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剧《天道》剧评
心明:你说过,元英是你觉悟和思考的始、小丹的死却不是你的终!本性将至,生死难改!很难理解除了元英还有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这样一个在世人看来冷漠像魔鬼一样的你!至少在我心里你是,是一道带,我迈不开也不想迈开地带!就想静静的听你,然后静静地死在你怀里!你把我葬在开满蒲公英的山脚。我的坟头开满了勿忘我,在微雨的清晨,你踏上蜿蜒的小路为寻我而来!手里是一枝花就这样默默的伫立在我的坟前!看着我,陪我一会,流下两滴小熊的眼泪。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做什么,就这样静静地慢慢的从骨子里想去疼一个人,给他温暖给他依靠给他微笑的理由。法还是法,道亦是道。并没有因谁的因,或者果而不是法不是道,看着你就好,积思顿释,既珍当惜
【原创】假如我是导演——电视剧《天道》剧评
http://blog.163.com/qmtz88@126/blog/static/***11503467/刘冰有错,但罪不至死,乐圣老板虽富,大可劫之以济贫,也可美其名曰“化缘”。为何一定杀富济贫呢?生命不应该被如此藐视。刘冰的死和林雨峰的死自然各有其自身个性因素,然而每个人与生俱来存在的人性弱点和个性缺陷,在不具足促使其激化的内外条件时并不会必然导致死亡的结局。而任何一个没有被赋予社会职能的自然人都没有这个义务、更没有这个权利去主动强化这种人性弱点和性格缺陷促成死亡的发生,在明显可预知的情况下连造成这种可能条件都不应该,因为我们无法掌控过程。倘若丁元英自负到连人心都可以掌控自如的话那么应该把这二人的自杀倾向和耗散渠道也精确设计,从而规避无辜者付出死亡的代价,就像范伟在《老大的幸福》中对老二自杀的一连串跟踪防范一样。那么就算他真正得到佛法真谛了。从丁所能掌控的社会资源来看,这不是没有可能,他的总裁朋友——那个韩楚风就足够有能力担当此任。只可惜这还是丁元英智慧不足,如果他压根就没考虑这个问题,那就不仅仅是智慧问题了,而是对佛学没入门的表现。慈悲——是任何自命佛学通家的人天然应该重视的问题,其重视的程度甚至不亚于对觉悟的追求。因为,智慧如果没有慈悲相伴那便等同于冷漠!
贫困尚不至于死亡,因为尚无生命威胁的人的脱贫而剥夺其他并非直接关系人的生存权利。即便命题是扶贫,丁元英有罪!指点他的那位高僧有罪!高僧之所以高,不仅仅在于点拨他一个劫富济贫的善举可不可行,而更应该提示他规避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的风险,尤其应该点明不能忽略人心的多变不可掌控带来的生命损失。真正得道的高僧最注重的还是人文关怀,最能洞察人性的多变!佛经把这个素质称为“善能觉知众生心念”!在这方面不可能没有高度的敏锐。无论如何,这个故事中不是高僧错了,就是导演错了。当然导演说,是作者豆豆错了,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在豆豆早年的同类作品《背叛》中,起码让主人公主动以生命的代价偿还了生命。而在这部作品中,怎么反而就那麽理所当然的藐视起生命了呢?
