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调查报告
常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调查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11计算机普scx
【内容摘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模式的实际探索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符合我国各地区城市实际情况的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模式。
【关键词】城市生态文明实践模式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对象、时间、方法】
通过调查、座谈会、访谈及查阅相关政策等方式,以常州职员,学生,市民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等方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专项调查活动。
【调查结果】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一个象征。城市生态文明的建成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因此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文明与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
(一)城市的文明程度提高和发生质的升华。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使得中国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迅速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中国的
1广大城市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是消亡还是进一步深化的历史命运。
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城市要向新的文明形式转变。虽然比起国外城市的文明进程落后,但在新的形势与条件下,文明程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然也更有待于提高和发生质的升华。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实质的突破。只有了解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行动才会着实有效。
城市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主要是指改善与优化工业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城市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主要指的是市民生态观念与意识的产生与增强、市民精神面貌的改善与提高、城市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夯实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生物之家”
“生态”在英文中的原义是指“生物之家”。现在,“生态”的原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指的是由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能量与信息交换系统。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是“生态”所蕴涵的内在本质。
人作为“生态”中的一部分、一个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良性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打造,都是由人这唯一被认证过的最高等生物来进行的。
(二)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作为现今社会一个受人关注的重要概念,很多学者对它的内涵的把握与理解在形式上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三)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城市生态文明既包括城市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也包括城市生态文明的精
神成果,是两种成果的双发展、双丰收。
城市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主要是指改善与优化工业生产方式和城市生活方式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城市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主要指的是市民生态观念与意识的产生与增强、市民精神面貌的改善与提高、城市生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所面临的困境。
(一)主要问题与困境
市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性,城市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城市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工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
(二)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
如城市由于自身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因此,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城市现状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成为解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困难的重要课题。
(三)生态保护意识培养
市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障碍。
市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市民肆意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市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城市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容貌,浪费了很多城市生态资源,也增加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
【调查建议】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城市生态文明保护模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针对的是城市生态文明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注重对现有城市生态特别是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设施的改造与新建,既包括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层面的。
城市生态文明保护是指对城市已有的良好生态文明形式进行保护和对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取得的成果进行保护与维持,其同样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2012-4-29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题目: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推出了包括规划优化工程、绿洲建设工程、环境净化工程、污染减排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河道治理工程、能力建设工程等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这些工程明确规定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水质、噪音等生态指标,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规模全面展开。
3、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相关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以及管理制度、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法治先进城市,以及生态文明示范村镇、生态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河洛风光带工程等综合治理活动不断推进,全民植树全面启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实践扎实推进。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以山区生态林、农田防护林、廊道绿化、城郊森林、村镇绿化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2008年至今已累计完成造林28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1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42%提高到46%以上,9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10个县(区)被授予“河南省绿化模范县”称号,初步形成了重点生态工程为骨架,绿色廊道和农田防护林带为网络,城乡绿化一体化为依托的林业生态新格局。如今的河洛大地,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生态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二、**生态文明建设尚存诸多问题
