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农业调研报告(投稿)
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第二篇: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镇位于县东北部,面积 363平方公里,辖 45 个行政村,4.3 万人口,耕地 16 万亩,海岸线 11.8 公里。同大多数滨海地区一样,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模式单一。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机遇,高点规划,科学引导,大力推进农业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走出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畜牧、水产、特色种植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盐碱地上开启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破冰之旅。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势在必行
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目前基本形成了“南蒜、北棉、中冬枣、东水产、畜牧林业覆盖全镇”的产业格局。但是,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却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75%,高效生态种植作物面积只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20%。民风淳朴、干劲十足的人民经历了解决吃饭问题的传统农业阶段,初步进入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的生态农业阶段。在农业发展中重视生态、关注生态、保护生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潮流,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根本取向。的土地资源广阔,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可生产效益仍然不高,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始终束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想实现农业跨越发展、农民大幅增收,在黄三角开发建设中勇立潮头,必须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经济。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必须找准定位,把好方向。镇按照“点亮星火,遂成燎原”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到寿光、沂南、苍山、肥城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1200 人次,举办特色农业培训班 14 期,在先进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面前,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认识发生逐步转变。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管理者头脑中去。生产管理者是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指挥员、组织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将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养了 76 名能组织、会管理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造就了 1000 余名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的本领,促使现代农业技术向生产第一线集结,解决在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凸显出来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让生态高效融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环节中去。积极利用气候适中,土地资源广阔,病虫害少等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农业的各个环节融入生态的理念和要素,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质
量标准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检验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把好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和生态的管理关。让高效生态融入到生产经营运作中去,按照生态化的要求进行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营销,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最大限度地做好生态文章,提升农产品的生态附加值。近年来创立的田丰西瓜、黄河口冬枣、老家果蔬、雪绒花奶业、赛夷海产品等绿色有机、安全健康的生态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实现了生态农业和经济发展“双赢”。
培育高竞争力的农业合作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它能提高组织化水平,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增加获利机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就是扶持农业。目前,该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2 个,涉及特色种植、畜牧、水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类领域,带动农户 1500 户,占全镇总户数的 13%。
记者来到李沧村菠菜大棚,采访了大棚种植户李光水,“村合作社联系寿光那边统一给俺们配了种,还办了培训班教俺们怎么种大棚,等收获的时候再一起来收,俺们这全是订单种植,啥都不用愁。今年俺种了两个棚,估计一亩菠菜能产多公斤,一个棚就
能挣 1 万多呢”。
当记者问到现在种大棚的感受时,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俺今年60 多了都没在家歇着,种大棚心里可有劲了。一年基本不住下种三季,柿子、老黄瓜、菠菜效益都不错,种大棚比种棉花好多了,用不着下大力气,每天过来看看就行。俺们村最多的能种10 个棚,人手用不过来,都雇人了,合作社给俺们带来了实惠,感谢政府,感谢领导。”
镇建立了初步的市场、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针对部分合作社运作不规范,与市场、企业连接不紧密,缺乏资金、技术支撑等问题。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办社、依章办事、规范发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帮助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保障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帮助合作社落实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盈余分配制度。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建立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化经营,提高合作社产品信誉度,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将农民专业
第三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乡村风情桃花会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 20 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 1000 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 20 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
