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文化建设要实现
班级文化建设要实现“四化”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对此不屑一顾,忽略这些方面的工作。为此我结合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批评指正,同时借此引起大家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关注。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的尝试,具体如下: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实现“美化”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强。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应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发动学生用自己种的花草或是制作的风景画来点缀教室。②取得美术、劳技教师的配合,定期进行美术、劳技作品的展览。③力求让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④张贴标语(激励学生学习成才类的内容)等。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在文明卫生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文化团体的活动要实现“教化”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班级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因此,笔者非常重视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编写班刊、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人际关系的协调实现“优化”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笔者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四、学习风气的营造要实现“强化”
一般说来,学习风气与德育是紧密相关的。良好的学风会促进班级的德育工作。它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而且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才能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级的文化建设。
第二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四个结合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四个结合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成功靠的是团队而不是个人”。一个团队要想有战斗力,首先要有凝聚力。要有凝聚力,就要通过共同的价值观把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理想的员工聚合在一起,形成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经过长期的总结提炼,并在实践中不断变革、创新和发展,不断进行升华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传播、整合与变革的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需要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工作思路,把握科学方法,实现四个结合:
一、要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相结合企业管理既是一种经营活动,同时又是观念塑造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的培育与建设。愿景、使命与价值观是企业战略管理至关重要的 “基石”。愿景告诉人们“我们的企业将成为什么”;使命回答“企业因何而存在”,价值观是企业始终恪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总结、提炼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企业对于自身进行战略思维的过程。
在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要想竞争取胜,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强战略管理,按照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公司愿景、使命与“稳健创新、竞合共赢”的发展理念,专注核心业务,培育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发展,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各个时期的经营目标,并把经营目标逐步分解细化为可操作的具体任务和业务指标,贯彻落实到日常的生产经营中,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走上一条永续经营、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
二、要与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相结合企业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管“人”和理“事”两大职能,其实质就是企业人和事的组织与协调,使人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和把事做正确。这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管理对人而言,就是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乐于其间工作,并能发挥专长,成就一番事业;对事而言,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管理规范,组织团队高效执行,并对其结果进行考核和反馈,实现组织的高效能和管理的高效益。
在管理学上有个踢猫理论,讲一个主人,养了一只猫、一条狗。当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狗看家护院,而那只猫只知道睡懒觉。当主人回来的时候,狗已经累的不行,知道主人回来家里不会有贼了,于是倒地便睡。而那只睡醒的猫,伸一下懒腰,开始极尽全力地讨好主人。长期以往,主人越来越喜欢猫,而对狗越来越冷淡,于是主人就把不断地惩罚狗,并把好吃的都给了猫。于是,狗越来越瘦,猫越来越肥,肥得逮不住老鼠了,主人又开始抱怨狗不帮猫拿耗子,最后气噴地把狗赶出了家门。本来,猫抓老鼠狗看家,天经地义的事,家里没有被贼偷,说明狗是尽责的;家里老鼠成灾,说明猫没有尽到职责,绩效是很差的。但就是这麽一个浅显的道理,被主人搞得颠三倒四,最后把忠诚的看家狗赶出了家门。
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一个企业如果文化创新跟不上,理念陈旧、机制不活、体制僵化、技术落后,哪企业管理与制度建设也很难与时俱进。在一个企业里,员工的热心、爱心比文凭重要,忠诚度、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在日常管理中,企业经营者有没有像那位主人一样,对待自己的下属,使哪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埋头工作的员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其实,企业的大多数员工都像这位忠诚的看家狗一样,他们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只希望能得到合理的报酬、公正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所以企业制度创新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明确的行为导向,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有效保护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让好人自律,能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干成事业;让动机不纯的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使其行为有所收敛,想干坏事也干不成。
