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精神培训资料
团队精神培训资料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
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那什么是团队呢?
所谓团队,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是在集体讨论研究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的基础上,强调通过队员奋斗得到胜利果实,这些果实超过个人业绩的总和。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企业注入生命活力。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团队的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
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
团队精神等于集体主义?
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意识有着微妙的区别,团队精神比集体主义更强调个人的主动性,而集体主义则强调共性大于强调个性。诚信、创新是内在的、自律的,因而不可能在强制的条件下发挥出来,必须以个人的自由、个人独立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合作的人们才有可能形成一
个整体。
团队精神有什么用?
1.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店内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营业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
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延伸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团队精神,我在这里引用一个比较有名的也挺有意思的实验
来:
准备一个大笼子,在笼子顶部安装喷淋装置,在笼子的一端悬挂一只香蕉,再安放一架梯子
通向香蕉,然后在笼子的另一端放进四只猩猩。
猩猩甲第一个发现香蕉,它开始向香蕉走去,当它的手触摸到梯子时,试验操作人员立刻把笼子顶端的喷淋装置打开,笼子内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猩猩甲立即收回双手遮住脑袋,其余三只也匆忙用双手遮雨,等没有猩猩触摸梯子时,喷淋装置关闭。
“雨过天晴”,猩猩甲又开始准备爬梯子去够香蕉,当它的手再次触摸到梯子时,又开启喷
淋装置,众猩猩又慌忙用双手遮雨,等没有猩猩碰梯子时,喷淋关闭。
猩猩甲似乎领悟到被雨淋和香蕉之间的模糊关系,终于放弃取得香蕉的念头,开始返回笼子的另外一端。
过了一段时间,猩猩乙准备试一试,它走到梯子跟前,当手碰到梯子时,喷淋开启,大家慌忙避雨,猩猩乙放弃拿香蕉的念头,匆忙逃回到笼子的另一端,此时关闭喷淋装置。
又过了一阵儿,猩猩丙准备试试它的运气,当他向梯子走去的时候,另外三只猩猩担心地望着它的背影,尤其是猩猩甲和猩猩乙,当然,猩猩丙也不能逃过厄运,它在瓢泼大雨中狼狈
地逃回到伙伴当中。
饥饿折磨着猩猩,猩猩丁虽然看到了三只猩猩的遭遇,但仍旧怀着一点儿侥幸向梯子走去,它也许在想:“我去拿可能不会象那三个倒霉蛋那样点儿背吧?”,当它快要碰到梯子时,试验操作人员正准备打开喷淋装置,没想到另外三只猩猩飞快地冲上去把猩猩丁拖了回来,然后一顿暴打,把可怜的猩猩丁仅存的一点儿信心也从肚子里打了出来。
现在,四只猩猩老老实实地待在笼子的另一端,眼巴巴而又惶恐不安地望着香蕉。试验人员把猩猩甲放出来,然后放进猩猩戊,这只新来的猩猩看到了香蕉,高高兴兴地向梯子走去,结果被猩猩乙、丙、丁拖回来一顿猛捶,它对挨揍的原因不大明白,所以在攒足了劲儿后,又向梯子走去,它想吃那只香蕉,同样的结果,三只猩猩又把它教训
了一顿,虽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挨揍,但它现在明白了那只香蕉是不能去拿的。
试验人员又把猩猩乙放出来,再放进猩猩己,在动物本能的驱使下,猩猩己准备去拿香蕉,当手快要碰到梯子时,另外三只猩猩迅速地把它拎了回来,然后一顿暴打,猩猩丙和猩猩丁知道它们为什么要揍这只猩猩,然而,猩猩戊却不太明白它为什么要揍猩猩己,但是它觉得
它必须得揍它,因为当初别的猩猩也这么揍过它,揍猩猩己肯定有它的道理。
现在猩猩己也老实了,试验人员把猩猩丙和猩猩丁也相继放出来,换进新的猩猩,不言自明的是,它们也被拳打脚踢地上了几“课”。
等四位“元老”都被换走之后,结果这四只新的猩猩还是一样,老老实实地待在笼子的另一
端,眼巴巴而又惶恐不安地望着香蕉。
从这个实验里我们不仅能够理解什么是团队精神,还可以领悟到团队精神对一个企业的影
响。
第二篇:团队精神培训资料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1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1、团队精神的内涵
团队精神如今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口头禅了,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在形式上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说话都很有团队意识,但心里却是另外的想法,行为上甚至背道而驰。
尽管每个人都会说团队精神,但是大多数人对于团队、团队精神的概念和精神却非常模糊。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有对团队精神进行论述,虽然各个流派的观点都不尽相同,但其中心思想都一致。所以我们就参考其中一家(章义伍先生,高级培训师,美国汉堡大学认证培训师,工商管理硕士。)的观点来了解团队精神的内涵。1、1团队的由来
团对的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的围猎时期就有了。我们不研究历史,所以就从简单的贴近我们生活的现代的实际事例开始理解团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企业管理层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而合作团队-在这里简称为“团队”.的建立正是旨在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保持组织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1、2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1.2.1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
1.2.2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集体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作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1.2.3高效出色的团队具有如下的特点:
①目标一致。这一共同的目标是一种意境。团队成员应花费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制定他们共同的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深刻地理解团队的目标。以后不论遇到任何困难,这一共同目标都会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和方针。
②具体目标。将团队共同的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衡量的行动目标。这一行动目标既能使个人不断开拓自己,又能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具体的目标使得彼此间的沟通更畅通,并能督促团队始终为实现最终目标而努力。
(插入:目标管理::::美国管理专家杜拉克在1954年的<管理与实践>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其中有一个中心是,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必须转化成目标的6个原则 1企业的总目标应该转化成分目标、多个具体目标并进行独立评价2各部门围绕企业目标制定部门目标3目标管理的对象,从上到下4实现目标考核标准的一体化,即按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考核结果5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制定个人目标6任何分目标均以企业大局为重。)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2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③承担责任。建立一种环境,使每位团队成员在这个环境中都感到自己应对团队的绩效负责,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具体目标和团队行为勇于承担各自共同的责任。
④关系融洽。团队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支持,善于沟通,彼此之间坦诚相待,相互信任,并勇于表达自我。
⑤齐心协力。团队成员应为实现团队目标作出共同的承诺,能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并在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
⑥和谐的领导艺术。团队的领导者要能够做到使对任务的需求、团队的凝聚力以及个人需求达到平衡、和谐。
⑦短小精悍。团队的规模不宜过大,应短小精悍,其规模一般不超过15人。(在这里我们需要补充一点。团队的规模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微观的团队指由单一人组成,我们在这里称为基础团队,而宏观团队则是指由微观团队组成的。举例:10个人组成一个团队A,10个团队A组成团队B·······)
⑧技能互补。出色的团队应具有如下/种技能:拥有技术专家型人员;拥有善于解决问题和果断决策的人员;拥有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员。各项技能的正确组合是团队成功的关键。
⑨行动统一。团队成员必须平等地分担工作任务,并就各自的工作内容取得一致。此外,团队需要在如何制定工作进度、如何开发工作技能、如何解决矛盾冲突,以及如何作出或修改决策等方面,达成共识。
⑩反应迅速。团队应该着眼于未来,视变更为发展的契机,把握机遇,相机而动。1、3采用团队模式的动因和时机
1.3.1企业采取团队模式,主要受到外部和内部的两个因素的驱动。
外部因素有:
①客户的期望值更高。如对物质超所值,多样选择,以及对包括质量、服务和技术支持在内的整套产品的需求。
②更加复杂的市场和产品。如市场的多样化,以及产品和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
③商业不确定性更大。如不断变化的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以及对用户需求作出反应的需要。
④市场竞争加剧。
内部因素有:
①允许高级管理层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采用团队模式可把高级管理层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能集中精力思考重大问题,从事更多的战略规划工作。
②加快决策速度。通常情况下,团队成员比高级管理层更了解与工作有关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对团队成员来说更有切身利益,因此以团队方式作出各种决策的速度,要比将工作分派给个人的方式快得多。把决策权直接下放给团队,可使组织在迅速作出决策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③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团队中,成员们必须对于如何将个人力量更好地贡献于集体目标具有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并建立起共同的承诺,使团队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有机地团结凝聚在一起。
④追求创新。由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个人所组成的团队将会产生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设想,而且作出的决策要胜于仅仅由个人作出的决策。可以说,团队具有这样的潜能,即能把各种技能、经验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3.2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个组织或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团队。而且,如果对于团队没有具体的业绩要求,那么建立一支团队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而如果团队不能有效地得以利用,则将会造成时间和精力上无谓的浪费。(讨论:::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是:我们现实的工作中是否形成团队?是否需要团队的存在?为什么???)
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3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是否建立团队的一个关键性判断是:组织中个人工作的简单集合,是否是以应对眼前的工作挑战。如果通过每个人出色地完成个人工作而实现预期的业绩标准,则不必要采取团队模式;反之,则建立团队是可行的。在下述情况下建立团队是必要的:
①当企业试图解决一些经营、技术、生产等疑难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却无人知晓的时候。
②在对能否完成任务没有把握,因而更需要与他人共同努力,一起克服困难的时候。
③当需要人们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时候。1、4团队精神的含义
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说,团队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企业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如是说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纵向动力,团队精神则是横向动力。
1.4.1团队精神的核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1.4.2团队精神的境界———奉献精神
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自己的私利。这在日益提倡个性化、讲究个人能力的今天,决不是一件说到就能做到的事。这需要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精神。1.4.3.团队精神的两个重要组成———忠诚感与民主意识
日本社会在强调忠诚、社会责任的东方群体本位文化的底蕴上,吸收西方民主管理思想形成了日本经营成功的奇迹———团队精神。而欧美国家缺乏东方文化的传统,但他们在个体本位文化的传统上,强调民主,通过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吸收东方文化中强调忠诚与社会责任的做法,也培育出了有他们文化特色的团队精神。可见,不管是东方的团队精神,还是西方的团队精神,它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忠诚与民主。
1.4.4团队精神的外在形式———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团队士气的高昂
团队总是有着其明确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总是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充满活力和热情,为了确保完成团队赋予的使命,和同事一起,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创造性地工作。
1.4.5团队精神的基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合作的;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难做到相互宽容、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因此,在团队精神的教育过程中,要把团队精神的教育与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教育紧密结合。1、5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的凝聚力是针对团队和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
当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1.5.1凝聚力高的团队特征
①团队内的沟通渠道比较畅通、信息交流频繁,大家觉得沟通是工作中的一部分,不会存在什么障碍。
②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和谐,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
③团队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并为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觉得骄傲。愿意把自己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分子提出来,跳槽的现象相应较少。
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4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④团队成员间会彼此关心、互相尊重。
团队成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承担团队的任务,集体主义精神盛行。
⑤团队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领导者、团队周围的环境、其他的成员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
(讨论:::现实的工作中团队的效果?成效底还是高?为什么???)
