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7:0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

第一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

(一)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一个人的自我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你把自己定位成什么角色,你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这种角色,于是你就会真的成为这种人。这也可以叫作自我暗示、自我角色引导。

今日要做好班主任,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角色意识: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班主任职位不高,但想做好却不那么容易。做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我平时就有这样的角色意识,可是“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以前没有这样的意识,从现在起,要从阅读、实践中自我教育,做好教育型的管理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

第一节教育型的管理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更重要。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上看,后者可能比前者好。(中小学的教育是与教学紧密相连的,其实一个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也应该具有管理能力,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课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一要干净利落,速战速决,二要防止顶牛,三要使大部分同学切实受到教育,这才是教育型的管理和领导。

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记住,要教育学生服从真理,而不是怕某个人,否则就不是正确的管理方法,虽然表面上可以使学生服服帖帖。

我们看一个班主任的真正水平,往往要看他们如何对待“非评比”一类的问题。思考题:请举一个班主任工作中案例,具体说明教育型管理与单纯管理的区别。课堂上有两名学生因为小事大打出手,班主任当即让两名同学回家“反省”,学生想要解释,这位班主任说,先回家“反省”一星期,来了之后再说。等一星期后学生返校,班主任要求他们每人在全班同学面前作检查,并交纪律保证金。

这位班主任的管理其实就是单纯的管理。他在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时,不是抱着教育学生的目的,而是简单惩罚,没有追究打架原因,更没有让同学们从中受到教育。而且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粗暴武断的,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如果是一位教育型的管理者,应该首先问明两名同学打架的起因,是平时积怨的爆发还是偶然争端,是生活小事还是原则问题。弄清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否则表面上矛盾解除了,实际上隐患仍在,说不定什么

时候他们还会打架。另外,也可以在班上让同学们公开对他们打架进行评议,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班级的正气。

第二节学习指导者

中小学的教育活动主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的,而不是在教学之外单独进行的。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而在课堂上,你就是个教书的,你的教学角色和班主任角色搅在一起,无法分离。

教学水平是班主任工作的学科业务支撑,班主任一定不要轻视自己“教书”的角色,一定要把这个角色演好。

班主任为什么越来越难当?原因之一是班主任没有当年那么高的威信了。为什么没有当年的威信了?原因之一是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

你别看传媒来势汹汹,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只有单向的传播,没有双向的交流。再糊涂的孩子也知道,那里面是画中人。老师对学生却不是画中人,他是触手可及的活生生的人。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扮演学习指导者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参“二传手”和“学习警察”,如果教师善于设计多种情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那么任何传媒都是无法和你竞争的。

交往的吸引力常常超过传媒,这是学校可以开发的重要资源。如果能在教学中搞许多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宽松的、自愿的活动,作为班主任肯定威信大增。

班主任必须同时扮演管理者和学习指导者两种角色,但具体到应对某一个教育事件,你要搞清你的主要角色,不可以拿某一种角色的身份去处理本该另一种角色处理的问题。(比如课堂上惩罚式的提问就是“德育的智育化”,教师不小心把自己的角色从管理者偷换成了知识传播者,想用教书的姿态解决纪律问题。)

思考题:请举例谈谈您对教育与教学关系的理解。

在中小学,教育与教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又是学生学习班的指导者。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是班主任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一个老师连课都教不好,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是具体到具体的教育事件中,班主任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班邓管理者的身份,不能简单地把教育问题教学化。比如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讲,你可以直接批评他,提醒他专心听讲,但是不要用突然提问的手段来让他集中精力。不完成作业罚抄作业,罚站等现象则是“智育德育化”的表现。

第三节学生的平等对话者

真正的对话应以各自独立为前提,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讨论。对话的结果是整合,是求同存异,而不一定是“统一思想”。也就是说在真正平等的对话中,双方都应该是开放的,都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都随时准备改变自己,每个人既想影响对方,也想接受对方的影响,如此心灵才能真正的碰撞。(平等对话的原则应该是彼此独立、相互尊重、相互影响)

