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
一、什么是读后感?
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二、结合实际,展开联想。
以写感为主,需要引用原文的情节、事理或语句,以摘引与“感”有关的部分,为“感”服务。
三、读后感的内容
1、开头可以先交代自己读过一本什么书或一篇什么文章,写清书名或题目。
2、接着用简洁的话概括介绍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己总的感受是什么。
3、然后具体写出自己的具体感受。可以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包括自己在内)详细说明。
4、最后简要总括自己的态度,这样做到前后呼应,脉络分明。
四、写读后感主要步骤
⒈读通全文
⒉捕捉感点 ※在读好文章的基础上,先把感点排列出来。※同一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产生感想的“点”。
⒊选择感点
⒋写读后感
《梦想的力量》 从瑞恩角度涉及到的感点:
①瑞恩心中有他人;②瑞恩做事有决心、肯于吃苦;
③瑞恩执着、永不放弃;④不懈努力,最终让梦想成为了现实;⑤瑞恩关心他人,有爱心,富有同情心;…… 从妈妈的角度涉及到的感点:妈妈的正确教育与引导,使瑞恩懂得要靠自己的劳动换来一切;……
《桥》 从老汉的角度涉及到的感点:
①老汉危难当头沉着、镇定指挥村民撤离;
②老汉舍己为人,心中有他人;…… 从村民们的角度:村民们听从老汉的指挥;……
五、读后感的基本框架
(一)标题
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感点
——读《梦想的力量》有感材料
(二)正文结构
⒈点明篇目写出总印象点
⒉抓住感点介绍内容介
⒊围绕感点议论想法议
⒋围绕感点展开联想联
⒌总结感受升华感点结
拥有一颗纯洁的爱心
六、例文欣赏
(1)读《梦想的力量》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好文章,名字叫《梦想的力量》,文中年仅6岁的小男孩瑞恩,有爱
心,富有同情心的行为让我十分感动。(点0
《梦想的力量》中的男孩瑞恩,在听了老师说非洲的孩子生活困苦,成千上万的孩子因喝了不干净的水死去后,下决心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瑞恩放弃玩耍的时间,靠做额外的家务活来赚取打井的钱。经过不懈努力,瑞恩的愿望最终实现了。(介)
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瑞恩,有一个很伟大的梦想,希望给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当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打井要2000元钱时,而瑞恩只是说:“那么我来挣吧!”这连大人都很难做到的事,他做到了!他以梦想的力量,以坚定执著的精神,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最终感动了许多善良而有爱心的人,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她成立了“瑞恩基金会”,已经在非洲挖了70多口井。小瑞恩心中想着的就是那些无辜的,因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的孩子们。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瑞恩的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议)
瑞恩的爱心使我想起了白芳礼老人。白芳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为了圆一个让贫困孩子能继续学业的梦想,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而他自己却将物质生活压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里捡来的。老人和瑞恩同样都拥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梦想,他们既使我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又使我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多么伟大。(联)
《梦想的力量》给我一个启示:从小不仅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于他人,还要拥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结)
(2)声声血泪的童年
——读《凡卡》有感
今天,老师领我们学习了《凡卡》这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凡卡9岁做学徒穷苦的悲惨命运,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读到凡卡做学徒的时候受到的种种折磨时,我仿佛看到了凡卡他那骨瘦如柴的身体,一双又小又细的赤脚都冻的红彤彤的,再想狠心老板就因为凡卡给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睡着了,老板就用皮带抽打他。再想想我们做错了一件事,家长也不打我们,只是说了我们几句,我们就跟大人翻脸。再往下读我仿佛看到了小凡卡的老板娘,她也不给凡卡吃一点东西,每天只有一点面包,凡卡的老板还叫他睡在过道里,冻得他只打冷战。再想想我们要什么有什么,天冷了家长又送来了棉衣、棉裤,在家里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文章中凡卡在声声呼喊:“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你跪下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这一幕幕悲惨的情景,那一声声哀伤的呼唤,就像尖刀刺痛着我的心,泪水不断地在眼里打转,我不禁想到了和自己同龄的孩子都在家里享受这快乐,我们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着,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一次妈妈给我做好了饭,她给我盛了一大碗米饭,她就去工作,我就偷偷的把饭倒进了下水道。在学校里呢,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有一次我肚子疼,老师就不让我跑步,还让一个同学跟我一块上楼给我讲故事。我们受着良好的教育,教室里有电脑、电灯,老师呕心沥血地教我们,让我们吮吸知识的营养,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了一个有知识的青少年;而凡卡呢,本该和我们一样在教室里沐浴知识,可他却在做苦工,多么可怜啊!他生活在一个俄国沙皇统治的时期,与我们比之上下,真是天壤之别!