1.5.2提升团队凝聚力
凝聚力的高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1)从外部看,当团队遇到威胁时,无论团队内部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什么问题、困难、矛盾,这时团队成员会暂时放弃前嫌,一致应对外来威胁。通常外来威胁越高、造成的影响越大、压力越大,团队所表现出的凝聚力也会越强。当然如果团队成员感到团队根本没有办法应付外来威胁和压力时,就不愿意再去努力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超市(厦门友谊、一百、福州华榕)在过去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经营得还不错,能够为社区做一些贡献,但有一天沃尔玛进来了,就在它旁边开了一个两万多平方米的连锁超市,这时员工会觉得这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很难去应付,他们可能会放弃努力。
(2)从内部看有这样一些因素影响凝聚力的高低:
①团队领导人的风格、类型。领导是团队行为的一种导向和核心,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到凝聚力的高低。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之下团队成员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参与决策,这时积极性高、凝聚力比较强;而在专制、独裁、武断的领导方式下,下属参与的机会比较少,员工的满意度相应比较低,牢骚满腹,会后私下攻击性的言论也相应增多,凝聚力也会较低;但在放任型的领导方式下,团队成员就像一盘散沙,人心涣散,谈不上集体主义,也谈不上团队的规则,这时更谈不上凝聚力。
②团队的规模。规模越大越容易造成团队的沟通受阻,意见分歧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大规模的团队人员之间的接触相应较少,关系也不顺畅,容易人浮于事、互相扯皮、不负责任、办事拖拉;团队的规模越大产生小团队的可能性就越大,小山头、小派系这时可能就会出现。通常基础团队的人数应该在10到15个人之间较好。
③团队的目标。团队目标如果跟个人的目标一致,有吸引力、号召力,这时团队成员就愿意合作完成任务,凝聚力会增强;反过来如果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不关联,个人的想法是多挣钱,团队的目标是获得荣誉,这时合作就会少,感情趋于冷淡,凝聚力也就降低。
④奖励方式或激励机制。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有不同的作用:集体奖励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会使成员意识到个人的利益和荣誉与所在团队不可分割;个人奖励可能会增强团队成员间的竞争力,但这样一种方式会导致个人顾个人,在团队内部形成一种压力,协作、凝聚可能会弱化。建议两者都要考虑,承认团队的贡献,也要承认个人成绩。
⑤团队以往达成目标的状况。如果团队一贯有好的表现,过去就能按团队目标很好运行,这时团队成员就会觉得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感到有荣誉感,所以就会激发团队成员做得更好。通常成功的企业和不成功的企业比较,更容易吸引优秀的员工加入。1.5.3团队凝聚力的效果
①凝聚力和生产力的关系。
凝聚力和生产力存在复杂的关系。凝聚力高可能生产力高,但有时凝聚力高生产力反而低,只有在方向正确的情形下凝聚力才会对团队的生产力有帮助。
②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满意度。凝聚力较高的团队其成员对于工作的责任感也相应较强,共同的利益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在达成目标后获得一定的工作满足感,成员间容易彼此接纳相容,因此也增强了友谊和吸引力。
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5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③对个人成长和发展很有帮助。高凝聚力的团队中个人成长的表现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特征:一方面高凝聚力的团体可以提高人际吸引力,在共同分担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使个人得到成长的机会;另一个方面高凝聚力有较强的团队限制特性,由于形成了一定的规范、行为准则,大家只能在这个框框中工作,个人的潜能有时不太容易发挥。团队建设的六大误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更加强调发挥团队精神,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难免会走入误区。
2.1误区一:“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团队首先是个集体。由“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可以衍生出“团队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论断”。但在团队里如果过分推崇和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可能会导致两方面的弊端。
一方面是极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整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来说,又是局部利益。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从维护团队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常常会打破企业内部固有的利益均衡,侵害其他团队乃至企业整体的利益,从而造成团队与团队,团队与企业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最终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容易导致个体的应得利益被忽视和践踏。如果一味只强调团队利益,就会出现“假维护团队利益之名,行损害个体利益之实”的情况。作为团队的组成部分,如果个体的应得利益长期被漠视甚至侵害,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会遭受重创,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团队的总体利益也会因此受损。
2.2误区二:团队内部不能有竞争
有人认为,讲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就不能搞竞争,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
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打破大锅饭。如果一个团队内部没有竞争,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会发现无论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都一样,那么他的热情就会减退,在失望、消沉后最终也会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方式来混日子。这其实是一种披上团队外衣的大锅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赏勤罚懒,赏优罚劣,打破这种看似平等实为压制的利益格局,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团队才能长期保持活力。
2.3误区三
团队内部皆兄弟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而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的。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纪律是胜利的保证,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团队才会战无不胜。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谡与诸葛亮于公于私关系都很好,但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最后还是按律将其斩首,维护了军心的稳定。
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比如说某个成员没能按期保质地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是违反了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这就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受到严明纪律的约束,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那么对团队对他个人都是有益的。
2.4误区四
牺牲“小我”换“大我”
很多企业认为,培育团队精神,就是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牺牲小我,换取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否则就有违团队精神,就是个人主义在作祟。
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6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诚然,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远离个人英雄主义,但追求趋同的结果必然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其实,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
2.5误区五 团队精神==“集体主义”!
举例:1961年,25岁的韦尔奇带着漂亮的新婚妻子来到马萨诸塞的匹兹菲尔德,并已经以化学工程师的身份在GE的一家研究所里工作了一年,年薪是10,500美元,年终还涨了1,000美元,他觉得挺不错。可当他发现一个办公室里4个人的薪水居然完全一样时,他去找老板说理了。结果,没有任何结果。沮丧之际,他萌生了去意。
就在这时,上一级主管鲁本。加托夫来到研究所检查工作。他与韦尔奇并不陌生,他们曾经在几次业务会议上碰过面,韦尔奇每一次都能提出一些超出他预期的看法。韦尔奇就是想“脱颖而出”,而鲁本。加托夫显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当他知道韦尔奇将要离去时,晚饭的4个小时里竟一直在极力地做着挽留工作,并发誓要杜绝公司的官僚作风对韦尔奇的影响。夜里1点钟了,他又在高速公路旁的电话亭里打投币电话,继续游说„„韦尔奇和妻子已经进入梦乡,可鲁本还在工作。
以下是韦尔奇的自述:
在黎明后的几个小时,在欢送我的聚会举行之前,我决定了,留下来。从此,我再也没有离开GE.加托夫的认可——他认为我与众不同而且特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打那以后,区别对待便成为了我进行管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有些人认为区别对待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到团队精神,但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通过区别对待每一个人而建立一只强有力的团队。瞧瞧棒球队„„每个人都必须认为比赛里有自己的一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同等对待。
我深刻地体会到,比赛就是如何有效地配置最好的运动员。谁能够最合理地配置运动员,谁就会成功。这一点对于商业来说没有任何不同。
成功的团队来自于区别对待,即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而且总是力争提高标准。
团队精神≠“集体主义”!
区别对待,这是成功团队的关键要素。
2.6误区六 团队精神==团伙精神
混淆了“团队精神”和“团伙精神”,和上司、下属称兄道弟,搞权力投机。过于维护自己的领导尊严。在下属面前卖弄权威,不动一手一足,不起带头表率作用,这如何去激励员。很多执行者做事就是开始那阵子热,过了第三天就开始松懈了,再过段时间...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7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治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执行力是指通过一套有效的系统、组织、文化或操作方法等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
“执行不力”是我国企业界的通病,其现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不知“执行力”为何物,把它曲解为权威或权力,单凭老板或老总说了算,没有合理的制度支撑,或者有一些制度,但实际运营是老板或老总凌驾于制度之上。二。有相关的制度为“执行”做支撑,但常常是目标种种、策略多多,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力流于“口号管理”.特别是出了问题反应慢,不能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并重视执行,但缺乏合理的执行系统,执行阻力很大,以至于控制不力,效率低下。这是我国企业当前面临的最为普遍的执行问题。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一种困惑:拥有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员工和正确的战略方针,但执行效益就是不够理想。这其实就是与没有合理的执行系统有关,导致执行不力和执行的失真。故很多企业纷纷开始进行执行系统建设及加强对执行者的培训,但执行不力的问题仍是普遍存在。由于以上第一、二种情况已非现今执行中的主流问题,故本文以第三种执行现状(执行系统和执行者)为重点分析探讨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
执行系统的误区:
机会主义经营思维:企业做大之后,便面临着两种选择:专业化或多元化。一般而言,合理的多元化对品牌扩张和业务扩张确实有利,并能降低风险,但在扩张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经营的机会主义思维,使得经营战略、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朝令夕改,令员工无所适从,最后真有好的战略或制度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核心重点 “这次会议的重点决策共15条,核心点10个”,一些主管或经理常说与之类似的话,其实,只要听到重点有8条以上就表示什么重点也没有,重点怎么可能有这么一大堆?核心重点常常是急需解决的两三个核心问题。如果把假重点和真重点混在一起,下面的人无法合理地配置时间和精力,无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核心问题,这必然会挫伤企业执行力。
激励机制: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考核A,奖励B.即对A进行严格考核,但把奖励给了实际没被真正考核到的B,这就是没能区别投机取巧的人所导致的。通常投机取巧的人善于做表面工作,而踏实做事的人反而不擅长这些,结果一考核,踏实的人反而不合格,而投机取巧的人却合格了,奖励就这样被窃取。二是只奖励成功者,不奖励失败者。这样的激励机制将会导致“只重视结果,不重视精神和思想”,对企业文化是一种挫伤,容易让成功者骄傲,而让失败者更加气馁。
细节细微:差距从细节开始,从细微处做足工夫。1%的细节可能导致100%的失败。试想,一个餐厅什么都好,但服务小姐的手却很油很脏,那结果很可能就是这么一个细节将导致前面所有的执行效益为零。
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8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执行者的误区
观念心态:自以为是。总是认为上面的决策是不合理的,在执行过程中喜欢按自己的意思去改动,结果一级一级的改动下去最后导致了执行的完全失真。爱找借口和推卸责任。出了问题就怪下属、怪环境、怪条件差,动不动就是“都是某某的错”、“客源不足,竞争对手又太猛了”这些辩解的话。
行为品性:在同事面前就说上司或其他同事的坏话,在外面就说公司的坏话,无视公司形象。见同事的奖金比自己高就眼红,就攻击别人,从不检讨一下自己。自命清高。以为自己是个主管或经理就了不起了,在下属面前摆架子。这些心态误区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被下属或同事模仿,激化内部矛盾,极大地削弱执行效率。
能力阻力:执行者能力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求上进,这些人非但不能成为企业进步的动力,反而是执行的阻力,因为他不能吸收新思想新理念,安于现状,反对变革。2.能力错位,有些执行者智商高,精力充沛,但却把能力用在打牌打麻将、喝酒或搞人际关系上了,不但无用反而还会起负面作用。3.纵容“能力不够的人”,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不想得罪人,充当老好人;另外就是怕手下的人能力过强,超越自己,所以就启用能力只有自己80%的人。
敬业授权:很多执行者热衷于把权力紧抓在手中,什么事都亲力亲为,结果下面的人没事干,而他却累得要死,且执行效率还不高。不要认为整天瞎忙就是敬业,其实这是在阻碍整体效率的提升。
团队精神误区:混淆了“团队精神”和“团伙精神”,和上司、下属称兄道弟,搞权力投机。过于维护自己的领导尊严。在下属面前卖弄权威,不动一手一足,不起带头表率作用,这如何去激励员。很多执行者做事就是开始那阵子热,过了第三天就开始松懈了,再过段时间就撒手不管了,虎头蛇尾。一旦这种习惯已经形成,那以后的任何决策都无法彻底执行下去。
综合上述分析,执行不力的主要问题出在执行系统和执行者上;企业建立科学的执行系统和调整执行者的心态与行为尤为关键。提升执行力的步骤具体如下:
1.规范战略制定,明晰业务流程,提炼核心内容:在战略制定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的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明晰每一个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并在每个环节系统中提炼出几点核心内容,以便执行者能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到处是重点,漫无边际。
2.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重视团队精神建设:首先,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要想员工对公司忠诚,公司首先要对员工忠诚,要履行对员工的每一个承诺,关心员工,爱惜员工。其次,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等理念来教育员工。同时,树立一些典型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奉献有回报,以此来激励员工。再次,培养员工“坚决服从”的意识。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能动的、善意的服从,公司应在大会小会上都要灌输“服从”思想,允许大家在决策前提建议,但一旦做出了决策,就应坚决执行。对于不服从决策者,要给予严厉的惩罚。
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团队精神建设。树立美好的愿景,使员工了解本行业的魅力、本企业的美好前景和本人几年内会有什么样的位置与待遇,让大家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察,增进团结。加强教育,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教育他们这不仅是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培训系列教材-----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编写日期:2005/11/11 第9页/共6页 826830629@qq.com 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并给员工算一算不团结会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3.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提升整体的执行素质:比如提供职员级、主管级、经理级、总经理级等级别的培训,让每一个上进的员工都有培训的机会,这也可以让员工明白自己未来会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让培训完了的员工把培训内容讲解给其他没有参加培训的同级别的员工听,并对培训者进行考核,让其根据培训的内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拿不出则记培训失职。每个主管以上的领导都要参与对内培训,即让每个领导为自己的岗位培养1-2个候选人。同时,把这纳入业绩考核之中,凡培养不出候选人的记为失职,扣除部分年终奖金,培养出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则记大功,给予特殊奖励。这样以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执行者能力倒退或嫉妒下属的事情的发生,能提高整体的执行素质。
4.建立合理的激励和授权机制:激励是提高执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有什么决策会执行不下去呢? 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没有说出来,这其实就是爱的缺陷。如果你想赞美下属,就一定要说出来。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司内部杂志和光荣榜上贴出来,让大家都看到,以此激励这些获奖者及其他的员工。奖励成功也奖励失败。对成功者进行奖励是理所当然的,但对失败者,只要是尽力了,精神可贵,就应找出一些失败的典型来进行奖励,以此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所创造的精神价值。精神价值其实就是无形资产呀,有什么理由对创造了无形资产的人不进行奖励呢?引入竞争。讲团队精神不是不讲究竞争,但竞争又不同于斗争,这样既达到了激励双方的目的,又不会伤了和气。用爱惜的心态批评下属,指出其错误并帮助他改正,这也是一种激励,并且是一种更令人刻骨铭心的激励。合理的授权是最高的激励方式之一,能帮助下属自我实现。但在授权时应把授权内容书面鉴定清楚,授权后要进行周期性的检查,防止越权。
5.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引入淘汰机制:对关键的流程进行简洁、实效、操作性强的控制,而不是对所有的程序进行控制。采用公平、公正、合理的控制系统,让大家在心理能够善意的接受,而不是潜意识的抵制。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能避免执行人员为应付定期考核和检查而采取的投机行为,能确保执行的稳定性,防止执行的“虎头蛇尾”.引入“淘汰机制”.每年选举一次,凡下属和上司都不满意的领导自动贬为员工或解聘,有一方不满意者降职1-2级。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执行者控制好,如果你执行不力,做不出成绩,不能让下属和上司满意,你很可能就被淘汰了。
6.建立温馨与友爱的团队氛围:上班前把员工召集起来喊喊“爱公司爱同事”的口号,并互相握握手,拥抱一下,活跃气氛,增进同事情谊。不要认为这是个形式,很多事情往往是“先有其形,后有其神”.只要心情好了,什么矛盾都好解决。员工生日时,组织大家去祝贺;员工生病了,组织大家去看望;员工有难,公司组织“爱心” 资助;让员工感受到团体的温馨与友爱,这能有效地防止员工在背后刻意攻击同事或公司等扭曲心态的产生。开展拔河等能体现团队精神的活动,让大家体验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快乐。专门在晚上组织开展一些心态调整课,让员工明白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去弥补。
内部刊物:本文内容为多数引用其他书籍,无版权
第三篇: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单选题 正确
1.简单地说,合作是:
1.2.3.4.A 凝成团队的行动
B 凝成企业的行动
C 凝成组织的行动
D 凝成部门的行动
正确
2.处于怠工的状态的员工特点不包括:
1.2.3.4.A 眼里只有自己
B 恃才傲物
C 自命不凡
D 相信别人
正确
3.“分裂繁殖制度”的提出者是:
1.2.A 丰田
B 联想 3.4.C 微软
D 格兰仕
正确
4.从业状态的员工的特点是:
1.2.3.4.A 没尽全力,薪水却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B 贡献出来的价值只有自身能力的50%~80% C 尽了全力,薪水也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D 没尽全力,薪水却没少拿,感觉自己占了吃了亏
正确
5.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要基于:
1.2.3.4.A 现代精神
B 组织精神
C 团队精神
D 传统精神
正确
6.一个企业,门槛是最低的时候是:
1.2.3.A 创业阶段
B 成长阶段
C 成熟阶段 4.D 壮大阶段
正确
7.大雁是成人字形飞翔的原因是:
1.2.3.4.A 可以增加阻力
B 使领头雁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C 使每一只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D 使除领头雁以外的每一只借助到别的大雁的力量而使自己飞翔
正确
8.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
1.2.3.4.A 合作和分工
B 协从和协作
C 合作和协从
D 合作和协作
正确
9.关于合作重要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1.2.3.4.A 一定程度上说,合作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
B 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主管们关注的事
C 合作精神是一种团队精神
D 有没有团队精神,是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的,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正确
10.不合作的后果由轻到重,依次呈现的,即:
