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复习大纲

时间:2019-05-14 08: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中特复习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中特复习大纲》。

第一篇:毛中特复习大纲

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不定项选择10个(共30分),简答题

4个(共28分)辨析题2个(共10分)论述题1个(12分)

毛中特复习大纲:

第一章: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1、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1、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第四章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第五章: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怎样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六章: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3、怎样理解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是什么。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是什么。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第八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怎样理解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如何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

5、如何理解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6、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

7、怎样理解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8、如何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为什么说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0、我国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九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怎样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人权,与西方民主、人权的区别是什么。

第十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我国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第十一章:

1、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2、怎样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第二篇:2013—2014第二学期二本(二年级)毛中特复习大纲

2013—2014第一学期毛中特复习大纲:

题型:单选40个(共40分),不定项选择10个(共30分),“小论文”题1个(30分)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提法、新观点。(15分左右)

第一章: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章:

1、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1、怎样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第四章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第五章:

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是什么

第六章: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3、怎样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5、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是什么。

第七章: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第八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怎样理解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如何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

5、如何理解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6、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

7、怎样理解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8、如何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9、为什么说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0、我国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九章: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怎样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民主、人权,与西方民主、人权的区别是什么。

第十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第十一章:

1、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2、怎样理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论文题评分细则:

1、题目观点正确、立意新颖、言简意赅、现实性强。(4分)

2、论文形式包含“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四个方面。(6分)

3、正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结构安排,且每一问题内容须有标题显示。如:

一、„„„;

二、„„„;

三、„„„。(6分)

4、字数700—800字之间。(2分)

5、结构合理、论点突出、论据充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10分)

6、每两个错别字扣一分。(2分)

第三篇:毛中特复习大纲_概论课基本知识汇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

部分基本知识点的列举

第八章

1.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P178

2.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

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P179

3.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180

4.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的标志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P180

5.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P180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邓小平P182

7.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表现在四个坚持P184

8.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是

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P188

9.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

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P188

10.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P189

11.社会主义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

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P192

12.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P193

13.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P193

14.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

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P194

15.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

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P195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P195

17.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

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P196

2/1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其原因是

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P198

3/17.现阶段,坚持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出发点是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P198

4/17.现阶段,坚持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目标是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P198

18.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P203

19.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P204

20.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加强自主创新P205

21.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

集成创新能力P205

2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P206

2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

科技人才P206

2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P207

25.始终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P210

2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P211

2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P211

28.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P211

2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P214

3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P214

3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P214

第九章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P222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P223

3.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224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是

1954年P225

5.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225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228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P228

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P229

9.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P231

1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P231

1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P232

1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P232

13.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

实行村民自治P233

14.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中国宪法是在1982年P234

15.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1989年P234

16.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来实现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P234

17.我国宪法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P236

第十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P251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P256

3.江泽民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P259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259

5.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

实现共产主义P260

6.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P260

7.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是

以爱国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P260

8.当今时代,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是

科技竞争P265

第十一章

1.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P273

2.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P273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P276

4.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经是

发展教育P284

第十二章

1.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悠久的中华文化。P293

2.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造成近代中国局部地区的分离状态的根本原因是

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割中国的结果。P294

4.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P297

5.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1954年12月P297

6.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中的“一纲”是

:台湾必须统一于祖国P299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是在1979年元旦P300

8.1983年,邓小平阐述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构想”P301

9.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11月P302

10.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在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P306

11.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正式签署地方是

北京P307

12.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1999年12月20日P307

13.1992年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的要点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P308

14.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形式粉碎一切图谋分裂祖国的阴谋,保证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在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P311

第十三章

1.当今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是

生存与发展P319

2.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是

对内图稳,对外思和P319

3.当今世界时代的主旋律是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P320

4.共建和谐世界必须坚持

包容精神世界P320

5.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是

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P321

6.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

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P321

7.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关键因素是

军事力量P321

8.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家实力的基础是

经济力量P322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P322

10.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P322

11.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

新科技革命P323

12.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

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P326

13.首次代表中国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周恩来P326

14.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327

15.中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

独立自主P328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

国家主权平等P331

第十四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P337

2.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于

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P337

3.我国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P344

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P344

5.中国革命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是

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P353

6.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

为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P357

第十五章

1.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

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P364

2.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密切联系群众P371

3.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脱离群众P371

4.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P381

第四篇:毛中特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7、深化收入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第五篇:毛中特期末主观题复习(最终版)

1、党的建设。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新的要求

党章修正案在总纲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党的建设基本要求中,强调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进一步强调求真务实,把它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列作为党的建设第二项基本要求;增写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的内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是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目标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更加完善依法治国目标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差距扭转,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下载毛中特复习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中特复习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中特复习第一章要点归纳总结

    毛中特复习第一章要点归纳总结 为了方面2011年广大考生复习,万学海文辅导专家为大家总结了毛中特复习第一章要点,归纳总结如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毛概复习大纲

    2013-2014(1)学期《概论》复习大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重要意义以及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毛中特论文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现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调查时间:2011年5.9-5.11 调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 宿舍 教学楼 调查对象:河北工业大学......

    毛中特论文

    班级:通信工程9班 姓名:张三 学号: 0513110101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标题自拟) 摘要:(五号楷体)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核心......

    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2012-2013复习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毛中特会议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会议总结(蒋中挺) 考研政治毛中特所涉及的重要会议较多,为了方便学员记忆,蒋中挺老师将各会议总结如下,教你快速记忆毛中特各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

    毛中特心得

    毛中特学习心得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让我们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先进成果。因为有先进的理论因为有先进的理论,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

    毛中特心得体会

    毛中特心得体会 俗话说:理论联系实际,在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这本书后,我们有必要也很需要进行社会实践,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