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建设规划(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9:1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建设规划》。

第一篇:十二五建设规划

寿县小甸中心学校“十二五”期间

校园建设规划

一、义务教育段建设规划

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小学生均校舍面积不低于7㎡,810人,总建筑面积为4860㎡,其中教室2050㎡,办公用房,教辅用房,生活用房,其他用房。小学宿舍建筑面积按生均4㎡计算,200人,合计800㎡。科学实验室或探究室(包括实验员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等,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58㎡,810人,计1280㎡。

1、综合办公楼:⑴办公用房。语文办公室56㎡、数学办公室56㎡、艺体办公室56㎡、常识办公室56㎡,教导处56㎡、总务处56㎡、校长室28㎡、副校长室28㎡、党员活动室56㎡、留守儿童之家56㎡、会议室84㎡。合计588㎡。⑵教辅用房。图书室112㎡、阅览室84㎡、实验仪器室168㎡、电脑室168㎡、多媒体教室140㎡、语音室112㎡、音乐室84㎡、美术室84㎡、体育室84㎡、综合实践活动室84㎡、电子音像室84㎡、广播室28㎡、少先队活动室56㎡、卫生室56㎡,合计1344㎡。

2、学生公寓:⑴依据。学校现有留守儿童为320人,其中外学区在本校就读的为260人;⑵建设内容。在“十二五规划”中,拟建设两栋学生公寓,男生宿舍14间,392㎡,女生宿舍14间,392㎡,另加卫生间、管理员室、楼梯280㎡,总面积为1064㎡,可容纳224人住宿。

3、师生食堂、餐厅:学生餐厅112㎡,教师餐厅56㎡,食堂84㎡,储备间56㎡,其他用房90㎡,合计398平方米。

4、教师周转房:按15名教师计算,每间40㎡计算,计600㎡。

5、厕所:新建师生厕所两座,学生厕所200㎡,教师厕所80㎡。

6、塑胶跑道:面积为4000㎡,每平方米300元,合计120万元。

二、幼儿园建设规划

建设六个班幼儿园,教学用房336㎡,活动用房336㎡,教师用房112㎡,保管室56㎡,其他用房56㎡,总面积为952㎡

小甸中心校

2010年7月16日

第二篇:文化站十二五规划建设

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

二○一○年四月

—1—

《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2010—2015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对今后五年文化建设做出部署和安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专项规划。

(1)“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文化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明确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促进了各项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基层文化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加强。以“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四项基本建设和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为切入点,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点初步形成。

——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所增强。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健全,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快速上升,一批农村文化户迅速成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已见雏形。镇投入近300万元,建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文体综合楼投入使用,建成具有文化气氛的村级文化活动室26家。

——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文化市场活跃有序。坚持一手抓繁

—2— 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制定文化市场发展纲要,推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积极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正常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2)“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坚持以繁荣为中心,发展为主题,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五年实践的基本经验是:

——必须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确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

——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原则,始终把繁荣和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

——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把创造当代新文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3)“十二五”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既凸显了维护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也为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3— 展,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纵览国际国内形势,文化建设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的总体部署,密切结合文化发展的实际,理清“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思路,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突出文化建设的重点,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的蓝图,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把各项文化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4)指导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

—4— 文化权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贯彻重在建设的原则。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始终把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重塑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

——实施文化创新、人才兴文、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和观念的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方式和方法的创新。着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5)“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到2015,基本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镇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

—5— 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交流新局面。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显著改善。到2015年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机构1个,村(社)综合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8%以上。

——文化产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形成一批具有区域性影响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达到5%以上,到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

——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比较完善,文化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基本形成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6)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镇文体综合楼为骨干,以社区和村委会文化活动室为基础,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

——在巩固镇文体综合楼建设的基础上,基本实现村(社)有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并继续鼓励有条件的村小组建设村文化活动室。

—6— ——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完成镇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建立镇文化室、图书室、科技室、青少年活动场所、学校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新机制,推动机关、学校等内部文化设施对外开放。

(7)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健全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功能定位,明确服务目标、任务和责任,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建立健全文化站绩效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制度、服务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

(8)切实维护低收入人群及其他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补贴等措施,保障和实现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城市低收入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向群众免费开放的制度,积极开展送演出、送电影到农村等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9)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7— 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增加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逐步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鼓励和扶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农村题材文艺精品。购买适合农村需要的优秀剧本,供给农村文化户为农民群众演出。

——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创建文化先进村和创建文明村等相关评价体系。

(10)提高公民文化艺术素养。广泛开展文学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支持群众文化创作,发挥文化站的组织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歌咏、读书、书法、朗诵、科普知识等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站工人员深入农村指导排练,鼓励和支持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富余人员、离退休人员开展群众性文艺辅导或展演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健全文化市场体系