班主任要真正进入“平等对话者”的角色,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他不但要有平等意识,而且要有学习和探究的心态,真正开放的现代人心态。

思考题:请具体回忆您和学生的某次谈话,自己分析一下,或者和同事们交流一下,这算不算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说明理由。

有一次班上一位女同学被男生骂作“鸡”,她哭着闹着要回家说什么也不肯上学了。班主任怎么都劝不住,让我去做思想工作。这位女生是班干部,平时活泼开朗,和男生女生关系都处得很好,这次是她在自习课上维秩序,这位男生不听就吵了起来,男生不肯屈服,口不择言骂了起来。我找到这名女生,首先听她讲述事情经过,她哭着说着,我仔细地听着,她说一个女生被人骂这样的话以后还怎样在同学们面前抬头啊。我说,我听了也觉得很气愤,同学之间怎么能这样恶语相向呢?他是不是一贯这样欺负女生?太不像话了。她说这个男生平时就是小毛病多一点,还没有欺负过别人,今天不知发的什么神经。看她已经不像开始那样激动了,我说,这个男生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不该违反纪律还不听从班干部管理,第二更不该用恶毒的语言骂同学。如果这事是发生在另一名女生身上,作为班干部,你觉得怎么处理比较合适?她一愣,好一会儿没出声,我也不说话,等她把事情想清楚。过了一会儿,她说,我不走了,我要洗清自己的骂名。我说,那我找他谈谈,让他公开给你道歉。她说,不用了,我自己的事我自己解决。我说,那好吧。听班主任说这个女生找到男生谈了很长时间,男生在班上公开向女生道了歉。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谈话,第一问题很好地解决了,也消除了根本矛盾。第二,学生明白了遇事应该采取积极面对的态度。第三,谈话中我没有过过地给学生贯输自己的想法,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作为班主任,这件事的处理还不算完善,因为忽视了对这名男生的教育和对班上其他同学的教育。应该让男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随意侮辱别人的人格。

第四节学习者

班主任自己都“厌学”,还怎么好意思责备学生“厌学”?

教学方法不过是一个教师自己学习方法的翻版而已。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自己的形象来塑造下一代,所以对一个教师来说,他怎么学比他怎么教重要得多。

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怀疑自己做法的正确性,才有可能去学习新东西,这正是真正的学习者的思维特点之一——批判性。

许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与教师本人对所教学科兴趣不浓大有关系。

如果教师比学生带着更多的问号走上讲台,其实对学生的学习更加有利,因为学生首先要学的就是教师对待学习的态度。

教师要有双重身份:学习者和“让学”者。教师有两项任务:自己学习和让别人学习。兼有这两套本领才是真正的教师,而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启示: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这不仅是为了在学习方面给学生一个榜样,而且更应该是出于不断提升自我,使自己处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更高一层境界的考虑。只有教师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才可能给学生以更高更远的指引,学生才可能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学科的和人生的知识与教益。

第五节心理工作者

心理治疗的方法侧重于学生内心世界的研究和引导,鼓励学生自己认识自己。

心理治疗要求教师作风更民主、更平等。

如果一位新时代的班主任心目中完全没有“心理工作者”的角色意识,他就会做错很多事情而不自知,这还不算,他可能会发现他的老办法越来越不灵,学生不买他的账,而懂得心理学的其他班主任则能比较轻松地解决问题。

心理学不等于教育学,我们也不是心理学家,把心理学“教育学”化,吸收其有用的东西为教育服务,是我们的艰巨任务。

心理治疗也不是万能的,不可以把它的作用夸大。心理治疗常常不能速效,有时则没有效果。心理治疗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

启示:做心理工作者,对很多班主任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听说有谁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仔细对学生进行分析指导。如果细想想很多时候,只要老师能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效果肯定比单纯的思想教育要有效得多。我读过的书籍中还没有心理学这方面的,以后要补上这一课,学会做一个心理工作者。

