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4 06: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第一篇: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行65人,在自治区党校巡视员、校党委委员格桑培杰同志的带领下,于2003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赴珠海、深圳两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

根据珠海市委党校学习考察计划安排,学员们先后聆听了珠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绍”、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创新制度,构筑预防腐败新机制”、余信鸿教授作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贪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对深圳经济的影响”、市委办刘福祥同志作的“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省委党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及香洲区委办张献斌同志作的“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体会”。同时,大家还参与了珠海市委党校中青班课题调研汇报会,听了“CEpA对珠澳经济的影响”、“珠海市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情况的调查”、“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思考”等调研报告,倍受启发。结合着理论学习,学员们还先后参观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创新海岸、大学园区、格力集团、工业园建设、农村及临港工业区、驻澳部队珠海驻地等。

在深圳市委党校,学员们聆听了刘校长作的关于近几年深圳发展状况和近期所进行的几项重大改革试点情况的报告,并认真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

通过听课学习和实地参观考察,学员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到之处,受到了两地市委党校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信对今后学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会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

珠海、深圳成立特区后,两市市委、市政府带领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形成了全民思发展、谋发展、议发展、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是发展的关键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东与香港水域相连,南与澳门陆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园式海滨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从一个当初经济结构单

一、工业基础差、偷渡港澳严重的一个小渔镇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农渔业、商贸旅游业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和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创造出令人一瞩目的成就。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0多亿元,是1979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1万元,城市绿化率达到43%,1999年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确定了“三基地一中心”(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基地,有较强吸引力的产学研基地,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有较强辐射力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秩序优良、文明富庶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发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园式海滨城市,并预计2007年实现现代化。

深圳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已由“三来一补”经济走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拥有康佳、TCL、创维等10多个电子电器为主的全国名牌产品。2002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名列全国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560美元,列全国第1,财政收入300多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确定了创建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预计在2005年率先实现现代化。

珠海、深圳两市2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归其原因:虽然两地有其自然的地理优势,有国家适当倾斜的经济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两市人民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这也是两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珠海、深圳两市虽然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并未就此停滞下来,而是始终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以加速发展作为自身的第一要务。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地处对外开放前沿和拥有海港的优势,锐意进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高科技发展之路;同时按照GEpA协议,珠海市拟定了珠海大开发的宏伟蓝图、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思想”,两市还构画了建设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经济圈的蓝图,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

(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导向作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时而变,因为政府的管理行为、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珠海、深圳特区政府善于工作创新,勇于打破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发挥政府的市场导向作用,把工作置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中,从市场中去寻求突破发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为公共社会服务上,实行政府职能定位市场化,服务市场化。珠海市就提出了“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号,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从而达到了双赢。2002年,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04个,合同利用外商投资1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98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特区一直实行归口管理,但由于政府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从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办事难,易滋生腐败。现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设立咨询委员会,委员们由大学教授、有关专家等社会人士兼任,不设专职,委员们负责调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议和报告,人大审议通过后,以政府公报形式对外公布;政府及其具体部门只有执行权,执行情况由全社会来监督;老百姓如发现在执行中出现违反法规、制度的情况,可向监察局告状,如对处理结果不服,可启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实行,目的在于建立“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门区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珠海市西部,相对较为落后。珠海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出资培训农民学习养鱼技术,让农民由种植甘蔗向海产养殖转变,并出资帮农户修建鱼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找到了市场,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户、公司、政府三赢。这种经营模式,现在当地农村普遍推广,并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这也正是政府在市场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的结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合理的规划,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优质环境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珠海号称浪漫之城,以人为本、山水共享是其发展的主题。该市大力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把整个珠海市作为生态示范区,使之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旅游和投资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府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做到“八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按规划征用和划拨建设用地、统一按规划控制功能分区、统一按规划控制标高、统一审查设计、统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风景园林绿化管理、统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质量地进行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环保、规划、国土、园林、卫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规,达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注重以优美的环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态资源产业化旅游基地,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即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生活社区化,城市主导产业服务化,城市布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群体间关系共生化、协调化,城市管理、建设、决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设中把绿化面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市长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制度,从而把珠海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显山露水的花园城市,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成为国家级的环境保护城市和园林城市。通过环境优势构建的平台,又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也为珠海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广纳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从1999年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以来,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珠海市支柱性产业,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产值达218亿元,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9家。尤其是“大学园区一科技创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点、宽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大学园区”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在珠海设立分院,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同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融资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珠海已相继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1年,珠海市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第十一个软件产业基地。

