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依法管理探究论文
1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强化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根据《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责全面责任,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责任制。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分管领导既要管好自已分管的业务工作,也要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考核机制。每年年初必须下达年度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生产责任分解落实到岗位及个人,落实全员责任制。根据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大小、工作数量多少、安全风险系数,进行量化、细化考核。将安全考评结果与职工评先评优、选拔任用、晋职晋级等挂钩。
2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在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相关内容。为此,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应把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任务抓实抓好。要从林业生产工作实际入手,组织学习本岗位应知应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等。针对林业生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的状况,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现场提问解答、挂图讲解说明、操作示范引导等形式,以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测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发现未经培训上岗的从业人员,要重新组织岗前培训直到考核合格后才能继续上岗,对于不听劝阻、不参加培训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对油锯手、集材车驾驶员、营林机械操作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选送到专门机构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操作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安管人员应当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3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根据新《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突出重点抓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和事中管理。因此,要求生产作业人员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对一时无法整改的隐患要要立即向本单位安管人员或负责人报告,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单位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处理,同时要将整改落实情况向生产作业人员通报。安全管理机构要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发现和排查处理的现场图片、处理的结果,按次、处造表和造册,书面登记、记录,并尽可能建立电子档案以便今后查询、跟踪进行动态管理,真正把隐患查处落到实处。
4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严格劳务派遣从业人员管理
近年来,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用工大部份实行劳务派遣管理。新安全生产法针对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劳务派遣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劳务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要严格把好派遣人员录用关,做好劳务派遣人员进场录用登记、办理工伤保险。做到进场从业人员底子清、情况明。特别是重点抓好劳务派遣人员岗前培训,开展必要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保证劳务派遣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让他们了解自身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安管人员要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安全管理,关心劳务派遣人员的生产生活。将劳务派遣人员与本单位的从业人员同等对待,落实安全生产“六同时”管理,维护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
5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保障安全生产必需资金投入
根据新安全生法规定,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因此,要求各个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在每年年初安排和制订年度经济计划时,按规定足额提取年度安全生产费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工作条件,办理从业人员工伤保险、简易人身伤害保险等各类保险。保证职工教育培训、安全文化教育、安全隐患整改、安全防护用品、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物防、人防、技防经费投入。如果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负责人要对此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6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建设
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大部分比较熟悉林业生产知识,但对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安全管理队伍人员综合素质总体不高。根据新安全生产法要求,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因此,各林业生产单位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安管队伍的培训教育,提高安管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专业技能。如可将安管人员送到安监机构和高校进修学习,也可以邀请安全管理专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等相关专业人士来场培训,突出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适应新形势林业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面对新形势,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依法管理的理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对本单位预防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危害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危害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必须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实施的依法监管。
1、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4、持续具备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5、按国家有关政策提取安全技措费,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
6、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7、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教育职工自觉承担安全生产义务。
8、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管、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则佩戴和使用。
9、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检测、监控。
10、预防和减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11、安全设施、设备(包括特种设备)符合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按规定定期进行技术检测、检验。
12、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操作岗位应急措施。
13、及时发现、治理和消除本单位事故隐患。
14、积极采用先进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15、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依法实施“三同时”。
16、同意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
1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18、按时足额缴纳风险抵押金,作为抢险救援和妥善处理事故死亡人员依法赔偿等事故善后工作。
19、按要求如实上报安全生产事故。
2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承诺书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承诺书
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我单位将认真学习、落实,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义务,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并郑重承诺:
一、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符合人数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机构发挥职能作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使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二、主动学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落实到位。
三、确保资金投入,持续具备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四、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做到按要求持证上岗。告知从业人员罪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五、不违章指挥,不强令从业人员违章冒险作业。
六、深入生产现场,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及时发现,上报和排除安全隐患。
七、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落实操作岗位应急措施。
八、尊重从业人员依法享有的权益,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则佩戴、使用。
九、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十、自觉接受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监察,绝不弄虚作假。发生工伤死亡事故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立即报告并停产整顿,做好事故抢险救援,妥善处理事故善后工作。
十一、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职责。
我单位深知:“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为此,我单位承诺:按照《告知书》要求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企业安全健康发展》。
企业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月日
第四篇:江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江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4〕8号)精神,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引导企业树立依法守信观念,自觉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委办〔2015〕14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单位,适用本暂行办法。
第三条 江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遵循依法管理、客观公正、及时准确、惩戒过失的原则,按照分级负责与属地监管相结合、行业监管与综合监管相结合、行政约束与经济制约相结合、执法检查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由江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 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依法对本部门负责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
— 1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入“黑名单”:
(一)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二)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以上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三)同一生产经营单位短期内(30个自然日内)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件涉及疑似职业病、职业病病人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或者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职业病危害事件的(不含急性工业中毒);
(四)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或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严重超标,经监管部门指出或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五)拒绝、阻碍各级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发生暴力抗法行为并受到处罚,或逾期拒不执行行政执法指令、行政处罚决定的;
(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或一年内两次以上迟报、漏报事故的;
(七)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立即组织抢救或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逃匿并经查实的;
(八)发生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一年内三次以上被监管部门处予行政处罚的;
(九)监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认为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其他有必要纳入“黑名单”情形的。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的期限,为自公布之 — 2 — 日起1年。连续进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从第2次纳入“黑名单”管理起,管理期限为3年。
第六条
纳入“黑名单”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信息采集。监管部门通过日常监管、执法检查、事故调查、群众举报、部门移送等途径,对符合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核实、取证,收集并记录基础信息和纳入理由,并将相关资料存档。主要包括:
1.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及概况; 2.主要违法违规行为;
3.违法违规事实的有关证据和处罚依据; 4.其他应当收集的情况。
(二)信息告知。监管部门应当提前告知拟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听取申辩意见。生产经营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三)信息汇总。市级监管部门负责汇总本系统监管领域内且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并报市安全监管局。市安全监管局负责汇总全市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
(四)信息公开。市安全监管局向有关监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以及有关金融机构等部门单位通报纳入管理的“黑名单”汇总信息,并通过部门网站或相关媒体于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向社会公布。
上述部门单位可依托本级网站、新闻媒体及信息公布栏等平台,及时公开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信息。
(五)信息撤销。生产经营单位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内未再次发生符合第四条所规定情形的,由该生产经营单位向原将其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监管部门提供相关整改情况等说明,申请撤销。监管部门对其申请予以核实确认后,将相关情况上报至市安全监管局,市安全监管局在收到相关材料后,于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移出“黑名单”,并于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并通报相关部门单位。
其中,受到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等现场处理或行政处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原将其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监管部门报送整改材料并提出撤销申请,经相关监管部门组织验收复查合格、符合相关规定后方能撤销。
第七条 监管部门应当对采集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发现信息有错误或者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正或者变更并逐级报送至江门市安全监管局。
第八条 监管部门人员在信息采集、发布等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监管部门应将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并实施以下惩戒约束和监管。
(一)发现存在其他严重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法 — 4 — 律法规行为,依法依规从重处罚。
(二)从严监管,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不定期开展抽查,县级监管部门应当至少每月督查一次,跟踪整改情况,直至其整改达到要求;市级监管部门应当至少每季度督查一次,以“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方式为主,加强跟踪督办,确保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三)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对纳入“黑名单”管理期间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严格限制或禁止其新增项目的核准、土地使用、采矿权取得、政府采购、证券融资、政策性资金和财税政策扶持等措施,并作为银行决定是否贷款等重要参考依据;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对该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
(四)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和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及时约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举一反三,提出整改措施,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营造守法、自律、守信的安全生产诚信氛围。
第十条 鼓励和动员新闻媒体、企业员工举报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符合《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安监总财〔2012〕63号)条件的举报人给予奖励,对举报企业重大安全隐患和事故的人员实行高限奖励,并严格保密,予以保护。
第十一条 监管部门在统筹安排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时,应
— 5 — 加强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工作衔接和业务交流,细化检查督查工作计划,改进检查督查方式,对相同事项要实行信息共享,防止重复执法和多头评价,减轻企业负担,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第十二条 “黑名单”管理实行分级管理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各市、区可参照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由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一般、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是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定义。
第十四条
本文中“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第十五条
本暂行办法由江门市安全监管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第五篇:洛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
洛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
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深入排查和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总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企业,不再开展安全生产分类分级评定;其它许可类及生产加工类企业按照洛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评定标准进行分类分级评定。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客观评定、动态监管”的原则。
洛阳市建立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构建统一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治管理系统、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动态管理系统。
第四条 洛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并承担市属及以上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类分级评定工作。
县(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指导本辖区范围内市属以下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具体组织开展分类分级评定、建立台帐、实施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按照行业(职能)优先和属地为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和专项管理。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内设各业务科(股)室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负责相应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层级管理工作。生产经营单位涉及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工业构(建)筑物等管理事项,分别由相关行业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管。
第二章 分类分级管理
第六条 新注册成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自从其竣工投产运营和恢复生产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纳入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
第七条 已纳入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的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经生产经营单位提出申请或者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法决定,退出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程序:
(一)被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或者被注销登记的;
(二)被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解散的;
(三)被依法责令关闭或者予以取缔的;
(四)歇业或者停止生产经营活动满6个月的。第八条 根据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综合评估情况,按百分制分为A、B、C、D四个等级;按级别不同,分类分级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A级单位(自主管理型):90分以上。该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良好,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控制能力强。
B级单位(常态监管型):80--89分。该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较好,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控制能力较强。C级单位(重点监管型):60--79分。该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较差,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D级单位(强制监管型):60分以下。该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很差,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该类生产经营单位需按行业标准限期整改达到C级以上单位,逾期仍未整改到位,且不具备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控制能力,可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取缔。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初次评定,按照以下程序确定:
(一)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对照相应行业分类分级评定标准进行自评,并认真填写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客观、如实地反映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
(二)按照生产经营单位隶属关系,市、县(市)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在现场核查的基础上,依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对各生产经营单位自评情况进行认真核查、认定;
(三)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生成并公示初次分类分级评定结果;
(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公布初次分类分级结果。第十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生产经营单位初次分类分级评定结果,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进行为期10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初次分类分级评定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公示期内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或逐级向作出分类分级结果公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辩。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当事人提出申辩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答复当事人。
第十二条 作出分类分级公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公示期届满或者答复当事人申辩后10个工作日内,确定初次评定结果。
第十三条 洛阳市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须在2013年11月30日前,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完成分类分级自评,并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等级核查、认定。
各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在2013年底前全部完成本辖区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管理认定工作。
第十四条 不同级别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向辖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上报安全生产综合评估报告。A级单位(自主管理型):每半年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并分别于每年1月10日、7月10日前,分别上报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报告。
B级单位(常态监管型):每季度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并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和下一年1月10日前,上报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报告。
C级单位(重点监管型):每月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并分别于下一月10日前,上报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报告。
D级单位(强制监管型):需按行业监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达到C级以上等级单位标准,逾期仍未整改到位,且不具备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控制能力的单位,可按程序提请县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取缔。
安全生产综合评估报告需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查、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三章 级别动态升降管理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级别升降实行动态管理,一般每年采用逐级升级或者逐级降级的形式进行一次调整。
第十六条 在日常监管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经评定符合上一级标准,并与以下情况不发生冲突的,可对其安全生产管理评级予以上调一级:
(一)满1年没有发生逾期未整改到位、被市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
(二)满1年没有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安全生产行政处罚;
(三)连续2年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第十七条 在日常监管中,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对其安全生产管理评级予以降低一级:
(一)一年内发生一起致人死亡的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或一年内发生累计5人以上重伤事故;
(二)一年内受到2次以上安全生产行政处罚;
(三)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对存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没有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四)一年内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受到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黄牌警告达到3次以上,或连续2个季度被黄牌警告。
第十八条 在日常监管中,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对其安全生产评级予以直降至D级:
(一)一年内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职业危害事故或发生2起以上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职业危害事故;
(二)一年内受到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达4次以上;
(三)一年内发生4次以上对存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没有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四)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受到安全生产信息平台黄牌警告达到5次以上,或连续3个季度被黄牌警告。
第十九条 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被降级或者直降D级处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个月内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以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提出申请,经作出原降级处理的监管部门审查同意,重新进行评级:
(一)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提交落实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报告;
(二)未发生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
(三)未受到安全生产行政处罚;
(四)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未受到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黄牌警告。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评级升、降情形的,自升、降级情形产生之日起,由生产经营单位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提出申请,并经原作出分级评定的监管部门依规审查确认。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评级升降的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向作出处理决定的监管部门提出申辩。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提出申辩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并通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答复当事人。
第四章 分级差异化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安全生产分类分级评定结果,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差异化监管。
A级、B级单位以自我常态管理为主,随机抽查为辅;对C级、D级单位实施重点强制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对不同等级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查频次要求,依法加强对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暗访。
A级单位:县级或乡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半年安全检查一次,积极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单位自主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B级单位:县级或乡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半年进行常态化安全检查两次,督促、鼓励企业加强隐患自查自治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C级单位:需进行重点监管,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季度安全检查一次,乡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月安全检查不少于一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督办。D级单位:需进行强制监管,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月安全检查不少于一次,乡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月安全检查不少于两次。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若在整改期限内不能完成整改工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责令其停产停业整顿,拒不停产停业整顿的或经停产停业整顿仍达不到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的,应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取缔。
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行业行政规范性文件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办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检查、暗访时,应及时、准确地做好检查(暗访)纪录,并及时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进行登记。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未进行分级自评工作的,属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责令其在30日内完成分级自评工作。
第二十五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时限上报本单位安全生产评估报告,对报告存在和反映的问题,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到位。
第五章 激励约束机制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监管情况列入县(市)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评定结果作为安全生产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作为银行、保险、担保等单位对企业财产、信用等级评定的参考依据。
被评为A级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其负责人,优先参加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评选。
被评为B级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其负责人,不得参加市级(含市级)以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评选。
被评为C级(含C级)单位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其负责人,不得参加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评选。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执法)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及分工认真落实本行业制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激励约束政策。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不得以安全生产分级(降级)管理代替行政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其工作人员在安全生产分类分级认定、公示和监管等工作中,有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推诿扯皮等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