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时间:2019-05-14 08:4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第一篇: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5-18 11:48:00 ]作者:田雪梅编辑:studa090420

摘 要: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这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三、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与保障体系。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民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四、农产品价格方面的因素,有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因为对于比较贫困的人口来说,食物的安全保障可能更为重要;但对于那些境况较好的农民来说,较高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成为刺激他们从事生态农业的基本动力。

五、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能适应要求。

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服务与技术是同等重要的。但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在一些地方,还无法向农民们提供优质品种、幼苗、肥料、技术支撑、信贷与信息服务。例如,信贷服务对于许多地方生态农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农民们来说,盈利可能往往在项目实施几年之后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服务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信息服务也是当前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有效的信息服务将十分有益于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以满足市场要求,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另外,尽管必要的激励机制是十分需要的,但生态农业应当更趋向于开发一种机制,以使农民们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要想动员广大的农民自觉自愿并能够自力更生地通过生态农业

发展经济,能力建设自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能力建设机制,对于更为重要的基层农民来说,很少得到高水平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六、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

七、组织建设存在着不足。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正如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指出的那样,新的挑战和问题的综合与相互依赖的特征,与当前的组织机构的特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些机构往往是独立而片面,与某些狭隘决策过程密切相关。中国当前的生态农业,也同样存在这种组织建设的不足。

八、推广力度不够。虽然生态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政府也较为重视,但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101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与全国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从总体而言,沉重的人口压力,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业的面源污染在许多地方还十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的生态农业试点,还只不过是“星星之火”。

但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努力,生态农业这一“星火”,一定能在中华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篇: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

摘要: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地概括了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及现状,并分析了目前生态农业的种植面积,生态农产品产值,生态农产品需求,通过借鉴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国外生态农业发展背景

20世纪初以来,为了克服常规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发展了多种农业方式以期替代常规农业,如“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为自然食品、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等。尽管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均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 的统一。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 人类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问题

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石油农业” 生态弊端的讨论,发现“人口-资源-环境” 结构危机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人类面临着许多危及生存的生态问题,如大气和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环境恶化、土壤退化和沙漠化、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猛增等,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为处理和解决人类环境和生存问题,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世界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一系列主要文件,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全球经济和社会长期共同发展战略,进一步确定了可持续农业的地位,可持续农业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

1.2 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强烈需求

人既是系统中的消费者又是生态系统的精心管理者,人类的经济活动直接制约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态系统是有生命的复杂系统,包括人类在内,系统中的生物

成员与环境具有内在的和谐性。20世纪后半叶,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使粮食、蔬菜、水果和其它农副产品中的有毒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疯牛病灾难、二英恶性事件,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转

基因食品安全争论等,都使得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生态食品,从而推动了生态农业的迅速发展。

1.3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陆续采用绿色壁垒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它是指在现代国际贸易中,产品的进口国以保护有限资源、人类、动植物的卫生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名,通过制定、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使国外产品无法进入或进入时受到一定限制,以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为目的的贸易保护措施,实质上是技术壁垒。生态农业能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成为应对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因而促使各国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制定鼓励生态农业发展的专门政策发展生态农业。2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历程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2.1 探索阶段

生态农业最初只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的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这些生产者组合成社团组织或协会。英国是最早进行有机农业试验和生产的国家之一。自30年代初英国农学家

A.霍华德提出有机农业概念并相应组织试验和推广以来,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发展。在美国,替代农业的主要形式是有机农业,最早进行实践的是罗代尔(J.I.Rodale),他于1942年创办了第一家有机农场,并于1974年在扩大农场和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罗代尔研究所,成为美国和世界上从事有机农业研究的著名研究所,罗代尔也成为美国有机农业的先驱。但当时的生态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未能得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支持,发展极为缓慢。

2.2 关注阶段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由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美、欧、日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污染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共同行动,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掀起了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法国、德国、荷兰等

西欧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有机农业运动,并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英国在1975年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肯定了有机农业的优点,使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日本生态农业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重点是减少农田盐碱化,农业面源污染(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品质安全。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生态农业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玛雅(Maya)农场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典型,1980年,在玛雅农场召开了国际会议,与会者对该生态农场给予高度评价。生态农业的发展在这时期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认为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3 稳步发展阶段

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如奥地利于1995年即实施了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向有机农业转变。法国也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 发展计划,2000年4月份推出了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年4月正式执行。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国家为了加速发展生态农业,对进行生态农业系统转换的农场主提供资金资助。美国一些州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依阿华州规定,只有生态农场才有资格获得“环境质量激励项目”;明尼苏达州规定,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的费用,州政府可补助2/3。这一时期,全球生态农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单

