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中的必修课
一、生命中的必修课
生命追求自由和快乐。
但自由和快乐建立的根本是什么?
如果以外物的丰啬与否为根本,那么现代人早就应该过上天堂般的生活了。但是忧虑、恐惧、愤怒、仇恨、贪欲、疑惑„„从没有远离我们。而且激烈竞争、社会瞬息万变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在紧张的生活中,一颗颗焦灼的心灵急切向外寻求快速、瞬时满足。我们让自己投入喧闹和忙碌,我们让自己沉湎于层出不穷的新花样、刺激的娱乐快餐,以逃避面对内心的空虚和不安。
也许我们可以求助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这些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它们可以慰藉和提升我们的心灵,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除人类对生命的困惑。许多哲学的沉思,诸如存在主义,触及到了生命某个层面的真实状况,看到生命的痛苦、虚幻和混乱,却无力为人生的困境寻得出路,只是徒然走向悲观、绝望,或疯狂的自我释放。
烦恼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你可以从事不同的职业,你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生活,普通的,或另类的,但是你无法选择一个没有烦恼的状态。烦恼具有普遍性、共通性,它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果我们活着,却不了解自己生命的真相;
如果我们活着,却从没洞察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根源;
如果我们活着,却不能开启自己生命本具的自在和快乐的本性;
如果我们活着,却未曾真正属于我们自己,我们还能说自己在活着?日复一日在错误的认知、混乱的情绪、茫然的感受中轮转、消耗,在盲目的惯性力量推动下从生走向死,那么生命对于我们是不是一种惩罚或负担?
真正的生活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如果不去改造自己的心灵状态,我们的生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善。我们都需要修学一门关于生命的必修课,来了解自己真正面目,学习自我转化和解脱烦恼的方法。
在佛教看来,我们有情众生所经历的烦恼就好象疾病,佛法就好象药物,僧侣和导师就好象调剂药物的药师,我们可以用禅修这副药来平息自己这颗躁动不安的心,来化解自己生命中种种的困惑与烦恼。禅修是很多的方法之一,它不是唯一,但值得我们拿出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来尝试它。
这样的信心跟宗教信仰有关没有?完全可以不相关。
不要把佛教徒和禅修连在一起,任何宗教信仰或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能练习禅修。在别的宗教的神职人员的日常修为中,也有禅修的部分,因为禅修是一个共性的方法,在所有平静内心的方法里边,禅修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禅修是向内探索、熄灭烦恼的方法,在生活中,作为一个没有修行的人,常常这样习惯性地来认知烦恼。
比如说,某某不听我的话——所以他会让我烦恼,那么我为了快乐,某某就必须听我的话,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的心理模式。我们不开心了,经历了不开心的过程,我们认为在我们经历这个过程之前,有一个原初的因,我们忽略了不开心的过程,总是向外推寻这个不开心的起因。
在生活中,作为一个没有修行的人,我们也常常习惯性地来对待烦恼。
比如说,我们干了很重的体力活——干完了满头大汗、满脸灰尘,这时再去照镜子,镜子里面的我也变得披头散发、满脸污垢、满身污浊汗水。然后我们就认为我真的很糟糕,糟糕到很污浊、很不干净了。然后我们努力地想粉碎镜子里那个“污浊的我”让他消失,我们做得到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根本做不到。但是我们经常这样做。
这里有了一个“我”,而且已经很愤怒,或者有了一个“我”,而且已经很躁动„„这时我们总是想把那个已经愤怒或躁动的我平静下来,我们总是在那个地方去用功,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思维。
另外一类人,好象比较聪明一点,他会想,“哦,我很脏,是因为这面镜子”,然后用力擦镜子,努力让镜子尽量光洁,但是即使镜子很干净了,但镜子里面那个有相的我,有没有干净一点呢?如果没有,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我们忽视了真正的我。
烦恼的根源在心,所以一切禅修的修行基础,就在我们自己,特别是,就在我们的心。佛法将我们内心的痛苦,分成一百零八个烦恼,也将智慧分成“闻、思、修”这样不同的层面。
闻所得慧和思所得慧,是我们读来、听来、看来,和通过思维道理而获得的知识和智慧。闻和思慧基本上只对治认识层面的烦恼,它是很有限的。
比如我们或许会认为某座山是个实体,它永远不变化,但是春来百花开,秋来枯叶落,冬来白雪覆盖„„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者别人的解说,感受到这个山虽然看起来不动,但它随时生灭变化,我们能因此改变原来的错误看法,能够断了这个见上的烦恼。
但当我们遇见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的时候,听闻和思维而来的智慧,不能真正帮助我们,通过修行所带来的智慧,才能把这些烦恼连根地拔除。
禅修帮助我们进入实相层面的智慧。我们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的轮回是如何止息的,在自己的身心禅坐中,慢慢地,自己就会有答案。
古往今来,那么多知识分子、帝王将相,抛弃了种种功名利禄,来学禅,这是为什么?如果禅和禅修,没有独特的生命力,怎么会有这样的魅力?当我们放下一个系缚身心的事物,总会有另一个替代品,没有功,要有名;没有名,要有利;没有利,要有享受„„禅,用什么拴住了禅修者的心?
