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生活的课堂
构建生活的课堂是教育工作者在现代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学校教育,本是一个被师生所拥有的“生活世界”,一个有关“人”的世界,一个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最为基本的是人的生活。精神、价值和交往关系。在这个世界中,人的喜怒与哀乐、人的经验与智慧、人的谬误与失败、人的价值与意义,都完整地、现实地、具体地表现着。
然而,由于过去的学校教育大多过分追求知识、分数,于是,学校教育这个人的世界被异化成物的世界,人与世界丰富多彩而又复杂的生活被简化成物质联系,从而造成学生乃至教师精神世界与人格的萎缩。要让学校教育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回到人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来,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人的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和生活实践的生活过程,就必须选择现代生活教育这条道路。
何谓现代生活教育呢?它是一种关注学生作为人在学校这个生活世界中的现时存在,通过提升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和生活实践的生活过程,以促进学生自我觉醒、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教育模型。现代生活教育认为,生活即人生实践即生命有目的的创造。教育,应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的生活境遇发生关联,理解儿童具体生活的每一形态,理解儿童所面临的各种生活问题。同时,还应该理解儿童在发展时期与外部世界建立的生活关系和行为方式,探寻有效的引导方式,这样才能对儿童进行意义的引导。构建生活的课堂就是建立在这种生活意义上的教育,其关键是要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教材与实践活动进行意义重构,让她们回到生活意义上来。
构建生活的课堂,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还学生以儿童”。课堂要实现由知识中心向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转变,就必须切切实实研究,了解并关怀这个“人”。这个“人”首先是儿童,他们是真实的,生活着的,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的,是独立于世的。他们虽不成熟,但却并非一无所知,而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幻想;他们虽禀赋各异却不乏生命灵性,不乏独到见解。要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交往、成长的理想时空,作为教师的我们则应该在课堂中引领着他们过一种积极有意义的生活,这才是对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因此,作为拥有如此理念的教师首先得学会“心理换位”,即在某种上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然后以平视的眼光感受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那么,学生的一些鲜活的话语“河水很活泼”,“小鱼会讲悄悄话”,“树上还有9只不会飞的小鸟”等出现时,就不会主观臆断孩子所说句式不符合成人的语言表达习惯。相反,会为孩子的心灵如此富有、想象如此多彩、思维如此鲜活,语言如此灵动而由衷惊喜、快慰。
总之,课堂应该是儿童的。教育,应该以儿童为基点和起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理解儿童在现实的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第二篇:新走进生活 构建思想品德课堂 文档
走进生活 构建思想品德课堂
《西部科教论坛》2008.04期
走进生活构建思想品德课堂
山东省章丘市相公中学李芸
新课程实施的脚步已向我们走来,走近新课程,我们欣喜地感到素质教育的温馨和人性的回归。新课程它好似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干涸的课堂,使沉闷、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当今这个弘扬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不应凌驾于生活之外,而应回归于生活之中,与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思想品德课程更应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本课程又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
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教材的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性质使我们坚信:课堂教学生活化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那么,怎样让生活走进课堂,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呢?