1.A 缺乏成就感——怕担责任,爱发牢骚——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2.B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缺乏成就感——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3.C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缺乏成就感——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怠工的状态——从业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4.D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缺乏成就感——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从业状态——怠工的状态——自我价值得不到淋漓尽致地发挥
正确
11.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
1.2.3.4.A 深入每个领导的行动的 B 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 C 深入每个员工的行动的 D 深入每个员工的工作的
正确
12.企业制订企业文化后,真正有智慧的人:
1.2.A 抵触企业的文化建设
B 反对企业的文化建设 3.4.C 推动企业的文化建设
D 拒绝企业的文化建设
正确
13.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
1.2.3.4.A 建立目标
B 执行目标
C 达成目标
D 预见目标
正确
14.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的创造者:
1.2.3.4.A 企业
B 他人
C 家庭
D 自身
正确
15.潜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前提是:
1.2.A 个人对企业资源的驾驭
B 个人的权力大小 3.4.C 个人的责任大小
D 企业经营的好坏
第四篇:团队精神范文
第一讲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精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命题,但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每个企业具体的情况不同,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团队精神既是一个老命题,更成为了一个新命题。
【案例】
爱因斯坦的考题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有一次考试结束后,他的助理赶紧追上他,很小心地问:“今年的这份考题为什么和去年的完全一样呢?”爱因斯坦很平静地答道:“答案完全变了。”
点评: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当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的是物理课,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样的答案尚且会变,更何况团队精神这个命题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凝成团队的行动就是合作,这里提到的团队精神,实际上是合作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两只鸟的故事
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就非常羡慕那只鸟,而且感到很奇怪:一只小鸟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鳄鱼这样凶猛的动物嘴里钻进钻出!于是它也钻到鳄鱼嘴里,结果被鳄鱼吃掉了。直到临死它也不知道为什么。
原来那只鸟叫鳄鸟,鳄鸟跟鳄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当鳄鱼吃饱了之后,懒洋洋地待在那里的时候,鳄鸟就会飞下来,进到鳄鱼的嘴里,帮助鳄鱼清扫它的口腔,得到的回报就是鳄鱼牙缝里边的碎肉。鳄鱼当然也很高兴,它美餐之后,如果口腔卫生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为有了鳄鸟的帮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鳄鸟和鳄鱼之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所以鳄鸟才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
点评: 不论是工作圈子,还是朋友圈子,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声,例如,“我跟他干着同样的事情,怎么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么被炒鱿鱼的是我呢?”这说明虽然大家干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后合作意义上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
过去很多人会觉得谈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和主管们关注的事。今天,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自己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叩问自己的。有没有团队精神,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不合作的后果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价值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当一个人处于不合作的状态时,这个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团队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多付出、多奉献。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担责任等。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
如果一个团队要某人去负责某件事,而这个人又没有合作的意识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的: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情。
如果不合作,还会缺乏成就感 一个人干和多个人干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和多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会有一定的差距。相应的,个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
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
因为没有团队意识,肯定不会去承诺,而且思路不清,行动缺乏自信。因为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团队的感召和协作,也得不到其一线领导的协助和辅导,这个人在行动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最终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从业状态
处于从业状态,就意味着自身本来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状态,贡献出来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只尽了60%~80%的努力,薪水却没少拿,就感觉自己占了便宜。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60%~80%,同时也是在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实际上他也只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60%~80%。
还有更可悲的一种程度,使自己处于怠工的状态
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眼里只有自己。他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不思解决。因为他觉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做,所以他遇事遇人抵触,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不相信别人,对团队工作三心二意。有时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在公司中总会有一些捣乱的员工,经常会闹不愉快,有时甚至闹到了仲裁的地步。其实,在其最初的意识形态中就有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存在,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矛盾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些人处于怠工的状态。怠工意味着这个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终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能力却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
很多人有极强的阿Q精神,觉得得了大便宜,只为企业付出了10%~30%,结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一分不少给。其实这背后蕴含的是:他贡献给企业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换句话说,他处处有所保留的同时,这10%~30%其实也就是他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很多人会在若干年后发现,以前和自己同时起步的人,会有一种阶梯性的成长,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
【案例】
同学毕业后的差异
大学的同学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毕业后3年左右,其间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也许别人有了很多成长和磨练的机会,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这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
点评:这足以说明,如果在没有团队精神的意识观念下工作,企业在给团队打分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个人打一个分数,结果自己会发现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人没有合作精神,这个人的自我价值一定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如果不合作,将会造成与组织关系不和谐 不合作会使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和谐。
【案例】
拉绳实验
每8个人为一组,有若干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拉同一根绳子,而且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然后记录下每个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时候,所施加给这个绳子的力。若干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分别记录下每个人所贡献给这根绳子的力。
然后将8个人进行自然组合。首先,每2个人为一组,同时用力。1个人施加给绳子1份的力,2个人就是2份力。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实验结果是,当2个人去拉这根绳子的时候,产生的力是应该有的2份力的95%。接着往下做,每3个人为一组,再去拉绳子,3个人都要用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如果8个人全上,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8份力的49%。
点评:当组织的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组织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实力,或者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没有用出来。
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得要早得多,企业人数不多的时候,经营很顺畅,很赚钱。但是随着规模的壮大,利润却不成正比。西方的工业家们通过拉绳实验的数据深刻地了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懒。因此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矛盾的症结是:如果雇员已经贡献全力了,老板会很开心;但老板如果知道这个雇员本身很有能力,却不发挥出来,就会与之产生矛盾,继而会造成组织关系不和谐。所以,西方国家的生产线故意分成很多段,这一段由你来做,那一段由他来做,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偷懒所进行的探索。
目前,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外求经营,内求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第二讲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一些员工偷懒的现象,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存在,企业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矛盾,并开始注重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价值,减少内耗。
成为规章制度的迎合者
既然企业里员工偷懒现象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么对于员工的这种惰性,企业应该怎么办?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标方法有不少。
(一)分裂繁殖制度
【案例】
格兰仕的“分裂繁殖制度”
格兰仕是做微波炉的企业,今天已经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冠军。格兰仕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但面临着很多限制:其一,企业的资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些外贸人员直接来做这件事。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贸的人来做。虽然受到一些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业通过摸爬滚打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渐渐把产品卖到了海外。那么最初的这些人就变成了师傅。人手毕竟还是有限,但市场还需要继续打下去,所以引进来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师傅们来带。当这些新人徒弟被师傅带出来,能独当一面了,这时师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分裂”的开始。也就是师傅这时一定要离开,完全把这个市场交给自己的徒弟来做。
这种“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当他有资格的时候,最容易发牢骚、自以为是,越是成为老员工的时候,这些特质就越明显。当一个人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从业状态的员工了。这时,他只贡献给企业10%~30%的力量,实际上吃亏的就是员工自己了。有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迎合了这种制度,很多人也就从开始的不分裂到后来的被分裂,离开了以前的市场。
格兰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这个制度,即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营销人员,去打不同的市场,薪酬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场,若干级别的业务员,拿不同的提成。在最开始设计这个制度时,是基于员工背后偷懒的现象。现在来看,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是基于团队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员工,一定要迎合“分裂繁殖制度”。可能当时这个制度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制度在初建立的时候,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员工只有迎合这个制度,才能够成为当下制度的受益者。有的人愿意吃亏,离开先前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个更新更大的市场要去磨练他、锻炼他。例如在格兰仕,有60岁的老员工,依然可以去开拓新的市场,而且去开拓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市场,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挑战。
(二)建立规章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
【案例】
苍蝇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
有一只生活在室内的苍蝇,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在它临死前,它的三个儿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为生活在室内的苍蝇能够活到寿终正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被拍死。这只苍蝇就告诉它的儿子们说,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说完后苍蝇父亲就死了。
奇怪的是,没多久它的三儿子就到天堂跟父亲相见了。父亲很好奇,说我把生存秘笈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这了呢?三儿子说:父亲,您的教诲我确实听了。但我又一想,这一生多么短暂,怎么就不能落在白墙上呢?那白馒头上怎么就不能待呢?于是,我就被拍死了。父亲听后对三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冒进了!
又没多久,二儿子也来天堂跟父亲见面了。小弟就问了:二哥,你怎么也来了呢?二哥说:我听了父亲的教诲,时刻都待在苍蝇拍上,结果我饿死了。父亲听后对二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来天堂了。大家都争着问它怎么回事,老大说:我听从父亲的教诲,时刻待在苍蝇拍上,只是我饿的时候,我才飞离苍蝇拍。但是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像瓶子一样的东西,晃了一下向我喷射,我就来这了。原来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亲听后对大儿子说:儿啊,你怎么没有跟上潮流啊!
点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作为聪明人,作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业的制度,但不是说做老好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这个制度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时,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环境。
成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
除了依靠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地在企业文化上做一些探究,培育不偷懒的文化。有些企业就是从培育团队精神的角度来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的。
【案例】
公平、光明、团结、自由——追求完美
一家企业以前是生产治疗仪的,现在做橱柜,在它的生产线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工人把治疗仪的正负级装反了,然后又流到下一个生产线上,最终流向了市场。几个月后,客户发现这治疗仪有问题,就要求退货。产品返回来后,经过检查原来是正负级装反了,就开始追究。
其实这个工人的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是知道的,当时他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正负级这么简单的事都给装反了,但是他就没想到要去告诉那个出错的工人。他觉得,你傻你的,谁管你啊。所以原本可以在这道工序得到纠正的机会也失去了。在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时,企业开除了这个出错的工人,因为他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根据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他被开除了。但在处理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中没有任何一条说,发现同事的错误而不提出来就要被开除,或怎么样处理。结果企业虽然觉得那个明知道出错却未尽提醒之责的工人有问题,但就是开除不了他。
这家企业1994年开始进入橱柜行业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刚刚进入新的行业,大家不清楚该怎么做。他们曾购臵了一批不锈钢盆,回来之后,发现这些盆跟他们看到的样板不一样,所以把货又重新装箱,拉回去退货。对方一看,说你们是做这种不锈钢橱柜的,怎么连去锈抛光都不会。这说明企业在创立之初,很多小事都在制约着自己的发展,每个细节都要靠自己去突破。在这些过程中,企业无暇去做什么文化,没有什么文化建设,只是要求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家企业有了新的做法,制订出了“公平、光明、团结、自由”基于团队合作的八字方针。当他们的“公平、光明、团结、自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遇到新的瓶颈时,又不断地修正完善。就这样企业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找到“追求完美”的文化。
点评:有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太管用了,这时就迫使企业的文化变为“追求完美”。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当有这种追求的时候,员工就会觉得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就应该将同事的错误指出来。最终,企业文化会帮助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企业要基于团队精神的考虑来制订企业文化,而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要抵触。企业中有很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太虚了,老总制订企业文化只是在玩虚的。所以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渐渐抵触,慢慢地,就会跟企业越来越格格不入,导致一个员工由敬业员工中变成一个从业员工,最终会演变成一个怠工员工,最后连自己也觉得待着不舒服了,可能就离开了。
一个企业,创业阶段的门槛是最低的,员工这时可能很容易就进去了。企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可能业绩就翻番了,到那时,员工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前提是员工要迎合它的制度,尊重它的制度,然后融入企业文化。只有这样,当这个企业继续往前稳定发展的时候,员工才可能是最终的受益者。
第三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
有些事情当制度管不了,文化也管不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管不了人心了。也就是说制度和文化能约束人的行动,却管不了人心。例如“拉绳实验”的背后是人心在作祟,导致没有用尽全力去拉绳子。所以对人心的训练,不是别人能训练的,而是要靠自己训练。
一个人要给自己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观念很重要,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行动。
【案例】
生孩子的观念
在生活中,有人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一个行动,那就是生了女孩相当于白生,所以要继续生,直到生了男孩为止;而有人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就导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一大堆。
点评:一个人因为秉持一种观念,才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
团队合作的观念深入骨髓时,就会影响行动。否则,只是简单知道或了解,对行动的影响不大。那么,要植入的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到底是什么呢?
