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孙 建 国
(2010年4月14 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任务,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刚才,尚清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对过去一年生态环保工作作了总结,提出了今年的目标任务,我完全赞同。会上还与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今天会议精神,切实履行职责,扎实工作,推动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面我简要强调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不移走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赢之路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成绩,我们最值得自豪、最应该珍惜的是,我们克服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促共赢,继续实现了“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建设为全省多做贡献”的庄严承诺。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去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首次位居全省首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达1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已连续6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已连续6年以30%以上的高速增长。体现在生态建设与保护上,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年初确定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十一五”两项指标总体减排幅度分别达到12.47%和14.28%,符合时间进度要求;我们以“811”新三年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有效地保证了区域的环境质量;我们扎实推进全市生态创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创模工作技术核查,开化县正式申请国家级生态县验收,柯城区基本达到省级生态区创建标准。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我市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衢江出境水水质全部符合三类功能区要求;全市5个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类以上优良水平,衢州市区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58天,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二。在去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和冲击,全市上下认识统一,信念坚定,我们在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没有放宽污染的整治,没有放低监管的力度,没有放松生态建设,更没有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发展,而是一以贯之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共赢、和谐发展之路,坚持把保增长与保环境紧密结合,通过调整结构促进减排、强化措施落实减排、严格监管倒逼减排、加强考核保障减排,统筹协调、克难攻坚,保障了钱塘江源头的环境安全,也使我们的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这也是近年来我们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探索衢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的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弥足珍贵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二、审时度势,正确分析把握当前生态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完成“811”环境整治新三年行动任务的最后冲刺年,同时也是全面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之年。做好今年的生态环保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总体而言,当前,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国际国内正在形成“低碳”发展取向,生态环保工作的外部环境良好,有利因素很多:
第一,今年是 “碳减排”实施年,为生态环保工作营造了更有利的社会氛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气候变化问题和低碳经济走上了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前台,成为政治、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气候大会上,将绿色新政、碳减排问题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有利的国际大气候氛围。我国主动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碳减排目标承诺,既体现了大国的国际责任,更体现了中央对发展“绿色新政”、推进“碳减排”的坚定决心。可以预见,中央下步会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进一步转变,这为我们开展生态环保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第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从源头抓好污染防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转变发展方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要“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央的决策和决心,将更加有利于发挥环保部门“三个倒逼”(通过环境质量考核、环保准入、污染减排,倒逼区域、产业和企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的作用,也更加有利于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限制“两高一资”项目的准入,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今年是省委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年,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之后,省委、省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全面部署开展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研究,并将召开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配套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我省的实践化、具体化和制度化。这必将进一步掀起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高潮,推动各地各部门进一步重视、支持和强化生态环保工作,开创我省生态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社会各界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参与机制。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公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越来越强,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参与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工作,通过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市建设、环境保护监督和排查环境污染不安定因素等,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倒逼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注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市生态环保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在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的企业较多,粗放型特征明显,单位GDP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特别是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有待加强;环境监管能力还很不足,环境安全隐患较多,区域环境质量不稳定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予以解决。我们既要看到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强信心;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和充分估计存在的问题,把应对各种困难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牢牢把握生态环保工作的主动权。
三、克难攻坚,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把握机遇,克难攻坚,全面完成生态环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增强环境保护在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和关键性的作用。重点要做到四个更有作为:
一要坚持经济与生态“双赢”的核心理念,在助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更有作为。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发展,也不以停止发展消极地保护生态环境。要把生态环保作为衢州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要将环境容量作为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依据,将环境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让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作用,成为优化发展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坚定不移地走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的路子。
