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水卫生管理制度
酒店生活水卫生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酒店生活水、生活用水卫生,保障用水安全,根据生活水卫生监督管理办伐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酒店水泵房设有蓄水井。水泵房由专人负责,进行清理、消毒,并记录,水泵房应加锁,每日清扫,保持洁净,以确保用水安全。
二、加强生活水、生活用水的常规管理,加强对酒店使用的供水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应保证员工客人足量生活;蓄水箱必须密封加盖,每年二次定期对蓄水箱清洗消毒。
三、管理操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
四、定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酒店生活水的水质监测,水质监测如不合格应及时告知酒店和当地主管部门确保酒店生活生活水卫生安全。
五、加强酒店生活生活水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生活水卫生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酒店生活生活水卫生安全。
新港湾大酒店2013年8月1日
第二篇:生活水改造方案
生活水增容改造报告
公司领导:
近期以来,由于生活水进水压力降低,管道内水压无法保障管道增压泵正常运行,只能启用蓄水池的水,但由于现有水池容积太小,厂区白天用水量大,蓄水池蓄水能力有限,每天只能保障供水4—6小时,无法满足厂区白天生活用水的需求,因此,申请增加一个5000立方的生活水蓄水池,5000立方水池内需要两台潜水泵,且两台泵逻辑互锁可自动切换,并要求这两个蓄水池进水、出水管道科学互通,有阀门相互隔离,恳请领导批准。
机电科
2012年11月22日
第三篇:活水泵站管理制度
活水泵站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生活管理制度:
一、积极搞好站容站貌和室内外卫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二、对花卉树木要经常管理做到环境净化、美化。
三、人员衣帽要整齐、干净外表庄重待人接物要有礼貌态度和气。
四、宿舍被褥放置整齐、桌椅常擦做到窗明地净室内雅静。
五、伙房要保持卫生不准有杂物和异味以及蚊蝇
六、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防火、救火知识和技能安全保卫制度
七、禁止在泵站进、出水池捕鱼及洗澡
泵站员工职责:
一、实行负责主持各自泵站全面工作的安排布署,对管辖泵站河道监察及取水口清渣工作负责。
二、每天巡查管理制度查看管理范围的机房内、外设施和库房物资有无差异情况,如有要及时填写事故记录和上报。
三、积极主动地对机电设备搞好日常维护、保养,保持其良好运行状态。负责本站机电设备和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
四、泵站运行时必须按操作规程开机,注意运行情况并按时做好各项记录,按时交接班,交接班前当班人员必须将所有盖板盖好,并有交接签字手续。
五、做好泵站设备运行检修或其它记录,内容要详实具体。
六、按照巡查线路巡查建筑物、运行设备,观察是否有异常和安全情况。
七、送电前,详细检查电器设备的状况,发现不安全因素,处理后方能送电。
八、负责完成本站阶段性工作和全年性工作总结。
九、服从上级领导各项工作安排。
泵站班长职责:
一、实行负责主持各自泵站全面工作的安排布署,对管线监察的工作负责。
二、负责本站机电设备和水工建筑物安全运行。
三、带领全站人员完成本站管理范围内工程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
四、对本站配备的物资,做到专人保管,进出泵站登记清楚。
五、负责完成本站阶段性工作和全年性工作总结。
泵站安全防范制度
一、在操作设备前必须先检查外围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或处理。电气设备检查时严格按照操作票工作要求进行,各个环节是否正常,不正常不能送电,送电时要按规定穿戴好绝缘工具。
二、值班人员严禁饮酒。交接班时要交接清各种工具及各项仪表运转情况并要双方签字存留。
三、机电设备在运行中,严禁站外人员进入泵房内。
四、泵站常年管理人员,要按规定人数坚持每两小时对本站一切设备巡视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妥善处理。
五、对于各项目安全防范实物设施,要经常检查确保实效。
六、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做到能及时处理。
七、对本站的一切机电设备技术性能状况做到底数清楚。
八、对本站配备的其他物资做到专人保管往来登记清楚。
九、努力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第四篇:加强管理降低工业水、生活水用量qc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储运部二车间QC小组
QC成果报告
加强管理降低工业水、生活水用量
一、课题名称
加强管理降低工业水、生活水用量。
二、活动简介
本QC小组按照PDCA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开展活动,采用一日一活动的形式,并在平时工作中密切跟踪活动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小组概况及小组成员概况
小组概况:
四、选题理由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可缺少又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日益突出,城市、农村、全国乃至全球缺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而作为社会活动中最基本单元的企业,在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
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求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将威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问题还在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继续增加,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水的比重还要逐步上升,城市缺水的矛盾将会愈加突出。
五、现状调查
1.是认识不足。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而我国的现状是大部分领导和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停留在口头上。
2.是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并采用先进技术。像工业用水,一般可分成冷却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等,其中节约冷却用水就相对比较容易,而节约洗涤用水、工艺用水则相对较难。但不管要节约哪种工业用水,都需要更新改造用水设备,有的甚至要更新改造工艺设备。这就需要大量的投人,而且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节约一立方米水的节水投资会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投入不足与技术落后使我国工业节水水平与国际差距拉大。