(一)合作是一种智慧
1.合作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合作是一种智慧,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不要认为成长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力量的时候,他可能得到更快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借助到别人的力量,这可能就意味着他合作得还不够。这就需要用大雁的精神来训练团队。
【案例】
雁 阵
大雁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来飞翔的。一字形用于在风和日丽、没有压力的时候。但天气越来越凉,要飞到南方去,就要讲究效率,要人字形飞。当人字形飞时,领头雁在前面飞翔,它猛烈地煽动翅膀,在翅膀下边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这样跟在它后边的一只大雁就会占领这个位臵,飞行的阻力就小了。跟在后边的大雁,相继都会借助到同样的力量。
这样一来,前面的大雁给后面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环境,使得它们在飞翔过程中,要克服的阻力要比原来单飞的时候要小得多。每只大雁都借助到前面的大雁的力量,唯独领头雁没有。但是在雁阵中,领头雁是交换的。那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团队中,每一只大雁都借助到了前一只大雁的力量。科学家的风动实验表明,当雁阵成群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1倍。
点评:可见,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在大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合作的好处
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合作很重要,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案例】
天堂和地狱分粥的故事
在天堂和地狱里,有同样的一桶粥,同样长的一个勺子。在地狱里,每个人争前恐后地去拿这个勺子取粥给自己吃。可这勺柄太长了,无论如何也吃不上自己喂的粥,结果是谁也吃不到粥。
在天堂里,一个人拿勺子取到粥喂给另一个人,这样大家互相喂对方,结果是每个人都有粥吃。
点评:相同的资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表明,合作的背后意味着双赢或多赢。能够把一个人的赢,变成双赢或多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赢也就是一个人赢,不可能双赢,更不可能多赢。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案例】
蚂蚁的故事
蚂蚁个头比较小,但腿比较多,所以很多人以为蚂蚁爬得比较快,但事实上不快。当森林大火来临的时候,蚂蚁再怎么快,也快不过大火的蔓延。但是一场大火过后,人们会发现还有蚂蚁活着,为什么呢?
因为当森林大火蔓延过来的时候,这些蚂蚁会迅速地抱团,滚成一个球,滚出火场。当发大水时,蚂蚁也是这样迅速地抱团,然后就跟着洪水随波逐流。有可能碰到一颗大树的树墩,爬上去了,也就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点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生活中为什么要加入到团队中呢?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一个公司呢?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打工,每个人也都可以创业,但是不一定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
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两年多。这意味着有很多企业,创业初期成功后,还可能再面临死亡。创业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怎么获得生存呢?要加入团队,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
当一个人意识到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开始加入到一个企业中去了,当认识更清楚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患得患失了。现实中有很多人容易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在公司干都是给老总干,这样想的时候,人的私心就重了,就会患得患失了。千万不要忘了,贡献出100%,回报给自己的价值就是100%。
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如果不合作,1就是1,2就是2。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案例】
马的故事
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到这样一个数据,一匹马拉重物的极限就是3000磅。给马吃得再饱一些,喝得再足一些,换一个更优秀的马种,极限还是3000磅。但是当把两匹马捆到一块时,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却超过了6000磅。
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两匹马待在一块儿后,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就会超出它原本单干的总和。但它们确实做到了1+1>2,这就是验证。
(二)合作需要勇气
合作是智慧,同时合作也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敢不敢有团队精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人往往做不到的是与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案例1】
增 援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上万次,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演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共产党的部队总会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是共产党的部队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哪怕有伤亡,也一定要在黎明时分到达目的地,每次都做到了。
但是国民党是不是这样呢?让他们去增援已陷入包围圈、腹背受敌的部队,他们想的是这会牵制自己的力量,会削弱自己的兵力,自己也会有伤亡,所以他们总是慢吞吞地去,尽量拖延时间。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结果自然是共产党赢了。
点评: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兄弟部队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兄弟部队现在很弱,已经差不多完了,还救他们干什么呢!可见,国民党部队不善于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这就是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案例2】
旁观者心态
一个工人把产品的正负级装反了,如果下一个工序的工人善于合作的话,就不会是以一个看热闹、瞧不起的心态来对待。相反,他就会告诉出错员工,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旁笑话别人:还有笨成这样的人,也配在这企业工作,让他错去吧。
点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和不如自己的人合作的观念。一个团队重要的是整体的竞争力。不要以高姿态来对待不如自己能力的员工,应该提携他,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得到成长。同时,在提携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成长。领导人就是领导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合作更需要勇气。
第四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雁阵理论解读
(一)雁阵理论的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要认清团队的目标不可动摇,对目标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合作和协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如果做狭义上的区分,合作就是分工,协作就是协助。一件事情从制度上或者是从工作职责的角度上来讲,这不是该自己做的,自己可以不做;但是可以协助别人做这件事情,配合他人做好,合作和协作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在工作中,目标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合作,通过分工,各自干各自的;另一个是有需要磨合、协助和配合的地方,怎样通过协作最终把事情做好。合作和协作,是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两种手段。
对团队承诺
对团队的承诺其实是对自身的承诺,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会觉得自我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会获取既得利益。
(一)认清团队目标不动摇
1.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习惯
北方是大雁的故乡,但大雁为了觅食,为了避开严寒,被迫南迁,去寻找温暖的地方。后来气候虽然转暖了,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雁形成了迁徙的习惯并保留下来,年复一年从没有动摇过。到了秋天它就飞走,春天又飞回来。可见,大雁对驾驭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大雁实现目标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大雁100%地去实现目标,到秋天就飞走,到春天就飞回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冰川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天气已经没那么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过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没有动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不实现,而不去追求;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而改变,如只需要飞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不至于冻死就行。
点评:人在设立目标时,往往不做那么高的追求,而是基于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但是大雁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条件改变目标,可以不再去迁徙,在北方也不会被冻死。但大雁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个丧失目标的选择,它也不会做,因为如果一旦丧失目标的选择,可以预言这些大雁虽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飞翔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有可能不会飞翔,最终丧失了本性的东西。同理,在团队工作中,一旦订立了一个目标,就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努力。
2.目标管理 建立目标
对目标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学习了管理,就一定要对自己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时,如果个人目标趋向于与集体目标相吻合的话,个人的目标在集体目标之下,属于集体目标,个人就会更容易借助到别人的力量。如果在团队中,个人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背离,那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就会更艰难,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
对于任何目标,要想提高其实现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有的人年年定目标,月月定目标,反反复复定,却未能实现。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在集体大目标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认为:反正我就随波逐流,到了这家企业,给我3000块钱,我就朝九晚五地来上班,也安安全全地过了这么长时间。但是事实上,没有目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有时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个阶段,美国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开始探究雪盲症是怎么得的。开始时想当然地认为,士兵的眼睛长时间受雪面反射光的影响,可能伤害到眼睛了。于是他们采取了保护措施,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雪镜,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这就说明,反射雪的光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会伤害到美国的军事力量,问题已经被提高到这个层面来看待了。
经过不停地探究,最终发现,患雪盲症的原因是,当下了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的时候,这些军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没有落点,即找不到所谓的假想目标。在完成这个军事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需要有落点,而当雪完全覆盖了这些村庄、土地、桥梁时,到外都是白的,这些军人空降到那里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导致他们患上了雪盲症。
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队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扫一扫,露出一点房顶,掸一掸树上的雪,露出来点绿。这样后来部队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点,就使得自己不紧张,自然就不会患雪盲症了。
点评:案例说明,没有目标,易使人感觉紧张,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却又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确实存在。
一个人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给他的生活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但是当他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这些。于是,他就会惶惶不安,就会有一些变化。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响并真正暴露出来,就需要制定目标。每个人都要制定目标,都要对自己有个规划。目标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目标制定出来后,要执行目标不动摇 大雁已经把目标的执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找借口,不订立目标。相反,它对自己始终有要求。
同理,一个人到了新的企业时,要有一个磨合期。往往老总或一线经理也是这样想的,新人到一个新的企业,先磨合再具体安排工作。这时新人就要清楚,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尽量做到对自己有要求。否则磨合来磨合去,团队的内耗就产生了。
(二)协作和合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1.协作
协作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借助协作。
【案例1】
大雁受伤之后
当一只大雁受伤掉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停下来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重新飞翔或者死去,另外两只大雁才会离开它,追上前面的雁阵。
本来受伤大雁的生与死,与别的大雁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一个雁阵里面,作为一种责任,就会有两只大雁始终陪着受伤大雁。
点评:所以,团队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和辅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别人获益,也使自己受益。
【案例2】
种西瓜老伯的故事
有一个老伯,春播的时候种西瓜,他得到了一批很好的种子。他心里想,尽量不告诉别人。但是他保守秘密的能力又不强,让大家知道了。大家都来问他,老伯您的种子这么好,告诉我们您在哪买的,我们也去买,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老伯不想让别人都好,就说卖种子的早走了,买不着了。所以别人都没有买着老伯那样的好种子。
到了收获的季节,老伯以为地里结出来的西瓜应该是皮薄、又大又甜的,但事实上地里结出来的西瓜还不如他过去种的。他非常气愤,千方百计要找卖他西瓜种子的人,最终还真找着了。那个卖种子的人就说了:“老伯,您怪不得我,我卖给您这么好的种子,种到地里发芽,开花,授的粉是谁家瓜地里的粉啊?是您那么多邻居家瓜地里的,那些劣质种子开的花,这么一杂交,会怎么样?就不是我卖给您那种子应该结的果。所以您不能怪我。”最终,老伯因为不想让别人受益,自己也没有受益。
【案例3】
策划案
企划部门里完成策划案的主笔可能就一个人,大家经常要对这件事情开策划会。会上主笔问一个人,关于这个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通常这个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由他负责,如果说得不好,那么他会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如果说得好了,功劳最终是主笔的了。即便是他有好的想法,也得哪天有机会实现在自己的策划案里,而不是给别人贡献价值。
【案例4】
企划部和销售部的会议
企划部和销售部一起开跨部门会议,共同讨论某个方案的可执行性问题时,部门之间会有扯皮的现象。让某个人贡献点想法,他会说这个还没想好,不太成熟,然后就支支吾吾。很多企业里的会就这样白开了,没有效率,没有结果。
大家没有多少合作的观念,常常会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帮别人把方案修改得更完美?即便有用的话,我也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
点评:这样的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其实是干了一件傻事。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施展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表现出来的。如果那时别人没有表现,而自己表现出来了,可能会有人认为自己爱出风头,但也有的人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领导或老总的话,那自己就更有机会了。当这个机会给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叫机会了,只有当这个机会给到少数人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获得机会的手段是要有智慧的,不要觉得协助别人自己吃亏。
2.合作
大雁群飞时会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增加71%的飞行动力,所以当大雁掉队时,会感到孤独和迟缓,它会尽早归队。同理,大家应同走一条路,与前面领跑的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更轻易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做到以下两点:
要找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最好一定有人在前边领跑,这样组合起来,会有更大效率;
要借助别人,使自己成长。
【案例】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
盖洛普公司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假如我是基层员工,我的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助和提携会帮助到我,使我的业绩提高40%,这40%的业绩有赖于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导。当员工心里有这个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掂量是否跟一线经理合作。
一线经理精力有限,关照到谁是不一定的,这时我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让他关注到的是我,那我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40%。
点评:团队精神是每个人都要仔细考虑的,要在骨子里觉着这是一种需要。
(三)对团队承诺
1.奉献
雁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眠,它在做哨兵。在白天,当别的大雁在休息或在进食的时候,站岗的大雁则不吃不喝。没有听说过哪个值班的人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大雁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值班放哨的大雁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保障别的大雁的安全,它需要尽职尽责地守护群雁的安全。
为团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和智慧,有时可能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在当时别人不会觉得这个人为团队做出特别的努力了,但是也只有愿意吃亏的人最后得到的也最多。企业表达对一个人的高度信任时,就可能会交付给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案例】
BNS的故事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家。他有他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给他打工,BNS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BNS找到了企业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我一定要跟爱迪生一起工作,我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对方认为他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是想一步登天,觉得BNS太不踏实了,所以拒绝了他。但BNS很执着,坚持要求到这个企业工作。对方就说,你想进来工作,做合伙人肯定不行,我们现在正好缺一个打扫卫生的,你干不干?这样BNS就在爱迪生的公司做了很多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到后来成了维修机器的工人。但他始终还想着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
