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实习
一实习概况
(一)目的1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2认识常见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并对所见到的植物进行记录了解其特点和其优点、习性
(二)内容
1.2010年4月25日,从杜甫江阁出发经沿江风光带生态系统一部分路到四羊方尊广场一路观察,理解体会沿江风光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6’、城市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城市居民、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
(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A、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
B、生活功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
C、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维持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平衡发展。
(3)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性
A、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B、城市不能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不是独立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在物质上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生存,必须依赖于周围的多种生态系统,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干扰。
C、城市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嘈声污染)等问题。
2.通过老师的讲解记录植物名称、所属种,了解其结构特性
二实习记录
(一)观察结果:
2.紫荆: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柚子:俗称团团果,芸香科,复叶结构。广玉兰:木兰科木兰属,又称荷花玉兰和洋玉兰。棕榈:棕榈科棕榈属。侧柏:侧柏科侧柏属,呈片状。马蹄莲:天南星科马蹄莲属,又称慈菇花、水芋马,:观音莲。垂柳:杨柳科柳属,乔木,雌雄异体,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子基部宽,前端渐尖也叫“垂杨柳”。火棘:蔷薇科火棘属常绿灌木。别称,火把果、救军粮。凤尾竹:禾本科箣竹属。山茶花:山茶科山茶属。麦冬:是百合科植物,既是中医药用植物,也是园林绿化地被植物的的首选品种。南天竹:别名,天竹、兰天竹、天竺、南天竺、竺竹、南烛、南竹叶、红杷子、蓝天竹、木兰竺等。龙爪槐:豆科槐属,别名垂槐、盘槐。海桐:海桐花科海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叶密生,树冠聊。叶多数聚生枝顶,单叶互生。龙柏:柏科圆柏属为本属植物圆柏(桧)的变种。红枫:槭树科槭树属枝条多细长光滑,叶掌状,偏紫红色。含笑:木兰科含笑属。竹柏:裸子植物,罗汉松科。八角金盘:五加科八角金盘属,叶呈八角或七角九角。狭叶十大功劳: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常绿小灌木,奇数羽状复叶,萌蘖能力强,对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鸢尾兰:兰科鸢尾兰属。迎春花:木犀科茉莉花属/素馨属。黄杨:黄杨科黄杨属。红叶李:蔷薇科梅亚科李属。龟背冬青:冬青科冬青属,叶小呈龟壳状。紫薇:千屈菜科科紫薇属,特点树干貌似无皮。苏铁:裸子植物,苏铁科苏铁属,开花罕见。榆树:榆科榆属。杜鹃: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桂花树:木犀科木犀属。银杏:银杏科银杏属。樟树:樟科樟属,常绿性乔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毛竹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猫耳刺:灌木,羽状复叶有3-6对小叶。紫叶鸭跖草:鸭跖草科紫叶鸭跖草属。大叶女贞:木犀科女贞属。栀子花: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华南五针松:国家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松科。杨梅:杨梅科乔木植物。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葱兰:石蒜科葱兰属。枫香树:金缕梅科枫香树属。
杨梅树喜阴气候,喜微酸性的山地士壤,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保持生态的理想树种。
四思考题
1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长沙沿江风光带生态系统,并阐明它在长沙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位于洞庭之南,衡山之北,三湘之中。麓山作画屏,湘江缠玉带,长长桔洲浮碧江心,是一座集“山、水、洲、城”为一体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城市。湘江风光带建设具备如下五个特点:一是与城市防洪排渍工程相结合,二是与治理江河污染相结合,三是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四是与相邻的交通道路进行整治相结合,五是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一是湘江大堤得到了彻底的整治,增强了城区防洪排渍能力,确保了城区的安全度汛,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1998年以来虽然经受了多次洪魔袭扰,水位最高达到了38.38米,超危险水位2米,城区都安然无恙。二是沿江景观逐步完成,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展现历史文化古城,特别是挖掘展示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用强烈的文化意识,建设和展现长沙优美自然风光的最重要景点,成为了长沙“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以及“再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标志性建设,成为了长沙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及城市的重要地标,受到市民高度赞扬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三是为广大市民营造了一个很好的休闲、游乐环境。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每天吸引十万游人前来观光、游览、休闲,或吟咏诗词,或翩翩起舞,或品评字画,各种文体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风光带的建设将两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起点高、品位高,不仅充分满足了市民休闲、休憩的需要,而且最充分的体现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展示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形成了既抗洪又供人观赏的风光带,大大提高了长沙的知名度,成功地展现长沙优美、自然的沿江风光,在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中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极大的推进了长沙城市建设及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