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政府自觉倡导的全球性生产运动。各国大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广大消费者对自身健康和环境保护越来越关注,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量,不仅在其世界主要市场的欧洲、北美和日本,而且在许多其它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增长。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1 生态农业面积

据德国生态与农业基金会提供的数据,2002年末世界生态农业面积达2 300万hm2,比2000年增长了31.4%。生态农业遍布几乎世界各国,在耕地中的比重和从事生态农业的农场都在增长。从图1、2显示: 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中以澳大利亚的生态农地面积最大,拥有1 050万hm2,其次是阿根廷和意大利,分别有3l9.2万hm2和123万hm2:若从生态农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国家普遍较高。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生态农地面积较小,在总

计为4万hm2的生态农地中,土耳其占1.8万hm2,日本占5000 hm2,以色列和中国各约4 000hm2。

3.2 生态农产品产值

据国际贸易中心(1TC)报道,除德国外。欧洲生态食品消费较多的国家有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和意大利,产品种类包括作物产品、奶制品、肉类、水果等。2003年澳大利亚有机食品销售额为1亿澳元,国内市场有机食品销售量每年的增长速度为60%。2005年德国生态食品销售额为40亿欧元,比上年增长14%,约占全部食品市场销售额的3%。德国的生态食品市场占整个欧盟的30%,可以说德国是生态食品的消费大户。据测算,2002年美国有机农产品零售额达到110亿~130亿美元,年增长率在15%~25%之间,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销售市场。由于2001年JAS法的实施和对有机农产品的准确定义,日本农林水产省估计2000年有机农产品的销售额最高不超过2.5亿美元。由于消费者对健康和环境的日益关注,有机市场将持续增长。特别是JAS有机标识的引入,将对未来有机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机零售额在2003年增加到3.5亿~4.5亿美元,发展态势令人乐观。

3.3 生态农产品需求

美国Rodale·Press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表明,87%的美国商店购买者愿意购买与常规食品同样价格的有机食品,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改变了饮食习惯,其中72% 的愿意购买有机生产的蔬菜和水果。在瑞典,绿色食品被称为生态食品。2001年据瑞典《南方瑞典日报》报道,瑞典绿色食品的销量1997~2001年的4年来激增了30% 以上。全国绿色食品的销售额从1997年的6.5亿瑞典克朗左右增加到2000年的近10亿瑞典克朗。同时有调查资料显示,85%的瑞典人愿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根据“生态和农业基金会”(Stiftung Oekologie & Landbau,SOEL)最近的市场研究表明,在大部分主要的有机品市场中消费者需求量迅速增长,2005年一些国家的有机食品在整个食品销售的份额中占到5%~10%。而在瑞士,丹麦,瑞典,英国等欧洲主要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每年消费量增加率超过l0%。而英国权威认证机构——土壤协会预计,在2010年前,英国有机食品和饮料的销售额将达到25亿~30亿英镑。4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

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从各个国家的生态农业发展的历史还是现状来看,均得到了政府的大力的支持。政策上的支持,由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多数项目,在短期内没有直接利润产出,因此市场无法予以有效调控。同时,环境净化、生态建设的对象多系公共资源,对该类资源的浪费具有无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法制手段,对有关环境方面的诸多问题予以有效约束,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外部氛围及其内部软环境整合。政府的财政支持也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每年政府都拨出专项资金以发展生态农业,对实施生态耕种的农场进行补贴,既保证了农民的收入,也刺激了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其次,各国都非常重视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成立了许多的大学,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培养大量的科研人员,参加生态农业研究的人员包括遗传、育种、栽培、生态、生化、土壤、植保、园艺、水产养殖、畜牧、林学、生物工程及资源经济学等专业方面的人员。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生态农业建设中的组织工作,机构健全,并以现代化科技为依据把科研与教学、推广密切结合起来,所有的这些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生态农产品的需求旺盛,经营生态农业有利可图。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食物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特别是疯牛病等疫情的先后暴发,造成了人们对食物安全的恐慌,同时引起了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广泛关注。生态农业不仅提高了食物的质量同时也保护了环境,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市场逐渐成为食物的“主流”市场。对于农场主而言,生态农业生产同常规农业生产相比,其特点是:实物产出数量少,而可获得的价格较高。在为农场主提供新的就业途径的时候,也提供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另外,各国政府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财政政策等,也为经营生态农场提供了保障。

最后,培训、信息服务及观念的推行。为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各国政府在对生态农业这一跨学科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同时,也建立了许多的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为农民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使农民真正地理解生态农业可以促进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培训及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防治等技术来发展生态农业,还包括对目前的食物市场的新认识。促进有关的研究和技术发展,以及对实践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同时帮助消费者了解生态产品的价值和特点,使?肖费者取得这样的共识,即农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部门,而且更是一个与整个国民的健康和安全休戚相关的部门。农业生产必须日益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作者:李哲敏 信丽媛 |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第三篇:西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对策措施