思考题:请拿出一个教育案例,说明用传统思路怎样做,用“心理工作者”的思路又怎样做,说出二者的区别。

(这道题不能做,因为我现在还不是合格的“心理工作者”以后补上。)

第六节家庭教育指导者

班主任如果没有指导家庭教育的本领,工作就会遇到重重困难,有的甚至就干不下去了——低水平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实在太难教了,而现在这种孩子比例越来越大!美国心理学家哈森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可见如果没有相当水平的家庭教育做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都不会有多大成绩。

过去的“代沟”也没有现在明显,亲子矛盾也没有现在尖锐。事实在教训我们,过去的一套有些有管用了,有些用处不大了,有些你不用还好,用了反而更坏。

班主任必须想办法真正变成家庭教育的内行,真正做到马家庭教育这门学问心中有数,脚下有根,否则完全无法应对目前的社会状况。

家庭教育个案指导过程:

1、发现学生问题。

2、提出假设,初步锁定问题。

3、找出学生问题和家庭教育的内在联系。

4、对家长的教育权威和教育能力进行评估。

5、制定初步干预措施。

6、在实施过程中检验诊断是否正确。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班主任都成为指导家庭教育的专家,但是起码都应该具备一些基础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家庭教育指导者”角色。

启示:指导家庭教育是现在学校教育尤其是公办学校教育的一个真空地带。班主任与家长的接触一般都是学生在校犯错,请家长来共同批评,甚至是批评责怪家长,而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班主任是不会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的。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中李镇西老师对于怎样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做了具体的指导,有很多方法都是可以现学现用的。但原则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和家长一起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七节班主任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现象

班主任要扮演这么多角色,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心理学家称班主任的角色是“弥漫性”的。班主任的角色模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班主任本人对某种角色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样一种角色任务,没有这样的自我期待,这是一种角色缺失。第二类是班主任知道自己该扮演某种角色,能自觉扮演,但是他对这个角色的内涵理解不准确,或者不知道这个角色的内涵已经因时代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他还在坚持原来的角色内涵,这也会造成他的自我期待与班主任工作客观需要的落差,形成角色模糊。

班主任连自己该扮演的角色都不清楚,若明若暗,模糊一片,在其位而不知该谋何政,糊里糊涂干工作,心情肯定好不了。„„角色模糊其实是一种盲目性,班主任只有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下决心搞清现代教育对班主任的角色要求,一步步进入角色,才能成为一个有水平的、快乐的班主任。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要求班主任迅速从一种角色转换到另一种角色,这时班主任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机动灵活地选取适当的角色。„„角色转换是一种教育机智,是需要学习的本领,提高角色变换能力,也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学习任务。

启示:班主任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课堂上是学习的指导者,面对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又是心理工作者,处理班级事务是管理者。这么多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难免力不从心,难免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但做主班主任,就应该有能力随时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灵活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但角色转换最不容易,如果没有高超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智慧,往往会使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不光要学习,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第二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引领我走向班主任专业化

石洁

利用暑假期间,我读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真正实用且贴近一线班主任又能让人掩卷沉思甚至感慨莫名的好书。王晓春老师写这本书的宗旨是: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读后,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走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

1、思想上的转变。

这本书里没有套话、空话,讲的都很实在。正如王老师在书中讲到:班主任工作,内容没边际,责任没边际,如同一个无底洞,如同一个不断加压的水压机。对于这样的现状,王老师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埋怨是没有用的,除了呼吁体制改革之外,我看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通过对第一章的阅读,我对班主任角色有了客观的认识。班主任无论从事任何学科,首先想到的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就经验来处理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地考虑自己是否从科学的教育手段来解决问题。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从阅读中,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把班主任工作当做苦差使,不再认为班主任工作会限制自己专业的发展,不再讨厌做班主任工作,而把这份工作当作一种事业和专业来做了,主要可能是心中觉得更有底了吧,有了一套班集体建设的思路。