二要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在统筹推进生态环保工作上更有作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既要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切实抓好减排,不折不扣地完成整个“十一五”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任务。二是切实抓好污染整治,按照“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部署,抓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企业污染整治,着力解决好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三是切实抓好生态创建。生态创建活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要通过各类环保创模、生态绿色系列创建,使生态市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四是切实抓好环境监管,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保障区域环境安全。同时,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环境保护的特征,采取系统科学的环境管理方法,统筹城乡与区域环境保护,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统筹部门与社会各方力量,实施均衡的环境保护战略,增强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
三要坚持环保为民的价值取向,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更有作为。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群众的健康和福祉。让人民享有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内在需求,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切实维护环境安全和公民环境权益,把群众的环境诉求作为第一信号,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制定解决方案,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真正让群众满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群众环保知识的教育,增强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爱护生态良好习惯,提高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一方面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做好服务,在全社会形成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四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制度层面推进环境保护上更有作为。创新体制机制,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内在动力。要着力改革不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创新出台能破解环保主要矛盾、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工作机制和环保政策,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环保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促进全市生态环保事业的全面进步。
同志们,生态环保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开创生态环保工作新局面,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在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生态省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几年来我市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三年生态建设、污染减排、环境整治、环保创模各项任务。刚才,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市级单位、开发区、企业签订了2008年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年年有部署,目标任务非常明确,考核十分严格,开会的目的就是要落实责任,使同志们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抓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2003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坚持依法治理与生态建设并重,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任期和各省市长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阶段性目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生态创建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到2006年,市本级和六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片绿”。在此基础上,去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同时,以“六个一批”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创建活动,全市累计17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46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保护母亲河号”,并创建了一大批市级生态示范点和绿色单位,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生态体系框架。
二是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位于全省领先。“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沈家化工园区按期实现重点监管区“摘帽”,12家省控重点排放企业如期完成整治、实现达标,巨化集团公司限期治理通过省里验收。坚决关停淘汰落后生产力,全市累计关停淘汰造纸、味精、化工、电镀、冶炼、炼油、灰钙、活性炭企业700多家、生产线100余条。进一步加强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实施库区工业、畜禽养殖、网箱养殖、农村生活等污染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事故应急防范,有效控制和消除了藻类发生,确保了水源安全。全市连续几年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二级以上水平,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衢江出境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农业面源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切实加强农业面源特别是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1.3%,全面完成禁养区禁养、“限养区”整治目标;大力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0660只、38万立方米;1933个村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占总村数74.3%,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45%,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是环保设施逐步完善,生态支撑能力日益提升。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65%,各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试运行,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成为全省典型。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污水收集、集中供热等环保设施逐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焚烧主体工程。城市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建成5座地表水和11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所有重点企业排污口都实现规范化,74套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改造到位,市县两级在线监控平台基本建成。
五是污染减排初见成效,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坚持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硬指标,通过严格治旧控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加强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6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了111个减排项目,总投资9.46亿元;2007年全市cod和二氧化硫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67%和3.64%,完成省定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全市累计完成省“991”项目投资18亿元,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0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2家,东港功能区实施了生态化改造。全市共推广应用7项省生态重大科技项目,在江山市淤头镇、开化县华埠镇二个不同类型的乡镇进行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全市累计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数199个,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2.8万亩,建成无公害林产品基地42万亩,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
