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虹-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看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时间:2019-05-14 08:3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梁海虹-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看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梁海虹-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看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第一篇:梁海虹-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看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梁海虹.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看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核心内容,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地位。马克思正是通过对生产力内函、生产力标准、生产力价值的科学阐释,奠定了唯物历史观的物质基石,为我们找到了理解社会发史的钥匙以及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范畴具有显明的主体特征,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归宿,既取决于主体的力量,又取决于主体的需要。邓小平依据这一理论,进一步突出了生产力的主体特征,并将生产力的主体地位上升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认识的高度。

一、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论述

生产力是人于自然相互关系的哲学范畴。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内涵的论述至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人是首要的生产力。马克思认为:人们、工人、劳动力是生产力,“而且他强调“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1。

2——科学是重要的生产力。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只

不过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3。

——分工、协作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为前提,分工和协作不仅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创造了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因此,分工、协作是提高生产力的主要形式4。

——科学知识也是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作为生产力,即体现在劳动者的智力素质上。他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科学知识,已经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5。

从马克思对生产力概念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生产力实体性因素的视角看,人是生产力首要的因素;从生产力智能性因素的作用看,包括“一般科学知识”在内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生产力运筹性因数的层面看,分工、协作与管理是生产力的集体力。所有这些,都突现生产力的主体性特

34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9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1~22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1~22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290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1~220页

征。

二、邓小平关于生产力的论述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理论为人类社会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方法论意义。十八世纪爆发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就被人们称之为第一次科技革命,以及十九世纪爆发的工业革命被称为第二次科技革命,乃至二十世纪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无不证明生产力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决定作用。但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左”的思想的错误指导,不仅生产力的主体性特征被抹杀,而且连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源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也被当做“唯生产力论”遭到批判。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提出,预示着中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伟大复兴。早在1975—1979年期间,邓小平依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多次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特别是否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我国在新时期制定发展科学技术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方针和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88年,他又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以后的多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对生产力内涵的主体性特征作了科学的阐述。

1.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推动着生产力向高智能发展。现代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项基本要素和科学技术、管理、教育、信息等主要要素构成的。科学技术虽是生产力要素,但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需要通过渗透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和生产活动的管理之中,起着变革、统率和决定作用,从而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他的这种思想正如马克思所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科学知识,已经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渗入,使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及生产管理发生着质的变革:劳动者已由文化型过渡到了科技型,成为“人化”的科学技术;劳动资料已由普通机器过渡到智能机,成为“物化”的科学技术;劳动对象通过科学技术的处理,也成为“人工化”、“科学化”的劳动对象;由于现代科学的指导,对生产活动的管理已由科学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现代科学技术同其它要素和生产管理已形成了函数、倍数、甚至指数的关系。生产力则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成倍地或接见何级数跳跃式地向前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的智力、知识作为改造自然界的支配力量充分地显示出来。正如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所预言的那样,在未来的社会里,“最重要的生产因素将不再是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而是知识”,“知识的生产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数”6。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体系的发展,使科教兴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为此,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把发展科学和教育作为我国各项工作的战略重点。他认为,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发展的先导,推动着产业结构智能化发展。十九世纪以前,科学是建立在生产的基础上的,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表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循环过程。而今天“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7,因此,便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新的循环过程。科学成了生产的先导,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企业正在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化,知识型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8,“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之上的”9。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等新兴的智能产牛。过去被称为三大经济支柱的钢铁、汽车、建筑业已成为“熟悉了的工业”,退居次要地位。许多发达国家的知识型产品的产值,已在国民经济中跃居前茅。美国的微软技术和日本的电子工业已由物质产品的出口逐步转向技术专利出日和知识出口。

3.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人才成生产的主体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了劳动者队伍的智能化发展。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物质生产过程完全趋向于现代化、智能化。现在发达国家中体力劳动的消耗与脑力劳动消6

