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含泪活着影评
观《含泪活着》有感
T01014029张莎 小的时候家住在大西北,到了冬天的时候每个同学轮流从家里扛去一袋煤,学校惯例是烧煤取暖的。那一天轮到我的时候和爸爸起了大早,陕北凌晨五点的天还是漆黑的。爸爸肩头扛着一袋煤,整个身体因为煤的重量压弯了,他就这么喘着大气走在我的前面,而我则在后面打着手电筒看着父亲在前面艰难前行。十几年过去了,空气中的寒冷的带有北方独特气味的寒气儿,那个寒冷的能把刚流出来的鼻涕冻成冰棍的漆黑的早晨,那个蹒跚的父亲孤独而又让人心酸的背影,还有那个冷的瑟瑟发抖呆呆的望着父亲的小小的我,这一切就像是中了魔似得刻在我这个记忆力并不太好的孩子的心里。我就是那种看片子前会讲,切,这个好假啊有什么好哭的你看看你们一个个没出息的,然后那天高老师放完片子,我却是其中哭的最惨烈的。对,你没有看错,就是惨烈这个词语。《含泪活着》这部电影勾起了我太多的记忆,触发了太多的情感。感慨一家三口为了生活奔波各地长久时间不能团聚,看着老丁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远在中国的妻子、美国学医的女儿而奔波,心里总有那么些不是滋味。
不由得开始了关于理想、快乐和痛苦、家庭、责任的思考.......我们常常说理想,小时候被问及理想时我们会假装陷入沉思然后从某一篇文章又或者父母曾经的教导中脱口而出“宇航员”“科学家”“比尔盖茨”“牛顿”等如今想起来会会心一笑的词语。如今,被问及理想,我们也许会说坚持新闻理想、考上理想的研究生、还不清楚等。时间转换,理想与理想有了区别,现实和现实也有了差距,我们似乎更加接地气儿却又明摆着更加迷茫。人人都在为了寻找一份拥有超高社会地位能赚更多大钱的容身之地奋斗,似乎这个就是所谓的理想所谓的梦想,我不禁想仰头大笑深藏功与名。然而,我也是个庸俗之人不能摆脱世俗的传统的观念而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在嘲笑别人的同时,不免也要自黑一下,呵呵对,都是俗人装什么清高呢。影片中老丁在我看来是个简单而又纯粹的男人,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他在日本那么多年与妻子分隔两地竟然没有找小三没有在日本偷情?!快扶一下我,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顿时就崩塌掉了。在这个充斥着暴力犯罪性丑闻道德沦丧的社会中,他竟然活的如此的“异类”,看完片子他真的成功的挤掉了我一向喜欢的钢琴家李云迪跻身我的第一号男神宝座!年轻时候的丁先
生还是很帅气的,不得不说时间在这个男人身上留下的只是秃掉的头发、松动的牙齿,他的脸依旧帅气鼻梁依旧挺拔戴着黑色的帽子依旧可以装一下三十岁大叔勾引年轻女子。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吃着简单的饭菜,做着几个人要做的工作,过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的没有家庭欢乐的生活。不仅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哪怕是一天能不能做到,一周呢,一个月呢。回答是这么的肯定,都不可以。
当初豪情壮志讲自己一定要考入某某学校的研究生,在断断续续的学习了三个月后已经松气了。想起老丁,我的理想难免有些可笑。理想到底什么,我无法像学者一样给它定义,可是我知道理想是可以让人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我想算上时差此时此刻老丁一定在美国的某个地方和老伴相伴入眠,他们也许在睡觉的时候都紧抱对方珍惜彼此珍惜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苦尽甘来才懂得珍惜。恭喜老丁祝福老丁,此时此刻的幸福是你用一生奋斗的得来的。我会带着你的精神继续出发,迈向属于我自己的道路。还没有迈出社会的我快乐是三块钱一瓶的冰镇红茶,是大夏天能躲在社团办公室里那一阵阵空调冷风,是和小男友一起翘课吃饭打水逛街亲吻拥抱的快乐。快乐对我而言得到的这么容易,让我不免担心未来的苦难提早来到我的身边。可是快乐和痛苦是相伴的毫无疑问,想想便觉得有些后怕。可是前有古人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后有高老师所言“人生就是一个受苦的过程”,是时间做好准备了。自从小学六年级以后我就独自一人了,孤独的行走在他乡,寂寞的前行或者后退。那时候特别害怕的一个场景就是离别,在小小的车站有两双充满了各种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复杂的眼神向我传递信号。然而时间久了,离别对我来说已经不能算是痛苦了。可是离别往往能勾起我的思乡情愫,就像老丁在地铁分别和女儿还有妻子分别时那种让我动容的场景一样。