禅修是自足内证的,不依赖外在条件,并且无法和人分享。禅修是直接拿我们的身体当作一个实验器,拿这个实验器来检验心的问题。
我们从书面上看了有关的知识,知道关于身的、关于心的、关于身和心组合的这个生命体,跟外在世界的关联,我们知道构成一个个完整个体生命全部流程,我们听闻和思索这些知识和道理,但那还是间接经验,是比量的、比较来的,不是实证的;但是禅定的修行,会帮助我们在身心的层面上,来检验这些文字说的是真还是假,这种检验叫自证法,也叫内证法,是突破了、也超越了文字层面的、观想层面的,是完全进入到实相层面的一种智慧。
在禅修中,我们自己来观察,我们看清自己心灵运作的过程,洞悉烦恼产生的根源,我们会重新发现生命,在一种清明、喜悦和安祥之中,经由自我的训练,系缚在我们心灵的种种执著慢慢减少,我们回复生命的自由。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自在、快乐乃至智慧,都是我们生命本自具足,与贫富无关,与贵贱无关,与拥有多少知识和学问无关,乃至与我们的身体的美丑和健全与否无关。
烦恼的心如同在外奔波的浪子,在风雨飘摇中流离失所。
禅修,带我们回家,回到生命的本来。就在当下、现前,体验生命的自在和快乐,那绝对的自由的本性,是我们本自具足,是我们永恒的家。
禅修中,我们培养出一颗恒定的心,我们获得一种精神的力量,穿透烦恼的屏障,从此,对自己的生命存在不再疑惑,从此,我们知道如何面对、如何化解生命的窘迫。不再为受制于自我的情绪、感受乃至观念的局限,我们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休息时,随时随地都能安住在身心和谐、统一的状态中,让生命的喜悦和自在自然地流露。
禅修,带我们回家,回到生命的本来。就在当下、现前,体验生命的自在和快乐,那绝对的自由的本性,是我们本自具足,是我们永恒的家。
让我们一起参加<生命核能>体验禅修吧!
修行和生活、工作并不矛盾,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然而人们陷入了繁忙的事务,到处奔走寻求,忘记、失落了自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最宝贵的东西应该从自心中寻找。佛就在心中,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有多大,成就有多大。认真学,坚持修,好好学,好好修,今生一定能够解脱,今生一定能够成就。
二、生命核能五大心法——
1、体验我的感受
现在的人都不老实,活在当下的能力太差!为何有些人长期失眠,就是不老实,没有
活在当下,事情还没来的,天天在想,挂在心头上。过去的,全部放在心上,不让它过去。你说这人能不失眠吗?请问?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生活?
2、沟通我的感受,从而他人知道
为何人总是生闷气?就是不肯开口沟通我的感受,长期下来身体各个器官受损!一个器官出问题,拖累下一个器官,日积月累,再也无法找回根本!
3、愿意为所有事情负责任
人们就是不愿意负责任,老是想推给别人;当一个人没有责任感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是空虚的,再也没有一点点的力量。请问?此人还能成什么事业呢?
