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寿光市上口镇第三初级中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寿光市上口镇第三初级《中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一、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
学校生命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我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认真贯彻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
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教育内容重点为:
1、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及染色体对遗传特征的决定作用;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2、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评价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学会自我悦纳。
3、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建立自然美好的性别角色形象;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基本原理;学会应对敲诈、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技能。
5,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6、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钦佩顽强的生命。
7.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8、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9,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
三、生命教育重在实施
我校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既要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要突出重点,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更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要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科教学
1、显性课程
《科学》: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新生命的出生和婴儿发育过程以孕青春期生理发育与性心理变化的过程.了解与生育有关的健康知识以及与人口发展有关的政策.知道现代健康人的特征,养成健康的饮食与作息习惯.了解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养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为习惯.债得安全使用水电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让学生体验与感悟真实生活,要给学生更多的观察、探究与调查等体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采用讨论、交流、辩论、讲座、参观、举办专栏小报等多样形式,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能力。
《生命科学》: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理解人体的整体性.认识人体遗传和变异现象.懂得健康的概念,学习制定健康计划、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及其预防方法,了解安全用药的常识.学会对意外伤害进行应急处置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时要注重实践体验,教学活动形式力求多样化,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活动情景或场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区资源,注意把课内的学习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及行为习惯紧密联系起来.
《思想品德》:知道生命既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和社会.认识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要爱护自己的生命,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懂得具备生活的自理能力和掌握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能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闲暇生活,保持良好的心境.善待自己,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人,知道公民的人身权益受法律保护、了解公民获得法律保障的途径,教学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状况,采用课堂讨论、典型案例分析、社会现象观察和调查、实践体验等各种生动的教学形式.
《社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对个体生命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有所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社会现象观察和调查、实践体验等各种生动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认识。
《体育与健身》:学习体能常识、青春期体育健身常识、体育健身安全、体育锻炼与青少年机体发展、体育锻炼与自然环境、体育健身与卫生常识、生存技能和方法等内容,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青春期身体的各种变化,留下成长记录,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时应运用讲述、演示、观察、比较、设问、分析、讨论和实践等方法,借助个案分析及信息技术等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
(历史):通过学习中外优秀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使学生认识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史进在中的创造活动,感悟历史人物对真理和正义的豺追求和精神风貌,进而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生动、具体、形象地运用各类材料(史料)创设历史情境,采用图表制作、看图说史、故事演讲、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活动方式,围绕相关历史主题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开展专题讨论、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展览馆、组织专题讲座、设计板报或网页等活动,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2、隐性课程
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语文课要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
地理课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核以生存的环境之问的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音乐与美术课要利用艺术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
(二)专题教育
我校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初中阶段的专题教育,要结合学生青春期的成长特点,探究生命伦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内容.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压力,探讨关爱他人、保护自己的途径与方法等。
(三)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1、班团队活动
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强团队组织的凝聚力,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使学生真正懂得集体组织对个人健康成长的作用,进而在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中激发起对政治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学生的班团队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自主活动和同伴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
2、节日、纪念日教育
我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法定的各种节日和纪念日,特别要以世界环境日、禁毒日、预防艾滋病日和清明节、重阳节等为契机,从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健康发展出发,关注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学生的各种困惑,整体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
3、仪式教育
学校要通过十四岁青春营及入队、入团、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各种仪式,精心组织设计,力求规范长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唤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幢憬.