㈠回归生活的精彩
⒈了解生活,从生活中发现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发现。”让学生自由、开放的了解身边的事物,走进自己的生活空间,促进他们重新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们走进丰富多彩的学生世界。在课前,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多做生活调查,听听学生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便在教学中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他们回归熟悉的生活,为直奔学习主题“铺路搭桥”。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的感悟进一步加深。
例如:我在讲《与诚信结伴同行》一课时,在课前让学生作诚实守信现状的调查,并制定调查表。在课上学生展示调查结果,一组组真实的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候老师不用说学生就已经开始议论了,生活中真实的情况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就势将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主题。又如:我在讲《多彩的生命世界》一课中,用一幅幅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自然风光和温馨的动物世界图片与毫无生气的干裂的土地和被砍伐后留下的树根的图片对比,在观赏中学生由心旷神怡到摇头叹息,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谈出内心的感受,自然导入主题。
⒉体验生活,到生活中感受
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上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传统的教育是教人读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照本宣科”,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现实生活。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拿全部的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
大。”这些观点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教学需要的素材,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获取知识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学资源,将生活中的问题恰当的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课堂上重回他们熟悉的生活之中,这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到亲切,很自然的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交流。例如:我在讲《新生活 新起点》一课时,让学生谈小学和初中学习生活的不同。学生迈出小学校门时间不长,又刚刚踏进中学校门,对小学的生活历历在目,对中学的学习生活又有新的体验所以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教学中。我又借机让学生说出初中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困惑,这样就把机会留给那些有好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侃侃而谈,这时有的同学直接请教某个同学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写好作文,如何很快的背英语单词等,整节课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们收获颇多,感受多多。对初中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这样老师就很好的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对比中交流、感受、体验,提升了认识。这种以现实生活为基调的教育活动,体现了它的鲜明的教育价值。
⒊评析生活,到生活中拓展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每一课时,都有它的学习主题,学生学习了一个主题,总会有所感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必然会引发某方面的触动。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们应注重发挥课堂小结的功效,整理教学内容,评析生活实情,在课堂小结中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谈感受,谈收获,例如:我在课堂小结中总是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感悟与收获,或者问这节课你们过得愉快吗?为什么?又或者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此时的心情。这样的小结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道德认识,使整堂课更完整更具生活气息。其次,思想品德教学应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所以要求教师还应注重作业形式的创新。我布置的作业形式有:给父母和老师写一封信、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创作歌曲、写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这样让学生不仅有道德认知,在生活中还付之于行动,这同时也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作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教学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㈡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回归失去的乐园,成为课堂的主人
生活化教学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的体验和困惑。
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充斥着绝大多数思想政治课课堂。学生的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学生不爱上政治课。新课程倡导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因此思想品德课堂必须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彻底改变传统的接收性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⒈激趣——营造心理氛围
激趣就是组织学生营造课堂上积极的心理氛围,也就是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励。新课程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
我们的老师应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及神态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微笑去感染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信心,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例如:面对不爱发言的九年级学生,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
给予不同的激励性语言,例如:“你来试一试行吗?”、“你很有勇气”、“你的表现非常好)、“你在看我,你准备好了,你来说一说”等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在激励和鼓舞中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⒉生活化情境引领学生合作探究
知识只有适应了它所应用的环境,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完成他该完成的任务,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或努力创设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思维进入一种积极的状态,乐于探索,主动参与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然后让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讨论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强调反思与感悟,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我在讲《党的基本路线》有关内容时,在课前让学生作了个小调查:父母的美好愿望是什么?学生在课上作汇报时,说出了父母的愿望有吃穿住用行等生活方面的,还有的家长希望国家富强。老师顺势提问:这样的美好生活怎样实现呢?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自己努力,有的说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老师借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为了实现这美好的愿望,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带领学生自然进入学习主题。老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音像资料,歌曲,或者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做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便学生主动在各种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究。
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合作探究的热情