第三篇: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8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议、环保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全市环保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刚才,双鹤局长作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市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随后,吴常委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环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17年,可以说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想认识最深、工作力度最大、治污举措最实、执法监管最严的一年,也是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一年。全市上下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完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认识到实践,从监管执法到环保设施建设,从基层基础工作到环境质量改善,都发生了新的转折和变化。
一是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提升。
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对保护与发展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牢固树立,能够从强化“四个意识”、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高度,统筹谋划,全盘考量,系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环境安全的底线意识、“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失职追责的警醒意识明显增强。市委、市政府先后12次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环保工作,15次召开动员会、调度会、推进会、约谈会推进环保重点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对环保工作作出批示,并就重点工作落实、突出环境问题解决,深入现场,研究措施,帮助解决困难,督促工作落实,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
二是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力整改。
全市各级各部门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方案,坚持综合施策,突出标本兼治,强化督导检查,以鲜明的态度即知即改,以果断的措施立行立改,以严格的标准验收整改,对省上《整改方案》中确定的11项重点整改任务和涉及我市的25个具体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调度、销号,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11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了任务,25个具体问题有21项完成了整改任务,4个完成整改计划,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我市的132件信访投诉问题已办结130件。通过整改,不仅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各级各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和行动自觉。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市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20.6亿元,创环保投入历史之最。先后实施了平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期和华亭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华能平凉发电公司4号、6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崆峒区养子寨、景家庄和华亭县养马寺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居民搬迁,葫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环保工程,基本建成了平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启动了平凉中心城区和庄浪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完成了249台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综合治理和平凉新世纪供热公司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为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环保工作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深入实施“大气十条”、“水十条”行动计划,落实关键防治措施,全面完成了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顺利完成“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任务,与2016年相比列入国家和省上考核的平凉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增加了6%,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下降了8.8%和26.8%,分别比省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低4微克和11微克,其他六县城区均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空气环境质量考核目标。泾河平镇桥、长庆桥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汭河、达溪河保持在Ⅲ类水质,葫芦河水质较上年有所改善。去年9月份,我市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这是国家层面对我市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的结果,是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全市环保系统干部职工艰苦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进入新时代。从中央战略布局来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把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举措,确定了攻坚目标、时间节点和政策举措。今后3年要下更大决心、采取更有力措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从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来看,年初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甘肃、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经济崛起的主攻方向,从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整改生态环境问题,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从市委、市政府工作思路来看,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底线性任务,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
“三个十条”,建立和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对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为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确定了目标任务,指明了方向途径。
从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现状来看,当前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尽管我们近几年下了很大的力气开展环境污染治理,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仍然在还旧账、补短板,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很大。泾河地表水个别断面不能稳定达标,葫芦河水质目前还没有达到功能区标准,被省上多次给予“红色预警”;城市建成区及周边燃煤锅炉综合治理、煤质管控、扬尘及餐饮油烟治理还存在死角和空白,个别县区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浓度逼近考核目标;一些区域和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措施落实不到位。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依然突出。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市的第一要务,而发展不足、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又是我市的基本市情。一些区域和行业环境保护职责履行不够到位,污染防治措施落得不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共进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三是环境突出问题整改难度加大。一些问题整改成效不够明显,甚至还会出现反弹,有
“死灰复燃”的迹象,个别区域和行业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还没完全落实到位,特别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列入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督办的泾河、葫芦河流域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整改还有欠帐,跨整改需要更大的精力和投入。今年,中央将开展第一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回头看”,省上也将对市州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时间紧迫、刻不容缓。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行动观,把握历史机遇,增强使命担当,自觉扛起政治责任,确保中央、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聚焦短板差距,精准施策发力,坚决落实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要求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环保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这里,我重点强调七个方面。
