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方案
赵茜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英语的特点促使我们开发本课题
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笔者抓住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作业生活化,日常生活英语化,地方特色英语化。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中国教育家陶行之也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并为生活所用。《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所采用的PEP英语教材,它的教学内容及设计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话题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等,这些都莫过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目前,很多英语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能抓住这一特点,能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笔者在新课标的感悟下,联系本校学生实际,结合前人研究情况,进一步探索英语教学生活化: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寻找生活中的英语素材,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作业生活化,让学生的日常生活英语化,让地方特色英语化,真正实现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2、时代的呼唤,新课标准的要求急需开发本课题
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为更好的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陶行知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个生活,整个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
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陶行知根据旧中国教育的情况,借鉴吸收了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生活教育的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法”。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和实践。教学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法,“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育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尤其强调一个“做”字,认为“做”是教与学的中心,也就是实践第一的观点。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中的新鲜血液、时代内涵,与时俱进。因为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实践服务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做事的能力。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的需求。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有创造力。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离不开现实生活,我们的英语课堂更是如此,离开了生活实践,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语言就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我们的小学英语教材是按照结构—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或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以对话的形式体现语言功能,并且设置了激发情景,为教学提供了情景,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交际活动时,可把教材中的固定内容活化到实际生活中去,并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情况问答。一定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说教、机械的操练,脱离现实意义和学生的兴趣、认知规律,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二、理论基础
1、加德勒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八大智能,尽管每个人在这些智能的表现上会有所差异,但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运用和结合,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问题。简单地说,八种智能也代表了一个人八种不同的能力,分别是: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肢体动作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英语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能使孩子适应学习、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现在我们用的PEP教材就是一套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本,话题包括:数字、颜色、身体、食品、玩具、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等。这些都莫过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就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1、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胖瘦、爱好、性格等许多方面。我们老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的方式。
2、学生家庭的生活内容
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家具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拓展。
3、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
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可以
学习、生活、运动,可以结识很多好朋友,认识许多老师。
(二)、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研究
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1、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2、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3、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教具等巧设情景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5、利用媒体技术,创造动感情境
(三)、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的研究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有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改革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方法,探索优化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2、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将英语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策略,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发现和开发学生们具有的那些在传统教育中不被承认或未被发现的智能强项,因材施教,面向全体,指向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全面发展。
五、研究的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对象
在学校一到五各年级中选取五个实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建立
初步的课题研究框架,待取得成果后,再延伸到其它班级、年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
组织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教学评比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
3、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
将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三)研究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得出适合时代生活的优化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2、活动性原则。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离不开活动,生活化离开活动,也就失去了基础。
3、主体性原则。生活是学生的生活,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研究主张尊重生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4、整体性原则。在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使英语素养和人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在每一年段结束前,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验的效度。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一)准备筹划阶段
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明确分工。
2、课题负责人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形式。
3、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进一步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4、对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学生人数、性格、成绩,以及家庭情况等做调查,并建立档案,为以后实验做参考,也便于调控和排除实验中的无关因素。
