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复习2
16、豆腐的制作工序?答:黄豆也叫大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栽种。黄豆可以用来榨油,也可以直接食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加工黄豆的传统,黄豆经过加工,成为好吃、容易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并为此发明了一整套加工工艺,这就是豆腐的制作。制作豆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黄豆经过许多道工艺,才制作成人人爱吃的豆腐和各种豆制品,它的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人们的劳动。制作豆腐的工艺很早就被传到世界各地。
工序:
1、洗净黄豆,用冷水泡发。
2、用小石磨或豆浆机把豆子磨碎。
3、把磨好的豆子放在细纱布里过滤,过滤时拉住纱布的四个角摇动,滤出豆浆。
4、把滤出的豆浆放到锅里,用火煮开。
5、把调好的卤水、石膏或凝固剂一点一点地倒进煮好的豆浆里,边倒边不停地搅动,这叫
点豆腐。
6、用纱布垫底,把点好的豆腐放在木盒或带眼儿的塑料盒中(最好是长方形的),上面用
木块或砖头压住,挤出多余的水分,豆腐就做好了。
第五单元 穿越时空的生活
一、填空
1、用(电子信箱)只需几秒就能把信发出去。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走进千家万户。电话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我国平均每(四)人就拥有一部电话。
3、在通信领域的一个又一个发明,进一步增强了人类的(通信能力)。这些先进的通信技术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人们的文明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4、一封信从(寄出)到(接收)要经过许多环节,这其中渗透着(邮局)工作人员的辛勤与汗水。
5、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通道,我们要遵守它的“交通规则”,也就是国家颁布的(法律)和(法规)。
6、同学中间也可能发生过违反通信法则的行为,也许你们没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我们应自觉遵守(通信法规),尊重他人的(通信权利),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通信权利。
7、为了尽快把远方亲人的消息送到人们手中,(邮递员)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他们辛勤的汗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意),人们称他们是(绿衣天使)。
8、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只有几条土路“晴天一脸(土),雨天一脚(泥)”,去镇上赶集也要起个(大早),还要走(很远)的路。
9、在我们生活中,有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有崎岖陡峭的(山路),有乡间的(羊肠小路),有波涛滚滚的(水路)。各种道路上都留下了人们的(足迹),都印刻着时代的(变迁)。
10、在(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努力下,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如今,纵横交错的道路网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地方便,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11、在南方,碧波荡漾的古老水路仍然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
12、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极大地拓展了城市交通的空间。
13、我由衷的为我们国家道路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14、道路建设离不开(筑路)工人和(养路)工人劳动,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15、雀儿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被称为(生命禁区),四川公路局雀儿山五道班班长(陈德华)和他的工友已经坚守了(20)多年。
16、养路,算不上(复杂)劳动。养路工的岗位(平凡)的连司机都很少注意,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简单的劳动,离不开这些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
17、在唐代,我国就造出了可以容纳(六七百人)的大船。在当时,船前进的动力主要靠(风)力和(人)力。5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可以乘坐(上千人)。
1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建造(大型)船只技术的国家之一,在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的造船术和航海术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9、郑和下西洋是使用的船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20、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1、无论是(广播)、(报刊),还是(电视)(网络),各种媒体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我们应该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想法,同时也应该(体谅)他们,我们应与他们试着(沟通)。在社会生活中,(沟通)与(交流)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
23、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也不同。
24、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能帮我们开阔眼界,了解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欣赏电视节目,可以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
25、如果看电视不加(选择)或者时间过长,会耽误学习,影响身心健康,严重的会得“电视病“。
26、十几千克重的摄像机一直不离(摄像师)的肩上;录音师从来没留下过(自己)的声音;播音员总是(从容自若),(记者)深入第一线采访。
27、电视节目给我们带来(轻松愉快)的体验,电视节目的播出渗透着(电视工作者)的心血,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精神食粮)。
28、体育比赛使我们感到(兴奋),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朝气)。(现场直播)帮助我们了解各地发生的大事。
29、电视以它丰富的(内容)、动感的(画面)吸引着我们,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信息),学到更丰富的(知识)。
30、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书本报纸帮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带来(乐趣),帮我们(智慧的)生活,书籍和报刊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31、在安静的图书馆中,人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32、剪报是积累(知识)的一种有效方式。
33、三毛生活与我们相差(很远)。他生活在(旧社会),受富人的(欺侮),但他不向困难(屈服),用自己的方法与不平等社会(作斗争)。
34、读一本好书使人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35、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好帮手。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36、电脑的(普及)与电脑网络的(开通)为人们生活增添了乐趣。人们可随时随地与亲朋(传递信息)。
37、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有责任(关心)(爱护)他们。我们应该学会(自我)保护。
38、古代的通信方法有(烽火传情、人畜送信、信鸽传信)等。
39、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知道的通信工具有(电话、手机、邮递、网络、数字)等。
