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2年11月13日 03:31
来源:三秦都市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更多 分享到:
原标题:“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1月12日下午,三秦都市报副总编辑赵良作为“三秦好声音”互动栏目主持人,邀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环境资源处处长王雁林,西安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炳淳,分别就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开讨论。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三个和谐”
张炳淳:十八大《报告》以一个单独章节,比较系统的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阐述。
我做了统计,十七大《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共28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把生态文明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对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彰显执政党的执政意志。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早期对自然懵懂畏惧,到后来开发征服,现在又重归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这实际上说明了我们党对于自然规律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这个口号,我个人理解就是,天蓝、水绿、地净、山青。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用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发展中粗放式、不可持续性、污染排放过多、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作为环境保护部门的一员,我把我的理解归纳为“三个和谐”:一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三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形态。
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是要集中优先解决饮用水、大气、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化学物污染问题。二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分类,建设一批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完善其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估制度。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检测评估制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四是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生态功能。五要创建生态文明试点,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目前,我们有创建生态省、市、区县、乡镇、村和工业园等6级6个体系,今后准备延伸到生态户,推动整个生态建设。像西安浐灞生态区在2010年被授予了国家级生态区,目前,浐灞正在此基础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规划,这个规划已经通过国家环保部评审。从明年1月1日开始,西安市将实行新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考核指标要加上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把环境管理目标由过去的控制污染型,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型。
如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
主要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要把一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逐渐淘汰,提升一些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其次要通过国土空间布局,完成产业合理分布,以生态环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如西安现在建设的渭北工业区,在规划前,首先就要考察是否在合适功能区划里,是否影响公众健康,这样一来,就把环境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就是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基础上,逐渐实行环境分类管理。在优化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优先,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在重点开发区域,坚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限制开发区域,坚持保护为主,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在禁止开发区域,坚持强制性保护。如何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从环境这方面来讲,首先要让公众的环境权益得到公平对待。其次是要实现城乡之间的环境公正,尊重公众环境权益。具体来说,就是保证公众环境参与权。目前,我们做的一些和公众环境项目有关的评价时,都要召开听证会,让公众参与进来。还要尊重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比如在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方面,我们在今年的7月1日,率先发布了 PM2.5 的实时监控数据,让公众了解环境现状,愿意参加到环境保护中来,同时愿意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手段,保护环境。三是要维护公众的环境投诉权,目前我们已经开通了12369环保热线,各分县局也都建立了二级平台,及时接听公众投诉,及时转到职能部门,以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建设生态文明给自然留下修复空间
王雁林:首先谈谈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
十八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的阐述,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生态文明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总结。
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既是科学发展的产物,也是科学发展探索的结果。
从生态文明到“五位一体”
从过去说的生态环境到现在的生态文明,将生态和文明放在一起,我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理念,是将其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当中。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深入落实,我们发现,生态是最基本的,要把生态文明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个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原来是“四位一体”,现在是“五位一体”。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生态文明作为支撑,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了坚实的根基。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社会层面上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参与和不断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过程。离开了生态,人的生存发展就无从谈起。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我们10年来最大的成果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有种种需求,在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或者说是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人们必然会对于生态环境有要求,希望自己的家园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希望节约利用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以利于自己长期生存和发展。
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
从我们这方面来讲,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主要是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的防治。
在土地方面,中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要坚决守住口粮田,要严格土地管制,除了留够基本的口粮田外,还要在土地上做好文章。对存量土地,要最大限度积极利用,使其价值最大化,在未利用地方面,一定要根据国家政策严格执行。
在矿产的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我省也有许多工作要做。我省是一个矿产大省,尤其是煤、油、气资源排在全国第三。土地、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保障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战略性资源。
对耕地和矿产的利用和再利用,涉及到的不仅是我们一代人,而是今后的子子孙孙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它是我们生存的最基本保障。人的生存发展是依赖资源的,搞好资源节约是保护生态的最基本的手段。因而,在推进矿产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报告》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的要求。
地质灾害的防治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上。我们陕西是一个地质灾害很严重的省份,我们的防灾、减灾工作是与尊重资源、顺应资源、保护资源紧密相连的。现在出现的很多地质灾害都会威胁人和财产安全,这就是人与自然不太和谐的表现。针对这个问题,就要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自然修复的空间。
