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技能人才培育的困境
女装批发网 http://xx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飞速的发展。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招生人数达268.1万人,高职(专科)学生招生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的比例达到53.1%,在校生人数为713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1]。根据近几年来的招生情况和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推测来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其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方面潜伏着危机,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能够持续地健康地发展。
一、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表现
1、降分录取新生
在近几年的高校招生中,高职院校常常需要降分录取新生,才能完成招生计划。过去,高校降分录取的现象十分少见,但随着近年来高校数量的迅猛扩张,将分录取现象越来越常见。2004年河南省高职招生中,将分录取的高职院校达到20多所,占河南省高职院校总数的一半左右,少数高职院校将分达到40分。2006年,内蒙古、广东、江西、北京和上海等地均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高职院校降分录取新生的现象。有的高职院校年年降分,甚至临时调整招生计划,多次召集落榜考生补报志愿才能勉强完成招生计划,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已初露端倪。
2、新生报到率低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生报到率下降成为地方高校和高职院校的一大困扰,而高职院校的报到率又是高校所有录取批次中最低的。以湖南省为例,历年来高职院校的到校率只有70%左右。一些偏远地区、二线城市的高职院校报到率又低于大型城市的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的计划管理时代,新生录取和报到是一致的,放弃历尽十多年寒窗苦读而获得的高校入学资格是不可思议的。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近几年高校的大扩招,放弃入学资格的现象逐年增多[2]。高职院校由于其社会声誉、办学条件、学历层次等因素影响,报到率远低于本科院校。新生不报到造成的招生计划的浪费和办学资源的闲置,进一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声誉,又影响了其他考生的升学权益,这是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又一个重要表现。
3.生源质量下降
由于高职新生一次性到校率不高,不得不再三降分补录,由此造成新生入学时分数悬殊较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分数相差30—60分,有的班级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将近200分,分数相差悬殊,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高职新生整体质量不高及个体素质差距较大,很明显,高职学校录取的学生大多不在同一起点线上,这无疑给正常教学增加了新的难度,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困难,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又对目前教学现状不满,使(教)与(学)的矛盾更加难以调和,而且,由于生源质量下降,高职新生普遍起点较低,课堂教学改革常常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很难进行。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皆难以实施或实施后因学生无法配合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常常挫伤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3]。如此这般,高职新生教学工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只能是低水平状态下维持,由于考大学容易,学生对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机会不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学生这般珍惜,违纪现象不断增多,无疑增加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高职院校生源危机的成因
1.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是影响高职院校生源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的生育意愿下降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推行,新生人口逐年减少已成为我国人口的重要特征。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机器汇总数据显示,在1986-1990年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为12539.7万人,自1991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1996-2000年出生的人口为6897.8万人,仅为1986-1990年出生人口的55%左右。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较发达的省份,普九早已完成,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接近80%,高考录取率已在70%以上。2004年考生有36万人,招生计划25万人左右,考生人数和招生人数均为近几年来最多的一年。而几年后很多高校的招生规模将为现在的一倍以上,全省年招生能力远超过30万人,如普通高中按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到2014年后,预计普通高中年均毕业生人数还不足30万人,到那时,即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高考录取率100%,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校生源的绝对数也将明显减少,不能满足高校招生能力的需求,高职院校将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4]。以上海市为例,2006年全市高中毕业生18万多人,2006年后开始呈下滑趋势,2009年将跌至10万人以内,三年之内锐减40%以上,在严峻的招生形势面起,处于高考招生最低批次的高职院校将首当其冲。
2.本科院校连年扩招,新兴的独立学院抢占了大批生源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办学层次和学校办学规模两方面迅速扩张,各省市都升格了一大批本科院校。全国不论是原有的还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近年都在扩建新校区,许多地方圈地数千亩搞大学城,基建投资均在数亿元,有的甚至在十亿元以上,不少学校目前仍在扩建中,很多高校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左右。在中小学生源连年下降的情况下,本科院校的扩招只会导致生源的竞争更加激烈。
另外,近年来我国的独立学院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教育部2006年教育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318所独立学院共招生54.3万人,目前全国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已达146.7万人。这一数据接近10年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的总人数。独立学院由于依托本科学院办学,学历层次为本科,在办学声誉和学历吸引力方面强于高职学院,随着独立学院的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对处于高考招生最低端的高职招生进一步挤压。
3.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对生源挤压
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指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函授、夜大、进修班)、远程教育、电大、职高、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等,一般采取先进行成人高考,考试上线后进入固定的大学或学院学习,最后取得该学校文凭的方式。上世纪80年代,成人高考带有很强的文凭补偿性质,成人高考考生最初的年龄一般在28~30岁,成人教育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在岗人员及待业者、已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职成年人占到考生总数的60%或更多。到上世纪90年代,成人高考已基本完成文凭补偿这个历史任务,在职大龄成年人在考生中的比例下降到30%左右。