西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对策措施

黄卫国(西湖区农业局)

生态农业,国际上又称作自然农业、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等,其生产的食品称生态食品、健康食品、有机食品。虽然,各国对生态农业提法不尽相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农业专家指出:21世纪,生态农业不再只是一种时髦,它即将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一、我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我区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后,我区各级都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区委、区政府相继制订出台了《加快推进生态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生态区建设规划》、《西湖区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措施,全区生态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生态农业发展起步良好。

1、无公害农业发展较快

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区以“树立绿色理念、保护绿色环境、发展绿色生产、推广绿色技术、培养绿色产业”为目标,近年来,累计制定西湖龙井茶、西湖莼菜、西湖野鸭、九曲红梅茶、罗氏沼虾、中华鳖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6个,另外还有15家农业企业先后制定企业标准23个。到目前,我区已通过省级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面积11999亩,其中茶叶基地4个、面积5031亩,蔬菜基地2个、面积1530亩,水产基地2个、面积3800亩,西湖野鸭基地1个、1000亩(200万羽),粮食基地1个、638亩。其中袁浦千亩罗氏沼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已通过认证的浙江绿色农产品6只,其中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只(袁浦牌无公害罗氏沼虾)。

2、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扎实开展

搞好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一环。为此,我区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广无害化治理技术,提倡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执法监管力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003年起,结合农村环境建设,启动了“百村整治”工程。

3、畜牧绿色养殖顺利推进

畜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畜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02年底始我区顺利实施了畜禽限养禁养措施,目前禁养限养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此同时,畜牧绿色养殖顺利推进,出现了一批充分利用三园一塘(果园、竹园、茶园和鱼塘)进行综合生态养殖的典型模式。

4、生态旅游农业方兴未艾

近年来,我区农业依托杭州大都市发展,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积极嫁接旅游业,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全区垂钓休闲渔业经营水面3215亩,占总水面的10.8%。蒋村乡三深垂钓场成为西溪风景区的一大休闲亮点。周浦绿慧生态农庄以市“放心菜”

基地为依托,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别具特色。周浦乡姚家坞村100余亩垂钓鱼塘利用其依山傍水的优美生态环境,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等经营理念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转塘双流农庄一产与三产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水产和鸽子养殖、垂钓、观光、餐饮、烧烤娱乐一条龙休闲模式。龙坞镇大清村通过发展茶林休闲产业,该村今年春茶亩产值达到10421元,一季收益超过上年茶叶总收入的14.45%,获得了显著效益。龙坞镇上城埭村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开发了以茶观光、茶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原生态乡村休闲旅游。浙江海皇星生态乐园有限公司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一期工程项目已动工建设。

(二)我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区发展生态农业有上述优势,然而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仅在起点阶段,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尚有很大的距离,存在着众多制约因素,主要有:

1、土地资源激剧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激剧减少。据调查统计,我区从2000年到2003年底4年间,共减少耕地近2万亩,平均每年减少耕地5000亩,这些减少的土地多为优质良地。土地资源的激剧减少,使发展生态农业的空间受到了限制。

2、农业面源污染不容乐观。环境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然而近年来,因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序排放等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3、生态农业监管体系尚不完全。当前,虽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查、检测力度,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仍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处罚手段。由于区、乡(镇)没有专门的农业行政执法机构、无专职人员,影响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全区没有建立完整的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影响了对农业环境的监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影响了农产品安全质量的管理。

4、生态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是超前的、渐进的,生态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生态的恢复与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发展生态农业既要有阶段性投入,又要有长期渐进的投入,投入要有高瞻远瞩战略的眼光,要有大手笔。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对生态农业已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但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尚不足,而且投入的资金少、项目散,没有一块专门的农业生态建设经费,使循序渐进的生态农业发展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

二、我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及发展模式

(一)总体要求

我区发展生态农业总的要求是: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遵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市、打造绿色杭州”的发展战略和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我区的自然生态优势,以农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态农业的支撑作用,通过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改良耕作制度,推广应用生物技术,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等措施,处理好人与自然,生态保护与生产、生活,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生态产品与生产效益的诸多关系,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目的。

(二)我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探讨

根据我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应重点发展以下五种模式。

1、生态科技型。生态农业的许多生产环节实现了返朴归真,但生态农业绝不是原始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为此,要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我区农业从常规型转到科技生态型上来,从资源消耗型转到科技振兴型上来,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上来,使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要化力气建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采用现代农业科技和“3S”技术(RS、GPS、GIS),由点到面,层层辐射,逐步推开,加快生态农业科技步伐。