在他干了很多年后,有一天终于有机会了。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正发愁怎么把它卖出去。即便是伟大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在产品面世初期,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当时很多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后就开始发牢骚,埋怨这个东西不好卖。牢骚、埋怨是从业人员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贡献60%~80%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只贡献这些,BNS就想贡献100%的力量。他在卖留声机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怎么卖,我到底怎么在全美卖。于是一个月之后,他给爱迪生呈交了一份策划书。爱迪生看完后,终于答应让BNS成为留声机项目的合伙人。
点评:爱迪生是怎么看待BNS这件事的呢?给我打工的人,在全球有千千万万,但是BNS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员工之一,他是能够在他本职工作以外多做事的一个人,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目前在中国,很多西方的管理观念、理念和做法正慢慢地渗透进来。中国企业的老总也会这么想:最终能够得到机会的人,是在岗位上更多付出的人。如果没有奉献的观念,就不可能多付出。所以在看到以前同一部门的人得到发展时,不要吃惊,因为他背后是默默的付出。
【案例】
格兰仕的空调市场
格兰仕初期的“分裂繁殖制度”,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人愿意奉献,愿意多付出,愿意吃亏,所以就被分裂出去了;有的人不愿意,觉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不愿意走。
那么,公司给愿意走的人是什么?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是更新的市场。然后是企业表示对他高度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占领这个市场,那么攻占下一个市场的机会就会再给他。
格兰仕开始进军空调市场时,重庆是很大的市场,因为那里夏天很热,所以一到旺季,每家企业都一定要争这个市场。通常来说,很多企业会把这个市场交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做。格兰仕交给什么人来做呢?就是那些愿意做,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因为当听说要把重庆市场交给他的时候,他的想法是,这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市场都给我做了,我一定要好好去做。
可有的企业的员工不是这种状态:这么富有挑战性的市场,本来应该交给非常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去做,现在交给年轻人去做,估计是看这些人不顺眼了。也有的员工会这么想,那么难打的一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现在让我去做,一定是瞅我不顺眼了。而格兰仕的人雄心勃勃地去了,他们想的是自己一定要经受住磨练和挑战。
点评:可见,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2.改变
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同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变革中调整和改变自己,并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等进行修正。
在企业初期时,门槛是最低的,能够很轻易地进入企业。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吸收到更优秀的人加入。当有幸进入这样的企业,并跟随它发展到一个比较壮大的阶段时,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新人的加入。
这时一部分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了,不愿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进入到公司来;甚至给新人设置障碍或不配合,让新人很难融入到团队中。
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是谁创造的呢?是企业创造的。当比自己优秀的人进入公司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配合他的工作。你会发现,他是高手,在他的周围,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升。
当有优秀人才加入时,越快进行改变,越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自己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成长。否则,在给新人设置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自己进步的速度。
第五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雁阵理论解读
(二)3.爱与被爱
两情相悦的大雁在飞行过程中彼此照顾,共同承担哺育子女的责任。在企业中,理解爱与被爱,是指为团队着想。
只有为团队着想的时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才会有创建性。在现实中,人做事有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在能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他只是驾驭了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在潜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高的时候,他会上升到潜力层面,过去以自身能力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调动了全身的细胞,可能会创造性地完成一件事。
所谓创新,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以前为团队创新地做事情,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职责,而是企划部或研发部的职责。
实际上,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做任何事情至少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肯定是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在能力层面上,可能就把这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完了。但创新的观念表明,做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当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时,就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做事了。
【案例】
创新方式
有一家企业认准了一种美国的产品,并想把它们引入中国,卖给中国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个市场时,发现中国人买不起。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在国外尚且属于奢侈品,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便宜。
于是,这家企业想,我一定要价钱低,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买得起。而价钱低的前提是成本要低,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产量要大,这样单位成本才会降低,生产1台和生产1万台显然不是一个成本。而产能大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上千万的投资,但没有那么多钱。在能力层面上讲,没钱确实是能力所不及的,客观上已经受到限制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上市,筹集到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有的企业可能觉得上市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上市是有门槛的,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那么,怎么才能筹到钱呢?贷款的话,有的人可能有能力贷款,有的人可能没能力贷款。如果没有能力,事情还要不要做?不做的话企业可能面临倒闭。
所以一定要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于是这家企业就想,我需要钱的目的无非就是需要生产线,要是有生产线,也就回避了有钱没钱的矛盾。那么怎么才能够有生产线呢?有没有解决生产线的办法呢?从潜力层面上,有了解决办法。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国外肯定有生产线。于是跟美国人谈生产线的事,告诉对方生产线不能在美国生产了,因为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太高。在美国生产1台,可能成本是2000元,如果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1台的成本要远低于2000元,可能是1600元。于是美国企业决定,将生产线从美国搬到中国。
在美国,法律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6~8个小时,如果超出就属于违法。生产线搬到中国后,可以24小时运作,三班倒,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给外方1600元,剩下的那十几个小时的产量,就属于自己了。这样产量大了,成本降了,价钱就低了,产品在中国就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点评:通过这家企业的案例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员工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了,所以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越需要员工积极地在潜力层面上去做事。
今天提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不能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都是钱的事,只有钱到位了,才能够做成事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事。如果能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去贡献自己的价值,可能贡献的价值就超过100%了。个人的效率,事实上也就提升了1.71倍。
【案例】
皮鞋的发明
从前有个国家,大家都没有鞋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一天国王到乡间游玩,被石子硌到了脚,于是他很生气,下令把全城的牛都杀了,牛皮铺到路上,这样再走上去就不会硌脚了。
这时,有个小孩说,您既然是为了让自己的脚不被硌,那您就取一小块牛皮,然后把它包到您脚上就好了。今天穿的皮鞋,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点评:国王的想法在能力层面上能不能实现?能。就是把牛给杀了,把牛皮扯下来,用来铺路,这个动作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能不能达到他的目标呢?牛的数量是有限的,路却是无限延伸的,即使能把大路铺上,乡间小路可能还不行。而小孩出的主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4.忠诚 一只大雁被猎人打死,另一只大雁通常就会在不胜其悲的情形下,从高空直冲而下,一头撞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气绝身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形,因为大雁是终身配偶,所以能够牺牲到这种程度。同样,如何来忠诚于团队,如何来忠诚于企业呢?这就是远离诱惑。
现在的诱惑确实越来越多了。如果一个人在企业中,尤其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时候,可能来找他的人会很多,这就要做到远离诱惑。当远离诱惑的时候,事实上得到的是更多的机会。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磨练的机会
一般来讲,企业真正信任一个人,要用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企业会交给这个人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他工作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他也就得到了被磨练的机会。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培养的机会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培训员工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培训讲师,或者是有常年的培训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甚至有自己的培训大学。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其培训机制和流程。
事实上,一些发展成熟的企业,已经计划好了员工在什么样的阶段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培训课程,但是这个课程不是员工一进入到企业就会有的,而是慢慢地、有步骤地得到的。
经受住了诱惑,还会得到驾驭资源的机会
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企业的资源也不是某个人的,做事情时有人会起推动作用,也有人会起阻碍的作用,也就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信任。只有在一个企业中沉淀下来,企业里的资源才有可能被自己运用和驾驭。
5.坚忍
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一只大雁带头搏击茫茫苍穹,领头雁始终保持明确的方向。这给团队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承担责任,竭尽全力。
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勇敢、乐观和坚持是不容易的,但这种坚忍的情绪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案例】
在加拿大有这样一个地方,中间隔着一条山谷,两边的景观却是截然不同。很多人慕名去参观,很多自然科学家也在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最后发现原因的是一对夫妻。这对夫妻的感情生活遭遇了压力,于是他们就通过旅游的方式浪漫一下,希望能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到达山谷后就搭起帐篷,这时天下起了雪。
妻子比丈夫观察得仔细。她说,由于风向的原因,这边的雪比较厚,雪落到松树上,松树的枝叶受力承重到一定程度,雪就掉地上了。雪继续下,枝叶继续承重然后雪又掉到地上。因为其他的树没有松树这种韧性,所以被淘汰了,因此与山谷那边的景观有了差别。丈夫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他想,原来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就像这里的松树承受的雪的重量一样。当有这种坚忍的情绪来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化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化解了。丈夫理解了妻子真正的用意的时候,两个人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点评:在工作中有没有坚忍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做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
坚忍的情绪是可以修炼的,例如,一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坚忍的情绪,饿了、渴了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有的人能扛得住,有的人却扛不住;同样面临3个月的试用期,有的人在最后一刻扛不住走了,有的人却能经受住一些考验,可能就得到了这个机会。这些证明,坚忍的情绪是后天才有的,是经过训练才有的。
第六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雁阵理论解读
(三)6.沟通
飞行中的大雁会利用叫声,鼓励飞行在前面的同伴,这提升了它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样,在团队中,也需要正面积极的沟通,不要说消极的话。
【案例1】
拿破仑跟他士兵的沟通
拿破仑的士兵们在前线打仗,有一个士兵从前线给他送来一份战报,等拿破仑批示后还得再带回前线去。不巧的是,士兵骑来的那匹马死了。
拿破仑写好回信就跟士兵说,你赶紧骑上我的马,快送到前线去。士兵说:“我不敢骑您的马,您的马品种优良,只有您这种身份才能配得上。”拿破仑反过来对士兵说:“没有什么配不上给我们送信的战士。”
【案例2】
不善言辞的广东老板
广东有个老板,为人很低调,甚至可以说不善言辞,但是他经常对销售人员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能做得比现在还要好。他的员工就觉得,我确实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好,心里就有了一个暗示。
广东老板不善讲话的背后,是他会说积极的话。哪怕员工做得不够好,他也不会挫败其实现目标的欲望。
【案例3】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后果
两个孩子考试同样得了80分。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说:“你怎么这么笨,离100分还差20分!”孩子一听,20分确实挺多的,他可能就会有畏难情绪,也就不追或不敢追了。
而另一个小孩的父母沟通的方法就不一样。他们对孩子说:“真不错,你的同桌才考了83分,你跟他只差3分,肯定能追上。”这个孩子一想,3分好像是没多少,追上没问题。这样,他的行动就完全不一样了。等得到了83分,父母就会说,孩子真努力,要是得了90分,就更优秀了。孩子一想,就差7分,问题也不大。所以,这个孩子就不会有抵触的情绪。
点评:在团队当中,沟通的前提是不要让团队的成员抵触自己。要让自己说的话不受团队其他成员的抵触,就要进行换位思考。这种沟通不仅仅是体现在说话上,还体现在做事情的方式上。
有些企业在年末时发一些福利,发三百元、五百元,员工不会觉得多,也就是说发钱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激励效果并不大。
有些企业会发日常生活所需的米、油等,员工在往家运的过程中会有感触,认为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
有些企业会准备一些礼物等送给员工的家人,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员工的家人在得到这个礼物的时候,会非常感动,继而愿意帮助企业去督促这个员工好好干。
7.学习
年幼的大雁在迁徙的漫漫征程中受到互相协助、团队合作、坚忍、忠诚等大雁精神的熏陶,从而逐渐成长、成熟。大雁的精神也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理,在团队中,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使得团队里的成员进步,并得以成长和成熟的能力,反之则谓之为衰老。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不知道学什么。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未知的领域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要学,所以一定要找到该学的东西、学以致用的东西。今天学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明天的结果。所以,学习的时机要把握好。
【案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很有智慧,很富有,犹太人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是从观念上进行教育的。小孩子出生后,没有认知和识字的能力,看不了书。犹太人会在书本上抹上蜂蜜,然后让小孩子去舔。这样小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他就慢慢地越来越爱书,长大后就会越来越爱读书,所以就越来越有智慧,然后就越来越富有。
点评:由此可见,学习的时机很重要。看过哪本书后,当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能很顺利地解决了。如果说一个企业,明知道自己沟通环节上有问题,又不去看这方面的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话,那谁也帮不上忙。
【案例】
大师也帮上忙
有一个企业的老总,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咨询大师。他也不知道这位大师的水平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就听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位大师是很难得一见的。
这个老总觉得,既然是这样,那我应该向他请教请教。他就上前跟这位大师握手,说:“您威望这么高,我非常尊重您,您能不能到我们企业来给我们做咨询?”大师说:“那你把你们这个行业中相关的政策、书、资料等准备一下,我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老总说:“我们企业这么大,没有时间看书,天天都在忙。”大师就说了一句话:“你根本就没搞清楚你在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自己连书都不看的话,大师也帮不了你。
把握好学习时机的同时,还要懂得分享。企业如果有一个分享的环境,就会营造一个团队学习的氛围。也就是说不要只顾自己学习,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分享。
第五篇: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第一讲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精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命题,但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每个企业具体的情况不同,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团队精神既是一个老命题,更成为了一个新命题。
【案例】
爱因斯坦的考题
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有一次考试结束后,他的助理赶紧追上他,很小心地问:“今年的这份考题为什么和去年的完全一样呢?”爱因斯坦很平静地答道:“答案完全变了。”
点评: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当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的是物理课,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样的答案尚且会变,更何况团队精神这个命题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合作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凝成团队的行动就是合作,这里提到的团队精神,实际上是合作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
两只鸟的故事
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就非常羡慕那只鸟,而且感到很奇怪:一只小鸟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鳄鱼这样凶猛的动物嘴里钻进钻出!于是它也钻到鳄鱼嘴里,结果被鳄鱼吃掉了。直到临死它也不知道为什么。
原来那只鸟叫鳄鸟,鳄鸟跟鳄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当鳄鱼吃饱了之后,懒洋洋地待在那里的时候,鳄鸟就会飞下来,进到鳄鱼的嘴里,帮助鳄鱼清扫它的口腔,得到的回报就是鳄鱼牙缝里边的碎肉。鳄鱼当然也很高兴,它美餐之后,如果口腔卫生处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为有了鳄鸟的帮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鳄鸟和鳄鱼之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所以鳄鸟才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
