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莫言获奖引发的一些感想
由莫言获奖引发的一些感想
北京时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揭晓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作家莫言。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报道,我除了感到对中国当代文学得到世界认同的自豪感,还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
自从莫言将获今年文学诺奖的传言出现,国内便兴起了一股莫言热;一时间出版商纷纷加印莫言作品集,莫言的《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作品在各大书店一再脱销......一时间原本低调的中国作家莫言成为了街谈巷议的话题人物。
这种情形让我想起了3月份因为逝世纪念日重新被人们想起的诗人海子。人们举行了各种活动来几年海子,感叹着理想主义的式微;又高举着理想主义的旗帜,为海子的离去叹息不已。然而我们并不关心现实中诗人的死活和理想主义的真实处境,如同今天热捧莫言的我们并不了解中国文学的境况和寻根文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只是沉迷于消费,那么一切意义都可以被消解。我们将海子和莫言们一个个放上神坛,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合情合理,令人愉悦。然而三月过去后人们便忘记了海子,仿佛理想主义从未来过。那么十月结束时,我们是否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忘记莫言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可能造成危险的境地。当代国人极少能冷静、客观地评价事物;国人对诺奖的期待程度,从之前丁肇中等人之被热捧可窥一斑。如今莫言获奖,受到狂热追捧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维斯瓦娃获诺奖时被感叹“可怜的,可怜的维斯瓦娃”,原因在于一个写作者如果被做演讲之类俗事缠身,便很难再写出优秀作品了。如今的中国,也极有可能造就一个“可怜的,可怜的莫言”。
如果莫言很快被忘记,那便真是中国文学的悲哀。在轻小说、网络媒体风行的当下,传统文学逐渐变得不再受重视,普通大众需要的不再是艺术价值而是欢乐的好故事,很少有人去体会文学中的普世价值与人文关怀。如果再乏人关心,文学将会“已经倒下,已经死去,已经冰凉”。
而无论结局如何,莫言的获奖至少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学的生命力仍在,只要保持适度的关注与呵护,文学的花朵依旧会盛开。
第二篇:莫言获奖感想
由莫言获奖所想到的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掀起了莫言热潮: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报到了这一喜讯;莫言作品热卖;网友热议议莫言获奖。前段时间一打开电脑,不管是娱乐版面还是新闻版面,都充斥着“莫言诺贝尔得奖”的字眼,你不知道都不行。我自己在网上也看到了不少这样的新闻:国家领导人祝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连“大慈善家”陈光标也声称要在北京黄金地段赠送莫言别墅。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火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头衔充分发挥了它的“名人效应”,这一“名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还挺疯狂的:莫言和日本的村上是2012年诺贝尔奖呼声最高的两个人,有心计的商家将两者的书铺满整个热销书展台。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了得主诺贝尔文学奖结果揭晓前,书店展台旁边冷冷清清。然而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莫言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后情况随即发生变化:据说是两三个小时,书店里所有关于莫言的书都被一抢而空。而在图书馆,“莫言”也在诺奖公布后短时间内借完。更有甚者,后来听说连网上也已经买不到他的一本书。
对于国人的狂热态度,莫言本人闲的淡定很多:“得奖不代表我就是最好的作家,这不是体育比赛,我清楚中国有很多作家写得和我一样好,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莫言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这个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就没有意思了。”
对于陈光标赠送莫言别墅,大众疯抢莫言书籍这些现象,不少人呈批判的态度。但我觉得不能光从负面看,在当下这个比较浮躁的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好好看本传统文学书,如果借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开端引导社会大众去看,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学,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其实莫言这个名字,一直存在与大众的视野里。1968年莫言的《红高粱》在《人民文学》第三期发表后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8年春,电影《红高粱》获柏林奖电影节金熊奖,引起世界对中国电影的关注。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柏林电影节是公认的世界范围内著名电影节,茅盾文学奖是国内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通过这些媒介大众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了莫言,但像赠别墅抢书这些现象是没有出现过的。只能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世界性的更高的平台,他让世界知道了莫言,让中国人了解到莫言。他让莫言在一举成名的时候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莫言获奖了,这是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第一位中国籍人能获此殊荣。正像莫言自己说的那样中国还有许多比他强的作家。莫言能够获奖外国语言翻译家功不可没,也折射出中国要走出世界,自我推荐和有人宣传才行。我们的政府也应该组织未就业大学生和高中毕业生学习各国商业知识,鼓励他们到世界各国经商办实业,加大宣传中国文化。不光是加强了我们与世界交流,同时对增加就业也对大有益处。特别是能极大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生存能力和竞争素质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这个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就没有意思了。”
——莫言
莫言获奖不打紧,重要的是他获得的是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
第三篇:由莫言获奖想到的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际及前后都会掀起舆论的风潮,而今年由于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舆论狂潮更是呈现出汹涌之势。的确,这是第一次由中国本土作家获得这一殊荣,期盼已久、患着严重的“诺贝尔奖情结”的国人,其欣喜之情自然不难理解。但观乎这一段时间的媒体、国人言论,依然更够感受到“莫言热”某种癫狂的气息。
据报道,莫言获