4、接受我所拥有的A、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接受自已,头发染了,身体刺图、整容,这些人首先是内心恐惧、紧张,不得不在外在装修来掩饰心中的不安!
B、就是对父母不孝,对父母的作品不尊重,任意改动,还好老天也慈悲,早早就让你得到回报!
5、按我的原立场去生活
做人就是要有原则,可以做的一定要做!不能做的坚决不做,敢于超越生命!
三、<生命核能>对现代的人有哪些帮助
现代的人呀!知识,很有可能成为智慧的敌人。人接受知识,就像吃了肉一样,如果没有消化好就容易变成多余的脂肪,只不过知识没有消化好,变成大脑里多余的脂肪而已,大脑多余的脂肪必然会阻止人获得智慧,甚至毁灭智慧。读万卷书是必要的,不然行万里路就变成了脚夫了。但,不要乱读书,这个世界上值得读的书不是很多,特别现代人写的书,值得读的更少,因此,要少读.最好读古文中的四书五经,读透,慢慢咀嚼,然后吞下去,化到自己的血肉、骨骼里。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未必需要学历。所以说:越是聪明的人越需要下笨功夫。此之谓:大智若愚.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智力,而是把他自己精神的能量开发出来.首先处理好个人的问题(如身体上的病,家庭上的关系,孩子的教育问题,企业上的管理与发理,个人智慧的开发等等),让他敢于真正的面对自己,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责任,能应对世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和谐,安祥。而<生命核能>课程就是这样子为现在人而设计的.我们之中有太多的人不能忍受超过半小时以上的孤独。上洗手间,要拿出手机,上电梯要玩手机.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何尝不是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所以我们需要参加<生命核能>课程,让自己找到家.四、《生命核能》——(生活的艺术、教育的核能)内容介绍:
是如何更有效掌握自我的窍门。它通过一个特别的环境,协助参加者以更严谨的态度,清晰每一刻体验,并透过各种各样的现象和思维上的概念去把握事物上的本质,做到有效的区分,从而发觉自我生活的真正目的和原动力。
1、作为企业老板,如何让正方向情绪主导生活,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作为夫妻如何让感情更加幸福和谐,让孩子健康、专注。
3、能很好区分身体的我,思维的我,情绪的我,及如何的使用它更有效的支持“本我”实
现目标。时刻知道自己的位置,让自己真正的活在当下。
4、如何让自己跳出纷争,排除困扰,清晰高效生活工作,减少身体内耗。
5、如何活出自我,找到内在愿景驱动力,成就美妙人生。
6、如何训练自己边休息边工作,真正劳逸结合。
7、减少恐惧、担心、焦虑不安、烦躁、无奈等情绪。
8、训练平等心、爱心,如何容纳百川。
授课形式:可以席地而坐着听,可以穿休闲装听,也可以穿西装听,却被称为世界上最严谨的一堂课。(当你“核能”的时候就象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与宇宙是和谐的,一体的,内心达到平和、快乐)
●是一次关于自我深度探索历程。在特定的环境,特定人的指引下,有机会和宇宙万物连接,互溶,体验到“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的美妙!真正体验到有容乃大,包罗万象的胸怀。● 有机会体验到全然放下的轻松,有机会释放压力情绪,消除关节炎、严重脊椎炎、偏头痛、失眠、胃痛等疾病并有持续疗愈的机会。
有机会打扫心灵灰尘与自己身体大智慧连接和自己身体对话,他会全然清晰有力量告诉你今年事业、家庭……的调整方向,并有机会把平时困惑及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生命难得一次次巧遇及缘遇,贵在珍惜拥有及把握当下。
核能特色——
·广泛涉及儒家、道家、佛家,让人对科学、宗教、历史、伦理、医学、艺术等有正确的认知,增长正见,开启智慧。
·是一种能将苦从根拔除的方法
·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每一个人因而能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
·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方法,使我们能以宁静、平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上的紧张、困难和问题。·不是一种知识上或哲学上的满足
·不是一种休闲、渡假或社交的机会
勿误解核能
核能不是基于盲目信仰的一种典礼或仪式。
核能不是知识上或哲学上的满足。
核能不是静养、渡假或社交的良机。
核能不是逃避日常生活上的考验与磨难。
主方向是:
提供和营造一个广泛观察自我、发现自我的环境,使学员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发现、认知自身的盲点。并了解到,什么因素阻碍我们有效地去发挥潜能。在教课环境中发现更多固有观念以外的可能性,对照应自我提升的积极心态,选择相应行动,突破现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而提升自我素质。
