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小编推荐]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
鹰潭市月湖区童家中心小学周卫红电话:***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它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文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学习和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规范着班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优美的班级环境、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实努力。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优质的班级文化建设一定不能忽视良好物质环境的创造。因为环境是造就人的外界因素,这正是环境育人的含义。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自然的抚慰、艺术的熏陶和大师的召唤,能让班级的每一堵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传情,能让有限的教室空间生发无限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教室环境文化建设要体现如下特点:
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二、主题鲜明,富有挑战性和个性。
三、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四、要经常更新以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美化“共同的家”。例如,在每学年的第一次班会上,班主任就把班级布置的任务提出来,让每一个学生发表意见。学生纷纷出谋献策,提出许多有创意的好点子,如在墙壁开辟”金色童年”,张贴同学们童年时的照片,在各角落放置一些绿色植物盆栽,前黑板左上方挂个时钟,布置图书角、学习园地、作品展览角,给班级起个响亮的名字,共同制定“我们的公约,快乐的约定”等等。
二、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发展的催化剂。对于班级的各种活动,我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收获,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开展班级活动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教育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1.教育性
在制定班级活动目标时,要寓庄于谐,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作用。如:召开“我们小队能人多”的班会,活动目标是:1.通过展示各小队制作的一期专题墙报,使大家体验合作创作的愉快。2.夸奖对集体献计献策的能人,促进大家为集体贡献才华。这样定位,展示的是小队集体创作,受夸奖的面广,利于调动全班每一人的积极性。
今年3月31号,我们班组织了学生“爱我家乡,畅游龙虎山”,还开展娱乐性的“笑话大赛”、增强体力的“跳绳比赛”等活动,都
能从不同侧面使学生受到教育。当然活动总结也不容忽视,可以是班主任总结,也可发动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体会,以利于以后活动的开展。
2.时代性
要让学生触摸时代的脉搏,这就要求班级活动引进时代的活水,选择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省运会倒计时60天,我校开展了“情系省运,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通过“省运知多少”手抄报评比、队会观摩等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家乡盛事的关注,激发了对祖国日益兴荣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3.开放性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影响作用。我校把班级活动模式改革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以班级常规活动、每周一节的班会活动以及主题班会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开放性的班级活动,使班级充满活力,在建立适应新课程的班级活动形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向校内开放。五六年级的同学到敬老院举行“敬老送温暖”主题活动。大哥哥、大姐姐们帮老爷爷、老奶奶打扫卫生,小弟弟、小妹妹们有的讲故事,有的表演节目,老人们都舒心地笑了。
(2)向家庭开放。家长不应是班级文化的旁观者,班级活动向家庭开放,请家长参与,能有效地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如去年我们在做一个统计活动时请家长配合进行孝亲敬长的社会调查,专门调查孝亲敬长的典型事例,并在活动的当天,把家长请到班级里,介绍孝亲敬
长的动人事例,然后在全校各班开展“我让妈妈笑一笑”的班级主题系列活动。⑶向社会开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开展班级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如今年2月份,我们召开“农村卫生清洁校外公益的活动”。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在周边村庄清捡垃圾,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发现自己要爱护环境以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等。每人回去向自己的家人宣传爱护家园,表达了他们共创美好家园的愿望和决心。
三、班级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要讲究科学,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意见,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班级管理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共同制订班级公约。2.建立和健全激励、评价机制。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文化。
1.培养学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可以知道: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满足这种基本生理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只有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才能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向前
发展,要产生这种归属感,又必须使学生对这个班级有种认同感。
2.培养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校运动会等大型班级活动了。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有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通过通力合作能取得不错的运动成绩,又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培养自主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能力,可以试行过“学生班主任制度”,每周可以由两名学生担任“学生班主任”,主持、管理一周中班级的日常工作,处理同学中发生的事件,组织同学们开展班级活动,进行正常的家庭访问或接待校访的家长。使学生的自主管理等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使班级指导力量的配置做到开放化、合理化。
五、铸炼师德自律,亲近、关爱学生,与学生共勉共进
