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谈生命教学设计2
谈生命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读关于“感悟生命”的文章,并谈感受。(配乐)
2.师:(对学生回答表示肯定、赞扬)冰心先生在她的文章《谈生命》中对生命作了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生命?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冰心的《谈生命》。
二、检查预习
1.记住下列字词的音、形、义。(课件展示下列字词)
清吟 枭鸟 荫庇 芳馨 怡悦 云翳 一泻千里
(生读后,合作听记;自选3个词语写一段话)
2.了解作者(生根据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冰心,掌握相关内容: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悟》《寄小读者》等。)
以上内容由课件展示,并展示冰心先生形象。
师推荐阅读:《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三、探索新知
师导学:了解了冰心先生的主要情况后,我们就来感悟一下这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诠释。
(一)整体感知
1.师生合作朗读文章。
(配乐并播放江流入海、小树成长的画面)
生思考问题(课件展示):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
(读文后,生回答。)
明确: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第二问生可畅所欲言,意思对即可。如:春水和小树的生长过程暗示人的生命历程。
2.(肯定生回答)师:全文可划分几个层次?有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生速读文章,划分层次,鼓励学生有不同的划法。)下面作一种较为粗略的分段:(课件出示下面内容)
第一层:第一句话。(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文章思路的起点)
第二层:从“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到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最后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二)合作探究,揣摩品味
1.师:生命如“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春水”和“小树”在成长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有怎样的特点?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状态?由此你想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具有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生四人一组,推选一人读文或齐读,读后讨论并推举代表回答。课件展示以上问题。)师生共同明确:
“春水”“小树”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期间顺利与曲折、幸福与痛苦相生相伴;“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具有曲折和大起大落的特点,“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则显得平静而温柔一些;人生亦是如此,出生、成长,期间经历无数的幸福、痛苦,时而顺利,时而曲折,直至死亡;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敢于面对困难,正视生活中的幸福与不幸,快乐时微笑,痛苦时亦能微笑,不屈不挠,奋斗不息。
2.读文,品味语句
师:文章有很多精警语句,你感受最深的有哪几句?找出来,读后,谈谈感受。
(生速读文章,找出感受较深的语句,读后,随便谈感受,师可适时补充。)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
何尝不美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课件展示问题)
(生二人一组,讨论后回答。)
师生共同明确: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它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
折相伴相随。
4.你认为生命像什么?为什么?请用一个比喻句表达出来。
(三)质疑,解疑
生速读,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例:
1.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层是议论,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点明生命的意义、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由于文章
具有哲理性、议论性的特点,所以最后一段具有作结论的性质。)
2.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细说起来,随文章的展开,感情呈起伏变化。文章描
写一江春水是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语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
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更是平静的,没
有快乐,也没有悲哀。描写一棵小树则略有不同,一开始充分喜悦,充满希望,继而是“宁
静和喜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尽管全文的感情有起伏变化,但总的说来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的,作者借此文宣示一种健康、进取的人生观。)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下列问题)
1.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
丽?”联系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2.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请选自己喜欢的背诵三句以上。
五、写作链接
师:学了本文,同学们对生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请写一篇读后感,结合实际谈谈自
己对生命的认识。
生课上说思路,课下写作。
六、小结
同学们,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我们应该珍惜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珍惜生命所带给我们的一切,要知道,幸福是人生,不幸
亦是人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生命方能放出的真正光彩。
七、板书设计:
9、谈生命(九下语文第三单元)
五眼泉镇中小学曹胜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多悟,把握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人说,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有人说,生命无限,当创新
无限;解放军战士雷锋有句格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可见,每个
人对生命的认识都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回答。今天,我们循着冰心老人的笔触一起来探讨这个
共同的话题:《谈生命》。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古诗中含有我国一位现代女作家的名字
你知道是谁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介绍。出示课件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一个北洋水
师的军官家庭,福建长乐人。五四运动爆发时,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并以写“问
题小说”而引人注目,作品多涉及教育、男女平等、报国、婚姻家庭等问题。在此同时,还
写了许多清新隽美的小诗,其诗集《繁星》《春水》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其文笔隽逸,艺
术精巧。冰心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还是散文,其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独成一体,被当时
读者誉为“冰心体”。冰心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合集《超人》《往事》,诗集《繁星》《春
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
二、浏览全文,感知结构
全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根据你的理解把本文分为四层,并说明理由。
三、质疑解难①:有同学问,冰心老人为什么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一)、分角色诵读“一江春水”部分,边读边展开联想和想像:
①一江春水有着怎样的历程?有着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②你从这些描写中联想到人的生命吗?
③这些描写为什么能让你有这种联想?