①让教材内容“活”起来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典型材料。我们不应把教材中的图片、故事当成一种死的、无生命的东西而应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生活,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我在讲《受教育——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时,在教学开头就出示一张愁眉苦脸的小姑娘的图片,告知学生这是我们当中的一员——马燕,日益窘迫的家境使她不得不退学,马燕不服气,开始和妈妈进行艰苦的谈判。今天她来到我们班请求同学的帮助,让她重返校园。学生们有的自动找同学讨论,有的自己想办法。我微笑着看着同学们,给他们时间思考、交流。学生开始汇报了,有的主张找亲戚朋友、老师劝说马燕的妈妈,有的说可以申请助学金,还可以请求学校减免杂费,同学应伸出援助之手,还有的主张诉诸于法律等。我因势利导归纳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这节课就以帮助马燕为线展开学习。最后学生用所学知识成功的劝说了马燕的妈妈,马燕又背起书包重返心爱的校园。我又出示笑逐颜开的马燕的图片,并代马燕感谢同学们。学生们在心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同时也深深感到:青少年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并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这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精彩。
②对教材内容的适当取舍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有时候对教材内容的适当取舍,教学进度的适当调整,能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精彩。
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学期教材时,学期初,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的工作性质,增进师生情谊,我没有按教学进度讲第一课,而是把第四课《师爱助我成长》调到学期初第一节课。这样的调整使学生更“知师、敬师、爱师”,突出了思想品德课的特殊功能。
现代诗人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生活赋予了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生活也使教学精彩纷呈,生机盎然。生活化教学使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从课堂单调如一的枯燥乏味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缤纷多姿。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很多,缺少的是一种发现。因而,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具备一双“慧眼”,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利用富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生活素材,坚持贯彻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构建以生活为基穿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新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最佳境界。
第三篇: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要改变那种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
好处。
(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资料:山东省微山县夏镇街道爱国小学蔡淑萍
深化课堂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6月14日18:32 来源:中国新教育网
今年是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教育年”,是“推进教育三年大变样”的起始年、关键年。育红小学紧紧把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的两个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育红教育品牌。在运河区文教局提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进行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探索中构建了适于学校自身特点的高效课堂模式。
从系统培训教师入手,加快教育理念的更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革命,新模式就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在实践中探索新方法,寻找新途径,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课堂改革。自上学期运河区“进一步深化校教研制度建设,主力打造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后,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反复解
读高效课堂的内涵和构建高校课堂的意义,亲自带领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达成共识后,对全体教师进行“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总动员。
随后,领导班子深入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分析钻研教材,掌握教材在编排结构,知识分布等方面的特点,和老师们一道结合班级现状,研讨自己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的可行性,并就备课要求与磨课流程、作业编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案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各年级、各学科结合自己课堂的实际情况,分块落实,反复求证,经过几轮的修改,在上学期末制定出了《育红小学高效课堂的实施草案》和《育红小学2010年工作安排》。
从规范课堂流程入手,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规范教学流程是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保障。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思想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学校设计了新授课的基本流程:“基本训练---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交流释疑——达标检测”,并规定每周除新授课外,必须有一节整理课和复习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时间,但不管是新授课还是整理课、复习课,每个环节要向学生明确所需时间。
课堂改革每个学科都在草案确定后,先有各组的骨干教师上引领课,全组老师从不同角度记录、分析预设在课上的效果,并完善草案内容,再有本组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同课异构,跟进探究草案中各环节实效,验证可行后,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全面铺开,开展听课,评课,说课,力求以新的教育规范指导教学行为。每位教师每学期力争在邀请课上、同课异构中,通过同伴互助解决自己的课堂困惑,在验收课上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达到展示课水平。
在推进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育红小学还建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成立了学科指导小组,教导处人员按学科负责到人,组织、检查、验收、督导本组的各项工
作,从备课要求、课堂模式及量化考核方案、学生达标测试方法、各学科活动实施方案和验收标准等都做了详细的部署。从规范课堂流程到讲求科学授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但大家欣喜地看到了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课堂上有疑问、有猜想、有争议、有沉思、有笑声,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欲、表现欲明显增强,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即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多了、溜号的学生少了;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多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少了;“小老师”多了、一言不发的学生少了,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
从改革作业形式入手,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
