教记录簿(宣教计划、小结、宣教底稿及图片)
3、会议、培训记录簿(包括区、镇街两级会议、培训的内容,会议、培训签到、讲稿、听课笔记;培训计划、小结、试卷等)
4、综合资料薄(包括年计划、月安排、季小结、半年及年终总结;专题活动计划及小结;专题调查及调查报告等)
5、围产保健卡
6、围产保健登记(索引)簿
7、妇女病普查普治登记簿、普查阳性治疗后复查记录簿
8、妇女病普查普治个案表
9、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本
10、高危孕产妇登记簿
11、孕产妇死亡登记簿
12、育龄妇女死亡登记簿
13、更年期、老年期妇女保健台帐(健康教育计划及讲稿)
14、村级旬报表
15、下发的业务文件(四)产科资料
1、继续教育及新技术
(1)产科人员继续教育资料(包括进修表、培训证、学分证、相关笔记等)(2)产科引进新项目、新技术的相关资料(如:胎心监护,无痛分娩、新生儿复苏术等), 每年至少开展1-2项新技术、新项目(3)发表论文
2、产科各种医疗文件(1)门诊日志(2)分娩登记本
(3)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新筛采血登记、听筛登记、可疑病例召回登记、拒采登记、随访登记、知情同意书存根等)(4)处方(查合格率)(5)病历(查合格率):重点为剖宫产病历、产程图的应用、缩宫素的应用(6)会诊、转诊、三级查房、急、危症抢救、疑难或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7)产科护理文件。要求详实、规范(8)各种保洁、隔离、消毒措施及相关记录
3、爱婴医院长效管理的相关资料
4、计划生育相关登记(按市卫生局统一要求填写)(1)计划生育(人工流产、上环、取环)手术登记(2)住院引产登记,引产病历(3)孕妇超声检查登记(B超室)(4)终止妊娠药品使用个案登记(5)终止妊娠药品领取登记(药房)第六卷儿童免疫规划
1、免疫规划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2、免疫规划相关制度(其中包括新生儿主动搜索制度、免疫接种制度)
3、预防性接种原始记录
4、每月村新生儿出生报表
5、新生儿登记簿
6、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月报表
7、流动儿童季度报表
8、预防接种票据存根
9、一次性注射器销毁流程
10、一次性注射器使用、销毁记录
11、冷链设备基本情况一览表(冰箱、冷藏箱、冰排、温度计等)
12、生物制品进、销、存帐
13、紫外线消毒记录、冷链测温记录
14、“4.25计划免疫活动日”宣传资料(计划、记录、宣传材料、小结、照片)
15、预防接种半年、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16、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调查处理个案表
17、预防接种一次性注射器使用毁形记录本
18、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
19、村医生例会制度和记录
20、辖区内幼托机构、学校情况一览表
21、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记录
22、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及查漏补种报表
23、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及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24、免疫规划年报资料 第七卷 儿童保健
(一)基本情况
1、本镇活产儿数 2、0-6岁儿童数 3、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
(二)行政管理
1、村级儿保人员培训计划
2、儿童保健工作小结(半年、全年)(三)儿童体检
1、基层指导记录簿
(1)到村、组、户走访、家访、指导、调查的内容(2)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登记簿
2、宣教记录簿(宜教计划、小结、每期宣教底稿及图片)
3、会议与培训记录簿(包括区、镇街两级会议和培训的内容;培训要有计划、小结、试卷等资料)
4、综合资料簿(年计划、月安排、季小结、半年及年终总结、专题活动计划及专题工作总结),上级文件包括区所下发的月工作安排等。5、7岁以下儿童体格检查表 6、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记录表
7、体弱儿专案管理表
8、体弱儿专案管理记录表 9、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登记表 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簿(包括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表;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5 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及漏报原因分析)
11、村级旬报表
12、儿童体检通知单
13、各种统计上报表格备份留存
14、视力异常儿登记本
15、其他原始登记、记录等
16、年终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17、年终儿童贫血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18、儿童视力检查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四)托幼机构保健台帐
1、晨间检查记录表
2、班级全日观察记录表、保健室全日观察记录表
3、身高、体重登记表
4、视力、血红蛋白检查登记表
5、体格评价、视力、血红蛋白统计表
6、食谱
7、食物用量记录表
8、食堂记录表
9、食物营养统计表
10、热量、蛋白质、动物脂肪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数
11、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计算表
12、幼儿园饮食(月)结算表
13、预防接种统计表
14、多发病、传染病统计表
15、损伤、差错、事故登记表
16、体弱儿管理表(包括肥胖儿)
17、体格检查统计表
18、卫生检责表
19、安全检查表
20、托幼机构人员统计表
21、疾病个案矫治记录表
第八卷 慢病防治与老年人健康管理(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
1、门诊高血压病人登记簿
2、门诊糖尿病人登记簿
3、门诊肿瘤病人登记簿
4、慢病病人档案(病人基本情况、治疗、指导及建议、随访记录等)
5、慢病随访表 6、60岁以上老人档案 7、60岁以上老人随访表
8、居民健康体检计划
9、居民健康体检表
10、居民健康体检阳性者登记表
11、居民健康体检工作小结
12、死亡登记簿、死因报表
13、居民慢性病综合防治统计表(二)精神病防治
1、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度、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2、精神卫生宣传教育计划
3、精神卫生宣传的底稿、记录、小结、照片
4、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计划
5、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签到、教材、试卷
6、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满意度调查
7、精神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8、精神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
9、精神病人档案卡(含病人基本资料、疾病名称、治疗方案及指导意见等)
10、对精神病人家庭随访管理方案
11、对精神病人随访督导记录
12、对精神病人治疗后的效果评价及分析
13、精神病防治工作全年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第九卷 卫生监督
(一)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1、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情况月报表
2、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情况年报表
3、乡镇村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协管情况报表
4、乡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登记表
5、集镇食品无证单位登记表
6、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卫生法规知识培训合格证发放登记表
7、村级监管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登记表