第二篇: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 彰显我党执政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这五大建设是一个 1 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明执政党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五位一体”总体格局丰富了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意义深远,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全党同志要负起时代和历史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让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抛弃传统的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所做的一切,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是对传统的工业文明的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是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而生态文明却是恰恰相反。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定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 2 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深刻领会其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毋庸讳言,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我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在过度的攫取中变得千疮百孔。许多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出现的问题也摆在了中国面前。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如果我们的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必要的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条件,那么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基础,进而导致整个社会文明受到威胁。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二、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
“美丽中国”,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名字,一幅壮丽而动人的图景。
从“诗骚”而下,美丽中国呈现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字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陶渊明描绘的田园之美;“半壁见海 3 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李白挥洒的旅途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目睹的边塞之美„„农业社会的自然和人文相交织,古典世界的风景和诗性相融洽,温润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现代化课题。美丽中国于是有了两张面孔:一张因袭乡土中国的冲淡;一张洋溢工业社会的热烈。就像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诗句,既珍惜“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山川自然之美,也礼赞“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建设之美。
“美丽中国”在十八大报告中应时而生,有着崭新的时代意义,蕴藏着丰富的时代内涵。
首先,“美丽中国”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美丽风景不能只存在于历史想象和悦耳歌声中。要唱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底气,必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治理水平。其次,“美丽中国”要有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看似寻常的土地、水、能源、矿藏,正变得日益稀缺。科学发展,并非追求浮华的表象,而是坚守朴素的本真。面对历史和未来,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其三,“美丽中国”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哲人有云,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方是唯一的自由。同样,与制度结合的监管才是有效的监管。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摒弃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 4 坏生态的种种行为,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建设的力量。
最后,“美丽中国”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因此,中国未来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只有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才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最直观的解读。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和谐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才能体现出科学发展的真谛。
“美丽中国”是中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未雨绸缪。地球是平的,世界是一体的,东西半球相互依存,没有谁能置身于地球环境的整体变化之外。“美丽中国”的提出,既是中国重新认识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也是中国决意为守护人类绿色家园尽职尽责的体现。
三、今后五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报告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意味着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三大战略格局”。
——报告提出,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报告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报告从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增加生态产品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美丽,更需要制度呵护。十八大报告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大力着墨,还首次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 6 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是“将生态文明要求纳入考核办法”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而此次报告语言表述的具体与详尽也意味着中共中央将在更为实质的层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官员政绩挂钩。
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几十年来努力不懈、孜孜以求的,是一个现代中国,也是一个“美丽中国”。站在十八大这个新的起点上放眼望去,天高云淡,生机勃勃,中国正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三篇: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热点专题复习: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苍山县卞庄街道办事处第二初级中学梁蕾
一、【热点点击】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在国际地下水论坛的发言中提到,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主任指出:“要想净化已渗透到深层的地下水污染需要1000年时间。”
材料三: 2013年1月19日,全球气候改善高峰论坛在山东德州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论坛中表示,日前中东部出现大面积的阴霾天气,都是因为人类活动影响到气候发生变化,而在雾霾中,50~80%的颗粒物均来自于燃煤排放。
雾倒是其次,主要是霾,对呼吸道是有伤害的,而且其中有些物质譬如PM2.5可以闯过人体的重重防线,直达呼吸道末端也就是肺泡,造成呼吸道的损伤,一些肺功能差的人或原本就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在这种天气里就容易出现症状或加重病情,感冒是最常见的症状。
二、【知识链接】
1.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
生活。
2.自然物种在减少;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
题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4.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等)。
6.我国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7.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8.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正确处理好三者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9.实行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0.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三、【追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3年1月8日《山西晚报》讯,近日山西省森林公安局关帝山分局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猎售野生动物案件,在非法商贩的仓库里,民警查获了23类400余只野生动物尸体。目前,4名嫌犯全部落网。2012年,山西省共查处各类森林和野生动物案件2995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人员5621人次,共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0余万元。据此回答1-2题:
1、山西省森林公安局的这些做法是为了()
A.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B.善待自然,杜绝生物物种的灭亡
C.让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越来越多D.为国家挽回更多的经济损失
2、下列对猎兽、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认识正确的是()
①破坏自然生态环境②传染多种疾病③损害生物多样性④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新华社北京2013年1月12日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中国三大著名景区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黄牌警告,督促三者不要一味注重旅游收入,而忽视对景点原貌的维护、对环境的保护。这体现了三大景区的()
A.吸引力有所下降B.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破坏
C.没有任何环保自然的措施D.游客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013年1月14日,一份名为《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指出,尽管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地运用财政和行政手段治理大气污染,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仍有7个位于中国。中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标准。这份报告由亚洲开发银行、清华大学等主办和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等官员、专家参与的跨国研讨会上发布。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直接表明()
A.我国的环境治理成效显著B.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C.我国的城市发展都不注重环保建设D.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继续加剧
5、环境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场所,环境问题的存在()
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回答:
(1)建设美丽中国,需从建设美丽家乡做起。请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在生态文明方面还存在哪些不美丽的地方?