首页 1 2 下页 末页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歷史使命。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獲得瞭飛速的發展。2005年全國獨立設置高職(專科)院校1091所,招生人數達268.1萬人,高職(專科)學生招生占全國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數的比例達到53.1%,在校生人數為713萬
人,占本、專科在校生總數的45.7%[1]。根據近幾年來的招生情況和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推測來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飛速發展的背後,其生源的質量和數量方面潛伏著危機,因此,有必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以確保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使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能夠持續地健康地發展。
一、高職院校生源危機的表現
1、降分錄取新生
在近幾年的高校招生中,高職院校常常需要降分錄取新生,才能完成招生計劃。過去,高校降分錄取的現象十分少見,但隨著近年來高校數量的迅猛擴張,將分錄取現象越來越常見。2004年河南省高職招生中,將分錄取的高職院校達到20多所,占河南省高職院校總數的一半左右,少數高職院校將分達到40分。2006年,內蒙古、廣東、江西、北京和上海等地均出現瞭較大范圍的高職院校降分錄取新生的現象。有的高職院校年年降分,甚至臨時調整招生計劃,多次召集落榜考生補報志願才能勉強完成招生計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說高職院校的生源危機已初露端倪。
2、新生報到率低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新生報到率下降成為地方高校和高職院校的一大困擾,而高職院校的報到率又是高校所有錄取批次中最低的。以湖南省為例,歷年來高職院校的到校率隻有70%左右。一些偏遠地區、二線城市的高職院校報到率又低於大型城市的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的計劃管理時代,新生錄取和報到是一致的,放棄歷盡十多年寒窗苦讀而獲得的高校入學資格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隨著近幾年高校的大擴招,放棄入學資格的現象逐年增多[2]。高職院校由於其社會聲譽、辦學條件、學歷層次等因素影響,報到率遠低於本科院校。新生不報到造成的招生計劃的浪費和辦學資源的閑置,進一步影響瞭高職院校的聲譽,又影響瞭其他考生的升學權益,這是高職院校生源危機的又一個重要表現。
3.生源質量下降
由於高職新生一次性到校率不高,不得不再三降分補錄,由此造成新生入學時分數懸殊較大,同一班級學生之間分數相差30—60分,有的班級最高分與最低分相差將近200分,分數相差懸殊,從另一側面反映出高職新生整體質量不高及個體素質差距較大,很明顯,高職學校錄取的學生大多不在同一起點線上,這無疑給正常教學增加瞭新的難度,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明顯感到學習困難,一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又對目前教學現狀不滿,使(教)與(學)的矛盾更加難以調和,而且,由於生源質量下降,高職新生普遍起點較低,課堂教學改革常常因得不到學生的積極響應與配合而很難進行。如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開放式教學、等皆難以實施或實施後因學生無法配合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常常挫傷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性[3]。如此這般,高職新生教學工作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隻能是低水平狀態下維持,由於考大學容易,學生對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的機會不如計劃經濟時代的學生這般珍惜,違紀現象不斷增多,無疑增加瞭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高職院校生源危機的成因
1.人口出生率的急劇下降是影響高職院校生源的重要因素。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的生育意願下降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推行,新生人口逐年減少已成為我國人口的重要特征。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機器匯總數據顯示,在1986-1990年是我國人口出生的高峰期,為12539.7
萬人,自1991年以來,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1996-2000年出生的人口為6897.8萬人,僅為1986-1990年出生人口的55%左右。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是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較發達的省份,普九早已完成,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已接近80%,高考錄取率已在70%以上。2004年考生有36萬人,招生計劃25萬人左右,考生人數和招生人數均為近幾年來最多的一年。而幾年後很多高校的招生規模將為現在的一倍以上,全省年招生能力遠超過30萬人,如普通高中按近幾年的發展速度,到2014年後,預計普通高中年均畢業生人數還不足30萬人,到那時,即使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高考錄取率100%,由於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校生源的絕對數也將明顯減少,不能滿足高校招生能力的需求,高職院校將面臨嚴峻的生源危機[4]。以上海市為例,2006年全市高中畢業生18萬多人,2006年後開始呈下滑趨勢,2009年將跌至10萬人以內,三年之內銳減40%以上,在嚴峻的招生形勢面起,處於高考招生最低批次的高職院校將首當其沖。
2.本科院校連年擴招,新興的獨立學院搶占瞭大批生源
近幾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從辦學層次和學校辦學規模兩方面迅速擴張,各省市都升格瞭一大批本科院校。全國不論是原有的還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近年都在擴建新校區,許多地方圈地數千畝搞大學城,基建投資均在數億元,有的甚至在十億元以上,不少學校目前仍在擴建中,很多高校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在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倍左右。在中小學生源連年下降的情況下,本科院校的擴招隻會導致生源的競爭更加激烈。
另外,近年來我國的獨立學院獲得瞭飛速的發展,教育部2006年教育統計公報顯示,去年全國318所獨立學院共招生54.3萬人,目前全國獨立學院在校生規模已達146.7萬人。這一數據接近10年前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的總人數。獨立學院由於依托本科學院辦學,學歷層次為本科,在辦學聲譽和學歷吸引力方面強於高職學院,隨著獨立學院的數量增多和規模擴大,對處於高考招生最低端的高職招生進一步擠壓。
3.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對生源擠壓
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指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成人教育(函授、夜大、進修班)、遠程教育、電大、職高、管理幹部學院、教育學院等,一般采取先進行成人高考,考試上線後進入固定的大學或學院學習,最後取得該學校文憑的方式。上世紀80年代,成人高考帶有很強的文憑補償性質,成人高考考生最初的年齡一般在28~30歲,成人教育的招生對象主要是在崗人員及待業者、已離開正規學校的人員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職成年人占到考生總數的60%或更多。到上世紀90年代,成人高考已基本完成文憑補償這個歷史任務,在職大齡成年人在考生中的比例下降到30%左右。
首頁 1 2 下頁 末頁
第二篇:高技能人才情况汇报
我市近年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趋强劲,高技能人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建立和发展,高技能人才数量快速增长,高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逐步改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全方位覆盖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得以推广 完善政府指导、社会化管理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建设,全市已建成职业技能鉴定站(所)41家,主要分布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等,其中安徽新华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合肥市万众技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等已成为质量过硬、信誉良好、认可度高、具有行业权威的品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积极拓展职业技能鉴定规模,扩大职业院校毕业生鉴定覆盖面,推动企业职工参加鉴定,将新兴职业(工种)纳入鉴定范围,2005年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51.5万人次,核发职业资格证书46.5万人,2008年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开展专项能力鉴定1.7万人次,核发专项能力证书1.5万人,为各层次技能人才提供技能鉴定服务。