40、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话)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最普遍的一
种(通信)方式。
41、被称为大众传媒的有(电视)、(电影)、(书籍报刊)、(网络)等。
42、(书籍)和(报刊)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4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任何人不得故意毁损邮筒等邮政公用设施,不得(隐匿)、(毁弃)或者非法拆看他人的信件。
44、(网络)是我们学习的新伙伴,生活的好帮手,它使大家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方便和快捷。
45、现在最为快捷,普通的通信方式是(打电话)。
46、交通运输的方式有(陆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47、西汉时期我国开拓了一条闻名于世界的(丝绸之路)。
48、(郑和)是我国著名的航海家。
49、看电视应注意(选择节目、控制时间、保持距离)等。
第二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复习范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复习
1、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说的和做的一个样。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2、诚实是一种勇敢的行为,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批评自己。
3、俗话说:“纸包不住火”。一个经常说谎的人,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
4、诚实不需要任何理由,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一个真正诚实的人,就拥有像水一样透明纯净,像玉一样洁白无暇美好的心灵。
6、宋濂后来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诚实守信)的美德受到人们的称赞。
7、我们小时候唱过的童谣:“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说的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
8、一个人只有守信用,人们才会信赖他,尊重他,愿意和他交往。
9、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记在心里,并尽力做到。
10、不守时是不守信的表现,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11、对别人做出承诺前,我们要先想想自己该不该做,能不能做。
12、真正的朋友就是真诚相待、互相理解、互相宽容。
13、我们播种真诚,才能收获友谊,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
14、诚信就是一张使你受欢迎的名片。
15、相信别人,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这就是快乐的密码。
16、医生与病人,商家与顾客„„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获得相互的尊重与信任,诚信,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17、“一诺值千金”,良好的信誉比金子还宝贵,各行各业都需要以诚信来赢得信誉,可以说诚信是成功的保证。
18、曾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他牢记孔子的教导,“言必信,行必果”。
19、无人售报。需要人人自觉,售后服务,需要兑现承诺。
20、在我们的社会大家庭中,在这样一些特别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尊重的特殊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特别贫困的人、孤儿等。
21、面对生活的困难与艰辛,他们顽强抗争、自强不息;面对身体的残缺与不幸,他们依然能够想着他人,奉献社会。
22、他们以顽强向上的精神,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尊重,同时,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帮助。
23、为了方便(老)、(弱)、(病)、(残)者的生活,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采取了很多措施,修建了许多公益设施,为他们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生活条件。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人)权益保障法》,他们的权益是受法律保护的。
25、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富有,重要是要有一颗爱心。
26、用爱心为他人点燃希望,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幸福。
27、只要有爱心,天天都是助残日,天天都是老人节。
28、(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老人节,(10月1日)是国际老人节。
29、一句问候,一把搀扶,一份捐赠,一次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这些都是献爱心的行为。
30、我们奉献爱,也将收获爱。
31、清清家乡水,哺育了美丽的生命,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32、河水被污染,人们的生活也受到影响。
33、垃圾污染了水源,也污染了空气。
34、工厂(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就会造成污染。
35、工厂要采用新的污水处理方法,排放的污水要符合标准。
36、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情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37、绿色植物能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像个“制氧厂”;它们能大量(吸收尘埃),(净化空气),像个“吸尘器”;它们能杀死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像个“灭菌器”„„它们就是我们健康卫士,有了它们,就有了(洁净的空气)。
38、空气污染的危害可真大,严重的话会出现(酸雨)、(泥雨)。
39、粉尘、油烟、煤烟、毒气„„这些有害物质是人们的行为造成。
40、污染空气的黑手有:
A建筑工地扬起的灰土。B机动车尾气。C工厂排出的废气。D堆放的垃圾。
41、动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
42、森林不仅是许多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而且能起到涵养水土、防风固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森林遭到破坏,大自然将会用(沙尘暴)、(洪水)等自然灾害来报复人类。
43、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意思是(青蛙)多了,(害虫)少了,(庄稼)丰收了,青蛙保护了庄稼。
44、害虫的天敌:青蛙、麻雀、蛇„„这些东西或被(捕杀),或被(农药毒杀),或被(送上餐桌),成为美肴。
45、一窝燕子一年能吃掉(50万到100万)只害虫,一对灰喜鹊能使(33万)平方米森林免受虫害„„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动物,最终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46、水百合是(花)、(叶)俱美的水生观赏植物,美化了(环境),但是,它的(过度繁殖)又会将池塘里的其他生物全部闷死。
47、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8、每年(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49、为环保事业做一则广告:(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②别让眼泪成为地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③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
50、我们说的绿色生活是指:居住环境绿化;吃的是没有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的安全食物,乘坐低污染的环保汽车,享受太阳能热水,人人都自觉保护环境。
51、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让我们共同呵护绿色家园,愿家乡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泥土永芬芳。