(2)建设美丽家乡,针对上述(1)的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3)自然环境美丽了,如何让家乡的内涵也美呢?
7、近段时间来,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均遭遇“十面霾伏”。今年春节期间,74个城市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为426微克/立方米。按照国务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日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雾霾这个话题已经谈了六七年,但当时没有这么严重,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是GDP第一还是健康第一?以牺牲国民健康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没有任何意义!”钟南山谈到雾霾神情凝重,“要着力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的问题。”
“雾霾飘在天上,根子却在地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呼吁,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写入我国宪法,并确保每年生态环保投入增幅高于财政支出增速。请回答:
(1)“雾霾飘在天上,根子却在地上”,请举例说明生活中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的行为或现象?
(2)“以牺牲国民健康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没有任何意义!”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1.A 2.D 3.B 4.B 5.D
二、6、(1)略。
(2)答案提示: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科学发展、低碳生活等展开即可。
(3)答案提示: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明和谐风气、民主法治、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展开即可。
7、(1)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环境污染的所见所闻,去列举即可(如汽车尾气、高耸入云的烟筒、工业废水排入河流等)。
(2)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②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③以牺牲国民健康为代价发展经济,看似经济发展了,实际上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于国于民有百害而无一利,因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四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邓淇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过控二班20110979
摘要:美丽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资源环境严峻形势的紧迫要求,是各地美丽区域建设的适时提升。美丽中国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范畴,主要包括发达的生态产业、绿色的消费模式、永续的资源保障、优美的生态环境、舒适的生态人居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自主创新,必须依靠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是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和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8日召开。胡锦涛总书记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振奋人心,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报告中生态文明独立成篇,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党的十六大提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年前,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五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过去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空前加强。十年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面积8.63亿亩,是历史上造林面积最多的时期,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6.55%增加到20.36%。十年间我国提高了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环境准入门槛,颁布了实施清洁生产标准,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推进了pm2.5等新国标监测。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
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观,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美丽中国,在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实践和探索创新过程中,党对社会建设的部署越来越全面,对发展规律和深层次矛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越来越明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回应,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提升。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美丽中国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环境诉求,才能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5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紧迫任务和关键环节,持续加以推进和完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明的全面进步、社会的全面和谐。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
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列为前进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抓住这些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发展中的阻碍,保障发展的持久、稳定、协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中国,恰逢其时。
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障碍是在于科学技术和制度建设的相对落后,因此,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自主创新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我国一直把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任务。但是,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核心技术,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核心技术转让给其他国家;核心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否则只能是永远步他国的后尘。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既不可能沿袭资源型国家的路子,又不可能沿袭依附性国家的路子,更不可能沿袭殖民型国家的路子,唯一的选择是走创新型国家的路子。我们必须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领域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人才培养力度和科技开发力度。真正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低效益”的局面,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目标。
2、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提出是十八大报告的亮点之
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保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生态文明、绿色消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又通过作用于生态科技创新进而影响生态产业、绿色消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因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有本源性意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是单一的制度,而是制度体系。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总量控制制度、产业准入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等别无选择的强制性制度建设;大力加强资源环境税收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水权交易制度、碳权交易制度等权衡利弊的选择性制度建设;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舆论引学校教育等道德教化的引导性制度建设。
