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课程2013年春季学期复习提纲
毛概课程2013年春季学期复习提纲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2、党的“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
3、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4、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5、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6、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9、改革的必要性与全面性
10、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1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我国的民主制度和政党合作制度
15、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16、政治体制改革及其评价标准
1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1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1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2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
2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
26、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理论
27、新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28、港澳台问题的性质
29、“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和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30、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
3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其关系
32、“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
33、什么是中国梦,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梦
第二篇:毛概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2010年下半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1.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什么经济体制?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它发挥过哪些积极作用,又存在哪些弊端?P178、P179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它是何时明确提出的?182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P182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基本内容)P183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哪二者的结合(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是坚持什么)?P184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84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什么?P186、187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 P187 9.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特征P189
10.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范围)、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范围)P189、191 1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189 1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P189 13.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P190
14.如何对待非公有制经济?(提示:鼓励、支持和引导)P191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P192 16.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什么?P194
17.生产要素分成哪两大类?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哪三种类型?P194、195 18.谈谈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 P196—200
19.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我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P201
20.谈谈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及其如何促进(意义:P201—203;如何促进:P203—216)
2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P208 22.新型工业化道路P208
23.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P210 2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P211 25.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什么发展阶段? P211
26.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什么关系?P212 27.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P213
28.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213 29.什么是市场经济?P217
第9章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什么?P220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P220-221 3.我国的国体、政体是什么?P222、P224 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什么?P223 5.人民民主专政的鲜明中国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P223
6.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最高实现形式、最好的组织形式)是什么?P224、225
7.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有哪些重大进步?P227 8.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什么?P228 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228 10.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什么?P229 11.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主要职能是什么?P229 1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什么关系?P230
1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制度模式)是什么?P231 1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P231 15.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233 16.中国有哪五大民主政治制度?P222-235 17.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P236
1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237 1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P241 2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p243
2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提示(有„„句均来自教材): 1.社会主义民主建立在„„享有的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由于„„丰富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形式。P243 2.P244第三段
3.我们强调„„高度重视。由于„„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人权与国权相比较,国权更重要,因此,我们同第三世界国家更加重视国权。P245 4.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P246最后一段
第10章
1.什么是先进文化?P248
2.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示:三句话)P250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251
4.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什么?P252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原则(提示:五句话)P253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256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P256-261
8.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什么)P26第11章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内涵、总体特征、总体要求)?P277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简要)P278-280 3.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简要)P281
4.怎样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示:熟悉P284-290中的1、2、3、4、5、6标题,以及标题下面的第一段内容)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p284 第12章
1.在祖国统一问题中,什么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P294 2.香港、澳门回归时间P306、307
3.“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P305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P302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P302、309 6.反“台独”斗争的总方略是什么?P309 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P303
8.台湾问题产生以来,大陆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哪两个重要历史时期?P29第13章
1.当今时代主题是什么?P316 2.什么是世界多极化?P320
3.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什么?P327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327
5.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宗旨是什么?P334 6.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P331 7.我们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什么?P333
8.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原则)?P330、331 9.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P320
第14章
1.如何理解在当代中国“人民”这个范畴?P336 2.在我国,哪个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P336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什么?P336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哪些新的主要社会阶层? P341 5.何谓“四个尊重”的方针?P342
6.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348 7.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P348 8.党的宗教政策是什么?什么是政教分离?P349
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军事战略方针、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P352、353、3
54第15章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p364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p366
3.为什么中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367
4.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什么?p371 5.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p375
6.什么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党必须始终恪守的政治立场?p376 7.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什么?p361 8.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怎样得来的?p366 9.为什么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第三篇:毛概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重要意义。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科学体系。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6.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依据及其主要内容、指导意义。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8.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0.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及三大法宝。
1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及意义。
1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出的依据。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7.“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8.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1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
20.改革的重要性、内容、性质。
2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2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和一般特征。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25.为什么要寻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26.如何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8.如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3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1.如何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起来。
32.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其客观必然性。
33.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内涵。
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及根本任务。
3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3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依据及重大意义。
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总体思路。
38.“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39.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40.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41.如何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42.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四篇:毛概复习提纲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法宝。
3、近代中国的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三大法宝。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如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5、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三步走”发展战略。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7、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有利于”。如何做到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教材中有关毛泽东主要著作(讲话)发表的时间、重要观点与论断。
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更加美好柳州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柳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10、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七一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
第五篇:毛概复习提纲
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什么相互关系?(第5-8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10-17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为何提出?它们相互之间有何关系?(第26-27页,也可参考专题课件)
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从破解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4、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第138-139页)
(1)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如何理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33-34页)
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重点!一个字不能错)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第42页)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2、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变。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让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3、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是什么?(第45-48页)
性质:(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什么?(第58-62页)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第66-67页)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处于领导地位。
①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
②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如何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第69-70页)
(1)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棉麻,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
其次,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主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再次,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最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92-93页)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特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出哪些有益的理论成果?(第89-100页第一节小标题部分)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4)其他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战略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步骤: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主要有哪些?(第102-105页)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第113-114页)
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 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什么?(第113页)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1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特征?(第117-119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其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阶段,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心得发展阶段。尽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出了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遇到类似问题答这段)(1)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2)阶段性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第123、127-128页)
(1)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中心:经济建设
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 最低纲领:根据革命或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有所不同。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第133-135页)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科学内涵: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相较于改革开放前,片面强调生产关系)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重大意义:
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什么?(第135-136页)
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坚持科学发展。
3、如何理解中国梦的主要内涵和实现路径?(第143-145页)
核心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干才能美梦成真(1)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4)实干才能美梦成真。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 148-150页)
(1)从国内来看,“文化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的严重灾难。纠正错误,扭转局势,成为人心所向。
(2)从国际环境看,新科技革命推动着世界经济发展
2、如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155-157页)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核心: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3、为何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应正确处理好哪些重大关系?(第152-153、157页)
原因:
(1)面对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2)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3)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心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4)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第159-161页)
(1)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2)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3)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4)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有何关系?(第161-163页)
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主要是在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完善有关方针政策和体制机制,让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国际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夸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是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重大举措。是对国际合作以及全球发展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什么?(第167页)
总布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第168页,3个要点)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3、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如何坚持?(第170-174页)
客观必然: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坚持: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寻找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和创造力。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
(3)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4、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和带来的发展机遇是什么?党和政府为了适应
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而采取哪些方针政策?(第177页)
新特点:
(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界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4)政府积极推动只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治理和效益;
(4)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第180-183页,5个方面)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二节下4个小标题)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3)全面依法治国。(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8、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93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95-197页)
(1)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2)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3)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10、如何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199-200页)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202-207页)
(1)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要求: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级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