(11)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强镇、强村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形成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娱乐方式,鼓励连锁娱乐团体的发展,推动

—8— 文化娱乐的建设。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12)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着力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13)构建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通过规则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14)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完成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健全文物数据库动态管理。高度重视重要革命历史文物的收集、整理和重点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

(15)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档工作,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统计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少数民族史诗等若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

五、扩大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文化交流质量和水平(16)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继续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文化传播工程,充分利用、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对外传播形式和手段,吸收借鉴外地优秀文化成果,提

—9— 升镇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

——加强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乡镇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深化与周边乡镇、县、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与其他市、县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水平。

——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的知名品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坚持“细水长流”的工作方针,着力组织好庆祝春节等节日的活动,使镇成为全县的文化活动中心。

六、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17)完善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公益文化事业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公益文化事业多渠道投入的体制。完成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各项任务。

七、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

(18)巩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镇文化站的工作岗位规范,采取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提高文化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40)建立健全文化法制机构和队伍。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的作用。不断增强文化法制机构工作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文化纠纷处理和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服务。

八、保障措施

(4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文化站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

—10— 了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文化发展、审核文化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依据。文化站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

(44)齐心协力狠抓落实。文化站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做好规划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文化建设的氛围,动员广大文化工作者投身到落实规划的行动中来。文化站要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规划精神,结合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把实施规划的要求纳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规划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水平。文化站要团结全体文化工作者,以实施规划为契机,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11—

第三篇: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邵武市以工代赈建设“十二五”规划

以工代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为改善我市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村贫困群众收入,特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以工代赈建设方面获得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较少,仅有3个项目获得143万元资金扶持。城郊镇、拿口镇在道路建设方面获得省财政以工代赈配套资金补助,金额不过十几万元。2009年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后,享受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县发展的政策,卫闽镇申报水厂改扩建以工代赈项目,获得130万元的中央资金补助,为我市以工代赈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我市卫闽镇水厂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中央以工代赈资金大大促进了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有力改善我市项目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由于我市以工代赈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加上遭受2010年“6.18”洪灾,许多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需要改善,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增加农村贫困群众收入任务依然艰巨。主要原因:一是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偏远深山区,山势陡峭,立地条件差,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自然资源缺乏,环境闭塞,自然灾害频繁,农户靠天吃饭,即使无灾,也只能解决温饱,一旦遭受灾害,极易返贫。全市总人口30.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6万户,16.66万人,目前尚有人均收入1200元以下的有4232户、6767人。二是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目前山区自然村的道路都没有硬化,晴通雨不通,还有不少自然村尚不通车。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农用物资运输困难,生产成本加大,同时也造成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价要低于其他地方,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三是集体经济薄弱,影响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目前中央以工代赈建设项目约30%的补助,地方配套资金在70%以上,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压力还是相当大。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农业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在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同时,积极引导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合理确定以工代赈重点区域、重点建设内容和建设投入标准。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针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确定建设项目,逐年安排实施。

――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注重与有关涉农专项规划、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等的衔接协调,相互配合,突出专项扶贫的重点,避免专项扶贫包办,对其他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引导其他涉农投入更多地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

四、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建设目标。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小型微型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独立桥涵、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建设任务。

――基本农田建设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1420万元。

――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4820万元。

――乡村道路建设12条,项目总投资4530万元。

――独立桥涵建设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890万元。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结合市水利部门十二五规划,在五年期间安排8个,项目总投

资11160万元。

五、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

“十二五”期间我市安排实施41个以工代赈项目,项目总投资22820万元,基于项目建设区财力状况,参考其他中央投资补助标准按80%补助计算合计中央补助为18130万元,地方投资4690万元。中央补助基本农田建设项目5个,中央投资补助1120万元;中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12个,中央投资补助381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12条,中央投资补助3600万元;独立桥涵4个,中央投资补助690万元;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8个,中央投资补助8910万元。具体投资安排为:

2011,计划安排21个项目投资611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4830万元。2012,计划安排20个项目投资487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3860万元。2013,计划安排13个项目投资483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3860万元。2014,计划安排20个项目投资380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3020万元。2015,计划安排14个项目投资3210万元,中央投资补助2560万元。

(二)劳务报酬估算

2010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平均日用工劳务报酬在78元/人,“十二五”期间我市安排实施41个以工代赈项目,项目实施所带来的总劳务报酬为1813万元,劳务报酬占中央补助投资的比例为10%。

六、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落实好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建设和施工单位做好组织当地群众参加工程建设、支付劳务报酬,确保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及时足额落实到参加工程建设的农民群众手中,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劳务报酬标准可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参照当地农民工报酬标准制定,劳务报酬开支也要进行公告,接受群众监督。