当我读到最后一节时,又不禁陷入了沉思,凡卡虽然寄出了信,但是地址不详细,爷爷是收不到的,就是收到了爷爷也不会来接凡卡,凡卡仍然是逃脱不掉孤独、凄惨的生活。我想:如果能用时光飞船接你到我家来,让你享受我能得到的一切,那该多好啊。
当我读完全文,掩卷沉思,眼泪不住地流,跟凡卡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快乐呀!我应该珍惜这幸福的生活,长大一定要做祖国的栋梁之材。
(3)读《题西林壁》有感
读了苏轼写的《题西林壁》很久很久之后,我才体会出诗中的道理。
《题西林壁》是作者李白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石壁上的一首诗,既然李白去到了庐山,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又为什么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呢?我细细品味,才懂得诗中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里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比如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做的事很对,但在别人眼里却是错的,应了那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要想让自己做得更完美些,就要更加,要全面问题,仔细检查出自己的。就拿我们平时考试来说,做完考卷,检查一遍又一遍,错题一道也检查不出来,自己还以为全部会做,满以为能考个好成绩,交了考卷,到了老师手上却改出好几道错题,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呀!
再比如,下棋时,下棋的人手里举着棋子不知道往哪里下合适,可是旁观者却一清二楚,而且说得头头是道,旁观者稍一提示,下棋者就恍然大悟。
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可能有些人会说那我们就当一个旁观者好了,我想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只有通过实践,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破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做到当局者清。
(4)《梦想的力量》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加拉拿大六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拼命地干额外的家务活来攒钱。但他那点微薄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执著打动了加拿大的人们,人们纷纷捐款帮助他,在他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很快地一口井打好了。为此联合国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这篇课文最让我的是:当瑞恩得知70元钱不能挖一口井,2000元钱才能挖一口井时,他没有气馁,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一点活,挣更多的钱吧!”读到这使我震惊了,一个刚满六岁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的抱负。什么让他有如此大的抱负呢?是信念的力量和梦想的力量。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关于信念的名言:信念不是铁锤缭乱的火花,而是炉火中熊熊燃烧的烈火;不是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西西里岛上彻夜不息的明灯。信念让你为了摆脱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奋发图强。看完这篇文章我又想到了一位由于信念的力量的支撑而成名的的小林浩,就是在汶川地震后从废墟中救出两名同学的小林浩。支撑着他的信念只有四个字,就是:我是班长。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绝对是一种博大的,无私的力量。
(5)读《三个和尚》有感
星期天中午,妈妈给我买来了一本故事书,我迫及待地翻到目录,《三个和尚》这个标题马上吸引了我。三个和尚会干什么呢?我迫不急待地打开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怎么会没水吃呢?原来,一个和尚没有依靠,就只能自己挑水吃,日子过得很平凡,没计较,没争吵;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就开始斤斤计较,只好抬水吃;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就互相依赖,宁肯坐着,被口渴折磨,也不去挑水。因为没水喝,他们吃东西时不断“打嗝儿”。我想:这些和尚怎么这么不团结,自讨苦吃了吧!
后来有一天,一只可恶的老鼠咬断了蜡烛,寺庙着火了,和尚们慌了神儿。要救火,没水。为了保命,他们顾不得谁吃亏了,都争先恐后的去挑水救火。由于他们齐心协力,终
于扑灭了大火。这场火灾让他们终于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了。看到这,我真为他们能友好合作而高兴。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曾不注重团结。在玩“二人三足”的时候,我总是自私的只顾着自己走,总是抱怨同伴走得慢。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减慢点速度来配合同伴。一人前一人后,只能以摔跤收场了。看来我以后得用和同伴相同的速度来行,那就不会摔跤了。
人们不是经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吗?一点儿也没错,这个有趣的故事教会我们要团结友爱。
(6)读《可爱的中国》有感
最近,我读了《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它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一方面,我敬佩方志敏的大义凛然、赤胆忠心;另一方面,我非常藐视当时中国的汉奸卖国贼:他们不但不保护养育自己的母亲——中国,反而去帮助残害母亲的敌人。难道这些卖国贼不知道母亲一旦灭亡,中国人就没有了生存的家园了吗?!