8、餐饮行业食品卫生制度
9、食品销售行业卫生制度
10、饮食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
11、食品卫生管理组织
1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13、公用餐饮具消毒记录
14、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及使用情况登记表
15、食品卫生自身检查记录
16、食品样品留样记录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
1、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情况月报表
2、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情况年报表
3、乡镇村级水厂协管情况报告
4、水厂管、供水人员体检及培训情况登记表
5、水厂自律管理台帐(样式)
6、水厂水管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7、水厂水质、储水设备清洗消毒记录
8、水厂水质检验记录表
9、水厂涉水产品、消毒药品进货索证登记表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1、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月报表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年报表
3、乡镇村级公共场所单位协管情况报表
4、乡镇公共场所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登记表
5、集镇公共场所无证单位登记表
6、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卫生法规知识培训合格证发放登记表
7、村级监管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登记表
8、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9、公共场所单位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10、公共场所单位卫生管理自查记录
11、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消毒记录
12、公共场所单位清洁、消毒等物品进货、索证、索票情况登记表
13、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月报表
(四)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月报表
2、职业卫生监督工作年报表
3、职业病危害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4、职业病病例基本情况登记表
5、职业病危害企业接触有害物质人员健康监护情况登记表
6、接触有害物质岗位新上岗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7、医用诊断射线装置基本情况登记表
8、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9、农村农药中毒 月(旬)报表
(五)医疗卫生监督管理
1、医疗卫生监督工作月报表
2、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年报表
3、辖区内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执业许可情况登记表
4、卫生院机构、人员情况登记表
5、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登记表
6、卫生院科室空气消毒记录表
7、卫生院科室空气消毒液更换记录表
8、供应室消毒记录表
9、供应室消毒灭菌物品登记簿
10、卫生院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登记表
11、卫生院科室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登记表
12、卫生院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登记表
13、医院消毒管理工作检查记录月报表 第十卷 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1、专、兼职公共卫生网络管理人员一览表
2、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管理制度
3、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考核记录
4、当地流动人口资料
5、当地卫生资源资料(包括个体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 第一卷综合管理
1、上级来文
2、村卫生保健组织
3、上级检查情况记录,参加培训记录,例会记录
4、月度工作计划及工作小结、总结 第二卷 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2、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3、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签到、备课笔记
4、健康知识考试试卷、得分统计
5、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存根
6、健康教育宣传栏照片或底稿
7、健教宣传资料发放记录 第三卷 重大传染病防治
1、传染病报告制度
2、传染病登记簿
3、肠道病人登记簿
4、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毁形处理记录、消毒液更换记录、紫外线消毒记录
5、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卡、张贴宣传画、社区医生结核病工作日志
6、上报乡镇的地方病防治工作报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备份)
7、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及其它培训记录 第四卷 妇女保健
(一)基本情况
1、总人口数,分男女,60岁以上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参加合作医疗人数
2、活产儿子数,0-6岁儿童数、流动儿童数、婴幼儿死亡数
3、产妇数、孕妇数,育龄妇女数,孕产妇死亡数、育龄妇女死亡数
(二)村医基本情况(证书)、人员分工
(三)业务情况
1、每月参加例会记录
2、每季接受培训听课笔记
3、村级孕产妇系统管理帐、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帐
4、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记录
5、儿童体检通知单
6、本地新婚派生人员名单
7、各种登记簿(活产儿、孕产妇死亡、育龄妇女死亡、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
8、妇幼保健知识宣传资料 第五卷 儿童保健
l、新生儿出生登记簿、流动儿童登记簿 2、7岁以下儿童花名册 3、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记录表
4、体弱儿管理登记表 5、5岁以下儿童死亡登记表 第六卷 慢病与老年人健康管理 l、居民家庭健康档案
2、慢性病人登记簿 3、35岁以上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
4、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病人随访记录
5、居民慢性病综合防治统计表
6、居民死因登记月报表
7、精神病人登记簿
8、家访记录 第七卷 卫生监督
1、村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生监督报表
2、村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单位基本情况登记表
3、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基本情况登记表
4、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空气消毒记录表
5、社区卫生服务站更换消毒液记录表
6、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废物处置登记表 第八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上级下发的有关文件
2、实施意见补助兑付流程
3、有关宣传材料
4、参合人员花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