52、路通了,我们与家人、朋友的距离更近了,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了,眼前的世界更开阔了„„
53、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车、通航„„我们社会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54、“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意思是要想富起来,首先修好路,道路修好了,交通方便了,生产的产品流通了,那人们的经济就活跃了。
55、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青藏铁路全长(1118)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多年冻土最长的(高原铁路)。
56、今天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的发展使我们生活的地球变“小”了,“一日千里”不再是神了。
57、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每一个码头港口„„都能反映出交通的发展。
58、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速化、智能化将为(海)、(陆)、(空)交通的发展方向。
59、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可以通江达海,也可以直达重庆港。
60、交通主要担负着运输的重任,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能完全取代谁。
61、交通发展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62、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烦恼和问题?
A、火车的轰隆声太吵了。
B、汽车排出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很大。
C、船只排放的油污、废水把鱼儿都毒死了
D、交通事故增多了。
F、由于车子太多,经常堵车。
6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手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是会干扰飞机的导航。
64、炮竹、雷管、炸药等都是易燃、易爆物品。鸦片、海洛因、冰毒„„都是有毒物品。我们是社会的一员,遵守交通秩序,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65、从京广线坐火车可以直接到达北京。郑州是全国铁路枢纽,到北京很方便。
66、确定了出行目的后,要考虑的问题是①查一查列车时刻表,看看乘坐哪趟车方便些;选一条最方便、最近的路线;②别忘了准备一些出行必需品;③乘坐公共汽车别忘了到站下车。
67、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
68、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9、我们的祖国是在(东半球)像一只雄鸡站在亚洲的东部。
70、我们的祖国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领海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她面向太平洋,背靠广阔的亚欧大陆,陆上与14个国家相邻(蒙古、俄罗斯、缅甸、印度等),东南面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环绕着,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
71、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我们所在的省是湖南省,还有台省没有统一,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4个中央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72、我国的两大河流是有滔滔不绝的长江、黄河。黄河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73、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长江、黄河都是由西向东流入大海。
74、西部高,东部低,祖国地势像阶梯,有高原、有平原、还有丘陵和盆地、大山大河真壮丽,珠穆朗玛高第一。
75、我国的四大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76、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77、我国主要的河流: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伊犁河;
78、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名山所在的省:东岳泰山在(山东省)、西岳华山在(陕西省)、南岳衡山在(湖南省)、北岳恒山在(山西省)、中岳嵩山在(河南省)、黄山在(安徽省)、庐山在(江西省)。
79、天下第一山是(黄山)、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天下第一佛是(乐山大佛)。
80、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那里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三峡水电站。最大的岛是(台湾岛)。
81、中国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面积(3583)平方公里;(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面积约(980)平方公里。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82、祖国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侵害的一部分。
83、民族英雄(郑成功)带领两万多名将士经过八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岛。)
第三篇: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测试题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期末检测卷
班级 姓名学号
一、我知道
12、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有()。
我们这个地方适应种植的农作物有()。
13、我知道农业生产中人们有许多创造发明,如()。
1、我的家乡位于()省()市,我爱我的家乡。
2、在我的家乡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地名有()。
3、祖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瑰宝,在祖国(),有();在祖国(),有()。
4、我国有()个民族,()族的()节是本民族的新年。我是()族人,我们过新年就是过()节。
5、家乡的乡风乡俗独特有趣,我知道()。
6、生活的文明进步,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只要我们相信(),辛勤(),就能使生活变得更加(),更加()。
7、一旦遇到火灾,首先要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方法,迅速离开现场,然后及时
拨打火警电话()。
8、当不熟悉的人想接你回家时,我会这样做()
9、为了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我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等。
10、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我知道这些丰盛的食物来自()。
二、我来评
1、现在条件好了,不用再讲勤俭节约了………………………………………(2、全球的水资源相当的贫乏,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3、小红对爷爷说:“爷爷,书上说高血压患者不能喝酒。……………………(4、我的家乡虽然是个偏僻的小山村,但我觉得她很美。……………………(5、现在我要好好读书,学到本领,长大后为建设家乡作贡献。……………(6、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不同,但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家乡。………………………………………………(7、这些生活用品这么破旧,有什么好欣赏的。………………………………(8、种草种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四、我来告诉你
今年寒假,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因为))))))))1
第四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完整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强小学相关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