因此要实现生态文明,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凝聚共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十八大报告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具备更大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其次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2、明确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即“转、调、节、保、建”五个层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节约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气候适应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建设绿色中国。
同时,要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节约促进对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社会资源资源利用率非常高,因此,必须节约使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治理生态危机,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3、激励护航,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离不开制度的护航。“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十八大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制度保障。
这就要求首先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切实建立并推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其次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当前,全国各地频发雾霾天气,让人们对空气污染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全国人大代表喻春梅说,据专家分析,形成雾霾的PM2.5污染源中汽车尾气排放约为50%以上。为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势在必行。她说,近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相继下发了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她建议要加快研究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以有利于统一各级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有法可依。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这些美的实现必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结合。只有政治清明、经济富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方能做到“美丽国家”的要求。其中生态文明显得尤为重要,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开始,从小做好环境保护,养成爱护地球的好习惯,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美丽中国”的目标早日达成。
第五篇: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热点专题、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第一部分时政背景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主席李克强6月5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讲话。会议审议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和《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任务分工》。他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3.2012年6月29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印发《
4.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中国政府网刊发了规划全文。
5.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经济。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6.中国首个以“能源”为主题的流动科普展览——“和谐能源之旅”全国科普巡展广州站启动仪式11月30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1月27日期间,主办方将围绕“能源生态文明”建设,举办跨行业能源论坛、儿童“能源小卫士”到高校“能源大使”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强调每一位公民应对能源挑战行动力。活动将为广东民众展现宏观能源生态体系,倡导低碳智慧生活。活动鼓励民众关注能源安全与挑战、环境保护等议题,号召珍惜能源、善用能源。
7.201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水,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11月26日发布的《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纲要指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年来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部分地区高达90%以上,农业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很大。
8.12月5日,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
9.6月25日,我国首部以“优质生活”为主题的区域合作规划——《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在粤港澳三地同步对外发布。粤港澳正式启动共建优质生活圈。主体内容是:提出区域发展愿景,明确要将大珠三角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宜居城市群区域。第二部分关联考点
1、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3、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
本国策。
4、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三、【教材连接】
1、地球的三声叹息的原因。P导引72、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针对的策略。P导引73、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P导引7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必要性。P导引7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良好方式。P导引76、可以顺手做到的环保小事。P导引7-8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p教材七上1138、地球村的烦恼(资源稀缺,环境恶化)P导引439、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P导引4410、中国是个负责人的国家。(共同呵护地球家园)P导引441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及中华民族共同目标。P导引4412、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情P导引4413、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导引4414、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全面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相
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1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7、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计划生育、一国两制、科教兴
国、男女平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
18、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部分试题示例
综合探究题:
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建设美丽中国,需从建设美丽家乡做起。请想一想,自己的家乡在生态文明方面还存在哪
些不美丽的地方?
2.建设美丽家乡,针对上述(1)的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案提示: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科学发展、低碳生活等展开即可。
3.自然环境美丽了,如何让家乡的内涵也美呢?
