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纪实(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8:4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纪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纪实》。

第一篇:县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纪实

忽如一夜春风来

巍峨壮丽的大别山,像一条绿色巨龙,横卧在长江北岸。在大别山腹地的青山绿水之间,荡漾着一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曲,这就是罗田县乡村广泛开展的“生态文明塆落”建设活动。走进“生态文明塆落”,人们会惊奇,同样是山村的塆落,这里的塆落没有猪牛散放,屎粪横流,有的只是规范的猪圈牛栏,干净的塆前屋后;同样是农家房舍,这里的房屋没有乱搭乱建,柴草乱堆,有的只是整齐洁净,光亮清爽;同样是农民,这里的农民没有抹牌赌博,吵嘴打架,有的只是勤劳致富,文明生活。难怪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在参观了这里的“生态文明塆落”后,不由地赞叹道:“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说,从建国前的农舍茅屋遍山野,到改革开放后的楼房林立满山村,让人们感受到了山乡物质文明上的巨变,那么,如今“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蓬勃兴起,更是罗田人民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真正飞跃。

贴近实际选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在罗田的一个个村庄,一栋栋造型别致、风格各异的农家小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房屋建设凌乱,猪圈、牛栏、厕所乱搭乱建,脏乱现象严重,塆落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仍然落后。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对此广泛调研后认为,现在是农村和农民最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只要有一个好载体,农民肯定愿意参与进来。总结多年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的经验教训,大家发现,在山区农村,抓十星级文明农户,只能提升一家一户的文明素质,难以解决户外的公共问题;抓一个村一个乡镇,又很难把所有的村庄塆落全部动员起来,达到统一整治的目标。而农村自然塆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小区”,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大体相当,民风民俗、人际交往自成一体,以塆落为单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是涉及范围适中,整体容易显效的好载体,且更贴近实际,更容易动员群众,更快让群众得到实惠。1999年,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选择了罗田县三里畈镇的古塘河村毛家塆这个具有典型山村塆落特点的地方作为试点,拉开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序幕。

半年多的上下齐心协力,古塘河村毛家塆的试点取得了成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毛家塆,依山傍势,塆前屋后绿树成荫,一户一个景,全塆是幅画,塆落环境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如脱胎换骨一般。周围的村民被吸引了,全县的目光聚焦了,一个小小的“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竞把千百年来农民生活中的落后习俗改掉了许多,竞把过去多少年来家家户户都想解决的塆容塆貌问题全方位地解决了,人们真正感受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魔力。先行试点的毛家塆,很快引起了全县农民的热情和期待。凤山镇饼子铺村丁家塆一位德高望重的71岁老农说:“咱要能过上一天‘文明塆落’那样的好日子,死也闭眼。”于是,丁家塆搞起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骆驼坳镇学堂村瞿家的14名老党员听说这件新鲜事后,你出200元,我捐100元,帮助塆里的困难户改善居家环境,自发地在塆里搞起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凤山镇栗林咀村张家塆在省纪委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后来居上地建起了高标准的“生态文明塆落”。凤山镇夏家塆的十几户农民看到张家塆的巨大变化,自发地在自己塆里搞起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三里畈镇大金塆村农民原来对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活动持观望、怀疑态度,认为是上面在搞形式主义,看到其它塆落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好处后,110多农户联名向镇党委、政府写信,要求派镇干部和技术人员到村里具体规划指导创建工作。与此同时,一场以“破除落后习俗,改造村落环境,夯实发展基础,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现代农村”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在罗田县部分条件较好的乡村悄然展开。

从2000年开始,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广下,全县十二个乡镇,都办起了“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示范点。此后的几年,县委、县政府年年都把它作为一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上。不少乡镇干部说,好的载体本身就是号召,很少有象“生态文明塆落”这样的好载体,能让群众自发地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贴近生活抓规范

在创建过程中,罗田县在对创建示范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抓规范工作,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了相对规范的创建内容和基本标准,创建内容概括为“五个五”:大力实施“五小”改造,就是农家户户建成规划有序的小猪圈、小牛栏、小厕所、小沼气、小晒场,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建设链条;“五通”配套,就是塆塆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使农村建设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园”开发,就是农户在塆前屋后建好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