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
4.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5.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6.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7.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用设施。
8.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9.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10.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1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我的家乡风光好 3.家乡的四季变化 4.家乡产物知多少 5.居民与饮食 6.家乡的方言 7.多彩的民间艺术 8.家乡民俗探秘 9.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12.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教学目标: 1.通过引“以为荣的家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远大志向;
2.培养学生观察、了解社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家乡名人的先进事迹,了解家乡的民俗等。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家乡名人的先进事迹,了解家乡的民俗等。
教学难点:
通过引“以为荣的家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远大志向;
课时划分: 32课时 进度计划
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 3月 第二周
1、我的家乡在哪里 3月 第三周 23月 第四周 33月 第五周 43月 第六周 44月 第七周 54月 第八周 64月 第九周 74月 第十周 8.5月 第十二周 8.5月 第十三周 95月 第十四周 106月 第十六周 116月 第十七周 126月 第十八周 126月 第十九周、我的家乡风光好、家乡的四季变化、家乡产物知多少、家乡产物知多少、居民与饮食、家乡的方言、多彩的民间艺术 家乡民俗探秘 家乡民俗探秘、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家乡环境更美好、家乡的明天什么样、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复习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难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挂图、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播放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
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 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根据地图简单讲解:同学们,看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看地图呢?
4.小游戏:找家乡
5.看图思考:甘肃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甘肃省有哪些好邻居呢? 6.想象甘肃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示作品。7.师简介“甘肃”。
8.出示甘肃省地形图。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甘肃省有哪些城市?酒泉市在甘肃的什么方位?我们酒泉有哪些友好邻居? 9.打开酒泉地图,找找自己的家。
第二课时
活动三:聊一聊
1.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我们“甘肃”的资料。2.看短片。看后交流。
3.出示甘肃的旅游景点图片,猜一猜是哪里。板书设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爱我家乡 建设家乡。
2、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
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 二.交流活动——家乡风光美
1.想一想: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2.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相片等介绍)
3.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大家想去看一看吗? 4.议一议:家乡风光多么美。三.自主活动——我是小导游
同学们,你想当小导游吗?把你搜集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传说和故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吧!
第二课时
四.探究活动——家乡人也美
1.启发谈话:翻开家乡的地方志、人物传记,我们会看到,从古到今,有很多名垂史册的人物出自我们的家乡。
2.说古道今:甘肃人真棒,你们知道甘肃的哪些名人?快和大家说一说吧!3.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五.拓展活动——明天更美好
1.想一想:我是甘肃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2.视频《甘肃的发展》
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板书设计:
2、我的家乡风光好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热爱家乡
3、家乡的四季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第二课时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霍去病》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板书设计:
3、家乡的四季变化 春:百花盛开 夏:绿树成荫 秋:果实累累 冬:雪花飞舞
4、家乡的物产知多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录音机、磁带等。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师: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师;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
第二课时
一、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师: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师:小结活动
二、总结全文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板书设计: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小小展览会
第三、四课时
进行《家乡物产》的综合实践研究成果汇编。
第二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5、居民与饮食
教学目标
1.态度: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2.能力:运用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3.知识: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交流汇报、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2.学生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
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
师: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谁能说一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
师:对,说得很对。那么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师:同学们说得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来研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两个星期前我们按内容进行了自愿分组,同学们回去调查了吗?