2、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书中引用了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

拜读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之后,我便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一定要从敬畏厌倦班主任工作的泥淖里跋涉出来,让自己从良心道德感性的层面走向理性科学的专业之路,让自己从“知之” 走向“好之”和“乐之”,让自己从终日忙忙碌碌急急挠挠被动招架焦头烂额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班主任工

作尽快的走向快乐明哲的专业的教育生活。于是,我明白了班级不等于班集体,所谓的班集体是经过班主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方向,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班级集体。而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就是从班级上升到班集体,必须经过建设的途径,这种上升能使班级整体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实现解放班主任和实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教育目的。

3、帮孩子。该书力图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用王晓春的话说:“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过去的“哄”和“管”的交替使用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这种点化,让笔者茅塞顿开而顿悟。平日里我们的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如果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融入到集体且得到集体的认同,帮助学生在学校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追寻的目标,帮家长时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现状和教育现状的了解,就有利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到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目标的认同。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则“专业”已经根植于班主任的灵魂深处了。

第三篇:《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1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我感慨万千。班主任工作林林总总,纷繁复杂,我想:班主任不好当。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埋怨没有用,牢骚也没有用,在我们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学会做一个专业班主任,以真正体会教师的幸福感和崇高感。

面对王老师提出的班主任的九种类型,我反思,我属于哪一种班主任呢?这是我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正象王老师说的:“我感觉中小学班主任普遍不知道我是谁。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也不清楚自己的弱点,而且几乎没有照镜子的习惯,遇到挫折只会怨上怨下。”看看身边的班主任,也是盲目的工作,缺少思考,习惯性的把班级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的大事小情,往往班主任说了算,中学“班官”型的居多,小学的“班妈”型的居多,极少数是不愿意做班主任,领导硬性安排的,所以保持“维持会长”的身份。我们只有真正认清自己,才能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像“科学家”型班主任转变。

提起问题生,没有老师不头痛的,问题生耗费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成为班级“顽疾”。问题生何以成为问题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问题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问题生?王老师给我们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对问题生有了新的认识。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只要学习差的学生都是问题生,这样,一个班级可能会出现三分之一乃至更多的问题生,我们人为的扩大了问题生的范围,今天抓这个,明天找那个,整天累死累活的,班级却没有任何起色。我觉得这主要是我们专业知识欠缺的原因,在问题生问题上,我们要么“高压”,要么“怀柔”,要么“招安”,要么“一棒子打死”,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强迫转学,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很多问题生就是我们造成的,是我们人为地把他们推向了问题生行列。面对问题学生,我们不分析,不思考,不管什么样的问题,习惯按自己惯有的思维处理。事实上,问题生的出现,对班主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每成功转化一个问题生,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又提升了一步,这会促进班主任的成长。而我们却习惯了安逸的生活,怕出现问题,一旦出现问题,能避则避,避不开便草草解决。所以我们的教育历程显得苍白,所以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

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持排斥态度,一直以为班主任工作不需要太强的专业知识。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在感叹自己肤浅无知的同时,更觉震撼,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班主任生活。所以,我决定告别以往的懒惰,告别以往的懈怠,告别往昔那些缺少思考的日子,学会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2

第一次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使我感慨万千。我想:班主任不好当,要当好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良好的班风 这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必须抓好班容班貌建设、班风学风建设、班级规章制度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等等。在这众多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则处于中心的地位。一个班级,如果班风学风端正,全班同学能够做到争分夺秒,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互帮互学,使同学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互动局面,那么,班级的正气必然上升,凝聚力也会得以增强,学科教学质量会随之提高。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抓住班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2、处理好日常班务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时间保证。

作为班主任,在新接任一个班级以后,了解班级情况要有个过程,建设一支班干部队伍要有个过程,各类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有个过程,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班风的形成要有个过程。作为一名学生,由思想意识的提高到品德行为的改变要在个过程,即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过程是一个道德实践的过程。总之是过程而不是某个阶段。因此,日常的德育管理要持之以恒,决不可指望一蹴而就。