说起家庭、责任,对于一个已经22岁完全有生理基础结婚的女孩来说未免有点太重了。因为生理的成熟并不代表心里的成熟,我还不能够组建家庭,关键是我觉得自己不能够负担责任,可能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嘴上讲责任重于千金而实际上却做不到的伪君子吧。责任是个山一样伟岸的词语,一个能肩负起责任的人不能说完全成熟也离成熟差不离了。无论如何老丁是正人君子,他担负起了家庭担负起了责任,他是一个合格的男人。这一点我要向老丁学习,不久的将来我也要面临生活的种种选择与磨难,我要坚强勇敢不能退后。
讲到这里我不得不又拉回去重新提到老丁的爱情,老丁对妻子的忠诚是令我敬佩的。能够一辈子守护一个人的心态在这个世界几乎是要濒临灭绝了,老丁是一个,我的妈妈也是一个。他们能够信守承诺恪守道德做到自律,他们就比这个社会上的权高位重的包养小三二奶的大领导们强十倍强百倍,他们的人生才真正活的有价值有其所。当然,我不能说他们一定是比那些官员快乐,因为当官员抱着情人享受片刻欢愉的同时,老丁们却在忍受孤独寂寞。我至今搞不懂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我的眼里爱情是一个充满欲望、贪婪、占有、野心、痛苦、寂寞的东西,当然前期的爱情还算是比较美好的,当你得到对方的时候那种美好达到了高潮,然后渐渐的走了下坡路。我还不成熟,虽然也经历了多年的爱情,可是我觉得我的爱情观总是一种像得了感冒似得状态,鼻涕下来了就擦,要么就吸上去。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也许需要一辈子去探索真谛。我尽量做到看着老丁,可是能不能做到那可能是另外一回事了。
最后我想说说关于自杀的问题,影片刚开始就讲到日本自杀率居高不下,生活所迫人们选择放弃生命。死,也许是一种解脱吧。我不能说那些想死的人是低下的,因为生命本来就面临种种的选择,你可以选择继续活自然你也可以选择死,这没有什么。
其实死亡不可怕,怕的是活的苟且没有尊严。
第二篇:《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1
一位个普通都家庭演绎着一个不平凡的传奇般故事。
受到到文革影响的丁尚彪,为了让自己的家庭摆脱贫穷,借了一大笔钱独自到了日本,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渡过了余载。
这个家庭经历了普通家庭所无法承受的痛苦。老丁夫妇为了女儿能到国外念书,两人分隔异地,每日都女儿的学费而奋斗着。因为女儿考上了美国一所州立大学,前往美国的途中在日本中转,使得他才有机会在八年后的一天与女儿相见时间仅仅为24小时。看到他们相见的时候我笑了,但是看到他们分别的那一刹那,我的眼泪哗啦啦的流了下来。老丁在日本一天坐着3份工作,吃不好,住不好,把省下的钱都寄回家了。和现在人相比,有哪个男的能够这样。耐不了寂寞,更别说那么艰难的活着了。
后来丁晽到了美国读医学,他们一家人就这样被分开在了不同的地方。这对父母为了女儿,为了生活付出了太多太多了。在未来我相信他们整个家庭的命运也因此得到了大翻身,为了改变家庭命运就必须有人先付出。
看完后我想到了自己,爸妈总说你别想出国留学啊,你还有哥哥,我们家负担不起,为什么呢?人家那样的环境都可以,为什么我不能呢?这里有太多问题值得深思了。尽管如此,我并不能要求父母必须给我什么,但是要想改变家庭的命运,首先就要有人付出。说实话,如果没有丁晽的付出,即使她父母赚再多的钱也是无济于事的。
有时候我在想有的人没文化,家庭情况又糟。然后他们孩子呢,未来应该很难改善他们家庭的情况吧,然后就如此循环。世世辈辈就这么贫穷!!!鸡配鸡鸭配鸭,乌龟配王八。(门当户对)有时候还是必须的!
现在家族这样的情况不知道要打拼多少辈子才可以达到其他人家现在的现状,更何况时代在不停的前进。不进则退,有时候父辈真的无法开拓他们的视野,为什么永远都那样。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太狭隘了!!