2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1、美化环境。
2、减少风灾沙尘。
3、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和多种有害气体。
4、吸收和屏蔽噪音、5、防止日晒降低地表温度。
一、从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员的联系看它们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制约的。具体途径是生物链,而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是绿色植物。因此,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基础。
二、从生物量来看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的量超过动物许多倍。比微生物更是大得多。也就是说,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主要是由植物量构成的。
三、从能量流动来看生态系统运行的能量基本来源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固定的太阳能;是光合作用使太阳辐射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供系统内的其它生物成员利用。没有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就不可能获得生命必需的能量。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没有绿色植物,生态系统内部就没有可供传递的能量来源,也就没有生态系统。
四、从形态结构来看绿色植物决定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我们知道,在生态系统中,动物和微生物都是依附于绿色植物而生存,它们或者从植物取得食物;或者由植物提供隐蔽场所或栖息地;或者两者兼得。这样,植物的空间分布就支配着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不同类型的植物定居在一起,会产生空间层次的分化,例如森林就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物层等,其中每一层次都为森林中动物和微生物提供了一种生活环境。植物的结构愈复杂,为动物和微生物所提供的生活环境就愈多样,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就愈丰富;由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就愈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愈大;生态平衡也就容易维持。
五、从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来看植物强烈地改变周围环境的能力对生态系统各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它本身也影响和改变环境。正是由于植物能改变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所以它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环境。例如,在植物群落内部,通过上层对光的过滤作用,光强度和持续时间均发生明显改变;群落内部的温度、湿度也和群落外不同;此外,植物还通过残枝落叶、分泌物和死亡残体改变土壤的成份和结构。因此,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是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化的基础。
六、从物质循环来看绿色植物(包括少数自养细菌)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利用简单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者,是沟通无机界与有机生物界的桥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生态系统其它生物成员唯一的食物来源。因此,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最基本的环节。绿色,给人以清新、柔和、惬意之感。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从化学角度看,它
还微妙而准确地反映着我们周围环境的特征和变化,供给人类许多有用的信息和物质。绿色植物最为突出的作用,当然就是合成有机物。这个庞大的“吸碳制氧厂”吸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日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跟吸收的水分发生反应,形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6CO2+H2OC6H12O6+6H2O+6O2接着葡萄糖分子形成淀粉:nC6H12O6(C6H12O6)n+nH2O
当淀粉在叶子里受酶的作用时又分解为葡萄糖:(C6H12O6)n+nH2OnC6H12O6
总方程式:6CO2+H2OC6H12O6+6H2O+6O2
这样,绿色植物就依靠自身完成了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氧气和有机物的制造厂,绿色植物中发生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许多绿色植物,还起着化学试剂的作用。杜鹃花、铁芸箕共生的地方,土壤一定是酸性的;马桑遍野之地,土壤呈微碱性;碱茅、马牙头群居处,是盐化草甸土的标志;如果荨麻、接骨木的叶里含有铵盐,预示它们生长的土攘中含氮量丰富……
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不仅人类苦不堪言,就连植物也是深受其害。在南京某处,曾出现雪松因附近工厂排出的SO2和HF引起针叶发黄枯焦的事件。象雪松这样敏感的植物,在有害物质浓度极低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时,起到了大气污染的“报警器”的作用。
在植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时,一般有害气体都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钻入的,因此叶片上往往出现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也会有所不同。如果伤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则多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而由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的尖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植物都可以指示大气污染;一般来说,不同植物所指示的有害气体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请注意,这是SO2污染的迹象。菖蒲等植物出现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是氮氧化物中毒的不祥之兆。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现“白斑病”,说明空气中有臭氧污染。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发出花叶,多半是讨厌的Cl2在作怪。其他的指示植物还有:紫花苜蓿、胡萝卜、菠菜可以监测SO2污染;菖兰、郁金香可以监测氟污染;苹果、玉米可以监测氯污染等等。而像柳杉、银杏、国槐等植物,甚至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呢