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资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国内著名大学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与研究机构落户,从而聚集了科技创新能量,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深圳虽然只有二所高校,但采取优惠条件吸引了高素质人才,使得国内外人才汇聚深圳创业,同时在人才培养选拔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学人员,市财政保证每人每年培训费20万元,送到国外培养;二是高薪聘请,到国内各大学招聘2万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进必考,凡调入深圳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统一考试。

珠海、深圳两市在经济总量上来之后,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引进项目上由过去注重数量而转向根据完善城市功能来确定项目,以高科技企业、高知识聚集行业为主要引进项目,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全体学员通过对珠海、深圳市的学习和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返回后,经过各小组的认真研讨交流,启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为西藏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不断推进我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得凤凰来。西藏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作用,并制定和着力实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区内外国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找准优势,合理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如旅游业、生物制药、矿产资源开发等,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3、西藏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投资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区的发展单凭国家财政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财力,参与到我区跨越式发展中来。我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要实现农牧区的小康,各级政府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结合本地优势,加快农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走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与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提高农牧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实现我区农牧民增产增收。

4、珠海市构筑生态环境平台,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落户珠海,使珠海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而生态资源丰富的西藏,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我区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生态立地、生态兴地、生态强地”的思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在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本着大旅游、大区域、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我区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党校

责任编辑:李宏

第二篇: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

为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行65人,在自治区党校巡视员、校党委委员格桑培杰同志的带领下,于xx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

赴珠海、深圳两地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

一、基本情况

根据珠海市委党校学习考察计划安排,学员们先后聆听了珠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绍”、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创新制度,构筑预防腐败新机制”、余信鸿教授作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贪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对深圳经济的影响”、市委办刘福祥同志作的“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省委党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及香洲区委办张献斌同志作的“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体会”。同时,大家还参与了珠海市委党校中青班课题调研汇报会,听了“cEPA对珠澳经济的影响”、“珠海市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情况的调查”、“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强制度建设,解

决干部能下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思考”等调研报告,倍受启发。结合着理论学习,学员们还先后参观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创新海岸、大学园区、格力集团、工业园建设、农村及临港工业区、驻澳部队珠海驻地等。

在深圳市委党校,学员们聆听了刘校长作的关于近几年深圳发展状况和近期所进行的几项重大改革试点情况的报告,并认真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

通过听课学习和实地参观考察,学员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到之处,受到了两地市委党校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信对今后学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会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

珠海、深圳成立特区后,两市市委、市政府带领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形成了全民思发展、谋发展、议发展、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是发展的关键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东与香港水域相连,南与澳门陆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园式海滨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从一个当初经济结构单

一、工业基础差、偷渡港澳严重的一个小渔镇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农渔业、商贸旅游业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处的地理优势和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创造出令人一瞩目的成就。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0多亿元,是1979

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长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元,城市绿化率达到43%,1999年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确定了“三基地一中心”发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园式海滨城市,并预计xx年实现现代化。

深圳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已由“三来一补”经济走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拥有康佳、TcL、创维等10多个电子电器为主的全国名牌产品。2002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名列全国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560美元,列全国第1,财政收入300多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确定了创建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预计在xx年率先实现现代化。

珠海、深圳两市2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归其原因:虽然两地有其自然的地理优势,有国家适当倾斜的经济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两市人民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