固然丁做的一切都在规则的范围内,但是,作为对佛学有研究的人他触犯了最根本的规则:因果!什么都算到了,就是没有算到人心的承受能力。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电视剧《天道》试图表现这样的主题。然而,当一个人打算“替天行道”的时候,必须准备好付出必要的人道成本,这恰恰是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问题。遗憾往往发生在这个环节。而且当天道与人心之间的成本与产出比计算失衡的时候,代价可能不仅仅是憾,而是悲剧了„„之前的同类题材电视剧《背叛》似乎描述过这样的结局。
故事的结局通过欧阳雪的一句台词表明了作品对丁元英的最终态度——“大哥,你又要挨骂了”!是的,作为大哥一系列设计的受益者,她这种态度可以理解,我们不必做道德评判。但是放在全剧的结尾似乎很难让我们把它与作者的立场区分开。倘若是这样,我们不得不遗憾的质疑作品的价值判断了。对丁元英的终极评价如果是肯定的,这无疑是一个硬伤。在这个故事里,丁元英的所作所为似乎不足以得到这样的肯定。是的,他似乎在做一件不求回报的扶贫事业,而且也做成了。但这并非是出于一种自觉自愿的高尚动机,也不是出自于他自身佛学修养的一种济世情怀。其内驱力恰恰是他之前管理境外私募基金疯狂掠夺国内股民血汗钱的原罪带来的忏悔心理,和自己奢华情感消费的一个大礼——尽管这份礼物出自
天国的女儿小丹的慈悲和善良愿望。但这终究不能说是丁元英的本心。“劫富济贫”是为了平衡先前的“夺贫肥富”带来的良心不安。而且是以牺牲别人的生命和财产为代价的。自始至终就没有考虑过自己需要付出点什么,是的,也许他付出了自身很富裕的智力,但这也不过是他玩乐的方式罢了。“慷他人之慨”即便是帮助了他人也不能算有多高尚吧?何况这个结果还是弊大于利以昂贵的生命为代价的呢?
任何人都无权藐视生命,不管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即便是以崇高的名义也不可以!这里就涉及到丁元英津津乐道的“文化属性”的问题。丁元英自以为解读了东西方文化的密码,以强势的西方商业文化一再嘲弄和颠覆着东方的所谓弱势文化(他口里的)。却不知道自己使用的是西方商业文化的手段,秉持的却是东方文化的理念——个体服从整体、少数服从多数,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这正是东方文化整体观的核心内涵!但是非常可惜,他的过于自负使他完全误读了这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导致了事与愿违相反结果,好心办了坏事,造下的极重的因果——杀生害命。这对于一个佛教爱好者可不是一个小问题!是很大很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导演表现错了主题,或者是豆豆原作如此?总之是大错特错了。行文至此,我们无疑将颠覆本剧的创作初衷。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处理。西方文化崇尚个性,尊重生命,认为整体价值的实现是以个体存在的肯定为基础的。而东方文化的整体观则强调个体从属于整体,在个体与整体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牺牲个体。应该说两种文化都有道理、各有优势,所以各自支持着东西方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直到今天两种文化激烈碰撞才显示出各自的弊端。然而物极必反,各自的极化发展又必然会导致他们走向自身的反面。东方文化的弊端在今天的时代的凸显,最大的问题即是过分强调整体价值到了无视个体价值基本认同的地步。这势必衍生出以种种崇高的整体价值名义掩盖下对个体生命的藐视。以至于共产文化在中国推导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荒唐逻辑。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没有能力解放的人,怎么可能有能力首先解放全人类?于是在这种文化土壤里的中国频频出现诸如一系列强拆导致的自焚,和富士康的N连跳现象。上演了一幕幕理所当然又触目惊心的人伦悲剧。而这正是西方价值观的核心——尊重人权,珍视生命所堪补救的。西方价值观的极端化发展则导致了美国的单边主义。丁元英如果真参透了则不会只学会西方文化的手段而背离了珍视生命的核心价值。也不会在秉持东方天道的理念时不注意平衡问题。须知道东方整体观的核心价值是平衡和谐,具体说是整体和个体,局部与全局的平衡。具体到大庙村的贫困和乐圣的财富平衡比较应该仅仅以财富分配的均衡为前提,而不涉及到生命的价值。一旦突破这个前提,他的劫富济贫就失去了合理性。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由善举变成了犯罪。刘冰更是如此,你不能仅仅因为可能发生的经济利益损害预先设计可能导致生命代价的陷阱。这和警察不能引诱犯罪而预设条件再合法地击毙罪犯一个道理,在法理上同样是犯罪。一边是经济利益,一边是生命代价,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如果在设计之初不能绝对排除这种不对等的可能就开始实施所谓的“天道”那这本身就是违背天道的。因为以生命的代价去追求经济利益的结果其投入和产出永远是失衡的。这相当于放高利贷按期收了利息却最终负债人消失亏了本钱一样。