4、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的重要载体.学校要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社团、生物科技社团、心理互助社团、体育健身社团等,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欣赏和热爱生活。
初中阶段要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学会关心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
5、实践活动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和农村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人的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命,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通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发挥社区学院的作用,提供环保、居家生活设计、人文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制作和婚姻伦理等教育服务活动.宣传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家长开展亲子考察等实践活动。
中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关爱社会弱势群体,锻炼生存能力,通过角色体验丰富其对人生意义的感悟。
学校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通过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主题活动,《青春驿站》——学生自主广播,《我为少男少女歌唱》——生命教育征文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生命知识学习、生命安全体验以及生存拓展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来自于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防范与自救办法,规避危险与伤害。通过开展“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的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毒品,不涉足社会网吧,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丰富的、人性是多彩的、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等等。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使生命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绝对主体,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引领学生确立生存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得生命的健康成长。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医院等社会机构去参观、访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
第二篇:最新寿光市上口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寿光市上口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上口一中
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展优秀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全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和谐教育。结合寿光市《关于建立学区教 育共同体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特制订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现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建立以寿光名校为中心校的学区教育共同体,实施联校行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建立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共同体内实行学校管理经验传输借鉴,探索教师流动、考核评价等新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助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探索实践,努力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等方 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成效,从而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寿光教育。
二、成立学校教育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田永刚、马香池
副组长:张桂芹、张公元
成员: 黄兴茂、张书村、李雪海
三、工作方案与措施
1、共同学校管理(1)积极参加联盟学校的主要领导会议。制定共同教育管理内容与方案、制定学校管理层交流制度;制定共同管理模式;共同教师培训;制定联盟学校常态经验交流、参与见习日常管理等办学方针和理念等实施方案。(2)针对联盟学校之间的学科与日常管理的差异。积极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到联盟学校学习参观。
2、共同教师培训。(1)各校派出以学校各科教研组长为骨干教师的队伍听取开设的讲座、示范课等活动;同时各校也积极准备骨干教师参 1
加将参加活动
(2)组织联盟校区内学校的所有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对。各学校出具骨干教师名单,根据青年教师的科目和成长的需要,由各校领导班子,特别是业务校长协调安排;本校的骨干教师在辅导联盟学校青年教师的同时,也要担纲辅导本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各校统一协调人员,统一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同时加大合作力度,实行校长负责下的教研备课组、年级组结对、教师结对、学生结对等方式,深度交流。每学年一结对,每半月一交流座谈。
3、共享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和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有了网络条件的支 撑,学校充分利用教学闲暇时间,与结对学校一道开展“同课异构集体备课” “有效教学网上沙龙” “备课资源共享” “网上视频教学经验交流”等 教学科研活动。针对学生的思想,开展有关学校管理的网上专题研讨活动; 针对学校办学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共同研究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 办法和措施。
4、共同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每个学期每年级每学科集体备课 4 次以上,并把集体备 课的纸质档案与联盟学校及时交流;开展教学专题研讨,学区内通过互开研 讨课、说课、评课、教师论坛等方式进行教学研讨,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必须至少开展 1 次。
5、共同德育管理。共同德育管理。共同建立德育管理模式,开展德育共建与交流活动。共同开展团队活动,每学年开展 1 次以上主题团队活动。我们的德育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尊重老师,孝敬父母的感恩启蒙教育;二是涵养浩然正气,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修养教育;三是勤奋刻苦,立志成材的激励进取无悔人生教育三个方面。好的经验和管理模
式现在学校内部交流,然后再到学校联盟内部交流。每学年两次联盟交流。
6、青年教师培养交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联盟学校继续实施“师
徒结对”活动,通过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提 高目标,通过师傅针对性带教,使青年教师(参教不满三年的年轻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言传身教,健康成长。担任师傅的教师则要切实搞 好“传、帮、带”,督促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入门并缩短走向成熟的路 程。每学期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教育业务能力进行相关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挂钩。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7、学生交流结对。学生交流结对。每学年召集1次以上由联盟学校共同参加的主题活动。开展学生“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内容如下:
一、手拉手结对。组织学生以通信、电话、网络、节假日互访等形式,结成“手拉手”对子,建立经常联系,互学互帮,相互促进,共同争做有道德的人。二是“手拉手”互访。组织“手拉手”学校和结对小伙伴之间互访,学校之间开展德育工作交流; 带领学生参加对方组织的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交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 的经验;组织“手拉手”小伙伴到结对学校参观学习,到对方同学家 中做客,传递友谊,表达爱心,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三是手拉手共成长。以“读一本好书、写一篇感言、参加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养成一个好习惯”为内容,组织“手拉手”小伙伴相互约定共同参加一项社会公益活动,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开展竞赛,使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下的中小学相互了解、相互感知、相互激励,懂得感恩,乐于奉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项交流多在本校进行,跨学校之间的交流多为电话、QQ 等信息联系,大型活动一般每年举行一次,时间在暑假。由学生自己组织。
