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2007(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8:5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200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2007》。

第一篇: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2007

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

(一)上海引领中国七大基地发展生物经济

如果要说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目前发展格局的话,就不能不提过去两年国家设立的七大生物产业基地: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深圳、石家庄、长春。

北京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和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着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加快推进化学合成创新药物发展,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研发,加快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按照统一规划,上海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新产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的实施,促进大型生物企业集团整合和中小企业发展,逐步形成创新体系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国家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则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药物等四大生物医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农业,推进生物服务业生物技术研发等发展,要建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生物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将重点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建成产业特色突出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到2020年生物经济将主导上海

从以上布局中可以看出,发展生物医药是生物产业中的重头。上海将在新一轮发展中成为生物经济先驱之地,其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招牌已打向了世界。

上海计划到2010年,生物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35%以上,部分生物技术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初步形成以生物医药为主导,生物工业为快速增长点,生物农业为绿色资源基础保障,制造与服务齐驱的生物经济雏型。到2020年,上海生物技术产业年均增长率实现40%,生物技术及相关产业总值在全市GDP占7-8%,在国际市场份额占2-3%,成为上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经济逐步上升为上海社会经济的主导。

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上海已采取或考虑采取更为有力的推进措施,例如:率先制订地方生物产业促进法,就生物技术产业的重要地位、产业资源利用、产业生产的推进与实施、研发和技术及推广支持和规范、区域发展、市场规范、社会应用推进、生物安全、人力资源、投资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审批制度等方面做出法律规定,以法规形式高度保障和推进上海生物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与办公室的基础上,设立指导、规划、预算、协调功能更为强大的生物经济产业发展委员会;加大财政支持宽度与引导力度;缩短科研成果转化距离,快速提高产业创新力;制订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计划,培养和吸引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优秀企业家。

北京形成四大产业格局

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拉开了长长的战线,形成南北四大中心的格局,即北边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生物医药园,南边的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开发区。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祝峰博士表示,他加入园区工作以后成就感很强。据他介绍,生命园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组研发及工程中心、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实验动物及病理动物模型中心等国家研发机构,以及北大、协和国际医院两大临床治疗医学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形成了一批生物技术研发产业要素资源;在产业化资源上,汇集了扬子江药业集团、江中制药集团和养生堂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并吸引了诺和诺德、日本Takara、德国贺力氏等著名跨国公司。

据北京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士琦介绍,创业中心目前在园210多家企业,电子信息行业企业为主,第二就数生物医药企业了,比例占到16.4%。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生物医药企业平均资本规模最高,达647万元,而园内平均注册资金为332万元。从拥有的专利数量看,生物医药企业也是最高的。该中心有40多家生物医药类企业,基本上聚集在生物医药园。这个生物园定位是做孵化器,花费巨资建起了中试实验室为众多创业企业提供公共平台。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太过薄弱

生物经济对于世界未来的意义似乎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美国《时代周刊》预测,2020年生物经济将取代信息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美国、欧洲、日本、印度、韩国等都在不遗余力推进健康产业。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生物经济又多了一层意义,它是一次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对中国而言正是如此,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被普遍认为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最小的领域,鉴于发展生物技术及产业的战略意义,国家“十一五”规划已将发展生物经济作为实现重点跨越的国家战略。国内各省市更是早已将生物产业与地方经济的未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国外的资本和服务也正在嫁接到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

风险投资进入中国

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极其缺乏风险投资。从一般意义上而言,生物医药产业本身风险太大,十五年投入巨资能够有一个结果那就算很幸运了。美国的风险投资在生物医药产业亏得前仆后继,所以对风险投资是慎之又慎。这样一来,进入国内的国际生物产业风投更是少而又少,对于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创业者而言就更难了。

不过这种局面眼看着正在改变。美国生物行业的专业风险投资博乐公司大中国区的总经理王健最近开始频繁地往来于中美之间,加紧建设他的本地团队和开展中国业务。尽管这可能是国际生物同投的第一家本地团队,但博乐正在中国做一些桥梁工作,据王健透露,一个专门投资中国的基金正在建立之中。