五实习体会
这次实习给我的收获确实不小。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原来在课本上在电视中看到的各种不合理的现象总觉得似乎离自己很远,然而在走出了象牙塔后,才发现原来这些不合理离自己是如此的近,是如此的严重。我们已经感知到了环境的恶化,也知道环境的恶化会对人类本身造成巨大的威胁,然而我们仍然有着很多急功近利的人,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去破坏那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生态平衡。同时,我们也有很多盲目的人,他们本着保护环境的心理想去做一些切实的事情,然而却由于知识的缺乏,思想上的盲目自大,往往是南辕北辙,不仅没有保护环境反而由于他们的保护心切使得环境的恶化大大加剧。而事实上往往,生态系统有它自己的调节方式,根本毋需我们的看似“好心”的多此一举。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像鲁迅先生那样“摇旗呐喊”,以唤起国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我们还应该向国人大力宣传科学知识,我们要树立的不仅仅是环境危机意识还更应该是正确的科学的环保意识!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也发现了不少亮点。首先让我耳目一新的是燕南园中那自然淳朴的居住环境。相信这种环境应该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而其中生态与人的协调,我想也是值得我们所借鉴的。其次便是自然环境中各种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第二篇:生态实习
生态学实习报告
8月30号,2013级环境科学专业到天津市蓟县八仙山开展了生态实习活动,并在相互鼓励和老师的带领帮助下,所有同学登上了最高峰——聚仙峰。八仙山是巨大的天然氧吧,是京津后花园,在攀登1052m的聚仙峰的途中,欣赏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提高身体素质、清肺的同时,也实地了解了很多生态学知识,将生态学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巩固运用,此行得到了很多收获。
一、地理概况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原始次生林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天津市蓟县东北部燕山山脉南翼,古长城以北,以河北省兴隆遵化相接壤,位于蓟县城东北34公里处,是国家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距京、津、唐、承四市腹心,东西宽8.7lm,南北长10.8km,位于40°7′24″~40°13′53″N,117°30′35″~117°36′24″E,总面积5360 hm2.保护区为中低山脉,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植被演替系列中,属于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顶级群落,植被类型丰富,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0.1℃,年平均降水量680~750mm,夏季相对湿度60%~80%,无霜期195d,全年光照足,有利植物生长,境内植被以阔叶杂木林群落为主,森林覆盖率80%以上。这里群峰汇聚,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保护区内峰峦叠翠,林海茫茫,曾经是清东陵的风水禁地。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经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
二、植物
此次爬山过程中,注意到沿途山杨、杜鹃、核桃、胡桃、板栗较普遍,但是松树特别少,柏树较矮小、菌类也不常见。2.1 山杨
山杨为杨柳科杨属的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叶子接近圆形,具有波浪状钝齿,雌雄异株。分布广泛,多生于山坡、山脊和沟谷地带,常形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其他物种形成混交林。为强阳性树种、耐寒冷、耐干旱的瘠薄土壤,对土壤要求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皆可生长,适于山腹以下排水良好肥沃土壤。天然更新能力强,在东北及华北常与老林破坏后,与桦木类混生或成纯林,形成天然次生林。
八仙山是长城系石英岩,形成的土壤有机含量不高,容易成酸性。保护区位于燕山迎风坡,夏季多雨,丰沛的降水,温湿的气候,由于土壤水分多,土壤盐基离子(即K+、Na+、Ca2+、Mg2+、NH4+……)遭到淋溶,排除土体进入地下水,易形成淋溶褐土。所以八仙山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酸碱性适合山杨生长,且山杨能够适应该类瘠薄土壤,途中该类植物出现频率极高,可见其在八仙山地区覆盖面积较大,所以说明山杨这类植物是该次生林保护区内一类重要次生植物。
山杨单株生物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各器官分配序列为树干>树根>干皮>树枝>树叶,从林分生物量的增长速度来看,山杨的生长速度逐渐缓慢,碳汇能力逐渐下降。同时,山杨天然次生林群落碳储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大,树干>干皮>树枝>树叶>树干,树干的碳储量占据主导地位,直接反映了有机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水平。山杨林碳储量在中龄林时期增长加快,说明在中龄林时生长较快。山杨作为温带次生林区的主要树种,对其进行生物量及碳储量的研究,是测算温带地区碳汇功能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有效估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不仅可以较少全球或区域碳平衡估算中的不确定性,而且对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也是有一定意义的。2.2 杜鹃
在八仙山另一常见植物即各类杜鹃,但因季节问题,所以在此次实习中没能看到杜鹃花。杜鹃是落叶灌木,分枝多而纤细。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在钙质土中长得不好,甚至不生长。因此土壤学家常常把杜鹃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生物。杜鹃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
植物他感作用即一种植物通过它产生并释放于环境的生化物质对另一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植物通过他感作用对其他植物产生作用,从而增强本物种对其他物种的竞争力或自身对其他个体的竞争力,抑制生境内的其它植物的种子萌芽率、幼苗的正常生长,具有调节种群结构、抵御环境胁迫和作为重要的化学信息传递物质的作用,他感作用已被证明在森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杜鹃属植物群落中存在明显的他感作用,杜鹃属植物生长的土地如果被用作农田,作物生长将受到严重抑制。有研究表明,因为杜鹃树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抑制了其他物种的发芽和生长,同时杜鹃花吸引并垄断传粉的昆虫,对附近的其他物种产生影响。杜鹃属植物入侵的地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包括植物物种、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的损失。但是这些杜鹃属植物每天所释放出的挥发性气体相对含量较小,一些具有他感作用的物质成分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寻在较强的抑制作用,这些他感物质在自然状态下多大浓度下才会产生他感效应,他感物质如何协同生境条件(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2.3 核桃和胡桃
