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浅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下列职责:一是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是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是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是组织制定本单位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是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我认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这六项法定职责直接针对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内容,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按不同层级、不同岗位赋予各个部门、各职各类人员,实现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场所、各个环节时时处处有人管、人人事事有人管,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又针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何履行好安全生产职责进行了规范和统一,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各职各类人员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规范和约束,从而保证各职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的有效落实。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的人员管理、设备维护、安全设备设施及环境改善等,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持续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保障,它同时又给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是保证隐患及时有效整改消除的资金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投入、隐患排查治理与消除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良性循环,有力地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是事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本和基础性工作。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是全面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消除事故隐患、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过程,是全体人员接受教育、提高危机意识、建立协调机制的过程,可以推动事故预防工作更好的开展,有效遏制这些行业和领域企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而企业主工负责
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及时如实报告,有利于及时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事后预防和治理的效果。
由此可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起着关键作用,对于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胶州市安全监管局 李超)
第二篇: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
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规定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法官、检察官依法办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定职责或者法定程序、有碍司法公正的要求。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司法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有关机关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干预司法活动和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直至追究责任。
第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要求法官、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的事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安排法官、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事务的要求。
第四条 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
第五条 只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将法官、检察官调离:
(一)按规定需要任职回避的;
(二)因干部培养需要,按规定实行干部交流的;
(三)因机构调整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的;
(四)受到免职、降级等处分,不适合在司法办案岗位工作的;
(五)违反法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审判、检察纪律规定,不适合在司法办案岗位工作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 只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将法官、检察官免职:
(一)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二)调出本法院、检察院的;
(三)职务变动不需要保留原职务的;
(四)经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的;
(五)因健康原因超过一年不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的;
(六)按规定应当退休的;
(七)辞职或者被辞退的;
(八)因违纪违法犯罪不能继续任职的;
(九)违反法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审判、检察纪律规定,不适合继续担任法官、检察官职务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 只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将法官、检察官辞退:
(一)在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另行安排的;
(三)因机构调整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假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五)不履行法官、检察官法定义务,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六)违反法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审判、检察纪律规定,不适合继续担任公职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只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方可对法官、检察官作出降级、撤职处分:
(一)违犯党纪,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处分的;
(二)违反审判、检察纪律,情节较重的;
(三)存在失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法律、党纪处分条例和审判、检察纪律规定,应当予以降级、撤职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法官、检察官,并列明作出决定的理由和依据。
法官、检察官不服调离、免职、辞退或者降级、撤职等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复核,提出申诉、再申诉。法官、检察官不因申请复议、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诉而被加重处罚。
第十条 考核法官、检察官办案质量,评价工作业绩,应当客观公正、符合司法规律。对法官、检察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不得超出其法定职责与职业伦理的要求。考核的办法和标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制定,地方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适当调整。不得以办案数量排名、末位淘汰、接待信访不力等方法和理由调整法官、检察官工作岗位。
第十一条 法官、检察官非因故意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重大过失导致错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承担错案责任。
第十二条 案件办理及相关审批、管理、指导、监督工作实行全程留痕。法官、检察官依照司法责任制,对履行审判、检察职责中认定的事实证据、发表的意见、作出的决定负责。上级机关、单位负责人、审判委员会或者检察委员会等依职权改变法官、检察官决定的,法官、检察官对后果不承担责任,但法官、检察官故意隐瞒或者因有重大过失而致遗漏重要证据、重要情节,或者提供其他虚假情况导致该决定错误的除外。
第十三条 调查核实对法官、检察官履职的举报、控告和申诉过程中,当事法官、检察官享有知情、申辩和举证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应当将当事法官、检察官的陈述、申辩和举证如实记录,并对是否采纳作出说明。
第十四条 法官、检察官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非经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审议不受错案责任追究。法官、检察官因违反党纪,审判、检察纪律,治安及刑事法律,应当追究错案责任之外的其他责任的,依照相关规定办理。
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审议法官、检察官错案责任案件,应当进行听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相关机构应当派员向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通报当事法官、检察官违纪违法事实以及拟处理意见、依据。当事法官、检察官有权陈述、申辩。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无责、免责或者给予惩戒处分的建议。
第十五条 法官、检察官因依法履职遭受不实举报、诬告陷害、利用信息网络等方式侮辱诽谤,致使名誉受到损害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维护法官、检察官良好声誉,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有关机关对法官、检察官作出错误处理的,应当恢复被处理人的职务和名誉、消除不良影响,对造成的经济损失给予赔偿,并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者的责任。法官、检察官因接受调查暂缓晋级,经有关部门认定不应追究法律或者纪律责任的,晋级时间从暂缓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对干扰阻碍司法活动,威胁、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伤害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的行为,应当依法从严惩处。
对以恐吓威胁、滋事骚扰、跟踪尾随、攻击辱骂、损毁财物及其他方式妨害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人身自由和正常生活的,公安机关接警后应当快速出警、有效制止;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果断处置、从严惩处。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之前,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必要时可以将其送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
