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515在生态县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在生态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5月15日)
戴祝水
同志们:
刚才,仇县长对今年的生态县建设工作作了部署,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这次会议精神,把生态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
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要在生态保护中科学发展
生态建设,是一项事关民生、惠及后代的战略任务。中央、省、市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出了硬约束指标;国务院去年底专门就加强环境保护作出决定。省委、省政府早在2003年就作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并组织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最近,省、市分别召开了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中促进发展。不保护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悖离生态保护。他说,对“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我县当前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这个问题对我县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触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是全县上上下下高度关注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我县的一 1
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问题在市里、省里乃至全国都是“挂上号”的。对待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县委、县政府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必须治理,而且必须加快治理,绝无退路。从目前情况看,有三大“污染”:一是水污染,这是有目共睹的,有的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像鳌江污染问题、水头制革污染已被省里挂了牌,电镀污染被市里挂了牌,内河污染相当严重;二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废物、有害废物、医疗废物等,这些污染也很严重;三是空气污染,过去老百姓不太在意,现在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强了,对这个问题经常有反映。过去,我们讲农村生态环境好,现在看来,农村“脏乱差”问题也相当突出,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同志们,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如果我们的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以“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为代价,这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发展”,是没有生命力的“发展”,是伪发展。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推进生态县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痛下决心,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推进生态县建设。
二、要在全力攻坚中打好硬仗
生态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污染整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攻坚的姿态,以必胜的信念,全力以赴,打一场环境污染整治的硬战,努力解决生态县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重点要加大五个工作力度:
一要加大治理力度。治理环境污染,是生态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我县来讲,这是一道大题、难题、必破之题。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我县的环境污染整治任务非常重、压力非常大。特别是水头制革基地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全省性的典型环境
污染问题,去年仅省部级以上领导到水头视察指导工作就有13批次。这几年,我县高度重视水头治污工作,下了很大的力气,做了大量的工作。近3年来,我县以减少工业产值60个亿和财政收入4个亿为代价,并投入4亿元资金进行专项治理,但目前基地整体面貌改善还不很明显,鳌江水质严重污染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离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2007年环境污染重点监管“摘帽”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狠下决心,全力抓好水头制革污染整治攻坚以及腾蛟制革、南雁栲皮的污染治理。
二要加大打击力度。我县的污染面可以说是遍地开花,除了水头腾蛟等地方的制革污染外,其他地方污染问题也非常严重,如昆阳万全片小电镀污染,还有前段时间的萧江废塑料洗涤污染,等等。对这些环境违法行为,我们要坚决予以打击,做到抬头一起、狠刹一起,发现一件、严打一件,抓住典型,教育一片,常抓不懈,取信于民。严打可以出成效,前段时间,我们在萧江开展环保“闪电”行动,组织300多名工作人员,全面取缔萧江废塑料洗涤,取得较大成效。下一步我们巩固打击成果,实行定期巡查,防止死灰复燃。同时,我们要加大电镀污染打击力度,对没有达标、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予以取缔。
三要加大保护力度。就是要加大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以人为本,水是根本,有人讲水是生命之源嘛。现在群众关注环境问题,最关注就是水资源环境问题。但目前我县水资源环境问题也相当严峻,除了我们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染也一个重要的原因。前段时间,我与昆阳镇、水利局几位同志坐船沿着万全片几条河道考察周边环境,发现离村庄近的地方河水乌黑发臭,离村庄远的地方河水清澈发亮。我们要切实加大水资源环境保护力度,要把这项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十百工程”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保持好水资源环境。
四要加大建设力度。当前,我县一些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
还不完善,如一些乡镇地下排污管网建设还不到位,垃圾处理场建设还没启动等等。地下排污管网建设是非常基础性的、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舍得花大本钱、下大力气把它抓好,切实提高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和达标率。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加快建设。
五要加大创建力度。我县自然条件比较好,有山有水、有江有海,气候又好,全县旅游资源占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一,这是我们创建生态县的良好基础条件。但我们的生态亮点都被污染给掩盖了,现在大家一提起平阳,就联想到水头腾蛟制革污染,而忘了还有南麂岛、南雁荡山等这些美丽的地方。因此,我们要通过生态县创建,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切实改善平阳的生态环境和形象。要加快推进生态村镇建设,夯实生态县创建基础。各乡镇要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创建生态乡镇,基础较好的,要力争创建国家、省、市级生态示范乡镇,如南麂镇要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基础相对较差的,要加大整治力度,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村。要设计有效载体,开展一场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环境革命”,重点搞好“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等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三、在强化责任中抓好落实
讲责任不能有弹性,环境保护更是如此。强化环保责任,丝毫不能动摇。要把建设生态县的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建立责任,层层落实责任。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领导、指挥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树立协作意识,共同推进生态县建设各项工作。生态办作为生态县建设的协调机构,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掌握动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好参谋和助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做到深化、细化、具体化,做到任务到人、措施到位。要坚决执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能上。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把关不严、治理不力,导致发生重大环保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把生态县建设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加大督查力度,对生态污染严重的地区要采取“单兵教练”、“挂牌督查”,紧盯重督,抓住不放。特别是对省定的七条否决性的一类目标,更要一丝不苟、一条不漏地完成好。