(二)调查汇报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调查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调查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会儿汇报。
学生在组内交流,分工。
师:哪个小组先来和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住房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家庭住房的变化。学生运用录像片介绍现在自家住房的状况。学生播放采访录音,介绍过去的住房情况。学生出示照片,对比介绍过去与现在住房状况。
师:谢谢你们小组和我们交流,并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住房变化。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下?
道路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道路的变化。学生运用采访资料,介绍现在的道路:新修路、扩建路等。学生出示照片介绍塘沽的轻轨。
师:同学们坐过轻轨吗?你们能谈一谈乘坐轻轨的感受吗?
师:也非常感谢你们小组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道路的变化。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想和我们交流的?
衣着调查组:组长根据调查情况,具体介绍衣着的变化。学生根据调查访问资料介绍现在的衣着。
师:针对我们现在穿衣的情况,老师想说一下,大家不要过分讲究穿着,只要穿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学生通过对奶奶的采访,给大家介绍过去大连人的衣着状况。学生展示了一件旧衣物,介绍它的款式、质料等。老师举例介绍过去使用的布票,表扬和鼓励小组学生所做的努力,同时请最后一个小组和大家交流。
饮食调查组:组长结合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饮食的变化。学生根据调查的资料介绍现在饮食情况,介绍家庭中常吃的蔬菜、水果。介绍过去饮食情况。学生根据市场调查,汇报为什么家乡人一年四季能吃上蔬菜。学生根据对家长的调查,汇报什么是粮票,过去粮票如何使用,并展示从家里搜集到的过去的粮票。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饮食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内容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由于当时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的粮食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只能统一供应、统一控制。现在不同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生产的粮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再也不需要用粮票购买食品了。
师: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出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第二课时
(三)欣赏感受
师: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酒泉去参观,好不好?
学生图片,然后讨论。
师:参观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四)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自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家乡变了。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我们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将来在我们居住的塘沽还要修建好多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和一些大型广场,修建便民设施、超市、商场,我们农村也会有惊人的变化。
(五)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你爱自己的家乡吗?老师留一个作业,大家可以想像,画一幅未来家乡的画,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板书设计:
5、民居与饮食
房子 饮食
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6、家乡的方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了说方言的利与弊。重点: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难点: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节目,引导学生观看。2.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
3.学生交流。4.引导学生谈体会。
第二课时
活动二:
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2.小小辩论会。3.教师归纳总结。
活动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交流。
2.将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让学生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板书设计:
6、家乡的方言
方言亲切
说好普通话更重要
7、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秦腔,使学生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感受甘肃 1.观看风光片。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甘肃”(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
分组了解,汇报交流。[名胜古迹] [甘肃名人] [地方戏剧]
二、学唱秦腔 1.欣赏。2.简介歌曲。
3.第二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民歌手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及方言的运用,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格点和赞美家乡的自豪感
4.学生自学歌曲(学生按小组自学歌曲,教师辅导学生;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5.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教师: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少了衬词不好,不能体现民歌的特点;少了拖腔不好,不能体现自豪感,优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优美动听
第二课时
一、延伸与表现
1.认识酒泉的标志,观赏酒泉的风光片。
2.设置三个活动小组:音乐组、剪纸组、创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入艺术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文化的魅力。(各组创编并展示)
四、小结
教师:甘肃好,酒泉好,谁不说咱的家乡好!欢迎各地的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板书设计:
7、多彩的民间艺术
戏曲:地方戏剧、地方曲艺
民间工艺:风筝、版画、剪纸、根雕
8、家乡的民俗探秘 活动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课程内容
第一课时
分组活动
第一组: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
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到图书馆查书、把资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第二组: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1.开展此项活动事先需精心组织策划,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2.教师要事先与风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1.实地考察景点(拉法山、红叶谷等),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一些资料,如: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
2.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分享收获,并分组写出考察报告。
4.将调查报告、学生的思考整理成建议书,送交各风景区及其管理部门。实地考察、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整理
第三组: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培训学生访问的礼仪和技巧;调查计划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等。1.根据初步活动意向,让学生回家展开自由调查,通过询问亲戚朋友或政府部门,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本地传统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花岗岩、大煎饼等)。
2.商讨调查计划。3.调查,整理资料。4.宣传家乡特色产业。
①要求学生制作广告宣传画,评出优秀宣传画张贴于街道合法宣传点。②建议学生设计产品包装并评优。讨论、交流、整理、询问、考察或问卷调查
第二课时
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板书设计:
8、家乡的民俗探秘 秉承民俗 破除迷信
9、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
2.小组合作,调查访问,并在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现。3.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
重点: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难点: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夸夸我的家乡人
1.引出自己家乡的名人。2.汇报资料,全班交流。3.填写表格。活动二:
名人就在我们中间
课前安排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周边寻访著名人物的事迹。1.成立访问小组。
2.确定方为人、制定访问计划。3.双方预定一次访问。4.做好访问准备。5.进行访问。
第二课时
活动三:我们是家乡未来的骄傲。
可以写一篇小作文,也可以开一个座谈会。
谈谈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为家乡做贡献。
第三、四课时
进行《家乡民俗艺术探究》的综合实践研究成果汇编。
第三单元 发展中的家乡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 人的观念变化。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3.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介绍我的家
1.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到我的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照片或自拍的短片,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相介绍。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活动二: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
1.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你知道你们家过去的生活情况吗?