(二)具体实施阶段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容,研究以往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从中吸取教训,积极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如何再现生活、并促使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最终回归生活的有效途径,以着力于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研究和培养。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上,探索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并在多元智能理论地指导下,研究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迁移儿童优势智能,培养儿童自信,在强项与弱项之间建立桥梁,以长带短。
(四)课题总结阶段
1、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
2、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
4、邀请市、区教育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七、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
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生活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录与相关教学论文的汇编。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转变。
4、有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音像资料。
5、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
第二篇: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化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英语“问题化”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计划
泰山小学英语组
一、课题的提出
所谓问题,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实际矛盾。问题解决指解决问题的复杂认知过程和行为。
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借以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提问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提问的目的和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以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新的标准从教师的需要出发,适应了新课程的发展,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鼓励教师不断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实现教学的创新。以创新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现代基础教育的最佳选择,它要求有效地改变学生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其发展需要和精神生活,开发其创造潜能,激发其主体精神,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通过教师设问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为了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进一步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就要把握好新课程教材方方面面的内容,以把这种较为直观的教学素材“问题化”,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课堂学科教学,而目前创新教育在许多学校仍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中徘徊,难以登堂入室进入课堂教学主阵地,英语教学在大多数学校还是以被动接受为特征、以应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策略,又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是课程专家和权威教育机构的任务,我们只是试图在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创新教育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而“英语教学的问题化”应该是一种科学而可行的操作方案。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现状:
在国内外研究中,围绕“问题”展开的研究一直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问题解决”与“基本问题的学习”。而“问题化”一词已被作为一个专用词语提出。“问题化”教学在我国的上海、浙江已率先进行研究。在理性认识、实践操作及对“问题化”学习的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专家的青睐。但在国内外实践探索中,研究主要侧重与理性阐述,反映实践探究的经验不多。研究的价值:(1)理论价值:
素质教育不但要求学习者掌握知识,还要求学习者能够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所遇到的困难。而验证这一要求的就是问题。试卷上的考题是脱离背景的抽象问题,考知识;生活中的困难是结合情境的具体问题,考能力。无论在什么场合,问题都成为检证知识和能力的试金石。在教学中,渗透“问题化”教学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良好的探究性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完成学校的课程是孩子学习的现实选择,但孩子们是不喜欢机械的灌输的方式,对问题的探索是他们一种本能的学习方式。可以在课程和孩子心理之间建构起一座理想的桥梁,必然能激起孩子们的情感和理智,并会全部投入到探索学习中去。
自古以来,学与问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知识增长和经验的丰富,都是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途径而取得的。采取问题化教学的方式能体现科学教学的真谛,真正实现学校的优秀教育。(2)实践价值
思维的出发点正是问题,创新的突破口也是问题。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通过问题化教学,让学生不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新问题的学习循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帮助教师不断生成教学智慧,熟练的教学技能,有效地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品质,并不是从理论上灌输或纸上谈兵,凭应试教育而能达到的。只有经历问题化问题,观测、实践、研究、反省的学校才能逐渐养成。通过这些品质的逐步形成,才能促使学生自主、科学的学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秘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化学习的实践研究”的理性认识,通过文献研究与学习,深化我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问题化学习课堂操作的研究 主要从
a问题化的设计 b问题情境创设
c问题化学习的教学组织 d问题化学习的个性研究
e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问题化学习这五方面进行研究。(3)问题化学习的评价 从
a对问题化评价
b对问题化学习过程与效果的评价 c在问题化学习中对教师的评价 这三方面进行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深化我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形成能持续的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品质与行为。(2)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比较科学的自主学习形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及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通过研究,促进校本教研科研,生成学校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研究的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对象
在学校一到五各年级中选取五个实验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初步的课题研究框架,待取得成果后,再延伸到其它班级、年级。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问题化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动研究法
组织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化研究的教学评比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提高研究的水平。
3、调查问卷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4、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 将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三)研究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课题研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得出适合时代生活的问题化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2、活动性原则。英语教学离不开活动,英语问题化教学同样离不开活动,离开了活动,也就失去了基础。
3、主体性原则。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化研究主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4、整体性原则。在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化研究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使英语素养和人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在每一年段结束前,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验的效度。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实施研究的侧重点。预期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
(一)准备筹划阶段(2007年4月--2007年5月)
1、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明确分工。
2、课题负责人制定本课题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并设计最终的成果展示形式。
3、方案制定后,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出进一步分析,最终完善方案。