2、生态品牌型。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能孕育出著名的品牌。要在充分发挥现有名牌、品牌效应优势的同时,充分挖掘秀山丽水的潜在优势,紧跟世界农业绿色浪潮,再创一批新的生态农产品著名品牌,并加强对品牌生态农产品的质量、包装、商标的管理和宣传,保护好品牌生态农产品的声誉,以品牌开拓市场、促进营销、增加效益。

3、生态设施型。根据杭州都市农业发展要求,中心城区部分为城市生态农业圈,传统农业应从该圈层内全部退出。因此,要充分利用技术、资金优势,采用太阳能温室大棚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微滴灌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快繁技术等,积极发展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高度精准化的生态型农业。还要根据生态农业建设要求,发展生态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业,充分发挥先进农业设施在发展生态农业中的积极作用。

4、生态旅游型。根据都市农业发展要求,旅游农业已成为农业新的发展亮点。一是要整合秀丽的自然风光,建设生态林、生态公园、垂钓园区等生态观光型农业旅游项目;二是要以各农业产业带为基础,积极挖掘农业旅游潜力,建立生态农产品旅游项目,实行生态农产品收益和生态旅游收效双赢;三是利用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开辟有人文典故特色的生态人文农业旅游项目。

5、生态外向型。“入世”以后,农产品双向贸易大幅度增加。生态农业已经在国际上形成燎原之势,要尽快与国际生态农产品接轨,努力增加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生态农产品品牌,瞄准国际生态农产品市场,打响生态农产品品牌,使我区的生态农产品产品优势转为商品优势。

三、我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结合我区实际,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主要是:

(一)切实加强对生态农业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建设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各个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为此,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领导,将其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是要成立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能,各司其职,切实做好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尽快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西湖区

城区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已经形成,都市农业建设规划正在深化完善中,要加快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并与上述规划相衔接,以达到城建、农业、生态三赢。

(二)突出生态农业的工作重点,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

为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要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三项措施的落实。

1、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奠定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条件。要在认真总结前几年实施“放心菜”、“放心肉”工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区生态环境的优势,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其中一部分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与此同时,要努力建设安全食用农产品重点加工企业,创建绿色超市(网点),努力发挥这些基地、企业的辐射功能,使生态农业形成气候。

2、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生态农业整体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依靠科技教育,要把科教兴农战略与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引进、选育、推广优质高抗品种,改善种养业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科研体制,培育和发展农业科技企业,增强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大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园区建设项目要向生态农业倾斜,使之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样板;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及广大农民开展生态农业知识的培训,从源头提高生态农业整体水平。

3、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监管,提高发展生态农业的规范化程度。为促进生态农业的顺利发展,满足人们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管理。要建立和健全农产品检测网络,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控制在源头。要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监控。要全面实施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无公害化处理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和市场上的农产品要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要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测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农产品条码管理追溯制度,向消费者作出安全承诺,并负责对不合格农产品召回、消毁、理赔和退出市场。

(三)切实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民众的生态农业意识

生态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朦胧。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教育。首先要运用多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生态农业,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生态农产品的健康性和优越性,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农业认知度,以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其次,要将生态农业作为对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以生态农业的原理为指导,引导农民采用生态优化组合技术,实施生态型种养模式,使之形成“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良好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要教育和引导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开发无公害农副产品深加工,使生态农业建设成为广大农民和加工企业的自觉行动。第三,要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努力实施“百村整治”工程,通过针对性的整治、按规划的建设、有序的管理,改变农村“脏、乱、差、散”的局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使绿色村庄和绿色生产相得益彰。

(四)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为发展生态农业保驾护航

要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加强对农资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主要农产品产地进行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资源环境、损害农产品安全和假冒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志、品牌的违法行为。要积极开展“绿剑打假”统一执法行动,保护广大农民和人民群众利益。在加强行政执法的同时,要根据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

(五)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保证生态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由于生态农业不仅仅是产品农业,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和生态的全局性产业。为此,建设投资大、见效慢,尤其在起步阶段更甚,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欧盟为了鼓励农民从生产常规农产品向生产有机农产品转变,整个欧盟国家都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助。鉴于国外的经验,因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保证原产地没有污染,生产加工没有污染,贮藏运输没有污染,对于习惯于常规生产的农户和企业来说,这一转轨不但费用大大增加,而且是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因此,在发展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设立生态农业专项投入资金,所需资金可由省、市、区、乡(镇)各出一点。在直接投入的同时,还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开发生态农业。要积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生态农业建设领域,与生态农业建设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还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农业生态型龙头企业(含基地),推进和扩大生态农产品生产,提高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

第四篇:发展生态农业

2010年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展生态农业

摘要:通过对生态农业的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进一步了解了各种生态模式,生态农业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及重要意义,并加以阐述。