2.让我们去听爷爷奶奶讲吧。3.播放录音:讲过去的生活。活动三:大搜寻活动
组织学生从长辈那里了解过去的家庭生活怎么样,并做好寻访记录。
第二课时
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资料。板书设计: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变化-发展-提高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下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重点:
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下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难点:
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下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为什么会这样讨论会
1.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文字,使学生明白,我们周围有许多污染环境的现象存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2.学生交流污染原因。
3.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环境问题组成调查小组。4.交流确定调查表。5.按照调查表调查。活动二:调查发布会
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影响我们生活环境的问题做了调查,下面我们来进行交流。
2.选出发布主持人。3.各小组发布调查结果。4.学生谈收获。5.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活动三:我为家乡环保提建议
1.我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家乡的环保离不开我们大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交流。3.评价。
12、家乡的明天怎么样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3.畅想家乡的未来。重点:
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难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家乡的未来
1.教师为大家展示家乡的未来规划图。2.学生谈体会。
3.揭题:家乡的明天会怎样。活动二:信息交流会。
1.收集资料: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了解家乡的未来发展。2.交流信息。3.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三:金点子交流会。
1.家乡的大发展,关系着你我他。我们应该一起想办法。2.学生设计金点子。3.小组讨论。4.总结
活动四:我们大家一起唱
1.分组编排节目,夸家乡。2.表演。
第三、四课时
进行《家乡的明天》的综合实践研究成果汇编。
第五篇:北师大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范文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案
五、地球真美丽 主题一
共同的家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勇敢者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了解在不同的环境状况下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
2、知道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是永无止境的,无数探险者以他们坚定地意志、勇敢地努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探险者队伍中有许多中国人的身影,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和环境,不同的环境状况下人们有着不一样的生活;人类对生活的探究、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的探究。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阅读教科书第30页第一段的课文。
二、新课
1、交流与讲解。根据上次课所分配的探究任务,以及课后的准备,各小组汇报探究的成果。教师结合教科书第30页的世界地图及学生的汇报,穿插讲授有关知识。
知识要点:(1)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强弱都会有差别,所以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气候是不一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五带。(2)从地球中间的赤道向南、向北,在南、北回归之间的地区属于热 1
带;那里阳关直射,终年炎热。(3)从北回归线向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属于北温带;从南回归线向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属于南温带。温带地区基本上是四季分明的。(4)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那里非常寒冷,永远是冰天雪地。(5)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四季分明的北温带。教师在讲授五带时,让学生同时观察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并且正确地找出相应的地区。
3、“我们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地球上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形环境,不同地形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差异呢?”