在 《可爱的中国》 一文中,方志敏呼吁“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从崩溃毁灭中救出垂死的母亲。他告诉所有民众,虽然当时的中国江山破碎,但没有人能断言中国没有光明的前途。只要肃清汉奸卖国贼,大家团结组织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中国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读完文章,其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方志敏烈士是多么有远见卓识啊!当新中国成立时,我们的母亲终于被拯救了!东方雄狮终于站起来了!
不过,虽然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但还是有国家想来抢夺中国的土地,比如最近的黄岩岛事件。根据新闻报道:有一天中国渔民照常到黄岩岛附近捕鱼,突然,一艘大船急速向渔船驶来。当大船靠近了渔船后,从上面跳出来几个人,不由分说地把渔民们绑上了船。事后,菲律宾总统府口出狂言,称“菲律宾政府有信心在国际法庭上获得黄岩岛的所有权”。中国政府啊!请告诉菲律宾:黄岩岛是属于我们中国的!
朋友们,请记住,任何国家都不能抢夺我们中国的领土,都不能欺负我们的母亲!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中国就会越来越强大!
第二篇:学写读后感[范文模版]
《满分作文》2008第二期
读后感是种常见问题,故易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
1、要抓住“感”点有的放矢。原文中能使我们感受深刻的地方就是“感”点(感受点)。如写《最后一课》的读后感,可从韩麦尔先生深厚激越的爱国热情谈起,赞颂一个人的爱国思想崇高美好、永放光彩,也可以从小弗朗士认识的变化,课堂表现的进步谈起,议论一个人的爱国心所产生的伟大作用,等等。至于原文材料的运用,不必面面俱到,可视所感的需要来决定详略取舍。如果自己觉得感受点不止一个,就确定一个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来写。当然要做到这一步。必须对原文读深读好,达到内容通晓,理解透彻,通过分析比较,或从整体或从局部,择取感受点生发议论抒发感想。
2、要联系实际,言之有物。读后感只有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即由此及彼,才能言之有物,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才能有活力和分量。生活是个大看台,内容丰富多彩。角度不同,方法有异,观察和思考都有别样收获。写《狐假虎威》读后感时,有同学就从“挂羊头卖狗肉“入手,抨击假冒伪劣现象。也有同学从他为己用谈起,盛赞“狐假现象”,生活气息浓厚,内容充实有趣,作文身价倍增,值得借鉴。同时,读后感也只能是“我”的读后感,任何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说法,都显得空泛苍白。要以客观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写出自己的感受,阐明一定的道理,突出现实意义来。
3、要把握文体,议论得体。由于读后感一类的文章议论成分较多,故一般归入议论文的范畴。那种把读后感写成大段大段的复述原文,以叙代议的形式,或是写成决心书检讨书的形式,都是不妥的,反之,那种脱离原文胡扯一通的议论,也必将使原文漫无中心结构散乱。所以,写读后感既要以议论为主,还要紧扣论点展开议论。
例文: 纵然弱小也辉煌—―读《斑羚飞渡》有感
本文记叙的是一群斑羚绝处求生,生死搭救的过程。斑羚之死,悲壮而激越,斑羚形象,鲜明感人。
有意思的是,文章中的那一拨猎人奈何得了那群斑羚吗?没有。斑羚来个涧崖飞渡,一对一生死搭救搭,半数得以逃生——这令人始料不及!看来动物的精明,有时并不比人类差。
事实上,动物的聪明和智慧无处不在。说是本能也好,规律也罢,但动物的很多表现让人类望尘莫及。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有时显得很笨拙,无从应对,而动物就精明的多。在南美草原的一次烈火中,蚂蚁家族就成团变成圆球滚出了火海,避免了灭顶之灾。而换成人类,会是什么结局?不堪设想,所以,作为人类的朋友,动物是应该令人学习的。且不说他们是一种珍稀资源,是构成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单是它们的这种聪明才智,就足够人类探究和学习的。
另一种震撼,那就是动物生命的尊严。在人类面前,斑羚何等弱小,但斑羚宁死不屈不落他人之手,不屈不挠,以死抗争,让人汗颜汗,让人类的征服感降为零。有很多飞鸟,落入鸟笼后,就无法喂养,拒食至死。所以你虽然掌握生杀大权,但无法抹杀生命的尊严,你瞧不上动物的弱小,但无法泯灭对生命的敬重之情。
斑羚勇救种群,从容赴死,甘于献身,是义举,更是壮举。这一点,比人类的为一己私利而勾心斗角,损公害民,为蝇头小利而耿耿于怀,斤斤计较,是不是更加伟大?众所周知,长江抗洪抢险的救灾,那是救命钱啊,十万火急,而一些所硕鼠蠹虫竟然能伸手去拿。且不说过法不容,就是良心也不容。私心至上,见利而忘义,经不得一点考验,那么在生死面前,要你舍己为人,舍生取义,岂不更是奢想?大义大局面前人类反而不如动物。
看来自然界奇迹的创造者,我们无法说仅是人类而已,动物其实常常会超过我们,尤其是它们所表现出的精神和质,有时反而是人类缺失的。纵然弱小也辉煌,对它们我们不仅深有感触,深受启迪,更有抑不住的敬重和惜怜,吟不完的赞美和感叹。
第三篇:学写读后感
作文教学一(学写读后感)
教案设计1:《爱心树》