4、对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的学生人数、性格、成绩,以及家庭情况等做调查,并建立档案,为以后实验做参考,也便于调控和排除实验中的无关因素。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8年4月)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容,研究以往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从中吸取教训,积极探索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创设问题化教学,如何进行问题化教学的探究以及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探索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并在多元智能理论地指导下,研究英语课堂问题化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迁移儿童优势智能,培养儿童自信,在强项与弱项之间建立桥梁,以长带短。
(三)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5月--2008年6月)
1、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
2、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
4、邀请市、区教育专家进行评估验收。
七、课题实验成果表达形式
本课题于2008年6月实验结束时,预期产生以下一些成果:
1、《小学英语“问题化”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问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录与相关教学论文的汇编。
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训练方式的有效转变。
4、有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化的音像资料。
5、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
我校属中心学校,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强,对教科研工作,领导重视,教师积极,教科研氛围浓厚,有条件开展课题研究。另外,校领导十分重视英语教学,建构英语特色教学,十分有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九、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长:李爱琴
课题组员:陈少洁 白 洁 张 媛 陈 翠 赵 敏 郑琳琳
狄 珊 刘思思 陈长琳 杨 欢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新北区泰山小学语文课题组
一、选题的背景:
语文是一门最有内蕴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同时,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即生活的记录,教学即生活的阐释,阅读即生活的体验,作文即生活的再现。因此,杨再隋教授在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时,这样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此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和生活应是紧密联系的,语文教学中的儿童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而不应是“戴着面具的、其人格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的人--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学会生存》)
反观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学生学习语文习惯差,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整体语文水平偏低,语文综合水平不高,语文教学忽视人文性等等。究其根本原因,问题在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致使语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凝固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因此失去了新鲜的活力,丧失了人性的魅力。
为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选题的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之患。”(《说苑?杂言》)这句话生动而形象地阐明了学习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现代,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根据中国的国情,把他老师的“教育即生活”学说做了改造,明确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民众即中心,要让社会和学校实行“教学做合一”。他还指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我国当代着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指出:“读(包括听),是通过语文认识生活和学习怎样生活;脱离生活,就变成无意义的活动,吸收鉴赏都失去辨别优劣美恶的基本标准。写(包括说),是运用语文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并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写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技巧就变成了无所依附的文字游戏。而与生活相结合,则读有嚼头,写有源头,全局皆活。”
2、《语文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表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确,语文首先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和生活之间本不应该有厚厚的障碍,语文教学应和学生心灵相通,语文课堂应和社会生活相融,使语文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语文”。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互相交融。也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思想、完善人格,最终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为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气勃勃的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畅游不已,“鸟到树林”自由飞翔,也像“春光之下的花草”,欣欣向荣,“一天新似一天”。
三、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
四、选题的意义:
1、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将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2、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将发展学生的个体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学可以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思想、情感,使不同的个体拥有尽可能多的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是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
3、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将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学生的体验渠道。
4、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将凸显学生学习活动的实践性。
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活动,学生应该多途径接受、发现、体验语文,在生活化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用语文”才是“教语文”、“学语文”的实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在创设的各种情景中,通过实践学语文、用语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五、研究的内容: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我们现在的教室体现出了浓浓的知识气息与竞争意识。然而,要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大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还是小到的教室布置,都必须更多地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
(二)建立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如前文所述,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我们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真诚地关爱他们,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做到体贴入微。比如在平时的交往中,合理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习惯,注意保护学生隐私;适当的时候称呼学生的“小名”,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和学生一起游戏,融入他们的世界,成为他们的伙伴、朋友、兄长;设立“知心信箱”,分担学生的小秘密等等。当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时,学生就会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产生质的转变,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建构符合生活需要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注意全面,又面向全体,更着眼未来。要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培养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要把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高度统一,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四)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宽泛的,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学的内容理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
