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课后习题目录专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P1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1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P1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2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3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4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P4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P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6页)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P6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6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7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7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7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8 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9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10页)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10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10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1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11
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做出的巨大贡献?12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12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13页)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3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13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3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14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4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15页)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15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15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6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6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7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18页)
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8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8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18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19
5.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9
6.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21页)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1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1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22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2
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3
6.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23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24页)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24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24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24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25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25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26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27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29页)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9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29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30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1
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31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31
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32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33页)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33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3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34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34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35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36页)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36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36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6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37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37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38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39页)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39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39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40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40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41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42页)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2
2.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42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43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4
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44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46页)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46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6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47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47
5.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48
6.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48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49页)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49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49
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50
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50
5.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51
6.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51
第二篇:毛概课后习题
第八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去。
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第三,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 第九章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同意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 两个制度”的概念 1982年12月,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1983年6月,邓小平提出的“邓六条”使“一国两制”构想更加充实、具体化
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和平发展?
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二、坚持从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
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
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十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可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三、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四、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二者都还未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
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格局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世界多极化有利于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有利于推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和平未来的渴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它注定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候是十分激烈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促进全球生产力大发展、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它会带来各种全球与各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国际竞争,增加国际风险,同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也会造成巨大冲击。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既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又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合作
(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合作与共赢的理念
(三)弘扬以合作与共赢为核心内容的集体主义主旋律 十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巩固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工人阶级是从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发展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三、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3.为什么说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遵守法律,热爱祖国。它们勇于开拓,敢于冒险,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勤劳致富之路。伟大而又艰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背景下,不断壮大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对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增进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族专政的坚强柱石
二、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三、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四、人民解放军是维护祖国和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十二章
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二、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三、正确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凝聚亿万人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党的领导
四、应对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2.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二者辩证统一。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需不需要党,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
3、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具体说,就是指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的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4、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第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第三,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第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三篇:毛概课后习题
第八章: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之间的关系? 答: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要求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者具有共性,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它们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经济体制结合就会体现出不同的制度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可观要求。
B: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是
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第九章: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体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民主:①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佐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②民主建设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他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自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自由解决了资本主义自由无法解决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际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
人权: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都要通过国家政权,依赖国家政权。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第十章: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第十一章: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A: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B: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C:要正确把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A: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B: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C: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D: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E: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A: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 B: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C: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D: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E: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也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第十四章: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A: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B: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C:我们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作好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十五章: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
C: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时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A:这是由我们党是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客观事件所决定的。
B:这是由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关系所决定的。C:这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执政的现状后有针对性提出来的。
第四篇: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开卷考试必备 2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共十五章)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时代背景。中国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个代表”重要思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中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思想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必须长期坚持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思考习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误的,完全不是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经过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三章思考习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系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6.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思考习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1]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这个探索中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比如,党的八大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先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以及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任的需要。
中国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20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中国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生产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择其要者: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活水平。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站在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第五篇:毛概课后习题问题
毛概题目: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6.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7.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低纲领的统一?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
5.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6.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
斗目标的新要求?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5.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6.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
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5.如何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6.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怎样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5.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6.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