(一)深入开展十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十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全市的行动方案(草案)已在会上印发,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后市委、市政府将印发执行。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尽快行动起来,紧扣时间节点、拧紧责任链条,全面推动落实。十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根本在源头治理,要强力推进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治理,加快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燃煤锅炉“清零”整治,推进城乡冬季清洁供暖,强化煤质管控,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关键在常态监管,环保、住建、工信、水务等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强监管,严格落实日常巡查、随机抽查、明查暗访、信访举报查处等工作制度,切实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环保制度落实情况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查处环境违法问题;核心在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都要明确十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分工、考核办法,实行挂图作战。市督查考核局、环保局要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定期开展专项督查,通报进展情况,强化监督问责、敢于较真碰硬,以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举措,坚决打好、打赢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今年省上将对全省86个县区空气环境质量定期通报评比排位,对倒数10位的县区预警约谈,同时按季度下达了平凉城区空气环境质量控制指标,崆峒区和各县要重点围绕PM10、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项考核指标,坚持“六张清单”管理,抓好“冬病夏治”和“冬防”工作,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既要坚决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又要完成季度控制目标。要以“减煤”“抑尘”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冬季清洁供暖和城中村、棚户区、城乡结合部及城市建成区5-10公里范围内居民改灶、改炕、改暖“三改”步伐,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各县(区)都要出台优质煤、洁净煤财政补贴办法,支持扩大优质煤、洁净煤配送覆盖范围。水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快实施泾河、葫芦河流域水环境整治项目,已经下达投资计划的崆峒区、泾川县要在10月底前完成项目工程,庄浪、静宁两县要配合市环保局积极衔接争取国省资金,力争上半年开工。要以“河长制”为抓手,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泾河水质稳定达标,葫芦河水质明显改善,力争达标。深入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落实“划、立、治”整治措施,促使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规范化。平凉工业园区和华亭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要力争3月底实现规范、正常、稳定运行,静宁工业园区6月底建成并与国家和省上联网,列入计划的5个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和34个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4月底前全面开工,10月底前投入运行。4个县级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要完成前期工作,具备条件的力争年内开工。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国土、环保、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全面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泾川、华亭2县要加快实施土壤治理修复试点项目,赶上要求。(三)持续有效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在去年底“回头看”工作基础上,近期组织专门力量,对照市级整改方案确定的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措施清单,对本县区、本部门各项整改任务和具体问题开展拉网式、全覆盖再次“回头看”,看整改成效是否巩固、列入计划的所有问题是否整改到位、整改措施是否全面落实、上报的总结报告和验收销号与实际完成情况是否一致。对已经整改到位销号验收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巩固措施,对整改有欠账、有漏项的问题要立行立改、迅速弥补,省、市整改方案确定的跨整改任务和问题都要制定整改计划,立即启动整改工作,特别是对省市确定需要跨整改的泾河、葫芦河流域尚未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城市污水管网滞后、矿产资源违规开发造成生态破坏的3个问题和自然保护区整改欠账问题,各县(区)和市住建、国土、环保、水务等部门要分辖区、分系统制定整改计划,提出推进措施,落实财力和人力,不拖时间、不漏措施、强力整改。要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信访投诉、举报查处整改工作,尤其要对带*号和不属实以及反复投诉的事项,要认真复查,不得出现定性不准、虚报瞒报的问题。以踏踏实实的整改成效和实事求是的整改态度,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上专项督察。
(四)下大气力解决环保基础设施欠帐问题。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我市环保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抓环保首先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环境承载力要靠环保工程支撑的理念,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作为拓展绿色发展道路,争取更多更大项目落地的基础性、长远性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与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出台重大政策、布局重点产业、实施重点项目同时谋划推进,同步建设投运。要集中财力、整合项目、克服困难、加快进度,实施平凉中心城区热电联产二期集中供热工程续建项目、灵台县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清零”、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城市中水回用、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流域生态恢复修复等十大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行动,用环保基础设施支撑污染治理十大攻坚行动,拓展环境容量,改善环境质量。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作为,盯住十大工程不放松,卡紧时间节点不推后,倒排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按期推进、如期建成。(五)加快构建环境风险防控和执法监管体系。
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相互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与应急机制,将环境风险纳入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环境管理体系,把企业自查、监管部门检查、政府督查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金属、核与辐射、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切实排查和整治重点环境问题,扎实推进重点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攻坚行动,确保不发生因环境风险隐患形成的重大环境事故。3个省级工业园区所在县(区)上半年要建成县级监管的污染源企业监控平台,要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和4个配套法规,强化环境行政执法与公安刑事司法联动衔接,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偷排偷放、伪造监测数据、私自停运环保治污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促进排污单位遵法守法。(六)进一步深化环保领域改革。
改革是推进环保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也是破解环保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要持续深化建设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在减少事前审批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分类审批和区域化、差别化建设项目环保准入管理,把工作重点放在准入后的监管上,做到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要大力支持省市列重大项目落地,承担项目工程的部门和单位要督促项目业主按照项目环评并联审批的要求,提前开展环评文本的编制工作;市县环保部门要继续对省市县列重大项目环评按月调度,优化服务,简化流程,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项目不因环评审批拖延开工时间。要全面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环保、统计、发改、工信、水务等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指导县区和行业对行政区内产生的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污染物总量进行摸底调查,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提供坚实的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要按照省上方案要求,平稳推进省以下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改革。(七)巩固提升和发展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成果。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成功创建命名,为我市争取国家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政策项目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我市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实事求是讲,我们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按照国家环保部关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区要持续深化创建,实行动态监督管理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夯实基础、弥补短板、精准施策、创新机制,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巩固、提升和发展工作。要巩固已完成的建设指标和成效,提升欠稳定较薄弱指标建设水平,发挥创建品牌效应,谋划重点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县(区)创建和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单位等生态文明基层创建,确保这一国家级荣誉“拿稳、用好、增效”。要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前景,全面开展县区、市域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环保、发改、国土、林业、水务、农牧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指导,县(区)党委政府要通盘考虑本辖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布局,深入论证,认真审核,确保生态红线划得准、管长久,确保生态产品供给和区域长远发展。