4、交流与讲解。有关小组根据所分配的任务汇报对地球不同地区的探究成果。教师讲解和澄清有关知识。
知识要点:(1)生活在北寒的因纽特人,由于这一地区终年气候寒冷,没有什么植物生长,他们都穿着厚厚的毛皮服装,用冰雪建造房屋,只能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2)生活在北温带的蒙古人有着强壮的体魄,他们居住在蒙古包里,在辽阔的草原上游牧;北美洲的加拿大人、美国人的服装,亚洲日本人的和服、朝鲜人富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装,欧洲西部巴伐利亚人的民族服装等以及这一带人们居住的房屋,都与温带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是相适应的。这一广阔的地区适宜从事农牧业。(3)生活在热带亚洲的东南亚人的筒裙、印度妇女身披的沙丽、阿拉伯人屋等,适应于热带炎热的阳光和炎热的气候。
5、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气候环境的差异,地形环境的不同,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人类在地球的各个区域生存,从事着不同的生产劳动,以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适应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人类的智慧。”
6、“人类生活的地球时丰富多彩的,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有很多不够,还有很多未知,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阅读教科书第32页第一段的文字。
7、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课文,并欣赏图片。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和交流阅读心得。
要求:(1)了解我国北极探险的重要事件。(2)了解北极地区的概况。(3)了解科学考察工作的特殊与艰苦。
8、阅读教材32页,思考:(1)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因纽特人的生活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家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讲解。教师强调:“科考队员是执着、无畏的勇敢探索者。他们是我们民族、国家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9、刚才,我们循着中国探险者在北极的足迹了解了我国科学家的勇敢和无畏。那么,在地球的另一极是什么样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一起到南极去看一看吧。”
10、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查找与我国的距离。
11、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南极长城站的图片。讨论:(1)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2)考察队的科学家们乘坐我国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成功地进行了南极科学考察说明了什么?(3)“雪龙”号为什么要把科考站的垃圾装运回国呢?
12、讲解与讨论。教师提问:除了南极、北极,地球上还有一个第三极,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中国的探险者在那里有什么作为吗?”阅读教科书第34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和中国登山英雄的图片。
13、总结。
主题二
环绕地球看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到纯子学校看一看;和阿里一同发现;漫步神奇的非洲热土 教学目标
1、透过一所普通的日本小学校,了解日本的社会概况、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了解非洲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3、通过对小蒂皮事迹的了解,树立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日本的社会概况、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了解非洲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教学难点: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由于环境的差异,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差别。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生产、生活各自都有什么特点那?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先到邻国日本去看一看。
二、新课
1、识图练习。从世界政区图上找到日本的位置,查找从我国到日本的路线。
2、阅读教科书第36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36~37页的图片。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中日小朋友语言不通,却可以在一起交流书法、切磋棋艺,可以用笔写写画画地交谈呢?(2)日本小朋友的学校生活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
3、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37页上方的文字资料。引导他们思考:“你能详细介绍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中提到的内容吗?”师生共同交流。学生根据探究的成果介绍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中所涉及的日本的概况、经济发展,和服、插花、茶道、柔道等富有特色的文化传统以及传统饮食,由教师进行补充或讲述。
4、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东邻日本的情况。现在,让我们沿着南中国海向西行,穿过印度洋,到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去看一看。从世界政区图上找到西亚、北非地区的位置,查找从我国到阿拉伯国家的路线。
5、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的文字,欣赏教科书第38~39页的图片。教师将自己补充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思考:(1)阿拉伯人从事什么农业?(2)阿拉伯地区最发达的工业是什么?阿拉伯地区最著名的资源是什么?(4)你知道哪些阿拉伯地区的古老文明?(5)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长袍?(6)阿拉伯地区最主要的宗教是哪一种?
6、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结果,尽可能充分地讨论有关阿拉伯国家的概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或讲述。
7、刚才我了解了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现在让我们越过连接亚洲和非洲的苏伊士运河,穿过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去看一看整个非洲。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上查找苏伊士运河埃及、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8、阅读教科书第40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40页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思考:(1)赤道横穿了非洲大陆,那么非洲应该是什么样的气候特点?(2)你对埃及文明有哪些了解?
9、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开展讨论:非洲的气候环境特点;古老的埃及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非洲黑色人种的特征;驰名世界的撒哈拉沙漠、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大瀑布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10、自由交流。根据平时从课外书籍或影视节目中了解的知识,谈谈非洲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
11、阅读教科书第41页的课文,欣赏本页出示的图片,认识小朋友蒂皮,了解她的事迹和希望。讨论:怎么看待小蒂皮对中国小朋友的寄语?我们应该怎样做?
12、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三、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欧洲地区的社会状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走访格林和安徒生的故乡;双头鹰瞭望的国土;辽阔的北美大陆 教学目标
1、了解欧洲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初步了解北美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了解北美大陆有着众多民族、发达 5 的经济。了解巴西的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了解澳大利亚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发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教学重点:
了解欧洲、俄罗斯、北美、巴西、澳大利亚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 教学难点: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发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辽阔的非洲大陆向北穿过地中海,就来到了欧洲。作为世界上比较富裕的大陆,欧洲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二、新课:
1、阅读教科书第42页最上方的文字,在世界政区图上查找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2、阅读教科书第42~4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42~43页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思考:(1)欧洲有怎样的气候特点?(2)德国的环境和社会风貌哪些特点?