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就是要用文化引导制度建设,以企业先进的理念,整合、修订、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剔除现有制度中不合理的成分,使整个文化理念和制度体系主次得当、系统协调、结构清晰、条例清楚,保持集团上下文化的同一性和统一性,规范企业行为,理顺管理秩序,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要与精神文明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属性和结构不同的几个概念。但在化解矛盾、和谐关系、提升素质、改进管理等方面,目标一致,内容互补,彼此渗透,相互影响,有着异曲同工之功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保证和精神动力,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核心价值观占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和谐。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传统与组织优势,形成一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企业上下全员参与,合力创建、共谋发展的企业文化运行工作机制,基于人性、彰显个性、融于管理、体现特色,深入开展群众
性的文明和谐创建和员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有效地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员工情操,活跃企业氛围,扩大对外影响,提升团队素质,为集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四、要与人才强企和队伍建设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塑造人的灵魂,用明确的远景目标与价值理念,告诉员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为大家指明努力的方向,使大家模糊的认识清晰起来,工作的信心增强起来,创造的热情高涨起来,达到为企业、为社会、为他人、为自己负责的自主管理的境界,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管理。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这样一种氛围:由知识的积累和对企业贡献的大小来决定员工的发展,让员工能够靠知识、技术和业绩来获得报酬、地位与尊重,使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员工与拥有职位和权力的管理者同样获得应有的尊严和价值。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和管理机制,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不断探索实践,着力培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精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提高企业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水平。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过程循环(共)
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过程循环
(中共吉林石化公司染料厂党委)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新时期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同等地位的国家战略之一,表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吉林石化公司将2012年定义为“文化年”,倡导“文化兴企”,提出了“六促进六增强”的具体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化体系,以文化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企业之中,文化是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体现员工素质和企业综合实力的风向标,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谓之企业发展之“魂”。如何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兴企”的目标,是新时期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重中之重。染料厂党委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从员工熟知和了解的“牡丹牌”染料的历史渊源为切入点,升华提炼,形成了“牡丹文化”,实现了企业文化“根植基层、本源塑型、反哺认同”的过程循环,达到了文化取自员工之手、员工认同践行的目的,真正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的行为指南和企业的内涵之标,提升了员工的行动力、凝聚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要根植基层
企业文化要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来建设,这就决定了其必须符合企业的历史背景,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开始重新定位和思考企业文化建设模式,不再简单照搬国外成功企业案例,而是融入中国传统哲学、道德体系等方面元素,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逐渐摆脱了以西方监督和管制为主的文化束缚,开始探索属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被公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典范的华为集团尊崇企业文化自然而成,以员工在市场上打拼的精神为基础,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狼性”文化,既尊重个体,又推崇集体,成为了企业文化中国化的一个翘楚,也是企业文化根植基层的一个先例。染料厂党委以员工耳熟能详的“牡丹牌”染料为雏形,利用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影响,形成了“牡丹文化”,同样凝聚了全员的士气,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行动,使员工综合素质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为企业的发展积蓄了宝贵的精神力量。这与华为的企业文化萌生过程具有共同的特点,也体现了文化根植基层的影响和生命力。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根植基层的体现。在企业中,员工即是企业的个体,又是企业的主体。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是员工的文化建设,这就要体现员工的特点和需求。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反映了这一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即体现了人的需求从物质基础向追求精神文化层次的递进,又让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来,广采博取,集思广益,汇集了全员的智慧。
根植于基层使企业文化更具生命力。根植于基层,是企业文化成长的基础。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初期,简单地盲目效仿,造成了“老板文化”“从上到下文化”等诸多文化怪象,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流于口号,不仅贯彻不下去,落实不到位,甚至过早地夭折。究其原因,便是文化并未从基层生长出来,并不是员工自我实践创造总结出来,不是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缺乏了群众基础,文化建设就像是一个空架子。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悬挂和呼喊的口号,而是企业员工统一行为标准和价值观追求而自然散发出来的魅力结晶。
企业文化要本源塑型
从基层出来的企业文化,良莠共存,其文化共性尚未得到提炼、总结、归纳、升华,未形成个性鲜明、富有特色、成熟完善的企业文化。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还必须要经过升华塑型,才能谓之真正的企业文化。在此过程中,即要保持原汁原味,又要避免文辞华丽、脱离群众的弊端。因此,企业文化升华过程中要做到本源塑型,既能达到贴切地同质化,又能还原员工当中去。染料厂党委在文化升华提炼过程中,将全体员工在困难条件下,生产与销售“牡丹牌”染料过程中所体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拼搏进取等各多方面的精神内涵,归纳为“超越自我、永争第一”八个字,具体细化为“装置发展更强,和谐环境更佳,管理过程更细,产品质量更优,队伍建设更精”的“五更”理念,并没一味突出单一个体,而是将企业发展、员工行动准则和价值观兼收并蓄,对全员体现的自我价值和精神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使企业文化通俗易懂,又得到了本质的升华。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员工的广泛认可和执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提炼升华禁空洞。在企业文化提炼升华过程上,有的企业只注重措辞、形式,建立了华丽的文化,“听起来很美”,但是“用起来很难”。只要你走进企业,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辞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客户至上”“质量第一”“务实求进”等。这些词本无可非议,但是否能真实地反映该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企业的管理方法?最终只能是高、大、空的“招牌”,成了华而不实的口号。这种口号化的企业文化造成的结果是,员工的文化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不知所云,不知所为。通过让基层文化浮上水面,并努力形成积极实在的文化导向,企业文化才会落到实处,成为一种可以被掌控的、对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企业文化,而非一些空洞的口号。