教师这个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胜负的职业。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可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只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值得尊重并成为朋友的人,学生们是愿意跟着他朝着文明的方向前进的,教育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所以,每个教师都要铸练师德自律,与学生共勉共进。
1.提高内在修养
教师的内在修养在班级文化中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的教
学能力就是反应教师内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是知识和智慧的交流,教师充满智慧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内在的人格美和精神力量,他们会把这种知识崇拜迁移到班级工作中来。因此,每节课前,我必将精心备课,课堂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带动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
2.注意表率作用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3.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
学生喜欢的好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总之,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个性的班级文化,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为人文的生命关怀,引领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
第二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探索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探索
三门峡市渑池县第三初级中学
范宝峰
班级文化是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主体是物,是有形的,主要有班级的桌椅摆放、教室布置等。精神文化主要指班级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风、班风和考风,这些是无形的,也是最为核心的。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道德品质提高的重要途径,是运用集体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方式。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可以说是润物无声、影响深远。下面我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一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最终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班级精神需要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精心培育,并与班级个性相结合而形成一种班级主导意识。它通常借助简单明确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并常常借助班名、班歌、班徽等形式加以形象的表达。“班名、班歌、班徽”是班级“软文化”环境建设的起始点,就像一场运动会之前的造势活动,可振奋人的精神。设计“班名、班歌、班徽”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会、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名、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
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活动有助于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
我曾以“阅读经典、快乐成长|”的理念带一个七年级班,我将制作精美的班级特色标志张贴在教室。
班名:阳光书苑
班风: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班训:学会选择,懂得珍惜 班级口号:境由心造,业自勤成
班级目标:与书同行,汲取知识,增长才干,传承美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班规:选择适宜的方法自主学习,珍惜宝贵的光阴。
选择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珍惜自主的权利。
选择健康的活动充实自己,珍惜生活的快乐。班主任寄语:
我们愿选择书籍,我们愿选择阅读,我们愿生活在充满书香的家园中,把梦留驻书中,把书留驻梦中,开启我们心灵之窗。
阅读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阅读是幸福的人生,阅读是快乐的人生,阅读是精彩的人生,阅读是高尚的人生。让工作和生活成为阅读学习的过程,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习惯和风尚。
开卷有益——我们爱读书;良师益友——我们读好书;行万
里路——我们多读书;崇尚科学——我们博览群书;学海无涯——我们终身读书!
阅读,让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阅读,让我们的民族精神起来。
又如,我曾把“让青春闪光”作为班级精神,适时召开主题班会,分别以“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为话题,让学生理解这些理念的含义,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学校组织的班级竞技活动。如在校运动会期间,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有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运动会上,我既追求良好的运动成绩,又把它作为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契机。
我喜欢给自己的班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我命名的班级有亮剑班、阳光班、新四班等。亮剑班,希望学生拥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勇往直前不断进步;阳光班,希望学生阳光、健康、珍惜青春岁月,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新四班,希望学生像军人一样刚毅而坚强,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
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鉴于此,在军训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精心策划每一次活动,会提升班级管理档次,使工作更有效。如期中考试后要奖励学生,我让学生写颁奖词。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推举出本组进步最大、最值得表扬的学生,然后小组集体给出颁奖词。接着由小组长上台宣读颁奖词。小组长用自己最动听的语言来宣读小组的合作结晶,然后大家掌声请被表扬的学生上台,老师站在讲台旁边,以自己最美丽的笑容来迎接这名学生,说着赞扬的语言,然后颁发奖品。为了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我让小组把颁奖词写好张贴到后黑板上。这次活动时间不长,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或许是一辈子的记忆。在这样的活动里,学生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形象得到了提升,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小组同写颁奖词,学生之间更加了解、团结,以后的学习、活动也更好开展。
颁奖词选登:
a、数学课上总有她那自信的身影,小组活动中总能听到她那大方的讲解。她不怕出错,勇往直前,前进的路上总能看到
她的身影,她用自己睿智的大脑,在数学这神奇之路上发挥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她就是王丽。
b、学习上,踏实勤奋;纪律上,沉默是金;劳动上,按时到位。期末考试中取得18分的进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她就是我们组的进步之星——杨阳!
