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3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第一篇: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灵魂。《规划纲要》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整个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绿色发展。要充分利用农业大省的省情,突出生态优势,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抓手,在区域发展战略中赢得绿色发展先机。

以生态农业彰显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优势——

在长江经济带的十一省市中,尽管工业化城镇化还相对欠发达,却是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农业大省,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彰显湖南优势。

当前,湖南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性战略布局正在逐渐形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探索实践推进了全省生态农业建设步伐;2014年批准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范本;“一湖四水”的全面治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专项整治,优化了湖南生态农业的发展环境。全省生态农业已形成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核心的都市生态农业核心区、以环洞庭湖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为重点的生态农业试验区、以武陵山、罗霄山片区生态扶贫攻坚为生态农业特色区的多重发展格局。全省农业领域转方式促绿色发展,突出“绿色、精细”,集成、推广、应用既节本环保又提升品质还增加单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推动生态大米、有机茶叶、生态养殖、生态蔬菜等各种生态农业品牌不断涌现。

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生态农业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整个生态系统的一种生物产业。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战略必须从现有的石化农业中实现生态转型,目前正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成本与效益的挑战。众所周知,农业并不是 “赚大钱”的产业,生态农业更不是“赚快钱”的产业。因为发展生态农业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须摒弃现代石化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催长、大量使用农药防虫防病的耕作措施,也要放弃生物激素、添加剂等助推动植物快速生长的种养方法,短期内其成本必将升高,收益却不一定很理想。

挑战之二:资源与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不仅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等不断被侵占,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现代石化农业造成的大量化肥农药残留,矿物质重金属污染等,为湖南发展生态农业带来了较大挑战。

挑战之三:技术与制度的制约。发展生态农业面临大量技术问题,既需要一系列防范和检测技术的支撑,也需要农业经营主体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扶持下,加速转变以往“重产量、轻质量”的耕作制度和农业绩效评价标准,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以五大战略措施推进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对接长江经济带,应成为整个湖南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推进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措施。

立足区域特色。突出湖南的自然区域特色,结合各地生态资源情况确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模式和区域布局;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促进种、养、加的生态化循环和协调发展;结合精细农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速形成农业生产内部物资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态生产体系。

完善补贴政策。以完善现有补贴政策为切入点,从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加快推动落实生态农业的相关补贴政策改革,加大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补贴支持,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等有效支持政策,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

强化技术支持。向江苏等农业强省学习,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持。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加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力度,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替代中高毒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广泛实施植保绿色防控技术。

深化生态意识。加大生态农业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结合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等教育平台,强化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生态习惯、生态自觉,为生态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区域生态合作。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湖南应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建立跨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合作机制,加大与全国各地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合作,拓展出生态农业发展的更大空间。

第二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乡村风情桃花会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09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

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老君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老君山景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景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

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报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并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4月12日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崇调研时指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就是高效、生态,同时要求××农业要对外开放,吸引岛外的科技、人才、信息、资本,推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为××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农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到了45亿元,比2002年的35.3亿增加近10亿元。××农业产销规模在××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总产值、稻谷、蔬菜、花菜、奶牛、出栏山羊、水果、水产品、河蟹等均居全市第一位,××农业的功能和地位不断增强。但是从总体上看,全县农业仍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步阶段。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目前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明确,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和农林牧渔品种结构及其生产布局还不够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还不够迅速,对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还不够有力,规模经济尚未形成,优势农产品形不成优势拳头产品。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需要,部分农田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缺乏现代农业所需的自动化节水型排灌设备等。

三是“重生产,轻市场”的现象比较普遍,缺乏对目标市场的研究和开拓,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农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未来劳动力构成的趋势不容乐观,为农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

五是缺乏现代发展理念的引领,农业开放度不够,外资企业几乎空白,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较弱,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六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迟缓,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

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对策

(一)站在国家和××市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框架

一要找准坐标。××农业的发展不能游离于××大都市整体发展之外,其核心应是依托××、服务××,展现其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以及辐射功能,努力实现××农业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二要排好时序。按照中央和××市的要求,结合××实际,到2010年,力争初步形成××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基本框架;至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三要明确路径。围绕发展主线,对外开放、走机械化、科学化、商品化、社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的有机统一。

