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国家治国理念的一个新发展,是根据中国国情条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决策。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内具有共同指导作用的重要治国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要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种根本性的转变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完成的,需要与其他国家协同努力。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挑战固然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积极借鉴和吸收他国经验,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十八大宣示的“五位一体”是什么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作为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中出现了一些“新提法”,“五位一体”便是其中之一。“五位一体”,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一起抓,并列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成为一体”。这一重要政治表述,透露出重大政治信号,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篇:讲稿-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5
试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课的主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千年前,中国人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只用了几十年,令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
现在,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日本GDP的2倍。
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
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8亿吨。
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
全世界都在为中国式发展鼓掌叫好。可是,只有我们真真正正生活在中国的子民知道,这繁华的背后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
国内污染影响整个世界;中国紧邻化工企业的癌症村;污染物让粮食镉的含量全部超标,中国已经有八百万英亩的土地被重金属严重污染。中国正在成为最大电子垃圾倾倒场;垃圾焚烧炉的不合理设计污染大气;即将遭遇核冬天般的极寒天气;日益严峻的淡水危机;藻类大爆发;把石油焦当燃料;空气污染严重,死亡人数惊人。
基于此现状,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
西藏自治区普兰县野生动物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五年来这里有3万多头牛羊退出,肥沃的水草地,现在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多年罕见的黑颈鹤来这里筑巢了。今年,又有100多只黑颈鹤在这里安了家。我们予以尊重,予以生存领土。自然休养、生态补偿,用更加尊重自然规律的保护方法,守护着这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和国际水源地。目前,中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从五年前的553个增加到602个,全国性的湿地保护体系初见规模。
生命永续的奇迹正在这里不断发生。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和自然相处,就是顺从与适应的关系,我们无法改变自然,却可以循着它的规律行走,大禹治水,采取了疏而不堵,动物在地震之前,也是成群结队地迁徙。
人类和大自然比力量是很小的,但是我们可以顺应自然的力量,只要我们好好保护。
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生态工程”。高围塘低作堰顺应山势水势,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它是古代成都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长汀县,由于过度砍伐,这个曾经繁华富庶之地,变成了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的贫困地区,这一切,让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忧心忡忡,为了治理长汀的水土流失,习近平五下长汀走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长汀人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也就此拉开,在长汀一次次摸索和实验下,终于找到了先种草给地表降温,草种活之后再种树的方法,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治理,长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68.2亩,实现了从荒山到绿洲到生态家园的改变。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清晰判断和生动实践。
--长白山珲春的森林里,东北豹这种极度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的身影,又频繁出现。
秦岭山脉,300多只野生大熊猫在这里生活,人们在这里发现了目前全球唯一一只野生棕色大熊猫。
美丽的南海,全球存活率不足千分之一的小海龟,被悉心呵护。长达半年的喂养可以让它们免受天敌侵害,之后回归大海。
藏羚羊曾一度遭到捕猎,最严重的时候数量从100万只下降到7万只,现在这里已经恢复到20多万只。
这五年,中国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绿色,让生命跳动。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曾一度面临退化危机的草场正在变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对大自然友善相待,这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就是它给予的最好回报与馈赠。
从2013年开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密度向污染宣战。“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接连出台,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PM2.5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PM2.5浓度下降了31.3%,珠三角下降了31.9%,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建设美丽中国,还要向高能耗、高污染宣战。
仅2016年,中国就退出钢铁产能650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2.9亿吨。更多的企业,在依靠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发展的激励下,展开了生产流程的绿色再造。
在山东,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条筒子纱智能染色线正在调试。它能将每吨纱的用水量从过去的130吨压减到80吨。2016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2年下降了23.9%。
福建的无毒无害电镀技术消灭了任何有害烟尘。这项被国外垄断了二十年的技术,已经被中国攻克。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还在建设。它们产生的电能每天能够满足一个中型城市一年的用电需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新能源利用第一大国。2016年,水电、风电、核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已达19.7%。
为了人民的福祉,为了民族的未来。
中央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化作一次次行动。中央环保督查组进驻31个省市区,问责人数已超万人。
今天的中国人,对祖先休养生息的辩证法则,给出了新的诠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朴素的道理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
今天,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不再是GDP的增长,而是这些能反映出我们的生态环境正逐步变好的数据。
人类正在从生态危机中觉醒,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这个选择应该是所有人类成员应有的公德和文化自觉。没有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同时,良好的政治建设会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保障。取与舍之间起最重要的意义是平衡社会的方方面面,决不能为了经济牺牲环境,而必需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平衡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所在。最后,用总书记的一句话结束本次讲课,“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谢谢大家。
第三篇:简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简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1、是生态发展的客观需要。
2、是实现生态和谐的重要手段。
3、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4、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
第四篇: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答: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应当承认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各主体的生态环境权,明确目标导向和标准约束两个功能评价体系且评价体系应具有预防性特征。实践中,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面临许多困惑,如环境权未获法律确认,公众参与举步维艰;环境立法缺少纲领性文件,没有总体规划;问责制度缺失、监督不足、处罚较轻,未建立有效的救济体制等。因此,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必须完善生态立法,规范生态司法,严格生态执法。
第五篇:浅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第 次 成绩
课堂教学平时作业
(2016 —2017 学 第 2 学期)
作业题目 浅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理论体系概论
任课教师 徐燕兰 班 级 15汉语言文学1班 学 号 201524051101 姓 名 莫志敬
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肇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自古以来,人类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在这个对自然的变化过程中,我们渐渐觉得自然被我们改变是理所当然的,我们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园变得更好,更有活力和强劲力。我们人类自认为是万物的主宰,往往忘了动物的基本属性,只不过是思维发达的高级动物而已,在改变自然、破坏自然的过程中,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报复。森林破坏、湿地萎缩、河湖干涸、水土流失、地面沉降,雾霾笼罩、沙漠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其他生命不断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种灾害频发,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受损。人类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困扰,甚至威胁到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这是不尊重生命、不尊重自然规律的恶果。于是我们终于认识到,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任务和使命。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很多时候实行的都是先发展后治理的政策和方法,于是我们的经济得到了腾飞,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代价也是高昂的。首当其冲的就是环境,2007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指出:中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特别是大江南北,非旱即涝;长城内外,沙暴连连。世界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中列举的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中国许多大城市肺癌标化死亡人数增加了8-10倍。据研究,空气污染使得慢性呼吸道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其造成的污染和经济成本约占中国GDP的3%—8%,相当于广东和上海GDP的总和。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目前已有62.3%的城市SO2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由于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持续增加,我国酸雨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目前已覆盖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范围。
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但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一步一步地开始了治理。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八大报告也给了明确答案,那那就是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个艰巨、漫长的过程,而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因此,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生态文明的观念落实到农村的企业、家庭和个人。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大国,有9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发生在农村。全国的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60多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地带,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环境保护资源,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来防止城市的环境污染以及治理污染,但对广大农村的投入却少之又少。从城乡的环境基础设施来看,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到位,在集中用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强的形势,而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事项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人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致使农村饮水型地方病多发。正是由于法律的空缺及环境保护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演愈烈。另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已经不仅仅在城市发展,工业污染逐渐侵入广大的农村地区,城市的扩张也导致大量的污染转移到了农村,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给农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例如将固体垃圾拉到到农村堆放或填埋、有毒气体或烟尘飘落到农村、城市排出的污水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农村等。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时候,不仅仅要治理城市环境,还要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生态的保护,就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环境建设,城乡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