本次实践发现: 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而且能实现农业资源永久利用,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可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

本次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园、新农村建设、生态模式、能源

假期伊始,整日在家,本想去做家教,除赚些零花钱外还可打发这一假期将至的烦闷,但谁料本联系好的一家却突然放了鸽子,全家出去旅行了,我只好赋闲在家,但我却是个闲不住的人,正好我家有个小园子,种了些菜,我便想是否能在我家的小园子里亲身试验一下什么是生态农业。

于是我便上网查询一些可行的生态模式,查到一种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四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疏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靠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同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于是我按照上述所说的生态模式,在家弄起了一个生态园,我先在菜园旁边挖开了一个小型鱼塘,塘中的排水可作为菜地的肥料,还有在园中养了几只小鸡,既可帮助菜地除虫,又可将其粪便作为肥料,鸡长大后下蛋还可供食用,希望明年我的生态园真的可以大丰收。鉴于我是第一次试验,经验不足,于是我决定去沈阳周边的农村走走看看,吸取些经验,再改进我小园的不足之处。

经过这一走我发现农民的智慧还真是了不得,每家的小园都弄得有声有色的,不光是混养,植物的喜阴喜阳,高低抗性都有讲究,学问大着呢,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其实我这小园并不算是生态园,不仅规模太小,能源利用也远没达到标准。

通过询问及上网查找资料我才真正明白了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每年生产的农药品种约2000多种,加工制剂500多种,原药生产40万吨,位居世界第2位。每年使用土地农药达3亿公顷,农药大量使用破坏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尤其是那些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粮食,水果和其他农副产品中有毒丛珊农学院联系电话:***邮箱:congshan721@163.com 1

2010年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成分增多,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害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而且能实现农业资源永久利用,使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可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经济基础。生态农业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可以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二是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农业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和系列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资源的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发展生态农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并且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对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骆世明,陈聿华,严斧.农业生态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

[2]骆世明.农业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沈亨理等.农业生态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4]吴志强.农业生态学基础.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5]曹志强,邵生恩.农业生态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丛珊农学院联系电话:***邮箱:congshan721@163.com 2

第五篇:海南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

海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一)2010-04-13 17:37:39 来源: 作者:王军广 赵志忠 张忠伟 【大 中 小】 浏览:10

1次

评论:0条

摘要:海南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发展条件,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近年来以出岛出口和直接进宾馆进超市为导向,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推动海南农业进入基础最牢、发展最快、农民增收最多的时期。本文首先对海南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海南的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最后提出并分析了海南生态农业近期的发展思路。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海南省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发展现状 策略与思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于农业生产,使传统农业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此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类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关注。农业科学工作者极力呼吁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各国政府也相继制定政策扶持并促进生态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当今的社会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国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频繁,而农作物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则严重制约着各个国家之间的良好合作,带来的诸多的外贸危机,而绿色壁垒问题的解决也是要求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省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因而发展生态农业必然对国家或地方的总体贸易状况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4]。

农业是海南特区经济建设的基础,要发展海南热带特色农业,除了要增加农业投入外,还要注重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在海南农业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一部分地区,由于忽视了生态规律,导致了一系列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的生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速度和数量向同时注重效益和质量转变,实现由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转变。当前,我省正处在生态省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阶段,热带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为了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4]。

一、研究区概况

海南农业人口521万人,占总人口的61%。全省热带土地面积5302万亩,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管辖的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现有耕地1092万亩,人均耕地1.3亩。

海南光温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22~26℃,常年降雨量1500~2300毫米,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是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冬季农业的黄金场所。生物物种丰富,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区,许多物种资源为海南特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生产条件使海南农业在全国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

势。海南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不可替代,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农作物种子南繁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海洋渔业基地[5]。

近年来,海南省贯彻实施“一省两地”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首要地位和支柱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绿色农业和科技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437.6亿元,同比增长7.7%,5年来年均递增8.7%,高出全国近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同比增长15.8%。农民收入增长进入“快车道”[5]。

二、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地区,光温充足,有利于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强调农业的发展要立足热带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一省两地”战略,发展冬季优质瓜果菜,把海南建成全国冬季的“菜篮子”和“果盘子”,2008年,全省冬季瓜果菜出岛量达450万吨。

(一)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瓜菜、水果、渔业、畜牧业、热带作物等特色产业蓬

勃发展。

2008年全省瓜果菜704万吨,产品畅销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二是建成全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2008年橡胶干胶产量近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胡椒、椰子、槟榔等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三是建成全国热带水产种苗中心和渔业生产基地。2008年水产品产量149万吨,出口4.9亿美元。四是建成全国最大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连续9年实现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肉类产品实现从岛外调进到出岛出口的历史性突破。五是建成全国南繁育种基地。全国每年来海南南繁的技术人员近5000多人,我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和瓜菜品种,有80%经过南繁加代选育,常年南繁面积13万亩,约可提供商品种子2600万公斤,可增产粮食15亿斤,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5]。