点评: 不论是工作圈子,还是朋友圈子,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声,例如,“我跟他干着同样的事情,怎么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么被炒鱿鱼的是我呢?”这说明虽然大家干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后合作意义上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
过去很多人会觉得谈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和主管们关注的事。今天,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自己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叩问自己的。有没有团队精神,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不合作的后果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价值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当一个人处于不合作的状态时,这个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团队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多付出、多奉献。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担责任等。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
如果一个团队要某人去负责某件事,而这个人又没有合作的意识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的: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情。
如果不合作,还会缺乏成就感 一个人干和多个人干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和多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会有一定的差距。相应的,个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
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
因为没有团队意识,肯定不会去承诺,而且思路不清,行动缺乏自信。因为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团队的感召和协作,也得不到其一线领导的协助和辅导,这个人在行动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最终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从业状态
处于从业状态,就意味着自身本来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状态,贡献出来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只尽了60%~80%的努力,薪水却没少拿,就感觉自己占了便宜。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60%~80%,同时也是在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实际上他也只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60%~80%。
还有更可悲的一种程度,使自己处于怠工的状态
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眼里只有自己。他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不思解决。因为他觉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做,所以他遇事遇人抵触,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不相信别人,对团队工作三心二意。有时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在公司中总会有一些捣乱的员工,经常会闹不愉快,有时甚至闹到了仲裁的地步。其实,在其最初的意识形态中就有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存在,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矛盾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些人处于怠工的状态。怠工意味着这个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终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能力却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
很多人有极强的阿Q精神,觉得得了大便宜,只为企业付出了10%~30%,结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一分不少给。其实这背后蕴含的是:他贡献给企业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换句话说,他处处有所保留的同时,这10%~30%其实也就是他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很多人会在若干年后发现,以前和自己同时起步的人,会有一种阶梯性的成长,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
【案例】
同学毕业后的差异
大学的同学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毕业后3年左右,其间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也许别人有了很多成长和磨练的机会,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这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
点评:这足以说明,如果在没有团队精神的意识观念下工作,企业在给团队打分的时候,同时也会给个人打一个分数,结果自己会发现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人没有合作精神,这个人的自我价值一定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如果不合作,将会造成与组织关系不和谐 不合作会使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和谐。
【案例】
拉绳实验
每8个人为一组,有若干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拉同一根绳子,而且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然后记录下每个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时候,所施加给这个绳子的力。若干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分别记录下每个人所贡献给这根绳子的力。
然后将8个人进行自然组合。首先,每2个人为一组,同时用力。1个人施加给绳子1份的力,2个人就是2份力。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实验结果是,当2个人去拉这根绳子的时候,产生的力是应该有的2份力的95%。接着往下做,每3个人为一组,再去拉绳子,3个人都要用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如果8个人全上,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8份力的49%。
点评:当组织的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组织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实力,或者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没有用出来。
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得要早得多,企业人数不多的时候,经营很顺畅,很赚钱。但是随着规模的壮大,利润却不成正比。西方的工业家们通过拉绳实验的数据深刻地了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懒。因此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矛盾的症结是:如果雇员已经贡献全力了,老板会很开心;但老板如果知道这个雇员本身很有能力,却不发挥出来,就会与之产生矛盾,继而会造成组织关系不和谐。所以,西方国家的生产线故意分成很多段,这一段由你来做,那一段由他来做,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偷懒所进行的探索。
目前,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外求经营,内求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第二讲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一些员工偷懒的现象,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存在,企业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矛盾,并开始注重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价值,减少内耗。
成为规章制度的迎合者
既然企业里员工偷懒现象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么对于员工的这种惰性,企业应该怎么办?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标方法有不少。
(一)分裂繁殖制度
【案例】
格兰仕的“分裂繁殖制度”
格兰仕是做微波炉的企业,今天已经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冠军。格兰仕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但面临着很多限制:其一,企业的资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些外贸人员直接来做这件事。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贸的人来做。虽然受到一些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业通过摸爬滚打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渐渐把产品卖到了海外。那么最初的这些人就变成了师傅。人手毕竟还是有限,但市场还需要继续打下去,所以引进来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师傅们来带。当这些新人徒弟被师傅带出来,能独当一面了,这时师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分裂”的开始。也就是师傅这时一定要离开,完全把这个市场交给自己的徒弟来做。
这种“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当他有资格的时候,最容易发牢骚、自以为是,越是成为老员工的时候,这些特质就越明显。当一个人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从业状态的员工了。这时,他只贡献给企业10%~30%的力量,实际上吃亏的就是员工自己了。有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迎合了这种制度,很多人也就从开始的不分裂到后来的被分裂,离开了以前的市场。
格兰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这个制度,即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营销人员,去打不同的市场,薪酬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场,若干级别的业务员,拿不同的提成。在最开始设计这个制度时,是基于员工背后偷懒的现象。现在来看,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是基于团队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员工,一定要迎合“分裂繁殖制度”。可能当时这个制度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制度在初建立的时候,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员工只有迎合这个制度,才能够成为当下制度的受益者。有的人愿意吃亏,离开先前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个更新更大的市场要去磨练他、锻炼他。例如在格兰仕,有60岁的老员工,依然可以去开拓新的市场,而且去开拓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市场,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挑战。
【案例】
旁观者心态
一个工人把产品的正负级装反了,如果下一个工序的工人善于合作的话,就不会是以一个看热闹、瞧不起的心态来对待。相反,他就会告诉出错员工,提醒他注意,而不是在一旁笑话别人:还有笨成这样的人,也配在这企业工作,让他错去吧。
点评: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和不如自己的人合作的观念。一个团队重要的是整体的竞争力。不要以高姿态来对待不如自己能力的员工,应该提携他,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得到成长。同时,在提携他人的过程中,自己的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成长。领导人就是领导不如自己的人,所以说,合作更需要勇气。
成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
除了依靠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地在企业文化上做一些探究,培育不偷懒的文化。有些企业就是从培育团队精神的角度来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的。
【案例】
公平、光明、团结、自由——追求完美
一家企业以前是生产治疗仪的,现在做橱柜,在它的生产线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工人把治疗仪的正负级装反了,然后又流到下一个生产线上,最终流向了市场。几个月后,客户发现这治疗仪有问题,就要求退货。产品返回来后,经过检查原来是正负级装反了,就开始追究。
其实这个工人的下一道工序的工人是知道的,当时他就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傻,正负级这么简单的事都给装反了,但是他就没想到要去告诉那个出错的工人。他觉得,你傻你的,谁管你啊。所以原本可以在这道工序得到纠正的机会也失去了。在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时,企业开除了这个出错的工人,因为他给企业带来了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根据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他被开除了。但在处理的同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制度中没有任何一条说,发现同事的错误而不提出来就要被开除,或怎么样处理。结果企业虽然觉得那个明知道出错却未尽提醒之责的工人有问题,但就是开除不了他。
这家企业1994年开始进入橱柜行业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刚刚进入新的行业,大家不清楚该怎么做。他们曾购置了一批不锈钢盆,回来之后,发现这些盆跟他们看到的样板不一样,所以把货又重新装箱,拉回去退货。对方一看,说你们是做这种不锈钢橱柜的,怎么连去锈抛光都不会。这说明企业在创立之初,很多小事都在制约着自己的发展,每个细节都要靠自己去突破。在这些过程中,企业无暇去做什么文化,没有什么文化建设,只是要求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这家企业有了新的做法,制订出了“公平、光明、团结、自由”基于团队合作的八字方针。当他们的“公平、光明、团结、自由”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遇到新的瓶颈时,又不断地修正完善。就这样企业文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最终找到“追求完美”的文化。
点评:有时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太管用了,这时就迫使企业的文化变为“追求完美”。当企业文化倡导“追求完美”时,它应该是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心灵的。当有这种追求的时候,员工就会觉得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就应该将同事的错误指出来。最终,企业文化会帮助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企业要基于团队精神的考虑来制订企业文化,而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要抵触。企业中有很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太虚了,老总制订企业文化只是在玩虚的。所以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渐渐抵触,慢慢地,就会跟企业越来越格格不入,导致一个员工由敬业员工中变成一个从业员工,最终会演变成一个怠工员工,最后连自己也觉得待着不舒服了,可能就离开了。
一个企业,创业阶段的门槛是最低的,员工这时可能很容易就进去了。企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可能业绩就翻番了,到那时,员工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实现更高的个人价值。前提是员工要迎合它的制度,尊重它的制度,然后融入企业文化。只有这样,当这个企业继续往前稳定发展的时候,员工才可能是最终的受益者。
(一)合作是一种智慧
【案例】
雁 阵
大雁是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来飞翔的。一字形用于在风和日丽、没有压力的时候。但天气越来越凉,要飞到南方去,就要讲究效率,要人字形飞。当人字形飞时,领头雁在前面飞翔,它猛烈地煽动翅膀,在翅膀下边形成一个相对真空的环境,这样跟在它后边的一只大雁就会占领这个位置,飞行的阻力就小了。跟在后边的大雁,相继都会借助到同样的力量。
这样一来,前面的大雁给后面的大雁营造了一种环境,使得它们在飞翔过程中,要克服的阻力要比原来单飞的时候要小得多。每只大雁都借助到前面的大雁的力量,唯独领头雁没有。但是在雁阵中,领头雁是交换的。那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团队中,每一只大雁都借助到了前一只大雁的力量。科学家的风动实验表明,当雁阵成群往前飞的时候,它是单只大雁飞行速度的1.71倍。
点评:可见,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在大雁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案例】
天堂和地狱分粥的故事
在天堂和地狱里,有同样的一桶粥,同样长的一个勺子。在地狱里,每个人争前恐后地去拿这个勺子取粥给自己吃。可这勺柄太长了,无论如何也吃不上自己喂的粥,结果是谁也吃不到粥。
在天堂里,一个人拿勺子取到粥喂给另一个人,这样大家互相喂对方,结果是每个人都有粥吃。
点评:相同的资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表明,合作的背后意味着双赢或多赢。能够把一个人的赢,变成双赢或多赢,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如果不合作,即使能赢也就是一个人赢,不可能双赢,更不可能多赢。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1.合作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 合作是一种智慧,就是借助别人的力量使自己成长。不要认为成长仅仅是关系到自己的事情,当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力量的时候,他可能得到更快的成长。
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借助到别人的力量,这可能就意味着他合作得还不够。这就需要用大雁的精神来训练团队。
2.合作的好处
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合作很重要,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或多赢。 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案例】
蚂蚁的故事
蚂蚁个头比较小,但腿比较多,所以很多人以为蚂蚁爬得比较快,但事实上不快。当森林大火来临的时候,蚂蚁再怎么快,也快不过大火的蔓延。但是一场大火过后,人们会发现还有蚂蚁活着,为什么呢?
因为当森林大火蔓延过来的时候,这些蚂蚁会迅速地抱团,滚成一个球,滚出火场。当发大水时,蚂蚁也是这样迅速地抱团,然后就跟着洪水随波逐流。有可能碰到一颗大树的树墩,爬上去了,也就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点评: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只有合作才有机会。
生活中为什么要加入到团队中呢?为什么一定要加入一个公司呢?从事实的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可以打工,每个人也都可以创业,但是不一定每个人创业都能成功。
企业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两年多。这意味着有很多企业,创业初期成功后,还可能再面临死亡。创业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那么该怎么办呢?怎么获得生存呢?要加入团队,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
当一个人意识到只有加入团队才有机会的时候,他可能开始加入到一个企业中去了,当认识更清楚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患得患失了。现实中有很多人容易患得患失,认为自己在公司干都是给老总干,这样想的时候,人的私心就重了,就会患得患失了。千万不要忘了,贡献出100%,回报给自己的价值就是100%。
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如果不合作,1就是1,2就是2。只有合作,才能够实现1+1>2。
【案例】
马的故事
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得到这样一个数据,一匹马拉重物的极限就是3000磅。给马吃得再饱一些,喝得再足一些,换一个更优秀的马种,极限还是3000磅。但是当把两匹马捆到一块时,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却超过了6000磅。
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两匹马待在一块儿后,它们拉重物的极限就会超出它原本单干的总和。但它们确实做到了1+1>2,这就是验证。
第三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方法
(一)【案例】
苍蝇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
有一只生活在室内的苍蝇,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在它临死前,它的三个儿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为生活在室内的苍蝇能够活到寿终正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被拍死。这只苍蝇就告诉它的儿子们说,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说完后苍蝇父亲就死了。
奇怪的是,没多久它的三儿子就到天堂跟父亲相见了。父亲很好奇,说我把生存秘笈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这了呢?三儿子说:父亲,您的教诲我确实听了。但我又一想,这一生多么短暂,怎么就不能落在白墙上呢?那白馒头上怎么就不能待呢?于是,我就被拍死了。父亲听后对三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冒进了!