同志们,建设生态县,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努力把平阳建设成为一个生态文明、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第二篇:市长在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一、思想认识再提高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是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发展的任务很重,但环境的压力更大,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孙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与精神,充分体现了新形势、新阶段对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路径的理性思考。生态优市战略是市委、市政府环境保护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标志着我市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国务院《决定》为契机,高度统一思想,真正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将生态优市战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切实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上来,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生态优市的发展战略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原动力和推动力。
二、组织领导再加强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整体推进。一要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必须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要全市联动、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努力形成市、县区分级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的良好工作格局。二要抓紧部署,全面落实。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已经签订,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也已下发,今年各县区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已十分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会后,各县区要立即对落实工作进行研究,抓紧将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分解落实下去,确定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好落实。要立足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精心组织、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三要加强督查,确保实效。要把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切实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生态办、市整治办要加强对生态市建设进展情况的督查,确保全面完成生态省建设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工作。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把生态环保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办好。
三、工作重点再突出
全面实施生态优市战略,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总的是要坚持一个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两个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三力”(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加快四级创建(生态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推进五项整治(水环境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就当前具体工作而言,就是要按照孙书记“不该发生的坚决不能发生,应该做好的必须认真做好”的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做到五个“好”:
一是“一类目标”任务要落实好。去年,省委、省政府在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上动了真格。虽然我市生态市建设工作成绩显著,走在前列,但因“一类目标”被一票否决,生态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被评为不合格。今年生态省考核仍设“一票否决”项目,而且规定得更加具体。各县区务必高度重视,绝对不能再在“一类目标”上出差错。要认真吸取“天能事件”的教训,举一反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坚决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坚决防止引发环境群体事件。今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被提到了“一类目标”,要求我们完成20家的治理任务。这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市农业局要加强指导,有关县区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对其他一类目标,也要严肃对待,确保完成。
二是生态创建工作要推动好。“122”工程(即创建完成“1个生态县、20个生态乡镇和20个生态村”)是今年生态创建工作的总载体、总抓手,必须精心组织,加快推进。安吉县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生态这张牌子已经打响,进入全国首批生态县行列希望很大,创建成功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市上下建设生态市的热情,必须精心组织、确保通过。同时,还要抓好20个生态乡镇、20个生态村的创建验收工作。特别要把生态村创建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基础,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生活污水处理、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的工作进程,以点带面,力争有新的突破。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虽已通过国家验收,但还要继续针对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确保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
三是污染整治行动要实施好。今年环境污染整治的主要工作是实施“225”行动(即完成200家限期治理和限期改正企业污染整治任务;完成20家重点企业的重点整治并实施阳光排污口工程建设;确定5个市级环境重点监管区,年内确保3个通过 “摘帽”验收)。要将污染整治行动同“五个一批”结合起来,务求取得实效:要坚决取缔一批,坚决取缔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能耗大的项目;要限期治理一批,加快印染、化工、制革等重污染行业治理,并督促企业限期做到达标排放,达标无望的,一律予以关停;要严格监控一批,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在线监测,其中省市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级重点监管企业2007年底前全部建成在线监测设施,并实现省、市联网;要引导转产一批,对部分达标无望的企业,要积极盘活资产,引导其转变投资方向,减少污染物排放;要培育示范一批,选取一批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的整治工作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总之,要通过组织实施“225”行动,不仅使环境质量有新的提高,而且要使环保执法能力、应急能力建设和环境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四是环保基础设施要建设好。当前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框架已经拉开,中心城市已初现大城市的气象,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为此,“十一五”规划把环保基础设施作为建设重点,计划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重视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象抓城建项目、工业项目、能源交通项目一样,全力以赴,认真抓好。要加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危险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垃圾综合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努力确保污水处理率、达标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主要指标有新的提高。
