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5 01:5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惩戒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违法失信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4〕8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委办〔2015〕14号)、《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内政办发电〔2015〕7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的管理,按照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入自治区级“黑名单”:

(一)由于安全生产违法违规问题1年内被处以2次以上(含2次)重大行政处罚的;

(二)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虽无人员死亡但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且未在规定期限进行整改的;

(四)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在规定时限内未完成整改或者拒不执行监管监察指令的;

(五)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投入生产经营的;

(六)未有效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要求,特别是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执行严重不到位,未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或未按规定定期组织演练的;

(七)符合纳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黑名单”条件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的期限一般为1年,自公布之日计算。连续进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从第2次纳入“黑名单”管理起,管理期限为3年。

第六条 实施“黑名单”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信息采集。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负责信息采集的综合管理工作。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通过监管监察、执法检查、事故调查、群众举报等途径,对符合纳入“黑名单”管理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核实、取证,准确记录基础信息和纳入理由,并做好相关证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全工作。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通过各类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开生产经营单位“黑名单”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1.基础信息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址、生产经营范围、单位主要负责人信息等要素。

2.根据纳入“黑名单”的原因,非法违法信息应包括案件名称、处罚类型、处罚事由、处罚依据、行政相对人名称、处罚结果、处罚生效期、处罚截止期、执法单位、处罚机构、处罚文号等要素;事故信息应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等级、事故简况、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要素;隐患或者危害信息应包括隐患等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度或强度、整改时限、整改落实情况等要素。

3.盟市、旗县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本地区发现的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情形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并逐级上报至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二)信息告知。对拟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提前书面告知,并听取生产经营单位的申辩意见。生产经营单位有权对纳入“黑名单”管理提出申辩,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对生产经营单位提出的申辩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纳入“黑名单”管理的书面意见,对于仍需进行“黑名单”管理的,要书面说明理由。

(三)信息提交。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研究决定纳入自治区级“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后,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向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提交名单,由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进行审核并作出纳入“黑名单”管理的决定。符合纳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黑名单”条件的,由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汇总后统一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报送,同时按季度在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发布“黑名单”信息,实现与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联动。

(四)信息公布。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在汇总纳入自治区级管理“黑名单”信息后,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20日前,通过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网站和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应向自治区发展改革、财政、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税务、银行等部门和单位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的盟市安委会通报相关信息。

(五)信息移出。生产经营单位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内对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且未发生新的符合纳入“黑名单”管理情形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于期满1个月前,向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提出信息移出申请。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接到移出申请后,应委托提出拟纳入意见的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验收确认(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指定下级部门进行验收)。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情况进行审核,提出拟移出自治区级“黑名单”的意见,并将相关情况报送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审核。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研究作出移出“黑名单”管理决定的,在管理期限届满后的次日移出“黑名单”,并于10个工作日内通报自治区相关部门和单位,同时按原信息公布渠道向社会公布;作出保留“黑名单”管理决定的,要书面说明原因,按程序确定新的管理期限,并及时通报自治区相关部门和单位,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发现符合纳入“黑名单”管理的情形,但注册地不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应当将其纳入自治区级“黑名单”管理,同时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并将相关信息通报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八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把关,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发现信息有错误或者发生变更时,应逐级报送至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应及时予以更正或者变更。

第九条 纳入自治区级“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每季度至少向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交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将相关安全生产情况逐级报送至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由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季度汇总后,报送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

第十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把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重点监管监察对象,加大执法检查频次,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执法检查,发现有新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同时,应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不定期开展抽查。自治区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约谈,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并将约谈和培训情况报送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期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并落实各项制约措施和惩戒制度,在市场准入、项目立项、土地使用、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补贴和政策性资金、政府购买服务、采矿权取得等方面,依法依规严格限制或禁入,并作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实行“一票否决”。

第十二条 各盟市可参照本办法,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实施办法。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有效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惩戒,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和《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4〕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管理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与行业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一管理。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纳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管理的“黑名单”:

(一)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个内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10人及以上的;

(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后,瞒报、谎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的;

(三)存在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严重超标,经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指出或者责令限期整改后,不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四)暂扣、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五)存在其他严重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行为的。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的期限,为自公布之日起1年。连续进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从第2次纳入“黑名单”管理起,管理期限为3年。第五条实施“黑名单”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信息采集。各级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以下统称信息采集部门)对符合纳入“黑名单”管理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核实、取证,记录基础信息和纳入理由,并将相关证据资料存档。