答案提示: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明和谐风气、民主法治、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等展开即可。
五、【典型例题】
1、【聚焦热点 】(要求紧扣题意,联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条理清楚地分析说明。9分)
(2008年十堰中考题B卷)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
业结构、增产方式、消费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材料二:今年5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三城”(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联创动员大会。通过创建,让十堰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城市更美丽,人民生活更幸福,社会更和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生态文明”是基于我国哪些国情提出的?(3分)
【人口、资源、环境】
⑵为使十堰的“天更蓝、水更清”,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围绕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三个方面回答(既可以就一个方面回答三点,也可以每一方面一点。既可以回答有关方面的法律、政策、制度,也可以是当地政府的具体措施、做法。】
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3分)
【没有生态文明,我们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只有将生态文明放在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发展才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活动探究10分】材料: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看了上述材料,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决定开展系列活动,学习、宣传科学发展观。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任务:(2009年十堰中考题)
(1)撰写标语:为这次活动撰写一条宣传标语。(1分)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创建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十堰大发展等。(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成就列举:列举2008年以来,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三点,3分)
【取得抗击特大冰雪灾害的胜利;取得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等。】
(3)社会观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哪些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三点,3分)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仍在扩大;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矿难在一些地方频频发生;违法犯罪现象依然严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等。(每点1分,共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如果学生列举的现象从同一角度作答应酌情扣分)】
(4)各抒己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国经济社会怎样才能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分)
【①既要重视物质文明,也要关注精神文明、生态环境;②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③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每点1分,共3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里的国情主要指我国(C)A、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B、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C、资源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4、“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回收处理垃圾,变废为宝B、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C、为了牟取暴利,捕杀、贩卖野生动物 D、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5、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A)
A.潮汐 B.酸雨 C.臭氧层空洞 D.工业三废
6、分析说明题(要求紧扣材料,联系实际进行分析。9分)(2007年十堰中考)
《岩松看日本——感受日本环保》:日本这个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变得千疮百孔的岛国,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从战后复兴到成为经济强国的奇迹。然而,这个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获得的,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八大环境公害,有一半都发生在日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公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到今天循环型社会的确立,日本的环境变迁引人深思,日本经验也许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镜头一:自觉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
镜头二: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尽量循环利用。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相关列举:你所知道的曾经发生在日本的环境公害事件。(1例,2分)
【如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日本的爱知县米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的骨痛病事件。】
(2)简要说明:目前校园中垃圾分类收集状况如何?为什么?(4分)
【我认为目前校园中垃圾分类收集状况不尽人意。这是因为:师生尚未树立合理利用资源和环保的意识,对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缺乏认识,垃圾分类收集的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其他言之有理即可,4分)】
(3)畅谈启示:日本的环境变迁和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发?(3条,3分)
【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全民共同参与推动环保;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③三是在全社会提倡并大力弘扬健康、积极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④环保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每点1分,共3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7、(共10分)材料一:我市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下称“创卫”).“创卫”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里说道,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2011年十堰中考)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我市“创卫”有哪些优势?(3分)
【经济优势、科技优势、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水资源优势等】
(2)请你完成“幸福十堰”公式吧:
2011+“创卫”+=“幸福十堰”(1分)
【评分标准:回答一点,符合题意即可】
(3)从两个不同角度设计你心目中“幸福十堰”的蓝图。(2分)
【①全面小康目标要求;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③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2分)】
(4)你打算如何以实际行动获取幸福?(4分
【①立足本职。②热心公益。③奉献集体。④报效祖国。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如以实际行动为创卫做贡献)。(4分)】
六、【模拟演练】
1、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史我们的责任,中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建设生态文明?
1)、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
3)、美化大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主动为环保做贡献。
4)、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环保光荣,破坏和污染
环境可耻的观念。
5)、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积极同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6)、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积极参加各种环保公益活动。
2、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几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几条合理化建议。
1)、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努力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2)、严格依法办事,严厉打击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3)、植树造林、培植草皮,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加强绿化美化工作。
4)、加强综合治理工作,搞好区域环境卫生。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落实哪些环保行动?(顺手可做的环保小事)
4、材料一: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塑料袋已经“诞生”一百多年了,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它在某次评选活动中却被评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否则,将受到最高1万元的罚款。
(1)你认为,塑料袋为什么会被评为二十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人们随意丢弃塑料袋,浪费了资源,严重污染、破坏了环境。】
(2)据报道,在“限塑令”正式实施之日,有些商场为了招揽生意,仍然在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请你从法律角度来分析商场的这一行为。
【商场的这一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要加强环境保护,公民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国务院《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中指出,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商场为了招揽生意,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行为,违反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作为销售者,要在销售过程中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事,坚决不做法律所禁止做的事。】
(3)为了使国务院的“限塑令”得到有效实施,请你提出两点以上好建议。
【有关媒体要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力度,使“限塑令”深入人心;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监督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倡人们拎菜篮、用布袋购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