五是循环经济要发展好。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认真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实施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的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抓好安吉县、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园区、德清莫干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升华等10个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标,组织好清洁生产工作,在印染、造纸、化工等重点行业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力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第三篇:在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在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生态省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几年来我市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三年生态建设、污染减排、环境整治、环保创模各项任务。刚才,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市级单位、开发区、企业签订了2008年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年年有部署,目标任务非常明确,考核十分严格,开会的目的就是要落实责任,使同志们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抓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2003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坚持依法治理与生态建设并重,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任期和各省市长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阶段性目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生态创建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到2006年,市本级和六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片绿”。在此基础上,去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同时,以“六个一批”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创建活动,全市累计17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46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保护母亲河号”,并创建了一大批市级生态示范点和绿色单位,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生态体系框架。
二是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位于全省领先。“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沈家化工园区按期实现重点监管区“摘帽”,12家省控重点排放企业如期完成整治、实现达标,巨化集团公司限期治理通过省里验收。坚决关停淘汰落后生产力,全市累计关停淘汰造纸、味精、化工、电镀、冶炼、炼油、灰钙、活性炭企业700多家、生产线100余条。进一步加强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实施库区工业、畜禽养殖、网箱养殖、农村生活等污染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事故应急防范,有效控制和消除了藻类发生,确保了水源安全。全市连续几年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二级以上水平,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衢江出境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农业面源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切实加强农业面源特别是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1.3%,全面完成禁养区禁养、“限养区”整治目标;大力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0660只、38万立方米;1933个村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占总村数74.3%,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45%,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是环保设施逐步完善,生态支撑能力日益提升。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65%,各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试运行,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成为全省典型。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污水收集、集中供热等环保设施逐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焚烧主体工程。城市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建成5座地表水和11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所有重点企业排污口都实现规范化,74套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改造到位,市县两级在线监控平台基本建成。
五是污染减排初见成效,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坚持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硬指标,通过严格治旧控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加强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06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了111个减排项目,总投资9.46亿元;2007年全市cod和二氧化硫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67%和3.64%,完成省定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全市累计完成省“991”项目投资18亿元,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0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2家,东港功能区实施了生态化改造。全市共推广应用7项省生态重大科技项目,在江山市淤头镇、开化县华埠镇二个不同类型的乡镇进行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全市累计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数199个,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2.8万亩,建成无公害林产品基地42万亩,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
第四篇: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
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8日)
同志们:
刚才,××同志认真总结了我县2011的林业生态建设情况,并就下步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的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同意。请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拿出具体措施,保证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为××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市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下面,我再强调三点: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年之际,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当时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加快转变?××省委书记××××在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命题针对××实际提出,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了一次较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中原经济区起步之时,国务院以国发〔2011〕32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思路和举措,进一步明晰了我省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为实现中原崛起、××振兴指明了方向,也为××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政策支持。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市政府多次与××省林业厅沟通,近期双方达成了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框架协议。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决策,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具体举措。构建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民生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同时,也给我们××林业生态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站在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林业生态建设这项功在当代、利在长远、事关大局、造福后代的工作抓紧抓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要明确目标,抓好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以××市构建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以思想到位、组织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加快我县林业生态建设进程,巩固“××省林业生态县”建设成效,顺利通过省政府的复查,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打造××名片。