3.是机制不力。当前节水工作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水价太低是主要原因。许多节水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有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上,而国家又缺乏优惠发展政策。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许多用水大户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并没有真正变成企业的自发行动,节水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4.是法制不强。节水需要坚强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统一管理,而在我国两者都很薄弱。节水工作缺乏法律依据,更谈不上有效监督管理,不可能从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高度解决好“节”的问题。
六、确定目标
七、原因分析
本QC小组全体成员集思广益,进行了广泛的观察,调查并对有关数据认真分析,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找出节水管理不足的原因共7条,绘制因果图如下。
八、要因确认
九、制定对策
1.开展“水资源教育”,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2.将采用节水型设备作为节约用水的重点。
3.加强管道检漏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供水损失。定期检查隐蔽水管,以防漏损,检查内部供水系统,修理有毛病的水箱、水龙头及其他的供水设施
4.用重复利用工业生产已使用过的水,即一水多用。从源头抓起,对公司新建技改项目把好节水关,设备冷却水系统则全部按要求配备循环水设施,并实行“三同时”管理,杜绝浪费。抓好现有循环水设施的管理,配备补充水水表,掌握循环水运行状况,并根据使用情况对循环水设施进行检测、改造或更新。
5.尽量将水循环使用。推广蒸汽冷凝回用、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回用等节水技术;在公共建筑中,大力推广节水型卫生洁具和中水回用技术,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6.在生活用水方面,主要抓好厕所冲洗水箱的改造,过去公司主要使用手阀和自制的直排式高位水箱等,经常造成长流水,浪费十分惊人。
7.把重复利用废污水作为开辟新水源的有效途径。8.采取经济措施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企业节水管理制度是国家和地方节水方针、政策、法规在企业中贯彻实施的具体体现,也是各部门、各环节、各职能正常运转的准则。为此股份公司制定了有关合理用水管理制度,使公司用水从设计、施工、运行到使用都做到有章可循。在定额管理方面,股份公司设有千工时耗水、产品耗水、限额耗水等指标,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随着今年全市工业用水定额的颁布和实施公司还将不断完善、修订考核指标。
9.通过实行清洁生产战略,改变生产工艺或采用节水以至不用水生产工艺,以及合理进行工业或生产布局,以减少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此即所谓的生产工艺节水。可以想象,工艺节水涉及工业生产的原料路线与政策,涉及生产工艺方法、流程与生产设备,涉及工业与产品结构、生产规模、生产组织以至工业生产布局等。总之,它几乎深入地涉及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因此工艺节水是更为复杂、更加长远的任务,是工业节水的根本途径。
10.革新和推广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依靠科学进步推动节水。
十、实施
提高工业生产用水系统的利用效率。其内容主要包括改变生产用水方式(如改直流用水为循环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及回用率,或统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通常可在生产工艺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因而是工业节水前期的主要节水途
径。另一方面,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涉及很多具体条件,特别是一些同生产有关的技术、经济条件,欲使其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也非一蹴而就之事,所以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系统重复利用率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十一、效果检查
从上图中看出,红色格子中数据为符合目标值,灰色为超出。工业水完成率为70%,生活水完成率为70%。
其中3月9日,T308进水耐压试验。3月20日,T425清罐进水。4月3日,T427清罐进水。4月7日,T415清罐进水。4月13日,T244进水做水压试验。5月8日,T245水压试验。5月15日,T245水压试验。6月4日,工业水更换,水表内有水雾,无法正常读数。6月19日,T244进水试验浮船。6月20日,T243245进水试验浮船。7月1日,气柜K1、K2换热器清洗。7月3日,工业水表恢复。8月6日,3#工段厕所水箱漏水。
十二、巩固措施
可以经常开展有关节能的竞赛与评比活动,使之成为一种风气长久保持下去。一个企业的风气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一种“人人争节能,以企业为家”的思想,才能时时想到企业的利益,把节能坚持下去。部门内部可以班组之间竞赛,部门之间也可以竞赛;把竞赛作为一种手段,在竞争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使节能降耗达到新的水平。
十三、遗留问题及今后打算
节水,从我做起。
人们是否具有节水意识,对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当前人们的节水意识如何?毋庸讳言,现在人们的节水意识还相当淡薄,水的浪费现象还比比皆是。相当数量的人对水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自来水”的水平上,即认为水是不尽不竭的,没必要为浪费一点水而大惊小怪,甚至认为水不是“贵如油”,而是“淡如水”。另外一些人虽然认识到水的宝贵,但对水资源短缺的紧迫性认识不足,节约用水仍然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怎样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呢?我们不可能人为地让人人都去切身感受缺水的恐慌,也不能无止境地去等待人们自己提高,因此,只能在节水意识的强化上下功夫。除过提高水价、征收污水处理费、核定生活用水定额、超定额累进加价等重要的、一定要用的经济手段外,还应切实重视宣传、教育和监督工作。采取各种动人、有效的形式,加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教育和宣传,使全体公民掌握实情,掌握科学的用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全社会对水的忧患意识,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习惯,把节水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和责任。