(四)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评聘和使用机制得以初步建立
近年来,我们在江汽集团、省建工集团、供水集团、燃气集团等多家骨干企业进行试点,逐步推动我市企业建立起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创立起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高技能人才社会化评聘新机制,建立起就业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技能人才与技术职称相对应的使用新制度。
建立全市职业技能竞赛制度,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市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大赛,由日立、海尔、格力、江汽等大型企业承办,面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在职职工和社会人员开展,有1千多家用人单位近20万人参赛,对竞赛获奖选手授予“合肥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颁发奖金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积极推荐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三、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能的人才,是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市经济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重要讲话精神,从我市经济建设对技能人才资源的需求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十二五期间采取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蓝领人才16条”举措,加强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推动技能人才工作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环境,倾力打造技能人才大市和强市,努力实现技能人才总量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技能人才结构与我市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一)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院校基础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1、进一步加强企业在职职工培训。指导督促企业积极开展职工培训,将职工培训列入本单位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建立健全职工培训规章制度,努力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
第三篇:高技能人才楷模
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通知
开展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宣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学习和弘扬高技能人才刻苦钻研技术、勇攀技能高峰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学习王为民、李斌、李凯军、许振超、束滨霞、罗东元、高凤林、栗俊平、唐建平、鲁宏勋等10名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先进事迹的活动,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简介
“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生前为中国石化胜利油
田采油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首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坚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取得3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抽油杆防脱器等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技术革新成果广
泛应用于石油行业生产实践,取得增产原油、降低成本的重大
效益。1997年9月14日在进行技术革新试验时,不幸因公殉
职。
“工人专家”李斌:上海电气液
压气动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刻苦钻研
数控理论和操作技术,完成技术攻关项目160余项,在生产国际
先进产品、实施刀具国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
突破,成为全国机械行业知名的数控技术应
用专家。被大学聘为数控机床教授。
“模具新秀”李凯军: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铸造公司
模具钳工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技工学校毕业生。刻苦钻研模具制造专业知识,练就高超的钳工
技术,加工制造了数百种优质模具,尤其是出色完成了重型车变
速箱壳体等高难度压铸模具的制造,在我国高、精、尖复杂模具加工方面独具特色。技能楷模
“金牌工人”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公司电动装卸
机械司机技师、电动装卸机械修理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工作岗位上积极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加以推广,创造了“六连环”工作法和集装箱桥吊高效操作法,带领工友多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油井女杰”束滨霞: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采油高
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多年来坚持工作在采油第一线,潜心钻研采油技术,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能,探索和总结出碰泵“七个一”操作法、油井动态管理法和“三账一卡一图”成本控制法等先进、科学的管井方法,为开创老油井增产新路做出重要贡献。
“创新尖兵”罗东元: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电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铁路电气设备维修工作中,完成了100多项技术革新项目,获得数项国家专利,其中“铁路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冶金企业铁路运输电气化做出重要贡献。
“焊接巧匠”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高级技师,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实现技术革新近百项。提出和创造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多项新工艺方法,攻克运载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接难关,高标准地完成多种运载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务。
“采机神医”栗俊平: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采煤机维修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采煤机维修工作中,掌握了各种型号采煤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发明“栗俊平采煤机故障排除法”并得到推广,成功解决采煤机多发和复杂技术问题,为现代化采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做出重要贡献。
技能楷模
“精准操作手”唐建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航天产品精密结构件加工岗位上,多年坚持不懈钻研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擅长特殊材料的复杂零部件加工,出色完成“神舟”飞船等航天型号产品的高难度、高精度加工任务。