在肯定**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反差”。
1、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调查结果显示,“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2、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通过实地考察得知,**市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变卖原矿”阶段,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且产业链条不完整,长期
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难以凝聚人气、财气,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3、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一些问题,像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一)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1、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严禁在铁路、重要公路、堤坝两侧近距离开采,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加快科技进步。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发展新型工业。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3、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二)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1、优化农业结构。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
产业链。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
2、狠抓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以及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三)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文明
1、加大宣教力度。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强化政府调控。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市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根据国家和省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类别和范围,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健全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配置市场化。要抓紧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快速发展。
调查结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规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支撑和公众的参与。不断强化全民生态文明观念,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落彻科学发展观,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去,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学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2、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张晓航;论建设森林城市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河南林业科技》;2010年01期
4、**市政府;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03月12日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人们对生态文明的满意情况较好,有87%的人对生态环境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这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10%左右的人对生态环境感到不满意,这说明社会在此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社会还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给人民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在研究结果中,有3%的人对生态环境持无所谓的态度,反映出这部分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重视和生态环保的意识匮乏、对自身生态环境的忽视。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有80%人认为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塑料袋的问题很普遍,有65%的人认为水电浪费情况的现象很普遍,有56%的人认为乱扔垃圾的现象普遍,有38的人认为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和普遍,还有4.5%的人认为社会上还存在着其他较为严重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如:乱倒污水、浪费食物、装饰性的灯光太多造成能源浪费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家里
1、照明用电
注意随手关灯。
2、低碳烹调法
尽量节约厨房里的能源。
3、节水妙招
(1)淘米水可以用来洗碗和浇花,它也是很好的去污洗涤剂。既可以省谁又能少使用洗洁精,也可以减少污水。
(2)洗衣服、洗脸、洗澡、洗头等的水可以收集起来冲马桶或者擦地。
4、爱惜衣物之道
穿衣大方、简洁、庄重为美,少量的时尚即可。相比那些时尚的衣服外出穿,在家穿一些家居服,既可以延长正装的寿命。
5、家用电器的节能使用
(1)购买洗衣机、电视机或其它电器时,选择可靠的低耗能的节能产品。
(2)电视、电脑不用时即使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有防止短路引起的火灾。饮水机要喝水是开启,不喝就关掉电源,冰箱保持无霜状态。
6、循环再利用
靠循环再利用的方法来进行材料的再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生产新原料的数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纸和卡纸版的循环再利用。据统计,回收的纸再生可以减少树的大量砍伐,从而减少水污染。因此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和水资源的减少和污染。
7、节能的健身方式
(1)比如,住在比较通风的房子里可以爬楼梯既能锻炼身体又节约能源,既安全又健康。
(2)比如,在夏天用手洗衣物节水节电。
8、垃圾处理分类
把可再生与不能再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回收,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习惯和自觉性。
9、交流捐赠多余物品
将多余或不用的物品集中起来,通过交换和捐赠地方法,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
(二)、在路上
1、明智的旅行
先计划好路线再出发,想想旅途所需物品和使用的交通工具等。
2、提高出门办事效率
除非必要,不单独驾车出门。每次出门前,把要办的事一次办好。这样能减少塞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浪费。
(三)、购物时
1、自备购物袋或重复使用塑料袋
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节约塑料袋就是节约地球能源。
2、购买本地产品
购买本地产品能减少在产品运输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3、购买季节性产品
购买季节性产品能减少温室生长的农作物。
4、少用一次性的制品
5、过度包装
注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减少垃圾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6、使用在循环材料的好处
比起用原始材料的产品,用再循环材料制造的产品,一般消耗较少的能源。例如:使用回收钢铁来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比使用新的钢铁少。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本调研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以所见为例,从人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分析了人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中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一起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第四篇: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西双版纳州的人民