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这也是两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珠海、深圳两市虽然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并未就此停滞下来,而是始终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以加速发展作为自身的第一要务。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地处对外开放前沿和拥有海港的优势,锐意进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高科技发展之路;同时按照GEPA协议,珠海市拟定了珠海大开发的宏伟蓝图、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思想”,两市还构画了建设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经济圈的蓝图,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

(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导向作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时而变,因为政府的管理行为、管理手段直接影

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珠海、深圳特区政府善于工作创新,勇于打破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积极发挥政府的市场导向作用,把工作置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中,从市场中去寻求突破发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为公共社会服务上,实行政府职能定位市场化,服务市场化。珠海市就提出了“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号,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从而达到了双赢。2002年,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04个,合同利用外商投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特区一直实行归口管理,但由于政府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从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办事难,易滋生腐败。现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设立咨询委员会,委员们由大学教授、有关专家等社会人士兼任,不设专职,委员

们负责调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议和报告,人大审议通过后,以政府公报形式对外公布;政府及其具体部门只有执行权,执行情况由全社会来监督;老百姓如发现在执行中出现违反法规、制度的情况,可向监察局告状,如对处理结果不服,可启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实行,目的在于建立“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门区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珠海市西部,相对较为落后。珠海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出资培训农民学习养鱼技术,让农民由种植甘蔗向海产养殖转变,并出资帮农户修建鱼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找到了市场,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户、公司、政府三赢。这种经营模式,现在当地农村普遍推广,并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这也正是政府在市场中发

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的结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合理的规划,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优质环境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珠海号称浪漫之城,以人为本、山水共享是其发展的主题。该市大力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把整个珠海市作为生态示范区,使之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旅游和投资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府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做到“八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按规划征用和划拨建设用地、统一按规划控制功能分区、统一按规划控制标高、统一审查设计、统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风景园林绿化管理、统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质量地进行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环保、规划、国土、园林、卫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规,达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注重以优美的环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态资源产业化旅游基地,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即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生活社区化,城市主导产业服务化,城市布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群体间关系共生化、协调化,城市管理、建设、决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设中把绿化面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市长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制度,从而把珠海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显山露水的花园城市,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成为国家级的环境保护城市和园林城市。通过环境优势构建的平台,又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也为珠海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广纳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珠海市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从1999年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以来,珠海

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开发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珠海市支柱性产业,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的总产值达218亿元,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9家。尤其是“大学园区一科技创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点、宽领域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大学园区”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十多所国内著名高校在珠海设立分院,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同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经营机制和企业研究与开发、投融资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珠海已相继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1年,珠海市

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第十一个软件产业基地。

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资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国内著名大学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与研究机构落户,从而聚集了科技创新能量,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深圳虽然只有二所高校,但采取优惠条件吸引了高素质人才,使得国内外人才汇聚深圳创业,同时在人才培养选拔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学人员,市财政保证每人每年培训费20万元,送到国外培养;二是高薪聘请,到国内各大学招聘2万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进必考,凡调入深圳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统一考试。

珠海、深圳两市在经济总量上来之后,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引进项目上由过去注重数量而转向根据完善城市功能来确定项目,以高科技企业、高知识聚集

行业为主要引进项目,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全体学员通过对珠海、深圳市的学习和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返回后,经过各小组的认真研讨交流,启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为西藏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并且真正落实到行

动上,从而不断推进我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得凤凰来。西藏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作用,并制定和着力实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区内外国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找准优势,合理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如旅游业、生物制药、矿产资源开发等,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3、西藏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投资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区的发展单凭国家财政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财力,参与到我区跨越式发展中来。我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要实现农牧区的小康,各级政府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结合本地优势,加快农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走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与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提高农牧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实现我区农牧民增产增收。

4、珠海市构筑生态环境平台,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落户珠海,使珠海经济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而生态资源丰富的西藏,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为此,我区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同时,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牢固树立“生态立地、生态兴地、生态强地”的思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大宣传

教育力度,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在我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本着大旅游、大区域、大市场、大产业的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我区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党校

责任:李宏转载自作文大全

第三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外学习考察报告[定稿]