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看作语文教学的内容。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课本,将学生引向更广泛的生活天地,挖掘语文学习的内容。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生活因子,教学时善加利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以生活为依托重组教材。我们可以利用现有教材,按照不同主题重新组合,配合生活中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
(五)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学习的内容跟真切的生活内容相联系,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我们准备从三个角度来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第一个角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这一角度又分两个方面去探讨。第一方面,联系生活解读课文,使课文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强化对课文的感受,而不是认识。用创设生活情景、朗读等方式体验作者的生活,实现作者的情感与读者(学生)的情感和谐共振。第二个方面,以生活化的活动去观照课文,使学生能真正地深入到课文的世界,体验、掂量、揣摩课文的言语,感受到言语的质地、味道、色彩,实现美的言语的内化。生活化的活动可以是表演、辩论、实验、采访等。要注意的是生活化活动是手段、策略,是承担教学内容的载体,实现美的言语的内化是目的,以此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真正的提高,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
第二个角度,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学生解读课文不是在空白状态下进行的。教学不能一概先入为主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应当在学生自己解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同时渗透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不求引导学生走向所谓的“正确”理解,而在充分肯定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哪怕看起来是错误的理解,也应当让学生拥有陈述理由的权利,这样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空间,甚至可以采用超文本阅读的方式,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阅读。
第三个角度,打破学生被动接受教材的局面,以课文为中介,实现主体与主体的对话。作者是主体,编者是主体,学生更是主体,作品的好坏,教材编写的成败得失,应当先倾听学生这个主体的声音,这是阅读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所应有的状态。另外,有的课文的阅读,我们也鼓励学生与里面的人物对话,以展示学生自我的生活态度。
(六)引进生活化的作业方式。
语文广泛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学生作业生活化,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
六、研究的方法:
总体上以行动研究为主,并辅之以各种研究方法。
前期工作:采取以文献资料法为主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文献,搜集资料;
具体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成果总结阶段:以实验观察分析法,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七、研究的基础:
近年来,本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常州市级课题《优化心理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工作,并成功结题;承担了区级课题《新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相关性研究》的研究工作,目前已通过中期评估;有五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有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区获奖。这些课题研究及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八、研究计划: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预期达到的目标 阶段成果名称及其形式 承担人
准备阶段
2006年1月--2006年2月 筹建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各研究内容的负责人及职责,建立课题组规章制度。课题实施方案,研究人员职责及分工一览表,规章制度。蒋辉 启动阶段
2006年2月--2006年4月 请有关专家修改完善方案,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学习相关理论。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相关课题情况,学习书目及笔记。沈丽亚
符丽华
李春花 实施阶段
2006年4月--2008年3月 聘请专家进行专业引领,围绕课题深入学习,深入课堂开展课例研讨、学术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专家讲座资料,学习笔记及研究体会,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研讨记录,教学案例及论文。课题组所有成员全员参与。
总结阶段
2008年3月--2008年5月 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
撰写科研报告,全面展示研究成果;研究论文、案例、体会汇编成册;请专家进行评估验收。结题报告,学生成果汇编,课题组成员研究论文、案例、体会汇编,教学设计集等。课题组所有成员全员参与。
本课题完成时间:2008年5月
九、课题组分工:
课题组长:蒋辉
副组长:邹益
成员:沈丽亚 负责资料的收集
张建娣 负责理论学习及研讨活动记录
符丽华 课堂教学研究
秦 洁 课堂教学研究
路亚芬 课堂教学研究
李春花 课堂教学研究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只有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点。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生活化教育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大势所趋。英语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的程度就越高。与生活密切相关,每天重复出现的生活内容,会使低年段学生感到亲切,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自然而然地加以运用。反之,学生容易遗忘,甚至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融入日常生活。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容易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可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小学生接受。
1、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负担。”我想,学生应该很快乐地接受了这份礼物。
4.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或将来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在教26个字母的时候,我带了几件不同尺码的衣服展示给学生看,告诉他们L(大码)、M(中码)和S(小码)的涵义,还让学生们互相看对方衣服上面的尺码。还找了一些现代社会常用的英文缩写让学生猜猜其意思:USA(美国), UK(英
国),UN(联合国),H5N1(禽流感)等等。教师应该时刻想着怎样把教材内容化为实际生活,同时又能将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中。
二、课堂创设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以及理解起来较容易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
1.鼓励用英语问候,营造学习英语氛围。
开学见面的 4
为现实了。
2.在教学中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五官单词时,我让学生画画自己的脸,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用英语介绍:Look!This is my nose.They are my ears,还让学生边说边做动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教师需要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转换为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情趣交融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地学习英语。
旋律欢快,节奏感强的英文儿童歌曲深受低年段学生的喜爱。简单的诗歌,如琅琅上口的歌谣、韵律诗等,学生也很乐于学习。在唱一唱,读一读中,配上有趣的动作,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learning by doing.三、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1、转换角色,当小老师
三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令,比如,Stand up, please.Sit down, please.Clap your hands.Show me your book.Touch your face/ears/nose.自我介绍,比如I’m dongdong, I am a pupil.问职业,what’s your father? 在学校让学生互相转换角色,当小老师,小老师发指令,其他的同学做动作。我还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指令爸爸妈妈做动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体会到生活中英语处处可用。
2、学以致用
第五篇: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
“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英语的工具性,再次将“以学为用”进行了强调。在教学第一线,关于英语的积极尝试也从未间断过,目前提出的“生活化教学”尝试着将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的理念构建英语教学的课堂,真正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发挥出来。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
正文:西方教育家杜威与东方教育家陶行知都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们认为,教育是以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又是教育的眼神。因此,教育应该是和整个生活相联系的。对于语言学习更是如此。语言本身的目的就是用来交流沟通、表情达意的,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让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处理实际问题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又应该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呢?