留学生创业是产业发展一大动力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总经理刘荣耀的总结很有代表性:这个行业主要是靠留学生撑着。另据一项留学生创业大赛的统计,有多半以上的创业计划与生物医药有关。可以说,留学生支撑了这个新兴的产业,同时,生物医药产业也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

北京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为此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创业园,并在清华附中为创业人员子女建立教育基地。在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所做的《留学人员出国与回国创业特点分析》中,在这样几组数字:1978年至2004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万人,留学回国总数近20万人。2001年以后回国人数明显上升。2000到2004年间回国留学人员数达8.5万人。一项调查显示,海外留学人员中的近88%表示愿意回国发展,其中三分之一表示毕业后即回国,53%的人表示先在国外工作,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回国,超过一半的人肯定留学归国是大势所趋,持相反意见的人只有9%。

创业者中有刚毕业的年青人,也有在海外奋头几十年、功成名就的资深人士。落户南通开发区的张国华博士算是一个代表,他的公司一开始就瞄准生产向美国FDA报批的药品。

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在拉大

来自官方的统计说,中国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只有美国的5%左右,而研发成功的药品和临床药品却已达到美国的六分之一。

在美国昆泰等大公司有过成功职业生涯的张丹博士提醒说,其实中国与世界在生物医药行业上的差距在拉大,最简单的一个参数就是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太少。对于以上的数字比较,张丹认为这不具有可比性。因为两个国家的审批标准不一样,不在一个平台上。

张丹是最早一批赴美留学生,获得沃顿商学院的医院管理硕士和哈佛的公共卫生硕士。对于国内行业的发展现状,张丹认为产业化太薄弱,大多停留在实验室研发层面。据了解这些国家资金支持的研发项目,实际上很多处于为求生存无力研发的状态或不了了之。张丹分析,产业化过于薄弱的现状与留学生的背景单一有关系,多数“海归”只在研究室里工作,具有产业化经验和背景的太少,而国家对成果的评价不能以发表论文多少为标准。不少评论认为国家对行业的支持过于单一,在资金投入之外缺乏配套措施。张丹举了个例子来说明美国是怎么扶持研发向产业转化的:政府投资5000万美金给两位科学家,支持禽流感研究。投资之后,还不放心,考虑到科学家只有研究经验,政府又派过去临床报批、项目开发等相关人员进行配套扶持。

生物血液制品:几家撑天下

在生物制药这个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新兴朝阳产业里,血液制品是其中可谓技术成熟的老产品。这个在外界看来专业得近乎有些封闭的小行业里,掌控着广为人知的救命药: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VIII因子,其一举一动都与生命息息相关,同时也与财富息息相关。这个行业内的综合实力大佬、也被称为亚洲第一大的上海莱士血制品公司被披露的利润率是15%-20%,但同时据称这个数字在行业内算低的,因为莱士是纯美国的技术和设备,美国老板在安全和质量上的成本投入要高。

特殊行业

在这个行业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以说明血液制品的特殊作用。重度甲型血友病人,如果遇到胸、腹腔或颅内出血时,需要一次性输入每千克体重40-50IU的第VIII因子,并在其后的7-21天内,每隔12小时一次按每千克体重20-25IU的剂量予以维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这就意味着需要一次性输入几乎相当于患者总血量的全血或总血容量一半的血浆才能达到挽救患者生命所需的第VIII因子剂量,还不包括其后的维持剂量。这种情况下,只有中纯度或高纯度的第VIII因子血液制品才能满足要求,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就是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据统计先进国家的成分输血率已经超过输血总量的90%。专家们解释说,成分输血就是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给予其必要的血液成分,而不是一概输全血,而血液制品行业就是掌握这种技术把血浆中的蛋白质成分一一分离出来,经纯化加工成适合临床治疗用的血液制品,一血多用。

说这个行业特殊,其实主要是指其血浆为原料的物殊性。这里最让人戒备的是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国际通例,血液制品只能地产地销。但专家说,自从国家对血源和生产加强管理以后,增加病毒灭活步骤,安全性应该是可以放心的。另外白蛋白已打破地产地销原则,因该产品生产过程中经过巴氏灭菌,安全风险很小。