一、基本情况根据珠海市委党校学习考察计划安排,学员们先后聆听了珠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绍”、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创新制度,构筑预防腐败新机制”、余信鸿教授作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贪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对深圳经济的影响”、市委办刘福祥同志作的“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发展的关键”、省委党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以及香洲区委办张献斌同志作的“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体会”。同时,大家还参与了珠海市委党校中青班课题调研汇报会,听了“cepa对珠澳经济的影响”、“珠海市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情况的调查”、“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业园区竞争力的思考”等调研报告,倍受启发。结合着理论学习,学员们还先后参观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创新海岸、大学园区、格力集团、工业园建设、农村及临港工业区、驻澳部队珠海驻地等。在深圳市委党校,学员们聆听了刘校长作的关于近几年深圳发展状况和近期所进行的几项重大改革试点情况的报告,并认真解答了学员们的提问。通过听课学习和实地参观考察,学员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到之处,受到了两地市委党校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为期14天的考察学习,不仅使学员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经验,受到了启示,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信对今后学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将会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经验珠海、深圳成立特区后,两市市委、市政府带领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形成了全民思发展、谋发展、议发展、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是发展的关键 深圳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已由“三来一补”经济走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路,拥有康佳、tcl、创维等10多个电子电器为主的全国名牌产品。2002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名列全国第4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560美元,列全国第1,财政收入300多亿元,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确定了创建国际化城市的目标,预计在2005年率先实现现代化。珠海、深圳两市2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归其原因:虽然两地有其自然的地理优势,有国家适当倾斜的经济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两市人民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这也是两市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珠海、深圳两市虽然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并未就此停滞下来,而是始终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以加速发展作为自身的第一要务。抓住中国加入wto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地处对外开放前沿和拥有海港的优势,锐意进取,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走高科技发展之路;同时按照gepa协议,珠海市拟定了珠海大开发的宏伟蓝图、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思想”,两市还构画了建设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经济圈的蓝图,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验田。(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中的导向作用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区一直实行归口管理,但由于政府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监督者,从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办事难,易滋生腐败。现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设立咨询委员会,委员们由大学教授、有关专家等社会人士兼任,不设专职,委员们负责调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议和报告,人大审议通过后,以政府公报形式对外公布;政府及其具体部门只有执行权,执行情况由全社会来监督;老百姓如发现在执行中出现违反法规、制度的情况,可向监察局告状,如对处理结果不服,可启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实行,目的在于建立“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wto规则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门区农业示范园区位于珠海市西部,相对较为落后。珠海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政府出资培训农民学习养鱼技术,让农民由种植甘蔗向海产养殖转变,并出资帮农户修建鱼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户找到了市场,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户、公司、政府三赢。这种经营模式,现在当地农村普遍推广,并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这也正是政府在市场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的结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三)合理的规划,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优质环境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珠海号称浪漫之城,以人为本、山水共享是其发展的主题。该市大力实施功能区带动战略,高起点进行城市规划,把整个珠海市作为生态示范区,使之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旅游和投资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市政府强化城市管理职能,做到“八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按规划征用和划拨建设用地、统一按规划控制功能分区、统一按规划控制标高、统一审查设计、统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风景园林绿化管理、统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质量地进行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国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环保、规划、国土、园林、卫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规,达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时,注重以优美的环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态资源产业化旅游基地,明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即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生活社区化,城市主导产业服务化,城市布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群体间关系共生化、协调化,城市管理、建设、决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设中把绿化面积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实行市长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制度,从而把珠海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显山露水的花园城市,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成为国家级的环境保护城市和园林城市。通过环境优势构建的平台,又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统一发展,同时也为珠海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广纳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优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资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国内著名大学和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与研究机构落户,从而聚集了科技创新能量,带动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深圳虽然只有二所高校,但采取优惠条件吸引了高素质人才,使得国内外人才汇聚深圳创业,同时在人才培养选拔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学人员,市财政保证每人每年培训费20万元,送到国外培养;二是高薪聘请,到国内各大学招聘2万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进必考,凡调入深圳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参加统一考试。珠海、深圳两市在经济总量上来之后,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引进项目上由过去注重数量而转向根据完善城市功能来确定项目,以高科技企业、高知识聚集行业为主要引进项目,从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三、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全体学员通过对珠海、深圳市的学习和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并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返回后,经过各小组的认真研讨交流,启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目前,在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各族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为西藏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此,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从而不断推进我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2、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得凤凰来。西藏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交通、能源、通讯等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促进作用,并制定和着力实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费征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创造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区内外国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西藏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找准优势,合理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如旅游业、生物制药、矿产资源开发等,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3、西藏目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国家投资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区的发展单凭国家财政投资是不够的,还需要各级政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财力,参与到我区跨越式发展中来。我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首先要实现农牧区的小康,各级政府应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结合本地优势,加快农牧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走公司+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与内地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提高农牧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从而实现我区农牧民增产增收。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四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华东学习考察报告