④仿写:一江春水还可能有怎样的经历?试依照“有时候„„”再写几个句子,要求选
用恰当的词语,感情色彩一致。
1、有时候,他会遇到雷雨的袭击,风暴撕扯着他,泥沙搅和着他。他吓得心惊肉跳,风
停了,雨住了,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澄清。----陈正凤
2、有时候,在生活的的道路上,有时阴云满天,有时也阳光灿烂。极少有人是一帆风顺的。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勇敢地正视挫折。----刘**
3、有时候,他遇到漫天飞舞的雪花,这大雪笼罩着他,冰冻着他,他暂时凝固了,停滞
了,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奔腾着,汹涌着,终于,冰雪融化了,他又一路高歌向前涌去。----李**
4、有时候,他遇到新的细流,他便欢快地跳跃着,张开双臂来拥抱她,他们交织着,缠
绵着,多么甜蜜,多么温馨,他们携手共同走向遥远的大海。---刘**
(二)、略读“一棵小树”
同样,你从对一棵小树的描写中联想到人的生命历程或状态了吗?你属于哪个季节呢?
小结:冰心老人为什么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经历(状态):相似
写作:隐喻(选用恰当的词语对事物作生动描写,在描写中渗透作者感情。其比喻义全
靠读者自然领悟。)
四、质疑问难②:这两个比喻是否重复?可否删去一个?
理解两个比喻的侧重点
五、质疑问难③:冰心老人从这两个比喻悟出了怎样的生命规律和本质?
分角色朗读最后一部分。思考:选择引起你共鸣或思考的一句,说说你的理解,可以举事
例,也可以讲道理、引名言,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六、总结延伸:
1、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
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2、冰心女士在她漫长的生命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更有大痛苦,她与读者同快乐,也与读者同痛苦,七十余年如一日,从而成就了她的璀璨瑰丽的生命。她虽然未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但她的生命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同在,与一代又一代的千万读者同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同在。冰心女士走而无憾。--写在冰心女士逝世10周年之际
本文都把生命比做什么?
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分几层)
语言上有哪几个标志?
这些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文章结构
第一层:巧妙揭示话题.文章题目是“谈生命”开篇即起波澜
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写出了生命里
程的丰富多彩.第三层: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第四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
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规律。
最能表达课文主题的思想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
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第二篇:《谈生命》教学设计2
《谈生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反复阅读,整体把握课文。
3.比较阅读,了解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重点
1.把握文章主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2.培养鉴赏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学习时间 1课时。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诵读课文,画出富有哲理的句子。
二、课堂阅读
(一)引领学生读懂课文 1.导入。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今天我们不妨打破这个格局,老师不讲,大家先做,看看能否完成教学任务。
2.请大家对照讲义一(讲义一:把课文内容写在页前的2/3,留有1/3的空白给学生写点评),针对画线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写出你的点评。
3.交流评议(理解的正误,文采的优劣)。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D.“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等等。4.归纳课文主题。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的真谛在于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5.放声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语段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多读几遍。6.然而,现实中却有两种戕害生命的暴力行为层出不穷: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生命的暴力行为;二是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教师随机点评)
(二)比较阅读,领会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的区别 1.阅读法国作家蒙田的《热爱生命》,用他的生活态度为讨论作个小结。作者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要求人们珍惜生命,利用生命,享受生命。
2.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相同点:
两篇文章的主题相似,都谈到积极进取的生命观。不同点:
A.文体和表达方式不同。一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而议论文则是侧重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逻辑论证,文学性和情感性较弱。课文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表达生命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比论证,批判悲观厌世虚无主义的人生观,给人以警醒;倡导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给人以启迪。
B.作家风格不同。冰心,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以细腻、清新的诗歌、散文见长。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与培根、莎士比亚等伟大作家一样,是一位不朽的人物。作品“明哲善辩”“精于心理分析”“文风简朴”。
C.语言风格不同:前者细腻、含蓄、清新;后者朴素、明辩,富有逻辑性。3.齐读《热爱生命》 附:
热爱生命 法国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他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见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情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力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却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三、课后拓展
1.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2.品味下列语句,写出你的理解。
A.“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
B.“生之本质在于死。”(有生就有死,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第三篇:《谈生命》教学设计_2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案
冰心
教学目标:
1、朗读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品读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
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视频导入)
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纪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检查预习
1、作者
2、生字、生词
挟卷
芳馨
怡悦
云翳
巉(hán)岩
荫庇(ìnbì)
三、朗读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1、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文。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一江春水”在奔流入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这个过程与生命过程有何相似之处?“行程的终结”时“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一棵小树”部分,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树的一生中有怎样的经历?在生命的历程中,小树是如何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的?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作者为什么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明确:提出话题,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可从几个“有时候”领起的内容来思考,学生只需从中摘录关键词加以联想。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可从文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看出“春水”的平和、宁静。