由于教案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效率提高了,学校明确规定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常规作业,课下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些趣味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自主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并有家长监督执行,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当堂训练”及时将课内练习练在课堂,当堂的知识及时消化,形成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因而,改革作业形式,势在必行。数学作业的变化由原来的大作业本改为整理本、纠错本、检测本。语文作业避免以往的机械抄写,从提高学生能力入手,增添积累型作业(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格言、课后感悟„„);重视学生自主实践,增设实践型作业(搜集、调查研究、采访„„);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与同学合作完成一项语文活动,自主设计一项作业等。这学期设计的语文必备的作业改为采蜜集、小笔头、整理本、自测检测本、当堂检测本。总之,从关注学生的发展来讲,要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而不是让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正是由于学生们作业的改革,孩子们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参于社会实践。开学初,六八班率先参与了《沧州晚报》组织的“我的同学我的班”作文大赛。文章刊登后,六八班全体学生借升旗仪式给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加油,鼓励学生们创设机会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这学期,我校东墙又新开辟的10多块专栏,现在各班
都积极预约校内专栏,展示学生的作品。办专栏、看专栏成了孩子们的乐趣。
从学科均衡发展入手,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
近年来,育红小学一直本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因而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购买大量图书、配备实验仪器、教学挂图、教学软件等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阅读课:自2000年学校就增设了阅读课,就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为了让学生满意又符合课标要求,校长亲自带领班子成员考察了沧州大大小小的书店,既多买书,买好书,又要最省钱。一个星期,为学生们配齐了相应的书目,做好图书阅览的前期准备工作。
本学期阅读课也做了调整,每个月有4节,第一节自由阅读;第二节班级统一阅读;第三节聊书课,并交流阅读图书的体会;第四节阅读课为好书推荐,读书感悟交流。这样既便于老师的指导,又能激发学生阅览的兴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维训练,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四月份,我们学生进行了学生阅读报、小书签比赛,亲子共读活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道“美餐课”。
诵读课:“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一句简短的话语体现了学校几年来在诗词诵读方面的学生方面的主要目的,这学期根据学生成长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合并专门开设了一节诵读课。诵读课各年级有相应的篇目,循序渐进,大量的古诗词诵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诵读的能力。
美术课:每周的两节美术课连上,将欣赏、授课、创作、评析环节一气呵成。每月有全员参与的一次作业展示,上星期美术组与大队部活动整合,进行了全校学生参与的“我爱科学”美术展,一下课孩子们就围在展区兴致勃勃的欣赏。
音乐课:开发校本课程,添加学生们喜欢的儿童歌曲,让歌声唱响校园,我们老师自编大型团体操的《三字经》《弟子规》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课间操,在演
唱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科学课:充分利用实验室,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学期家庭实验室的开通,提高了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总之,教师充分利用小科自身的特点或优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大大促进了全校教学整体工作的发展。
从整合教育资源入手,推进课程改革的进度
学生的素质是在活动中综合生成的,少先队与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少先队教育应该投入课程改革中,与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整合。本学期,经过全体教师的研究讨论,最终形成将少先队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延伸课堂的教学内容,把学科教学与少先队活动充分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每个月设置一项主题内容,所有的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内容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1)语文学科在班内进行手抄报、小书签制作,辩论会、故事会,然后推选优秀学生,少先队再进行校级比赛和展示。
(2)音乐学科结合少先队五月的主题“感恩”教授《感恩的心》手语表演,少先队最后组织比赛与展示。
(3)美术学科为便于创作,将每周的两节课合并到一起上,结合少先队主题每月进行一次美术作品展。
(4)科学课,与少先队合作开展“科技作品比赛”、“家庭实验室”。(5)综合实践方面,课任老师负责在课内指导,少先队负责进行号召、宣传、展示与评奖总结。如4月“孝亲”月中,教师组织学生搜集、整理孝亲故事、典型事例,还在所教班级开展为父母做一件事情的活动,孩子们为父母做一次饭,讲一个故事,洗一次脚等等,在活动中亲身感悟和父辈间的亲情。
(6)信息技术的与大队部安全教育整合,上个月是安全月,信息技术老师在
大队部发出安全倡议后,发动学生搜集安全知识,播放安全教育影片,课上邀请大队辅导员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学生在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制作安全宣传标语、警示语、宣传画,安全知识小报等,再有大队部评选优胜者。
少先队活动与学科整合,既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开辟了少先队活动的新天地;又推进课程改革的进度,让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科与活动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深化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育红人会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寻求教育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河北省沧州市育红小学校长 刘立蓉
第四篇:构建高效课堂
三、关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
2008年是山东省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活动年,作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课题,“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眼下正在烟台市各学校如火如荼地展开。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继承了我国传统教学优良传统,又努力消除了其中部分不合理因素,全面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其内涵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与教学难易度的和谐;包含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身心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还包含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等。“和谐高效”课堂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共振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遵循了五大教学原则:以学为主;面向全体;主动发展;“三维合一”(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交融与综合);科学适用。
为推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实际,烟台市教科院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五还”“两提高”的教学策略。“五还”:一是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讲授、启发、点拨和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二是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不是固定在座位上,根据学习需要可以变动方向和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身体行为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五是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两提高”: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二是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我校“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标准
2008年以来,为了认真落实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市区两级教研员的指导下,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我校积极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建设。
1、总体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反馈为手段,以能力为目标
2、高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我校确定的各类课堂环节如下:
(1)、新授课(七环节):复习纠错、展示目标、自学寻疑、教师点拨、例题探究、针对训练、达标测试。
(2)、复习课(六环节):复习纠错、展示复习目标、共建知识网络、典型例题探究、典型题组训练、达标习题测试。