三.调查方式:观察法和资料法
四.调查时间:2012-2-5至2012-2-1
5五.调查内容:西双版纳州的人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就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人类才能生存”,傣族人民这种朴素的生态观,影响着西双版纳州各族群众,使得西双版纳这片热带雨林得以保存,也使得西双版纳享有着一个个美誉: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
经过我的观察与对几年前家乡资料的调查,发现家乡的人民生活水平渐渐好转,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巨大转变。西双版纳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服装,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都不穿自己民族的服装,都是穿起了像汉族一样的休闲,运动等服饰。偶尔在自己民族的特大节日中,才穿起自己的民族服饰。在吃的方面,不再是偶尔下馆子,而是经常下馆子吃饭,对于本民族的特色美食,许多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了。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还看到更多的城市化痕迹,这里售卖的蔬菜和农产品,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当地的生态特性,在品种和品相上面,趋同于大城市的超市产品。而西双版纳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气候条件,本来可以发展一个一年四季不重样的绿色饮食。同时,沿着饭店、酒吧区、按摩院、KTV和卖场等物质空间,一个平庸的城市的形制已经定型。
在住房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以傣族为例。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泐大佛寺一带、曼弄枫村落进行考察,同时走访了一些傣族村民,曾经是“万里平畴”的农耕地,目前都已经开发成或者即将开发成鳞次栉比的楼盘,村庄里的旧式傣楼已经非常罕见,全部代之以钢筋混凝土的半洋半傣的新式能耗楼。旧式傣楼,或许房间采光不好,但从材料来说,基本上都是环保的,房屋保养所需要的材料更换也不会带来新的污染,由于巧妙利用竹木、砖瓦和各种热带植物,围绕着旧式傣楼,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农家植物园,人的许多自然需求可以通过生态环保的方式得以解决。而现在的西双版纳新区,使用的是常规的城市化模板,整齐划一的硬化设计,绿地的消失,水循环的破坏,它基本上朝着北京市石景山式的破败、沉闷、灰色城市调子里走去。从大佛寺的橡胶林底下,回望整个景洪城,满眼都是建筑脚手架和盖了一半的高楼。如果从另一面也就是前往昆明的老山路上俯瞰景洪,这个城市基本上没有任何热带和雨林特点…
以前的傣族人民出门都是自行车,拖拉机或者摩托车,而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是小轿车,使得景洪市内的交通变得拥挤不堪,无奈之下将市内几个有着绿化植物的大转盘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红绿灯的等待。
从以上结果来看,西双版纳的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城乡的环境也迅速恶化。人民的生活日益美好,最主要的原因是种植业。但是西双版纳在橡胶、香蕉、麻类、甘蔗、茶叶、澳洲坚果等单一作物种植的蚕食之下,已经处于一种严酷的生态挑战当中。在2007年,曾经有许多媒体连续报道这里的橡胶种植已经突破了600万亩,远远超过了这个地区的生态极限,一时间各种专家的声音参与这场论战。由于大量种植橡胶,西双版纳的气候越来越干燥,似乎已经和热带雨林相形渐远。到底人民的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该如何取舍?
3.为改变州内现状而做出的行动
如今,州内的领导们也开始重视生态的发展,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州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热带雨林是西双版纳的招牌,是西双版纳的形象。让雨林常绿比GDP更重要,保护雨林就是最大的政绩。
(1)深入开展“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
认真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西双版纳州2010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重点,相继开展了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污染源专项检查、绿色护考专项督察和各类污染源综合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年共对450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审批,完成了96个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将审批和竣工验收的重点项目在《西双版纳报》和云南省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公开网站、州环保局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和公告。
(2)积极推进生态州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州、县(市)、区、乡(镇)、村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全州省级生态乡镇建设工作会;邀请国家级专家对“创模”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勐罕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勐海镇曼袄村委会申报“国家级生态村”通过了省级审查和公示;勐宋、景讷、象明等7个乡镇荣获第五批“云南省生态乡镇”称号,至此我州省级生态乡镇达29个,占全州乡镇总数的93.5%。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利用“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进一步传播低碳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加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生态州建设等宣传。
(3)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工程减排方面。勐腊、勐捧、景真3家糖厂的PSB液态肥污染减排工程2009/2010年榨季正常运行。景洪市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截止11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217.45万元,并于9月底建成试运行;勐海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于7月动工建设;勐腊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了项目的土地调规及初步设计招标和审查工作,可研、环评已批复。结构减排方面。景洪市普文糖厂2008/2009年榨季开始停产,2009年申请破产,现已进入司法程序,正在清产核资。黎明淀粉厂已于2009年全厂关闭转产。
七.调查体会:经以上结果我得知,领导对州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也是全社会共同的理念,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人民生活的富裕不能建立在毁坏生态的基础上,人民经济固然要发展,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当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时,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西双版纳一定会更加美丽。
第五篇:建设社会生态文明调查报告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题目: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推出了包括规划优化工程、绿洲建设工程、环境净化工程、污染减排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河道治理工程、能力建设工程等在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这些工程明确规定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水质、噪音等生态指标,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规模全面展开。
3、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相关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以及管理制度、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法治先进城市,以及生态文明示范村镇、生态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河洛风光带工程等综合治理活动不断推进,全民植树全面启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实践扎实推进。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以山区生态林、农田防护林、廊道绿化、城郊森林、村镇绿化等为主要载体,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2008年至今已累计完成造林28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10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42%提高到46%以上,9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10个县(区)被授予“河南省绿化模范县”称号,初步形成了重点生态工程为骨架,绿色廊道和农田防护林带为网络,城乡绿化一体化为依托的林业生态新格局。如今的河洛大地,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生态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二、**生态文明建设尚存诸多问题