诺贝尔文学奖后,政府立即颁发巨额奖金,开发商奖励海景别墅,山东高密县修建莫言纪念馆和塑像,当地准备投入巨额资金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莫言文化体验区,莫言就读的小学更名为‘莫言小学’,莫言作品即将选入教材,网上、实体店里莫言作品“疯卖”、“缺货”……更有甚者,莫言获奖的纪念邮戳、纪念T恤一时走俏;淘宝还推出了不少T恤,T恤上印着莫言的头像,以及中英文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字样;更有“高密火烧”、烤鸡被标注“莫言故乡”,白酒广告打起了“莫言牌”……。各种围绕莫言的匪夷所思的现象此起彼伏,国家机制、民族自尊、地方自豪感、层出不穷的商业利益等等无不乘着莫言获奖之机联手演出了一场带着“文学”面具的喧嚣的嘉年华会。
在这个文学被不断边缘化、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莫言获诺奖,自然是一个极富能量的话题。在众多衍生的话题里,真正是文学性的少之又少。“文学”被淹没在汪洋恣肆的口水里,被包裹在形形色色的衣服内,被杂糅进各式各样的观念态度,被夹带着或明或暗的私货。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的舆论却独独遮蔽了“文学”,或者说,文学被文学周边“鸠占鹊巢”,不可不谓之怪现状。当然,要追求“文学”的“纯粹”是不可能的,因为表述行为本身就是历史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文学”是实实在在的缠绕于虚虚实实的社会历史条件网络里,受到或显或隐的规范的限制。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市场、商业、经济、国家、民族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存在“纯粹的文学”,也不存在“纯粹的作家”。不妨说,“莫言热”的“非文学化”,乃是源于“文学”并非“文学”本身之事。由此说来,“莫言热”的“非文学化”倒是“正常”的。正如当地官员对莫言老父劝说道: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莫言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修缮旧居)不一定管用,成了点睛之笔。
如此,不妨换一个视角看待“莫言热”。恰恰是“莫言热”的“非文学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观察文学及文学的周边。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绝非自然之物,各种力量:经济的与政治的,个人的和集体的,民族的和国家的,……都围绕着“文学”,透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渗透进“文学”,从而塑造着“文学”。这次,由莫言获奖,各种力量簇拥着“文学”发出光怪陆离的声音和行为,只不过是一个“症候”而已。但说“文学”是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甚至经济的,还有一个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关键性难题。如果是主动的、居于“主位”的,那么这种“文学”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文学是被动的、被“笼罩”的,那么文学则成了一个卑怯、弱小、毫无主观能动性的婢女,只能落进现实这张紧紧织就的大网,堵塞想象和虚构世界的诸多可能性。很显然,这是一场“文学”自身有心参与却无力主导的“喜剧”,各种或明或暗的力量早已溢出了“文学”更够自主的范畴,它检验着、折射、测试着国民的文学观念,对文学的心理成熟度,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度。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对莫言、对文学“敲骨吸髓”、“赤裸裸”的“榨取”以及林林种种的看似豪言壮语的虚弱之辞。不过,遗憾之中又有欣慰,因为莫言自己还是清醒的。在多个不同的场合,我们看到了莫言不胜烦扰的疲倦和压力,听到了莫言的谦虚、谨慎以及对于光环和荣誉的警惕之心和忧心忡忡的表达。尤其是莫言的比较真实的肺腑之言:希望一切尽早平息,尽快进入创作状态。因为一个作家,最终是凭借作品说话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大声呼吁“把文学还给文学自身”,“把莫言还给莫言自己”吧。
第四篇:莫言获奖引发的营销效应
莫言获奖引发的营销效应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时,当瑞典文学院公布中国作家莫言成为2012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时候,莫言,一个平凡的名字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一时间,有关莫言的书籍销量在国内外将出现井喷式增长。而对于经营图书的电商来说,这将又是一场火热的比拼。
莫言作品指数
莫言指数 从上面两张截图可以看出,在国庆放进去,与莫言有关的指数一直都是非常稳定的,而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后,与莫言相关的百度指数在一夜之间翻了几十倍。不难想象,这将会又是一个网络营销的好机会。
国内电商图书的比拼
据了解,在网上传言莫言可能获得诺别尔文学奖的时候,以图书起家的当当网就开始给用户发短信,吸引用户前往当当网买书。而在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一些电商大佬都在微博上开始推广自己的图书频道。同时,当当、亚马逊和京东等一些电商网站纷纷推出了莫言的专题页面,来推广莫言的图书,并且很多莫言的图书都打出了一定的折扣。
莫言的商业价值
如果说,莫言没有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那么其生活也是会和以前一样。而现在却不同了,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揭晓,莫言的作品在各个渠道掀起了销售热潮;将会有更多的莫言小说改编成为影视作品,票房和收视率成绩预计非常可观;如果进行广告代言,广告收入也将会很高。从04年的北京奥运会刘翔夺冠,我们不难想象莫言将会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
文章由 如果吧 http://www.xiexiebang.com/ 首发、
第五篇:莫言获奖
2012年中国文学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虽然没有很认真的读过莫言的作品,因为实在是有点长。但对于这位老作家还是曾经了解过,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莫言的作品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很多重要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之前中国作家实力排名莫言高居榜首。
对于莫言获奖,并不是人人都肯定,大部分中国人都把诺贝尔奖神化,认为他这样一位乡土文学作家能获奖简直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我认为莫言是个很简单很现实很坦率的人 出自他手的小说具有生动表现力,人物语言和画面感都非常电影化,完全折射出社会真实的方方面面。他的个人化比较明、地域性比较强烈,他对于动态的社会性的描述、和史诗性情结的搭建极好。这主要是他对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涉及。尽管莫言本人创作长篇小说,但他对细节的强烈的描摹,比如一些血腥恐怖场面的描述,都是极其精彩的。
而这样说其实也不是觉得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最应该的,当然,他能获奖,那肯定是优秀的。而历史上,托尔斯泰、易卜生等大文豪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谁也不会否认他们的成就。就中国而言,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巴金等也没有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一部分的人认为他的作品“最符合西方文学的路子”,更确切地说,他的作品更符合西方人的某些主观需求,文字很直接,甚至残酷,说实话我是挺喜欢这种风格的,很实在。
总的来说,莫言获奖也为了民族争光,对以后中国的文学也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