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节水、惜水、爱水的前景将会灿烂无比。节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储运部二车间2#工段丙班QC小组
2009年10月
第五篇: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引来发展活水清泉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引来发展活水清泉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黄文萍
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学校制度创新历史背景分析,阐述学校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并简述学校在制度创新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原则;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平衡原则;坚持继承与发展原则;追求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制度创新营造了学校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为实现学校转型和升级两大跨越,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关键词:制度创新创新背景理念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指的就是制度。什么是制度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但大家都认为制度的核心含义就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是具有约束力的规范。不言而喻,学校制度就是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有人说,三流学校做制度,二流学校做品牌,一流学校做文化。就是说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般要求,而人性化管理,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中关村中学在27年办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国家对教育的法律法规,吸收和借鉴他校制度建设经验,积累和总结自己独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出台了学校自己的一整套管理制度—《中关村中学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强化岗位责任制,实施校务行政议事规则和“目标管理”、“层级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和科学决策相结合,校长负责和民主监督相结合,集体领导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办学依法,管理民主,用人灵活,教育高效的管理机制,这种结构合理,组织有序,信息畅通,协调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营造了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为实现学校转型和升级两大跨越,以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学校制度创新的历史背景
中关村中学的制度建设历经三个过程:办学初期,主要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法规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制度办学,没有形成太多条文性的规定;1998年,建校15周年,学校为充分发挥学校各组织的职能作用,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收集整理和总结归纳了在办学过程中在对规范叫职工行为发挥了一定作用的职责、规章、制度和条例,并编辑成了《管理制度汇编》,使学校制度建设逐步走向规范;示范校建设完成以后,驶入高速发展之路的中关村中学,在先进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对制度建设和创新有了深度地认识,认识到制度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校管理应从制度化进入追求人性化的更高境界,学校的管理制度应从制度约束师生行为走向文化引领师生自觉遵守之路。思想理念的创新,必然带来行为上的变革。
学校制度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然光有理念的更新是不够的。制度创新因为是要在学校现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员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以,还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文化积淀。已经跨入市级示范高中校行列中关村中学,社会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学校领导班子专业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较高,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强,有较高的群众信任度和凝聚力。部门设置比较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各部门之间关系和谐。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较高,教育理念新,干劲足,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迅速,全员聘用合同制,按需择优,满工作量聘任等灵活多样的用人做法也为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004年学校全体员工参与进行了《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课题的研究,挖掘、概括和提炼了本校的传统文化,系统整体地设计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中关村中学文化建设纲要》,明确了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形成了明确的学校理念文化,办学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基本形成民主与科学管理文化,为学校管理制度的重新修订奠定了文化基础。