他们不能改变那就只能靠自己来改变了,那天他们在看手相。刚开始还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后来觉得为什么看手相呢?因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只有自己才能改变命运,不是靠自己的来的东西总又一天也是会被用光的。加油那个“自己”。
《含泪活着》观后感2
一部20xx年曾在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含泪活着》,三年后被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在网络上找了出来。这个因就业而苦恼的年轻人看完之后备受感动,怀着“这么好的作品不应该埋没,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的想法,他开始游说电影公司,并最终获得了三千万日元资助。20xx年11月28日,《含泪活着》在东京上映,不少观众都留言表示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励,称“影片给在经济低迷的冷风中前行的日本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流传至国内后,这部首度将镜头对准“非法滞留的中国人”的中日合拍纪录片,片中那位为了改变家人命运,在日本充当劳工供女儿美国留学的父亲,感动了中国观众,以至于字幕组在片头就贴心提醒,“敬告,请各位准备一沓纸巾。”
《含泪活着》是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完结篇,由株式会社大富社长张丽玲于20xx年推出,也是她的封山之作。全片制作历时,辗转美国、日本、中国三地,在近2个半小时的内容中,记录了中国人丁尚彪求学未果,为了改变女儿的命运,扛着“黑人”身份苦苦打拼15载的日本漂流生活。
影片大概分四次拍摄,尤以两番小聚最为感人。女儿如愿考入纽约州立大学,在东京转机时终可与八年未见的父亲碰面。可惜属于这对父女的时间只有24小时,而且由于非法滞留无法进出机场,父亲不得不在机场前一站就下车,呆立在站台目送女儿远去。
五年后,妻子前去美国探亲,这一幕再次上演。不同的是,为了赚女儿的学费,老丁每天兼三份工,他第二次站在车窗外已头发稀疏,牙齿松动,他默默啜泣,仿佛可以感觉到他牙齿在漏风,令人不忍卒看。
除了爱与温情,主人公丁尚彪的坚忍更能让人动容。他为家人献出了最珍贵的壮年,却从未怨天尤人,绝口不提一句后悔的坚忍。
离开日本前,丁尚彪故地重游,回到了最初求学的那个偏远山坳。镜头前他一脸平静,小声地对着远方念叨,“当初真是毫无选择,没办法,只能走下去”,但最后一句话却是,“人生,还是高兴的。”在自杀人数是交通意外死亡人数5倍的日本,人们时常在生活的重压下难以喘息,一个非法滞留的中国人却活了下来并心怀感激。
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家电影院《含泪活着》的影片海报旁贴满了观众的观后感:“人生就应咬紧牙关,含泪前行,这是为欢笑做出的准备。如此世代相传。”“深感拥有目标能够使人变得坚强。”
《含泪活着》观后感3
这部记录片与一般纪录片不同的是,它的时空跨越幅度很大,但由于制作人员紧紧抓住主人公颠沛流离的命运和一家人不能团聚,天各一方的情感主线,使得整部纪录片节奏既很紧凑,有富有感染力。对于这种将催泪效应和严肃题材完美结合的高超水平,专业人士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含泪活着》等张丽玲的系列纪录片关注人生命运,不仅是纪录片的精品,更是人生教科书,具有永恒的感染力。很多日本人把纪录片录了下来,遇到困惑时拿出来看,从中汲取力量寻找答案。张丽玲和她的同伴用十几年心血制作的这个系列纪录片称得上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和瑰宝。
评价《含泪活着》播出后曾受到了日本电视界的广泛关注。日本纪录片知名制作人横山隆晴表示,在日本主流频道以配字幕的方式播放外国语纪录片,并且是在黄金时段,这在日本电视界是破天荒的事情。
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在中国放映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访问日本时,曾给与了这样的评价:“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深受感动。”
一位21岁的男性大学生说:“这是我有生以来最感动的电影!现在日本大学生就业问题比较严重,我即将毕业,联系了许多公司但都没成功,我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情绪非常低落。但《含泪活着》让我改变了想法,给了我真正的勇气,我会振作起来!”