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 50 万,流动人口 20 万以上,按每年 50 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 100 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 100 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 1 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14 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 10 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 50 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 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 3-5 年努力,实现“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 10 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请你支持 www.xiexiebang.com)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 100 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 1000 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 1 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 1 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
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
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老君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老君山景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 20 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 1000 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 20 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
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景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 4a 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
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
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
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党武乡摆贡村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党武乡摆贡村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摆贡村,地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党武乡的西南部,距党武乡镇府只有三公里,距花溪中心区只有九公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适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
境内交通便利,有磊花、党冒、党翁、大洋公路经过,连通 210、312 国道,光缆通讯网络已全面开通
使用,并有移动通讯站六座,18 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四通”。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储水 4760 万立方的松柏山水库,水质优良、无污染。党武辣椒、紫皮大蒜享誉省内外。
2014 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 7758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4 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4785 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95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625 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191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971.60 元,增长 6%。
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松柏山水库优良水质的哺育,形成了党武辣椒独特的品质,它以肉质肥厚、色泽红亮、香味浓郁、辣味适中,含多种丰富营养元素而成为人们喜爱的佐餐佳品享誉国内外,年产量在 300 万斤以上,精加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党武乡因而被誉为“贵州辣椒之乡”。
摆贡村共 有 78 户居民,除了一户是苗族(五保户)外,其余均为汉族。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是初中以下。目前,全村有12 户居民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愿景。现有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居民有五户,只占全村人口的十六分之一,且这五户是经济情况
比较好的农户,并加入了花溪旅游协会,可以得到相应的扶持。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蔬菜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主要是在近边的城镇)。蔬菜种植以豇豆、黄瓜、辣椒、油菜为主,其中豇豆、黄瓜、辣椒于老干妈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并制定了保底价以确保农民利益,油菜种植(有 6 名打农药的专职人员)主要是为了举办油菜花观光旅游节。人均年收入达到了 5000元。
从前的摆贡,农民基本满足于原始的农耕生活,民居大多采用木结构和石板镶嵌建成,寨子里全是烂泥路,用当地老乡的话说是,你去乡里赶集,别人一看你鞋上的泥就知道你是摆贡村的。2014年3月,摆贡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经过5个月的改造后,摆贡已成为危房改造的示范点,改造危房为统一的灰白墙石板民居、美化庭院、修荷花池鱼塘、种植四季蔬菜瓜果、发展农家乐、修缮文化小广场等。
2014 年 8 月 22 日,气候组织发起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与中国电影明星,“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来到摆贡参观并启动了贵州首个“太阳能 led 照明千村计划”生态低碳经济发展,摆
贡成为这个计划的第一个示范村庄。这对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又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摆贡村特设了发展理事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寨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红白喜事宴请制度等等。村里建有图书屋及多媒体室,以便居民增长丰富文化知识,了解最新农业产业信息。
政府对当地农户开展有舞龙及厨师培训(参加培训者均有十元补贴),此外
政府对于种植有种子及肥料补贴,对于劳动力素质,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对于庭院绿化、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均有相应补贴。
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什么公厕、垃圾箱几乎是看不到的,可供游览的人造特色景点也很少。当地的农家乐可提供的就仅仅只是打牌、打麻将、吃饭。菜色单一,味道平凡,没有特色的当地小吃,甚至有些是从外面买来的。还有服务人员态度不够诚恳
热情,对你不闻不问,自己做自己的事。
作为游客,来到摆贡,你会觉得很盲目,不知道有什么可做,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似乎就是去当地的农家乐打牌、吃饭,觉得很单调,不但钱浪费,还浪费时间。游客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任何主动性,也没有可以用来和当地的乡土气息相互动的媒介。大部分农家乐好像自己在过初一一样,没有一丝新意,甚至还不如其他已有的其他地方的农家乐。我们应该发展自己特有的农家乐,把民族风情和社会文化结合起来,要有创新,要有吸引游客的地方。
借着建设新农村的东风,布莱尔、李连杰等的到访以及媒体的宣传。摆贡出名了,成了示范村。或是好奇为探个究竟,或是为取经慕名而来。便有了眼下的旅游形式虚假繁荣。村民说:“你们又是来参观采访的吗?”农家乐的位置预定出现了困难。在这种红火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问一下,这样的景象会持续多久,或是还会继续上扬吗?
以目前的旅游现状来说,答案是否定的,这里不仅没有良好的住宿设施,连最起码的吃的东西都没有,只是自己家里的小炒,没有什么特色的;还有他们的漠然给旅客的印象-----你们走吧,不要打扰我们。另外,其规划也不好,走来走去就是一条路,从这到这,没有要让游客留下的半点意味,还有周围的绿化带弄得也不好,就是一点平平常常的树,花草之类的都是“原生态”的,给人就是陈旧、脏乱的感觉,巴不得早点离开这。试问:这样的环境你还想再来吗?