※生长顺序
※四季的不同状态。可从中摘录关键词语来进行理解※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来生”是一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不敢说”“也不敢相信”传达出作者对“今生”珍爱与重视,这是积极进取的生命观;说明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应当珍惜,无论经历的是坦途还是坎坷,都应当勇敢面对,细细体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独特体验
在作者的眼中,生命像一江春水,从雪山发源,最终流入大海,生命像一棵小树,历经四时,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四、美点寻踪,发掘文的审美价值
作者将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1、品读,品读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句(最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
多媒体显示:
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明确: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黄莺清吟”指人生中的美景,“杜鹃啼血”指惨景,而“枭鸟的怪鸣”则指人生中凶险的事物。美景与惨景、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再读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五、感悟主题
1、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大声齐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2、作者认为“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现在我想问大家,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3、教师总结:生命的话题永无止境,冰心告诉我们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3、搜集资料: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凡人,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他们唱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生命进行曲,搜集那些感人至深的、震撼心灵的生命故事。
第四篇:9 谈生命
谈生命
(三)重庆市朝阳中学 陈伏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和本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探究散文意蕴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其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多悟,把握作品内涵和行文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搜集作品有关资料。
一、导入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曾经在《生命生命》一文里,感受过生命的伟大与坚强,可爱与美好。生命是什么呢?在现代女作家冰心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让我们随作者一道去感受生命的“流动”与“生长”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用心感悟。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理清行文思路。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总起)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分写)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总收)
3.交流感受,谈谈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预期成果:生命像一江春水那样东流入海,像一棵小树长大而后又叶落归根,生命的过程中有快乐,也有苦痛,无论怎样,都要“快乐勇敢”地面对。
三、品味探究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作者在文章的开篇就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命到底像什么呢?生命与一江春水有哪些相似,与小树的生长又有哪些相似?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意在表明什么?
教师与学生就作者所谈的“生命”话题交流探究,进行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三方“对话”。
预期成果:
(1)引导学生朗读和品味“分写”部分,勾画相应词句。
(2)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要经历逆境(如遇到“悬崖峭壁”“巉岩前阻”“暴风雨”),经历顺境(如经过“细细的平沙”,遇到“晚霞和新月”);要经历人生的春、夏、秋、冬(如树木的生长荣枯、开花结果,经历春夏秋冬)。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如作者所说“快乐勇敢”地前
进。在引导学生体会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来谈,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让学生就自己体验与感悟最深的一点来谈。
(3)作者用这样形象的比喻,表明生命不平坦的历程,说明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宇宙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的道理。
(4)作者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关文段,对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学生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2.学生针对本文的情思意蕴中难以理解或极其关键的地方提出质疑,进行交流探究。预期成果:
(1)作者在人到中年时写作这篇文章,按理说她已经经历了人生的许多风雨,对人生的体验有很深的感悟,可是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因为“生命是什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轻易就能谈清楚的;而在本文中作者只就与生命有关的一个方面──生命的过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2)作者为什么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作者既不是唯心主义者,也不是在宣传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她不是在宣传所谓轮回。人的生命只此一回,匆匆如“白驹过隙”,作者对生命的百般珍惜如随声出。
(3)应该怎样理解“不是每一道江流都流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如果不流动的便是死水,不活动的便是死亡的种子,不是拥有生命的都有意义,只有奋发向上的生命才是勃勃有生机的。
3.引导学生朗读“总收”部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问:为什么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生命的过程不只有快乐,也有苦难,而正是这些苦难才造就了有生机的生命,生命从中得到了锻炼,人生也更美丽。生命中的快乐与苦痛是相生相成的,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也很美丽。正是因为有了痛苦的存在,快乐才弥足珍贵,正是因为经历了痛苦,才更能体会快乐的滋味。
4.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和把握本文的写作风格。
本文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从行文结构和描写笔法来看,更像是一首散文诗。比喻、反问、对偶、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形象性,也更富有诗歌的节奏,前后照应,一唱三叹,娓娓道出生命的内涵,传达人生的哲理。
5.再次朗读课文,深入品味课文之美,积累记录文章的美词妙句。
四、延伸拓展
1.比较阅读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把握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敬畏生命》选取“树”这一生命形式,以树传播种子的方式为描写对象,形象地阐发了那棵树令人“敬畏”的执著、顽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力。人们除了敬畏、折服外,还会对生命引发丰富的联想,在内心深处仔细品味这大千世界,这芸芸众生,甚至悟到: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在困境中取得突破,在绝境里获得新生,在死灭后归于永恒。
《谈生命》表达作者冰心对生命的热情礼赞,作者用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对象具体化,把深奥的内容通俗化,并且以满腔热忱激励年轻人,去战胜困难,去迎接胜利后的辉煌,这样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
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2.学习了本文,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展开讨论,并写一段话,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点。
教师提示:或写一组比喻句,或写一组排比句,或写一首小诗,或写一段散文诗等。
五、结束语
同学们,生命之河正在滚滚向前,生命之树已经花满枝头,让我们一起谱写属于我们的生命乐章吧!