3、批评表扬对事不对人 这是抓好班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也是树立班主任威信的必备条件。一个班主任能否取得大家的信赖、爱戴,除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学科教学能力、师德修养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一个看似细小,实质重大的因素,即在学生取得成就或犯了错误以后所进行的表扬批评,是否做到客观、公正、公平。要做到对优等生不偏爱,对班干部不偏袒,对劣等生不歧视,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不讽刺、挖苦。班干部犯错误,一样受到批评教育,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才会使全体学生听其、信其道,言听计从,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才能得到同学的拥护。

4、培养好得力助手 有了好干部,班主任可以放手管理一切,放心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班主任自身的压力也会小很多,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专研教学方面的事。

总之,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3

本文目录专业读书笔记范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笔记英语教师读书笔记: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

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第四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发表时间:2011-09-20 14:08:30 [查看原文]

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在开学初已读过一遍,一个学期后重读,自觉感触很多,受益非浅。先把全书的内容梳理一下吧。

第一章是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王老师认为班主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角色,有了怎样的定位,自然会有怎样的行动。他认为,班主任要扮演以下一些角色:教育型的管理者,学习指导者,学习者,平等对话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反思自己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最多的是管理者,家庭教育联系者,其他角色扮演得较少,特别是学习者的角色,没有意识,主要是态度问题,一直不想做班主任,而且觉得没什么意思,读这本书很大的一个感受是班主任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收获。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是一个管理者,但我希望我的管理当中有更多的教育的元素,我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与学生的每一次对话与交流,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我努力通过平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近的人。王老师在这一章的最后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比如,课堂上更主要是学习指导者角色,纪律问题能一笔带过的就一笔带过,不要大张旗鼓,影响教学。

第二章是班主任影响学生的手段,有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说服、表扬、榜样、集体舆论、师爱、威信。本学期做得较多的是定规矩、评比、批评、惩罚、表扬,偶尔用说服,后面三项本来就是属于隐性的,用得少是正常的。王老师很理性地分析了这些工具的用处,一句话,“万能钥匙是没有的”,每一种工具只有用得恰当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怎样才能算有效果呢?学生在你这种方法的影响下确实有进步。以后的工作中,面对班级及学生存在的情况,理智地分析和思考一些用哪种方法,并注意事后的反思,力争把这些工具用娴熟,让 “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成为目标。并且,不要去迷信某一种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章是班主任的类型,王老师认为有:“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维持会长”型、“寨主”型、“书生”型。王老师极力倡导的是科学家型。我这个学期中,既有“班官型”,也有“鼓动家型”,后三种王老师极力反对的也偶有出现。希望以后朝科学家型转变。所谓“科学家型”,就是说,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科学家的态度去进行的,强调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强调思考、研究、分类、总结,从科学出发,而不是完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他们给自己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其次才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对学生,第一是尊重,第二才是爱。他们遇到问题,总是采取研究的态度,进行诊断,然后拿出解决办法。对他们来说,教育首先不是一种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班主任首先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本需要阅读的书。

第四章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边界。本章针对“校园无小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两句话进行了批判,指出班主任工作应该有重点和边界。以后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重点应该是影响班级全局的思想、倾向、事情,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忽略,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工作要有边界,一些不是份内的事情大可不必太操心,也不必太自责,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去做好该做的事情。第五章至第七章重点讲述班主任的三大任务:班风建设、日常管理及问题学生诊疗。