一位42岁双眼哭得通红的女性观众激动地说:“我是张丽玲纪录片的粉丝,她的每部作品都让我深受感动。今天我带全家来看《含泪活着》,边看边流泪,不过不是悲伤的泪,而是温暖的泪,心灵像被洗过一样,激励我更加热爱珍惜生活,这就是张丽玲纪录片的魅力。她用十年时间拍摄的《含泪活着》,主人公对人生和家庭的热爱,勤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再次感悟到中国人的美德值得好好学习。我将介绍朋友们都来看。”
一位49岁的中年男性:“五个月前公司倒闭失去了工作,家庭和心里压力很大,我甚至产生过人间蒸发等极端念头。《含泪活着》给我的震动太大了!我的困境和片中男主人公简直无法比,我会永远以他为榜样,做坚强不屈的男人和父亲。在我人生中最苦闷绝望时遇到《含泪活着》这个电影是我的幸运,给了我希望和目标!我向主人公和制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含泪活着》观后感4
流着眼泪看完了《含泪活着》这部纪录片,那位父亲做人的精神和品质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全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最深的体会和收获有三点:
一、父母恩爱,孩子健康。
虽然老丁和他的妻女远隔千里,但是我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恩爱。
离家十几年,老丁始终珍藏着妻子为他绣的枕套。而妻子在丈夫不在身边时学会了坚强,这种坚强,来自她对丈夫深深的爱。女儿在这种爱的熏陶下,也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独立,直到她后来获得学业上的成功。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很多学习或行为上有问题的孩子,他们父母的关系通常很不和谐。而父母恩爱的孩子,通常拥有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点是值得做父母的深思的。
二、目标统一,长期坚持。
老丁在异国他乡以“黑户”打工赚钱,虽然过着艰辛的生活,但他有朴实却并不平凡的坚定的生活目标,为了建设好家庭,为了女儿能上海外一流的大学,在新老交替的“接力赛”中传好自己的这一棒!作为母亲的老丁的妻子,和丈夫有着一样的奋斗目标。她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为的是能够存足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而懂事的女儿,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非常勤奋。他们一家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生活也就有了奋斗的力量!也才能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在困顿无助的时候懂得坚持再坚持。
三、成功无法复制,盲从十分可悲。
看了这部影片,很多人不免会给自己孩子定下目标,也想仿效老丁教育培养女儿的方式,指望“学习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对此,我认为每个人的成功有着很多因素,如出生的年代、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性格等等非常复杂。在别人身上获得成功的经验,在自己身上可能毫无用处。大部分孩子学习上的智力不够出众,大部分的父母也没有老丁夫妇那样的坚强毅力(那是我们父辈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无法与我们的相比,而我们的成长环境又与现在孩子的有很大差异)。所以,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无法承受压力和困苦,却一味要求孩子达成如何高的目标,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悲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部影片需要我们去学习的,是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是踏踏实实做人的精神;是爱的奉献精神。
《含泪活着》观后感5
已经记不得朱自清的背影了,但是看这部片的时候,爸爸的背影在我脑海里若隐若现。当老丁的女儿与老丁在东京相见又分离的时候,我想到了第一次出远门上大学时的情景
因为喜欢双重喜庆、喜欢山,我跑到了重庆,两天一夜的车程很事实地告诉了我这是5000里的遥远距离。我们是报名前一天到的,我们也去了当地的一些景点,比如朝天门、比如瓷器口,第三天下午,爸爸要买回程的票了,我一人坐在教学楼的台阶上,显得那么无助,听着来来往往陌生的、听不懂得语言,看着跟儿女道别的家长,第一次,我觉到了孤单的可怕,于是我抱头大哭起来。过往的学姐学长还以为我出什么事了,都停下来安慰我,还特意找了山东的老乡来跟我说话
老丁送女儿只能到成田站,一路上父女眼泪相向,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什么是相对无语,惟有泪千行。下车的时候,女儿不敢回头看,爸爸走的时候,我不敢去火车站送,道理是一样的,我一向讨厌分离,一向不喜欢送人也不喜欢被人送,因为我始终愿意一厢情愿的以为没有告别就不曾分离。
老丁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他只身国外开始了改变下一代命运的赌注。其实在国内,对于千千万万努力改变生计的父母而言,也是如此。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将来才会有出息。可以说,父辈伟岸的背影毫无例外的成为了我们向上走的垫脚石,努力赚钱供我们读书,努力给我们最好的生活。
我自认是个特别懒的人,家里的事我从来没有操心过,也没有什么可操心的,因为父母已经处理的很好了。从小到大,凡是我为家里做过的活儿都是有报酬的,有时候是一瓶可乐,有时候是炸鸡、烤鸭一类好吃的。对了,我想起小时候,逢年过节有好吃的,父母都给我留着,印象里,爸爸都很喜欢吃骨头,妈妈则不喜欢吃肉,长大了才知道不是真的不喜欢而是不舍得,以至于我吃鸡肉吃到伤胃,此后很多年都不再喜欢吃。