大庙村的农民再贫困毕竟不会饿死,不救他们也没有人会死,充其量继续贫困下去。而如果为了救他们去剥夺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得不偿失、不合人伦的,因为生命无价。哪怕这个人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坏人。在这个案例中不构成该为贫困负责的因果关系。何况这二人不是造成大庙村贫困的直接原因,连间接原因都很勉强。没道理以他们的生命为筹码设计自己的扶贫计划。虽然丁元英没有这个故意,但是以他的智商不可能连自杀的可能性都没想到。如果想到了又有足够的智商而不做规避设计这和故意的区别只是程度问题。特别是在对刘冰的最后设计上实在太过分了。他太喜欢玩弄自己的聪明了,几乎到了自恋的程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无论是欧阳雪还是肖雅文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更没提出过要求。他作为两人的大哥人情也做足了,面子也捞足了。即便不对刘冰的问题设下生死局也不会有任何道义问题和良心问题,他的最后设局纯粹是多此一举。退万步说,即便是刘冰将来真的会不利于公司,以他的智商、地位、以及社会资源都不是肖雅文和欧阳雪处理不了的。大不了也就是造成经济利益损失,不至于导致任何一方付出生命的代价。就算是刘冰该死,谁又赋予了丁元英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利呢?有何道理一定要设一个可能发生人命的陷阱呢?这只能说明他太自恋了!太自负了!太狂了!玩得收不了手了!以至于临走前还忘不了秀一把高智商!无怪乎林雨峰说看不起他,自杀前都不愿杀他,他是怕落下以命换命的把柄,在他看
来,丁元英的命不足以换他的命。他宁愿一个人带着对他的鄙视死也不屑于临死前杀掉丁元英。而丁元英连阻止林雨峰轻生的念头和姿态都没有,这不得不使我们联想到他没有阻止小丹一样,并非出于他说的出于对小丹警察职业道德的至高理解和尊重。而是出于世间绝顶狂慧的孪生兄弟——内心的冷漠。至于他闻小丹死讯而吐血,不过是因为他失去了一个至爱的女人的正常反应。因为冷漠的人对自己不会冷漠,所以他的痛是因自己失去了最喜欢的东西。这和小丹的父亲那种痛完全不同。故而作为父亲他不接受丁元英,正是因为深刻的明白这一点!他痛恨的正是丁元英的自私和冷漠,这样说并不过分。别忘了,更早的时候他曾经有过前科——以提前结束痛苦的崇高名义准备亲手拔掉父亲维持生命的氧气管。而这(包括安乐死在内)在参透生命的佛教来看也是不允许的。在佛教立场的处理方法是:这种时候除了临终关怀就是准备超度的相关工作,而无权人为的结束一个哪怕是垂死的生命。此刻能做的只有在持续的关怀中等待落气的那一刻,由此可见,丁元英的佛学真是糟糕透顶,连佛教处理生死的基本理念与方法都不了解,差点犯下亲手弑父的五逆重罪。他参禅论道只不过给自己玩弄聪明披上一件崇高而莫测的华丽衣装罢了,此等参禅,属狂禅之流,不得正果,徒增傲慢而已,这一点从他与高僧论禅时的言谦神慢可以略窥一二!
如果说丁元英对刘冰的自杀可能压根就没预料到,那和他前面对所有人心理的精确把握不吻合,这显然说不过去。以此看来,丁元英这场扶贫活动的终极评价不应该是正面的肯定的,恰恰应该是负面的否定的。导演也好,豆豆也好,所希望表现的主题和所设计的故事情节不相吻合。这不是一个创作问题,而是一个认识水平问题,文化积淀问题。因为,我们看完了全剧以后得出的结论并不顺乎导演希望的主题,并没看到一个把握天道的智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误读天道、错解密码的自命不凡、玩弄聪明者。从故事情节中得出的结论是:倘若不能控制所有,即使绝顶聪明也无权藐视生命,即便是以崇高的名义!任何自以为聪明的人也许可以在电影电视里玩弄规则、规避法律,但却绝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逃避良心,逃避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因果!