东海长风破浪行

——第30期中青班赴华东学习考察报告

经省委组织部批准,省委党校第3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6月2日至11日赴华东地区进行异地教学。在10天的时间里,我们听“真经”于堂上,观“潮涌”于衢中,获益良多,感触不少。放眼滔滔拍岸的东海,极目滚滚东逝的长江,我们的目光得到了更远的延伸,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我们的思维受到了更强的碰撞。

(一)这次华东之行,我们重点考察了上海浦东新区、宁波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市华西村,参观了浦东干部学院、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宝山钢铁公司、奉化市滕头村,其间听课7场。这些考察点各具优势,各具特色,集中代表了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置身高楼林立的都市,徜徉富饶整洁的村庄,靠前观察沿海经济的指天之势,亲身感受发达地区的蔚蓝步履,我们不禁为祖国东部海岸线的发展而惊叹,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繁荣而喝彩,为苏沪浙人民创业的精神而感动。

浦东:国家战略引领下的开发龙头。江泽民同志说过:“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是上海现代化的缩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浦东还是上海的落后地区,人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自1990年邓小平同志倡导、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以来,浦东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浦东新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16年来实现固定资产投入60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9%的速度高速增长。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0亿元,比16年前增长34倍。

长足发展。目前,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辖冶金、建材、纺织、旅游等多家分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7.8亿元,村人均交税超过4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经济实力增强了,环境建设的投入就增多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了。现在华西村民拥有各自的别墅豪宅、600多辆轿车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真是“车看华西处处美丽,船看华西工业腾飞,山看华西一身正气,步行华西健心壮体。”近年,他们又秉持共同富裕的宗旨,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使大华西村总人口达到3万,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展望新的征程,华西人正在朝着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二)考察沿海发展是为了学习先进经验,解读经济现象是为了追靠发达地区。在这次异地教学中,我们且行且看,边学边思,深感发达地区值得学习的东西真是很多。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沿海地区,浦东、宁波、昆山、华西确实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地区是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可克隆的。我们要着力学习的是,沿海地区干部群众面对机遇的拼抢精神、面对事业的担当精神、面对未来的负责精神。具体而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具有强烈的机遇观念,能够抓住时机、先行先试。沿海地区干部认为,有准备就有机遇,没有准备只有挑战。在考察中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听觉撞击,那就是“机遇”一词经常挂在沿海干部的嘴上。实事求是地讲,浦东、宁波、昆山、华西的发展都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杰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上海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中央汇报,争取实施浦东开发,结果是神话般地崛起了一座新城;本世纪初,又通过争取成为了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结果是国家17个部委把改革试点放在浦东。浦东人引为自豪的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把浦东开发写入了主体报告。浦东开发在长江流域的龙头地位,与上海人的机遇意识息息相关。昆山的发展也是一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昆山还是一个农业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1984年,昆山人顺应改革开放大潮,在没有上级批准、没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自费创办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还不敢叫开发区,而是叫工业小区。他们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对台招商,现在昆山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台资企业,引进台资额占全国的1/8,贸易出口额是河南省的5.4倍。