(二)农产品加工发展快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0家,产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5%。定安、琼中、屯昌、昌江农产品加工园区顺利推进,完成投资3.45亿元。其中定安塔岭农产品加工园区总产值5.45亿元、增长165%。投入1.5亿元建设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新增冷库容量2.6万吨,冷库总容量突破10万吨,冷藏保鲜处理能力达200万吨。饲料工业总产量138万吨,总产值37.8亿元,分别增长9.7%、2.1%,尤其是一批国内外知名饲料企业投资加盟,提升了海南省饲料工业整体水

平,美国艾格菲、广东恒兴、四川新希望等投入3.6亿元[8]。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农产品质量抽检总体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大,新增标准化示范基地40万亩,供港农产品基地20万亩,认定297个无公害农产品、27个绿色食品,优质绿色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抽样数量及检测合格率逐步上升。2009年1~9月份,全省各级流动服务站共抽检瓜果菜样品53938个,比08年全年抽检总数多近4倍,平均合格率达到97.16%,比08年的平均合格率提高0.76个百分点,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8]。

(四)农产品出岛出口大幅增长

2006年瓜果菜出岛总量371.6万吨,比2003年增长39.55%,其中瓜菜230.6万吨,水果141万吨,分别增长29.15%和36.99%。生猪出岛38万头,文昌鸡出岛量2000万只,其中出口港澳市场31万只,创汇1643万港元。2007年农产品出岛出口快速增长,瓜果菜出岛449万吨,增长21%。生猪出岛76万头,实现由进岛转为出岛的历史性突破。文昌鸡供港350万只,增长10倍以上。2008年,瓜果菜出岛470万吨,拉动100亿元收购资金、100万人次的进出岛。肉产品实现从岛外调入到出岛出口的历史性突破,由1999年前从省外调进生猪120万头到

2008年出岛出口120万头。水产品出口不断扩大,近三年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20%以上,2008年海南口岸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9.8%,高出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30个百分点[5-6]。2009年半年,瓜果菜出岛432.5万吨,同比增长11.4%;产值131.1亿元,增长14.8%,其中瓜菜出岛243.9万吨,增长11.6%;水果出岛188.4万吨,增长11.2%。瓜菜、水果平均收购价分别达2.9元/公斤、3.2元/公斤,分别增长3%、4%。香蕉平均收购价达2.8元/公斤,增长16.5%,创历年最好水平[18]。

(五)创建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流动站,农民节本增效有保障

海南省农业厅经多方筹措资金建立了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于2007年10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首批流动服务站16个,第二批5个。近两年来通过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协作,精心组织,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较好成效。为了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更好的服务农民。全省已组建了21个流动服务站,每个站配备了流动服务车,车上装备了土壤快速检测仪、GPS定位仪、手提电脑等先进设备,可准确确定采样的地理位置,快速检测土壤中养分,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储存、传递检测数据,每部车每天可检测50个土样,可为40-50个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服务,21个流动服务站全年至少检测2万个土样,测土面积200万亩,为1.5~2万农户提供快捷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的建立和运行,将把测土配方服务工作从化验室直接延伸到田间地头,极大地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16]。

(六)农村沼气建设点亮了农业循环经济

到2009年12月份为止,全省累计使用沼气农户将达31.2万户(含集中供气农户2.8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29.7%,占全省宜建沼气农户的48%。累计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724处,总容积13.74万M3,累计集中供气农户达2.8万户;建设省、市县、乡镇、村四级沼气服务网络1199个站(点)。农村户用沼气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形成年生产沼气能力达28578万M3(折合标准煤20.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4.2万吨;沼液沼渣可供1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用肥。实现以气代柴,按户年均节柴5.4吨计,全省31.2万农户使用沼气,年可节柴168.48万吨,相当于312万亩林木年生长量。按每个沼气用户年节支增收2500元计,全省沼气用户形成年节支增收达7.8亿元。海南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得到国家农业部和发改委的充分肯定,得到广大用户的普遍赞扬,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17]。

(七)无疫区建设加快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有效收入

据统计,2007年全省养猪业和养禽业的规模化程度分别达到51%、58 %,与2001年比较,分别提高了12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目前,全省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300多家,年出栏肉禽10万只以上的规模化养禽场达3000多家。全省畜牧龙头企业有26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6家、市县级5家。

全省获得认可的畜牧品牌12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9个、市县级1个。全省畜禽产品认证有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农产品2个[19]。