高中的时候全日制寄宿,身体不好,每次周末回来,爸爸都会买我最爱的'全羊汤、粉皮鸡,还给我做很多好吃的。其实我一直觉得爸爸很严厉,我俩没有多少感情,甚至他连我上高几、多大都不知道,按照五行的说法,我俩相克,所以小时候他在外边多,见得少,大了我从中学开始寄宿,所以见面也很少。
或许,有时候,父爱需要长大了才会明白,因为它不像母爱那么直接,一直在血液里流淌。父爱更多时候是一种担当,严厉的面孔下,掩藏的可能是一个慈祥的心,想靠近我们,却又在表面疏远我们,因为他是一家之长,他得能把我们镇住。
《含泪活着》观后感6
特别关注上面推荐了一部纪实电影,是一个日本籍的华人耗时十年完成的一部片子。名叫含泪活着,记录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打拼的事情。据说这部片子在日本引起很大轰动,很多人因此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看法,觉得中国人原来可以如此了不起的努力工作,而在这以前,他们眼中的中国人是懒惰的,现在,这部片子甚至成为一部励志影片。
这是一部系列片,其中一个故事是讲一个叫丁尚彪的男人,89年借款3万,撇下妻子和上小学的女儿独自去日本学习,92年通过打工还清借款后,又产生了新的目标,就是要挣很多钱,让女儿能出国留学,去最好的学校。于是他每天打三份工,刷碗、扫地、厨师,每天晚上工作到点,没有地铁了才步行回家。深夜在一个8平米的小屋吃着最便宜的饭菜、用塑料布围起来当澡堂洗澡、没有买过新衣服、不敢乱花一分钱。他最高兴的事就是每月给家里寄钱。20xx年!他这样坚持了20xx年。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两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终于考上纽约州立大学,在日本中转停留了24小时。第二次是与妻子相聚。因为妻子要去纽约看望孩子,在日本停留72小时。这时,他已经整整20xx年没有看到妻子了。当妻子看到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20xx年后他的头发稀少,牙齿稀松。俨然一个老头。此时孩子终于学业有成,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他可以回家了,上飞机回国的那天,他的泪水才第一次畅快的流淌下来。
电影的结尾是字幕,说现在他们在上海买了新房子,和妻子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也哭了,但是心里有点不舒服。第一,老渡以为家庭奋斗,但不需要这么多年,至少后来的5年我认为没有意义。就像他女儿说的,别的孩子都是靠自己打工挣学费,为什么他要牺牲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仅仅为了帮女儿实现目标?那么。自己在哪里?这是女儿还真争气,如果女儿不争气呢?意义在哪?第二,这只是少数的中国人。我的生活圈子里,就从来没见过打两份工的人。一份工作,他们都不够尽力。尤其是年轻人,对金钱的渴望好像没有那么强烈,或许他们有父母,可以张嘴要。我和朋友说起我的感受,他们说是由于中国国情的原因,在中国,打这种底层的工累死也不可能有丰厚回报的。
《含泪活着》观后感7
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在接下来的15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15年。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有人评论老栋傻”,15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还好他的女儿争气,如果女儿成绩一般,无法留学成材,甚至因为缺失父母管教而过早辍学,拿着父亲血汗钱乱挥霍的话,那老丁这么做,还会有多少人感动?多少人支持?
这便是命运不确定性的魔力所在,可贵的是老丁的坚持,以及他对选择的坚持、对困苦生活的乐观、对家庭的责任,对爱的理解的深沉。
第三篇:《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在接下来的15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15年。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有人评论老丁“傻”,15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还好他的女儿争气,如果女儿成绩一般,无法留学成材,甚至因为缺失父母管教而过早辍学,拿着父亲血汗钱乱挥霍的话,那老丁这么做,还会有多少人感动?多少人支持?
这便是命运不确定性的魔力所在,可贵的是老丁的坚持,以及他对选择的坚持、对困苦生活的乐观、对家庭的责任,对爱的理解的深沉。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影片里的话。
第四篇: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经几个好友的推荐,今天终于得空看完了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泪流满面,感动的一塌糊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垃圾文化泛滥的时代,在这个专家学者教授校长官员瞎忽悠满口跑马只为谋取一己私利的状况下,这部纪录片深深的震撼到了我,不为别的,只为那句经典的话语:纵然含着泪,也要活下去。比起那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话,比起某人虚构的什么梦,比起那些口号喊得响亮背后做着见不得人的那一帮人,你们一家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认清了什么是奋斗,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回报。
这部纪录片耗时十年,是张丽玲《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该片讲述了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和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整整十年,张丽玲克服重重困难奔走于日本、中国、美国之间跟踪拍摄,记录了丁尚彪一家三口在上海、东京、纽约天各一方的生活景象,以及将对亲人的思念深藏心底,胸怀理想,决不放弃,坚忍不拔,含泪前行的壮绝岁月!