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要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体系,定期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生态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建立“三级书记”抓生态的领导机制,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纳入任期目标和目标,并作为检验干部工作能力、提高干部认识水平、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载体和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林业生态建设关键在落实。抓落实是推进林业生态工作的根本,是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要树立抓林业生态建设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富民工程、就是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要一抓紧到底,任务要分解到县、到乡、到村、到户,层层建立工作台账,保证目标任务落实。
三、强化督导,严格奖惩
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切实履行督查职责,严格对照下达的林业生态网络建设任务目标,加强跟踪督查。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要组织成员单位组成督导组,及时开展专项督导,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定期通报制度,将各单位的植树造林进度在全县范围进行排名通报。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不力的,除通报批评外,对相关责任人实行约谈制度。要严格按照林业生态建设奖惩考核办法规定,对各有关单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兑现奖励。
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县财政自今年起,将拿出一般预算支出的1%,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并在以后逐年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今年林业生态建设的精品工程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精品工程占用的耕地,每亩每年补偿500元,补助年限暂定5年;对合格的工程一次性给予每亩300元的补助;租地和工程资金不足部分由各责任单位承担或其他筹资办法解决。林业生态村建设工程完成后,经市级验收合格的,县财政给予每个行政村以奖代补资金1万元。
同志们,绿色代表希望,春天孕育生机。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行动,以必胜的信心、高昂的斗志、实干的精神,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为改善××县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促进安徽奋力崛起会议上的讲话
丁海中同志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促进安徽奋力崛起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 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研室)| 2008年06月23日 | 访问次数:311次
省委书记王金山同志在去年末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展现安徽干部时代风貌”。在加快安徽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金山同志提出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对安徽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政治生态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探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总结、不断完善。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和自己近期的学习思考,就加强安徽政治生态建设问题汇报几点想法。
一、对“政治生态”的理解以及加强政治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政治生态”是指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总体格局之中,对政治文明建设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政治因素的总和与存在状态,是党和政府为巩固执政地位、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通过政治制度的安排、政治设施的创建等政治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的政治氛围、产生出的政治产品和在这个过程中显现出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势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政治生态与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密切相关,一个地区政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态的优劣。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量实践看,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必将促进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反之,将会滞约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安徽发展的关键阶段,省委负责同志提出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意义十分重大。这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是加快奋力崛起、构建和谐安徽的需要,也是提升安徽干部精神风貌、改善安徽对外形象的需要。
二、对安徽政治生态的总体感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安徽实际,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积极响应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决策,发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召,作出了东向发展、工业强省、创新推动等战略决策。二是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在奋力崛起的旗帜下,全省上下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干事创业的激情更加高昂,各市之间、部门之间比学赶超、互相竞争,发展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心声,成为江淮大地的主旋律。三是发展的环境更加优化。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把作风搞实、把风气搞正”,要求各级干部增强“两情”、改进“两风”,有效地促进了党政机关和各级干部的作风进一步转变,促进了全省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四是发展的成就更加显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连跨了三个千亿元台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6%和6.4%,其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有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步推进,“十五”以来成为我省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开放程度最深、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省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良好政治局面,安徽正以良好的政治生态、昂扬的精神风貌,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三、对安徽政治生态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