学校制度创新势在必行的耕种要原因是1998年制定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急切需要建立一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做保障。比如那个时候学校干部年龄偏大,年龄梯度不够合理,优秀年轻干部不足,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不够,而在《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没有干部队伍建设的计划和干部选拔培养制度条例,影响优秀干部的脱颖而出;其次教育改革发展迅速,教育行政部门不断推出关于学校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学校总是处于追赶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改革和形势变化的被动局面。而且学校办学规模过大,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学校行政管理难度很大。年轻教师多,他们思想活跃,对学校当时管理方式和制度的理解容易产生偏激,发生冲突;再者学校所在地区办学水平高,名校云集,人才资源竞争更为激烈,过去的用人制度制约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留住等等。制度创新呼之欲出,2005年学校适时提出完善和修订中关村中学管理制度,学校花费一年的时间,全员参与总结凝练了学校制度文化,于2006年出台了《中关村中学管理制度》。进入“十一五”为使学校照章办事,有法可依,保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利益,学校又制定了第一部学校内部基本法—《中关村中学章程》。近些年学校着力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出台政策,培养人才,凝练文化,强化作风,以改革的精神拿出新思路,制定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激发了学校全体师生的创新活力,为自主创新成果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制度和政策环境,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学校制度创新的理念与原则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理念
1、学校管理制度创新过程始终体现民主参与原则
民主原则是制度建设最基本,最普遍的价值目标,因为任何一项制度的设计和出台,都应维护全体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学校制定规章制度需要师生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具有规范和激励两重作用,规范是浅层次的,而激励是深层次的。要是制度发挥出激励作用,制度建设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民主,使制度从群众中来才能到群众中去。如果师生们对于制度的内容和精神了解的比较透彻,有助于他们自觉得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制定的制度也就切合实际,避免主观片面。2005-2006年中关村中学发动包括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在内的所有管理干部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的重修工作。他们在师生中广泛调查,了解实情,吸纳意见,集思广益,总结凝练,形成条文后经教代会多次讨论修改,才确定实施。每位教职工都把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在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对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使其中的合理部分成为学校的“法律”——《学校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为学校的制度建设,民主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校出台的所有制度都已肯定个人价值和发挥个人潜能为前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制定,真正做到制度建设民主化。
2、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体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先进理念。“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人的发展是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是可以协调的。它要求管理过程中重视人的需要,激励员工为主,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致力于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中关村中学在学校制度创新建设时,力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比如学校新修订的规章制度较以往的制度在理念上有了重大的转变,尤其突出民主、人文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1998年出台的《管理制度汇编》强调的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严格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刚性管理原则,认为“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需要”,目的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建立和完善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稳妥地调整教职工岗位工作量,加大师生比例标准,提高办学效益。”其目的更强调学校效益优先,一切手段是最大程度的挖掘教师,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而在2006年出台的《中关村中学管理制度》中则认为“学校管理制度是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以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基础,对形成个人的自律习惯和共同的价值观念,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它把师生和学校看成是一个“三位一体”的共同体,三者利益紧密相关,制度的执行不仅是为了“管”,更是一个自律的过程,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服务于三者,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进步。原则上更重视人性的一面。