在所到八仙山地区,有大面积的核桃树,并参观了有上百年历史的胡桃树,通过了解,原来核桃和胡桃是一种东西。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壳是内果皮,外果皮和内果皮在未成熟时是青色,成熟后外果皮脱落。核桃营养价值丰富,同时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能减少患抑郁症的几率,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黑发等。除了可以食用果实以外,核桃还可以经过雕刻成为精美的工艺品,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也象征着吉祥、免灾。
气候对核桃产量影响是巨大的,气候的变化无常,致使核桃产量的高低不稳,变动很大。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降雨量及光照等,其中以自然灾害对产量波动的影响最大。据对八仙山当地居民的了解,2016年因为气候原因,导致今年核桃产量将比往年低。
近年来,国内与国际对核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受产业特性和市场需求的多重影响,核桃价格一路攀升,虽然各年有起有落,但总体上是呈现上升的趋势,核桃成为了具有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核桃价格具有明显的集聚性,即在核桃市场上,一个大的价格波动后面,跟随着大的价格波动,小的价格波动后面有小的价格波动。大的价格波动往往对核桃市场的稳定造成较大冲击,使林农遭受收益风险。同时核桃市场不存在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相反,风险越高回报越低。原因可能是,核桃和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相比,需求弹性较大,当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时,会增加投入成本,提高投入风险,价格也随之增加,高于市场普通核桃的均衡价格,出现了替代产品,使收益下降。另外,核桃价格波动是不对称的,当价格上涨或下跌时,对波动的冲击是不对称的。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应促进农民的兼业化,加强农民的组织化,并保障食品的安全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的透明化,使产品绿色化,加强人民以及国际对于我国出口产品安全的信心。2.4 板栗
在八仙山地区,另一经济作物应属板栗。板栗又名栗、栗子,是壳斗科栗属中的乔木和灌木的总称,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雌雄同株。约有7-9种,我国一般分为2种,野生板栗和杂交改良板栗。我国普遍种植的是杂交培养的改良品种。各种板栗树都结有可食用的坚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所以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生长。板栗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其适宜的年平均气温为10.5~21.7℃,若温度过高,冬眠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气温过低易使板栗遭受冻害。对土壤酸碱度较为敏感,适宜在pH值5~6的微酸性土壤生长,因为栗树是高锰植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活化锰、钙等营养元素,有利于板栗的吸收和利用,八仙山地区土壤呈酸性,且大多数岩石中含有锰,所以该地区有利于栗树的生长。南北方因地区差异,所生长的板栗也不同,北方为炒栗种,其果实较小,含糖量及蛋白质较高,淀粉少,糯性;而南方为菜栗种,果型较大,含糖量低,水分高,淀粉含量多,梗性,适宜用作菜肴、糕点、罐头等。
板栗的种植主要依托山区林地资源,兼具有不与粮争地的显著特点,也是最为代表的木本粮食产业。大力发展板栗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板栗不仅是一种经济作物,板栗内皮对酸性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潜力,对镉、铅、铜和锌4种重金属的吸附容量明显高于许多天然吸附剂。有学者用板栗内皮作为材料,运用红外光谱扫描等技术进行去除酸性废液中重金属离子机理研究,探求经济有效的重金属废液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板栗内皮表面存在-OH、-NH和C=O等活性官能团,这些基团可以与溶液中的重金属发生螯合反应;在吸附溶液中的Pb2+和H+的同时,向溶液中释放K+、Ca2+、和Mg2+,这表明离子交换是板栗内皮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重要机制之一;同时红外光谱与质量平衡实验的结果表明,板栗内皮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制为离子交换与螯合反应相互耦合。这些研究对推动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2.5 松树、柏树和菌类
在所到蓟县地区,松树的数量很稀少,而柏树虽然在八仙山中很少,但是在环山公路两侧却很多,只是都相对矮小,生长情况不是很好,对于菌类,在八仙山景区中几乎没有发现。相比于云南的山地的情况来看,云南的山川中,土壤上有特别厚的落叶覆盖层,最主要的是有厚厚的松叶覆盖层,并且可以直观感受到,云南山区的土壤湿度远大于八仙山地区,有很多蚂蚁等小生物。湿度、腐殖层的成分、生物有可能是影响两个山区菌类生长情况不同的重要原因。2.5.1 松、柏
虽然看到的松树很少,但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八仙山地区有油松林,而云南地区的松树品种为云南松、思茅松。油松为松科针叶常绿乔木,为阳性树种,针叶2针一束,浅根性,喜光、抗瘠薄,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云南松针叶通常3针一束,且柔软,思茅松针叶也是3针一束,但是思茅松喜高温湿润环境,不耐寒冷,不耐干旱瘠薄土壤。柏树,为柏科侧柏属的一种常绿乔木,雌雄同或异株。喜光,但幼苗、幼树有一定耐荫能力,一般生长在山的侧面,较耐寒,抗风力较差,耐干旱,喜湿润,但不耐水淹,耐贫瘠,可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上生长。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多用于建筑、家具、细木工等。