孩子们好!家长们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迎来了2012年美妙的春天,我非常荣幸地在这美妙的早春时刻,幸福地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度美好的时光。首先,我祝大家2012年万事如意!大吉大利!祝孩子们学得快乐,玩得快乐!
这节课,我们暂且不聊爸爸和妈妈,我们要聊的是一棵树(出示图片),一棵——“爱心树”。板书:爱心树
一、看图师生共读
“爱心树”是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绘本的代表作。作家一边绘图一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看看这幅图,想一想:《爱心树》讲述了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呢?(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的故事。)奇怪!一个小男孩和一棵苹果树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现在,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乘坐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童话扁舟,驶向《爱心树》去探秘。出发!(翻一页)老师读: 轻声读到:
“从前有一棵大树„„”(故意停顿片刻,一钓孩子们的胃口。)它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儿。
稍快点语速读:
“男孩儿每天都回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男孩儿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累了,男孩儿就在树荫里睡觉。男孩儿爱这棵树„„ 非常非常爱它。大树很快乐。
提问:故事中有谁?——大树、男孩儿(板书)。大树喜欢——男孩儿,男孩儿喜欢——大树。板书:喜欢
男孩儿都干些什么?——出示词(贴在大树的各部位):采集树叶,爬树、在枝条上荡秋千,吃苹果、捉迷藏和睡觉。男孩儿的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大树。
老师读:但是时间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解释“孤寂”——孤独寂寞。质疑:大树为什么孤寂?——男孩儿渐渐长大了,很少来和大树玩了。
老师快活、惊喜的语气读:有一天男孩儿来到树下,大树说:“来吧,孩子,来,爬上我的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荫凉里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
学生读:“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爬树玩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我需要些钱。您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老师压低声读:“很抱歉,”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去卖掉,你就会很快活了。” 学生读:于是男孩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大树很快乐。
提问:男孩儿来到大树下,都干什么了?——向大树要钱,爬树摘苹果。讲解:大树满足了男孩儿的要求,给男孩儿了帮助,所以它很快乐。老师问: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老师再读:很久很久,孩子没有再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高兴地语气读)后来有一天,孩子又回来了。大树高兴地摇晃着枝条,对孩子说:“来吧,孩子,来,爬上我的树干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学生读:“我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爬树了。”孩子说。“我需要一幢房子保暖,”他接着说,“我要娶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所以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老师读:“我没有房子,”大树说,“森林就是我的房子,但是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拿去盖房子,你就会快活了。”
于是那个男孩儿把大树的树枝都砍下来,把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质疑:这次男孩儿又向大树要了什么呢?——一幢房子。也就是把树枝砍下——盖房子。
讲解:大树的树枝就像人类的胳膊、腿一样。大树把自己的胳膊、腿都给了男孩儿。(孩子们插话——砍掉胳膊、腿会很疼的)因为它又一次地帮上了男孩儿,所以它还是很快乐。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男孩儿终于来了„„砍了树干,做了一条船。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 „„
提问:树干就好比是大树的——身子。
讲解:大树为什么快乐?——因为,它又一次地满足了男孩儿的要求,帮助了男孩儿。
交流:大树快乐的同时心坎里有些什么呢? 出示选择题:
1、舍不得吗?