提炼升华可实践。企业文化与企业实际相分离的“两张皮”现象,是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瓶颈。企业文化不能运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具体实践中,起不到指导管理和经营行为的作用,无法与制度、体制形成管理合力。企业文化成了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空中楼阁。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行,而不在于言。有言而无行,企业文化建设注定要失败。因此,在企业文化提炼升华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提高企业文化的可操作性,促进管理升级和企业发展,体现员工的价值和企业的综合实力,才是将企业文化转化为强大的先进生产力。
企业文化要反哺认同
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实践的文化,它产生于经营管理实践之中,又指导经营管理实践。因此,检验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便是,企业文化能否被很好地执行。企业文化的执行的确需要制度的维护,这是行为的底线,但更关键的在于认同和内化。企业文化的执行就是认同和外化的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良好的企业文化内化于员工心中,自然就成为了员工的自觉行为,这时,制度其实是一种摆设。从基层挖掘、提炼升华到自然而成,将企业文化转化为持久的行动,从而产生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形成了一个过程循环,才算是建立起了真正的企业文化。染料厂党委在提炼出“牡丹”文化后,不仅领导带头宣传,员工也乐乎于行,使“牡丹”文化深入人心,成为了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使企业在装置数量少、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依然凭借员工的集体努力,处于稳产创效的状态。实现了连续6年无事故工厂,还获得了吉林石化公司2011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这是员工执行企业文化的成果。
企业文化要内化于心。只要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影响源,员工就会很愿意去执行。一是多种形式的宣传。要通过广泛宣传,使来自于员工的企业文化具有更深的内涵,让员工更深入理解,使之入耳、入脑、入心;二是将企业文化总结成系统的材料纳入企业的培训,编印《企业文化手册》等书籍,对企业文化进行详细阐释,并成为一种行为指南,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阶梯式培训;三是利用实例引导。将文化故事化,将价值观人格化,运用发生在企业的典型案例和故事,举办活动,制造企业文化氛围,使得员工接受熏陶,引导员工从身边的典型案例中领悟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要外化于行。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践行,对企业管理产生促进作用,对工作效率和企业发展产生增效作用,才算真正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运用企业文化实施经营管理的过程,实践的环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环节。企业领导者率先垂范,积极倡导企业文化,是对内对外形象的升级。企业文化形成的共同愿景和目标,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学习型组织,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使企业文化成果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使员工有归属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
总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在员工群体这片孕育文化沃土中探索文化根源,提炼过程摒弃华丽的“外衣”,注重内涵和可操作性,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认同并自觉践行的行动指南,才能形成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四篇:班级文化建设
着力打造班级文化,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学生,提升学生品味的主阵地。如今,随时走进分盐中学的任何一个教室你都会被浓浓的班级文化氛围所感染。
教室左右两面墙上,或喷绘,或手写,挂着励志条幅,偶有学生在读着,有时还摇头晃脑的,引得周围也附和着,一阵阵的笑。前后黑板的空隙处贴着几块简易泡沫白板,别小瞧:“佳作展示台”展示的是优秀学生习作,也有作业工整,字迹美观的写字秀;“成才龙虎榜”最吸人眼球,竞争对手的挑战书、学习标兵的经验交流、守纪模范的个人心语、进步学生的心得体会等,记录的是每位同学的成长点滴。“班务一点通”也极有特色:学生的疑难,上板。该哪科教师解决的绝不拖延。另外学校或班级近期有哪些活动,同学们该怎么做,都会在板上有提醒。“信息八面风”重点是及时整理时政要闻,力争让学生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这些工作刚开始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完成,后来学生就可以自编自导完成了,在自娱自乐中,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既凝聚了班级人心,又纯洁了班级学风。
除此之外,每个班级还布置了图书角,各班因地制宜,或三两张课桌一拼,贴上漂亮的窗花纸,缀着一些红绿相间的图案,写上“图书角”。图书基本上由学生主动捐赠,保证每人最少一本。学生自己管理,他们分类编号,借阅有登记,破损有记载。虽是小小一角,却是同学们课余很好的精神乐园。
教育的功能是潜移默化的,班级文化氛围正悄悄提升着学生的做人品味。
第五篇:班级文化建设方面
班级文化建设方面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班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源泉,班级文化对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校从2001年至今在学校领导的引领和支持下积极展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文化的建设
优质的班级文化建设一定不能忽视良好物质环境的创造,因为环境是造就人的外界因素,这正是环境育人的含义。舒适整洁的班级环境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教室中的环境建设渗透着一个班级的文化氛围,折射出这个班级的文化底蕴,高品位的班级物质环境文化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自然的抚慰、艺术的熏陶和大师的召唤,能让班级的每一堵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传情、启智,能让有限的教室空间生发无限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同时我校也注重创设环境氛围。根据各班特色,在各班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布置座右铭、光荣榜、进步之星、优秀作业展或个人特长如绘画书法等。同学们在这浓浓的氛围中生活、学习,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