药园,把塆落建设与生态发展结合起来;“五治”固本,就是要把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作为“生态文明塆落”创建工作强身健体的根本;“五到户”服务,就是道德教育和婚育新风教育到户,科技知识普及到户,村规民约签订到户,法律常识宣传到户,卫生环境整治到户。基本标准有十条:塆落布局合理,塆容塆貌整洁,“五通五治五小五园”达标,星级农户创评,邻里关系融洽,社会风气纯正,科教意识浓厚,计划生育先进,家庭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文明。

这一系列的创建内容和基本标准,都是在创建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练出来的,而不是坐在办公室想出来,再到农村实施的。由于环境脏乱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罗田县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之初,就把治理环境作为突破口来抓,首先对各农户的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建设,并与改灶改水改厕相结合,实现五位一体,仅此一改,农村的脏乱现象就已完全改观。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广大农户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中真正得到实惠,人们对创建活动的热情便高涨起来。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这一发展势头,一方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领导推广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对全县“生态文明塆落”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力度。在“生态文明塆落”的科学规划上,罗田县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组织规划人员下乡,分批为农村塆落编制系统科学的建设规划,对道路、房屋、池塘、绿化和“五小”等设施进行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突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在建设过程中,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进度上不搞一刀切,设计上不套一个模式,不盲目超越实际拔高创建标准,力求体现自然发展特色和文明生活模式。这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做法,得到了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许多农民都说,搞“生态文明塆落”建设,真正看到了干部是真心为群众办实事,领导动真心,自己更应该真干,早日干出农村的新生活来。

贴近群众求效益

有形的“生态文明塆落”建起来了,并不等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到位了,群众就能长久受益了。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让农民受益,到手的成果还会丧失。只有让生活在“生态文明塆落”中的群众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得到持久的好处,“生态文明塆落”才能在农村扎下根,才能成为农村走向全面小康的真正现实。为此,罗田县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创建活动的落脚点,在每个“生态文明塆落”中,因地制宜地开展扶持一个文化中心户,建立一个思想道德建设小组,制订一套村规民约,每户培训一个科技明白人,每季度召开一次学习教育会,每年开展一次“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每年表彰一次“十佳婆婆”、“十佳媳妇”等先进个人的“七个一活动”,着力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培养村民的文明生活习惯,帮助村民走上科技致富的生活道路。

通过连续的教育引导,如今“生态文明塆落”的人普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游手好闲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小富即安的少了,富而思进的多了。科技种田讲门道,市场弄潮显身手,成为“生态文明塆落”的一道新风景。该县凤山镇栗林咀村张家塆原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村,在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中,村民们对致富奔小康缺乏信心,大家习惯了一样穷、一样玩、一样闲。通过“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农家的生活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更激发了大家勤劳致富、尽快致富的信心和热情,现在这个塆里涌现出了以彭新良为代表的运输大户,以张新贵为代表的蔬菜产销大户,以张光明为代表的农产品经营大户等一大批致富能人,现在这个塆的人均纯收入已达3千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塆里不仅家家建起了楼房,而且80的农户有存款。

一场“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使罗田农村甩掉了过去散乱落后的形象,在二十一世纪初出现了“五个不一样”:

生产生活环境不一样。农家庭院四季花香,塆前园田风光,屋后庭院经济,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便畅。在部分“生态文明塆落”,农民真正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生活方式不一样。在“生态文明塆落”里,过去农村那种“人畜不分家,人在房里睡,猪在堂屋养,鸡舍马桶臭气闻,做饭浓烟满屋薰”的落后生活习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楼上到楼下,一应现代化,做饭烧沼气,禽畜喂饲料,农余看书报,早看新闻晚看戏。全县沼气做饭的农户已达6000余户,加之大面积普及农家省柴灶,每年减少砍伐山林面积6万亩,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69。

思想观念不一样。如今“生态文明塆落”的农民,许多人变成了有科技头脑、有经营意识、有市场经验、有文明素质的科技型、市场型、现代型的新农民。

精神追求不一样。在“生态文明塆落”里,民间诗社、小戏班、家庭图书室、文明小康学校、青年读书小组、文体娱乐室、戏迷小组等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崎乡乱石窠村的“生态文明塆落”戚家边塆,农民自发成立了一个“明月诗社”,毗邻的麻城市农民都来参加活动。三里畈镇三里畈村7组青年农民成立“青年读书组”,大家少打麻将多读书,蔬菜大棚比科技,个个成为“当家人”。