三、夯实监管责任,强化落实措施,加快形成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新机制
一要全面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环保工作涉及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城乡建设、国土空间布局,面广量大、涉及部门多,需要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责任。中央和省上环保督察十分关注部门环保责任履行情况,追责问效的力度前所未有。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平凉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所属部门以及人大、政协、法检院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具体内容,也是失职追责的重要依据。各级各部门要按照“管发展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管行业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把履行环保工作责任摆在重要位置,与县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和部门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做到谋划到位、指导到位、检查考核到位。今年将由市督查考核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等部门,对平凉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促使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坚决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督查办法。最近,市政府印发了《平凉市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督查办法》,市政府成立了1个综合督查组和9个专项督查组,采取会议督查、现场督查、明察暗访、跟踪督办、社会监督等方式,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实行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队、部门负责人参与开展督查,这一制度安排体现了市政府对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也体现了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督查内容紧扣三大污染防治关键,督查形式力促“一岗双责”责任落实,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督查内容,全面认真细致地落实本辖区、本系统承担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各有关参与督查的部门,要主动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衔接,及时启动,按期开展督查工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号督办、销号落实,留痕管理。推行信息公开工作,倒逼责任单位和企业增强治理污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督查取得推动工作、整改问题、促进防治、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三要切实保障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这方面的投入必须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优先保障。市级和各县(区)要适应改善生态环境的新形势,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特别在今年国家取消排污费、开征环保税后,各县(区)要完善政府环保投资预算编制,持续加大财政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配套的投入不低于环保税开征前的水平,并有所增长。各县(区)和发改、财政、环保等部门要抓住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机遇,利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的品牌优势,统筹谋划一批山水田林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治污减排项目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大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及时上报、跟进衔接,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在我市落地生根,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要鼓励支持引导社会投资,创新投融资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拓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渠道。
四要努力形成推进绿色崛起、加强环境保护的考核问责机制。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管理绩效考核中,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两项考核内容的分值权重分别提高到30‰和40‰,在10项主要考核指标中,把主要污染排放控制目标考核权重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设置在同等权重;在18项重点考核指标中,把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与重大项目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在同等权重,同时环境保护约束性目标作为“一票否决”项目,体现了绿色发展导向和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这次会上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按照既确定责任目标,又绘制工作蓝图的思路,县区适当增加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考核分值,并将考核指标和内容项目化,同时对市政府各部门环保目标责任书,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也提出了具体考核项目。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市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在落实半年考核和全年考核的基础上,注重抓好日常考核调度,及时督查督办、提醒预警,确保责任书所列任务全面完成。
同志们,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久发展的千年大计”,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做好这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生态短板,为全面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
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8日)
同志们:
刚才,××同志认真总结了我县2011的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并就下步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的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同意。请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拿出具体措施,保证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为××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市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年之际,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时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加快转变?××省委书记××××在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命题针对××实际提出,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中原经济区起步之时,国务院以国发〔2011〕32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明晰了我省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为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指明了方向,也为××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政策支持。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市政府多次与××省林业厅沟通,近期双方达成了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框架协议。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决策,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具体举措。构建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民生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同时,也给我们××林业生态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站在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林业生态建设这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事关大局、造福后代的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要明确目标,抓好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市构建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思想到位、组织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加快我县林业生态建设进程,巩固“××省林业生态县”建设成效,顺利通过省政府的复查,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打造××名片。