第二篇: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灵魂。《规划纲要》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整个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绿色发展。要充分利用农业大省的省情,突出生态优势,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抓手,在区域发展战略中赢得绿色发展先机。
以生态农业彰显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优势——
在长江经济带的十一省市中,尽管工业化城镇化还相对欠发达,却是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农业大省,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彰显湖南优势。
当前,湖南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性战略布局正在逐渐形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探索实践推进了全省生态农业建设步伐;2014年批准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范本;“一湖四水”的全面治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专项整治,优化了湖南生态农业的发展环境。全省生态农业已形成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核心的都市生态农业核心区、以环洞庭湖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为重点的生态农业试验区、以武陵山、罗霄山片区生态扶贫攻坚为生态农业特色区的多重发展格局。全省农业领域转方式促绿色发展,突出“绿色、精细”,集成、推广、应用既节本环保又提升品质还增加单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推动生态大米、有机茶叶、生态养殖、生态蔬菜等各种生态农业品牌不断涌现。
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生态农业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整个生态系统的一种生物产业。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战略必须从现有的石化农业中实现生态转型,目前正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成本与效益的挑战。众所周知,农业并不是 “赚大钱”的产业,生态农业更不是“赚快钱”的产业。因为发展生态农业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须摒弃现代石化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催长、大量使用农药防虫防病的耕作措施,也要放弃生物激素、添加剂等助推动植物快速生长的种养方法,短期内其成本必将升高,收益却不一定很理想。
挑战之二:资源与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不仅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等不断被侵占,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现代石化农业造成的大量化肥农药残留,矿物质重金属污染等,为湖南发展生态农业带来了较大挑战。
挑战之三:技术与制度的制约。发展生态农业面临大量技术问题,既需要一系列防范和检测技术的支撑,也需要农业经营主体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扶持下,加速转变以往“重产量、轻质量”的耕作制度和农业绩效评价标准,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以五大战略措施推进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对接长江经济带,应成为整个湖南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推进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措施。
立足区域特色。突出湖南的自然区域特色,结合各地生态资源情况确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模式和区域布局;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促进种、养、加的生态化循环和协调发展;结合精细农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速形成农业生产内部物资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态生产体系。
完善补贴政策。以完善现有补贴政策为切入点,从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加快推动落实生态农业的相关补贴政策改革,加大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补贴支持,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等有效支持政策,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
强化技术支持。向江苏等农业强省学习,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持。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加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力度,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替代中高毒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广泛实施植保绿色防控技术。
深化生态意识。加大生态农业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结合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等教育平台,强化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生态习惯、生态自觉,为生态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区域生态合作。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湖南应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建立跨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合作机制,加大与全国各地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合作,拓展出生态农业发展的更大空间。
第三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老君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老君山景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景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
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乡村风情桃花会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09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