六、作业
1.熟读课文,练习朗诵技巧,为本单元的朗诵比赛作准备。
2.继续写作本文的读后感,或者是继续拓展阅读有关生命主题的课外佳篇,获取对生命的更多的感受和体验。
文章运用拟人化手法,形象化地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表达了坚强的意志和豁达乐的精神。让我们为之一振:
【原句】“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品析】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方法,庄重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在常人眼中,死亡或许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思想高度,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原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
【品析】可以说是作者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之大成,是最富有思想情感的句子,也是全文的点题句。不仅提炼出了深刻的哲理,而且表明自己的人生观、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激昂、达观的情调,这种情调在这几句中表现得更明显。
【原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品析】这句话非常的生动形象,说明了人的一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等,只有单一的经历是不行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说人到了老年,即使有无限感慨也应感到幸福和欣慰。
第五篇:9谈生命
9谈生命
冰心
楼德镇初级中学 任伟
教师寄语: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识记作家作品、难点字词。
2、感受作品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揣摩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3、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的字注意。
挟卷()羞怯()覆压()清吟()荫庇()芳馨()云翳()悬崖峭壁()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一泻千里: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3、词语积累:一泻千里 荫庇 芳馨 云翳 理解探究:
二、课文内容分析。
4、本文的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5、本文全文只有一段组成,根据文意,可以把本文划分成几个层次?
6、本文开头第一句话中“生命是什么”和“生命像什么”有什么不同?
7、生命和“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系?
8、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合作释疑:
9、“一江春水”经历了哪些生命过程的体验?(可用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这些体验有无先后顺序?从中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10、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课内精读: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1)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B.关于生命和生命的意义,原是一个复杂严肃的话题,但作者却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说理方法上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具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许多句子不乏深刻的比喻象征意义,如“平沙斜阳芳草里,看到了夹岸桃花”,就使人感受到生命晚景的瑰丽。
D.本文结构严谨,开合自如,行文上非常注意前后照应,如结尾一段中说“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第一段对江流入海过程的叙写完全照应。
E.本文反复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又说“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这些看似与本文积极乐观的主题不太和谐的略带宿命和伤感的文字,应作正话反说理解。
14、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B.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C.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15、文中画线句“生命又像„„”省略了一段话,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推断:(1)“生命又像”什么?生命又像。(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用“生命像„„”开头,写几句话(30-50字),表达你对生命的理解。(文中的比喻和上题中推断的比喻除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层,然后把自己的对生命的感想写出来,和其他同学交流。
9《谈生命》参考答案 2 3 略
4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成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毅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5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话。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为下文作好了铺垫。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写了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了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余下部分。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6、“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这样写出的文章更加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
7“一江春水”显示了人生历程中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着重表现了生命的奋斗不息。
8结合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希望你的一生能够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你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情景。
9、“一江春水”经历的生命过程的体验: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所描写的几个“有时候”的情况,从事物性质和发生的状态来看,不分先后阶段,即不与人的生命历程的阶段一一对应。
这些情况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几种状况,显示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人生总是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而随的。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其实是生命的历程,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10、几个连续的阶段,勾画着或喻示人的生命历程,生命的规律就是从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最终归于消亡。生命始终向前发展,这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课内精读: 1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引出了下文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12.(1)“大海”作为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顶点,“黑暗”表示生命的终结。
(2)生命是一种过程,生生不息是自然规律,显示了“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希望人们能承受更多的与生命相生相伴的快乐与苦恼,用以构筑一生的完美。
13.A B 14.C 15.(1)一棵小树(或一粒种子)
(2)本题是探究式阅读的考查,所答内容应与下列例句相近。例句:它在生长中伴随着快乐和痛苦。春天抽叶开花,夏天浓荫结果,秋天叶色绯红,冬天落叶归根。或:既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又经历风吹雨打,酷暑严寒。16.本题答案为开放性的。写出贴切比喻;围绕比喻想象;表达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