又没多久,二儿子也来天堂跟父亲见面了。小弟就问了:二哥,你怎么也来了呢?二哥说:我听了父亲的教诲,时刻都待在苍蝇拍上,结果我饿死了。父亲听后对二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
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来天堂了。大家都争着问它怎么回事,老大说:我听从父亲的教诲,时刻待在苍蝇拍上,只是我饿的时候,我才飞离苍蝇拍。但是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像瓶子一样的东西,晃了一下向我喷射,我就来这了。原来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亲听后对大儿子说:儿啊,你怎么没有跟上潮流啊!
点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
作为聪明人,作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业的制度,但不是说做老好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这个制度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时,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环境。
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
有些事情当制度管不了,文化也管不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管不了人心了。也就是说制度和文化能约束人的行动,却管不了人心。例如“拉绳实验”的背后是人心在作祟,导致没有用尽全力去拉绳子。所以对人心的训练,不是别人能训练的,而是要靠自己训练。
一个人要给自己植入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观念很重要,有没有这样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行动。
【案例】
生孩子的观念
在生活中,有人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一个行动,那就是生了女孩相当于白生,所以要继续生,直到生了男孩为止;而有人有多子多福的观念,这就导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生一大堆。
点评:一个人因为秉持一种观念,才会影响到自己的行动。
团队合作的观念深入骨髓时,就会影响行动。否则,只是简单知道或了解,对行动的影响不大。那么,要植入的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到底是什么呢?
(二)合作需要勇气
合作是智慧,同时合作也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敢不敢有团队精神,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人往往做不到的是与不如自己的人合作。
【案例1】
增 援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上万次,无论是纪录片还是故事片,演的都是一个结果,就是共产党的部队总会在限定时间内到达指定的地点。也就是共产党的部队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哪怕有伤亡,也一定要在黎明时分到达目的地,每次都做到了。
但是国民党是不是这样呢?让他们去增援已陷入包围圈、腹背受敌的部队,他们想的是这会牵制自己的力量,会削弱自己的兵力,自己也会有伤亡,所以他们总是慢吞吞地去,尽量拖延时间。所以国民党的部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结果自然是共产党赢了。
点评: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国民党为什么不愿意跟其他兄弟部队合作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兄弟部队现在很弱,已经差不多完了,还救他们干什么呢!可见,国民党部队不善于跟不如自己的人合作,这就是其失败的根源之一。
雁阵理论解读
(一)雁阵理论的解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要认清团队的目标不可动摇,对目标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合作和协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如果做狭义上的区分,合作就是分工,协作就是协助。一件事情从制度上或者是从工作职责的角度上来讲,这不是该自己做的,自己可以不做;但是可以协助别人做这件事情,配合他人做好,合作和协作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在工作中,目标的实现就是要通过两种手段:一是合作,通过分工,各自干各自的;另一个是有需要磨合、协助和配合的地方,怎样通过协作最终把事情做好。合作和协作,是完成目标的必由之路,是两种手段。
对团队承诺
对团队的承诺其实是对自身的承诺,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会觉得自我得到了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会获取既得利益。
(一)认清团队目标不动摇
1.不因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案例】
大雁的习惯
北方是大雁的故乡,但大雁为了觅食,为了避开严寒,被迫南迁,去寻找温暖的地方。后来气候虽然转暖了,但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大雁形成了迁徙的习惯并保留下来,年复一年从没有动摇过。到了秋天它就飞走,春天又飞回来。可见,大雁对驾驭目标已经达到了一个境界。大雁实现目标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大雁100%地去实现目标,到秋天就飞走,到春天就飞回来,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冰川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天气已经没那么寒冷了,如果大雁不到南方去过冬,它也能生存,但是它没有动摇,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不实现,而不去追求;没有因为这个目标可以定得低一点而改变,如只需要飞到稍微暖和一点的地方不至于冻死就行。
点评:人在设立目标时,往往不做那么高的追求,而是基于现有的条件,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但是大雁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大雁甚至有条件改变目标,可以不再去迁徙,在北方也不会被冻死。但大雁没有选择放弃,没有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对目标的追求。
大雁,即使它可以做一个丧失目标的选择,它也不会做,因为如果一旦丧失目标的选择,可以预言这些大雁虽然可以活着,但是它飞翔的能力会逐渐减弱,有可能不会飞翔,最终丧失了本性的东西。同理,在团队工作中,一旦订立了一个目标,就要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向着目标努力。
2.目标管理 建立目标
对目标的理解是要深入骨髓的,学习了管理,就一定要对自己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时,如果个人目标趋向于与集体目标相吻合的话,个人的目标在集体目标之下,属于集体目标,个人就会更容易借助到别人的力量。如果在团队中,个人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背离,那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就会更艰难,因为得不到周围人的帮助。
对于任何目标,要想提高其实现效率,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有的人年年定目标,月月定目标,反反复复定,却未能实现。这时就要检讨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在集体大目标的利益之下。
但是有人认为:反正我就随波逐流,到了这家企业,给我3000块钱,我就朝九晚五地来上班,也安安全全地过了这么长时间。但是事实上,没有目标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这一点有时是自己察觉不到的,但它确实存在。
【案例】
雪盲症
在某个阶段,美国的一些士兵患上了雪盲症,大家开始探究雪盲症是怎么得的。开始时想当然地认为,士兵的眼睛长时间受雪面反射光的影响,可能伤害到眼睛了。于是他们采取了保护措施,给每个士兵都配上了雪镜,但是依然有士兵患上雪盲症。这就说明,反射雪的光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但是如果探究不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可能就会伤害到美国的军事力量,问题已经被提高到这个层面来看待了。
经过不停地探究,最终发现,患雪盲症的原因是,当下了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的时候,这些军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没有落点,即找不到所谓的假想目标。在完成这个军事任务的过程中,他们的眼睛需要有落点,而当雪完全覆盖了这些村庄、土地、桥梁时,到外都是白的,这些军人空降到那里时,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感,正是这种紧张导致他们患上了雪盲症。
最后的解决之道就是,由先遣的部队首先空降,把房子上的雪扫一扫,露出一点房顶,掸一掸树上的雪,露出来点绿。这样后来部队的士兵的眼睛就有了落点,就使得自己不紧张,自然就不会患雪盲症了。
点评:案例说明,没有目标,易使人感觉紧张,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却又不易被察觉,但其危害确实存在。
一个人没有目标,随波逐流,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会给他的生活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但是当他有了进一步的需求,要求被人尊重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得到这些。于是,他就会惶惶不安,就会有一些变化。为了避免有一天身心受到影响并真正暴露出来,就需要制定目标。每个人都要制定目标,都要对自己有个规划。目标要求有一定的高度,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目标制定出来后,要执行目标不动摇 大雁已经把目标的执行做到一定境界了,它不会因为外界条件变化找借口,不订立目标。相反,它对自己始终有要求。
同理,一个人到了新的企业时,要有一个磨合期。往往老总或一线经理也是这样想的,新人到一个新的企业,先磨合再具体安排工作。这时新人就要清楚,要尽快找到自己的目标,尽量做到对自己有要求。否则磨合来磨合去,团队的内耗就产生了。
第四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二)(二)协作和合作是完成团队目标的必由之路
1.协作
协作是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要实现目标,就需要借助协作。
【案例1】
大雁受伤之后
当一只大雁受伤掉队时,另外两只大雁会停下来帮助和保护它,直到它重新飞翔或者死去,另外两只大雁才会离开它,追上前面的雁阵。
本来受伤大雁的生与死,与别的大雁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一个雁阵里面,作为一种责任,就会有两只大雁始终陪着受伤大雁。
点评:所以,团队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和辅助,一定要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别人获益,也使自己受益。
【案例2】
种西瓜老伯的故事
有一个老伯,春播的时候种西瓜,他得到了一批很好的种子。他心里想,尽量不告诉别人。但是他保守秘密的能力又不强,让大家知道了。大家都来问他,老伯您的种子这么好,告诉我们您在哪买的,我们也去买,哪怕贵一点也没关系。老伯不想让别人都好,就说卖种子的早走了,买不着了。所以别人都没有买着老伯那样的好种子。
到了收获的季节,老伯以为地里结出来的西瓜应该是皮薄、又大又甜的,但事实上地里结出来的西瓜还不如他过去种的。他非常气愤,千方百计要找卖他西瓜种子的人,最终还真找着了。那个卖种子的人就说了:“老伯,您怪不得我,我卖给您这么好的种子,种到地里发芽,开花,授的粉是谁家瓜地里的粉啊?是您那么多邻居家瓜地里的,那些劣质种子开的花,这么一杂交,会怎么样?就不是我卖给您那种子应该结的果。所以您不能怪我。”最终,老伯因为不想让别人受益,自己也没有受益。
【案例3】
策划案
企划部门里完成策划案的主笔可能就一个人,大家经常要对这件事情开策划会。会上主笔问一个人,关于这个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通常这个人不会说什么,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由他负责,如果说得不好,那么他会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如果说得好了,功劳最终是主笔的了。即便是他有好的想法,也得哪天有机会实现在自己的策划案里,而不是给别人贡献价值。
【案例4】
企划部和销售部的会议
企划部和销售部一起开跨部门会议,共同讨论某个方案的可执行性问题时,部门之间会有扯皮的现象。让某个人贡献点想法,他会说这个还没想好,不太成熟,然后就支支吾吾。很多企业里的会就这样白开了,没有效率,没有结果。
大家没有多少合作的观念,常常会这样想:我为什么要帮别人把方案修改得更完美?即便有用的话,我也要体现在我自己身上。
点评:这样的人自以为很聪明,但其实是干了一件傻事。因为一个人能力的施展是在不同的阶段下表现出来的。如果那时别人没有表现,而自己表现出来了,可能会有人认为自己爱出风头,但也有的人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这个人恰恰是自己的领导或老总的话,那自己就更有机会了。当这个机会给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叫机会了,只有当这个机会给到少数人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会。获得机会的手段是要有智慧的,不要觉得协助别人自己吃亏。
2.合作
大雁群飞时会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增加71%的飞行动力,所以当大雁掉队时,会感到孤独和迟缓,它会尽早归队。同理,大家应同走一条路,与前面领跑的人在一起,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团队精神,这样可以让自己更快更轻易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做到以下两点:
要找到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最好一定有人在前边领跑,这样组合起来,会有更大效率;
要借助别人,使自己成长。
【案例】
盖洛普公司的调查数据
盖洛普公司有这样一个调查数据,假如我是基层员工,我的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助和提携会帮助到我,使我的业绩提高40%,这40%的业绩有赖于一线经理对我的辅导。当员工心里有这个数据的时候,他就会掂量是否跟一线经理合作。
一线经理精力有限,关照到谁是不一定的,这时我一定要有智慧,一定要让他关注到的是我,那我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提高40%。
点评:团队精神是每个人都要仔细考虑的,要在骨子里觉着这是一种需要。
(三)对团队承诺
1.奉献
雁千百为群,有一雁不眠,它在做哨兵。在白天,当别的大雁在休息或在进食的时候,站岗的大雁则不吃不喝。没有听说过哪个值班的人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大雁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值班放哨的大雁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保障别的大雁的安全,它需要尽职尽责地守护群雁的安全。
为团队付出时间、精力、热情和智慧,有时可能是一种默默的付出,在当时别人不会觉得这个人为团队做出特别的努力了,但是也只有愿意吃亏的人最后得到的也最多。企业表达对一个人的高度信任时,就可能会交付给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案例】
BNS的故事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工业家。他有他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给他打工,BNS就是其中的一个人。
BNS找到了企业的相关部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说我一定要跟爱迪生一起工作,我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对方认为他要做爱迪生的合伙人,是想一步登天,觉得BNS太不踏实了,所以拒绝了他。但BNS很执着,坚持要求到这个企业工作。对方就说,你想进来工作,做合伙人肯定不行,我们现在正好缺一个打扫卫生的,你干不干?这样BNS就在爱迪生的公司做了很多年,从打扫卫生开始,到后来成了维修机器的工人。但他始终还想着他的目标,这个过程很艰难。
在他干了很多年后,有一天终于有机会了。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正发愁怎么把它卖出去。即便是伟大发明家发明出来的东西,在产品面世初期,打开市场仍然是很艰难的。当时很多销售人员回到公司后就开始发牢骚,埋怨这个东西不好卖。牢骚、埋怨是从业人员的特质,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贡献60%~80%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只贡献这些,BNS就想贡献100%的力量。他在卖留声机的过程中,始终在思考我到底怎么卖,我到底怎么在全美卖。于是一个月之后,他给爱迪生呈交了一份策划书。爱迪生看完后,终于答应让BNS成为留声机项目的合伙人。
点评:爱迪生是怎么看待BNS这件事的呢?给我打工的人,在全球有千千万万,但是BNS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员工之一,他是能够在他本职工作以外多做事的一个人,这样他才会有机会。
目前在中国,很多西方的管理观念、理念和做法正慢慢地渗透进来。中国企业的老总也会这么想:最终能够得到机会的人,是在岗位上更多付出的人。如果没有奉献的观念,就不可能多付出。所以在看到以前同一部门的人得到发展时,不要吃惊,因为他背后是默默的付出。
【案例】
格兰仕的空调市场
格兰仕初期的“分裂繁殖制度”,在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人愿意奉献,愿意多付出,愿意吃亏,所以就被分裂出去了;有的人不愿意,觉得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盘,不愿意走。