1、看清自身盲点,理清个人目标。
2、改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技巧。
3、提高工作中的主动性,加强责任感。
4、激发并保持冲劲,提高工作业绩。
5、建立自信和勇气,降低对绩效的恐惧和焦虑。
6、消除不健康的工作压力源。
7、调整好个人生活和职业关系。
8、改善家庭沟通模式,提升家庭生活品质
9、做一个好家长,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核能心法:
1、体验我的感受(活在当下)
2、沟通我的感受(活在当下),从而让他人知道(如其所事)
3、愿意为所有的事情负责任(无区别心)
4、接受我所拥有的(面对现实)
5、按我的原则和立场生活(尚志立志)
主讲人介绍——
李晓东老师,“阳明书院”创办人,多年来,融合多家之长和自己的经验形成独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粗养细教,以德育人”。善于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0—6岁的教育规划设计及咨询;为公司、企业和团体提供教育顾问,帮助企业、公司解决员工和重要客户的子女教育问题。并在深圳、广州、山东等地的早教机构和公司担任教育顾问,其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案例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都有报道。
秉着“粗养细教,以德育人”的早期教育理念,在全国指导一些家庭成功地培养出一批身体好、头脑聪明、品德高尚的幼儿,并且协助其中一些家长办起了早教学校。李晓东以为亿万家庭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为使命,公益为主,用和谐的教育,创和谐家庭,建和谐社会!通过推广诵读经典,让我们了解自己、认识他人和世界,净化灵魂、提升人格。
第二篇:爱在生命中绽放
爱在生命中绽放
——读《生命流泪的样子》有感
良村中心小学
五(2)班
欧阳雅丽
指导教师:谢端香 爱像一朵绽放的百合花,倾吐着它那浓郁的芳香,纯洁而清新,虽然没有蝴蝶花的绚丽、玫瑰花的娇艳、秋菊的坚强、兰花的高雅,但它却有本身独特的芳香,冰清玉洁。同学之爱,老师之爱、举手之爱……爱的百合花开遍了整个世界,而人间那份浓浓的母爱的花香更是沁人心脾!
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生命流泪的样子》,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最伟大的爱是母亲的爱。书的主人公盛欣怡是一个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生,她原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盛欣怡的妈妈得了不治之症,这一场飞来的横祸,使十二岁的盛欣怡体会到了命的残酷,爱的深刻含义。她明白母爱和父爱是无私的,她懂得了爱是生命的绽放。在她妈妈生病的时候,她二十四小时照顾这妈妈,妈妈一叫:“欣怡”盛欣怡就来到了她妈妈身边听命令。就在这每次的呼唤中,盛欣怡体会到了生命的残酷……读到了这里,我很佩服盛欣怡,因为她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妈妈在危机关头的时候帮助了妈妈,让妈妈以为自己还有第二次生命。
有一次,盛欣怡正在学校的教室里面上课,突然,盛欣怡的班主任老师来到了教室叫盛欣怡收拾好书包她走,来到了教室外面,看见她的姑妈和姑丈在外面等着。来到了姑妈的面前,姑妈对欣怡说:“欣怡呀,你妈妈刚才去世了。”欣怡一听到了自己的妈妈“已经去世了”这一句话,马上说:“不可能的,我妈妈昨天还是很有精神的这么会去世了,一定是你们在开玩笑,快告诉我真实的情况。”盛欣怡一边说一边流眼泪。最后,她还是和姑妈一起去看她妈妈最后一面。就在这个时候,盛欣怡已经成长了,在悲痛中成长。她明白,妈妈的心愿,在苦难中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盛欣怡在妈妈去世后变得坚强,她要让妈妈在天堂看见她成长的快乐。
读到这本书的末尾我哭了,不禁为盛欣仪的遭遇而感到同情,对我们来说,过早失去父母,是人世间最残忍的事情,不过,生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四季的叶子,春天新鲜的叶子长岀来,到了秋,它们就会凋落和飘零,到了冬天,那些枯叶就会融进大地,用它们全部的生命之爱孕育来年新的生命......地球上的生命的轨道大致都是如此。我和她差不多大,但是有点不相同的是我有妈妈却没有爸爸。爸爸在我4岁时和我妈妈离婚了,但我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才体会到妈妈对我深深的爱,不但体现在物质上,还有很多细节,很多看不到的爱,包括妈妈平时的唠叨和指点,现在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幸福!