现在有学者采用松树锯末以及各种改性后的锯末作为吸附材料,以废水中的污染物质为吸附对象,研究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锯末投加量及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力图找出廉价高效的生物吸附剂。因为锯末作为农林废弃物,因其孔隙度高,比表面积大,含有多种活性物质而吸附性能较好。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利用山毛榉锯末、松树锯末以及桃树锯末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其中,在对二价铜离子吸附研究实验中表明有较好的吸附效果,随着pH值的增大,锯末的吸附量和除去率逐渐增大,当pH值为6时吸附效果最好,随着锯末投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减少,除去率逐渐增大,用柠檬酸钠改性后的锯末吸附效果明显提高。在对罗丹明B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松树锯末对罗丹明B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经硫酸改性后的锯末其吸附效果进一步提高。也有利用柏树锯末为吸附剂,研究不同吸附条件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松树还被应用于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气POPs采样的传统方法是使用主动大气采样器,但是主动大气采样器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工作时需要电力驱动,且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加之苛刻的野外条件,其在大范围内POPs同步采样观测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一般来说植物叶子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越能富集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松针表面有一层厚厚的脂性膜,其表面积也比同质量的叶子大,大的表面积增大了和空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接触面积,松针表面脂膜厚度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叶内的扩散系数成正比,因此松针更有利于富集大气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且松针中脂溶性有机污染物由根部吸入的贡献极微,因为绝大多数的有机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只能进入根的外表皮,不能深入到根的内部和木质部,因此松针能反映周围大气的污染水平。虽然还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但是松针仍不失为一个区域大气有机污染评价的生物指示物。
由这些研究可以看出,这些植物在解决现在的环境问题上有很大的潜力,作用机理以及提高吸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环境研究提供了一个方向。2.5.2 菌类
菌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一般不具有叶绿素等色素,大多数异养。菌类植物可分为细菌门、黏菌门和真菌门三类彼此并无亲缘关系的生物,人们可以食用的具体指大型真菌。很多大型真菌都具有较强的富集金属的能力,食用菌体内主要重金属是铅、汞、镉、砷。食用菌在菌丝生长阶段并不严格要求潮湿条件,但在出菇或出耳时,环境中的相对湿度则需要在85%以上,而且需要适合的温度、通风和光照。食用菌是好氧真菌,氧气不足则不能正常发育。食用菌生命过程是吸氧吐出二氧化碳,在菌丝体生长阶段,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有刺激菌丝生长的作用,超过一定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多数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弱光也无不良反应,强光则影响菌丝体生长,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不需要直射光。所以,八仙山的菌类较少首先应该是湿度不够。
食用菌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同时,栽培食用菌剩下的菌渣也越来越多,每年有大量的菌渣或就地堆置,或直接施入田中,一方面造成了农业有机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了周围环境的恶化,因此,如何环保有效地处理好食用菌菌渣成为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初步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用作食用菌再生产的配料、用作饲料、用于堆肥、用作燃料、作为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等。如何将食用菌废料综合利用,还应因地制宜,进一步研究。
三、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蓟县是天津是唯一的半山区县,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洼地,旅游资源丰富,集古城、名山、雄关、秀水、奇石、幽林为一体,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与文化基础,在政府扶持和市场催生下,从1994年兴起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县政府从2005年开始进行规范管理。通过政府引导、部门协调、属地管理、农户参与,形成了“景区依托型”、“村集体组织型”、“公司介入型”三种模式,实现了由初期的个别村、个别户到目前的“百村创建、千户发展、万人参与”跨越式发展。继2010年蓟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之后,他们已相继拥有1个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2处“中国美丽田园”,1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逐步成为该地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渠道。
通过攀登八仙山以及3天2夜的农家乐生活,首先该地以旅游特色村、生态园、博物馆、养生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地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值得肯定,但是八仙山景色之一“水奇”:山泉飞瀑、溪水奔流,冬季不涸,夏流成河,山水相连,生机勃勃,每年向于桥水库注入1.2亿立方米纯净水。这一点在实地观察过程中没有感受到,刚进入初秋,但是八仙山景区内大部分沟渠和池塘都干涸,而且底部植物都已经枯死,可以看出缺水不仅仅是一两天,池塘旁边警告牌上的“小心溺水”显得很喜感,也很悲哀。仅有的几处有水的地方,水质从直观上来看,颜色和浊度都不太好。除了植物,作为主要景色之一的水能让人直接感受到一个地方大致的环境状况,而八仙山水资源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可见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兴起的同时,对景区的保护还有地方做的不到位。除此之外,在农家院附近随处可见垃圾的随意堆放、饭店的脏水随意排放等,纵使这样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还是频频出现恶臭,所以可见当地面源污染很严重。3.1 面源污染来源
首先一个重要来源即农业污染,该地区有很多生态园、果园等,这些耕地、果园每年将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据相关研究,各种化肥施于农田的消耗率一般为30%-50%,未被利用的养分会通过淋溶、渗漏等地下径流的形式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尤其是果园数目的增加。在农业生产活动和集约化畜牧养殖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化肥、农地膜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的使用和使用后不及时科学的处理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其次是村镇居民点污染,包括各种形式的农家院。据了解蓟县规划区内包含了7个行政乡镇,237个自然村。村镇布局散乱,使得村镇生活污染、废弃物分布范围广泛。其生活污水、垃圾、粪便、堆肥等对库区水源构成威胁。目前。这些村庄的污水污物大部分没有固定处理设施,平时积存于沟塘、洼地,汛期随水流入水库。