丁元英在强调强势文化,蔑视传统文化的弱势同时,按捺不住的以道的代言人自居,以救世主自任。肆无忌惮的玩弄着自己的小聪明。他忘记了自己也是道的产物,同样被道制约着。不可能为所欲为。当他得意的自以为能操控所有的时候,最终免不了遭遇对小丹的死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无奈,这无疑是对他自命聪明绝顶的反讽。导演在这一点上虽然有所安排,但是强调的并不充分。让人们以为他最终还是个赢家。其实,如果放在现实中真有其人其事的话,回到德国的丁元英在玩尽了聪明以后并不会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以安度在柏林的寓公生活。接下来可能是一系列果报:早先通过管理私募基金“夺贫肥富”得来的钱被一步步通过各种自以为可以掌控的投资行为而损失殆尽、化为乌有。在这个过程中又因为自己违反人情的行事做略而众叛亲离,最终郁郁而终。这是他此生因果导致的必然,是他好以小智而自伐的个性的最终宿命!不以导演、观众和你我的意志为转移。限于对因果、对佛法认知的水平,导演的高度自然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对剧中有关谈禅论道的故事情节这里就不加评论。我们对应到现实的生活如果能得到这样一些启迪,那么就不仅仅是欣赏一部艺术作品那么简单了。便有了升华自己的作用!那也就不枉费自己每天花几个小时对着电脑或电视屏幕,在别人的故事里消磨一场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忧思恐伤惊了。
假如我是导演,最后一句台词就会是这样:大哥,真想K你一顿„„
第二篇:《天道》电视剧观后感
2篇《天道》电视剧观后感
篇一
《天道》——一部2006年拍摄,2007年上映的电视剧,恍然之间,至今已有十三载,观赏价值甚高,观众反响极好。
对于如此优秀的一部作品,我自信还没有达到可以对之评价讨论的境界,有文化造诣精深的朋友,从物质说、文化说、人性说、爱情说、生死说以及天道说六个方面出发,深入浅出的评价,让我无地自容,更失去了写这篇观后感的信心,之所以厚着脸皮想要围绕着文化属性来谈,姑且算作是见仁见智吧!
天道,亦即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女之间的一个情字。
作品对天道的理解达到了至简至纯的人生高度,正如从心理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大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每个人的文化属性决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不能靠自己。
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年前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变化,弱势文化就是以对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王庙村相对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救世主,这本就是文化属性的差异。
抛开丁元英在穷困潦倒中如何突破自我期间的是非黑白、酸甜苦辣暂且不论,人人都想做一个基于充裕物质基础的“后山人”,但大多数都属于叶晓明、冯世杰以及刘冰这样的市侩狡黠之人,在格律诗音响公司被乐圣公司起诉时,忌惮于林雨峰的实力和背景,加上疑罪从有的大众心理,他们在和谈无果后毅然决定退股以期达到避险的目的。
如愿以偿后,伴随着上海伯爵公司的表态和案件的颠覆性发展,叶冯的态度暂且还算符合常理,通过反省自身,自知眼界、能力等各方面都自愧不如,而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刘冰,丁元英已然看透了刘冰的秉性,屡次给尽他知错能改的机会,奈何天性使然,最终落个跳楼自杀的悲剧。
反观叶冯二人,基于有连接格律诗、乐圣和王庙村之间的纽带作用,冯最终的结局还算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而叶呢?更多的是回归世俗大众的生活,终究不能以自己对音响的情有独钟来作为余生的支撑,也终将成为路人。
在丁元英给芮小丹准备的这份“礼物”当中,丁采取的是“杀富济贫”的策略,最后传递出得救之道的思想,所谓“扶贫贫不离,杀富富不去”,所以丁早已断定自己的扶贫,最多只能是让他们趴在井岩上看一眼而已。