中国市场在血制品的应用上又有其独特性,需求与西方市场恰恰相反。西方对免疫球蛋白和小品种产品的需求量大,供不应求;而国内恰好相反,白蛋白供不应求,各大公司的白蛋白产品基本上都是100%的产销率,免疫球蛋白则供过于求。留美生物学博士许心雄分析说,这是因为球蛋白和小品种产品在国外预防性用药多,在国内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而白蛋白是某种情况下的必用药品,主要用于纠正因大手术、创伤、器官移植等引起的急性血容量减少处理大面积烧伤、呼吸窘迫等引起的体液水、电解质和胶体平衡失调,以防止和控制休克。

从这个行业的市场格局来说,重点产品的市场主要被几家比较大的企业控制着,总体来说,技术开发能力强的厂家开发的品种就多,事实上,决定这种格局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技术开发能力,一个是原料的来源。

原料的限制

在采访中发现,血制品生产厂家衡量自己每一年的规模变化、同行之间的竞争,不是像大多数行业一样以销售额、产品数量或产值来说话,而是以投浆量多少为衡量标准,这从侧面说明了原料之于该行业的瓶颈作用。

莱士常务副总唐建说,莱士的白蛋白一向供不应求,内部职工购买也不会打一分钱折扣。对莱士来说有浆就有钱,每年300多吨的投浆量还满足不了工厂的需求。

自从1995年河南发现因输血传染的艾滋病病例后,1996年卫生部发布管理条例,对采血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国家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置的制度,对布局、数量和规模制定总体规划。血浆站只能由血液制品生产商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置。自此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允许私自采血。

许必雄博士和唐建都对血制品未来的血浆来源问题充满担忧: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血浆来源源自两种不同的模式。西方国家主要依靠的是无偿献血模式,而中国的血源地集中在贵州、广西、湖南、安徽、四川、陕西等贫困地区,以此获得一部分经济收入,而随着国家的富裕、贫困地区的减少,血源将越来越是个大问题。

有鉴于此,基因工程产品被寄予了更大希望,据悉,莱士正在开发的重组VIII因子等产品进展乐观。

生物医药产业化:弱势背后的巨大机遇

有专家估计中国大约有3000家号称生物医药类的企业,但有药可生产和有临床药的比例不足1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化水平严重不足几乎已是公论。但是就在这种强大的反差背后,中国其实面临着一个极大的产业化机遇。这就是建立全球化的抗体药物生产基地。这是海外许多留学生对祖国的一个理想,并且已为此呼吁多年。这项伟业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全球人才有限。据国际上的估算,此事动辄几亿美金,需3-5年方能建成。之所以说建立全球抗体药物生产基地对中国是一个巨大机遇,是因为在理论上已可以论证出其足够的可行性。

美好的市场前景

据全球权威医药市场咨询调研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2004年生物技术药物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400亿美元。从1998年至2003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在15%~33%,远高于年增长率为7%~10%的传统制药业。2003年6月~2004年6月最新的10个年销售额最大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9个是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其中排在前6位的药物2004年的年销售额都超过20亿美元。

据统计,抗体药物市场2000年销售额达21亿美元, 2001年销售额已达29亿美元,2002年接近4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30%。有预计说,到2008年将有70多个产品上市,预估市场销售将达200亿美元。

全球生产能力不足

近10年来抗体药物尤其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快速发展,新药的出现对原有的生产能力造成巨大压力。据测,全球对哺乳动物细胞产品生产能力的需求2011年将达到300多万升,是2004年76.2万升的4倍。因此,新加坡、韩国等地在建设总容量达几十万升的生产基地。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有超过225家公司在研发临床治疗用单克隆抗体, 有335个产品在研发中,由于国际上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致使许多药品生产厂家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估计,目前的生产能力短缺在100-150万升。

据介绍,全球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能力主要控制在Genentech,Lonza Biologics 和Boehringer Ingelheim三家公司手中,生产能力严重饱合。

行业人士分析,由于资金的问题,对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来说要拥有自己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解决这个难题最有效的办法是与其他合同加工企业或制药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方式对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很有效。通常,他们会在上市拓展 阶段寻找合作伙伴,通过合作解决生产加工难题。

嫁接中国的制造优势

从中国的现实状况来说,中国有做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条件。中国有成本优势,有优质劳动力的优势。在中国做这样一个抗体制造基地应该更具有竞争力。而对国家来讲,这样的高科技制造业将大大提升制造业的附加值。