他们具有开阔的战略眼光,能够打开思路、高位跨越。1993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洋浦大桥时曾随口吟出两句诗:“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后来黄菊同志说,小平同志所说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达地区之所以能高速发展,关键在路子找得准、建设起点高。浦东开发基本上是运用上海发展模式,实行工业和金融两个轮子驱动,建设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新技术园。上海曾经是远东金融贸易中心,发展金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施开放开发以来,有50多家外资银行落户浦东,全国56%的外资金融运作量是在浦东实现的,中国人民银行把执行总部移到了上海。2005年,仅陆家嘴中心绿地周围的8栋高楼就完成税收34.8亿元,“楼宇经济”的奇迹由此产生。宁波过去是一个消费城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在未来的竞争中,宁波把自己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结算中心、外贸进出口中心。在区域发展上,他们正在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就是要建设东部新城和现代化的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推进产业高度化、协调化,构筑宁波经济圈。随着这一思路的付诸实施,宁波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他们具有浓厚的拼闯精神,能够艰苦奋斗、克难求进。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研室主任黄承圯先生说:“昆山引进那么多外资,都是拼死拼活拼出来的”。一座座经济园区、一片片前店后厂都告诉我们,江浙儿女饱尝了创业的艰辛,才有今天的硕果。昆山的it产业非常发达,而it产业都是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这就需要办一个出口加工区。为了办这个加工区,昆山市的领导干部光到北京就去了84趟,终于咬着牙关办起来了。现在昆山已成为重要的世界it电脑生产基地,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到全球的1/3。正如昆山人所说,干部就是工作队、敢死队、扫雷队。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是闻名全国的致富带头人,华西人称他们的老书记是79岁干了100多年的事。吴仁宝担任华西村主要领导职务48年,带领华西人办企业、建新村,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他早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上级政府先后批准奖励他5000多万元,他全部留给了集体。吴仁宝对村领导班子有“三正”、“三不倒”的要求,就是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诠释了“天下第一村”的神话。

他们具有科学的和谐理念,能够全面统筹、协调发展。传统的优秀吴越文化,塑造了江浙人兼收并蓄、包容和谐的精神。在考察中我们感到,越是发达地区越强调社会和谐。浦东发展注重智力开发。其规划都是请世界顶尖级规划机构设计,仅陆家嘴1.7平方公里规划就耗费400万法郎。东方明珠由中国人设计,金茂大厦由美国人设计,世纪大道由法国人设计。

第五篇: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宁波考察报告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宁波考察

报告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宁波考察报告

10月23日至11月4日,市第1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根据学习计划安排,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组织下,赴宁波市委党校进行异地教学。在13天的时间里,我们听“真经”于堂上,观“潮涌”于衢中,虚心学习,认真思考,触动不少,获益良多。既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识,又找到了差距,增强了信心。异地教学为全体学员提供了跳出看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

这次宁波之行,我们重点听取了“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矛盾及其思考、以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走在前列、实施港桥海联动促进宁波经济发展、创新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民营经济与宁波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网络与当代社会、干部心理素养与心理效应等10个方面的专题报告和讲座,实地考察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仑港、天一广场、余姚丹山赤水、全球生态500佳奉化市滕头村、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慈溪市周巷镇、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慈溪周巷长胜市村、宁波雅戈尔集团、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等10个现场教学点。这些考察点各具优势,各具特色,集中代表了宁波市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置身高楼林立的都市,徜徉富饶整洁的村庄,靠前观察深入实施城乡联动、产业联动、港桥海联动、内外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经济社会发展联动等“六大联动”发展战略的澎湃之势,亲身

感受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矫健步伐,无不为宁波的发展成就而惊叹,无不为宁波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而折服,无不被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深深打动,无不被广为传送的甬城之爱而感动。