致富手段不一样。特色产业,规模经营,种养加一条龙,成为“生态文明塆落”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到2003年,全县板栗、甜柿、桑园、银杏等经济林总面积已达100余万亩,全县农村人平拥有1.8亩“摇钱树”。这些生态经济林每年为农民带来近3.5亿元经济收入。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等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好门路。全县农民塆前屋后的30余万亩“五小”生态园,每年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2亿多元。

实践证明,“生态文明塆落”的创建是一条新时期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好路子,符合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客观要求,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罗田县委、县政府决心把这件造福农民的好事、大事抓实、抓出成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今,“生态文明塆落”建设已成为罗田广大农民的执着追求和向往,全县广大乡村的“生态文明塆落”建设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山乡儿女更加充满信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完)

第二篇: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实践三贴近经验材料

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是实践三贴近的成功经验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根据山区特点,以自然塆落为单位,在农村开展了以“五五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存、生活与生产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做好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省委的高度肯定。事实证明,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全新模式,是实践“三贴近”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当前,我国农村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广大农民在解决温饱之后,不仅对物质文明建设有新的需求,而且对精神文明建设也有新的需求。这些需求不仅仅指解决吃饱穿暖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拥有楼房、电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诸如改善生存环境、拓展发展门路、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深层次问题。可以说,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已成为农村小康的重要目标和标志。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塆落活动,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用可持续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观点引导好广大农民创造农村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是一种历史性的跨越,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吸引力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我县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和“文明村”、“文明乡镇”等创建活动。这对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有些地方,“文明村”、“文明乡镇”等创建活动因相对涉及面较广,创建主体单位较大,群众直接参与程度和关联度低,导致群众的积极性低,创建难度大,创建效果难的显现;一家一户的“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也很难带动和统筹一个村、一个塆的创建工作。而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是根据山区特点,发掘出了自然塆落(村民小组)这一“户”与“村”的中间环节,以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自然塆落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以家庭为细胞,以直接改善农民生存质量为着力点,以不超越农民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为限度,组织农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符合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仅丰富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建层面,而且更容易调动农民参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吸引力。

三、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1999年,三里畈镇古塘河村毛家塆的干部群众从改水改厕入手,开展“五小配套、五治五通”活动。他们将塆内杂乱无章的各种杂木杂草全部砍掉,将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的牛栏、猪圈、厕所及部分土砖危房全部拆除,然后按规划对房屋进行改建、装修,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配套建设,对塆内的场地进行平整、绿化,修通了机耕路,建起了水泥台阶,每家打一口水井,每户安装有线电视,塆前种上果树、花草。通过这些措施,使塆容塆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县委及时总结了这一典型,并逐步把它归纳、提升为“五五工程”即:“五小”改造,就是对猪圈、牛栏、厕所、沼气、杂房进行综合规划和统一建设,形成科学的农家生态链;“五通”配套,就是塆落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乡村公路,使塆落富有现代文明气息;“五治”固本,就是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五园”开发,就是因地制宜地在农家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药园,把塆落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五到户”服务,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识普及到户、村规民约签订到户、法律常识宣传到户、卫生环境整治到户。与此同时,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向全县推广。这一典型的产生、总结、完善、推广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尊重了群众的首创精神。

四、解决了农民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贴近群众,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一栋栋漂亮的农家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但“室内现代化,室外乱脏差”的问题仍未解决,烧柴难、吃水难、行路难、就医难、通信难、看电视难、学技术难等问题仍未解决。而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就是带领和引导农民解决这些自己最需要的、最实际的问题,不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其生活理想,满足其所求所盼。因此,生态文明塆落建设解决了农民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党和政府领导农民创造新的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五、走出了一条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实行计划生

育,保护自然资源,控制环境污染,是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在2002年以前,我县开展的是以“夯实发展基础,破除落后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建设现代农村”为主题“文明塆落”创建活动。从2002年初开始,我县根据本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按照贴近中心、贴近大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引入生态文明的内容

。在创建生态文明塆落的过程中,注重建立生态保护体系,使塆落体现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山村如画的生态特色,从而走出了一条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扩大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果

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考察我县生态文明塆落后,感触很深,用三句话进行了概括:“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是对生态文明塆落创建活动的充分肯定。通过连续几年的创建活动,在生态文明垸落中已出现了“生产生活环境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精神追求不一样,致富手段不一样”的可喜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可喜的变化,加之干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转变,从过去的“催款子、摸肚子”转变为带领农民群众创建生态文明塆落,全面建设小康农村,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得到了实惠,纷纷异口同声地称赞党的好政策,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扩大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成果。