三、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业务校长和教研组长为骨干成员的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各共同体的组建事宜,并不定期地开展对共同体工作的抽查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确保各项工
作顺利推进。明确责任,强化考评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责任,加强领导,认真落实每项工作任务。
二 0 一一年九月
第三篇: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生命教育指导纲要(2014-2018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全面推进我市生命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园、中小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素质教育新模式,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促进广大师生健康成长、素质提升及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旨在帮助师生珍视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
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前幼儿、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对生命的体悟逐渐深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其生活方式及生命价值取向受多种因素影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挑战,需要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意义,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市学校(含幼儿园)在尝试探索生命教育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需有机整合校内外资源,从组织、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和系统构架,以生命教育理念推动学校教育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三是优化家庭教育的需要。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养态度和方式,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生活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生命质量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实施生命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促进石家庄教育科学发展,为建设幸福石家庄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科学的生命教育体系,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实施生命教育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开展实际工作的同时加强课题研究、实践研究、行动研究,以科研为引领,逐渐规范生命教育的重点、内容、途径、方法、教材等。
二是坚持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生命教育要面向全体师生,以发展和预防为主、对生命危机进行保护性科学干预为辅,三者有机结合、齐抓共管。
三是坚持知识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原则。既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知识培养,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普及生命教育知识、增强生活体验与提升生命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是坚持开放性和地方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开放的眼界和心态吸纳国内外生命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同时立足本土的教育历史、文化等现状,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生命教育内涵与外延。
五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学校要立足本校历史传统、校情学情和原有经验,在保持稳定、继承优良前提下,应教育改革要求而发展,应生命教育 实践需求而创新,做出实效,形成特色。
六是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等各自不同的教育作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七是坚持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生命教育先行单位构建生命教育试点校、指导中心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步开展、区域推进。
三、生命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一)实施生命教育的目标
立足于广大师生生命个体与团体的需求,致力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特色的石家庄生命教育模式,实现以下教育目标: 一是优化生存状态。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自护与救助技能,懂得卫生保健知识,认识生与死,树立科学的生存观;在安全、信任、自由的成长环境中,体验生命的珍贵。
二是提升生活质量。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实践能力,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倡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互为生命支撑,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体验爱与被爱。
三是实现生命价值。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进行生涯规划,拥有健康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生命潜能,为家庭、集体和社会作出贡献,体验需要与被需要以及实现价值过程中的幸福和高峰状态,从而树立积极的生命观。
四是维护生态和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与可贵,敬畏生命,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界所有生物生存与健康的权利,体验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是培树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中,营造全员参与、全程跟进、全方位实施生命教育的氛围。二是整体规划和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管理制度、内容序列、评价体系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生命教育理论架构。
三是探索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策略、途径、载体等,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建生命教育新模式,推出新举措。
四是提升教师和家长实施生命教育的意识、理念和操作能力,积极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提升其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促进自我生命觉醒,自觉将生命教育理念运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
五是探索生命教育的石家庄模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突出实践性特点,深化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效。
四、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生命教育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做到循序渐进,相互衔接。
(一)学前阶段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认识常见的安全警示标志,初步形成安全意识;认识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懂得自我保护;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喜欢参加游戏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尊重父母与长辈,乐意与人合作与分享,学会倾听和表达,守规矩,懂礼貌;逐渐培养阅读兴趣,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了解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懂得珍惜和节俭,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小学阶段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认识常见自然灾害,了解家居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常见传染病等常识,懂得如何防止侵犯,掌握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培养良好兴趣爱好;培养真诚友好的交往品质,学会尊重与体谅,以礼待人,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关系;初步认识个人与集体、家庭的关系,建立集体荣誉感与家庭责任感,懂得感恩;初步了解劳动的价值,积极面对失败与困难,学会劳逸结合;认识自我的独特性,喜欢自己,了解性生理卫生 与生命孕育知识,建立并维持良好异性同伴关系;认识生命的独特性,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爱护周围环境,爱惜资源。
