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创建[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8:4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创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创建》。

第一篇:生态创建

生态县创建

除麟生办(2013)1号要求的资料外,还需提供以下资料:

一、创建工作安排和总结(2010-2012)

二、业务工作总结(2010-2012)

三、生态镇、村创建计划

(2012年以前80%的村创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镇创建成省级生态镇)

四、近三年环保兼职人员名单(到村)

五、项目投资统计表(2010-2012分年度统计)

第二篇:创建生态乡镇

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生态xxxx

一、建设内容

1、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窗、标语、农村文艺演出等形式,大力宣传,深化教育,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增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制定了村规民约、河道保洁制度、村级保洁员制度等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制度。三是强化村庄环境整治和森林资源保护,积极发展效益林业,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四是加强法律监督,严格执法,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2、生态产业发展情况。一是做大做强吊瓜产业。2004年以来,xxxx镇从“绿色、规模、质量、品牌”四个层面入手大力提升吊瓜产业,种植面积从原先的几十亩扩大到现在的3900亩。使吊瓜产业成为继香菇之后促农增收又一经济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高山蔬菜基地。镇政府充分利用高山气候优势,发动农民种植反季节小尖椒、四季豆、豌豆、花椰菜、茭白等高山蔬菜基地3570多亩。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比重达63.5%。三是鼓励发展生态养殖。xxxx镇加大投入,村水田环境好、水源充足的稻田规模放养鲤鱼1200亩,进一步提高了我镇单位水田经济效益。四是优化提升食用菌产业。近几年来,xxxx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今年实施标准化生产香菇490万段,黑木耳412万段。全面实施香菇标准化生产,逐步引导食用菌生产向绿色、有机方向发展。五是大力发展水干果、中药材基地。在青竹、岱根、白柘、山后、竹坪、石塘等村发展了锥栗600多亩,香榧200亩,鱼星草、香根芹、厚朴等中药材300多亩。

3、农村环境整治情况。每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以治理垃圾、治理脏乱、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溪流净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抓好水库周边、主要景区周边、公路沿线 8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xxxx十三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与此同时,通过千万农民饮用水、旧村改造、危旧房修缮等多项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二、主要措施

1、强化领导,建立机制。为确保生态镇创建工作顺利开展,xxxx镇建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和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2006年成立xxxx镇环境保护监管站,配备兼职环保员2人,建立了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各村均建立生态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通过广播、宣传栏、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镇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素质,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我镇从本地实际出发,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几年来,共投入1200余万元,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建立了以高山蔬菜、吊瓜、食用菌为主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二是实行生态移民工程。投入100 余万元,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地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的偏辟山村,实行整村搬迁,进一步减轻了环保压力。

4、加强“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实施力度,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xxxx镇借助“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有利时机,制订了《xxxx镇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以实现畜禽污染整治、生活污水处理排放、垃圾固废统一收集、化肥农药污染下降、河沟池塘全面清淤、绿化水平显著提高等为重点内容的“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整治活动,建立完善了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2010年,我镇完成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行政村比例达80%以上,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第三篇:生态创建

洪江区商务局创建生态示范区方案

根据区工委区管委要求,为做好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结合商务局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优化调整,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生态洪江建设。

二、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政策,积极创建绿色机关,使机关布局合理、机关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道路整治、环境优美、环境基础设施较完善,确保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达到90%。

三、组织领导

成立洪江区商务局创建环境优美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刘希安同志任组长,刘博文任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办事处各相关股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阳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联系人:向艳萍,联系电话:7628117。

四、任务

加强环卫保洁工作,确保生活垃圾清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百分百达标。

确保在机关不出现违法建筑。机关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做好各项计划生育检查工作。

优化局小区居住环境。

加强治安防范,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降低各类案件发案率。

全局各相关股室开展创建“环境优美机关”宣传,提高工作人员和家属环境生态保护意识。

2010年11月,区政府向国家申请国家生态区验收,各责任股室、各社区工作站要对生态工作长抓不懈,全面查缺补漏,整改薄弱环节,确保我区顺利通过生态区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各相关股室站要把开展“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工作贯穿于全年工作中,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二)各相关股室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家属群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篇:全市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XX年,我县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足会同实际,发挥优势,争创特色,扎实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生态创建工作综合评比中,我县由XX年的第12位跃居第1位,实现了重大突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是保护生态、美化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创建工作的主体是广大群众,只有全民共同参入,创建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为此,我们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狠抓宣传发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一是以宣传促共识。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简报、横幅、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媒介,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生态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先进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生态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美好前景,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生态创建活动当中。全年累计在县电视台播放生态创建新闻85条,编印简报9期,制作专栏11期,悬挂横幅56条,张贴标语1100余份,散发宣传资料1万余份。二是以活动促共建。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寓教于乐,乐教结合,让广大群众亲身感受生态创建的重大意义,自觉树立现代生态理念,不断夯实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XX年3月5日,组织全县5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建生态家园”大型活动,向全社会发出生态创建倡议书;4月20日,举办了县直机关“生态杯”篮球赛,借势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及生态创建工作的知名度;6月5日,举行了由1XX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集会活动,共同庆祝第34个“世界环境日”,使生态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按照“攻难点、扫干净、摆整齐、保持好”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开展了县城综合整治行动,城区环境卫生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广泛开展“创绿”系列活动,在坪村镇方园村启动了“生态文明村”创建试点工作,组织会同二中、若水中学、地灵中学、粟裕希望小学等学校申报“绿色学校”,引导林业宾馆、凯诚矿业公司等单位创建“绿色单位”,完成了高椅乡、团河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申报工作。三是以调研促共谋。在全县广泛开展了“我为生态创建献一计”征文活动,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力,共同探讨和谋划我县生态创建工作,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文章20余篇。如«努力将生态经济培育成后发展山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努力构筑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等文章先后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注重规划引导,狠抓生态项目实施