第三篇:生态文明教育 纪实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纪实

一、建造生态化的绿色校园

根据“环保、和谐、科技、创新”这一主题思想,努力建造“生态化绿色校园”。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师生共同努力,加强环境建设,逐步改造校园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化的绿色学校,创造美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多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学校的绿化工作,把校园每一块空地种上花草树木,目前,除了运动场以外,学校对每一个地方都作了精心规划,使校园常年保持郁郁葱葱、五彩缤纷的景象。

二、开展环境保护系列主题教育

环境保护是国际性的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所以,我们结合学校所在地和学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主题教育。

1、开展主题演讲活动

我们利用班会、队会、和校会这“三会”的形式在全体师生中开展环保主题演讲活动,除了低年级有老师组织以外,高年级同学都是自发组织演讲活动,并搜集了同学们大量的演讲稿。

2、举办环保专题板报

每学期全校各班都举办了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板报和手抄报,同时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和标语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实现人人讲环保,人人做环保的主人,并通过红领巾监督岗评价体系建立环保奖惩制度。

3、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环保教育课题已经纳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取得了显著成绩。

4、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坚持环境教育进课堂,要求各科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教师们结合学科特点,适当补充环保教育内容。经过多年的实践,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对学生进行环保、生命、思想等教育等方面的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其它学科教学也都根据学科特点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尤其是小学科学老师根据教材特点,把学科知识传授与环境保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5、结合有关节日开展系列环保教育实践活动

我校不仅将环保教育课程化,而且扎扎实实地结合本校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深受教育。近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老师和学生开展植树活动,组织学生采集植物种子、树叶标本,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邀请派出所的干警来校参加禁毒宣传活动,让师生自觉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在“世界无烟日”组织师生开展签名活动,宣传吸烟的危害;利用“地球日”开展保护地球活动;在校内组织师生开展“爱我家园”古诗吟诵比赛、环保作文比赛、环保手抄报、环保黑板报、环保主题队会活动;开展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创建绿色办公室、绿色功能室、绿色班级活动;开展环保口号征集活动。这些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师生和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大大增强,促进我校的绿色学校建设和所在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

6、深入开展“污染控制、节能管理”系列活动

由于学校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学生来源的特殊性、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学校底子的薄弱性,决定了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的艰巨性。学校根据节能环保的要求更换了学生食堂,有效地减少了烟尘排放。为了防止学生在教学区大声喧哗,我们在各个楼道处悬挂了温馨的提示语,并通过家长会、校会、班会、队会、家长开放日、红领巾广播站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通过“礼仪、礼节、礼貌”等“三礼”教育活动使学生、家长、教师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人格得到了质的提升。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和卫生清扫活动,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到学校参观绿化美化成果,用实际案例对他们进行影响,既扩大了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又为“建我绿色家园活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在校内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纸、节能”活动,并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应该说“四节”活动已经成为全体大新小学师生的自觉行动。

四、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的持续开展,校园更绿、更美了,全体学生初步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活动,使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影响到家庭、影响到社区。学校栽种的松树、垂柳和绿化带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教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宣传栏、牌匾设计新颖,内容生动、融美化、文化、绿化于一体;学生不吸毒、不吸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师生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师生进校园做到了“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

五、创设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绿色文明校园

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有助于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也有助于形成体现全校师生精神面貌的良好校风、老师严谨治学的教风、学生勤奋好学的学风。

师生和谐是创建绿色文明校园的根本。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很难想象一名与学生关系紧张的老师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所以,教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从而教好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学生要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老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建绿色学校推动了我校的各项工作。使德育、智育、美育、劳动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磨砺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纪实

赵华杰

2015.9----2016.1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纪实

张英红

2015.9----2016.1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纪实

张英红 2016.3----2016.7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纪实

赵华杰 2016.3----2016.7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纪实

张英红 2016.9----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纪实

赵华杰 2016.9----

第四篇: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斗门区乾务镇中心小学 邓桂昌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多年来,我校重视生态校园建设,走出了一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下面把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生态校园,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抹绿意、一片阳光、几缕清风、几声鸟鸣……”漫步乾小,你会发现乾小的校园是“路在树中,校在林中,人在景中”,你一定会被这“花园式的建筑、生态式的学校”所吸引。校园内芳草葱茏,绿树流云,生机盎然,到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生态校园的精心打造,让乾小更绿、更美,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1、把创建与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有机结合自新校开学以来,乾小就确立了和谐教育的发展特色。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不断追求人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和谐发展。通过激活各个有效的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以打造省、市绿色学校为目标,倡导建设绿色校 1