(二)研究××现代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政策体系和机制

一是制定××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组织精英团队科学研究和编制××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是今后五年的近期规划,制订实施对外开放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

二是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为推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供财政支持,同时要对资金的投向予以研究,确保资金高效利用。

三是实施对外开放,增加××现代农业发展的外向度,搭建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引进美国、台湾、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开展国际合作,建设国内独创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加强与外省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交流,要在目前与××农业科学院合作的基础上,争取同3-5家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四是理顺各种体制关系,统筹考虑农场所辖地区、上实所辖地区的农业发展,纳入岛区统一发展规划,对涉及江苏省地域的区域,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可纳入县政府统筹范围。

(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是强化

市场意识,培育主导产业,建设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根据目标市场(特别针对大××市场需求),抓住“世博”机遇,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农业生产体系及合理结构,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水平、有特色的优势产品。

二是要加大投入,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其他各类农业园区(台湾现代农业园区等)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

是大力发展各类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到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家,合作社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5%。

四是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经营机制。对经营中遇到困难的农业企业,要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协助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吸引社会资金注入企业,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做大做强5-10家农业龙头企业。

(四)加快农业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大力推进设施粮田、设施菜田建设,到2010年完成 10 万亩的粮田改造、10 万亩的菜田改造,建成3座出栏2-3万头标准化养猪场和千头奶牛养殖场,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1万亩和2万亩扣蟹养殖基地,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农机具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引导农户开展市场化作业,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到2010年全县三麦和水稻机械化水平达到100%、机械化植保率达90%以上。

三是加快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县级农业信息管理中心,到2010年完成200个村级信息平台建设。

(五)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一是通过科技兴农项目支撑,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源农业、精准农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循环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二是按照“绿色食品岛”的目标,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工作。到2010年100%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40%的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3%的农产品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争取有5-8特色农产品被国家专业部门评定为地理保护标志产品,有2-3个农产品申报批准为国家及××市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培训。到2010年基本完成2000名职业农民、10000名新型专业农民培训,实现新型农民50%获得等级证书,60%新型农民年龄在50岁以下的目标;基本完成500名中高级农业科技人才的多技能培训,实现各类农业科技人才中高级人才占20%、初级人才占50%的目标。

(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建设高效产业结构体系

一是调整结构。到2010年粮经比例由现在的5.5:4.5调整到4:6。

二是调整品种。到2010年特色蔬菜与常规蔬菜比例发展到1:2;大力发展桃、梨、枣等特色经济果林及花卉产业,发展以蟹、虾等为主的特色水产和以白山羊等为主的特色畜牧业。

三是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拓展现代农业的外延,到2010年重点发展5-10家左右的“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5-8个集农业示范、农业景观、生态保护、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先行区,6大生态郊野公园。

三、2007年的重点工作措施

(一)整合各路精英的智慧,编制农业发展战略规划

一是组织力量,利用3s等技术,对××农业资源状况和农业各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查,为制定××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奠定基础。

二是邀请北京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按照××三岛总体规划和现代农业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研究、编制××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规划,着重详细制定近五年的近期建设规划,使战略目标结合资源条件在空间布局上得以落实,并制定分阶段实施步骤。

(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现代农业基础

一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土地治理项目53800亩,重点解决8个乡镇的土地治理,完成10713亩市级设施粮田、7800亩菜田设施建设,基本建成5个千亩蔬菜园艺场。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先行区建设。启动建设以西部有关乡镇、明珠湖、东风西沙为主的生态休闲农业景观示范区。盘活现代农业园区搁浅项目,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和东部有关乡镇为主的现代农业先行区,认真研究台湾农业园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争取规划项目能尽快落地。

三是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在北湖有机稻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年出栏3万头的养猪场,改扩建××县种畜场,扩建××县种奶牛场,年饲养种奶牛从800头扩展到1500头。

四是完成3500亩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500亩水产繁苗中心,配合明珠湖开发,在明珠湖北侧建设占地150亩的以生态垂钓区等为核心的多功能休闲渔业基地。

五是争取市级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重新慎重、科学地研究横沙国家级渔港建设的可行性,力争有所突破。