在肯定**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反差”。
1、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调查结果显示,“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2、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通过实地考察得知,**市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变卖原矿”阶段,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且产业链条不完整,长期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难以凝聚人气、财气,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3、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一些问题,像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一)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1、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严禁在铁路、重要公路、堤坝两侧近距离开采,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加快科技进步。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发展新型工业。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3、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二)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1、优化农业结构。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
2、狠抓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以及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
(三)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文明
1、加大宣教力度。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强化政府调控。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市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根据国家和省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类别和范围,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健全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配置市场化。要抓紧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市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快速发展。篇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xxxxxxxx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的调研报告
姓名 系别 专业 年级 时间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及对策 【内容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为了对现代生态文明作出进一步的了解,在此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一些对策。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及不足之处。问题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二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做出阐述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对策; 【正文】
一、引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对此我们对100人展开了观察,以下是我们观察到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注重生态环境的行为图表示意图:
由图表可见,社会中现存在大量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1、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满意情况,我们做了调查其结果如下:从上表可得知,人们对生态文明的满意情况较好,有87%的人对生态环境基本满意或非常满意,这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有10%左右的人对生态环境感到不满意,这说明社会在此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社会还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给人民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在研究结果中,有3%的人对生态环境持无所谓的态度,反映出这部分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重视和生态环保的意识匮乏、对自身生态环境的忽视。
2、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随机抽取100名群众展开调查,其结果如下: 你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哪些问题(多选)?()a、乱扔垃圾很普遍 b、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 c、破坏花草树木很普遍 d、水电浪费现象很普遍 e、公共场所吸烟很普遍 f、其它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有80%人认为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和塑料袋的问题很普遍,有65%的人认为水电浪费情况的现象很普遍,有56%的人认为乱扔垃圾的现象普遍,有38的人认为破坏花草树木的现象和普遍,还有4.5%的人认为社会上还存在着其他较为严重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如:乱倒污水、浪费食物、装饰性的灯光太多造成能源浪费等。
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者活动相对欠缺 你是否主动参加过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a、参加过 b、没有 以下是我们统计的结果:
由图表可得,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没参加过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大多数人都不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状况。
四、针对生态文明现存不足的对策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在家里
1、照明用电 注意随手关灯。
2、低碳烹调法
尽量节约厨房里的能源。
3、节水妙招(1)淘米水可以用来洗碗和浇花,它也是很好的去污洗涤剂。既可以省谁又能少使用洗洁精,也可以减少污水。
(2)洗衣服、洗脸、洗澡、洗头等的水可以收集起来冲马桶或者擦地。
4、爱惜衣物之道
穿衣大方、简洁、庄重为美,少量的时尚即可。相比那些时尚的衣服外出穿,在家穿一些家居服,既可以延长正装的寿命。
5、家用电器的节能使用
(1)购买洗衣机、电视机或其它电器时,选择可靠的低耗能的节能产品。
(2)电视、电脑不用时即使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有防止短路引起的火灾。饮篇三: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2.12.31----2013.1.27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11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08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07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09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07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08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