安徽的政治生态总体是好的,但不容忽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省的政治生态环境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善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发展实践的洗礼,我省各级干部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新阶段新任务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地区甚至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干部相比,我们的干部队伍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观念更新的步伐不快,主要表现在:一些干部因循守旧、按部就班,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传统经验、思维定势、工作方法处理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左顾右盼、裹足不前,缺乏创新创造的精神;一些干部不思进取、甘当平庸,没目标、没追求,无想法又无办法,缺乏动力、缺乏压力,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承担风险,只想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甚至自己不愿闯、不愿干,背后还讲风凉活、搞小动作;一些干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喜欢纵向比、不愿横向比,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感觉良好、沾沾自喜,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还有些干部坐等依赖、消极懈怠,计划经济的烙印深刻,“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遇到矛盾回避退缩,遇到困难找上级,不去想方设法自行克服和解决。以上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有的是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有的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有的是干部的自身素质不高、本领不强,缺乏紧迫感、责任感,缺乏事业心和进取心,缺乏自立自强、拼博奋斗的精神。另外,与我们党委政府推动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是用人问题。近年来,省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干部队伍建设,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在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仍然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违法违纪,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干部被“带病提拔”,提拔不久就出现问题;有的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政绩并不突出,提拔后很难胜任新的领导岗位;还有的干部勤勉敬业并且政绩较好,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被安排到领导岗位等等。出现以上情况,既有现行干部人事制度缺陷的问题,又有组织上用人失察的问题,也有用人导向的问题。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过分强调民主推荐、以票定人,导致一些干部“谋人不谋事”,把精力放在拉关系、捞选票上,利用各种手段和机会互相吃请、登门拜访;与其相反,那些全身心扑在事业上的干部,不仅没有心思和精力去搞关系、拉选票,而且因为工作中敢于顶真碰硬容易得罪人,往往在民主推荐的时候票数落后他人。在选人用人方面,有的时候不能全面深入地考核一个干部,往往凭借少数人的个人好恶、个人感情或者其他不正当的因素考察选拔干部。在用人导向方面,“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不够明确,某种程度上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严重挫伤了部分干部的积极性。反之,江苏在选人用人上导向十分明确,干得好的坚决提拔,如发展快的几个城市主要负责同志一般都被提拔重用,县级市昆山的“一把手”一般都直接提拔到地级市担任主要领导;对政绩突出的,省委力排众议大胆提拔,如“争议干部”仇和被提拔担任副省长,最近又被重用担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便是最好的例证。
三是效能问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大力推进效能建设,要求各级干部增强“两情”、改进“两风”,取得了明显成效,党政机关和各级干部的作风进一步转变,效能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但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的作风状况、工作效率与加快发展的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行政审批过多。掌握审批权的部门管得太多、卡得太死,该交市场的没交,能放基层的不放。有的权限虽已下放,但放得不到位或明放暗不放;有的保留下来的项目,审批环节过多,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审批过多、权力集中,影响了基层、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制约了安徽市场化的进程。二是乱收费有禁不止。少数部门打着行政执法的名义,乱收费、乱罚款,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也不好好办事,特别是一些条条部门靠收费养人,基层看得见管不着;还有些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依附行政权力乱收费,办事者敢怒不敢言。乱收费,增加了企业和群众负担,影响较为恶劣。三是部门本位主义严重。一些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工作以部门利益为中心,办事情以自身喜好为标准,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口头上一回事,行动上是另一回事。对一些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的事情推诿扯皮、各行其是,影响工作效率,贻误发展时机。四是行政效率低下。一些部门和同志“官本位”思想严重,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注重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决策缺乏科学性;一些部门和同志缺乏亲商、安商、富商的意识,衙门习气严重,服务意识淡薄,办事拖拉扯皮,工作效率低下;还有一些部门和同志工作方法机械,喜欢搬条条框框,强调照文件规定办事,把依法行政和高效服务人为地割裂开来等等,基层、投资者、创业者和老百姓反映十分强烈。上述问题是多年的顽疾,虽是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少数身上,但影响极坏、危害极大。究其原因,有的是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对自身要求不高的问题,有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职能转变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是取责划分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还有的是出于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驱使。
四是腐败问题。廉政环境是政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廉政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对外形象。多年来,省委一直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但自一段时间以来,我省先后出现了多起在全国影响较大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极大地损害了安徽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害了安徽的政治生态环境。最近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新光在光明网、观察网等网站上发表了一篇《以安徽皖北地区为例,中国地方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的文章,文章写道: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代表的皖北地区曾经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而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却逐渐蜕变成官场内生腐败的重灾区。在这场“全方位的政治生态灾难”中,共有18位县(市、区)委书记纷纷落马,还顺藤摸瓜挖出了像王昭耀、王怀忠两位副省级干部以及肖作新、李和中等一批地厅级干部,皖北地区也因此成为人们透视和推断中国地方政治生态环境恶化的“风向标”和“观测点”。除皖北地区腐败案件以外,近年来,宣城市四套班子部分领导腐败案件、何闽旭腐败案件陆续暴露,严重地污染了安徽的政治生态环境。分析安徽领导干部腐败案件频发的原因,一是选人用人上的问题,二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三是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力的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三、对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促进安徽奋力崛起的几点思考