每条信息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工商注册号、单位主要负责人姓名、行政处罚决定、执法单位等要素,其中:事故信息还应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等级、事故简况、死亡人数;非法违法行为信息还应包括违法行为;事故隐患还应包括隐患等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度或强度、整改时限、整改落实情况等要素。

(二)信息告知。信息采集部门应当提前告知拟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并听取申辩意见。生产经营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三)信息交换。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汇总本级采集的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符合本规定第三条规定情形的,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四)信息公布。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部门和单位(以下统称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纳入管理的“黑名单”相关信息,并通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和中国安全生产报等媒体,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向社会公布。

(五)信息移出。生产经营单位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内未发生新的符合纳入“黑名单”条件行为的,由该生产经营单位向原信息采集部门提供情况说明。原信息采集部门对其情况进行确认后,将相关情况信息告知本级安全监管部门,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管理期限届满后移出“黑名单”,于1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并通报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其中受到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等现场处理或行政处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原信息采集部门报送整改材料并提出移出申请,经原信息采集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符合规定后方能移出。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非法违法行为发生地与其所在地不在同一省级行政区域内,或跨省级行政区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法违法行为发生地省级安全监管局将信息采集部门采集的信息上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同时,应当通报相关省级安全监管局。第七条信息采集部门应当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发现信息有错误或者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予以更正或者变更并报送本级安全监管部门,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发布等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信息采集部门应当把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重点监管监察对象,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不定期开展抽查;加大执法检查频次,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抽查,每年至少约谈1次其主要负责人;发现有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第九条在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期间,各级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有关规定,制定并落实各项制约措施和惩戒制度,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对该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

第十条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及时向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单位通报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按照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相关规定,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严格限制或禁止其新增项目的核准、土地使用、采矿权取得、政府采购、证券融资、政策性资金和财税政策扶持等措施,并作为银行决定是否贷款等重要参考依据。第十一条各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可参照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实施办法,由省级安全监管局统一组织实施。第十二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石家庄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石家庄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省安委办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市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有效惩戒,促使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管理,按照依法监管、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与行业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政策制约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市级“黑名单”由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

第三条 全市(含驻石中直、省直)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工商贸等生产经营单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列入“黑名单”管理和解除“黑名单”管理的日期以公布日期为准,每季度公布1次,管理期限自公布

— 1 — 之日起1年。连续进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从第2次纳入“黑名单”之日起,管理期限为3年。重大隐患未按期整改到位的,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黑名单”管理期限。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市级管理的“黑名单”:

(一)已列入省级“黑名单”管理的;

(二)一年内发生2起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1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后,瞒报、谎报、迟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的;

(四)发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职业病危害事故的;

(五)逾期不履行事故行政处罚决定的;

(六)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违反“三同时”规定,经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部门指出或者责令限期整改后,不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七)存在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重大职业病危害隐患,经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指出或者责令限期整改后,不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八)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经负有社会保险管理职责的部门指出或者责令限期整改后,拒不整改的;

(九)极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却强令违章冒险作业或拒不执行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等行政执法决定的;

(十)暂扣、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十一)高危行业企业拒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的;

(十二)三年内2次被列入县级“黑名单”管理的;

(十三)诚信等级由A级或B级直接降为D级的;

(十四)存在其它抗拒、妨害安全生产执法监察行为的;

(十五)存在其它严重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六条 实施“黑名单”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信息采集。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通过事故调查、督导督察、执法检查等途径,对相关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核实、取证,记录基础信息和纳入理由,并归档保存相关证据资料。

基础信息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工商注册号、单位主要负责人姓名、行政处罚决定、执法单位等要素,其中:事故信息还应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等级、死亡人数、事故简况、直接经济损失;非法违法行为信息还应包括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事故隐患信息还应包括隐患等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度或强度、整改时限、整改落实情况等要素。

(二)信息告知。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应按照“谁主张、谁告知;谁主管、谁告知”的原则,提前告知拟列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听取申辩意见。生产经营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三)信息归集。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部门负责采集、汇总本级本系统拟列入或解除“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并上报本级安委会办公室,由各级安委会办公室汇总后逐级上报至市安委会办公室。