第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邪教组织犯罪等危险性高的案件,应当对法官、检察官及其近亲属采取出庭保护、禁止特定人员接触以及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法官、检察官近亲属还可以采取隐匿身份的保护措施。
办理危险性较高的其他案件,经司法人员本人申请,可以对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采取上述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司法人员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侵犯司法人员人格尊严,泄露依法不应公开的司法人员及其近亲属信息的,依照法律和相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条 依法保障法官、检察官的休息权和休假权。法官、检察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补休;不能补休的,应当在绩效考核奖金分配时予以平衡。
第二十一条 国家落实医疗保障办法,完善抚恤优待办法,为法官、检察官的人身、财产、医疗等权益提供与其职业风险相匹配的保障。
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或者直接责任者因玩忽职守、敷衍推诿、故意拖延或者滥用职权,导致依法履职的司法人员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财产权益受到重大损害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司法人员有权提出控告,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司法公正的;
(二)要求法官、检察官从事超出法定职责范围事务的;
(三)违反本规定,将法官、检察官调离、免职、辞退或者作出降级、撤职等处分的;
(四)对司法人员的依法履职保障诉求不作为的;
(五)侵犯司法人员控告或者申诉权利的;
(六)其他严重侵犯法官、检察官法定权利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司法人员,是指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承担办案职责的法官、检察官和司法辅助人员。
第二十五条 军事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军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中央政法委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6年7月21日起施行。
第三篇:依法履行工作职责
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为确保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东丽区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计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落实水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切实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管,防止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
一、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确保水产品监管责任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东丽区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计划》,高度重视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以负责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全面落实水产品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部门间的协作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生产主体责任,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切实抓好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和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源头监管,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安全
针对水产品养殖生产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开展检查,主要针对水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等关键环节的监管。中心与各街道,各街道与养殖户层层签订《承诺书》,形成网格是管理模式。中心监管采取下乡巡检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检查督促生产者严格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规定;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强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用药物等行为。
三、加强动态监测,确保水产苗种质量安全
为进一步提高今年的苗种质量,确保春季渔业生产的安全,组织执法和技术人员对辖区内各苗种繁育场进行了调查摸底,广泛宣传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政策,提高苗种质量安全的思想意识和自觉性,重点了解了繁育场的用药情况和苗种病毒携带情况。同时,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养殖场户对苗种运输车辆进行检查,查看苗种来源及质量,核实苗种检疫相关证件,对于无法提供检疫证明的及时补检,禁止携带病毒的苗种,进入养殖区域,以防引起病害感染和流行,给渔民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杜绝用药情况严重,特别是使用违禁药物的苗种坚决禁止进入我区养殖池塘,以防影响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为保证全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应急准备,做好突发事件应对
根据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针对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工作,保持高度敏感性,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制,落实应急责任。我区,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科学安排人员休假和值守,保障通讯联络畅通。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动态监测预警,密切关注舆情动态。遇有重大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及时报告。积极引导舆论,坚决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并及时严格按规定上报,不得瞒报、迟报。
五、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质量安全氛围
为确保我区水产品质量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和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以及宣传
单、宣传展板、咨询服务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监管举措和科学消费观念等正面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按照规定及时公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和消费警示,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强化正面宣传,快速稳妥处理新闻媒体发现的问题,正确应对社会关注和媒体关切,努力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良好氛围。
六、加强档案管理,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按照档案管理制度水产渔政科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环节入手,理清思路,摸清家底,健全制度,规范流程,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全面梳理档案管理思路,推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运行,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档案认真归档,为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5月日
第四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对本单位预防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危害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危害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必须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实施的依法监管。
1、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4、持续具备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5、按国家有关政策提取安全技措费,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
6、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7、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教育职工自觉承担安全生产义务。
8、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管、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则佩戴和使用。
9、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检测、监控。
10、预防和减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11、安全设施、设备(包括特种设备)符合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按规定定期进行技术检测、检验。
12、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操作岗位应急措施。
13、及时发现、治理和消除本单位事故隐患。
14、积极采用先进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15、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依法实施“三同时”。
16、同意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
1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18、按时足额缴纳风险抵押金,作为抢险救援和妥善处理事故死亡人员依法赔偿等事故善后工作。
19、按要求如实上报安全生产事故。
2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篇: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三)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五)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六)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七)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