无疫区建设在农民增产增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占农民家庭收入34%,与2001年比较,家庭牧业收入在农民家庭总收入比重提高了14.54个百分。显然,畜牧业在农民增产增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海南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19]。

(八)发展设施农业 实现丰产增收

海南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农民及企业发展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采取多项优惠政策,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并把喷滴灌设施农业列入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拉动和引导农民、企业投入;推广微灌、滴灌和喷灌带设施种植面积约30万亩,其中香蕉园推广面积约20万亩,以喷灌带为主;荔枝园、芒果园、木瓜园、龙眼园、绿橙园等也部分推广喷滴灌设施,部分果园实行水肥一体化生产,具有节水、节肥和增产的效果;推广地膜覆盖栽培面积约80万亩,其中冬季瓜菜推广面积约70万亩,地膜覆盖作物年均增产约10%—20%;采用塑盘育苗种植的冬季瓜菜面积约100万亩,提高了成活率,增产10%左右[14]。

(九)建设太阳能灭虫器示范基地成效显著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海南省农业厅顺应生态建省、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打造品牌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力抓太阳能植保新技术为主体的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推广应用太阳能灭虫器2000余台,在海口、澄迈、琼中、万宁、儋州、琼海、三亚、临高、文昌、东方、定安等12各市县建立42个示范区,防控水稻、瓜菜和热带水果等害虫,防控面积3.16万亩,在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成效显著,并深受广大农民的广泛赞扬。据统计,通过2年的示范推广,全省应用太阳能植保新技术面积达26万亩次,预计挽回农作物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节省防治成本2660万元,尤其重要的是,平均每亩减少用药2–3次,减少有机磷农药使用量60%以上,使示范基地的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15]。

三、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各级政府应强化质量重于数量的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建议市县尽快成立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明确职能和事权,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农业生产、流通全程监管。一是加强产地环境管理。重点解决

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把全省农资经销企业纳入监管范围,建立农资监管信息库,严格记录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购进和销售。三是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在全省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重点建设一批以田头冷库为主的固定农产品收购点,配备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抓住田头批发环节,既可有效把住进入市场农产品质量关,又可追溯到产地和生产者。四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动物免疫、卫生检疫、执法监督和人工屏障体系,建设覆盖码头、规模养殖场、重点乡镇、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质量监控网络。加强植物病虫害检验检疫,建立植物病虫害监控可视系统,建立植物流动医院,开展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

(二)发挥传统农业优势,创造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即高投入、高科技含量和高回报。因此,现代农业并不仅指高水平的设施农业,而是泛指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一种综合性概念。根据其内涵和我省的农业生产实际,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现代设施农业、标准化农业、庄园农业、生态农业等。各地应根据生产与经济条件,有重点地选择发展。尤其是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找准传统农业与现代设施农业的结合点。(2)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土洋结合。(3)管理技术要与现代农业设施相适应。(4)现阶段我省

应重点推广的内容:腹膜节水滴(喷)灌技术;简易大棚栽培技术;穴盘育苗技术;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等[10]。

(三)创新机制加快推进海南特色现代农业进程

紧紧围绕构建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积极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建设海南特色现代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构建海南现代热带园艺业、现代南繁育种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水产业和现代农产品加工业等热带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此,要加快建立三种制度: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地产权制度;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建立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制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必须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海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构建新型农业科研体系,提高科研水平;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运行机制;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性,积极推进海南城镇化进程;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2][13]。

(四)切实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民众的生态农业意识

生态农业对我国来说尚属新生事物,民众对此认识尚浅。因此,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一是运用现代化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生态农业,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生态农产品的健康性和优越性,提高全社会对生态农业认知度,以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二是将生态农业作为对农民教育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以生态农业的原理为指导,引导农民采用生态优化组合技术,实施生态型种养模式,延长物质转化和利用关系,使之形成“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良好生态系统[3]。

四、生态农业近期发展思路

今后要以出岛出口和直接进超市进宾馆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品牌农业,把海南建成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推进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5]。

(一)发展精致瓜果菜,建设全国人民的“菜篮子”

集中建设100个规模特色农产品基地,重点建设36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24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0个农产品供港出口基地。建设100座田头冷库,加快发展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现代设施农业。

(二)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全国“无疫区”

认真做好“无疫区”工作,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兽医、动物卫生监督、疫情报告、屏障、法律等六大体系,打造全国最大“无疫区”品牌。加快建设10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畜禽良种场,扩大生猪、文昌鸡加工出岛出口,大幅度提高畜牧业比重。扶持罗牛山、温氏等一批畜牧龙头企业做好“产地注册场”和出口企业备案,扩大畜产品出口出岛。力争生猪出岛150万头。运作好海荷肉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大海南和牛示范点,打造海南畜牧新品牌。加快饲料工业发展,加强饲料质量监管,创新饲料工作机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做大做强制种业,建设海南国家南繁育种基地