而基于受过高等文化教育,毕业后留在北京并有机会在丁元英的公司做事,本就是对肖亚文的一生做出了一个诠释,在无依无靠的背景下,想要立足于北京,肖通过分期购房,到最后抓住机会成为格律诗音响公司的董事长,由此向着人生的巅峰一步步迈进!谁又能说这不也是我们多数人想要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呢?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属性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文化属性这个词在现在固然不陌生,而剧中的丁元英似乎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殊不知,彼时,文化属性还是一个刚诞生的一个新词,王庙村落后的经济状况,脱离不了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的桎梏,这是时代的产物,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化属性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民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光辉,是灿烂,对此我深信不疑,但如若传统和习俗能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也是一件好事儿,毕竟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沉积的时间长短而是要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
一直以来,我国推崇儒家文化,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这本没有错,但是不能说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中庸一词似乎更为恰当。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救世主,唯有文化自觉。
改变命运,扭转乾坤,不是寄托于希望和幻想,而是自己思维上的转变,对方法和理论的科学运用,把自己从传统的意识领域里摘出来,反观透视自己的经历,从而得以升华,才是致胜之道。
天道,一个太过于宽泛的词汇,“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基于电视作品,择其中一隅,就文化属性浅谈自己的感悟,也算不上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吧!
行走尘世间,不做无知人。
篇二
电视剧《天道》演绎了1995年丁元英(男主角)在柏林解散私募基金,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与年轻女警官芮小丹(女主角)结识。芮小丹被丁元英的个性和才华吸引,心生爱慕,两人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后,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神话礼物,丁元英以非常规的“劫富济贫”方式帮助王庙村扶贫,从而引发社会各色人等在同一文化属性下展现出来的不同人性的故事。
该剧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其剧情基本上沿袭了小说人物命运的脉络,故事情节张驰有度,剧中人物性格特色鲜明,加上演员精彩的演绎,是一部可看性比较强的电视剧。
《天道》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文化属性思考。文化属性是什么?引用丁元英的话,“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剧中透过丁元英的视角对文化属性的思考和解读,非常有深度,也比较耐人寻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丁元英看到了文化属性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个影响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道观念的藩篱,成了他画地为牢的囚笼,他到古城隐居,他认为佛法“可悟不可修”,以及他对人和事的算计,无一不是这个影响在他身上的映射。
丁元英长年在德国留学及工作的经历,让他具有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即竞争意识,竞争的结果是强者胜。而丁元英作为一个强者,他参透了文化密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趋势,这让他具备了在股市巧取豪夺的能力,也有了力量去左右和影响他人的命运。这形成了他的强势思维,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征服和掠夺,于是他不遵守世间法则,利用文化密码在法律真空地带对中国股市进行屠杀性掠取;为了送给女友一份神话礼物,利用法律漏洞和农民急于脱贫的心态,设一个具有杀伐之气的扶贫局,把多人都网在其中;算准了人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考验人性,而最终导致林雨锋、刘冰的自杀。这也是丁元英未出场,就被评价为“可以是魔,是鬼,但绝对不是人”的原因。