政治生态理论的矛盾法则认为,社会要发展、政治要进步,就必须承认矛盾、直面矛盾,以有利于社会的综合发展为准则,既致力于解决矛盾,又注重对社会政治生态的维护,从而使社会发展所需的内在资源不被破坏,并使社会获得永续发展的持续动力。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和面对当前安徽政治生态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洗心革面的精神,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打造安徽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安徽奋力崛起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1、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崛起的浓厚氛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财富。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先后于2002年和2006年连续开展了以“敞开东大门、实现大开放”和“东向发展、全民创业”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去年,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又开展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活动。通过持续不断的思想解放,我们的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扬,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安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首先从人的观念上做文章,围绕全省发展大目标,结合阶段性工作要求,下大力气推动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克服农耕文化和计划经济的影响,破除一切陈旧和落后的思想观念,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创业氛围,培育“崇尚创新、鼓励创造、支持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营造“锐意进取、奋力争先、敢于突破、勇于冒尖”的创业精神,树立“自我奋斗、自我创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二是强化发展意识。引导全省干部群众认清发展不足仍然是安徽最突出的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不断自我加压、自我超越,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水平,做到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能快则快,使我省的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在较快的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三是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践第一、知行合一的原则,自觉查找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挖掘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作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提升精神状态。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和争先意识,克服自满情绪、松懈情绪和畏难情绪,增强对工作的激情、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感,立足发展为先、实干为上,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气概,探索新思路、完善新举措、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2、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激励干部创事业的选人用人机制。人是政治生态中最关键的要素,干部是推动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近年来,马鞍山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选拔干部,不断完善干部考评和选拔机制,建立了以资格考试为前提、政绩考核为中心、专业考核为依据、民意考察为基础、廉政考核为保证的“五位一体”考试考核体系,一批思想解放、能力突出、作风过硬、业绩优良的干部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在马鞍山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程中勇挑重担、奋发进取,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安徽奋力崛起的进程中,必须把选好人用好人摆上突出位置,努力造就一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适应安徽奋力崛起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落实“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提拔重用干成事又不出事者,保护帮助想干事但有失误者,坚决冷落不干事又怕出错者,严肃惩处不干事光捣乱者,让想干事者有机会、敢干事者有舞台、会干事者有职位、干成事者有地位,形成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机制。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考评和奖惩机制,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在注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化、制度化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化,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对德才兼备、作风过硬、实绩突出者大胆使用,必要的可以破格提拔,让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能够被提拔使用;对那些作风飘浮、不务正业,甚至跑官要官、接帮结派的,要坚决抵制并严肃查处。
3、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形成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促进发展的创业环境。人民群众创造财富、党委政府营造环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定位和选择。近年来,马鞍山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大力加强效能建设,先后取消和调整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性收费项目300余项,由市政府埋单免除9个部门37项行政性收费项目,对部分审批和公共服务流程进行再造,开展机关作风和效能评议,开通“政风行风热线”等等,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促进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效能建设,近年来加大了效能建设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效能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一抓到底。一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下放权限,减少环节,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减的程序果断减,该降的门槛坚决降,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结合即将实行的大部门体制,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分工,合理划分和界定各部门的事权和分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能交叉,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二是要推进依法行政与高效服务相统一。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理顺行政执法主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约束。坚决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清除各种名目的连带收费、搭车收费,切实解决乱收费、乱罚款和执法腐败等问题。引导机关部门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投资创业者服务的思想,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三要确保政令畅通。引导全省各级各部门牢记全省发展总目标,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省利益的关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要坚决克服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思想,坚决克服“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等错误倾向,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理顺条块关系,块块要注意考虑条条的实际,关心支持条条工作;条条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全省发展总目标,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各部门都要以服务安徽发展为己任,把自身发展与安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促进发展的良好氛围。
4、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反腐倡廉不仅关系到党风政风,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投资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安徽的对外形象。近年来,马鞍山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营造了良好的廉政环境,反腐倡廉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安徽反腐倡廉的任务格外艰巨,要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推进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快惩防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体制机制。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权力的合理配置,抓住规范权力运行这一关键,科学设计制度,明确界定权力,控制越权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要针对当前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研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土地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税金融、投资体制等方面权力的科学配置,抓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