3、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内容凸显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中关村中学在各个发展历史时期,制度建设内容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精神追求。比如1998年学校管理制度汇编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学校主要干部职责;二是学校体制改革初步方案;三是工作常规要求;四是各处室工作人员职责及常规制度;五是附录国家教育法规。从内容上看强调的是师生和学校简单的工作、学习关系,师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强调老师们要完成什么任务,才会有怎样的报酬,内容少有涉及学校其实是师生的生活场所,以及师生的生活感受,忽视了教师个体发展,忽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受。该汇编第二部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精神是通过提高教师待遇来提高学校效益。因此手段上采取“工作不计报酬,经常加班加点,经常给学生补课辅导,成绩突出者”结构工资可升级。这样的条文符合当时教师经济地位低下的现实。而在2006年修改后的管理制度,首先是结合学校机构布局进行角色定位,其次岗位职责,再次权益保障。例如:第一章《党政工常规管理制度》中共26条,除了涉及干部,教师行为规范条例外,还包括对他们的使用、培养、权利义务条例,其中的第八条教职工病事假工资发放办法、第十四条教职工子女入学的规定、第二十五条教职工表彰奖励制度,则更是体现了学校关注教师工作以外的精神世界。在近些年学校所作的一些规划或计划中也充分凸显关注教职员工专业化发展和职业幸福感。例如2009年学校工作计划标题就是团结和谐建设精神家园,敬业奉献追求幸福人生。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位教师快乐工作,让学生、教师、学校同步发展,把学校打造成师生的精神家园成为学校的办学理想和奋斗目标。
(二)寻找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平衡原则
适度性是学校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是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从本校师生员
工以及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办学条件和工作任务等的具体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制定。“制”是有节制、限制;“度”是有尺度、标准。制度固然应该严格,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但凡事皆有度,制度亦然,不能把它当成紧箍咒,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因此完善学校制度要注重制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符合学校实际,顺应时代潮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执行,以推动工作,促进事业发展。制度建设虽然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制度的制定要维护其严肃性,一项制度条例不能朝发夕改,否则就失去公信力。因此制度建设不仅要解燃眉之急,更应防患于未然;不仅是堵漏型的,更应该是预防型的;不仅是回顾性的,更应该是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要解放思想,要打破陈规,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管理模式,要用创新的思维审时度事,客观预见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建设过程中各种难题或困惑。中关村中学在学校制度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充分考虑政策的前瞻性,又力争不能背离教育的发展规律,兼顾学校实际情况和现行师生利益,力求找到制度的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平衡点。比如学校工作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做到长短结合,既制定了规范学校现在和将来的《学校章程》,有做出了《学校2006-2011五年发展规划》,同时根据教育发展的形势要求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推动学校科学、有序,又快又好地发展。学校在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坚持“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政策上向一线骨干教师倾斜,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为了使改革稳定推进,保障所有教职工享有改革成果,学校对二线职员设立年功补贴,小部门负责人津贴等,这项分配制度考虑到了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目标,也兼顾到了二线职员现实利益,从而保证了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平稳推进。
(三)坚持继承与发展原则
学校制度是历经多少代师生共同价值的文化总结和提炼。它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学校显著特点。教育形势的变化,师生队伍的升级换代,新课程改革的猛烈冲击,对学校制度的变革要求势不可挡,但是,学校制度的创新不是要全盘否定和全面重建,而是摒弃那些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不符合现阶段办学理念,不符合现在师生实际情况的制度,坚持那些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亘古不变的整理。学校制度改革创新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完善细化原有制度的过程。这一原则在中关村中学2006年新修订的《学校管理制度》一书中表现地淋漓尽致。这本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完善与发展。它较多的保留了1998年《学校管理制度汇编》中的条文,但又对条文中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容上作了删减和修订。特别是对保护师生利益,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有大幅度的增加。比如:原汇编中,对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保障性法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编写较笼统,简练,虽然提到教代会代表有权提建议或意见,以及民主评议干部,但是条文中并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以及保障措施。而在修订后的制度中,就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定了细则,章节和条文上作了大幅度增加。为保证代表民主参与权,第八条教代会提案中明确规定教代会提案是教代会代表在广泛征集教职工意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及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规定程序,提请教代会讨论、处理的意见和建议。并要组成提案小组负责提案的征集、审理、办理、答复、落实、反馈,真正保证代表们的意见得到落实和解决。细则中要规定教代会要选举主席团,成员要有高级教师及其他代表性人员,主席团是大会的领导机构,最后做出大会决议。这些条目的增加,细化和完善了原有教代会条例,使