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高标准地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XX—2020年)»,响亮地提出了把会同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县”的奋斗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规划»确定了51个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并采取相关措施狠抓落实。一是将生态创建工作纳入“十一五”规划。把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点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重点发展地位,确立了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高椅古民居、生态工业园等12个近期示范工程项目。同时,县直相关部门根据生态县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专题规划,把生态建设项目纳入本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和计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建立规划落实机制。实行“县长全面抓,分管副县长专门抓,相关部门具体抓”的规划实施责任体系,由县生态办负责综合协调,按照生态县建设“三步走”的要求,做好各阶段目标、任务、项目的逐年分解落实,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的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加强生态项目建设。按照每年“安排落实一批、储备推介一批”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项目库管理,加大向国家、省、市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XX年共申报各类重点建设项目22个,落实建设资金3167.6万元,其中贤胜油业等3个项目被列入湘西地区开发重点扶持规划。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把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列入招商引资优先考虑的范畴,切实加大招商力度。XX年,全县共签约高涌洞电站、大康牧业万头瘦肉猪养殖等18个生态建设项目,引进县外境内资金2.86亿元。四是健全完善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国家投资、地方配套、民间投入、招商引资等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了国家投资和国债资金的争取力度,增加了县财政配套资金和启动资金的投入比例,并利用市场运作方式,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广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创建。XX年,共筹集资金5400万元,圆满完成了林纸一体化、林业种苗基地、有机食用油开发等10个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生态创建实事项目建设任务。

三、坚持分类指导,着力发展生态产业

在生态创建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态经济理念,坚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生态效益转化为产业效益,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209国道沿线建立了10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带,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改进耕作方式,保护地力资源。按照“稳杉稳杂,扩松扩竹”的林业结构调整思路,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全县马尾松、楠竹面积已分别达到35万亩和36万亩。目前,全县共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14.5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6个25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25万亩,形成了竹木、草食牲畜、柑桔、蚕桑、花卉苗木、中药材、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烤烟、茶叶、辣椒等11大优势农业产业带。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按照发展新型工业的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大力改造技术简单、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的企业生产线,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资源增值链。宝庆恒达公司在原有生产规模、工艺水平的基础上,投资4200万元进行环保治理与平衡配套等技改扩建工程,将成为我县第一个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贤胜油业公司投资XX万元实施技改工程,建成年产1.5万吨木本精炼植物油生产线,年产值可望达1.5亿元以上。按照“木头财政向水电财政转变”的战略构想,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加大小水电开发力度,鼓励外资和本地民间资本投入小水电开发。XX年,成功引进并启动了高涌洞电站、塘翁电站、广坪电站、长岭电站等10余个小水电建设项目,总投资达7000万元。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总投资1.2亿元的若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第一台机组即将并网发电。同时,还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按照环保有关规定,严把项目审批关,新建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采取过硬措施,实行“关、停、并、转”,全年共关闭和取缔“五小”企业56家。特别是重点突出对5家市控企业的治理,关闭了长城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对金裕、汇森公司实行停产整顿。为此,尽管县里每年损失税利近300万元,但我们认为,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付出再大的牺牲也值得。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重点依托鹰嘴界自然保护区、高椅古民居、粟裕故居、侗苗文化等资源,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开辟了民俗风情、自然生态、农村休闲等旅游项目。通过异地举办画展、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打造会同生态旅游品牌,一项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四是大力发展生态城镇。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县城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绿城”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造绿与清洁活动,基本形成了城、山、水、绿相融合的生态县城新格局。