9德鲁克后资本主义.参考消息,1993.3.17 邓小平文选(72~82年).第84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页.第377页 邓小平文选(72~82年).第84页.耗之比,已由工业化时代的六比四变为一比九。由此便引起劳动者队伍发生着重大变化。在美国,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在数量上已经大大超过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日益增多,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已成为劳动者的主体,而且他们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载体,与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亘接联系,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我国邓小平指出,应该怎么看待研究脑力劳动?从事科学技术的人是不是劳动者?对这个问题必须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有各种个样的劳动者。有些人是完全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们同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处在对立的地位。但就在那个时候,也有很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如同列宁所说,“他们本人并不是科学家,而是学者,他们的劳动成果为剥削者所利用,这一般是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不是出于他们的自由选择”。马克思也曾指出:“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创造剩余价值,这就是说,他们也受资本家剥削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广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所以,他们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我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这是战略重点,是关键”10。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要提高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要把知识分子的地位从“老九”提到“第一”。激发全社会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齐心协力搞科技的热情,尽快实现我国生产力的现代化。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页.第377页

第二篇: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于是,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剩余价值无非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马克思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之后,又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马克思根据他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进而通过对劳动过程中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又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因而称之为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因此叫可变资本。由于代替可变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力,以其具体的有用劳动创造出有用产品,把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同时由于支出了抽象劳动,它再生产出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即剩余价值。资本自身内部的这种区别,反映了不同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突出了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科学地阐明了这个问题之后,才有可能考察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剩余价值率,即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或称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揭示了劳动力受资本的剥削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剩余价值率就是资本榨取工人血汗的测量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 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整个世界无不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可以说,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普遍特性。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

深圳富士康员工已发生“13跳”,10人死亡、3人重伤,全国工友、农友和其他任何一个略有良知的朋友闻此噩耗,无不为之痛心疾首,无不感到心惊肉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以来,深圳富士康在众目睽睽之下接二连三刷新员工跳楼纪录,必有其不可告人的企业“黑幕”。

富士康在我国台湾被称为鸿海集团,1988年投资祖国大陆,是专业生产6C产品及半导体设备的高新科技集团(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自1991年至今集团年均营业收入保持超过50%的复合增长率,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连接器和计算机准系统生产商,连续9年入选美国《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大排行榜(2005、2006年排名第二),连续四年稳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第一名。多年来集团杰出的营运成绩和扎根大陆、深耕科技的投资策略,深为国家与地方领导肯定: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李瑞环、李长春、吴仪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莅临集团视察,给集团“扎根中国,运筹全球”以巨力支持。只是显得另类的是,以富士康这样的企业规模、企业名气、企业实力,员工的收入居然还只能无限接近最低收入线。当然,这与富士康“代加工大王”的企业定位有关,富士康为国际很多知名电子品牌生产产品,但它从来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出厂后,被贴上惠普、苹果等著名品牌后,高价卖出,而富士康没有自己的品牌价值,它所能做的只是榨取自己工厂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像建筑工地的包工头,虽然是他们带着广大的建筑农民工盖起了高楼大厦,但这些永远不属于他们,包工头们所能攫取的也只是这些最底层劳动力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象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马克思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马克思说“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到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只有在不劳动时才感到自由,感到舒畅。这种劳动制度使人扭曲成为机器,人沦为了物。80后女孩青桐毕业后进入富士康做一名基层员,亲历过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和职场斗争,2009年辞职。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富士康工作期间,我也曾想自杀。”她说,自己进入富士康的第一年,每天穿着一件白白厚厚的只能看见眼睛的无尘衣,埋头工作12小时,出现一点差错,面临的是上级主管的批评,还要扣工资。工作时,有巡视人员突然出现在你背后,面无表情的看着你,吓你一大跳。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几乎没有娱乐活动,与外界是一种隔绝的状态,即使住在同一宿舍,大家也不怎么说话。那些试图或成功自杀的员工在劳资博弈中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有时需要遵守种种不合理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规章制度,必须用透支自己的时间和体力来换取勉强糊口的薪水,不少时候还被克扣拖欠。更重要的是,在企业主眼里,他们和冰冷的机器设备别无二致,都是换取利润的工具,都叫成本。在泰罗制的劳动过程中,人被异化为兽,这样的劳动活动被异化为痛苦的折磨,幸福指数几乎为零。连以后一月为主管的青桐姑娘就几乎自杀,更何况挣扎在一线的工人呢?难怪当青桐的自传体小说《毕业出狼窝,工作入虎穴》一书刚上市就反映强烈。