(三)推进科教兴农工作,夯实现代农业科技基础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素质。完成2250名专业农民,500名职业农民,100名创业农民和100名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落实好1000多万元的农业科技项目资金,启动建设500亩长江三角洲农业新品种展示园和××农科院××工作站。

三是加快种源农业建设。2007年新建3000亩县级农业种源基地,改造和扩建县种羊场、种奶牛场、种畜场和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筹建花卉种苗基地。

四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的推广应用与示范力度,全力推进水稻、生猪、白山羊、蔬菜、水产等科技入户工作。

五是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在庙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00亩,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亩用量折纯量减少10%以上。

六是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七是推进农业信息工作,完成30个为农服务站硬件建设和功能配置,建立村级“三电合一”信息平台100个,建立县级农业专家咨询平台,与村级“三电合一”联网。

(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提升能力

一是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0万亩,复种指数2.0,粮经比例4.5:5.5。

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好3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和43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制订17个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成43个农产品认证;做好中华绒螯蟹、××老白酒和白山羊等6只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申报工作,力争使1―2个农产品成为全国驰名品牌或××市名牌产品。

三是探索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积极性的林业复合经营的有效途径。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增强生产经营主体能力

一是建设××××绿色农产品市场。研究、论证××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功能定位和规划选址,面向××及国外市场,提升××农副产品的档次与水平。

二是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年内基本建成畜禽制品加工厂,盘活启动已有的冷冻干燥蔬果项目、桑果深加工项目并推动××桑果产业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力度,探索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提供担保的可能性,重点扶持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使我县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总量超过60家,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

三是花大力气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进一步建设完善北湖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提升北湖有机大米的品质和包装,探索降低生产有机大米成本的方式和方法,规划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探索推行白山羊、林地鸡、特色水产、柑桔等有机化种养殖方式。

第五篇:关于加快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促使XX生态农业由小变大,鄂州农产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一行先后深入到梁子湖区“涂家垴镇万亩无公害红薯高产示范片”、“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华容区“湖北鄂州台湾生态农业创业园”,鄂城区“樊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这个目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的现状

我市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特有地理位置,素有鄂东聚宝盆、江南鱼米乡之美誉。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1.2万亩,水面65.1万亩,林地27.5万亩。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六有”。

(一)有生态农业示范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以来,先后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示范片。如梁子湖生态农业示范区,百里长港线、樊寺线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等,对我市生态农业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有生态标志农产品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建立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4个,示范基地面积63万亩,通过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市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形成了遐迩闻名的武昌鱼、河蟹、珍珠、茭头、莲藕等一批“原字号”和“土字号”特产。武昌鱼不仅成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物绝句,而且成了美国连续几届总统的首选中国菜。XX生产的螃蟹曾“横行”香港,销量占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梁心”牌有机番茄在武汉超市上架,“梁道”牌稻米正在加工生产。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为我市生态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先后荣获多个“国字号”、“省字号”名片。

(三)有生态农业模式

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行区域化布局,大力示范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红润池湖农业生态园“良心种植、有机营养”的种植模式,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喝”山泉水、“吃”有机肥、“戴”生态圈、“当”健康神的“全产业链”模式,泽林镇万亩湖农场水稻种植推行的“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收购”“五统一”管理模式,东港大丰循环牧业示范园的“猪─沼—菜”循环牧业种养模式,峒山生态园“宜居、宜业、宜游”模式等一批相对集中连片、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基地。

(四)有土地流转创新

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土地股份式流转”、“土地托管式流转”、“土地转让性流转”、“土地季节性流转”等流转方式,建立了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开展了确权确地试点工作,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保障机制。

(五)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近几年以来,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肥料利用率。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复播面积达55.8万亩,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36.5万亩。积极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处工作,近年来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十余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六)有生物能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近50%。积极推进沼气工程建设。如东港沼气供应站采用国内领先的搪瓷钢板升流式固体床中温发酵工艺,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了燃料、饲料、肥料有机转化,有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群众的期盼相差较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存在“六强、六弱”:

一是扩大发展规模意识较强,打造精品意识较弱;

二是创立“品牌”意识较强,提升“品牌”意识较弱;

三是注重短期效益观念较强,忽视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四是做表面文章较强,在资金、技术帮扶解困方面较弱;