3、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对以下问题充分展开讨论:(1)我所熟悉的格林童话和安徒声童话中的主人公。(2)欧洲有怎样的气候特点?(3)德国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4、自由讨论。通过阅读教科书第43页豆博士的话展开讨论,也可以就欧洲其他国家进行讨论,教师给予讲解和补充。
5、透过格林和安徒生的家乡,我们了解的只是部分欧洲的状况。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在世界政区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6、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思考:(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3)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点?(5)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 6
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7、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8、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9、在大西洋的西海岸,还有两个大国——美国和加拿大。那里的轻快怎样呢?让我们和小文一起,从她表姐的来信里了解一下北美大陆。在世界的政区图上查找北美大陆美国和加拿大的位置和范围。
10、阅读教科书第46~47页小文的表姐——玲华的来信,欣赏教科书46~47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思考:(1)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和大城市纽约的情况。(2)美国的农业有什么特点?(3)从玲华表姐的学校情况是否可以看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4)加拿大有什么特点?
11、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讲解。
12、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7页的“资料标识”的内容,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有关美国历史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
13、如果从中国的东海乘船出发,向东南航行,就到了位于太平洋另一端的南美洲,国土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对于这个国家,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呢?在世界政区图上查找巴西的位置和范围,教师帮助学生在地图上看清楚巴西在南美洲的具体位置,与哪些国家相邻,有哪些大城市等。
14、阅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和其他文字,欣赏照片和说明,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思考:(1)巴西有怎样的气候特点?(2)巴西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
15、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1)我所熟悉的著名的巴西足球队和球员。(2)亚马孙是怎样的一条河流?(3)巴西的桑巴舞和狂欢节是怎样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16、阅读教科书第48页豆博士的话,可以分别就南美洲其他国家讨论,教师给予讲解和补充。
17、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基本处于南半球,谁知道在大洋洲有哪些国家?其中面积最到的又是哪个国家?对于这个国家,同学们又了解些什么那?”
18、在世界政区图上查找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教师帮助学生在地图上看清楚澳大利亚在大洋洲的具体位置,与哪几个大洋连接,与哪些国家邻近,有哪些大城市等。
19、阅读教科书第49页的课文和其他文字,欣赏照片及说明,教师将自己贮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思考:(1)澳大利亚有怎样的气候特点?(2)澳大利亚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
20、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1)我所熟悉的澳大利亚著名的野生动物。(2)为什么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独特的野生动物?(3)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羊背上的国家”?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21、自由讨论。可以分别就大洋洲的其他国家展开讨论,教师给予讲解和补充。
主题三
做一名地球卫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地球属于谁、水的危机、播种绿色,播种希望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食物链知识。初步了解物种灭绝的事实。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思考并且形成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态度。
2、了解水质的不同标准,及其对于人类生活的具体意义。进一步从宏伟和微观角度了解水资源的严峻现状。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珍惜和爱护水资源的态度。能够自觉自愿地投入节约水的行动中。
3、了解沙尘暴问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知道人类懂得树木森林与自身生存的关系经历过许多曲折。了解人们为恢复环境所做的努力。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间普遍的相互依赖关系。教学难点:思考并且形成人类对自然界的正确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说明:课文中提到的同学们的感觉可能与大家相同,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觉,也很欣赏同学们的报告。“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然后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除了课文中提到的,还有哪些生命比人类在地球出现得更早?怎样才算是“与其他生命友好相处“?为什么说”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爱护人类自己“?(人类生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3、小组讨论。教师朗读教科书第50页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数学”,并请学生结合第51页几个学生的疑问和感想。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学生参考教科书的内容,以及自己在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交流有关动植物灭绝的情况。教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两种向全班介绍,在介绍时要说明该物种灭绝的原因。并且鼓励以小组合作形式向全班介绍,如有人介绍该物种特点,有人说明其灭绝原因,同时,还有人模拟等。
教师要提醒学生,也许有些动植物在全世界还没有彻底灭绝,但已经逐渐减少,会走到这样的地步?可以在全班介绍这样的动植物。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巡视,适当协调各小组所选择的物种,尽量避免重复。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教师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绍,特别是有生态意识,使他们感受到这个问题离自己并不遥远。
阅读与探究。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听说过食物链?什么教做食物链?”
5、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教科书“藏羚羊的守护神”的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