以上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直接污染地下水和土壤,还通过向空气中扩散而污染大气等。一方面对人们身体健康直接产生危害;另一方面受污染的土壤生长出不健康的农产品,对人类产生间接和潜在性危害。3.2 改善建议
最重要的是提高当地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作为他们的主要来源,应该树立起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的不仅是环境,同时也是维持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一是完善整体规划。总体来看,蓟县休闲农业还存在项目类型单一,特色产品少,同质化、零散化现象严重,尚未形成高水平的区域性旅游体系和科学的空间布局。有的村自然发展,杂乱无章,有的村城市化、商业化严重,淡化了乡村的自然、生态特色。二是完善基础设施供给。铺设收集废水的管道以及跟进相应的处理设施。很多旅游村道路狭窄、路面损坏。农业旅游区内,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服务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农家院的客房、餐厅、洗浴等主要设施条件相对较差。要重视旅游村内设施的提升,包括修建优质的行车道路、打造特色的村内景观、建设充足的村内公共设施、搭建村内公共服务平台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搭建起互联网的高效营销平台。遵从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对农家院的结构进行改进,不仅要维护原生态的农家风貌,还要使院内结构、卫生环境等满足多人食宿的要求。三是提高整体营销意识。该地区有大量的农家院,但经营主体较为松散,各自为政,综合效益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并且缺少有特色、有内涵、有文化的产品,该地区可以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找出独有的亮点,如毛家峪的长寿文化、古槐村的中草药文化、坝尺峪的太极拳、玉石庄的素食文化等等,进而设计出更多形式的旅游产品。使当地不仅风景美,文化也美。
四、个人总结
休闲农业发展要尊重自然,避免人工雕琢,摒弃城市浮华,营造独特的乡村氛围。同时对农业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开发,宣传发扬当地文化,保持特色。
为期3天的实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下如白驹过隙,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风景,并且在途中巩固学习运用了已学的知识,在和老师、同学们的交谈过程中,对本专业有了更深的体会,对未来的规划也有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有更大的机会接触专业老师和同学,确实增进了大家之间的感情,第一次深切体会到整个专业这个大集体。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有的同学坚持徒步上山、下山,让我看到了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同学在攀爬过程中,主动帮其他同学拿东西、一个人带上这个小组的干粮和水,负重坚持到最后,让我看到无私、善良和担当;有的同学积极活跃气氛,帮助大家熟悉彼此,耐心给同学们讲解游戏规则,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愉悦的气氛,在这里我看到理解和真诚。每一个同学在3天时间里,无论多辛苦,都坚持不懈,每个人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这将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大学生活里一段美好宝贵的回忆。
最后,最要感谢的是4位带队老师,不仅要替我们规划好每一个实习的环节,安排好所有的事情,从实习地点到吃住问题,老师们费尽心思,还要陪着我们一起攀上聚仙峰,在途中也不能像我们一样专心致志地欣赏风景,还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在每一个岔路口、在队伍的最后,都有他们的身影,我想老师们一定是身心疲惫、心力交瘁,非常感谢老师们3天里的陪伴、教导和关心,在这3天里你们是我们最好的朋友,非常感谢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实习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将你们教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为我们专业的发展、为改善环境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今天我们以你们、以天大为自豪,希望将来你们也能以我们这一批批的学生而自豪。
第三篇:生态实习总结,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生
态
学
实
习
总
结
姓名:
班级: 学号:1290
在霍州七里峪的实习已经结束,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的充实。在这期间,我们学到了许多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并且这些东西还可以让我们对理论知识得到更为直接的理解和运用。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这次实习主要分为2个内容:植物的认识,森林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调查 前两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住处向山上走,沿途张老师悉心讲解沿途植物的名称、特点、药用价值等相关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
山上的植物很多,我虽然见过很多植物,却不知道叫什么,更不用说辨认了。上山后,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加入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这一天下来收获颇丰,我认识了许多种植物,了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我通过对植物的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我深切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滋味。两天的实习是难忘的,用心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做的是森林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调查实习。它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我们需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仪器。我们采用了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样地调查时,我们需要在森林里拉出一个10*10平米的大样方,其中:乔木样10*10平米,灌木样方5*5,草本样方1*1平米。拉样方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不能有深坑,只能在一个坡面上拉样方。这就需要事先踩好点。我们还要进行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植被调查在1*1平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我们需要测量以下几种因素:植物名称,层次,层次盖度,高度,多度,分布等等。在统计和作报告时,要注意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关于森林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调查实习,我深深的感觉到,我的基础知识是多么贫瘠,未知物种有几十个。还有,在调查研究时,对于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此外还需要耐心和毅力,不能马马虎虎的做事情。