c、她一直默默地学习,她一直默默地努力。在别人玩耍闲聊的时候,却没有人注意到她正在低头学习。汗水不是白白挥洒的,努力不是白白付出的!她——马奔,以自己的努力取得了19分的进步,让我们鼓励她再创佳绩!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处理好师生关系,我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热爱学生;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培养民主作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善于理解学生。
我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激所有抚育、帮助过自己的人,学生与老师同学逐步融洽相处。
a、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活动,让学生明白教师
工作的辛苦,懂得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学会倾听。
b、中秋节:让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长辈打个问候佳节的电话,让他们懂得团圆的日子,亲人不在身边是多么的遗憾,想办法来弥补这份相思。
c、重阳节: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块重阳糕,做一件敬老的事情,说一句祝福的话,对家中的老人生活与思想进行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并讨论 “我长大要怎样孝敬老人”这个话题。
d、感恩节: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爱自己的人,说一句感恩的话,做一件感恩的事情。
e、圣诞节:让学生明确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好的事情,只有你不想做的事情。让他们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对未来的自信。在让他们取得成功与荣誉时,圣诞老人就会给这些自信的孩子送去一份礼物。
f、妇女节:让学生明白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给予我们的爱使我们拥有的幸福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比海洋里的水还要深。为妈妈做一件事(洗脚或敲背10分钟)、一个甜密的吻。
g、生日:坚持在学生生日的当天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并要求其他学生向小寿星说一句祝福的话,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在班级精神文化中,既有外在表现形式的展示,也有内在精神的积淀。要使班级精神文化有品位有特色,一朝一夕的努力不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式的情绪化投入也不行,必须有长远的积累和耐心的营造。
1.要有文化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建设班级文化的前提是认识到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很必要。如果没有文化意识,思想上认为文化无足轻重,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我们现在非常注重环境保护一样,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了恶劣的环境:空气已不再新鲜、天空已不再蔚蓝、河水已不再清澈、食品已不再安全。重视文化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2.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打好“持久”战
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学生刚入校,他们性格、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要在一个集体中和谐学习生活,短时间内难以办到。这就要求文化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想要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第三篇: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
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师生良好的心理行为定势的形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是一劳永逸的事。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班主任的独角戏,教师和学生是班级文化的共同缔造者,也是班级文化的受益者。重视和不断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必修课题。
在实践中,我们把班级文化分解为“制度文化”、“人文文化”、“环境文化”三个方面。班级的制度文化体现在师生共同的约定,班规“爱国、爱家、爱校、爱班、爱师、爱生”。班级奋斗目标“追求卓越,一个都不落下”。班级的环境文化体现“四化”即“净化、美化、绿化、规范化”。班级的人文文化体现五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规范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在操作过程中突出高品位、精品化,强调其相对独特的教育功能。
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依据“整体优化”的原则,从室内外环境建设、人际关系环境建设、宣传舆论环境建设、课堂教学环境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等全方位操作。班级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静态的“物化美化”过程,而是在“物化美化”的基础上,由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由量变到质变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应当使每个园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从物质到精神,从形式到内涵,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我首先加强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在黑板左面开设“我们的约定”制度文化栏,组织班级班规制定主题班会,群策群力,共同约定制定班规。还确定了班级的奋斗目标“追求卓越,一个都不落下”。召开班级学情分析主题班会,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和结合学生特点分成六个学习互助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班级文化建设一个专栏内容。第一小组负责“知国情,报效祖国”文化专栏,负责收集展示国情国策成就等内容。第二小组负责班规制度执行专栏,包括卫生、纪律、活动参与等情况通报。第三小组负责“师生书法绘画”专栏,负责收集师生优秀作品。第四小组负责“帮你学习专栏”主要收紧学生各科疑难问题展示,并向同学或向科任教师寻求答案展示。”第五组负责“爱科技、学科技”专栏,向同学介绍有关科技知识。第六组负责“伴你生活”专栏。各小组组长对各组卫生、学习、活动。班级文化正是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师生共同构建,在文化创建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能力得到培养,在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中实现每一个学生进步。
总之,班级文化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学生既是班级文化创建的主体,学生在班级文化创建过程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在和谐育人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促进自我发展。
第四篇: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把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
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改变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
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应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班级文化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中,用智慧和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要思索的问题。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教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求,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
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成长。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凸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此,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学生是文化中的人。特定的文化遗产、种族文化及其文化性格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社会意识。因此,班级文化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背景,相反,要让学生去吸收、理解文化遗产的精髓,去批判、发展人类的文化遗产。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应具有文化品位、文化气息。无论哪个班级都应从教育活动设计、教育环境设计、班级内部管理着手,将班级建成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染力的学生发展空间,凸显学生文化,以学生为本,使班级成为具有童趣的学生发展的精神居所。
总之,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品位。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班级文化的基本点,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文化、合作创新的班级文化、具体精神感染的班级文化。
第五篇:浅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浅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提要】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那么,如何建设蓬勃向上的班级文化,有效促进小学生的成长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学习者的“雕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入到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文化包括精神文化、激励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等内容。