第五章班风建设,首先明确班风是什么:一个班级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围、行为方式、习惯等等。我的理解就是一个班级总的风气,或者说态度方面的一些特征,如对老师的态度、人际关系、学习风气、对违纪学生的态度等等。其次说明班风是怎样形成的,有三种形成方式:班主任主导型、学生主导型、学校主导型,我的理解是班风应该是一个综合形成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小学恐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班主任。然后提出班风诊断的方法。从第四节开始,从舆论、纪律、学风、人际关系四个方面说如何引导班风。王老师很强调的是“引”而不是“管”。当然,引不是万能的,但应多引,管少一些,方显科学。对于舆论,王老师认为,面对一个事情,首先考虑班集体的舆论,其次才是教育本人,最重要的则是反思自己的工作。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老师要了解学生,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工作才会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才能做到真正的引导,才能让事情具备操作性。对于纪律,王老师认为应该辩证地去看待纪律,要注意它的两面性。他提出了三个口号:适度纪律、自觉纪律、张弛纪律。纪律是一个学期以来想得最多的,做得最多的,但效果一般。王老师的想法有启发性,适度、张弛就是说老师不要把它看得太严重了,没必要言必谈纪律,自觉就是说要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上多花些心思,值得在以后的工作中好好摸索。对于学风,学习不是唯一的,但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下功夫。关于人际关系,王老师强调两点,一是师生关系要强调平等和互相尊重;二是生生关系,教师要做公正。目标是和谐,和谐不是指指众口一词,统一思想,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而不同”。舆论的问题,这个学期想得较少,注意得不够,因为觉得是不可捉摸的。读了这部分书之后,觉得有一些抓手了,我看关键是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调动起本身的潜能,然后要对有些事情对于整个班的影响、班级人际之间的关系要有所了解,首先是要有意识去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第六章是常规管理。这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态、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工作,很多时候可能就事实地被作为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而事实是,如果仅仅抓这一块,不注意班风的引导和问题学生的诊疗,这一块的效果也可能会不尽人意。王老师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想法:如何让班主任从这一块中尽量地解放出来,让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另外两块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与总结。他认为,首先要弄清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弄清楚班主任应该是教育型的管理者,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教育,管理中也要有教育。对于减负,王老师认为可以构建一个三级管理网络,学生能做的老师就不去做,老师只做那些必须做的事情,这里面也包括纪律,他认为,把纪律完全交给学生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让学生勉为其难的。我的想法是:对于常规管理,这是任何一个班主任都绕不过去的,必须面对的,关键是如何做得更科学一些,更实效一些。基本思路是:理念的更新:常规不是全部,它也不是命根子,很重要,但要做到完全整齐划一是不可能的;有效措施促进自主管理、保证自主管理;多思考,尽量进行得艺术一些。

第七章是问题学生诊疗。这一部分对于问题生的界定是: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起到作用的学生,就叫做问题生,分为四类:行为习惯问题生、厌学型、品德问题生、心理障碍型、“好学生”型,认为一个学期不要太多,最多三个,并且不打无准备之战。重要是教师要以平等、研究、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最后,王老师的结语是: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他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引)的办法上来。(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兴奋是动力;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智慧是动力。)

他谈了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能抽出多少时间来供自己学习,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并引用一位心理学家的话:他们喜欢内在的满足,而不只是外在的报偿,如提薪、提级和权力等等。当然,他们最后往往能得到一切。

整本书的内容梳理了一遍。读完后的感想是什么呢?对以后的工作有什么启示呢?和原先的一些东西(包括近期看过的几本书)有什么关系呢? 感想:

1、思想上转变,不要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个苦差使,不要认为他会限制自己专业的发展,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导致没有时间来研究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等。通过读这段时间的几本书,我好像没那么讨厌做班主任了,主要可能是心中觉得更有底了吧。

2、要科学地去做班主任,充满智慧地去做班主任,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做班主任,要用心、细心地去做班主任。

3、要多想办法去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纪律固然重要,但这才是最重要的。其实原先就意识到了,但做得不够,无法坚持,思考得不多,这是很有意思,很有生命力的课题,值得长时间去思考和实践。

对以后工作的启示:

1、以后工作中,首要的是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尊重学生,少发火,或者做到不发火,遇事多思考,多用智慧的、艺术地方法去处理事情。

2、工作注重实效,证明不行的方法多想想问题出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是在执行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问题。和《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说学生才肯学》的关系。这本书是本土的,那两本书是美国的。这本书更宏观,更具理论体系,更切合班情一些;那两本书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但本质上它们又是相通的,都是强调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生的重视,都是强调班主任应该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人,班主任本身也要回归人的工作,而不是机械的,都强调要研究,要有科学的方法。

总之,希望做一个快乐的、明哲的、有成就感的班主任和教师!