第五篇:创建生态文明村

创建生态文明村

一、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主要做法

我县认真落实省、市的工作部署,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活动作为顺应群众需求、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造福的“德政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创建工作。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 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高良镇的双乌村、播植镇的长英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写信“上访”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村,平均需要投入10多万元。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的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其中,省市支持的资 金约占20%,县政府支持约占20%,部门扶持约占10%,社会捐助(主要是港澳同胞、民营企业家、慈善机构等)约占10%,村集体投入约占25%,农民自愿出资和义务投工约占15%。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艳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5万多元。马圩镇云植村将集体山林旱地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23万多元。同时,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 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从最容易见到实效的村巷道硬底化、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取得突破,逐步延伸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从美化外在环境到美化人的心灵,到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生态保护到发展生态经济,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农民得实惠,到密切党群关系融洽村民关系,广大农民群众从创建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建成的312个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官圩镇金林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当年就有3个青年光荣应征入伍,打破了该村适龄青年连续5年因体检不合格而淘汰的尴尬局面。创建生态文明村还引来了不少金凤凰。如地处山旮旯的高良镇山窑塘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前,村民为娶媳妇发愁,如今老大难也不难了,有的媳妇还是从圩镇“下嫁”到村里来的。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 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 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加大投入铺好硬底化村道,建起连心桥,筑出致富路,大大改善了农村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各村以生产生活环 境不断改善为契机,结合实际,选准奔康致富路。如马圩镇云植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前,道路坑坑洼洼,交通极为不便,全村4000亩缓坡山地无人承包。在创建过程中,狭窄坑洼的村道变成了平坦宽阔的硬底化道路,全村4000亩山地成了抢手货,全部种上了贡柑沙糖桔,昔日荒山变金山。悦城关塘坪村种植沙糖桔规模迅速扩大,建成了万亩绿色生态的沙糖桔(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基地。一些创建村还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官圩镇金林村,既突出“古村落文化”的特色,又做活“水乡生态”的文章,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趣味盎然、吸引力强的游览项目,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每年游客达到30万人次。新圩镇荔岸村拥有枝繁叶茂的荔枝老树1000余株,正着力打造“荔枝村”,发展生态休闲游。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几点体会

我们以“五改五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全县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形成一种良好发展趋势:一是从城乡文明脱节到文明同步;二是从城乡鸿沟到城乡一体;三是从城乡阻隔到城乡交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新的道路探索。回顾我县创建工作历程,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 农村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我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德庆全县的小康。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特色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幢幢“贡柑楼”、“沙糖桔楼”、“佛手楼”、“肉桂楼”、“务工楼”在农村拔地而起。但与此不相称的是,农民的综合素质相对滞后,公共卫生、环境意识薄弱,全县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脏乱差现象,突出表现在住宅建设杂乱无序,只见新屋不见新村,村巷道狭窄坑洼泥泞,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人畜混居,污水横流,蚊蝇滋生,臭气熏天,一些农民面临水质性缺水威胁,环境污染导致疾病传播,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一些家庭因病返贫。这些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农村地区的进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把“三农”问题摆在党委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摆在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因此,我们制订详细的建设计划,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农民的切实利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文化、环境的交融互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干净整洁的生活环 境,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健康向上的精神文明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生态文明村把握了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点,把握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结合点,把握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合点。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也就蕴含了更丰富的内涵、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使其成为做好农村工作的综合载体。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限和地缘关系被打破,传统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各种矛盾有所凸显,各种利益之间协调平衡的任务更为艰巨。要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还必须在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形式上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不断创新,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措施开创新局面。生态文明村的创建,以整治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保护生态、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根本,构建了一个符合县情民情,促进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的综合载体。它把环境治理、农村文化、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农村经济、固本强基等结合起来。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农村基层组织找到了加强自身建设,更好 地为村民服务的工作抓手。过去较难开展工作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引导广大群众搞创建活动增强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推动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党的执政基础夯实了,执政能力提高了。

——创建生态文明村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政绩观直接反映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动力。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这样的政绩才是我们共产党人需要的政绩,才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所需要的政绩。德庆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惠及28万农村群众,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创建水平不断提高的农村综合系统工程,必须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划,扎实推进,讲究实际,杜绝一切表面文章,更不能为追求轰动效应、钓取一时声名而搞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树立起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正确政绩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创建工作的衡量标准,使生态文明村建设真正符合农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 益,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四、今后工作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后,我县将不断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再接再厉,充实创建内容和丰富创建内涵。2006年我县明确提出创建200条生态文明村和30条广东省卫生村创建目标,加快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建立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水果、蔬菜、桑蚕、畜牧、林业、优质水稻六大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积极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力度,引导农民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努力营造干净、整洁、优美环境。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农村稳定。

三是着眼于管理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账务由镇代管制度,促进村务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着眼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切实抓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与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三个一千工程”,促进创建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双丰收。要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帮助各村委会利用和发挥自身条件和优势,找准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尽快富起来。要以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解决农村突出问题。要教育全体农村基层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贡献。

下载生态创建[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创建[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生态文明村情况

    双泉镇刀山峪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情况近年来,我们在省、市、区、镇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区、镇各级环保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积极进行省级生态村的创建活动,严格对照生态村......

    生态乡镇创建

    **镇位于诸暨市西南部,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镇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粮食种植面积×××亩,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亿元。**镇素......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地处***东北部。全乡幅员面积41.1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x镇紧紧围绕“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建设目标,以“两提两争”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

    乡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乡镇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据《XX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和《今年度XX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计划》安排,今年,XX县坚持通过规划引领,大力实施生态示范工程,生态县创建工......

    乡镇年度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生态创建工作总结 自2006年来,秋炉乡在县政府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根据有关的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

    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总结 **村位于*县东11公里处,全村412户,1397人,耕地2478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3元,养车运输、玉米种植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x镇紧紧围绕“现代化宜居宜业小城市”建设目标,以“两提两争”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