一个员工跳楼,可能是个体的原因,如果连续有员工跳楼,那么显然富士康有问题。富士康的员工以80后、90后为主力,必须认识到,新一代打工者和他们的前辈不一样了。虽然报酬是重要的考量,但对人生价值的评价不再只满足于报酬,他们更关心发展空间和人的自由与尊严。上升通道被堵塞,对未来的想象被挤压,头顶看得见而冲不破“玻璃天花板”,就会产生形而上的绝望。前员工马丽群,有一个特别身份,她是今年1月富士康跳楼员工马向前的姐姐。马丽群介绍:“我们的基层员工很辛苦,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做来做去,可以说被训练成了一台机器。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不尊重我们员工的自尊心。有的时间,说不好就骂,有时候骂你都很正常。”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富士康基层员工的生存境况。据称,富士康十分重视成本控制。2008年,深圳市把最低工资标准从750元增长到900元,这就让富士康感到受不了。为此,特地把手机生产基地转移到河北廊坊等地区。

在一份名为《富士康调研报告》中,专门讲述了富士康工作时间的“超现实主义”。调查报告中对富士康工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此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每条生产线都有生产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大家都要加班,在下班的晚课上,我们还要自我检讨。”仔细算算,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只休息4天,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要达到260个小时,甚至更多!260个小时里,一个工人可以创造多少的价值!但是,再看看每个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作为普通工人,即使算上全部加班费,每月也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六百元的工资,而这还是富士康针对连环跳事件推出“加薪30%”举措后的数字。甚至有工人透露,在上调工资后,原先的奖金被取消或减少,实际上收入“明升暗降”。由此可见,资本家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日益紧张的就业趋势,我们不得不过早的作好就业规划。或许你想过进入外企或国企,每月领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资,对外称这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或许你已将目光投向海外,指望着出国深造,做一个海归或争取一张绿卡;或许你下决心自主创业,创办自己的公司。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我们将在自己的公司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让我们看到,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会领着满意的工资,多年以后甚至可能在公司有自己的团队,在某些方面不可替代,但却始终摆脱不了被剥削者这一角色。随着科学的进步、劳动过程的复杂化和脑力劳动作用的加强,我们的实际工资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与我们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增长幅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领着工资,却也在无偿地为公司创造着不可计数的剩余价值。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真正价值,不能被职位和工资衡量。或许我们中有少数会坚持自主创业,扮演剥削者的角色,这也是摆脱被剥削身份的有效途径,自主创业的成功无疑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吸取富士康现象的教训,我们不应被利润蒙蔽良心,忽视员工的感受,无论在何时何地凝聚力对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去,才能使企业更有活力和创造力。当然,作为有理想有目标的新一代青年,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残酷地摆在眼前,如果不能适应就应该尝试着去改变,这个时代,还不需要我们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反抗去斥责。面对多变的社会,我们应保持思考,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指导实际。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明智的选择。

第三篇:【马克思论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去年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富士康员工已发生“16跳”,10人死亡、3人重伤。全国上下为之震惊,而这也引起了社会对于这个知名企业的高度关注和议论。富士康虽贵为全球500强的制造企业,但从供应链上创造的利润是零或零下,因为所有的物料都是对方指定的,用工量包括生产线上用多少工人,检修工有多少,都会在合同里做明确的指示,客户只是按照较高的人力成本的价格支付给代工企业,所以富士康的利润来源就是人力成本的差值。类似抽人头税,员工流动越快,人头越多,利润越高,如同券商,客户的股票换手率、成交量越大,利润越高。这是富士康与中国目前普遍的代工企业最本质的区别。更狠的是这个人头税或交易费还不是固定的,因此压榨员工便是富士康的第一要义。在这样的现象背后,影藏了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深思。由于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其在经济学上的地位很高。所以在这里我想简单的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来阐述一下富士康现象。

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呢?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关键在于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分开来,并且依据价值规律阐明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特殊性质。资本家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后,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这样资本家才有利可图。于是,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性质也就昭然若揭了,剩余价值无非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马克思深入地考察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他指出,工作日就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到的劳动力的一日劳动时间,它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或者说由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所构成。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来说是一个一定量,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则是一个可变量。工作日虽然不是固定的量,但它的变动并非漫无边际,它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变动。

这就是说,工作日的长短是有界限的,它的最低限度不能和必要劳动时间相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必要劳动始终是工人的工作日的一部分,而绝不能是它的全部,否则资本主义也就不会存在了。因此,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延长工作日,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工作日的长度也有其最高限度,那就是还有生理和道德的界限,超过这个界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就无以为继了。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资本获取更多的剩余劳动的欲望不能由工人的过度劳动,即不能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得到时,或者说不能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得到满足时,资本家就会在既定的工作日,想方设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满足其贪婪的欲望。