该片曾于2006年11月3日在日本富士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播出,在日本掀起感动大潮,反响空前。观后感多达400多万件,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含泪活着》继《小留学生》之后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看完这部纪录片,被片中的无数情节深深感动。其中特令人感动的场景历历在目:
其一:片中的主人公丁尚彪远涉重洋在日本克服重重困难,打黑工节衣缩食,在寄钱回家为女儿求学提供物质上的准备的同时,始终不忘对女儿的深情教育。专门在上海广播电台为女儿点了《牵手》这首歌,并不忘教育引导女儿每当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就听听这首歌,这首歌及丁尚彪对女儿丁琳的教诲,使丁琳也备受教育与感动,特地将爸爸的点的这首歌及留言录下来永远珍藏。
其二:丁尚彪离开上海8年后,丁琳前往美国留学前中途乘飞机转道日本利用仅有的一天时间与爸爸丁尚彪见面,一路上帮女儿搬运行李,一路观察女儿成长的细节变化,一路的喜笑眼开,丝毫没有向女儿表露出日本打工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妻子女儿的深深思念之情。直到送女儿到了成田车站,因自己没有合法身份证明而不能送女儿到达成田机场而父女饱含泪水作别。
其三:丁尚彪的妻子自从女儿前往美国留学后的五年时间内,连续申请12次签证最终成功。也是在前往美国途中转道日本利用72小时的停留时间与离别13年的丈夫见面。妻子临行前的精心准备,给丈夫展示的是一个美丽、坚强、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的好妻子。丁尚彪对妻子的到来也做了细心准备,特别将妻子结婚时亲手制作的一双枕巾中带到日本的一个始终珍藏着,此时特意取了出来放到床头,房间一直悬挂着的妻子的照片此时显得更加醒目。丁尚彪差不多又在与女儿相见时同样的地点与妻子见面,选择平时极少光顾的餐厅与妻子共餐,13年终于等待了3天的相聚,彼此的关爱,再次成田车站的依依惜别,不得不令人感动!
其四:2年后,女儿终于学业有成,该是丁尚彪回家的时候了,他特意骑着自行车到自己第一次踏入日本国土时所在地,北海道一个偏僻的小镇看看,感受15年来的艰辛与奋斗,对这片土地的深深感恩!用他自己的话说,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
其五:丁尚彪朴实的话话。国家有国家的责任,家庭有家庭的责任,作为丈夫,就应该担起建立和谐的家庭,教育好儿女的责任。
其六:片中的解说词作了精辟的总结,这一家三口,“走的是不同的奋斗路,怀抱的是共同的亲恩情!”
看完这部纪录片,谈点心灵感受:
一是强烈的责任感。丁尚彪怀着对家庭的责任,远赴日本打黑工挣钱一心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妻子也深怀一份责任承担着教育好女儿的重任,丈夫寄回的钱一文都舍不得花,仍然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为的是女儿今后的求学有更多的积蓄。女儿也怀着一份责任,一定要努力学习,为了今后更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强烈的责任感激发他们走着不同的奋斗路!
二是乐观的精神。一家三口,亲人彼此长年别离,经历了多少生活的艰难困苦,没有抱怨,微笑生活,始终对生活的美好前景充满向往,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是心怀厚重的亲恩情。爸爸生日的点歌、深情的留言,母女的相依为命,自强不息,亲人的彼此眷念,对象征亲情物品的珍藏,相聚离别时的千言万语,这种亲恩情让一家三口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四是感恩之心生活。日本15年的黑工生涯,最后离别时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深感恩,女儿学医就是为了更多的人身体健康,为了让更多的人生活幸福!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也想起自己的父母,片中许多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子;相信天底下这样的父母还有很多很多,这种始终怀抱责任、亲情、感恩之心,并用自己的言行去实现,这些都是对子女很好的教育,简单的说教不能教育好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做父母的美好行动!