最后实习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们思考:如何把体积单位转化为毫米?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分几个方面?为什么要在山里建立3个气象站?首先,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树冠对降雨的截流作用;2.枯枝落叶层对降雨动能的缓冲作用3.森林土壤对地表径流的分流及渗透作用。3个气象站有利于准确完全的了解山里气候变化,因为气候因素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这一次的实习我感受颇多,首先没有足够的实习器材,我们无法精确数据,其次我们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很匮乏,几乎认不出大部分的动植物,对一些实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靠,第三,野外实习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体魄,一些粗重事情是在所难免的。还有,在调查研究时,对于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此外还需要耐心和毅力,不能马马虎虎的做事情
第四篇:2009生态实习总结
实习总结(2009)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治学严谨、管理科学、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位于江夏区。今年我们会计系第一次到该校实习,由我带队感到非常荣幸。
江夏实习组在这次教学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效果,受到了学生、老师、领导的欢迎。我感到该校领导的重视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保障。在实习学生未进入该校前,该校就有一套完整的实习计划,对实习的管理达到有理有序,并选派最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
我所指导的实习小组共有13人,在该院信息工程系实习,内容是财务管理学、中级会计学、预算会计等的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还有教育调查的工作。
首先实习学生对于教学工作很投入,不仅听指导教师的课,只要有空,还听会计教研室其他教师的课。从试教、备课、授课、改作业、辅导、考试各个环节上,从严要求,实习小组所有成员进行了试讲,互相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点,提出了不足。讲课后请实习学校指导老师进行评课,使他们逐步掌握了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习期间,实习小组成员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虚心求教,热爱学生,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华师大学生的极高素质,班主任工作中以自己的细心和耐心赢得了学生的欢迎,还成功举行了公开课,受到了实习学校的高度评价。
整个实习小组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调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对他们是非常满意的。我也非常感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老师对我们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万书记、何院长,院办主任张老师对我们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
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我从一开始联系实习学校,就与实习学校相处融洽,关系处理得较好。从听实习生的试教,到听实习生的正式讲课都认真对待,克服困难。对待实习生,教学上,班主任工作从严要求他们,与大家相处很好,顺利地过完成了这次实习指导任务。在今后的教育实习指导工作中,要不断努力工作,积累经验,使实习生觉得有更大的收获,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更坚实的基础。
2009.11.7
第五篇: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生态景观规划实习报告
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
即崇明东滩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结合与体现
生态景观(Landscape Ecology)指由地理景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景观(植被、动物、微生物、土壤和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经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和人文景观(人口、体制、文化、历史等)组成的多维复合生态体。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间的系统耦合关系。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
第一是从景观的直观景象来认识。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应用于景观建筑学,这里寓有美学因素。尽管现代景观建筑学对景观的理解不限于此,但它依然是景观建筑学的主要目标。
第二是从个体的属性结构上理解景观。在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被科学中,景观原理用以说明个体各属性在地表的结构格局,这个属性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如岩石、地表形态(地形)、土壤个体、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地貌景观、土壤景观和植被景观常被用来描述格局。
第三种观点是景观为一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景观是地球表层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这一生态系统有别于一般生态系统,它们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继往开来整体,着重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生态景观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由于它们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则研究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人类利用之间的综合作用。景观这一生态系统坚持了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并强调人地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将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得以综合分析,从而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同时,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而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可以从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概念上看出,湿地公园与生态景观的结合非常紧密。湿地公园的设计,建造,运行,中间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生态景观理理念。可以说湿地公园式生态景观理念的体现于实际的运用。