有一种保守的分析为中国设计了一种基地模式:一是国家或公司能负担得起,即总投资规模控制在5亿元人民币之内;二是抗体产量能基本满足国内需要,即单一抗体年产量为100千克~300千克级;三是反应器的规模适度,受投资规模的限制,反应器的规模为10个500升反应器;四是使病人用得起药,抗体的生产成本应控制在5000~10000元人民币/克,病人负担的抗体药物费用在1万~4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抗体产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近的情况下,投资规模、反应器规模和生产成本等都要低于国外相应指标的10倍。国内已有公司进行了小规模的尝试,但还不能面向全球市场。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海内外正有一批有识和有志之士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全球化抗体生产基地”这一理想变成现实。有评论说,此基地若建成将把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市场监管工作的广大消费者和新闻界各位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关情况。

20*年,*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其中,*区、*县、*县、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药企营业收入的*%、利润总额的*%,继续保持了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

(一)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体系的首要核心产业来抓。今年以来,相继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一港四园”建设推进会和市委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市人大对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市政协召开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座谈会,市政府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在“药品检验研发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优先保障;省药监局将在监管能力提升、创新产品上市措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药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携手打造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各县区党委政府结合各自实际,科学统筹、重点发力,不断加大“双招双引”、项目推进等工作力度,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强化服务、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了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各尽其责、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市领导亲自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今年上半年,全市签约过亿元生物医药项目*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对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现代医药港结合功能定位,吸引南京知和大药厂、菏成药业、诺菏药业等项目落地,累计签约医药项目*个,落地达产后,每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亿元以上。*县现代医药产业园,落地高端医药项目*个,预计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亿元。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广泛开展专业化招商引资,协助睿鹰制药签署*个委托生产协议,预计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加营业收入*亿元。

(三)集聚效应愈加明显。

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实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原料供应、药品生产、医药物流、市场销售渐成体系,产业链不断拉长,技术、人才、资金等加速聚集,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集约化优势充分显现。以现代医药港和高新区、*四个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县、*县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形成了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一港四园、多点支撑”发展格局,且各园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现代医药港以医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为主导,突出临床研究、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上市许可持有人总部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中药制剂和大健康产业;

*润鑫产业园聚焦高端原料药+新型制剂,着力打造甾体类药物、青霉素系列产品产业链;*现代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和生物药;*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辅料、包装材料、医疗耗材和康复医疗器械。*大力发展以羊肠线为主的医用可吸收缝合线,与中药、医疗器械、化妆品、疫情防护物资初步形成产业集群。*金银花、*郓半夏等道地药材示范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近万亩,打造了全市中药材种植优势品种和知名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虎杖加工基地。

(四)强链工程深入实施。

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紧扣“重点产业突破年”,建立产业链稳定发展机制,在全市实行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狠抓*个领航企业培育、*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服务举措,对重点项目建设跟踪帮扶、全程调度,积极协调科研院所、相关企业开展“瓶颈”问题集中攻关,实行在建项目看增量,新建项目看进度,掀起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好项目的热潮,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科创平台加快构建。

市委市政府积极整合市内医药研发资源,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科创中心、*化工大学膜分离技术实验室、大分子结构实验室等一批科研平台,与复旦大学、*大学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与*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信必成,达成了联合建设儿童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意向。目前,市内省级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平台达到*家、院士工作站*家,拥有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现代医药港上海复旦大学科技园离岸创新中心已入驻*个科研团队。

二、下步打算,(一)全力打造“一港四园”。

“一港四园”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近年来的错位发展,各个园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计划通过*年的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营业收入翻番,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千亿、税收过百亿元。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各级财政整合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医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用足用好现有平台,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狠抓重点项目推进。

抓好确定的*个重点企业和*个重点项目,加强调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用足用好市政府与省药监局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为项目落地提供便捷的通道,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朝。

第三篇: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简介

生物与医药产业

高新区依托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长春生物所、吉林大学和东北师大等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致力于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