2、疼吗?
3、还是想着以后不能帮上男孩儿的忙了?
(孩子们大多都选择了三。)我夸孩子们说:“你们都有这棵大树一样的精神。”
最后一次,男孩儿变成了老爷爷,但是大树还是把自己当成了凳子,让男孩儿骑在自己的头上。大树仍然很快乐。
“爱心树”是一棵种在人们心灵的树!“爱心树”是一棵永恒的友谊之树!“爱心树”是一棵永远的常青树!
二、学生齐读一遍故事。
三、完成作业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们乘坐美国作家()的童话扁舟,好奇地驶向了《
》,并在《爱心树》中尽情徜徉和回味。
《爱心树》讲的是一个()和一棵()的故事。男孩儿从大树身上一共有()次获得,第一次是()当王冠;第二次是();第三次是();第四次是();第五次是当()坐。每次帮助男孩后大树都很()。大树是一棵多么有()的树呀!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默默(),乐于牺牲。帮助了别人,()。送人玫瑰,()。
请写三句赞美爱心树的话:
“爱心树”真是一棵()“爱心树”真是一棵()“爱心树”真是一棵()
这棵树不愧为——“爱心树”。你们每个人的家里,也都有这样的“爱心树”,知道吗?(发张白纸请孩子们写一段话,要有具体实例)
在我的家里也有这样一棵爱心树,那就是我亲爱的—— 写完后让学生读给大家听。
四、学写读后感
1、我给大家一共发了5张纸条,请给没张纸条选择一个词语写上:介绍作者、内容简介、提炼中心、发表赞叹、联想感慨。
2、如果你要利用这些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你将怎样安排层次,让文章层次清楚。
3、请你就你刚才对文章内容的层次排列顺序,说说写读后感你悟出了一种什么方法。(学生先讨论,再选择:先读后议,边读边议)
板书设计:
大树
喜欢
小男孩
树叶
当王冠
苹果
卖钱买好玩儿的东西 树枝
造房子 树干
做小船 树桩
当凳子坐。默默奉献 乐于牺牲
第四篇:写读后感
作文:写读后感
知识点点通
读书学门道
读书不仅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更可以学习写作地门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从书中学习写作的门道,你就得做一个读书的内行;找到文章里的眼睛。
一本书,一篇文章,对你启发很大的东西往往只有一点或者几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眼睛。
我们来看两篇文章---比较阅读 例文1
从画蛋练功想到的
我读了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受益匪浅。
达芬奇刚开始学画画时,他的老师总让他画鸡蛋。他画得不耐烦了,于是问老师:“您天天让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的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那就错了,在一千只鸡蛋中,没有两只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一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要看得准画的快。”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是学画画的基本功,达芬奇按老师的教导苦练基本功,从简单到复杂,最终才成为世界著名的绘画大师。由此可见,要想做好一项工作或学习一门技能,必须先得练好基本功,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逐步提高技能、技巧,最终达到奋斗目标。
我们现在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上更需要练好基本功。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要想使学习成绩提高,必须要先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比如数学中的计算能力,语文中的读写能力都是基本功。而这些基本功又必须认真耐心地去练习,不然就不会有真才实学。
比如我吧,语文老师常布置抄写字词和拼音,我有时就不耐烦,觉得做这种练习没什么用处。其实,老师是在训练我们的基本功,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基础。最近一年来,我按着老师的要求坚持练习,词汇渐渐丰富起来,在阅读时,障碍就少多了,作文也比以前通顺了。渐渐地,我悟出了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在小学,我们所学的一切是为上初中打基础,升入初中后,我们所学的课程又是为上高中或走向社会打基础。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认真学习各门课程。只有现在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例文2
读《画蛋》有感
人说“名师出高徒”,这话实是不假。依我看,这原因有二:其一,是师之教育方;其二,是徒之学不怠。离开了这两条,既称不上“名师”,也出不了“高徒”。名画家佛罗基奥手下出了一代宗师达芬奇,便是很好的一例。
当达芬奇投师于佛罗基奥时,佛罗基奥没有首先教他创作作品,却要他画蛋,这是佛罗基奥与凡人不同之处。严格训练细致观察与准确描绘形象地能力。这正是佛罗基奥的有方,正是由于这有方,才使达芬奇日后得以成功。
我也曾有过一位有房的老师,不过她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一个大我几岁的女孩子。几年前,我请她教我拉小提琴,她却先问我做事有无耐心。我不明白她的意思。自然是回答有。开始学习了,她先给我做了示范,看着她那娴熟的表演我真羡慕。可轮到我时,她却让我练习拉空弦,几天过去了,她给我的任务仍是如此。她告诉我,拉空弦是基础,只有练到了拉弓自如了,才可拉曲子。现在想想,她这话实在有理。是的,她不是什么名家,却也是个会做老师的人。
然而,我并没有成功又拉了几天空弦,我听到的总是那单调的拉拉的声音,哪有一点儿我为之陶醉的乐声呢?我一烦之下,一弓挑断了琴弦,发誓再不学了,于是我的提琴只好休息了。由此我想到,师固然要有方,更重要的是徒不怠。达芬奇的成功,关键的一点就在这里。他刻苦的学习,用心学习,正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而我的失败,恰恰也在这里。怕艰苦,在困难面前懈怠,终究要失败。