一、以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使英语教学内容“平易近人”
小学英语教材在编写之初就本着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的原则,教材中涉及的诸多知识点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知识,比如日常文明用语,家庭成员、学校生活、个人介绍等等,还有像是同学们之间经常聊天会议论的话题都在教材的编排中。比如“My name is Emma.” “How are you.” “I am nine.”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这些内容都非常是和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生活化的扩展,让学生们就自己掌握到的词句去和人沟通,比如在介绍家庭成员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父母,像是My father is a doctor.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My mother is a teacher.She likes watching TV.这些对话会在现实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组织语言,使教学以生活为基础,学有所用。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非常明确地规定,认为一个成功的课堂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教学。首先,建立一个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为生活化的课堂打下和谐的基础。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甚至是强烈的心理反应。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对学生划分三六九等。反而要对学生的性格特征有所了解。英语在小学阶段并不如语文数学那么重要,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会有所下降,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懈怠,必须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就会激发出好学、爱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其次,教师要发动教学智慧,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去体验生活中的英语。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会在最大限度内给予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空间。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创造了许多情境,这些情境的设计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快乐活泼的去学习。比如在学习Food时,很多孩子都会说出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教师再根据学生说的进行词汇和语句教学,还可以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们进行观看,发现东西方食物的不同。这样的学习就使内容变得丰满起来,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认识了文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比如搭建模拟一个餐厅、或是搭建一个食品店,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下进行实质性的交际学习,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发挥语言价值的目的。再有,班级设立英语角,搭建真实的语言环境,保证孩子们充分交流。我们常说,中国人学习的是哑巴式英语,在单词的积累量和语法教学上处于佼佼者的地位,但是一到张嘴说的时候,就变得不知所措,这与平时我们的语言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英语教师可以和班主任共同商议,在班里设立一个英语角,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英语交流,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主题,比如我的家庭、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等等,让学生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充分的交流,等到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时,教师就可以不再限定题目,让学生自由表达,这样的话,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表达起来也会比较自主,一旦在交流中遇到什么难题时,也会积极主动的想办法解决,这样就会把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们自己就会主动创造对话情景进行学习。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心急,要知道一项能力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有计划的训练。教师所能做的,也必须做的,就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通过不断的鼓励,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三、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作业的规定也变得人性而具体,不只是强调作业对知识的巩固度,还强调了作业对知识学习的运用程度。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就要注意做到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合,使语言始终存在于一个可以运用的程度上。甚至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对于那些有益于语言培养的课外英语知识,也可以拿来放进作业布置中进行知识的巩固和使用。这样也会养成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集语言素材的习惯,从而养成将生活与英语紧密结合的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既可以走出学习,也能够走向社会,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依托,形成全面素质的提升。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语:英语教师要始终谨记,语言是来源于生活的,学习的最终目的也必将是走向生活。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玩耍中学习,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语言真正的为我所用,为生活所用。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的课堂,实现小学英语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参考文献:
[1]李虹.小学英语生活化活动设计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3(04)[2]王小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2(06)[3]李庚容.小学英语生活化教学活动设计[J].考试周刊.2009(21)[4]周俊.小学英语生活化的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
[5]陈晶晶.创造和谐气氛 贴近真实生活——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