目前,高新区拥有各类医药企业203户,其中,生物制药企业32户,中药企业42户,医疗器械企业45户,其它企业84户。全区生物医药企业现有生产品种600多个,其中有甲肝疫苗、白介素等一类新药4个、人生长素、干扰素等二类新药11个,胃乐新等中药保护品种17个。区内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亚洲最大的疫苗和细胞因子产品生产基地,在国家审批的总计35种疫苗产品中,长春高新区获准生产的达17种,其中,甲肝减毒疫苗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以上,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占韩国市场的30%。在国内获准生产的25种基因工

程药物中,长春高新区有6种,其中,干扰素栓剂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长春百克药业公司开发了与国际水

平同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型

艾滋病疫苗,已经进入Ⅱ期临床应用

研究,标志着我国艾滋病防治技术与

产品科技攻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

生生物有限公司是国家甲型H1N1流

感疫苗的重点生产企业。

重点企业和产品主要有:在疫苗

方面,有长生生物的吸附无细胞百日

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冻干甲

型肝炎减毒灭活疫苗,狂犬疫苗;长

春祈健生物的水痘疫苗,长春百克药

业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流行性感冒

裂解疫苗等。在基因工程药物方面,有长春金赛药业的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奇健生物的生物酶等。在中药方面,有修正药业的妙泰冲剂,吉林天药的德欧欣捷宁、脑痛宁,万通药业的蚯激酶。全区形成了以修正集团、天药科技、金赛药业、百克药业等企业为骨干的产业群体。随着一批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研发企业的发展壮大,生物与医药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的良好势头。

长春高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明显的人才技术优势,区内医药领域的科研机构众多,由长春生物制品所、吉大化学学院、吉大药学院、长春中医院、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所等12家科技机构;有13个医药方面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医药方面的专业国家级资质检测机构实验室;有10家医药企业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医学、制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目前区内生物医药企业中90%以上具有研发能力。

在新一轮发展中,高新区依托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疫苗品种占全国50%的产业优势和份额较大的市场优势,以及150多项在研项目(已获新药证书的一类新药8个,二类新药7个)储备,借助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以长春生物为龙头,以长生科技、长春祈健、长春百克

等骨干企业为基础,推进产业资源整合,聚集上下游配套企业,重点打造生物疫苗产业链;在现有狂犬、水痘、甲肝灭活和流感裂解等生物疫苗基础上,重点发展预防人与动物常见病、多发病、重大传染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等生物疫苗。

第四篇: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情况介绍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情况

【发展现状】

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是湖州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全市共有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生产企业近百家,湖州经济开发区是发展速度最快,科技层次最高的集聚区。截止2008年底,湖州经济开发区共引进和培育了28家现代生物医药企业,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产值过亿元的有4家。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金时代生物技术公司为代表的干细胞、基因和细胞产业,以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用辅料、湖州华茂保健品公司为代表的天然药物产业,以圣美迪诺生物技术公司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产业等生物医药产业群体。在技术层面涵盖了基因、蛋白质、干细胞三大生物科技及生物发酵、植物提取等前沿领域,具备很高的科技含量。

湖州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起步早,层次高,成长性好,最大亮点是归国留学人员投资创业。目前开发区8家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生物医药企业就有5家,而且项目质量、科技水平都很高。

其中留美博士胡赓熙创办的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芯片、生物医药以及医疗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咨询服务,是在国际上第一个将蛋白芯片用于医学领域的生物技术公司。该企业的“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被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新药证书的蛋白芯片产品。2008年企业共生产蛋白芯片120万人份,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利润1.62亿元。

留美博士陆敏创办的协和(华东)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在湖州建成50万人份的长江以南最大的模式化、标准化干细胞库,并建立了干细胞工程应用研究技术平台,集中开发干细胞系列产品。

浙江金时代生物技术公司是在湖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浙江省干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签订的合作建设浙江大学医学院湖州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的框架协议下由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知名科学家和生物产业企业家共同投资组建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实力雄厚的细胞治疗和基因工程理论研究基础和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基础,目前拥有多项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科研成果和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公司已初步构建细胞治疗和基因工程、组织工程应用研究与产品相关的技术平台和产业化平台。