在一份名为《富士康调研报告》中,专门讲述了富士康工作时间的“超现实主义”。调查报告中对富士康工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此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每条生产线都有生产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大家都要加班,在下班的晚课上,我们还要自我检讨。”仔细算算,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只休息4天,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要达到260个小时,甚至更多!260个小时里,一个工人可以创造多少的价值!但是,再看看每个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作为普通工人,即使算上全部加班费,每月也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六百元的工资,而这还是富士康针对连环跳事件推出“加薪30%”举措后的数字。甚至有工人透露,在上调工资后,原先的奖金被取消或减少,实际上收入“明升暗降”。由此可见,资本家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富士康的员工跳楼,是因为受到繁重的工作的压迫,这是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表现。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因为后者也是以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的。所以资本家根据工人的劳动特点以提高劳动强度和长度来达到榨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富士康员工跳楼的原因,无非是员工们付出的劳动与得到的待遇不能相适应,也就是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现有的工资水平。富士康近期也进行了两次工资上调,方才勉强压制下连环跳的现象,也可见之前富士康员工待遇的不合理程度。

以上是从资本的生产与剩余价值观点对富士康“连环跳”事件的分析。总而言之,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过程中,应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尽可能避免富士康“连环跳”及类似事件的发生。

第四篇: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看“富士康”现象何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要在生产中创造出来,还要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经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剩余的一部分转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而富士康现象,不久前,已经弄得沸沸扬扬。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情况:

1、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警方调查,马向前系“生前高坠死亡”。

2、2010年3月11日晚9时30分,富士康龙华基地一名20多岁 的李姓男工在生活区C2宿舍楼5楼坠亡,原因疑为过年加班费被盗,一时想不开而轻生,对员工自杀的原因,富士康公司仍未表态。

3、2010年3月17日上午8时,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田姓女子从宿舍楼跳下摔伤,其本人表示跳楼原因为“活着 太累”。

4、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5、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饶姓女工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

6、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同时当天租住在观澜樟阁村的一位22岁湖北籍富士康男员工被和他一起住的父母发现不省人事,后抢救无效死亡。

7、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8、2010年5月11日,24岁的河南许昌姑娘祝晨明在宝安区龙华街道水斗富豪新村11巷某栋住宅楼9楼楼顶跳楼自杀身亡

8跳,9跳,10跳,11跳,12跳,13跳。。富士康中,这么多人跳楼,难道其中的原因不值得人们深思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富士康高强度且十分枯燥的工作与实际上微薄的收入不成正比,即资本家大幅度的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所导致的。

在一份名为《富士康调研报告》中,专门讲述了富士康工作时间的“超现实主义”。调查报告中对富士康工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5%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为4天,8%的工人“月平均休息天数”少于4天。此外,73.3%的工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工人月平均累计加班时间为83.2小时。“每条生产线都有生产指标,如果完不成任务,大家都要加班,在下班的晚课上,我们还要自我检讨。”仔细算算,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只休息4天,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一个月的上班时间要达到260个小时,甚至更多!260个小时里,一个工人可以创造多少的价值!但是,再看看每个工人实际得到的工资,作为普通工人,即使算上全部加班费,每月也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至一千六百元的工资,而这还是富士康针对连环跳事件推出“加薪30%”举措后的数字。甚至有工人透露,在上调工资

后,原先的奖金被取消或减少,实际上收入“明升暗降”。由此可见,资本家从这些工人身上榨取了多少剩余价值!