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班级文化对成员的这种制约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得以实现:氛围制约(环境、关系、风气等);制度制约(规章、纪律、守则等);观念制约(理念、道德、舆论等)。
一、树立班级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它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导向、推动、激励和标准的作用。班主任要善于为班集体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使之起到吸引和鼓舞学生不断前进的作用。班主任在制定班集体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结构要有层次性。班集体的目标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便于执行和实践,可把总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分目标,依次排出远期、中期、近期,使之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使班级全体成员立足今天,看到明天,脚踏实地为达到更高的标准而努力奋斗。
2.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民主性,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班集体的建设目标是集体成员共同的目标,只有发动全班学生参与制定,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集体目标。因此,班主任在提出班集体目标之前,不仅要经过班委会的讨论,而且还要征求全班学生的意见,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价值和地位,从而自觉自愿地去实现班集体的目标。
3.班级目标既要适度,又要有激励作用。所谓适度,就是班集体目标的提出要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使之符合全班大多数学生的要求,能被全体成员所接受和实现。同时,目标的提出还应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即要有一定的高速和难度,是学生经过认真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或是学生做起来容易,而坚持下来又不容易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进取的精神,从而刺激和提高班集体的现有发展水平,使其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
4.班级目标要体现针对性,要抓主要矛盾,解决班集体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使班集体尽快步入正轨,早日迈入先进的行列。
二、精心营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
当你走进书香弥漫的一方小天地,你会油然升起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对知识的崇尚、渴求会一下子被书香所勾起,使你不得不想遨游在书的海洋中。窗台上,几盆兰花、几盆海棠静静地生长、开花,吐露芬芳。为班级增添一份宁静,一份安谧。无论你有多么烦恼,只要一走进这样的教室,你就会被这浓浓的文化气息所感染,自然而然地想要在其间学点什么。黑板报上,留一片“文坛漫步”,一首小诗,一句名言,也将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文学的陶冶,日积月累,受益无穷。教室两侧开辟“展示园地”,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获奖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时而是学生的奖状,时而是老师根据学生近段时间表现所写的教师寄语。小小的一块墙就是大大的一片天,它成了班级信息交流,师生互相沟通了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媒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同学间你追我赶,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关心集体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心灵世界得到净化和充实,文化素养得以提高,班级体焕发这生命的活力!
三、着力建设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
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 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还相应地制定了操行平分细则,依据班规进行有效的约束。
在抓好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要对学生加强宣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明确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二要积极创设条件,使规章制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施。
为了使班级规章制度能顺利有效的实施,我在班级中建立了“班级分级管理制”,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自主化。一级管理:七名班委负责全班的学习、纪律、劳动、宣传、文体等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课代表负责各学科学习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协助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四级管理:把班内一些细小琐碎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分解到个人,从而使班级的每个人都是班内小主人,都有着为他人服务的岗位,每个人都要承担一份责任,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平等培养、民主激励的效应。
四、积极开展活动
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得到激励,从而使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每学期学校都有大量的活动,除此之外,班级还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活动。班内活动的开展,是锻炼学生活动、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在班内开展了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如两周一次的“中队会”、课本剧表演、最佳小组评比、每周之星、各种体育竞赛、手抄报比赛等等,对于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我进行适当指导后,放手让小干部自己来组织、主持,锻炼他们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展示学生的才能,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还给班级带来了活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五、构建和谐关系
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我要求学生一要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注意注重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要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亲近同学。二要能客观了解他人。不要以表面现象评价他人,不要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看到别人的短处更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三要关心他人。世界上最可贵的东西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而每个人都希望为人所信任、尊敬、关心和照顾,只有懂得尊重关心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关系只有在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得到发展。四要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对方的优点要诚心诚意的赞美,缺点也不迁就,而以合理的方式加以善意批评。这样才能产生集体教育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班风。
在丰富的班级教育资源里,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很重要的一块。经常
多渠道地与家长沟通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我不仅可以和家长及时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还可以和家长探讨怎么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这不但拉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更是收到了比教师或家长“单打独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在一个具有健全文化建设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就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我们的教育也会获得了成功。
参考文献:
[1] 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教学,2007,(3).[2] 吴水清.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南方论刊,2007,(3).[3] 陈易.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校长阅刊,2007,(3).[4]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J].赤峰学院学报,2006,(6).[5] 刘玉华、赵培亮.关于农村小学班主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J].[6] 王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2006,(11).[7] 徐英.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教育前沿,2007,(3).[8] 谌启标,王晞等.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8-1
附件一:
海州区班主任优秀论文参评申报表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