(3)、讲评课标准(四环节):展示正确答案、学生自我纠错、讲解共性问题、归纳总结规律。
(4)、实验课(六环节):展示目标、预习实验、探究实验、教师巡导、交流总结、完成报告:学生一定要完成实验报告。
(5)、作文课(五环节):展示目标、编写提纲、学生习作、互评互改、完善作文:学生反思缺漏,完善提高。
(6)、阅读课(五环节):选好材料、出示要求、学生阅读、师生交流、应用拓展。
我们不难看到这些模式多次出现“质疑”“探究”“实验”“交流”等环节,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以下特性:
① 发展性: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 ② 生活性: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 ③ 生命性: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 ④ 反思性: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
3、语文高效课堂标准 【教学目标】 ⑴、能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⑵、能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实际,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差异。
⑶、目标明确、具体,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整体设计】
⑴、教与学内容具有准确性和科学性,观点积极向上,有时代气息;深度、广度合适,容量、密度适当。
⑵、教与学重点突出,注重语言的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注重语文的思考与领悟、应用于拓展、发现与创新。
⑶、教与学结构完整,节奏和谐,环节清晰,流程畅达。【教学过程】
⑴、过程严谨、灵活,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
⑵、重视学生的参与度——深度、广度与自觉程度,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
⑶、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要求学生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和目标的差距。
⑷、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个体或群体的情绪体验,关注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实际效果和长远影响。
【教学手段】
⑴、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的环境。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学习。
⑶、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师生对话的氛围。
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教学特色】
⑴、教师语言简洁流畅,富于感染力;精神状态热情、饱满。⑵、课堂气氛和谐、活跃、民主、平等,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
⑶、师生大胆创造,有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
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
五、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型课堂必备的理念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围绕新课程教学目标,我们的那些认识需要调整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1、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观念,就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让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捧上一张张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活泼、生动、主动地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似的总结、评比似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引以自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2、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在定向上应着力突出以下三个方面,即“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很明显,这种解读已经远远超越了过去那种把课堂仅仅看做是“课本知识传授与习得的场所”的一般层面,而深入到了一个更具本性意义的深层境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促进人的生命不断获得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新课程教学中,主张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告诉给学生,单纯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将他们的问题转化为探究性小实验,而此时教师只起画龙点睛、引导启发者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交流和互相取长补短,创设出实验设计的氛围,展示科学的问题情境,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改变教师角色,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4、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
5、重视学生“学”的行为。
教育家沃德的曾有这样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新课程要求我们从过去的过于侧重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转变到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之中,改变过去单线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新课程要求。把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有机结合,指导每个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以及同学科同事的力量,共同探讨、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课型,如谈论、辩论、抢答、演讲、知识竞赛、调查报告、出报纸、写论文、排演剧本等,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6、关注学生的差异。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7、做魅力教师
卢梭曾在《爱弥尔》一文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古人云,“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今天我们也可以说:“课如其人”。有许多有造诣的特级教师,他们“特”就“特”在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又能抓住学生的特点。于漪的“寓教于情,声情并茂”,魏书生的“教学民主化”,钱梦龙的“创造性提问”,洪镇涛的“语感教学”,以及宁鸿彬的畅想,颜振遥的启发,张孝纯的大语文教学……这些独具特色且较有影响教学思想或方法的创立,无不是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并注入自己的聪明才智。
每个教师该找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凸显在教学中。这要求我们在备教材时也要备教法,更要备学生;还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在课堂上彰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豪迈奔放的,上出激情来;深沉含蓄的,上出隽永来;思维敏捷的,上出智慧来;知识渊博的,上出厚重来。……总之一个成功的教师是能把别人的优点、教学精神“积淀下来”,又出神入化地突破别人,超越自我,在集大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特性。
总之,面临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我们要不断更新新课程教学理念,不断进行着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实践探索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成绩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以新课程为导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高教学工作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也只有深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推动老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
第五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2009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幅度削减课时,改变以往那些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再谈创造高效课堂,恰恰迎合了广大教师的心理需求,理所当然地被教师们认同,因此各校以“学洋思,提效率”的各项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做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已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适应新形式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核心呢?