制定实施南繁发展规划,策划建设20万亩南繁育种基地和4万亩核心试验田建设,加强南繁公共服务平台和高标准基地建设,加强南繁检疫和转基因管理,保障南繁安全。争取投入,加快乐东、三亚、陵水、临高等基地建设,力争制种面积达到15万亩。完成农作物种子南繁荔枝沟基地项目二期工程,动工建设南繁种子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南繁检疫和转基因管理。支持做大做强南繁科学院,编制争取南繁公共研发等平台项目

(四)发展热作和林业,建设全国最大的热作生产基地

培育发展橡胶、椰子、槟榔、胡椒等一批热作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热作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林业建设,大力发展热带花卉产业,在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发展山区特色经济。

(五)加快发展水产业,建设全国海洋渔业基地

推进水产养殖逐步向海水养殖及外海深海捕捞为主转变,以扩大精品水产业为重点,推进罗非鱼、对虾、鲍鱼等水产健康养殖。加快渔港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出口基地,扶持发展远洋渔业,推动休闲渔业发展。

(六)加快发展冬季特色瓜果菜,提高优质瓜果菜比重。

实施瓜菜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力争全省冬季瓜菜面积230万亩、产量340万吨。加强37个大田洋瓜菜生产监管,推广瓜菜塑盘、营养袋育苗面积100万亩。加快发展中部山区冬季瓜菜生产。推广水果套袋、香蕉无落地采收技术,提高大宗水果的品质,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珍稀水果。加强瓜果菜分拣、包装、贮运等产后处理系统建设,争取优质瓜果菜占出岛总量的70%

以上。

(七)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

拓展农业观光休闲职能,研究制定全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把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农业特色产业等作为休闲农业的开发重点,创建100个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策划开发休闲农业产品,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加盟开发,拓展休闲农业发展空间。

(八)建立规模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业标准化。

实施基地规模化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制定出口基地奖励办法,支持企业做好出口基地备案认证,建成一批供港瓜菜基地和畜禽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标准化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要围绕大宗特色农产品,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标准,规范生产过程,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建立基地生产档案制度和产品追溯制度。开展创高产活动,重点创建17个万亩以上田洋和陵水英州、乐东佛罗、三亚凤凰等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20个节水示范基地,力争节水2亿立方米[5]。

参考文献

[1]罗声明,丁 萍,关于海南发展生态农业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7(5):134-137.[2]陈 芳.闽北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3):35-37.[3]秦计伟.生态农业发展对策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329,332.[4]高 扬。榆林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5] 海南省农业厅.2008年海南农业情况.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7-1.[6] 海南省农业厅.2007年海南农业情况.海南农业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200-10-29.[7] 海南省农业厅.海南农业概况.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7-11-15.[8]肖 杰.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农业情况通报2009年第1期(总87期).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1-20.[9] 海南省农业厅.农业情况通报2009年第5期(总91期).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3-26.[10]肖 杰.在海南省无疫区国家评估验

收反馈会上的讲话.农业情况通报2009年第49期(总135期).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12-7.[11] 肖日新.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C].热带现代农业建言献策论文集.海南省农业厅。2007年10月

[12]欧阳欢.海南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

报.2009-11:101-102.[13]奚 磊.元谋县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14]陈发卿.海南发展发展设施农业 实现丰产增收[N].经济日报,2009-12-25(1).[15]张曼丽.海南省农业厅建设太阳能灭虫器示范基地成效显著。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9-23.[16]海南省农业厅.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 农民节本增效有保障.农业情况通报2009年第38期(总124期).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11-16.[17]海南省农业厅.海南省农业厅发放今年第二批新增农村沼气项目设备.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12-23.[18]海南省农业厅.促销力度大 瓜果菜出岛量效益均创历史新高.海南农业信

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9-7-27.[19]朱清敏.无疫区建设促进海南畜牧业发展.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008-12-31.

下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一、国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 生态农业起源于中国,其理论研究发展于欧洲,生态农业的发展最早主要以有机农业等替代农业为生产形式。20世纪30年代英国农业......

    生态农业发展研究[精选合集]

    1 诸城市农业生产发展研究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自然资源耗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山亭区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山亭区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种植,打造品牌效应,建设生态家园”的发展思路,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常山县农业局一、“十一五”时期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

    生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共五篇)

    生态农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整体思路并付诸行动,取得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建设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尤其是科学......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点认识

    远景设计研究院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一点认识 当前,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

    生态农业发展 的文献

    《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状况 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教育法》正式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查报告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调查报告 xx是农业大市。过去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农业的粗放性经营的弊端日益明显,已经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