丁元英喜欢谈经论道,但更像是坐而论道,他自认掌握了文化属性,却没有抓到文化之魂,他没有认识到正是传统文化之魂,推动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这个魂便是效法天地,唯道是从,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剧中丁元英、林楚风二人到五台山探访高僧时,丁元英谈到了对佛法的认识,他说“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他的一句“可悟不可修”就可以看出他的境界,他的认知仅停留在知的层面,不愿在行上约束自己。正是因为他不愿在行上下功夫,所以形成了他不管做任何事情,在任何地方都爱钻空子,喜欢走捷径,爱冒风险的行为模式。剧中五台山寺庙的平台上,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这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出他的精明和算计。
丁元英似乎看透一切,包容一切,高高在上地看着众生在红尘俗世挣扎浮游,他把自己看作救世主,却不是真正的救世主,他的行为不含悲心,无关救赎。他在王庙村扶贫,不考虑整体和长远,不关心村人的命运,不关心扶贫的结果,甚至不关心王庙村的后续发展,他只关心文化属性与得救之道的讨论,因为这才是他送给芮小丹的礼物。他想游离于文化之外,却不能全身而退,他做私募,做扶贫,包括与芮小丹的爱情,最后的结局都是为社会所不容,讨来一片骂声。剧中借用芮小丹审理王明阳的对话,与其说是为王明阳找灵魂归宿感,不如说这也是丁元英这种带有灵魂负罪感的人性本能的需要。他到古城隐居,恰好是一种寻求避世求解脱的心理。剧中林楚风借用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来评价丁元英,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也正好说明丁元英的认知不落地,不究竟,所以他的灵魂无所皈依,其人生注定是飘浮不定的。
丁元英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足够的悟性,他以“觉者”自居,但他既不能把握“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一天道规律,也没有超越文化中惟命是从的价值判断体系,很明显,他不是真正的“觉者”。智玄大师说他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我的理解是,这一步之遥,就是佛与魔的一念之差。丁元英掌握的文化密码就象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社会。但丁元英却把它当作掌控他人的武器,他在王庙村设扶贫局,算定了格律诗公司的发展,算定了乐圣公司的命运,但当格律诗公司面临被起诉困境,叶晓明等人对他心生疑虑之时,他故意不将自己的全盘计划告诉他们,其真实的意图就是考验他们的忠诚和信任程度。最终三人因为忠诚和信任度不够强而离开公司,只有自始至终对他深信不疑欧阳雪成了最后的受益者。在这个扶贫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丁元英骨子里是喜欢唯命是从的人。他的强势思维让他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意摆布他人的命运,让人敬而远之,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以“觉者”自居的丁元英必然是孤独的。
《天道》能引人以思考,这思考是对文化属性的深入探求与认知,更是在掌握文化密码之后的选择,是启迪人以觉悟造福人类和社会,还是让它成为私有武器而任意杀伐?看罢电视,我想每个人的心中自会有一个答案。
第三篇:电视剧_天道_观后感
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电视剧《天道》演绎了1995年丁元英(男主角)在柏林解散私募基金,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与年轻女警官芮小丹(女主角)结识。芮小丹被丁元英的个性和才华吸引,心生爱慕,两人擦出激情的火花。之后,为了送给芮小丹一个神话礼物,丁元英以非常规的“劫富济贫”方式帮助王庙村扶贫,从而引发社会各色人等在同一文化属性下展现出来的不同人性的故事。
该剧改编自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其剧情基本上沿袭了小说人物命运的脉络,故事情节张驰有度,剧中人物性格特色鲜明,加上演员精彩的演绎,是一部可看性比较强的电视剧。
《天道》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文化属性思考。文化属性是什么?引用丁元英的话,“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剧中透过丁元英的视角对文化属性的思考和解读,非常有深度,也比较耐人寻味。从这句话可以(写写帮文库网)看出,丁元英看到了文化属性对人生命运的影响,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个影响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道观念的藩篱,成了他画地为牢的囚笼,他到古城隐居,他认为佛法“可悟不可修”,以及他对人和事的算计,无一不是这个影响在他身上的映射。