(三)初中阶段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和生活中安全隐患的应急处理方法,掌握逃生自救和救护他人的措施;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认识毒品、艾滋病等的危害,拒绝陋习,崇尚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理性对待外界评价,悦纳自我;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与老师、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调控的基本方法,辩证认识和积极对待挫折与压力;初步理解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培养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认识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尊重和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认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生态危机,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四)高中阶段生命教育主要内容
具备发现、辨别和预防生活中安全隐患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求救、自救、互救技能,树立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认识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逐步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负责的观念;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状况,妥善处理人际矛盾与冲突,强化沟通能力和利他行为,了解性生理、性心理知识,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进一步提高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认识个人在集体、家庭和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自觉履行公民责任;树立生态伦理观,理解人与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自觉在生活中善待自然、优化环境、珍爱所有生命。
五、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在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的建设与使用、专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师资队伍的培训与考核等基础上,从生命的高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实施启动达标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深化点。
(二)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及所有教职工都应全面了解并践行生命教育,将关爱生命的思想与情怀融入日常行为,在班级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情感、个性、品德、能力等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亲子、家校关系,从而满足学生的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打造凸显关爱生命的学校文化。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生命教育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景观、规章制度、文体活动等教育功能,形成充满生命关怀的教育生态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激发追求并实现生命价值的内在动力。
(四)创新生命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并根据基地特点研发特色课程,做到有教案、有效果、有评估,此外要积极探索研学旅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生命、在体悟中内化品质,不断提升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知。
(五)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通过生命教育专题课、选修课等,使学生对生命知识有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此外要不断探索不同学段教法,幼儿园和小学提倡以游戏和活动为主,重在营造关怀、尊重的氛围,初中以自主参与活动为主,重在认识调整和品质内化,高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重在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六)开展生命主题教育。学校要加强和卫计委、体育局、公安局、禁毒委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学术团体的合作,将生命教育与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等有机整合,通过班团队会、兴趣小组、社团、广播、节日仪式等途径,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情境中感悟生命。
(七)构建家校共施的教育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开设专题课程,普及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理念,帮助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优化教子观念和方法,指导和推进家庭实施生命教育,从而形成家校联盟,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良好环境。
六、生命教育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市、县(市)区、学校三级管理和指导生命教育的组织网络、专家委员会,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生命教育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校长负责制,设有专兼职教师,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管理责任。积极探索生命教育评价制度,将其纳入考核和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开展生命教育情况进行实绩考评和评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督导和发展功能。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教材研发和普及推广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
(三)加强师资建设,开展分层、分级、分梯队的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必备能力的基础培训;对心理辅导教师加强生命科学和教育的培训;对班主任加强人文关怀和家庭教育的培训;对生命教育课程教师进行系统的生命理论和教法的培训。
(四)加强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实施“幸福园丁工程”,为教师释放压力、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五)加强资源整合。多方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生命教育资源,加强软件建设,研发网络课程、教学课件、音像制品、图文书刊等;加强与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部门联合,选建生命教育基地;加强国际化合作与校际间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理念。
(六)加强科学研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逐步健全市、区县、学校生命教育的科研网络,设立生命信息管理和使用机制,积极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的评选。
(七)加强宣传与经验推广。通过与新闻媒体合作、利用学校橱窗、报纸、广播、校园网、电子屏等多途径广泛宣传。通过组织专家咨询会、研讨会、交流会以及出版专著、论文集等,及时总结推广生命教育实践与研究成果。
第四篇:寿光市侯镇第二初级中学干部竞聘
寿光市侯镇第二初级中学
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县管校聘制度,深化我校干部制度改革,完善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一支作风过硬、能力突出、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中层干部队伍,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中层干部评聘工作方案如下:
一、聘用原则
1.任人唯贤、德才兼备; 2.群众公认、注重实绩;
3.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 4.民主集中、依法办事。
二、成立中层干部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和评聘委员会 侯镇二中中层干部评聘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华利 组员:张玉国 王永正 评聘委员会由领导小组选聘 主任:张华利
成员:张玉国(现学校副校长)王永正(现学校副校长)董希平(原学校校长)
刘泮波(侯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人事科主任)温传军(原学校副校长)王丽娟(教师代表)李维增(教师代表)董维阳(教师代表)