(四)信息复核。市安委办主任每季度末主持召开安委办主任会议,对各级、各部门报送的拟列入或解除市级“黑名单”信息进行研究审定,议定事项于每季度首月上旬向社会公布。

(五)信息公布。被列入市级“黑名单”的,由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将相关信息通报市安全监管、发展改革、公安、国土资源、质监、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工会、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科技、水利、气象及金融办,并通过安全生产信息网及市级主流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开。

列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属于在我市辖区登记注册或不属于我市管理权限的,市安委会办公室应将其被列入“黑名单”相关情况,通报相关地安委会办公室或其行业主管部门。

(六)信息移出。生产经营单位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内未发生新的符合列入“黑名单”条件行为的,应当在期限届满30个工作日前,向作出决定的部门报送整改材料并提出移出申请,经原信息采集部门验收同意后,由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将相关情况逐级上报至市安委会办公室,经市安委会办公室审核同意后,在原公告媒体上予以公布,并通报市安全监管、发展改革、公安、— 4 — 国土资源、质监、工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工会、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科技、水利、气象及金融办。

已解除“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系外地管理的,市安委会办公室应将其已解除“黑名单”管理的有关情况,通报相关地安委会办公室或行业主管部门。

第七条 信息采集或作出决定的部门及人员应当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发现信息有误或发生变更时,应及时予以更正或变更,并将相关情况报送本级安委会办公室,逐级上报至市安委会办公室。

第八条 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发布、移出及对“黑名单”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惩戒措施方面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及不作为行为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被列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不得提前解除管理措施。对违法行为当事人拒不执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决定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法申请司法机关强制执行。

第十条 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内,对列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除依法对其新发生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外,要加大监管力度,实施以下监管监察措施:

(一)列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管理权

— 5 — 限向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整改情况。其中,县(市、区)属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每月向所在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报告1次安全生产情况,每季度向所在市行业主管部门报告1次安全生产情况。市属及以上(中直、省直)生产经营单位每月向市行业主管部门上报有关情况。

(二)县(市、区)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列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每月至少进行1次专项执法检查,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专项执法检查,并随时追踪整改情况,直至达到要求。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不定期进行抽查。

(三)市安委会办公室每半年至少约谈1次被列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第十一条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对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限制或禁止其新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用地、证券融资、贷款等措施。对不积极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且不积极进行隐患整改的,要依法责令停产或停业整改。在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表彰时,对该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实行“一票否决”。市、县(市、区)新闻媒体根据市、县(市、区)安委会办公室提供的信息,及时反映相关限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十二条 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期满后,生产经营单

— 6 — 位一年内再次被列入安全生产“黑名单”或者“黑名单”在列期间不按规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的,依法予以从重处理;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

第十三条 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市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本地和本行业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内容,但不得低于本规定的要求。出现对“黑名单”管理要求不一致的情形时,按照认定从严、管理层级从高、管理时限从长的原则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山东省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办法

山东省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办法

第一条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有效惩戒,根据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规定,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委办〔2015〕14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精神,结合我省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惩戒失信,按照分级负责和属地管理相结合、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相结合、政策制约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省级“黑名单”,由省安委会办公室统一管理。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入省级“黑名单”:

(一)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个内累计发生责任事故死亡3人(含)以上,或者发生虽未达到相应事故等级、死亡人数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

(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后,瞒报、谎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或者主要负责人逃匿,或者拒不承担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

(三)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经省安委会挂牌督办或省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后,不按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四)发生暴力抗法行为,或者拒不执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下达的行政执法指令的;

(五)一个内因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受到2次(含)以上重大行政处罚的;

(六)被暂扣、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书的;

(七)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报告或有其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八)被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纳入“黑名单”管理的;

(九)存在其他严重违反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行为,经省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有必要纳入“黑名单”的。

第四条根据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整改情况,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的期限一般为1年,自公布之日计算;对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管理期限分别为1年、2年、3年;连续进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从第2次纳入“黑名单”管理起,管理期限为3年。

第五条实施“黑名单”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信息采集。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本级信息采集的综合管理工作。省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通过监管监察、执法检查、事故调查、群众举报等途径,对符合纳入“黑名单”管理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核实、取证,准确记录基础信息和纳入理由,并做好相关证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全工作。

1.基础信息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名称、类别、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生产经营范围、单位主要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等要素。

2.根据纳入“黑名单”的原因,还要分别填写以下信息:非法违法信息还应包括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执法单位、处罚文号等要素;事故信息还应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等级、事故简况、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要素;隐患或者危害信息还应包括隐患等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浓度或强度、整改时限、整改落实情况等要素。