丁元英长年在德国留学及工作的经历,让他具有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即竞争意识,竞争的结果是强者胜。而丁元英作为一个强者,他参透了文化密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趋势,这让他具备了在股市巧取豪夺的能力,也有了力量去左右和影响他人的命运。这形成了他的强势思维,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征服和掠夺,于是他不遵守世间法则,利用文化密码在法律真空地带对中国股市进行屠杀性掠取;为了送给女友一份神话礼物,利用法律漏洞和农民急于脱贫的心态,设一个具有杀伐之气的扶贫局,把多人都网在其中;算准了人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考验人性,而最终导致林雨锋、刘冰的自杀。这也是丁元英未出场,就被评价为“可以是魔,是鬼,但绝对不是人”的原因。
丁元英喜欢谈经论道,但更像是坐而论道,他自认掌握了文化属性,却没有抓到文化之魂,他没有认识到正是传统文化之魂,推动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这个魂便是效法天地,唯道是从,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文化。剧中丁元英、林楚风二人到五台山探访高僧时,丁元英谈到了对佛法的认识,他说“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他的一句“可悟不可修”就可以看出他的境界,他的认知仅停留在知的层面,不愿在行上约束自己。正是因为他不愿在行上下功夫,所以形成了他不管做任何事情,在任何地方都爱钻空子,喜欢走捷径,爱冒风险的行为模式。剧中五台山寺庙的平台上,韩楚风掏出烟给丁元英一支,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这一言一行无不透露出他的精明和算计。
丁元英似乎看透一切,包容一切,高高在上地看着众生在红尘俗世挣扎浮游,他把自己看作救世主,却不是真正的救世主,他的行为不含悲心,无关救赎。他在王庙村扶贫,不考虑整体和长远,不关心村人的命运,不关心扶贫的结果,甚至不关心王庙村的后续发展,他只关心文化属性与得救之道的讨论,因为这才是他送给芮小丹的礼物。他想游离于文化之外,却不能全身而退,他做私募,做扶贫,包括与芮小丹的爱情,最后的结局都是为社会所不容,讨来一片骂声。剧中借用芮小丹审理王明阳的对话,与其说是为王明阳找灵魂归宿感,不如说这也是丁元英这种带有灵魂负罪感的人性本能的需要。他到古城隐居,恰好是一种寻求避世求解脱的心理。剧中林楚风借用尼采的话“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来评价丁元英,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也正好说明丁元英的认知不落地,不究竟,所以他的灵魂无所皈依,其人生注定是飘浮不定的。
丁元英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足够的悟性,他以“觉者”自居,但他既不能把握“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这一天道规律,也没有超越文化中惟命是从的价值判断体系,很明显,他不是真正的“觉者”。智玄大师说他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我的理解是,这一步之遥,就是佛与魔的一念之差。丁元英掌握的文化密码就象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社会。但丁元英却把[写写帮文库网www.xiexiebang.com]它当作掌控他人的武器,他在王庙村设扶贫局,算定了格律诗公司的发展,算定了乐圣公司的命运,但当格律诗公司面临被起诉困境,叶晓明等人对他心生疑虑之时,他故意不将自己的全盘计划告诉他们,其真实的意图就是考验他们的忠诚和信任程度。最终三人因为忠诚和信任度不够强而离开公司,只有自始至终对他深信不疑欧阳雪成了最后的受益者。在这个扶贫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丁元英骨子里是喜欢唯命是从的人。他的强势思维让他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意摆布他人的命运,让人敬而远之,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以“觉者”自居的丁元英必然是孤独的。
《天道》能引人以思考,这思考是对文化属性的深入探求与认知,更是在掌握文化密码之后的选择,是启迪人以觉悟造福人类和社会,还是让它成为私有武器而任意杀伐?看罢电视,我想每个人的心中自会有一个答案。
第四篇:《天道》电视剧观后感
《天道》电视剧观后感
《天道》——一部2006年拍摄,2007年上映的电视剧,恍然之间,至今已有十三载,观赏价值甚高,观众反响极好。
对于如此优秀的一部作品,我自信还没有达到可以对之评价讨论的境界,有文化造诣精深的朋友,从物质说、文化说、人性说、爱情说、生死说以及天道说六个方面出发,深入浅出的评价,让我无地自容,更失去了写这篇观后感的信心,之所以厚着脸皮想要围绕着文化属性来谈,姑且算作是见仁见智吧!