五是依靠领导支持、项目支撑较强,坚持市场决定取舍意识较弱;

六是土地流转急功近利意识较强,着力化解深层次矛盾意识较弱。

三、对策和建议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立足XX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针对鄂州目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认为全力发展我市生态农业,重点要抓好“六变”。

(一)变发展现代农业为生态引领

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特色+科技+品牌”的发展路子,以生态农业发展为主线,以绿色科技为支撑,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体系、科学、高效、稳定的基础保障体系。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方向;二是要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制定各项农村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要将是否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作为衡量农村工作。只有这样,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才有出路,才有希望。

(二)变土地流转为土地换股权

流转土地对实行规模化、机械化耕作,发展生态农业至关重要;但目前农村社会处在转型期,有各种矛盾的复杂性,还有土地流转缺乏保障机制、流转机制,有效激励机制等因素,导致流转工作非常困难。“土地换股权”模式有助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效率的提高,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维护农民权益。这种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采取“收益保底、盈余分红”方式,成功进行了土地流转。

(三)变单一种植为复合型产业

发展生态农业,带动观光农业,要打造“精品”“亮点”,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充分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休闲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餐饮—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园。

(四)变拓展品牌为提升品牌

一是要以政府引导、企业创建为主。大力推进叫响“梁心牌蔬菜、梁道牌大米、武昌鱼、梁湖有机碧玉茶、有机茭头、梁湖大闸蟹”等产品品牌的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尽快形成鄂州市的特色和名牌,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要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加强品牌整合,在每个行业选择几个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引导资产、资源集中,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带动力强的品牌。四是要加大有机认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具有公共属性、地域特点的品牌,在国家级、省级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给予财政补助。

(五)变政策扶持为多元化投入

一是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生态农业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运用贴息、补助、以奖代补、投资参股的方式,引导、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开发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农户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投融机制。三是实行整合和奖扶机制。捆绑项目,集中投入,最大限度地项目资金的规模效益。同时,对生态农业建设任务完成好、发展速度快的地方实行重点倾斜,优先扶持。对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四是制定一套政策。制订和完善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贸易、土地、风险投资等方面政策,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行为规范经营约束、利益调节、成果保障的政策体系。

(六)变市场准入为寻找市场

国家新政策“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有规定,所有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达标后才可以上市场销售,凡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农资产品是达不到国家卫生食品标准的,这就意味着辛苦种植的农产品不值钱,甚至辛苦劳动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有时会亏本。那么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必须做到:一是重视科技支持。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新品种,着力推广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料、微生物肥、绿肥和绿色农业生产准用的化学肥料,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开展绿色农业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二是联系一批高校,在我市建立高校生态农业技术应用试验基地,发挥高校的科技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优势。三是打造专业营销团队,根据生态农业定位的品牌,进行了市场调研,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营销模式。四是开展推介、对接活动。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种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以及“农超”对接活动、大型采风活动,展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果,扩大我市农产品市场营销,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下载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镇位于县东北部,面积363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4.3万人口,耕地16万亩,海岸线11.8公里。同大多数滨海地区一样,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模式......

    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张总让我对《金山生态旅游调研报告》中涉及到的有机农业的问题做深入调查,现我将调查内容汇报如下: 目前可供我们公司参考的几种农业模式:  无公害种植模......

    发展生态农业

    2010年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展生态农业摘要:通过对生态农业的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进一步了解了各种生态模式,生态农业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及重要意义,并加以阐述。......

    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三品”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三品”建设建设生态县的目的是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各种生态产业支撑。岳西自古以农立县,生态农业是岳西生态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岳西农业的根......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共5篇)

    关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从10月份起,沈伟副主席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专题调研组,赴有关县市区实地调研,走访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农业调研报告(最终版)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农业大区“十五”以来,地区农业生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较好形势。2005年地区农村经济总......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投稿)(含5篇)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 精选多篇) )第二篇: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镇位于县东北部,面积 363平方公里,辖 45 个行政村,4.3 万人口......

    黎城县生态农业园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 调研报告根据《省重点工程领导组关于成员单位包干联系推进省重点工程项目的通知》的精神,我中心于4月16日由王立坚主任带队,一行两人赴黎城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