“革新高手”鲁宏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空空导弹研究院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科研生产中,先后实现百种工装夹具和工艺方法革新,编制了数千个数控加工程序,总结出先进、高效、系统的数控加工方法,为我国空空导弹重点型号产品的成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
青岛首席技师颁证仪式15位高技能人才获命名
2006年06月5日,青岛市政府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首批青岛市首席技师颁证仪式,青岛市部分企业的15位优秀高技能人才被授予首批青岛市首席技师称号并获得证书。根据有关规定,这些高技能人才除了每月享受1000元的市政府津贴外,还将像高级专家一样受到重视。
据了解,首席技师是青岛市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每两年选拔一次,每次不超过20人,每个职业(工种)只限1人。在4年的管理期限内,青岛市首席技师每人每月将享受市政府津贴1000元,并将纳入全市高技能人才库,我市将每年组织
他们参加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及市情国情考察、咨询等活动。同时,在管理期内,根据个人意愿,首席技师可暂不办理退休手续。
根据有关规定,青岛市首席技师将承担企业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任务,还将承担社会服务任务,参与重大生产建设项目咨询、重大技术联合攻关,开展同行业技能交流、绝招绝技展示等活动。从管理期的第二个起,每人每年还应为企业培养技师或高级技师不少于3人,达不到标准的将被取消称号,并停止相应待遇。
(记者刘芳滨)
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天津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于近日出台。这是该市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加强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
《办法》明确了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的组织机构、申报条件、评审程序及具体
职教动态
奖励措施。依据《办法》规定,高技能人才从本市各类用人单位一线岗位的技师、高级技师和技术工人中评选。评选工作坚持德技并重。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从技师、高级技师中评选)和天津市技术能手(从技术工人中评选)分别每三年和每二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各评选表彰100名。获选者市政府授予称号,颁发证书,并在市媒体上公布名单,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每月享受政府津贴200元;天津市技术能手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获“中华技能大奖”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获“全
国技术能手”称号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
为促使高技能人才精进技术、不断进步,《办法》还规定,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荣誉证书和津贴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可重新申报;天津市技术能手荣誉证书和有效期为两年,期满后可重新申报。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据了解,经过多年来的培养,目前该市技能型人才具有相当规模,现有技术工人75.4万,其中高级技师6800人,技师3.1万人。
从实际出发 注重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福州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自2005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高级技工学校以来,加快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步伐,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针对福清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级技工、技师人才的需求,该学校在全省技校系统率先试行开设“3+1”高级技工班,采取多层次办学,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今年该校设置4大类16个专业,新设立汽车电气设备维修、数控机床加工、市场营销、装璜设计4个专业,并开设高级维修电工、高级计算机应用、高级烹饪3个高级技工专业。
在教学上该学校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突出技校办学特色,加强操作技术训练。该校在省技校系统中率先实行“学分制”,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制度。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多个工种的技能培训、考核,使绝大部分学生获得两本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校还实行在校两年学习基本理论,第三年上生产线到工厂社会实习的“顶岗实习”制度,并加强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因此,该校毕业生成为市场“抢手”人才。冠捷、福耀、融侨大酒店等几十家知名企业都与该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2005年,该校毕业生600多人,而企业对该校毕业生的需求人数达到5000多人。
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存在三大不足
我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
人坦言,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高技能人才评价跟不上社会需要,影响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用人单位普
职教动态
遍反映,许多劳动者在企业工作岗位中,技能已经达到高级工以上水平,但由于评价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不能被认定相应的职业资格,其能力和才干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成长受到制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对高技能人才评价质量不高,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一些地区、行业的鉴定机构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鉴定质量“假、次、低”,即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低顶高。鉴定工作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声誉。
三是高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导致评价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技能人才评价应该作为岗位使用与待遇的依据,并能够引导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技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评价工作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高技能人才,被人们俗称为“金蓝领”。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支兴企强国的“生力军”,紧紧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舆论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健全机制
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近几年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截至2009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突破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2630万人,比2006年增加770万人,增长了约40%。
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好政策营造的成长环境。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安排部署。200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