宁波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其中市城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13万,辖6区、2县和3个县级市,是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宁波市依托其优良的港口资源条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及接壤上海、濒临杭州湾的独特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空前,活力四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富足,一个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正散发熠熠光彩。宁波人坚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先后获得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多项桂冠。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亿元,第二

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10元。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中,宁波市位居第18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位居第8位。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商业城市排行榜中,连续两年位居前列,在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200个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宁波位居第6位。宁波市下辖的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都为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即,县域经济与城区经济之比为5:5。二

在这次异地教学中,全体学员都强烈地感受到,宁波市的今天或许就是我们市的明天。要加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就必须认真总结他们的先进经验,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将对我们实现由小康向现代化的

历史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概括起来,宁波市的发展至少有这么几条基本经验。

1、时时事事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时时事事紧扣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第一,他们促发展不为形势所左右,不被其他工作所干扰、冲淡。不管某一时期国家出台什么宏观调控政策,他们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当别人还在争论、左顾右看的时候,他们早已走在前头,用一句诗来讲,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第二,他们促发展的领导力量集中。即2、4、8理论,市级、县市级、乡镇级领导分别保证有20%、40%、80%的精力用于抓经济建设;每条线、每个部门都在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而且这些服务不是抽象间接的,而是具体直接的,有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和考核要求。第三,他们促发展敢于突破框架和本本,只要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发扬“四千万”精神,在实际

操作中进行变通。第四,他们促发展,有着十分强烈的机遇意识,既善于抢抓机遇,又关于变挑战为机遇。他们认为宏观调控是机遇,人“下”是我“上”的机遇。紧紧抓住了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培育和发展等历史性机遇,获得了先发优势。

2、面向新世纪,建设和发展做到视野开阔,着眼长远,高起点、大手笔。无论是繁华的天一广场商业圈、老外滩、东钱湖、三江口,还是宽阔气派的鄞州大道、现代化的高教园区、花园式的雅戈尔工业园等等,无不是悠久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活力的交相辉映,无不是东方底蕴与西方时尚、实力与魄力的有机融合。城市建设是这样,其他如人才引进、企业集群发展、旗舰企业培育、争创名牌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等等也一样,以超前眼光的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来精心设计建设。在未来的竞争中,宁波把自己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结算中心、外贸进出口中心。在区域

发展上,他们正在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就是要建设东部新城和现代化的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推进产业高度化、协调化,构筑宁波经济圈。

3、十分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人文环境既是区域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同时又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区域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宁波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精力和发展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科教文化事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上,大投入、大建设,创造了一个非常优越的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富有现代气息的城乡环境。优越的环境和优良的条件,吸引了一个个大的项目投资宁波,截止底,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0026家,投资总额亿美元,合同外资2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29家世界500强公司在宁波投资兴办56家企业。他们抓精神文明建设,着重抓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抓科学生活方式的倡导和示范,抓城乡

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抓各行各业的工作和服务规范,抓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抓社会运行秩序的管理,从而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4、干部有敢于直面困难与挑战的精神状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来担起建设跨世纪的重任。一个地方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干部的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或许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是最好的诠释。一是责任心、事业心、使命感。学习考察中,不管是党政干部还是党校教师,无不传递着一种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和奋起直追的时代精神,都以发展为己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自我加压,超越自我。宁波把上海作为自己赶超的标杆,规划跨行政区域,以都市圈来统筹整个大宁波市的发展。三是敢于突破、敢开先河,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为有效发挥北仑

区域的整体功能,理顺了北仑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两区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推动了北仑区域的快速发展。四是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务实的宁波人长期受浙东学派的熏陶,强调的是要实事求是,低调办事,不事张扬,众富不露富。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正面临着全面接轨沪杭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如何在竞争的夹缝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综合实力确保嘉兴首位、浙江领先和全国升位,宁波的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应围绕打造环杭州湾现代工贸强市、长三角文化旅游名市、杭嘉湖宜居创业新市这一目标,在发展大产业、构筑大载体、促进大统筹、优化大环境上下功夫,努力促进由小康向现代化的历史跨越。