三、中层干部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
1.具备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治、业务理论水平,坚决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2.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作风民主,为人正派。
3.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有胜任领导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
4.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五年以上教龄。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聘任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方式,按以下程序进行:
1.发布公告。在全体教师会上,公布竞聘职位和职数、任职条件和竞争上岗的程序、方法。
2.公开报名。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前,上报校长室。3.资格审查。依据中层干部的基本条件,由学校“评聘工作领导小组”对报名参加竞聘者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参加竞聘人员。
4.竞聘演讲和民主测评。参加竞聘者面对评聘委员会进行竞聘演说(介绍自己工作经历、在现职位的主要业绩和做好竞聘职位的工作设想),每人约5分钟,在此基础上进行民主测评。
5.评聘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民主测评结果和工作实际等综合考察,学校评聘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确定各岗位拟聘人选。
6.公示评聘结果。
7.校长聘任:经过上述程序后,校长对确定人选履行聘任手续,正式聘任,聘期一年。
四、中层干部岗位设置及职责
1.级部主任:初一1名、初二2名、初三1名。学校实行级部主任负责制,级部主任对级部工作全面负责。
2.教务处:主任2名。1名主任负责日常教学管理、教务日常工作、教师管理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另一名主任分管教研、教师的专业发展、乡村少年宫工作、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教育现代化建设等工作。
3.政教处:主任1名。主任负责全面的政教工作,重点抓班级团队建设及学生管理;德育工作、家长学校等工作。
4.总务处:主任1名。主要负责校产管理、学校建设(含绿化美化)、校舍维修、水电管理、物品购置分发、餐厅伙食管理、财务等。
5.办公室:主任1名。主要负责校务、党务、工会、计生、法制教育、安全工作等。
五、具体岗位任职条件
(一)级部主任任职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修养和全局观念,能以学校的发展大局为重。
3.具有全面管理级部的能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协调好上下级之间、科任教师之间、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能激发下属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
4.具有较高的学生管理水平
5.具有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精神,工作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
(二)教务处主任任职条件
1.政治思想上进,品行端正,为人正直,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2.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3.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指导教学工作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5.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政教处主任任职条件 1.具有较高的教育法规政策水平。
2.有较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指导班主任工作的能力。3.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
4.大胆工作,敢于承担责任。讲究工作方法,既能够团结同志,又能够开展批评。
(四)总务处主任任职条件
1.热爱总务工作,熟悉学校总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具有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意识,自觉执行政策法规。
2.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后勤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发展作好各种保障和供应工作。
3.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俭节约,廉洁奉公。4.办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公私分明,爱校如家。
(五)办公室主任任职条件
1.热爱办公室工作,熟悉学校各项工作和流程,具有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2.熟悉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自觉执行政策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具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和比较丰富的文秘工作经验。勇于担当、独立工作,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5.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公私分明。
二零一六年八月
第五篇: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一、民族团结教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和基本原则
1.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育人为本,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2.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3.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要立足引导,重在教育。遵循各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坚持专项教育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过程、方法与目标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巩固,注重实效。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4.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是,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社会交往中,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
5.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教育;了解和把握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四个维护”(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原则;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
6.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认识中华和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道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民族基本理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探讨,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7.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必须贯彻育人为本的原则,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各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
◆小学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
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内容标准
①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②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
③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
④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
⑤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小学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
民族常识教育:内容标准
①了解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
②了解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③了解各民族语言文字特点;
④知道各民族著名人物;
⑤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
⑥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⑦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⑧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