生活中妈妈的爱像云一样紧紧地包裹着我,把我包围在爱的空间里,给予我勇气,给予我信心,给予我力量......母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在这里,我要妈妈说:妈妈,谢谢您。因为有了你的付出,才有我的精彩!
第三篇:生命中的茶花
~-6-8 字数:1366“海水啊,你说的是什么?是永恒的疑问。天空啊,你回答的是什么?是永恒的沉默。”
一一泰戈尔《飞鸟集》
在巴黎蒙马特公墓的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坟墓,同它四周的那些设计精巧、风格别致的各式墓冢相比,它的外观显得简朴而又单调。不过引人注目的是:在它的右上方镶嵌着一个透明的塑料小龠子,里面放着一束人工制作的茶花。墓的两侧刻着相同一句碑文:“阿尔丰西娜*普茉西安眠于此。深切怀念你。”
阿尔丰西娜*普茉西是什么人,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可谁又想得到,在她可以说是悲剧的人生之后,竟成就了段千古绝唱的爱情。她,就是《茶花女》中玛格丽特的原形。可以说,《茶花女》是我所阅读的第一部名著。年幼的我,虽不明白主人公的抉择,却着实被那动人而凄惨的爱情故事深深震撼。我确信,每一位带着崇敬的心情拜读《茶花女》的读者,都会为这个故事动容,甚至挥洒下无限热泪。这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出自内心的感动。
待我年长一些时,我带着激动的心情又阅读了一遍《茶花女》,依然,泪如泉涌。在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悲剧后,凸现的是作者对那种压抑人性、摧贱爱情的虚伪而又残酷的道德观念的批判和鞭挞,听到的是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痛楚的呐喊。当阿尔芒的父亲出面阻止自己儿子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时,玛格丽特选择了退出,而且只能选择退出。摆在她面前的只有无奈。等阿尔芒回来,她与他却已是生死两别。玛格丽特的死不是一桩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种具有深刻含义的社会现象。而人世间的这些悲剧却往往又是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发生的。茶花女无疑是这种道德观念的受害者。
《茶花女》谱写了一曲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永恒爱之歌。其中女主人公鲜明的艺术形象尤为突出。她美丽、聪明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然保持着一颗纯浩、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时,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她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
曾几何时,一提及这种为生活所迫而沦落的女子,我的脑中便会赫然显现出为了自己优越的生活而出卖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一种没有思想的女性,她们遭世人所鄙夷与不顾。可玛格丽特却将我的看法一扫而光。是她,揭露了她们强颜欢笑下的孤独落寞;是她,展现了她们看似快活下的无可奈何;是她,描绘了她们被人不屑下的高尚灵魂。然而红颜薄命,林黛玉如此,李师师如此,玛卡丽特也不例外,她只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二十几个个年头便香消玉殒了。她们都是如此灵动与优雅,才情横溢又不失花容月貌,无奈都成了爱情悲剧的主角,如划过天际的流星,来时绚烂夺目,可在一瞬间便留下无尽的遗憾。
每当我看见茶花,就会想起那个美丽可爱、值得同情的姑娘。似乎又会看到阿尔芒站在墓地旁,握茶花。默默地看着字字血泪的日记和遗书,、潸然泪下……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在我的心灵里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愿它不会再去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
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
第四篇:生命中的那些花儿
生命中的那些花儿