二、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抓住班级精神文化,就是抓住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我校要求各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在个人成长和学习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文化则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以及团结向上的学习风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班级文化的存在满足了其成员的精神需要。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成员置身于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和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之中,不仅可以为学习创造一种理想的氛围和环境,而且亦获得社交和尊重需要的满足及其他各种需要的满足。班级成员在这种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在各方面共同取得进步。
2、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工作具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高尚、真诚、公正、友善,就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仰慕感、敬爱感,学生就会有意无意的效仿老师、追随老师。班主任肩负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肩负着育人的重任,肩负全班所有学生家长以及亲属的希望。因此,要求每位班主任都要着力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文魅力,会形成一种特有的班级凝聚力,学生以在那个班级学习为荣,以当某某老师的学生为荣时,便能更加自觉地进行被管理和主动管理,管理也就变得顺利,流畅。
3、和谐的师生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教育的成效。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和社会能力的形成,对教师工作的心情与成败得失,对师生信息的互相传递,对实现预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
在构建和谐班级过程中,通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意,增强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开展多样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各项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传统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美育节等,发挥传统活动对学生发展教育的特殊功能;优化班级管理模式,精心设计教育方面的学校、班级主题活动,营造集体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风气,提高学生班集体生活质量;通过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同学之间的友情,进而转化为亲如一家的亲情,用情感来温暖每一位成员,增强每个同学爱班级的意识。
1、主题班会活动
形式生动、主题突出,集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主题班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品德教育模式。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应当发挥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品德教育活动的作用,因为主题班会具有从众性、互相影响的品德教育功能、个性发挥功能和相互启发自我完善等功能,如同春风化雨,沁入学生的心扉,滋润学生的心田。主题班会课,以它形式的多样性,教育的深刻性,气氛活跃,正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2、学科实践活动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教学活动和班集体建设都必须以教学班为共同的组织基础,以教学班全体学生为共同的教育、教学对象,以每一个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和可能的发展为共同目标。
四、建立多样的机制
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管理班级的根本措施来抓。建立或修改制度要广泛听证于班级所有成员的意见,把制度建立在广大成员认可、满意的基础之上,保证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下不为例。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建立互相沟通、交流的机制,做到有情况及时沟通,有矛盾及时化解。
1、激励机制
激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激励是使每一个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意识,从而鼓励他们进步的一个新起点。如设立“星天地”——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就能获得一颗相应的星章,张贴在星天地里;“光荣榜”——在各科学习有进步的同学就可以荣登此榜;“进步之星”——把同学一学期里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光芒最耀眼。在这些措施的激励下,这样的班集体里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2、家校合力
和谐班集体的建设,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家长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只有从学校、家庭两个方面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产生多渠道、多方位和谐整体的德育效应。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这些与广大家长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德育功能,并与家庭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3、多元评价 首先,在评价的主体上体现多元化。学生评价的主体,除班主任以外,还包括任课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管理者和归纳者。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调动各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互动,形成友好、民主和平等的评价体系,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其次,在评价的内容上体现综合性,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生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尤其是要注重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能,而且要重视与智能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如情感、意志、价值观等。
总体目标:
为学生营造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建立宽松、清新、充满人性关怀的班级文化;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使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融为一体;营造热爱学习的风尚,促进学生才干的发展,推进生态德育和高效课堂的实施。
预期效果:
1、班级环境大为改观,地面做到“三无”(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痰迹),每面墙上都能“说话”,与此同时,鲜花、小小动植物、科技制作等走进教室,使教室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乐园”、自己的“家”。
2、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这些习惯诸如见了老师主动问好,见垃圾主动打扫,见不文明言行主动制止,见别人困难主动帮助等等。
3、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学生逐步认识到集体荣辱与个人荣辱的关系,每天关心班级评分情况,人人努力为班级争光添彩。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和巩固。
4、班级管理进入自主管理状态。学生大都能自己管好自己,班级管理进入制度化轨道,班主任从繁重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
5、学生思品素质得到提高。不知不觉中学生变得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乐于学习、整洁卫生,班级德育工作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