不仅学习艺术是这样,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学起,只有打好基础方可学出成绩。
我喜欢写作,真羡慕那些作家,而我的老师却要求我天天记札记,把所见所闻的小事都记下来。当时我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只是坚持了。现在,当我一本本的翻看那一颗札记时,方悟出了老师的用意:她是让我练基础,积累材料,一点点的提高啊!所以,我在写作上的进步—虽然它微小—是老师教之有方的结果,同时也是自己没有懈怠的结果。
达芬奇画蛋直至学画成功和我的失败与进步,都说明不仅教者要有方,学者更应不怠,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能有什么知识学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分析:
上面两篇作文,写的都是读画蛋后的感想。前篇的感想是练好基本功很重要,后偏少老师要会教,学生要会学。虽然两者的感想不同,但都找到了令自己有所得的眼睛。
提示
要训练自己成为读书的内行,有两个可行的办法: 一是记读书笔记;二是写读后感。技法招招先
怎样记读书笔记
1、摘录----把所读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录下来。这个很容易做,但坚持下来却不容易。你能做到吗?
2、归纳----把所读文章的要点归纳记录下来。这对于提高我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很有帮助,也有助于我们提高作文的构思能力。
3、评注----写下自己的看法、疑问、评论等,也可以做一些记号。这样做,有利于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
4、心得----把读书的心得、感受记下来。读后感就属于心得笔记。例文1
《童年》读书笔记
一、作者介绍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社会大茔,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地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1905至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于伟大的物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真实的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地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内容介绍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最初发表于1913年,它既是作者童年至青年时期生平的自述,也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19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俄国人民,特别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经过磨练后走向新生活的典型。
三、好词摘录
忽如其来
飘忽
兴趣盎然、熠熠生辉
四、好句摘录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橘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防腐蚀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落在房间中。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扬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五、好段摘录
“唉,你们这些人啊……”他常常这样忽如其来地叹气,也不知在感叹什么。“人啊……”的尾音总是被他拉得长长的。
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处方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的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的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大家也都被他感染,跟着他颤动起来。
唱歌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纹放般的美丽。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六、我的感想
作者将主人公当时所处的肮脏的环境写的很到位,在语言描写上很有功力,不仅使文章生动,令人身临其境,更让人对美与丑及人复杂的感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能力步步高
写一篇读后感 题目在线
写一篇读后感 【习作点招】“读后感”的一般结构:
1、引—引述原材料
*引述原文的材料,作为自己抒发“感”的依据; *或者从原文直接引出自己文章的中心话题(中心思想)。这一部分应该用概括的方法来写。
2、议—由上文引述的材料展开议论
*或分析原文材料。对原文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或揭示原材料的精神实质; *或剖析原材料中蕴含的哲理。议的部分要注意:
(1)扣紧上文引的材料展开(2)一般应该略写。
3、联—联系实际 *可联系社会实际
*可联系个人生活、学习、经历; *可联系个人思想观点 联的部分要注意:
(1)用自己的新鲜材料来证明中心话题(2)具体些
4、结—总结全文 *可以总结全文,强化中心 *还可以照应开头 【佳作传真】
例文1
爱就是动力—读《养花》有感
老舍先生的《养花》,写的情真意切,富有哲理。读后便
简介作品名称、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进一步体会到“爱是做好一切