我不是一个相信佛教的人,但是我却愿意相信佛教中的一句话“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生命的田野,始终会保留一个角落,献给那些萍水相逢的人们。
夏日的早晨总是给人昏昏欲睡的感觉。跨出空调房的那一瞬间,眼睛似乎蒙上了一层水气,看东西一律模模糊糊。老妈也放弃了家中第一勤快的美誉,贴出了“夏日期间,早餐一概自行解决“的布告。百般无奈下,我只好与老妈借着”锻炼身体“的牌号,每天上小区门口的粥店享用早餐。
陌生而熟悉的脸庞在我的眼前晃动着,我托着下巴望着门外。“一碗稀饭,老板娘。“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突然闯进了我的空想世界。这是一位三十开外的男子。衣着褴褛,浑身上下布满了油漆,以至于那件浅灰色的短衫袖似乎被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字涂鸦了似的,头发也如同一面瓦片胡乱地被顶在了脑袋上。曾几何时,这种类型的人就被封为了民工。
他就坐在了我的身旁,他的早餐平淡地出奇——只有一碗淡而无味的稀饭。她又从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翻出了几颗花生米,每一颗,他都那么小心地剥着,生怕有一颗花生豆落到了地上„„
“梓煊,你有零散的钱吗?”妈妈抬起头问道。“哦,有。”我立刻从口袋里拿出了几个硬币。就在我将硬币递给妈妈的前一秒钟,硬币突然从我的手中滑落。随着“哐啷”的一声,失去了踪影。顿时,我和老妈开始了“寻找活动”,可是,凭这两双近视眼,怎能快速找到呢?
那个浅灰色的身影突然弯下了,又慢慢地直起„„
“啪”——硬币落下的声音。
“谢谢叔叔。“迎着阳光,他的脸显得有些模糊。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一张略微上扬嘴角的脸庞。
他离开了粥店,在夏日的气息中,我猛然发现,他的脚竟然有点跛„„在那片田野的某个角落,始终有一棵狗尾巴花,在属于他自己的平凡世界里,演绎着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感动。
第五篇:生命中的阅读
生命中必定有阅读,灵魂才能完善。
“我生命中每一天都离不开阅读。。。”这句话是我偶尔在哪里听见的也是看见的。第一次听见这句话时内心十分震撼,虽然我自己十分喜欢阅读但是还没达到这种境界:生命之中的每一天都离不开阅读。
今天听见一个好兄弟对我说了一句:宰飞,你已经钻到书本里去了吧。我笑了笑没说话,其实内心里说了很多:本来空余时间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喜欢阅读,只不过在你们眼里我有时间就在看书,所以才说我快钻到书本里去。我的自由就是在阅读中,在书中。
阅读就是在用第三者眼光去体验别人的生活经历,观看别人总结的世界,然后可以补足自己的世界。花几十元钱去换的一本书,用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体验作者的一生经历,对我们来说应该莫大的福报吧!
身边同学常对我说:你天天看书又没有运用有什么用?我总是说:看书又不只是为了用才去看的,为了提升自己才去阅读,简单点阅读就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一种探求自由的方式,是一种积累,是一种累积的过程。我阅读的书籍很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运用,为了暂时必要才去阅读,更多的时间阅读的各种方面各种内容的书籍,算的上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自己的厚度吧。最近一段时间给自己定了个小小的规划吧,白天阅读现阶段正在学习或者要运用的相关书籍,晚上阅读自己喜欢并且随意方面的书籍。
有些人说,你看了很多书,你记得清内容吗?你记得写的什么吗?我自己阅读从来不喜欢去死记硬背,去记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什么人物故事,很少字斟句酌。只是简单去体验一次书中各个人物的人生故事。有的时候书中简单的一句话也会让自己感悟很多,也会让自己许久不明白的困惑解开了,也许某个故事会让自己哭个半天,伤心一会;也许在某个故事中找到自己迷茫的方向;也许会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坚定自己的信心,踏上自己的人生路途。
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一种人生路途,阅读是一种信仰。
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
我的一生,阅读将会陪伴我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