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8:4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第一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利用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第二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新意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http:///zhxx/hjyw/201211/t20121112_241815.htm 中国环境报记者 徐琦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

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是两个在含义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时人们将其混用,但严格说来,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自然环境包括人类生活的一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代会报告中少见的这种动情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动容,也体现了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发展中日益显现的问题使我们明白了,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迈口号,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我们强调,不仅要保护自然,还要尊重自然,我们更急切地希望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太重,而现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复、疗伤的机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怎样才算是以自然恢复为主?首先就是要尊重自然界的各种规律。过去一说生态修复,总有人强调建设。其实,修复也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和功能。修复成功与否,取决于是不是真正停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干扰,而不是搞了多少所谓的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如何实现?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

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生态产品谁来提供?

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去年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提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功能的环境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

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不少代表发现,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也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共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政府理应成为第一生产者、提供者。“生态产品”的概念首次亮相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渴望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保障基本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将生态环境质量纳入基本公共产品范畴,从理论上明确了生态环境的显性价值,同时,提供生态产品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助的考量因素;也要求我们从实践上按照统筹城乡、梯度推进的原则解决农村、农民的环境问题,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农村、农业领域小而分散的污染问题。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底线,作为衡量又好又快的“好”字的最基本要求。可以说,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提供物质产品的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却提升得较慢。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篇: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明确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直接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会日趋激烈。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均排放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要求我国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和对话交流的位势,有效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四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中国环境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出我们党对制约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关键问题的深刻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和唯GDP论英雄等现象,已使资源环境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制约瓶颈。固守片面发展观和错误政绩观,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发展难以持续。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领域仍存在一些急需克服的深层次问题。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发展方式。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经济总量虽位列世界第二,但产业水平总体上较低,污染排放多,对环境破坏大。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构筑统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做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的出台,使经济社会建设逐步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然而,当前在发展决策、政绩考核、民生改善等方面,仍有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把环境、资源等生态因素纳入决策考虑范畴。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估体系,把生态建设、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范围。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氛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经济的健康高效,离不开制度的科学完备,也离不开文化的凝聚与弘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继承和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倡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培养生态伦理,弘扬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有利于形成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社会保障。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地区

污染排放大大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具有普遍联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搞好五大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当前,我们应全面理解“五位一体”内在联系,从全局出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就要从战略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人民不仅要富裕的生活、富强的中国,还要美丽的家园、美丽的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第五篇:毛概论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二班 姓名:周文强 学号:3011208223 【内容摘要】:

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的相继出现,使人类文明受到严峻的挑战。于是,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社会文明观即生态文明观,才能更加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生态文明、环境、自然、社会主义 【正文】:

一、生态文明的涵义及意义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建设生态文明与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400多亿吨,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导致全国约有50%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还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在实行环境统计的300个城市中,70%处于或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0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此外,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建设生态文明,凸显我党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执政理念的变化。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是人本主义的温情宣言。生态文明的主旨是“绿色价值观”,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一是把国民经济存在的问题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在分析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指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一些地方单纯追求GDP的畸形发展观,是各级官员扭曲的政绩观,是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增长方式实践证明,单纯追求GDP增长指标是片面的,它没有估量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损失和资源消耗成本;而且以污染环境和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没有前途,GDP的增长也难以为继,最终制约人与社会的发展。二是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三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要想摆脱生态环境危机,就必须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逻辑,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三者相统一的新型社会。近些年来,在环境、资源方面存在大量不公正现象,如城市向农村无偿倾倒垃圾,河流上游企业向下游大量排污,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廉价使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资源等等。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特别是日益增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突出矛盾,解决地区、企业、个人等内部之间的不和谐,重建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方面的公正秩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要问题是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但对于环境保护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不够,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结构性矛盾认识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积极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发展低能耗、高环保型企业。更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工业、农业、林业、旅游、交通、清洁能源、环保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发展生态产业,形成生态经济“产业链”。同时,坚持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与建设并重,加强生态资源的补充和培育,进一步夯实生态经济的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探索和推行绿色GDP考核办法。

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坚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企业建立起了环保公民意识,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当地方保护主义和官僚特权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山青水秀的大好河山一定会重现。

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新意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绿色经济、绿色矿业、绿色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不断得到推广。“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们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时,“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然位列其中。这足以表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点关切。要真正实现“三大发展”,建设好“美丽中国”,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环境文化体系的民族,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和崇拜各种自然之神,传统的以“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为核心的环境文化体系的形成,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种文化不仅是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中找到树立环境意识的根据,而且这种文化总是现实地发挥着作用。以文化因子的形式渗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这种文化提供给人们一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尺度。中华文明的延伸和发展是与中华民族深厚的环境文化分不开的。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这一文化根基,它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参与,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除了物质的丰富之外,还应包括拥有绿色家园、健康生活。党的十八大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既要生产发展、又要生态良好的现实难题,而且将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崛起。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净,未来一定可期。【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9-11-19(03).[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04-06(01).[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4]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M].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4-45.[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6]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7]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 [C].中国老教授协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2008.

下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编辑:admin 时间:2012-11-11 11:30:00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

    把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范文合集

    把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刘奇葆 ■编者按 11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省委书记刘奇葆题为《把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署名文章。本报今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更突出战略位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25日下午进行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农村建设 2012-04-06 实践证明,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不断化解......

    湖州市突出“六个重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突出“六个重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湖州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现代化生......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型社会”建设编辑:admin 时间:2012-11-24 20:25:0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1102班学号:11101140228 姓名: 余叙 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