我的思考是:
一、要清楚高效课堂的指标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概括讲高效课堂有这样六个维度:即蓬勃的生命活力、持续的内在动力、适度的思维张力、强大的团队合力、不凡的成功魅力、长远的发展潜力。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2、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3、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4、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优化课堂的微观结构,是构建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等,要完成宏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想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了原来设计好的轨道时,教师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思路往既定的方向引,说白了,就是老师设计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微观结构,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四、高效课堂还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的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是健康发展。教学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其次是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高效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学科素养的核心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课堂,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价值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课堂上,就让我们抱着吸纳革新的态度,将课堂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高效的课堂呢? 首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树立正确教学理念。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1)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摈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启发意识
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教师要学会启发教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学的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民主意识
教师与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人际关系,课堂教学中切忌“画地为牢”、“以我为准”、“惟我独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努力提升专业素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3.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头戏。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思路,我为此做了精心的研究,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作为课改的首要任务,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我们采用下列方法:(1)反复诵读
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多读才能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句读熟悉文章的内容、把握感情、理解内涵等。诵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照样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主要采用了自读法、断句法、填空法、范读法、分角色朗读等诵读方式。多样化的诵读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检查验证
学生的诵读是否有效果,必须通过检查来验证。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式:多媒体检查文言基础知识;学生分组质疑并答疑;分组交流自己翻译的句子和片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案检查法。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完成了学习目标,一举多得。
(3)触类旁通
重点实词不仅要掌握文本中的,而且要注意知识的触类旁通。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积累许多实词,为后面文言文的学习和复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拓展探究
比如,上《苏武传》这一课,由苏武对待生死的态度,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伟人看待生死的态度,如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死”的思考,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写成文章进行交流,很好地体现一种个性化的阅读。
4.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一节课上完之后,要及时思考这节课成功之处在哪儿,失误在哪儿;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又没取得好的效果;学生的眼神发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埋下头去,只给你一个头顶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其次,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内容找准切入点。语文教学涉及字音、字形、篇章结构等,内容庞杂,在时间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语文教学要重点突出,抓住这一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能力是重点。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堂堂有训练,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4.功夫用在备课上。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备课时至少要做到三点:
(1)备大纲:全面贯彻大纲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实际把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同时还要灵活使用大纲,一切有利于教育学生的教学行为都可算做正常的教学行为。
(2)备教材:教师吃透教材,掌握课文重点,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并且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3)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知道学生该学什么,始终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顾及他们的阅读心理和学习水平,激发兴趣点设计适合可行的方案。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语文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搞好发展创新。教师要借助教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发现和创新。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教法,永远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大脑,开启思维之门。比如,学小小说,可以采用猜读续写式,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续写小说的结尾,然后与原结尾进行对比,分析异同,引导学生的创新。
2.开展兴趣活动。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诗文朗诵、背诵大赛,读书方法交流会,配乐诗文朗诵会,模拟记者招待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文学沙龙,手抄报比赛,博客撰写比赛等等。
3.培养良好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材至关重要。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长期坚持,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高效的。
4.教给学习方法。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提倡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有教师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教师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的能力等等,这些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