当然,资本家只有靠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才能更好的创造利润,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及国家的财政收入皆来源于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要将剩余价值转换为资金保证有商品再次投入生产,也要拿来支付国家的税收。而且,资本家自己提供了生产资料,也应该获得收益。但是,看看富士康的工人们,好多人,都是抱着来城市发展,光宗耀主的信念来到城市打工,都是为了攒点钱给孩子上学,攒点钱回家过年。但是,要知道,富士康可是在城市里的,城市里的物价水平,可是十分的高的,1000多元的收入,完全不够支付正常的衣食住行,好不容易攒了点钱,过年了,回家,买张火车票,就能把全部积蓄用完。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时间连续枯燥的工作,来自家里的压力,平时时间都放在加班上,诸多诸多的烦恼,都没处发泄。大概只能用鲁迅的话来形容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富士康的资本家们,你们应该多为正在生产线上流着汗,不停工作的工人想想,他们也是人,他们还在为孩子的学费,自己的晚餐担忧,你们难道就忍心这样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么?试想一下,如果换成是你们,每天10小时做着重复的单调的无味的工作,每个月得到的工资只够支付基本的生活支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换来的只是一张火车票的钱,家里还有孩子在等钱上学,你们受得了么?是的,不榨取剩余价值,企业将无法发展,但是,应该多为他们想想,适当的涨涨薪金,适当的多组织些活动,放松工人们的心情,而不是增加他们的加班时间!虽然你们开出的待遇,在如今求职如此困难的社会中,还是能吸引好多的应聘者前来,但是,如果不改变你们榨取剩余价值的尺度,第20跳,第30跳,还是会相继出现的,即使那十几跳无法拖垮你们的公司,但是,看到那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看到他们的亲人伤心欲绝的表情,你们能心安么?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剩余价值

2、腾讯网:http://finance.qq.com/a/20101011/005584.htm 给工人们多一点关爱,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

从电影《雨人》看马克思的人性理论

电影《雨人》是1988年就拍摄的一部影片。影片选择了“亲情”这个具有无穷魅力的情感主题,并且贯穿在整部电影当中,使用道德的多重选择来对“亲情”概念加以烘托。影片从一开始查理原本想利用雷蒙获得其监护权,到最后的不依不舍的感情,从查理把“雨人”带出医院开始直到“雨人”返回医院是影片的中心叙事段落,这其中无论从两个主人公的自身特点,还是从剧情中的感情变化,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

雷蒙,一个自闭症患者。因他的名字谐音同“rain man”,所以电影取名叫《雨人》。三百万美元把查理和雷蒙两兄弟联系到了一起,查理原本想利用雷蒙获得其监护权,进而得到一百五十万父亲的遗产,于是铤而走险,带雷蒙离开疗养院去洛杉矶。可是七天的共同生活却让查理改变了初衷。在整个过程中,两人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性的活动发展着彼此的感情,查理从一开始的金钱的选择到后来对亲情的选择,过程中两人不断与外部社会发生联系,人性本质的社会性也渗透在两人的多种社会活动中。

弟弟查理是个汽车商人,精明能干。但是在他的公司面临危险的时候,与自己不和并且多年不联系的父亲去世了,更要命的是父亲给他的遗产里只有一两旧车。这让查理很气愤,于是他去寻找那个得到父亲巨额财产的继承人,由此引出了“雨人”雷蒙。也是在这时候,查理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还有个哥哥,还是个自闭症患者,查理很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但是对金钱的欲望驱使他一步步策划如何从这个傻哥哥身上拿到那笔“本该属于”他的钱。无论查理是怎样的一个个体,他会做什么样的事,这些都受他自身生活的社会中的全部相互作用的影响。最显著的体现就是查理一开始对于哥哥的态度到后来经过两个人的朝夕相处,唤醒了他心里的亲情,这个过程是在整个与社会的接触中进行的,同时两个人的社会性也互相影响着对方。

查理的哥哥也就是“雨人”雷蒙是一个自闭症患者,由于先天的缺陷,父母害怕他伤害小弟弟,他不得不在弟弟查理出生后离开自己的家庭走进护理院,从此与世隔绝。然而,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雨人”的心理有缺陷,但是他却有着常人无法比的超强记忆力。雷蒙在疗养院里最开心的事便是每周六父亲的来访。在那一天,他可以和父亲聊天,谈论那辆1949年产的黄色敞蓬车,学习开车,享受父亲对他车技的夸奖,所以雷蒙总是对人说“我开车的技术好极了”。这不仅是他的骄傲,更是他的幸福宣言:我有一个爱

1我的父亲。虽然雷蒙是个自闭症患者,但是他还是与整个社会发生着种种联系,也体现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他没有金钱的概念。”这就使得他远离了世俗的人,走向他独有的内心世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随自己的兴趣做所有的事情,“下雨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出去。”这就是“雨人”,他住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拥有非常丰富的快乐,他很忙,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从雷蒙身上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从本质上看都是社会行为,它们都是以处于一定的关系中的他人的存在为前提的,他总会记得记忆中的父亲,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家的门牌号码,记得所有一切经历过的事情。