第五篇:《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书笔记

弹指一挥从事幼教已快九年,从去年开始接手新班后,自己又做起了繁忙、辛苦的班主任,自己也曾一遍一遍的问着自己:您喜欢做班主任吗?其实,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答案,肯定不是特别的愿意,因为太多的事情总压得我喘不过气。碰巧园内购置了一批新书,随手我就挑中了一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触颇深: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思想上转变

从第一天的阅读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要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一个苦差使,不要认为他会限制自己专业的发展,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导致没有时间来研究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等。通过读这段时间的几本书,我好像没那么讨厌做班主任了,主要可能是心中觉得更有底了吧。

帮孩子

平日里我们的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本书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记得在日常活动中,我们总是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手段迫使孩子,如班内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我们总是管着他们,批评他们,出去玩大型玩具或是做游戏,总会有一个老师专门负责他们,生怕他们一眨眼功夫就去欺负小朋友;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手段诱使学生走成人设定的道路,我们采取最多的就是奖励小红花或是糖果,这两种办法都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帮孩子则不然,它是先搞清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他实现自我。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运用到其中,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两个故事

一个是美国商人去亚洲某部落订购草垫,定得多反而提价,因为单一的重复动作将使人很厌烦;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

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记得去年九月初,我被分配到一个新的班级担任班主任,自小小班就入园的孩子们,入园第三年对园内的学习生活相当熟悉,也对以前几位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感情。刚进这个班,班内几个调皮、倔强的男孩子,处处与我作对,活动课不认真、聊天,午睡玩衣服、鞋子,虽然他的举动很让我厌恶,但我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友善的和他聊天、游戏,到了第三天他与我的对话多了起来,慢慢的从家长的口中得知,孩子总在家提到我,还说我是他最好的朋友。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一年,但我不时会想起来,如果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始终采用批评加灌输,那得到的成效可能是甚微的。我们要擅用个人的魅力和威信,让学生真正钦佩,并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反思,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能。

看完此书后,让我更坚定的认为做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想说:我喜欢做班主任。

下载《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摘记(一)(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好班级的制度建设 中心小学 张海柱 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令我感受最深之一的是他对班级从“人治”到“法治”作出了......

    做一个专业班主任读后感五篇

    读《做一个专业班主任》有感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曾几何时,对于教育是那么的自信,甚至相信只要充满爱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可是初出茅庐,刚上讲台的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当班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学习心得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学习心得 刚学完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的第一章班主任的角色要求,我不自觉地有一种投入,是太多的事例,太多的技术性的东西,太多的可操作性......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第一次读“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使我感慨万千。我想:班主任不好当,要当好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必须做......

    班主任培训: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班主任培训: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职位最低、责任最大是班主任工作的特征。班主任每天都会陷入琐事和忙碌之中,“忙”“累”和“紧张”是共同的感受。如何做班主任?这是每一个班......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学习体会

    柳绿桃红随春去,石榴碧荷与夏来。在多雨的夏季,我有幸阅读了著名的教育专家王晓春著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让我感慨万千,受益匪浅。书中的章章节节,案例分析,角色互换,影响......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德庆县孔子中学 刘明松6月24日我有幸成为广东省名班主任(邝杰)工作室的一员并参加二期的结业典礼暨三期启动仪式,和一群对教育有情怀的班主任一起......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后感1 今年暑假有幸读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本书,这是一本对所有班主任都有实际意义的好书,没有高高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