其更科学、规范、完善,可操作,保证教代会这一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发挥作用。
(四)追求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
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文化管理强调心理“认同”,强调人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也就是通过启发人的自觉意识达到自控和自律。教师是一个创造性强,要求自由度较高,对较低层次的条条框框则反感的特殊群体,他们需要较多的文化管理。中关村中学2004年制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形成了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行为规范,为学校制度建设走向制度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把制度建设视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度文化中包括学校长期形成的传统、仪式及规章制度,以及师生员工对通过制度使管理有序的认同,对遇事循章找据的定势,和对各项制度的熟悉与认可。制度文化还包括在学校发展中,领导不断完善制度的管理方式,对形成高效管理与有效运作产生的积极影响。它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先进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一种科学和人文相统一的制度文化,实现学校管理高效、有序。
1.制度文化建设的原则
法制管理的原则: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管理规程》等。就学校的法律地位和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学校管理的重大问题都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所有这些都为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据。
科学管理的原则:遵循学校的办学规律,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依法办学。人本管理的原则:树立服务意识,体现人文关怀,入情入理,重在引导,着眼于激励。民主管理的原则:树立充分利用广大教职工办学的民主思想,学校重大规章制度一律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和改进。
集中管理的原则:在遵循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必须要有集中统一的管理,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令行禁止。
管理创新的原则: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改革和创新观念,通过改革的手段,在管理上创新,克服思维定势,积极采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勇于实践,锐意创新,大胆进取,在创新中求发展。
2.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
建立旨在加强民主管理的制度。《教代会制度》《学校校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党员民主生活和民主评议制度》等。建立旨在加强岗位意识的岗位责任制度。如:《教职工岗位聘任合同制方案》。建立旨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教职工师德规范》《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三育人守则》《学生评价班主任工作方案》《文明办公室评选制度》等。建立旨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如:《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师常规工作质量评价方案》、《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课堂教学学生评教方案》等。建立旨在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如:《学校行政会制度》《学校干部勤政廉洁制度》《行政干部评价方案》《干部岗位职责》《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等。建立旨在加强德育工作管理的制度。《学
校教育处工作职责》《班集体建设基本要求》《学生品德测评方案》《学生社会实践与假期延伸教育条例》等。通过制度文化渗透和引领师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一致,努力拼搏,推动学校安全有序,健康稳步发展。
近年,学校重视以教师为本的教师文化制度建设,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发展。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列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目标,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和各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通过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实施青年教师工程、名师工程、建设学习型组织、改善管理模式、创新教师培训方式等措施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了民主和谐,研究探索,合作分享,团结进取的文化氛围,调动了教师参与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加速了教师成长成才,推动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短短27年,学校自主培养了特级教师4名,特别是实施实施名师工程,谭天静、徐军两位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快速成长为北京市音乐、综合学科的特级教师。许多教师与名师同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学校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00年只有5人;2007年58人;2009年74人,9年翻了十几番;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定两年一次,2009年较2007年增加16人,增长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