园、环保校园、人文校园,努力营造“绿色育人”氛围。学校于2004年通过市绿色学校的评估,2006年成为广东省绿色学校。

2、充分利用校园,不断拓展生态校园建设

乾小校园之美,不单在于良好的布局,和谐的建筑格调,还在于整体优化的绿色环境,是绿色之美和建筑之美的有机结合。学校领导层并不满足于既成的现状,而是精心设计校园的每一处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努力把校园打造成“智慧、艺术、富教育化的高雅乐园”。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建设了护栏、弯曲的校园小径,补种了数十棵大树(榄树、凤凰树、大王椰子树、大叶榕树等)和十多种花卉,购置了环保垃圾桶。多年来,聘请专业员工进行管理。我们用一流的规划、一流的水准,打造出一流的育人环境。

3、深化主题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在建设生态校园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掘人本因素。我们注意把爱护环境、珍惜资源作为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每逢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地球日、无烟日,通过主题班会、环保课、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板报、绘画等,不断深化主题教育。提倡师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每天,面积达100亩的校园清洁卫生全部由学生完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环保责任感也大大地提高。每年,学校都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提高学生环保的责任心。六年级毕业班学生离校时所种的“毕业林”,让学生对母校一草一木都有了一份留恋。学校还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开展环保时装设计及表演大赛、“环保小卫士”等评选活动,深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全校师生有绿

色意识,懂绿色知识,过绿色生活,享绿色成果。

4、打造绿色校园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所好学校、一所成熟学校、一所优质学校,必须是“以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为引领”,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乐园。我们的设想是让校园的每一处都充满育人的氛围,都能让师生怡情、养性,归根到底,就是要创建“美化、净化、绿化、教育化、艺术化”的校园物质环境,真正让校园成为“花园、学园、乐园”。

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努力还校园环境以完整的自然和人文含义,寻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结合。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有目的地塑造成教育学生的“老师”。雕塑、名人塑像,充分显示了“处处育人”的风格。警句格言、中国文化选粹等,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审美活动中提升情感。走廊上琳琅满目的学生获奖书画作品,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处处都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学校围墙还绘上了体育健儿的风采,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培育师生精神风貌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漫步校园,那温馨的提示语让美丽的校园变得如此灵动: 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谢谢你对我的爱!”…… 厕所里——“请别让我流泪”“请珍惜一点一滴”……

这些温馨的提示语以儿童化的语言多角度地提醒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无言地纠正着学生的不良行为,达到环境育人的整体效果。

我们竭力赋予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以丰富的生命力,并努力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从而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5、创建“节能型”校园

我校办学规模大,运作成本高。学校以建设文明校园为目标,要求全体师生有责任、尽义务以实际行动去爱护环境,促进人本生态校园建设。

我们着力建设智能化、数字化的校园。现在,学校建成了绿色网页,安装了监控系统,构建了网上资源交换平台——FTP系统,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与沟通,大大减少了文印耗材。

我们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新风尚。学校注重把师生的生态文明转化为具体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扔胶袋,随手捡起垃圾,拒绝“白色污染”进入校园等行为,均成为了师生们的自觉行为,教师和家长们也为创建“无烟学校”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各年级开展节能竞赛,办公室空调温度设定为26度以上,对每月用电量较少的办公室,学校实行奖励。就连卫生间的冼手盆,学生冼手用过的水,也被设计成用来冲冼小便处尿槽。

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生态校园,造就了乾小和谐发展之路,也成就了乾小发展的辉煌。

二、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

示范市”。围绕市委的战略决策和甘霖书记视察斗门讲话精神,我校今后在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中,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校园,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校”的目标,通过“观念创新、师生共享、机制保障”,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学校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建设。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不断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主题教育、学科渗透、社会实践,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建立“生态、绿色、道德、生命”的生态行为。

二是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文明校园。生态文明也是文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学校园林生态化,师生活动环保化、环保行为经常化”,不断植绿护绿、美化校园,同时,要把生态校园建设转化为学生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参与创建的自觉行为,使校园环境更优化,育人成效更加明显。