3.市、县级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本地发现的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情形的生产经营单位信息,要及时采集并逐级上报至省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二)信息告知。对拟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提前书面告知(告知书见附件1),并听取申辩意见。生产经营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被确定为不足以纳入“黑名单”的,应予以采纳。

(三)信息提交。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研究决定纳入省级“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名单后,于10日内向省安委会办公室提交(提交表见附件2)。符合《暂行规定》明确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管理“黑名单”的,由省安委会办公室汇总后统一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报送。

(四)信息公布。省安委会办公室在汇总纳入本级管理“黑名单”信息后,应于每季度第1个月的20日前,通过省安委会办公室门户网站和当地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向同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公安、财政、环保、商务、科技、工商、质监、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税务、工会、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单位,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的市、县级安委会通报。

(五)信息移出。生产经营单位在“黑名单”管理期限内未发生新的符合纳入“黑名单”条件行为的,由该生产经营单位于期满1个月前,向原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信息采集部门提出信息移出申请,原信息采集部门确认(或指定下级部门验收)后,作出是否移出本级“黑名单”决定,并将相关情况信息提交省安委会办公室(提交表见附件3)。作出移出“黑名单”管理决定的,在管理期限届满后的次日移出“黑名单”,于10个工作日内按原信息公布渠道向社会公布并通报相关部门单位;作出保留“黑名单”管理决定的,说明原因并确定新的管理期限。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出现纳入“黑名单”管理行为发生地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但其注册地不在我省,或跨省级行政区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省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其纳入我省的“黑名单”管理,并上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生产经营单位所在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信息的采集、审核和把关,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发现信息有错误或者发生变更时,应及时予以更正或者变更并报送省安委会办公室。

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发布等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纳入各级“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每月向当地县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交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报告。

第八条各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须把纳入“黑名单”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重点监管监察对象,加大执法检查频次,其中市级相关部门每半年、县级相关部门每季度至少进行1次执法检查;发现有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处罚。同时,应建立常态化暗查暗访机制,不定期开展抽查,对其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进行1次约谈。

第九条在生产经营单位纳入“黑名单”管理期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并落实各项制约措施和惩戒制度。在市场准入、项目立项、行政审批、资质认定、享受财政补贴和政策性资金、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投融资、招标投标、国有土地出让、采矿权取得、进出口、出入境、授予荣誉等方面,依法依规严格限制或禁入,并作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对该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实行“一票否决”。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建设列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信用记录,并纳入国家和地方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贯彻落实办法,由各级安委会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

省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另行制定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制度的,不得低于本办法规定要求。

本办法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10月31日。

附件:1.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告知书

2.纳入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信息提交表

3.安全生产“黑名单”信息(移出/保留)提交表

第五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对本单位预防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危害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危害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必须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实施的依法监管。

1、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2、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4、持续具备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5、按国家有关政策提取安全技措费,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需要。

6、依法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7、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教育职工自觉承担安全生产义务。

8、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监管、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则佩戴和使用。

9、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检测、监控。

10、预防和减少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11、安全设施、设备(包括特种设备)符合安全管理的有关要求,按规定定期进行技术检测、检验。

12、依法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操作岗位应急措施。

13、及时发现、治理和消除本单位事故隐患。

14、积极采用先进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提高安全生产科技保障水平。

15、保证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依法实施“三同时”。

16、同意协调管理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工作。

1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18、按时足额缴纳风险抵押金,作为抢险救援和妥善处理事故死亡人员依法赔偿等事故善后工作。

19、按要求如实上报安全生产事故。

2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安全生产职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承诺书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承诺书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我单位将认真学习、落实,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义务,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并郑重承诺: 一、 依法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

    江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江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4〕8号)精神......

    洛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

    洛阳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深入排查和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七静 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

    内蒙古自治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内 蒙 古 自 治 区财 政 厅 文件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 内 蒙 古 自 治 区监 察 厅 内 蒙 古 自 治 区审 计 厅 内财库[2003]498号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内蒙古自治区......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强化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督促和警示交通运输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承诺书(范文)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承诺书 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我单位将认真学习、落实,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义务,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真正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 一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1. 及时传达贯彻上级安全部门下达的各种文件通知精神,按要求布置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2. 宣传安全生产、劳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