影片中所谓“道德的多重选择”,实际上指的是在片中作为弟弟的查理在对待金钱利益和手足之情上的两种选择,这也是构成影片矛盾的焦点所在。本片并没有什么花哨剧情,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是娓娓讲述一段被遗忘的亲情。伴随着哥俩“旅行”的开始,两人的亲情也在培养,在逐渐的磨合,只是特殊的血缘关系会加速磨合。从雷蒙身上可以体会到,无论什么样的人,对“爱”都有两方面的寄托,即爱与被爱,两者的同时存在,就构成了幸福。在兄弟两人爱与被爱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能动性与目的性,比如:当他可以笨拙地唱起儿时对弟弟唱过的歌,当他看到滚烫的热水,歇斯底里的尖叫,害怕坐飞机,准时看“人民法院”,晚上十一点准时睡觉,等等。

如果用“善”或者“恶”来断定一个人的人性本质的话,是有失全面的,例如弟弟查理一开始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得到大量的遗产,所以他才委屈自己非常难受甚至难以忍受的跟哥哥在一起。但是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的狡诈他的暴跳如雷他的唯利主义在哥哥善良天真的无形影响下变得温柔起来。同时也变得有人情味善良起来。不坐三小时的飞机而改坐三天的汽车。后来甚至帮哥哥脱鞋子,听哥哥回忆童年在一起的时光,还教哥哥跳舞。直到后来查理和“雨人”在赌场赢了一大笔钱后和苏珊娜一同乘车嬉戏。如果我们用善或者恶来断定查理的人性本质的话,这时会发现很难下一个定义,或者说很难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但是如果说其人性本质是社会性的话,就避免了这一标准的分歧,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自始至终查理无论怀着善或者恶的目的他都是与其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人性本质的社会性这一观点。

雷蒙的语言丰富多彩,喋喋不休的背后我们更多的是感觉到他的单纯和可爱,想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东西我们常人看来不关痛痒但在雷蒙那里却是如此的重要。比如,但有一样东西让弟弟大发了一把,那就是利用雷蒙惊人的记忆力算

牌。这部影片中有很多搞笑的情节,特别是在当一个“非正常”个体进入“正常世界”时的各种行为都会给人以怪诞、滑稽之感。影片借“雨人”大作文章,尤其是由于他的固执、苛守规章引出的连串喜剧,如前文中提到的闯入弟弟房间一段,在影片中段执意要买指定内裤以及当他借别人家收看电视时,家中小孩子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地盯着电视与他像孩子般看得津津有味形成的反差。其实,人的社会存在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只要人存在,这个过程就永远不会终结。“爱的付出”其实是件美好的事,因为没有一个人是铁石心肠。播下爱的种子,就会有收获。影片中的查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雷蒙这位从天而降的陌生兄长给他狭隘的生活打开了一个新匣子,他学会了倾听,理解了父亲,暴躁冲动的脾气也收敛了。雷蒙使他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幸福。送人玫瑰,手亦留余香,更何况送的是自己的真心!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人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存在,也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从其现实性上说,人是一种包含理性在内的感性活动的存在,即实践的存在。人在实践活动中吧自己从动物界区分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本质特征。憨傻的雷蒙不会表达,然而总是以他特有的方式守护着亲情。这种特殊在于他是个特殊的病人,他的一切情绪反应都是本能,不虚伪,不造作。所以,不管是弟弟查理还是我们这些观众,都被他感动了。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吝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因为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把我们磨练得既坚韧又脆弱,既聪明又敏感,我们会不自觉地把社会和工作中的彼此算计带进生活,所以在面对“情感”这一问题时总是踌躇不前。其实,不妨向雷蒙一样,简单一点,不去计较爱的付出与回报,跟着自己的心走:有了喜欢的人就勇敢的告诉他(她),遇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就多和他(她)联系。当我们主动跨出了第一步,就靠近了幸福。我们无法衡量爱的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就像雷蒙和查理两兄弟,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查理对雨人只是个模糊的印象,而雷蒙却紧拽着他们俩的合照,但是只要身边有那么一群能让我们觉得幸福的人存在就已足够。

下载梁海虹-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看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梁海虹-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看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