我很感动,只为活的更好。
第五篇:含泪活着读后感
含泪活着读后感
含泪活着读后感
1.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含泪活着读后感。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在接下来的15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15年。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有人评论老栋傻”,15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还好他的女儿争气,如果女儿成绩一般,无法留学成材,甚至因为缺失父母管教而过早辍学,拿着父亲血汗钱乱挥霍的话,那老丁这么做,还会有多少人感动?多少人支持?
这便是命运不确定性的魔力所在,可贵的是老丁的坚持,以及他对选择的坚持、对困苦生活的乐观、对家庭的责任,对爱的理解的深沉。
2.这是一个有关于家的故事。
一个男人,为了梦想,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独自一人来到异乡15年的苦苦打拼。
一个女人,为了成全丈夫,为了家庭,为了孩子,15年苦苦等候。
一个女孩,为了未来,为了父亲未完成的梦想,为了自己,15年寒窗苦读。
当北海道的海风最后一次从丁尚彪的身边吹过,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1996年春天,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丁尚彪,想要通过留学在日本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于是他怀揣梦想来到日本北海道。
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
在北海道的山坳里,那个一年中有半年时间严寒封路的学校里,丁尚彪意识到再无法实现自己留学改变命运的愿望,终于在一个安静的日子他悄悄地离开了那里,开始了在日本十几年的打拼生活。
在东京,他一边工作一边躲避警-察的检查,十余年的“留学”生活,他成为日本社会中的一位无名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在白天的工作的结束后匆匆赶到一家中餐馆,转身就成为了这里的一名中餐厨师。
深夜里他一个人拖着疲惫的身体顺着电车轨道徒步回到租着的小屋。为了不吵醒房东,他一直都是光着脚走上阁楼。
他是一个男人,他是一位父亲,他的坚韧,他的执着,甚至他的泪水,都带着自己梦想和家人深深的爱。
为了梦想,为了使孩子能够摆脱这不幸的命运,他选择继续留在日本打拼。曾经有很多人不解丁尚彪为什么要留在日本过这样的一家分离的苦日子,然而他摇摇头只是说要为了女儿多奋斗几年,我也微微疑惑,难道为了女儿就一定要继续分离?难道回家就不能继续奋斗打拼?
然而很多天过去了,我渐渐明白这是一个男人深深的骄傲与自尊,是一位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他说他愧对妻子,午夜梦回,他因想念故乡的妻儿而泪流满面,读后感《含泪活着读后感》。镜头前,我们看到一个父亲掩面哭泣,镜头后,我们又有谁知道他的挣扎与脆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年为了梦想来到日本学习的丁尚彪,早已经成为一位真正的父亲,那些含泪的眼神中透露出的信念,女儿,纵使爸爸无法亲眼看着你长大,远在他乡的爸爸也会为你深深的祝福和加油。
作为他的女儿,她说她小的时候一直不理解父亲,总是问妈妈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能陪在她身边,那天,正在上初三的丁玲看到镜头中的父亲,听到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与鼓励,还有父亲那已经开始不真实的面容,她难以自己,不停的哭泣,她说她现在才知道其实父亲一直都是为了自己才不回来,她说她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对父母的谢意,从片头到片尾,我们一起看到了她的坚强和努力。
当拿到来自美国寄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和妈妈笑得合不拢嘴,她知道她终是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有让父亲的汗水白白流去。
当丁昤到达日暮里,见到日夜思念的爸爸身边时,我开始逐渐体会出作为女儿对父亲那一种与生俱来的爱。
也许,她在心里曾千万次的呼唤着爸爸,然而却被一片汪洋阻断了思念的呼声。这一天,父女终于再一次相见,一声“爸爸”,道出父女这一世的恩情。
转身,当我们看到已经要毕业的丁昤,她再没有当年的青涩,俨然成为了一名自信美丽的医生。她说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父亲,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我的今天。