下面就具体说说关于崇明东滩湿地公园: 总面积达32600公顷的东滩湿地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东端,是国际著名的候鸟亚太迁徙路线(西伯利亚-澳大利亚)上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地。每年有108种、数百万只湿地鸟类在此育肥、越冬和中转,其中珍稀保护鸟类有白鹳(Ciconia ciconia)、白头鹤(Grus monacha)、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等。“崇明东滩对于候鸟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补给站,候鸟在此停留后就要面临飞越太平洋的漫长旅程,因此在东滩补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候鸟的存活率和生育率。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而崇明东滩又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尤为重要。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向长江排放的水体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各种污染物,东滩的存在相当于一个建在长江口的高效污水处理厂。有关专家日前对东滩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结果发现这里每平方公里土地每年就可以带来46万元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如果今后得到开发,每年还可创造26万元的旅游收入和科研价值。然而“寸土寸金”的东滩湿地在过去数十年中却受到围垦、非法捕捞、捕猎等人类活动的破坏,导致湿地规模和生态功能的日益萎缩。对东滩影响最大的人为影响因素是围垦,建国以来已有442000公顷滩涂被围垦成为农田。最近的一次围垦发生在1998年,围垦高度仅为海拔2.5米,直接导致东滩湿地的平均宽度缩短到3.5公里,其中草滩平均宽度仅余0.9公里。大规模围垦的后果就是东滩鸟类整体数量的下降和种类的减少,雁鸭类从约4-5万只降为约3万只,鹤类数量也逐年下降。此外,东滩的生态功能逐渐退化,区内光合作用利用率仅为0.3%,而国际同类湿地平均水平为2%2001年崇明东滩被列入《拉姆萨公约》(Ramsar Convention)下的“国际重要湿地”,2002年中国政府将东滩湿地列为未来5到10年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东滩围垦就此终结。由于长江带来的巨量泥沙淤积在长江口,崇明岛每年新增土地面积500余公顷,因此过去人们认为滩涂是取之不尽的资源。
我们在进入东滩湿地之前,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由于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最东面的滩涂地上,一马平川,而长期的海风,使得风力发电机能够时刻不停的产生电力,这就已经体现了生态和经济的结合。而一排巨大儿整齐的白色风力发电机,又构成了一处别有风味的风景,使得生态,经济,景观,三个不同的东西都非常默契得结合到了一起。这也就体现出了生态景观规划的重要作用,源于自然,利用自然,但却不破坏自然。
东滩湿地公园的开发理念是,因地制宜,把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资源合理利用结合起来。东滩湿地公园的环境与资源功能主要有这些.1:水量补充功能:湿地能够储存降水和地表水,然后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排放到邻近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
2:生物资源功能:湿地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量的水产品,海产品可以直接产自湿地。崇明岛东部的不少农民及少数外地渔民至今靠东滩自然湿地的资源生物维持生计。
3: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湿地具有明显的生态系统边缘效应。生物种类异常丰富。许多鸟类都把湿地当做营巢,觅食和隐蔽场所。东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也毋庸置疑。
4:水质净化功能:湿地有助于维持和提高河流,湖泊,河口的水质。由于湿地位于陆地和水源的交界带,径流从陆地汇入水体以前,要流经湿地。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大过程可以去除和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东滩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的强弱依赖于湿地植被组成及覆盖度。
5:小气候调节功能:湿地具有一定的水环境特征,许多湿地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流入水量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影响气温和降水量,改善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6:科学研究功能:湿地由于其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而如今湿地的功能和机理及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还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东滩湿地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有关组织人士的关注。
7:河口湿地的特殊功能:湿地本身也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崇明岛的建设和开发也是建立在对已淤积湿地进行围垦改良的基础上的。河口湿地,由于径流来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沙,在河口区由于潮流的阻滞,径流流速减缓,大量泥沙就沉降下来,逐渐淤积形成陆地,使湿地前沿不断向海推进,同时也加速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现在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从上可以看出,现在湿地公园已经在生态建设的大潮中一级越来越发重要。而东滩湿地公园的建成,就是生态景观规划的一个典型的成功事例。东滩湿地公园源于自然,但是又高于自然,不但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人文效应。又在保护原有环境,改善原有环境上有了大的改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在如今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要并肩发展得今天,类似东滩湿地公园这种模式的生态景观规划方法是可以作为典型。可以说是生态景观规划的一个小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