作者、作品特色和 事情的动力”的深刻含义。
我的感受与收获
散文一开始,老舍先生就明确告诉读者:“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读罢全文,就会有这样的感受;在养
紧扣原文谈感受。花的过程中,老舍先生的“喜”是爱,“比”是爱,“笑”是爱,由原作引出议论 “泪”还是爱,是爱的力量使他坚持不懈,并享受到“有花,“师出有名”;议论 有果,有香有色的”乐趣,一个贯穿全文的爱字,很有启发性。又时时回扣原作,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对某事充满了爱的感情,那么这种爱就是
相得益彰 追求的动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面临多大的阻力,都会锲 而不舍,追求到底。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以前我不爱读书
只爱玩,拿起书来就昏昏欲睡,玩起来就忘了一切,因此学习成 以下联系自己 绩是非常平常,尤其是作文总是干巴巴的那几句话,只能混个及
谈感受。格的水平。后来在老师和父母的引导下,我逐渐懂得了知识的重
重点内容,要,对书产生了爱的感情,而且越爱越深,有时候读起书来会忘
详写 记吃饭,忘了睡觉,因此学习成绩,尤其是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 提高。有人问我期中的奥秘是什么,我就告诉他:爱,爱读书,爱 思考。你看,老舍先生爱花,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鲜花的飘香;我 爱读书,用勤奋的努力换来了学习成就的“步步登高”。
由此我又想起来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他从小就爱观察蚂蚁,不知厌倦。中学时,他更对生物着了迷,采集到的昆虫标本多得 进一步延伸 双手拿不住了,就用嘴叼着带回家。父亲执意让他在大学学医学经
开去 济,可到头来他还是转学了生物。毕业后,又不辞千辛万苦,随海 船周游世界,收集标本,研究生物的演化情况。爱的力量激励着他 的追求,爱的心血孕育出他的成功之果,他终于写出自己的著作 《生物进化论》
爱自己的事业吧!爱,能使你百折不挠,取得事业的成功。
总结感受,就是动力,爱就是养花一文给我们的启示。爱知识,爱自己的收束全文,进一 事业吧。因为爱的感情是扬起的帆,荡起的桨,是你到达成功
步突出主题 的彼岸。
例文2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总是无私的为人类做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的毁坏,不仅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例如1995年,我国因几家工厂过量地向大海和大气中排放污水和乌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家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损失。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大容易受害了。同学们,科学家早已证明:在宇宙以地球为中心得四十万亿公里内,还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在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
简评
把所读和所感结合起来,利用文章中提供的大量事实,来表达自己对“只有一个地球”这个问题的认识。
例文3
读《哈利.波特》有感
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孤儿再一次偶然中来到了魔法学校,他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最终为保护魔法石成为一名优秀的魔法师。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好1它不像我们平时看过的许多故事—主人公度过了某种困难最后取得圆满结局。大多千篇一律,十分单调。叫人看完一遍就不想再看第二遍了。而《哈利.波特》没有很明显的结构,整个故事讲的都是哈利波特魔法学校曲折的经历。作者丰富的想象时时不在吸引着你,就像在嚼一大块很诱人的面包,让你吃完了一块还想再来一块。
在美国,这部电影拥有一亿美元的票房,这足以证明它受人们喜爱的程度。而我们有的家长却反对我们收看。说什么不符合实际,说什么都是乱猜的。每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书或影片时,我们的家长就会开始限制我们,逼着我们看作文书,认为这才有“意义”。
真希望我们中国的故事能打破传统的思维,进行大胆地想象。也能像哈利波特一样打入国际市场,风靡全球!真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空间。
简评 由《哈利波特》联想到国内的某些故事书;由书到电影。进而联想到国内家庭教育的某些弊端:然后升华主题,提出希望,发出呼吁。
文章有感而发,以理服人,层层递近,思路清晰,结构圆融。
第五篇:怎么写读后感
怎么写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
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
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安·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业于哈佛大学。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被作者的坚强、奋斗、乐观与勇气深深感动。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
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
片光明!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 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