天道,亦即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女之间的一个情字。
作品对天道的理解达到了至简至纯的人生高度,正如从心理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www.xiexiebang.com]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大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每个人的文化属性决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不能靠自己。
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年前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变化,弱势文化就是以对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王庙村相对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救世主,这本就是文化属性的差异。
抛开丁元英在穷困潦倒中如何突破自我期间的是非黑白、酸甜苦辣暂且不论,人人都想做一个基于充裕物质基础的“后山人”,但大多数都属于叶晓明、冯世杰以及刘冰这样的市侩狡黠之人,在格律诗音响公司被乐圣公司起诉时,忌惮于林雨峰的实力和背景,加上疑罪从有的大众心理,他们在和谈无果后毅然决定退股以期达到避险的目的。
如愿以偿后,伴随着上海伯爵公司的表态和案件的颠覆性发展,叶冯的态度暂且还算符合常理,通过反省自身,自知眼界、能力等各方面都自愧不如,而形成强烈反差的则是刘冰,丁元英已然看透了刘冰的秉性,屡次给尽他知错能改的机会,奈何天性使然,最终落个跳楼自杀的悲剧。
反观叶冯二人,基于有连接格律诗、乐圣和王庙村之间的纽带作用,冯最终的结局还算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而叶呢?更多的是回归世俗大众的生活,终究不能以自己对音响的情有独钟来作为余生的支撑,也终将成为路人。
在丁元英给芮小丹准备的这份“礼物”当中,丁采取的是“杀富济贫”的策略,最后传递出得救之道的思想,所谓“扶贫贫不离,杀富富不去”,所以丁早已断定自己的扶贫,最多只能是让他们趴在井岩上看一眼而已。
而基于受过高等文化教育,毕业后留在北京并有机会在丁元英的公司做事,本就是对肖亚文的一生做出了一个诠释,在无依无靠的背景下,想要立足于北京,肖通过分期购房,到最后抓住机会成为格律诗音响公司的董事长,由此向着人生的巅峰一步步迈进!谁又能说这不也是我们多数人想要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呢?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属性的不同,决定了[www.xiexiebang.com]不同的人生结局。
文化属性这个词在现在固然不陌生,而剧中的丁元英似乎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俯瞰众生,殊不知,彼时,文化属性还是一个刚诞生的一个新词,王庙村落后的经济状况,脱离不了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的桎梏,这是时代的产物,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文化属性无论是对个人还是民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光辉,是灿烂,对此我深信不疑,但如若传统和习俗能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也是一件好事儿,毕竟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沉积的时间长短而是要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
一直以来,我国推崇儒家文化,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这本没有错,但是不能说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中庸一词似乎更为恰当。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救世主,唯有文化自觉。
改变命运,扭转乾坤,不是寄托于希望和幻想,而是自己思维上的转变,对方法和理论的科学运用,把自己从传统的意识领域里摘出来,反观透视自己的经历,从而得以升华,才是致胜之道。
天道,一个太过于宽泛的词汇,“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基于电视作品,择其中一隅,就文化属性浅谈自己的感悟,也算不上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吧!
行走尘世间,不做无知人。
第五篇: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1.看完此部电视剧我觉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里面有很多出乎我意料的人物,让我自叹不如,欧阳雪更真性情些,执着于自己的事业,白手起家的理念,经营自由,不愿意白白接受别人给予的恩惠,感恩于别人的帮助,承受风险的极限,很有担当,接受现状,相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及不愿了解也不愿管理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无完人,做人一定要扬长避短。
2.什么有用学什么,没用学了也没法用。
3.聪明和智慧的区别。聪明人看到的是点,智慧人看到的是面。
4.我想和我应该的区别,也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5.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6.黑道、白道,“道”就是规矩,既然有所能,也有所不能。
7.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
8,.自己觉到悟到,我们才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们自己。
9.规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五年后不会因我不嫌弃你老,你就会不老了。
10.无所挂碍就是自在。更迂腐点就是这个世界离了谁都照样转,别把自己太当个人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