那么,公司给愿意走的人是什么?是更大的成长空间,是更新的市场。然后是企业表示对他高度的信任,也就是说如果他能够占领这个市场,那么攻占下一个市场的机会就会再给他。
格兰仕开始进军空调市场时,重庆是很大的 市场,因为那里夏天很热,所以一到旺季,每家企业都一定要争这个市场。通常来说,很多企业会把这个市场交给有经验有能力的人去做。格兰仕交给什么人来做呢?就是那些愿意做,而且有这种心态的人,因为当听说要把重庆市场交给他的时候,他的想法是,这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市场都给我做了,我一定要好好去做。
可有的企业的员工不是这种状态:这么富有挑战性的市场,本来应该交给非常有经验和能力的人去做,现在交给年轻人去做,估计是看这些人不顺眼了。也有的员工会这么想,那么难打的一个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现在让我去做,一定是瞅我不顺眼了。而格兰仕的人雄心勃勃地去了,他们想的是自己一定要经受住磨练和挑战。
点评:可见,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2.改变
大雁随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同理,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应该在变革中调整和改变自己,并对自己固有的观念、习惯等进行修正。
在企业初期时,门槛是最低的,能够很轻易地进入企业。当企业处于上升阶段时,出于对人才的需求,会吸收到更优秀的人加入。当有幸进入这样的企业,并跟随它发展到一个比较壮大的阶段时,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新人的加入。
这时一部分人的心态就变得复杂了,不愿意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超过自己的人进入到公司来;甚至给新人设置障碍或不配合,让新人很难融入到团队中。
但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是要向前走。要与高手对比,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速成长。这个环境是谁创造的呢?是企业创造的。当比自己优秀的人进入公司时,需要迅速调整自己,配合他的工作。你会发现,他是高手,在他的周围,自己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升。当有优秀人才加入时,越快进行改变,越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自己才可能水到渠成地成长。否则,在给新人设置障碍的同时,也阻碍了自己进步的速度。
第五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三)雁阵理论解读
(二)3.爱与被爱
两情相悦的大雁在飞行过程中彼此照顾,共同承担哺育子女的责任。在企业中,理解爱与被爱,是指为团队着想。
只有为团队着想的时候,一个人做事情的方法才会有创建性。在现实中,人做事有以下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在能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不高的时候,他只是驾驭了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在潜力层面上做事
当一个人的积极性高的时候,他会上升到潜力层面,过去以自身能力达不到的高度,由于调动了全身的细胞,可能会创造性地完成一件事。
所谓创新,就是做一件事情时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以前为团队创新地做事情,好像不是每个人的职责,而是企划部或研发部的职责。
实际上,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做任何事情至少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肯定是有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在能力层面上,可能就把这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做完了。但创新的观念表明,做事情都有更好的方法,当对自己有这样一个要求时,就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做事了。
【案例】
创新方式
有一家企业认准了一种美国的产品,并想把它们引入中国,卖给中国人。但是他们在做这个市场时,发现中国人买不起。因为当时这个产品在国外尚且属于奢侈品,到了中国自然也不会便宜。
于是,这家企业想,我一定要价钱低,这样中国消费者才能买得起。而价钱低的前提是成本要低,成本低的前提就是产量要大,这样单位成本才会降低,生产1台和生产1万台显然不是一个成本。而产能大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较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可能要上千万的投资,但没有那么多钱。在能力层面上讲,没钱确实是能力所不及的,客观上已经受到限制了。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做这件事情可能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有的企业会选择上市,筹集到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有的企业可能觉得上市这条路行不通,因为上市是有门槛的,目前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那么,怎么才能筹到钱呢?贷款的话,有的人可能有能力贷款,有的人可能没能力贷款。如果没有能力,事情还要不要做?不做的话企业可能面临倒闭。
所以一定要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于是这家企业就想,我需要钱的目的无非就是需要生产线,要是有生产线,也就回避了有钱没钱的矛盾。那么怎么才能够有生产线呢?有没有解决生产线的办法呢?从潜力层面上,有了解决办法。产品是在国外生产的,国外肯定有生产线。于是跟美国人谈生产线的事,告诉对方生产线不能在美国生产了,因为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太高。在美国生产1台,可能成本是2000元,如果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1台的成本要远低于2000元,可能是1600元。于是美国企业决定,将生产线从美国搬到中国。
在美国,法律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6~8个小时,如果超出就属于违法。生产线搬到中国后,可以24小时运作,三班倒,原来8小时的工作量,给外方1600元,剩下的那十几个小时的产量,就属于自己了。这样产量大了,成本降了,价钱就低了,产品在中国就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点评:通过这家企业的案例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员工已经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了,所以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很多企业都是这样,越是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越需要员工积极地在潜力层面上去做事。
今天提倡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不能走入一个误区,认为都是钱的事,只有钱到位了,才能够做成事情。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事。如果能上升到潜力层面上做事,去贡献自己的价值,可能贡献的价值就超过100%了。个人的效率,事实上也就提升了1.71倍。
【案例】
皮鞋的发明
从前有个国家,大家都没有鞋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一天国王到乡间游玩,被石子硌到了脚,于是他很生气,下令把全城的牛都杀了,牛皮铺到路上,这样再走上去就不会硌脚了。
这时,有个小孩说,您既然是为了让自己的脚不被硌,那您就取一小块牛皮,然后把它包到您脚上就好了。今天穿的皮鞋,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点评:国王的想法在能力层面上能不能实现?能。就是把牛给杀了,把牛皮扯下来,用来铺路,这个动作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能不能达到他的目标呢?牛的数量是有限的,路却是无限延伸的,即使能把大路铺上,乡间小路可能还不行。而小孩出的主意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4.忠诚
一只大雁被猎人打死,另一只大雁通常就会在不胜其悲的情形下,从高空直冲而下,一头撞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气绝身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形,因为大雁是终身配偶,所以能够牺牲到这种程度。同样,如何来忠诚于团队,如何来忠诚于企业呢?这就是远离诱惑。
现在的诱惑确实越来越多了。如果一个人在企业中,尤其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时候,可能来找他的人会很多,这就要做到远离诱惑。当远离诱惑的时候,事实上得到的是更多的机会。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磨练的机会
一般来讲,企业真正信任一个人,要用三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企业会交给这个人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那么他工作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他也就得到了被磨练的机会。
经受住了诱惑,会得到被培养的机会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培训员工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培训讲师,或者是有常年的培训合作伙伴提供服务,甚至有自己的培训大学。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其培训机制和流程。
事实上,一些发展成熟的企业,已经计划好了员工在什么样的阶段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培训课程,但是这个课程不是员工一进入到企业就会有的,而是慢慢地、有步骤地得到的。
经受住了诱惑,还会得到驾驭资源的机会
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企业的资源也不是某个人的,做事情时有人会起推动作用,也有人会起阻碍的作用,也就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信任。只有在一个企业中沉淀下来,企业里的资源才有可能被自己运用和驾驭。
5.坚忍
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一只大雁带头搏击茫茫苍穹,领头雁始终保持明确的方向。这给团队的启示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承担责任,竭尽全力。
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勇敢、乐观和坚持是不容易的,但这种坚忍的情绪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
【案例】
在加拿大有这样一个地方,中间隔着一条山谷,两边的景观却是截然不同。很多人慕名去参观,很多自然科学家也在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原因。最后发现原因的是一对夫妻。这对夫妻的感情生活遭遇了压力,于是他们就通过旅游的方式浪漫一下,希望能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到达山谷后就搭起帐篷,这时天下起了雪。
妻子比丈夫观察得仔细。她说,由于风向的原因,这边的雪比较厚,雪落到松树上,松树的枝叶受力承重到一定程度,雪就掉地上了。雪继续下,枝叶继续承重然后雪又掉到地上。因为其他的树没有松树这种韧性,所以被淘汰了,因此与山谷那边的景观有了差别。丈夫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他想,原来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就像这里的松树承受的雪的重量一样。当有这种坚忍的情绪来控制自己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有些东西是可以化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化解了。丈夫理解了妻子真正的用意的时候,两个人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
点评:在工作中有没有坚忍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做一件事情的坚持程度。
坚忍的情绪是可以修炼的,例如,一个小孩,在很小的时候没有坚忍的情绪,饿了、渴了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有的人能扛得住,有的人却扛不住;同样面临3个月的试用期,有的人在最后一刻扛不住走了,有的人却能经受住一些考验,可能就得到了这个机会。这些证明,坚忍的情绪是后天才有的,是经过训练才有的。
第六讲 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本的方法
(四)雁阵理论解读:沟通
飞行中的大雁会利用叫声,鼓励飞行在前面的同伴,这提升了它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样,在团队中,也需要正面积极的沟通,不要说消极的话。
【案例1】
拿破仑跟他士兵的沟通
拿破仑的士兵们在前线打仗,有一个士兵从前线给他送来一份战报,等拿破仑批示后还得再带回前线去。不巧的是,士兵骑来的那匹马死了。
拿破仑写好回信就跟士兵说,你赶紧骑上我的马,快送到前线去。士兵说:“我不敢骑您的马,您的马品种优良,只有您这种身份才能配得上。”拿破仑反过来对士兵说:“没有什么配不上给我们送信的战士。”
【案例2】
不善言辞的广东老板
广东有个老板,为人很低调,甚至可以说不善言辞,但是他经常对销售人员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相信你能做得比现在还要好。他的员工就觉得,我确实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好,心里就有了一个暗示。
广东老板不善讲话的背后,是他会说积极的话。哪怕员工做得不够好,他也不会挫败其实现目标的欲望。
【案例3】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后果
两个孩子考试同样得了80分。其中一个孩子的父母说:“你怎么这么笨,离100分还差20分!”孩子一听,20分确实挺多的,他可能就会有畏难情绪,也就不追或不敢追了。
而另一个小孩的父母沟通的方法就不一样。他们对孩子说:“真不错,你的同桌才考了83分,你跟他只差3分,肯定能追上。”这个孩子一想,3分好像是没多少,追上没问题。这样,他的行动就完全不一样了。等得到了83分,父母就会说,孩子真努力,要是得了90分,就更优秀了。孩子一想,就差7分,问题也不大。所以,这个孩子就不会有抵触的情绪。
点评:在团队当中,沟通的前提是不要让团队的成员抵触自己。要让自己说的话不受团队其他成员的抵触,就要进行换位思考。这种沟通不仅仅是体现在说话上,还体现在做事情的方式上。
有些企业在年末时发一些福利,发三百元、五百元,员工不会觉得多,也就是说发钱的效果微乎其微,其激励效果并不大。
有些企业会发日常生活所需的米、油等,员工在往家运的过程中会有感触,认为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
有些企业会准备一些礼物等送给员工的家人,通过邮寄或其他方式,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员工的家人在得到这个礼物的时候,会非常感动,继而愿意帮助企业去督促这个员工好好干。
雁阵理论解读:学习
年幼的大雁在迁徙的漫漫征程中受到互相协助、团队合作、坚忍、忠诚等大雁精神的熏陶,从而逐渐成长、成熟。大雁的精神也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理,在团队中,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使得团队里的成员进步,并得以成长和成熟的能力,反之则谓之为衰老。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不知道学什么。现在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未知的领域太多了,不可能什么都要学,所以一定要找到该学的东西、学以致用的东西。今天学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明天的结果。所以,学习的时机要把握好。
【案例】
犹太人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很有智慧,很富有,犹太人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是从观念上进行教育的。小孩子出生后,没有认知和识字的能力,看不了书。犹太人会在书本上抹上蜂蜜,然后让小孩子去舔。这样小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他就慢慢地越来越爱书,长大后就会越来越爱读书,所以就越来越有智慧,然后就越来越富有。
点评:由此可见,学习的时机很重要。看过哪本书后,当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就能很顺利地解决了。
如果说一个企业,明知道自己沟通环节上有问题,又不去看这方面的书,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话,那谁也帮不上忙。
【案例】
大师也帮不上忙
有一个企业的老总,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咨询大师。他也不知道这位大师的水平到底达到什么程度,就听他旁边的一个人说,这位大师是很难得一见的。
这个老总觉得,既然是这样,那我应该向他请教请教。他就上前跟这位大师握手,说:“您威望这么高,我非常尊重您,您能不能到我们企业来给我们做咨询?”大师说:“那你把你们这个行业中相关的政策、书、资料等准备一下,我先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老总说:“我们企业这么大,没有时间看书,天天都在忙。”大师就说了一句话:“你根本就没搞清楚你在干什么。”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果自己连书都不看的话,大师也帮不了你。
把握好学习时机的同时,还要懂得分享。企业如果有一个分享的环境,就会营造一个团队学习的氛围。也就是说不要只顾自己学习,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与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