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黎城县生态农业园调研报告
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
调研报告
根据《省重点工程领导组关于成员单位包干联系推进省重点工程项目的通知》的精神,我中心于4月16日由王立坚主任带队,一行两人赴黎城县,就推进黎城县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项目建设进行了督促检查。我们采取了查看项目规划和园区建设资料,赴园区建设地点进行现场勘察,与园区建设的领导小组同志及项目实施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会等形式。黎城县县长郝献民,黎城县副县长、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王振力,黎城县农业委员会主任、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何亚波以及入驻园区的各企业负责人共10人参加了座谈。通过检查,我们认为黎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该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2013年由县政府负责的园区“三通一平”已经开工建设,各个入驻企业的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园区建设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现将督促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黎城县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位于山西省黎城县县城规划区东南部。2011年,园区按照“科学发展、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优先、区域协调”原则开始规划设计。
该园区总规划面积55.31公顷(约829.65)亩,项目总 1
投资12.24亿元。由北京万友合益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由山西国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太原经济区分公司完成《修规》设计。园区建成后,将形成集农产品新品种繁育、生产示范、加工、仓储、冷链和物流于一身的综合性园区。园区内现入驻4家企业,分别是:山西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山西鑫农奥利种业有限公司、黎城五洲商贸有限公司、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该项目具体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仓储冷链物流项目。该项目由山西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农产品生产示范、加工、仓储、农产品冷链及物流等,总投资6亿元。
(二)玉米新品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由山西鑫农奥利种业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玉米育种、繁育、种子加工等。
(三)粮油开发项目。由黎城五洲商贸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面粉加工、饲料加工、市场物流等。
(四)核桃系列休闲食品项目。由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项目建设内容为:休闲食品、特种食用油、标准化示范园区、花椒加工等。
二、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2013年100亩建设用地已向省国土厅进行报批,即将批复,所涉及100亩土地的补偿资金均已筹集到位。园区基础设施“三通一平”建设由黎城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由“园区管委会”具体组织实施。目前道路建设已经启动,将于4月底完成。水、电建设将于5月上旬完成。各公司用于2013年项目的建设资金已经基本到位,在“三通一平”相对完善后即可开始今年的项目建设。
三、2013年项目计划
该项目2013年计划投资2.445亿元,其中由政府负责的基础建设投资1650万元,仓储冷链物流项目投资5000万元,玉米新品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投资9000万元,粮油开发项目投资9800万元,核桃系列休闲食品项目投资3000万元。预计至2013年底上述投资将全部完成。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需政府投资1650万元。其中规划设计资金150万元,道路建设资金550万元,水网建设资金150万元,电网建设资金130万元,补偿失地农民地面附着物资金670万元。目前,道路建设正在实施,政府已完成投资450万元。
(二)仓储冷链物流项目
由山西黎城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该项目2013年总投资0.5亿元,规划用地456亩,首期申报建设用地50 亩。
建设内容:仓库1座,分解加工车间1栋,冷藏库2座,气调库2座,服务中心1栋,仪器设备等。
(三)玉米新品种繁育及加工基地项目
由山西鑫农奥利种业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该项目2013年总投资0.5亿元,规划用地80亩,首期申报建设用地15亩。
建设内容:种子加工车间2栋,科技实验楼1栋,宿舍楼、餐厅各一栋,种子成品库两座,锅炉房、门房,仪器设备等。
(四)粮油开发项目
由黎城五洲商贸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该项目2013年总投资0.98亿元,规划用地102亩,首期申报建设用地20亩。
建设内容:面粉加工车间1栋,饲料加工车间1座栋,原料仓库4座,成品仓库2座,综合办公楼1栋,交易大厅1栋,冷库1栋,仪器设备等。
(五)核桃系列休闲食品项目
由黎城三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申报并投资,该项目总投资0.3亿元,规划用地90亩,首期申报建设用地15亩。
建设内容:综合办公楼1栋,食品加工车间2栋,分拣榨油车间2栋,科研宿舍楼2栋,生活服务楼1栋,锅炉房、门房,仪器设备等。
四、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土地问题。该项目规划园区总面积55.31公顷(约829.65)亩,2013年黎城县建设用地指标100亩,已经全部用于该项目。如果按照每年100亩的用地指标额度,那么该项目需要8年的建设期才能完成建设,将成为今后该项目进展的一个瓶颈。建议我省的土地管理政策适当向以农业为主的省重点工程项目倾斜,以尽快解决项目用地问题。
二是资金问题。该园区入驻的4家企业,其中有3家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较为薄弱,企业用于投资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要靠银行贷款解决。可供农业企业贷款的银行有限,只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少数几家。因农业企业受其本身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的制约,所能提供的抵押和担保不足,从银行所能贷到的资金额度不足以支持项目建设。故建议对省重点工程的农业企业适当降低贷款门坎,增加贷款方式,使农业企业能够得到更充裕的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省财政也应加大对以农业为主的省重点工程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优农惠农资金及政策支持能更多地向重点工程项目倾斜。
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2013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