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部门联动十分重要。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财政、科技、国资、教育等部门参加,共同成立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司(局)际协调小组,负责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各地也都相应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共同推动高技能人才工作。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用人单位也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企战略,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发展规划。由此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配合联动,行业、企业积极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制定了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一些地方还建立了本地的高技能人才政府特贴制度,并在落户、休假、医疗、住房等项政策上对高技能人才予以倾斜,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升。北京市今年就专门出台政策,让12名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较之2008年比重明显加大,而全市各类人才中获此殊荣的不过75人。江苏常州市就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常州”工程,有效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奖励、资助等政策体系……在中央、地方的高度重视下,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发力培养
助推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
2003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了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是首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组织实施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强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国依托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和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已认定287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时,东部地区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筹集等多种渠道,建设了一批技术先进、公益性、开放式的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等公共服务。
促进职工岗位成才,必须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几年来,各类企业不断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并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加强对职工的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捷径,这就离不开发挥技工院校的基础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鼓励和引导技工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零距离”衔接。同时,选择部分技工院校开展理论教学与实习训练融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试验工作,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一批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紧贴市场需求,密切与企业合作,在加快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如今,全国技工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已达96%以上。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有关部门还努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譬如,通过实施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示范项目,在全国建立了十大专业类别的30个师资培训基地,每年组织500—600名技工院校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
考评激励
促使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北京市评选表彰30名高技能人才,中石化聘用185名技术能手为公司技能专家并提高其待遇,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有绝技绝活的高技能人才建立“金蓝领”工作室……近年来,各地纷纷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重点,并适应不同技能人才群体特点的多元评价机制。
完善高技能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则从另一方面释放着高技能人才的能量。2008年,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范围,首批400名高技能人才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贴。一些地方纷纷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北京等10多个省市在企业关键岗位(工种)中积极推行“首席技师”、“首席员工”制度,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江苏、湖南等地还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对其承担的技术攻关和技改创新等活动给予经费支持。
而在对高技能人才激励作用明显的薪酬制度方面,国家也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挂钩的机制。现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已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加技能津贴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还给予重奖,并运用股权分配办法,进行长效激励。
不光给予高技能人才高薪酬,还扫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实行社会保险倾斜政策。上海、重庆等省市在调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时,对高级技师每人每月增加80—230元不等的养老金。
今年我国将开展2010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评选等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奖励活动……不断完善的高技能人才竞赛选拔和表彰奖励制度,也促使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第五篇:高技能人才试题
一、填空题
1、代化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是推动创新和实现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斗精神、重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将激励和鼓舞广大劳动者走上成才之路。
二、选择题
1、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 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技能人玉的良好氛围,加快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学习10位高技能 人玉楷模先进事迹活动,这10位高技能 人玉楷模是()。
A、“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工人专家”李斌
B、“模具新秀”李凯军、“金牌工人”许振超
C、“油井女杰”束滨露、“创新尖兵”罗东元
D、“火班干接巧匠”高凤林、“采机神医”栗俊平
E、“精准操作手”唐建平、“新高手”鲁宏勋
2、在全国开展学习10位高技能人才楷模 先进事迹活动的目标为了()
A、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
氛围
B、加快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C、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意见》([2006]15号)精神
D、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在全国开展学习10位高技能 人才楷模先进事迹活动中,其中,毕业于技工学校的楷模有()
A、高凤林B、鲁宏勋
C、束滨霞D、许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