1、在发展大产业上要明确两个支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经济中,先进制造业体现产业重心,现代服

务业体现增长潜力。先进性是制造业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打造先进制造业的第一条就是要把科技、信息、人才切实武装到企业中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向科技要效益,向信息要效率,向人才要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努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就是要立足现实基础,抓住皮革经编、家纺印染、印刷包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1232”产业,通过扶强扶优、合并改造等途径,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要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使龙头企业与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紧密协作和比较健全的产业链,从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就是要立足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加大经济增长的中间投入。要按照跳出工业抓工业的思路,推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特别要重视金融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民间

资金为主体的风险投资资金,引进一批外资外地银行,强化信用担保,拓展资本市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为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

2、在构筑大载体上要突出两个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要致富先筑路。积极推进高速公路连接线、运河改道、通村达户到组道路建设,构筑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努力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优势,方便与外界的联系,缩短与各地的时空距离。要进一步理顺省级开发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和镇工业功能区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通过大开发、大投入,实现大集聚、大招商,真正构建发展的大平台。要突出产业的专业化布局,引导分散在全市的块状经济向园区集聚,加快推进园区布局结构的调整,更好地发挥集群功能。要加快各工业区的信息化、生态化改造步伐,着力建设数字化、循环型园区。

3、在促进大统筹上要抓住两个节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从的实际来看,统筹发展的重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产业建设、农民增收这个关键环节,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着重做好发展设施型农业、城郊型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型农业等五篇文章,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训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把握减少农民、减少村庄的社会发展趋势,长远性、高起点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力促城市文明向农村文明辐射、城市文化向农村传播。深入开展“小康示范、百村整治”、“生态家园”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乡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疫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卫生机

构,尽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切实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建立健全城乡教师对口制度,调整全市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4、在优化大环境上要强调两个基点:环境创优,服务提效。要抓好硬件建设,加快一主两副多星建设,进一步美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功能,形成富有特色的城镇体系。大力推进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转向文明、法治、生态、开放的现代化社会,营造吸引外来投资者的亲和力、凝聚力和生命力,使成为聚才磁场、创业乐园、投资热土、成本洼地、安全港湾、生态家园。在软环境建设中,最关键、最突出的还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审批环节繁琐、周期长仍然是企业引进和发展中的无形关卡。巩固和深化效能建设,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要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办证窗口建

设,所赋予的权限要进一步到位,所负有的职责要进一步明确,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二是要加强流程和通道的建设,使之通畅、绿色、简便,各部门之间要沟通、协调、衔接好;三是要把好关口,“批”与“审”有机结合,对污染企业的审批、企业用地的面积、投资强度、建筑密度等都要进行调控。总之,通过营造设施配套的基础环境,完善创业功能;营造富有活力的政策环境,激发创业热情;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鼓励创业行为;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提升公信力和吸引力;营造绿色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升创业能力;营造稳定有序的法治环境,保障创业权益。

学宁波之长,创之新。发扬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精神,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下载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藏自治区党校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珠海、深圳学习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赴宁波考察报告

    10月23日至11月4日,市第1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根据学习计划安排,在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的组织下,赴宁波市委党校进行异地教学。在13天的时间里,我们听“真经”于堂上,观......

    第十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总结

    第十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总结 (2007-11-26 09:14:00) 转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在这里相聚,举行全县第十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结......

    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根据组织安排,我参加了省委党校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通过三个多月的学习,我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更新,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党性原则也得到了......

    党校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工作总结

    党校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工作总结中共市委党校第十七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市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以及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各位学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党校第九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上传稿

    党校第九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 这次参加***市第九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是我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市委组织部特别是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度过了一段终......

    参加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

    勤学习强素质 立足岗位做好服务---参加市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9-12月,我参加了市委党校第ⅩⅩ期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的学习,通过90天的学习,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

    中青年干部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中青年干部党校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8月18日至8月19日,我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派,有幸到大关县委党校学习。培训所学知识丰富而全面,涵盖了作为一名中青年干部必备的知识和......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