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要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定期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生态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建立“三级书记”抓生态的领导机制,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纳入任期目标和目标,并作为检验干部工作能力、提高干部认识水平、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载体和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林业生态建设关键在落实。抓落实是推进林业生态工作的根本,是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要树立抓林业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富民工程、就是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要一抓紧到底,任务要分解到县、到乡、到村、到户,层层建立工作台账,保证目标任务落实。
三、强化督导,严格奖惩
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切实履行督查职责,严格对照下达的林业生态网络建设任务目标,加强跟踪督查。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要组织成员单位组成督导组,及时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将各单位的植树造林进度在全县范围进行排名通报。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不力的,除通报批评外,对相关责任人实行约谈制度。要严格按照林业生态建设奖惩考核办法规定,对各有关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兑现奖励。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县财政自今年起,将拿出一般预算支出的1%,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并在以后逐年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今年林业生态建设的精品工程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精品工程占用的耕地,每亩每年补偿500元,补助年限暂定5年;对合格的工程一次性给予每亩300元的补助;租地和工程资金不足部分由各责任单位承担或其他筹资办法解决。林业生态村建设工程完成后,经市级验收合格的,县财政给予每个行政村以奖代补资金1万元。
同志们,绿色代表希望,春天孕育生机。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以必胜的信心、高昂的斗志、实干的精神,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为改善××县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讲话
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xxxx县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县环保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全力配合xxxx县实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县”的工作目标。刚才,世东常委通报了去年以来我县环保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坚守底线,守住蓝天白云碧水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事关人民福祉、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人口多,环境承载能力弱,是我县的基本县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不断加剧。当前,我县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值得肯定,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环保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从整体上看,我县环保工作仍处在被动应对阶段,许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很多突出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这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与xxxx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县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与建设“山水xxxx”、“宜居城乡”的奋斗目标也很不相符。要改变我县环保工作的落后被动局面,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到,牺牲环境可以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但其实是虚假的、短暂的繁荣,是假本事;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老百姓留下优美的环境,才是真繁荣、真功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铭记,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我们的底线。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决守住蓝天白云碧水。
二、创新思路,着力突破工作瓶颈
面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要主动调整思路、创新举措,全力破解长期制约工作开展的瓶颈问题,要坚持围绕发展抓环保,把环保工作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去谋划,把环境保护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把环境监督管理覆盖到经济发展的各领域。
一要注重关口前移,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如果环保搞不好,又好又快发展就无从谈起。要改变我县环保工作相对被动的状况,就必须坚持源头防范,严格把好环境保护准入关。环境保护准入既是从源头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关口,更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手段,决不能让今天的投资项目成为明天整治淘汰关停的对象。要加强对新上项目的把关和环境评估,从源头上把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关口。所有新建项目都要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估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今后凡是不符合环境功能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或核准立项,不得批准用地,不得给予贷款;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努力提升环保管理水平。
二要注重利益引导,改变“重棍棒,轻表扬”的思路。环保工作既要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铁腕整治,让违法企业受到处罚、付出代价,也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守法的企业在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声誉,以实实在在的利益引导广大企业自觉肩负起保护好环境的使命。
三要注重发动群众,改变“一人挑担,众人旁观 ”的思路。环境保护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义务。要注重发动群众,特别是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环保有奖举报制度等,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全防全控的环境保护监督格局,让破坏环境的违法分子无处遁身,让企图破坏环境的无从下手。
三、重点整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当前,我县各类污染源仍然较多,排污总量仍然很大,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们要以xxxx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县和我县“城镇管理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突出整治重点,重拳出击,促进我县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一要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饮用水源质量直接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我们要按照xxxx县全面部署全县饮用水源整治工作的要求,加大我县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切实做到“五个落实”:一是落实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二是落实设置保护区的标志和宣传牌;三是落实清除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四是落实消除保护区内的安全隐患;五是落实环境硬件设施,保护好我县水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