湖州展望天明药业有限公司是由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和湖州第一家上市的美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新厂区依据GMP规范的要求设计新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公司力争打造中国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生产基地和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基地,目前一个新型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生产基地的一期工程已完成,主要有工业、药用、食品级的纤维素醚系列为主导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8000吨的生产能力,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生产基地。

华茂(湖州)保健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营养保健品公司。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科学家们以药理分析的方法研究数千种营养成份的构成和机理,将活性化合物质分离出来,深入研究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机理,并对所有产品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严格筛选推出产品。1998年10月18日,华茂公司正式加入如新企业集团公司,成为全新的如新华茂公司,并由此成为营养保健品行业的翘楚。主营产品:植物提取原辅材料;保健食品;植物提取物;植物原药材;

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药辅料;药用包装材料。

圣美迪诺医疗科技(湖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美合作企业,依托美国圣美迪诺公司,专业从事血糖控制领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在该领域拥有多项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其核心技术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雷兰动态即时显示血糖产品和中央监护型动态血糖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试验。不久将在中国及欧美市场同步上市。凭借世界最前沿的科学家团队和各项领先专利技术,圣美迪诺公司将在三年内最终攻克真正的闭环胰岛素泵——人工胰脏系统。

“建立产业化中心,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湖州经济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又一大特色。中科院上海生命科研院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中科院十大创新基地之一。中心目前已实施产业化项目13项,有列入“863”计划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专题项目2项和列入省市科技攻关项目7项。项目涉及应用基因克隆表达改造固定化酶技术、基因工程改造构建菌株技术、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实现工业化生产等应用技术研究。涉及的产业化产品有D-对羟基苯甘氨酸、谷胱甘肽系列多肽药物等。浙江大学医学院湖州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中心,2007年7月开始筹建,是实施我国人类生物资源保存、基因检测、细胞治疗和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技术产品、细胞培养试剂、生物组织产品、生物诊断检测试剂及相关消耗品的研发;其它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中心。目前该中心正在组织研发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项目有7个,其中,今年将以细胞组织液和人类基因检测两个项目为产品商业化的重点突破口,预计到今年年底,市场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

浙江中维药业有限公司创建于二00三年,二00五年建成投产。公司主要生产各类工业纤维素醚、食品添加剂、新型药用辅料、医药

中间体等四大系列近二十个产品,年综合生产能力6000t,目前公司有8个产品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个产品列为国家火炬项目,公司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湖州市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有50%远销欧洲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

浙江施乐健制药有限公司系中美合资经营的高新技术出口创汇型制药企业,产品为多品种天然植物提取,目前的主导产品是银杏叶提取物。产品工艺先进,检测严密,质量稳定,全部返销国际市场,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现公司二期工程正在上马。

湖州复星医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是由湖州医药采购供应站改制组建而来,公司由湖州市国有资产经营总公司、上海复星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湖州复星医药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三方投资成立的规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批发零售兼营,下辖四个业务经营部以及现代化的配送物流中心,在市区以及南浔、菱湖、双林、织里等地设立有慕韩斋等零售药店35家。主要经营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保健食品等。被评为省医药行业十强企业之一。

湖州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适宜的生态人文环境,配套完善的发展平台,健全高效的服务体系,以及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前不久,湖州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附后),《意见》中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投入、新药创制、建立研发中心以及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投资创业设臵了明确的鼓励扶持政策,湖州经济开发区将成为最受益的区域,走上更为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同时,“政府引导投资创业基金”也正在积极筹划设立。

【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

■发展目标

到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30亿元,利润总值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30%,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5%以上,重点骨干企业达到6家。重点骨干企业全部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开发投入达到销售额的5-10%以上,中小型企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培育1-2个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实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集团,使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实力处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发展方向

干细胞技术及干细胞治疗药物、基因工程及基因治疗药物、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重大疾病防治药物、中药制品、中药制药工艺及设备、生物医学材料、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仪器、医学信息技术等。

■发展重点

以生物传感技术为核心,重点发展基因、蛋白质检测技术和生物酶、抗体蛋白、核酸配对组合反应、微生物及细胞的生物功能转换检测技术产品;以干细胞及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重点发展治疗性干细胞组织克隆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及组织器官再造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以中药现代化技术为核心,积极发展中药现代化,重点发展单靶点技术的中药制品生产,积极发展中药复方提纯制品。