三是重视生态制度建设。不论是环境建设与管理、办公效率的提高与效能的降低,还是校园资源的运用,都实施责任监管机制。

以美的环境、美的教育、美的行动实现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打造适宜学生学习、生活的“美丽校园”,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校今后发展的特色之路,并将不断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第五篇: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

------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材料

寺沟村是豫联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管辖下的五个行政村之一,位于巩义市东区七公里处的丘岭地带,下分三个村民小组,区域面积1.6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88亩,总人口435人,总户数152户。多年来,我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生态文明新村。村内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完善。我村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养。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豫联园区管委会党委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全村干群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旋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以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为第一要务,村支两委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思想上入手,坚持利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对群众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

(二)坚持党支部凝聚力建设,努力培养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团结一条心的的意识和自觉行动,密切干群关系,理顺经济发展的思想渠道;

(三)定期邀请专家对村民进行培训,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

和专业技能,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针对性和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四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地思想基础。

二、整体规划先行,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女建设的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和村民的需要,要想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发展规划。二00七年十月份,我村为支持豫联集团发展,进行了整体拆迁,在豫联园区管委会的领导下,聘请了省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本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高标准制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分步建设、配套、管理一步到位的新村面貌。为此,村支两委班子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在广泛调查、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达到突出特色、便民便利的目的,有效的提升了新农村建设品位。如今,我们的村民马上就要回迁了,通过制定高标准的规划,同时也为我村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技术的保障,为我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净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路旁绿化、庭院美化是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村根据总体规划,有步骤的进行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对村主干道的村组干道进行硬化、量化和绿化,打造绿

色通道。内投资45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路基处理和路面硬化,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为了使村民的居民环境更优美,我村进一步投资万搞绿化;在村主干道两旁种植了风景树、桐树,营造了景观效果;成了绿色的生态长廊;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庭院前后种上了大叶女贞、小叶女贞、黄阳、桂花等观赏花卉,美化了安居环境。

我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和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内设有健身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和乒乓球活动室等;健身广场安装健身器材30余套,文化体育活动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制定了各种制度和实施细则。每年年底开展群众娱乐活动。

垃圾规范化管理。1998年以来,我们村就率先进行了卫生改厕,2007年又新建垃圾池个,成立了专业垃圾环卫队,共有6人组成,配运了垃圾清运车等工具,分段负责,全天对道路进行清扫,并对村组两旁进行平整清理,绿化栽树,责任到人,垃圾达到日产日清,消毒清运,全部集中处理,做到了“净化、绿化、美化”。我村曾多次被巩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指挥部评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先进村”。

四、加强民主管理,提高文明程度

我村积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委下设办公室、民调室、平安工作站、电教室、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等。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心齐风正无杂音。村内实行民主管理,成立村务监督管委会,监督村内的各项事务,做到“村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并定期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有事找群众代表共同商量研究,党员、干部、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在连续获得镇“五好党支部”的基础上,2007年获得巩义市“五好村党组织”。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农民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通过生态村的建设,不仅进一步改变了村容村貌,使村庄旧貌换新颖,而且教育和引导了村民树立和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同时,全体村民也从党支部的行动中切身感觉到党的先进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我们寺沟村将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斗志,带领全村农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为构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巩义市豫联园区管委会寺沟村

2009-12-19

下载县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纪实(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生态文明塆落创建纪实(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敦化市文明创建工作纪实

    敦化市文明创建工作纪实敦化城虽小,却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近年来变化越来越大:街路宽了,交通畅了,建筑靓了,空气清了,环境美了,人气旺了。漫步敦化,你会发现,不论是游园绿地、休闲......

    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

    ××镇××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 实施方案 为提升我村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美化村级面貌,持续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按照上级创建生态村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特制定......

    创建生态文明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生态文明学校工作总结 根据《庄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度生态文明工作计划的通知》(庄教发〔2017〕48号)精神及素质教育要求,我校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想纵深发展,打......

    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按照“突出特色、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天上王城景区为中心、沿线林果园区为基点连成一线,突出旅游资源和......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工作计划

    后王集小学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 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根据濮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和精神,为进一步深化花园......

    村庄创建生态文明村庄自查报告

    ***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庄 自查报告我村现有耕地2100亩,全村总户数680户,总人口2400人,人均收入7200元,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80人。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型示范区”的试验区创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揽,......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2015年03月09日 21:58:3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全媒头条)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