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人才优势将会直接导致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是否先进,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关键字:邓小平,科学技术,生产力,人才资源,知识经济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1975年,邓小平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就以马克思“生产力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是很丰富的,其基本观点是否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就不可能建成合格的社会主义。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第二,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从科学和教育入手。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工具和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
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从当今国际竞争、国力的较量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较量来看,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及当今国际竞争的作用不容忽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引进大量的人才,也就是说每年都要从发展中国家掠夺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源,如现在美国在考虑把外国科技移民的顶限,从每年的11.5万人增加到19.5万人等。发达国家这种对外掠夺人才、掠夺人才科技资源的做法,造
成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人才优势,从而继续确保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这在一个方面突出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是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流向将决定一国知识经济的成败,因此,21世纪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源竞争愈演愈烈。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人才争夺战中没有明显优势。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实践证明的真理。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ttp:///politics/kxjssdyscl/
第二篇: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室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中国,邓小平指出,现代科学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革命,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止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在各个科学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的科学技术。根据现代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1988年9月,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第一位的要素。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替不断加速,从而不断引起劳动对象的扩大、促进劳动工具的革新和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逐渐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力的作用成为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
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的特点表现在(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3)科学技术已走在生产的前面,发挥着先导作用。这些情况表明,当代科学技术不仅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或生长点,而且直接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篇: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四 川 大 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教师姓名胡老师研究生姓名徐文州研究生学号2012213014003研究生专业材料工程所在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类别:工程硕士日期:2013 年04 月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的科学论断。课件
关键词:科学技术;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定义: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规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技术则是科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物化的科学。生产力,即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而言的,这一重要论断,其中的科学技术乃是指科学技术整体,就是既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也包括管理科学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完整体系。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它一经渗透到生产力的各种实体性要素中去,就会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大大推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愈来愈大的革命性作用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正是在此基础上,邓小平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他在1988年9月会见外国客人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包含着十分深刻的内涵。结合当今世界和科技发展的新特征,以及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
3.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第一位的要素。
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来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要素。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但它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而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力。”在当代,科学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1)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劳动者,要靠科学技术来武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劳动者素质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智力、知识、技能、体力等,它在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所具有的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脑力劳动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美国,自1977年起,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已超过体力劳动者,战后一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能迎头赶上,也得益于劳动者科技素质的增强。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一个缺乏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无法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2)促进劳动工具的革新。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主要标志的劳动工具,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用于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资料性质和功能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进一步延伸了人的体力,而且延伸了人的脑力,它创造出了
全新的劳动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的水平,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迅速提高。例如,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仅在美国,它所完成的工作量已相当于以前4000亿个以上脑力劳动者的工作量。可见,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生产工具的革新。
(3)促进劳动对象的扩大。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加工的物质资料,它包括自然和已加工过的人工材料。作为生产力基本要素之一的劳动对象,也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多样化。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劳动对象主要限于自然物。在当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更充分地开发、利用天然材料的同时,更多地用人工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例如,目前世界上的化合物已有900万种,而且每年还在以25万种的速度在递增,这就极大地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
可见,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并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技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替不断加速,从而不断引起劳动对象的扩大、促进劳动工具的革新和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逐渐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已经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力的作用,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有专家指出,生产力公式可以用下述形式表示: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2]
这更加充分地显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地位。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从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来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今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趋势的特点表现在:
(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来势迅猛,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从高科技产业化对变革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的扩散功能和带动功能来看,一些高科技产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赫然出现在重要产业的排名榜上。比如,美、日信息产业的产值分别占全国总产值的36%、32%,大大超过了汽车、钢铁等工业产值,成为仅次于能源产业的第二大产业部门。全世界集成电路销售额年增长68%,计算机销售额年增长52%,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也很快。
高科技及其产业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我国手工业人均年产值约为2000元;传统工业人均年产值为2万元;高科技产业年产值可达10—20万元。其次,高科技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相关新产业的建立。以激光技术为例,可以在激光加工、激光测量、激光通讯、激光唱片、医用激光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再次,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如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取代了电子管,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能力。总之,高科技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是生产力,从军事角度来说是威慑力,从政治角度来说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推动力,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已走在生产的前面,发挥着先导作用。
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产生了新的生产管理组织形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经济发展特点时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这段话正确地提示了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即:科学技术超前于生产并对生产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当代社会生产的鲜明特点,也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依据。科学研究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新的科学成果往往先在实验室内生产出来,再转变为技术而带动生产的发展。例如,先有光量子理论,然后才有了激光技术和激光产业;先有了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最新成果,然后有了
生物技术发挥的这种突出的先导作用决定了它的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3)各国更加重视科技人才,教育的基础作用愈益突出。
邓小平南巡时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3]
这些情况表明,当代科学技术不仅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或生长点,而且直接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据统计,科学技术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进入了20世纪末已上升到75%以上。它已名副其实地处在了“第一生产力”的位置。
现在世界各国都已经看到了科技进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科技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综合竞争实力,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移到科技教育上,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针对当时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远见卓识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但要认识到生产力的关键作用,还要认识到在现在的世界,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在马克思的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反映在传统的工业产业上,如钢铁、铁路„„而在今天,先进的生产力是指以高科技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关注发展生产力,不只是一般的生产力,特别要关注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此,党中央曾指出: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2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李强 刘凌云.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科技,2007。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第四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4年2月15日邓小平视察上海时参观了宝钢,给宝钢带去了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小平同志的题词,是从当时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新情况出发,对如何较快实现钢铁工业的现代化,以至实现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引了一条走‘学习、创新’之路的明确方向。这次党委全会决定,立即组织全工的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小平同志的题词精神。宝钢建设者和生产者在反复学习、贯彻小平同志题词的过程中,把题词的精神化为在引进、消化中不断学习,又在跟踪世界的先进水平的发展中不断创新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引进、消化、跟踪、创新’的八字方针。
在宝钢一、二期工程建设中,广大职工始终遵循小平同志的教导,坚持走‘引进、消化、跟踪、创新’之路,从而形成一批高新技术的施工方法。先后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500多项,其中跟踪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有30项,超过先进国家水平的有12项。如液压管道在线循环和冲洗工艺在酸洗质量上已赶上和超过美国摩根公司的水平,达到美国航天标准,正是依靠了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跟踪创新。由于重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威力,从而推动宝钢建设不断登上新的台阶。”【1】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
我认为着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当今乃至以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就像1860年以前的美国还处于落后状态,然而只用三十年时间便跃居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这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觉得科学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民族的崛起,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发展科学技术,虽然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多的基本国情,我国的教育制度并不完美,离人才强国的距离还很远。我们更应该坚定发展教育,大力推进科学技术。
注释【1】:
书名:《邓小平八次南巡纪实》卷五:关键时刻特区行“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P184
作者:董怀平,李成关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版次:2002年4月第一版
印次:2002年7月北京第2次印刷
第五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5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合体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前,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1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实况。
根据计划,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曾成功与神舟八号、九号飞船进行4次交会对接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目前已进入34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在轨运行稳定,设备状态良好,静候神舟十号的到来。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工作生活15天。在这次任务中,48岁的聂海胜少将担任指令长,同时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操作;47岁的张晓光担任指令长助手,负责配合指令长完成飞船驾驶、手控交会对接、飞船撤离等任务,并担任太空授课活动的摄像师;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负责飞行器状态监视、空间实验、设备操控、乘组生活照料,并担任太空授课主讲人。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实况。请简要谈一下你的感受
解析和建议
1.理解关键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神舟十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代表着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不再是单纯的实验性发射,而是应用性的发射,更加体现了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经走向了成熟,为什么中国的航天技术这么快的提高呢?所以建议 联想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及“三个代表”重要科学理论。联系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解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要怎么做。注意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
2.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试验指挥楼平台,现场观看飞船发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实况表明了国家领导人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他们的领导下,国家的科学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因此建议联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进一步阐述共产党领导的作用以及他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表率作用,解释“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代表科学技术发展的发展要求。注意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
答
1.答: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3.答: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百忙之中还抽空观看神州十号载人飞船
发射体现了国家领党人重视科学技术,并且引领全国人民发展国家。这体现了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
人始终站在中国发展的第一线。
2)在新的历史条件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的政治目标只有共产党。航天事业,代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共产党领导着全国人民积极的去探索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领导人积极参与航天事业,表现了国家领导人重视科学技术,体现了党的“科教
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文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