【重点平台和基地】

■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湖州市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

该平台位于湖州经济开发区西南分区,占地面积225亩,总建筑

面积30余万平方米,是集科研、中试、专家公寓、商务办公、会议中心、产业化用房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目标是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科技含量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多学科自由交流、竞相发展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核心区域。目前一期综合中试大楼和二期人才公寓已建成启用,在10家已组建的科技创新产业化中心中心,5家生物医药产业化中心已开始入驻。

■生产和加工基地——湖州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

该平台位于湖州经济开发区西塞山分区,总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由产业研发、综合管理、配套服务三大功能区块构成,按照“高科技基地、生态型园区”的建设要求,目标是打造成为国际接轨、国内知名、浙江领先的“湖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园区配套工程已全面展开,多家有影响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已提出合作意向。

第五篇: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写写帮推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在新医改紧张推进之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又提上日程。日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发布,其中公布了生物医药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布局现状,并对产业未来分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生物医药产业生产制造向山东和江苏等地倾斜

山东和江苏是我国生物医药总产值最高的两个省份,2010年二者的总和基本占到全国生物医药产值的1/3。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地,这两个地区在研发水平和人才资源上虽不占优势,但位于这两省的生物医药企业主要是应用已经成熟的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活动,以高市场占有率来赢得利润。

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是生物医药产业核心

研究认为,中国各地区开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时间不同,因而产业分布具有鲜明的特征,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促使产业发展必须实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发展三大集聚趋势将有进一步强化,尤其是研发和临床环节仍将进一步集聚于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科研院所集中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热点区域将持续涌现

珠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其中,深圳市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信息安全领域研发水平有望得到较快提高,成为中国在基因技术、生命信息学专项领域的研发中心。

其他地区如山西太原、福建厦门、甘肃兰州等城市,或依托原材料等资源优势,或拥有一批龙头骨干医药企业和实力园区,将成为带动区域生物医药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要素将加速向上海、北京集聚

1、科研基础好,高水平研究所、大学分布集中。北京和上海拥有全国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生物医药科研机构。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孕育了大量优秀的生物医药企业,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疫苗龙头企业天坛生物、在美国Nasdaq上市的科兴控股、在香港上市的诊断试剂公司中生北控等。

2、大量高等级医院和临床试验人群资源。作为中国医院评级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三级甲等医院,北京拥有53家,上海有37家,超过了全国总数的10%。这为新药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3、人才集中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北京、上海等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城市,聚集了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近2/3的智力技术资源。此外,北京和上海完善的创新孵化体系,对其他地区的人才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北京和上海的生物医药人才优势。

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截至2011年,世界制药企业前20强大部分均已在上海、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其中设于北京的有诺华、拜耳和诺和诺德等4家,设在上海的有辉瑞、强生、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等8家。

5、资本运作体系较完善。北京市、上海市均不断加强对政府性投资、风险投资的整合力度。2009年,生物医药产业在上海创业投资涉及的行业分布中已经占据最大比例,达到近20%。此外,最近几年,约70%以上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风险投资均投向这两个城市的企业,如上海的诺康生物、诺凡麦医药、凯晟生物、华大天源,北京的科美东雅、坤奥基医药等。

下载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2007(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医药产业调查报告2007(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汇编)

    我市位于xx山区,是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和集散地之一。因此,加快发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重点了解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为主线,建立以中药、民族药、天然药为重点,包括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及诊断......

    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世界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http://.cn2009年08月13日10:12常州日报 国务院办公厅于6月5日下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要从加大投入,引导社会......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2007-03-21源自: http://www.xiexiebang.com/Ar您是第316位阅读者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生物和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发展回顾 (一)产业在快速增长中凸显效益优势 (二)结构在优化升级中突出高......

    金融激励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范文模版)

    金融激励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 2012-03-01|作者:项铮 http:// 2012年03月01日来源:科技日报作者:项铮本报记者项铮 如何让金融与科技结合,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一直是......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招商对策研究-招商一部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 招商对策研究 招商一部 2013年7月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招商对策研究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生物......

    生物调查报告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我们跟随着老师在学校中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调查校园生物种类调查目的:1、了解学校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