我看到在长达2个小时的片中,丁昤那害羞的微笑,每一次的出现都像是阳光照耀般着这个家庭,也许唯有她才是这个家一直以来的希望与信念。也许,梦想在丁尚彪心中早就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现如今只有女儿才是他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
记得片中有一个情节,丁尚彪带女儿来到他工作过的餐馆,那里的人见到丁昤说老丁真的有女儿啊,我不知道作为女儿丁昤心里是怎样一种味道,我看到此时的她一直微笑着,也许唯有微笑才是此刻对父亲最好的报答。
分别,女儿的离家,让丁尚彪的妻子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苦,那是怎样一种苦啊,十几年的守候盼不来丈夫的归来,却只盼来女儿长大成人也要离开母亲,作为母亲她为女儿取得的成绩而高兴,但作为母亲,她的心里却又因女儿的离巢而变得空荡荡。
即将离别的时候她带丁昤去餐馆吃饭,她不说话,只是那么呆呆的看着女儿,镜头里我们看到一个母亲满眼的追忆与不舍,在她眼中她还如襁褓中一般脆弱,她是她手中的宝贝,是远在异乡的丈夫留给她的念想。
十几年的日夜分离,我想作为妻子她是怨他的,必也有着恨,要不怎么会有那么生出那些许的猜想疑问,然而她更是爱他,想念他,在意他的,要不又怎会独自一人辛苦抚养女儿苦苦期盼他的归来。
哪一个女子不爱美,哪一个女子不希望自己容颜不老。看着镜中的自己一天天容颜渐老,鬓角渐白的她,心中的爱逐渐成为这一生最重要的牵挂与不舍。
丁尚彪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这样一位女子便是成全她的那一位更加伟大的妻子。作为母亲,她爱女儿胜过自己,作为妻子,她爱丈夫更超越时间与距离。
回顾本片,我的内心依旧久久不能平静,这个家庭看似就好像是千万个努力奋斗的家庭中的一个,但却又是极不平凡的。丁尚彪颠沛流离的生活,妻子女儿相依为命的等待,令人欣慰的是最终所有的努力和等待都是值得的,当我们看到丁昤自信美丽的笑容时,仿佛所有的汗水和泪水都不复存在,他们拥有的仅仅是幸福快乐。
当过去的辛酸和痛苦逐渐远离生活而去,幸福的大门也像这一家人敞开,所有的分离,所有的猜忌以及所有的一切不如意,都将成为他们心中美好的回忆。
这一刻,我在想,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丁尚彪一家终是幸福的,虽然命运多次捉弄他们,虽然天各一方,但是因着他们的努力与坚韧,他们终于可以一家团圆,过着心中平淡但幸福的生活。
只是我想这幸福的代价过于沉重,对于老丁,对于老丁的妻子,女儿丁昤,都太过于沉重。为了梦想执着固然是一种幸福,然而这幸福的背后意味着分离、等待、痛苦和煎熬,意味着可能是无限期的未知数,更意味着一种被禁锢了的行为,就好像人一生下来就就被规定了此后需要做的事,每一件每一件都在计划中,假若谁打破了这个计划中的一环,那么最终都会可能成为一种遗憾。
然而又是为了一个梦想,老丁一家的命运改变了,然而这改变的过程是如何的艰辛与痛苦是作为局外人用尽全力也无法体会的,亲人的不解,生活的艰辛,旁人的嘲讽,老丁远在日本执着奋斗的时候,妻子儿女也同他一起一直一直努力着。
其实,这个故事好像是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的故事,却又是和我们身边的不同的。作为一部真实的电视片,它是平凡社会中震撼人心的作品,因为真实所以更令人感动。
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呢?
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呢?这个问题好像没人能够回答,也许当我们或匆忙或悠闲的走过这一生时,我们才能真的明白作为人,我们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活着。又或许终其一生,我们会发现活着只是一种状态罢了,而为什么,本就是一个勿需回答的问题,我想当我们真的找到答案的那一刻,我们可能就不会再有疑问了。
《含泪活着》是关于丁尚彪一家的故事,有梦想,有奋斗,有痛苦,有分离,还有看似无穷无尽的等待。
日本,东京——中国,上海,无边的大海没有将亲情阻隔。
在回家之前,丁尚彪最后一次回到北海道,他第一次认真的欣赏着美丽的北海道,也可能此生是最后一次了,在这里他的梦想被彻底打破了,在这里他被-迫开始了在日本颠破流利的拼搏生活。
回家。
这一次真的要回家了,丁尚彪离开了留下了15年汗水的国家日本,终于走进成田机场,结束了这一场为生活所迫的“大逃亡”。
正如片尾出现的字幕——“人生是很脆弱的,人生还是很(高兴的)”。
这是一个有关于家,有关于幸福,有关于人生的故事。
故事里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每一种痛苦与快乐的感觉都是真切的,每一滴眼泪都是饱含深情的,每一种感动都是不动声色的。
《含泪活着》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一家人,不论身在何处,一家人的心都是在一起的。
家,始终是一个美好的字眼。当泪水眼眶的那一刻我看到你的眼中也闪耀着那充满希望的光芒。
有家真好,因为有家,所以含泪活着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