(二)组织保障。重视和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对项目的投资安排、项目管理、资金使用、实施效果负责。

(三)资金保障。项目建设单位要切实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四)严格建设程序。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工程质量管理各项责任制度。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和协调,抓好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第四篇: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审计机关大力推广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新的审计方式,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保障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又

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审计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审计局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审计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挑战,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审计信息化的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市审计局充分重视审计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信息化发展全局,秉承信息技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审计一线服务和为办公管理服务的宗旨,一方面,认真抓好审计队伍建设,大力加强计算机知识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审计队伍信息化素质和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硬件投入和软件应用,积极探索、实践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事业的发展路子,努力更新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技术水平,服务审计事业发展。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全市两级审计机关的电脑配备已全面达到人手一机的要求,部分审计机关还达到业务人员人手一台手提电脑的程度,为计算机应用提供了应用条件。

2、全市已建立审计业务vpn专网,实现了审计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方便了上下级间的联系。市审计局和大部分县级审计局已建立了单位局域网,联入互联网,部分领域已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3、全市已全面应用审计统计软件、审计管理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审计信息三级发布系统和审计法规查询系统等,实现了审计统计工作电算化、办公邮件无纸化、业务培训网络化、信息发布和法规查询电子化,有效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已逐步开展了审计署ao软件的应用工作,市审计局烟草公司审计ao应用实例获得了审计署应用奖,公积金中心ao应用审计、医院医疗收费ao应用审计在全省计算机应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

4、全市审计人员已全部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初级考试,普遍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今后深化计算机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部分审计人员已熟练掌握了ao软件应用、数据库操作、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技能,并成功地应用到实际审计项目工作中,带动了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开展。

二、问题分析

1、认识问题。目前,仍有不少同志认为,被审计单位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没有电子帐册,不具备信息化环境就搞不了计算机审计。这是个巨大的思想认识误区,需要提升的空间巨大。其实不给电子数据,审计组一样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进行项目管理。

2、人才建设问题。当前,审计队伍中大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存在着观念落后,知识结构不合理、更新慢,无系统学习培训,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

3、建设资金问题。由于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上级补助金额和当地财力有限的制约,造成部分县(市、区)无法按照上级部署的时间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影响了信息化推进进度。

4、创新性应用问题。受知识、技术、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很多应用仍停留于简单的复制应用层面,缺乏开拓性、创新性的应用,需要今后花很大力度去推进,这是关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事。

5、制度滞后和对下指导问题。由于当前出台的计算机审计有关法规还比较少,加上各级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还都不够,且指导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做到分领域、分人才做相应、有效、及时的指导,从而造成不利于计算机审计的全面应用和推进的局面。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市审计局将以审计技术创新为动力,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技术和方式、方法,为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初步实现“三个转变”的建设目标,初步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使审计效率、质量和审计覆盖面得到较大提高,审计监督职责履行的综合审计能力和质量到全面提升。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局在“十二五”期间,将严格按照上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一方面,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审计网络建设,建成全市各级审计机关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在抓好网络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进程,积极应用各种审计业务软件,提高计算机审计应用的覆盖面,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尝试实施网络环境下对财政、税务、银行、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重要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支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审计干部队伍。

四、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全市审计业务专网建设,确保网络安全、高效运行。目前,我市审计业务专网是基于政务内网网络搭建起来的审计系统业务网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

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根据新出台的安全保密要求,下一阶段,将对网络运行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与完善,重点是对网络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由二层交换机升级为三层交换机,实现对ip地址的绑定和智能跟踪管理。

2、建设、完善县级审计机关的各种审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根据全省“金审二期工程”的建设要求,市审计局将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审计局抓紧实施各单位的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内外网物理隔离、横向介入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网络(局域网、vpn、政务外网、互联网),确保全市每个审计人员都能实现联网办公,都能实现与全省审计专网联通,顺利访问省政务专网,顺利通过全省“金审二期”工程建设验收。建设内容包括机房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服务器、内外网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购置、安装与调试等。

3、建成全市审计系统异地会商系统,实现网上视频交流。在当地建设好政务外网的基础上,建设横向介入网,实现与政务外网的连通。在实现政务外网连通的基础上,根据审计署关于建设审计会商系统的要求,着手建设全市审计会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网络视频会议和现场互动交流,丰富互动方式,密切沟通联系,提高互动频率和效率,节约人力和行政成本。

4、全市审计机关统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办公无纸化。按照审计署和省厅的工作要求,在市审计局和各县(市、区)审计局安装部署审计署审计oa管理系统,实现本部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审计数据、被审计单位资料等的数据间的交互使用和互联互通,实现本部机关办公(0a)与审计现场管理系统(ao)互通,全面提升对审计业务的支撑和审计办公管理、信息共享功能。其建设内容包括硬件、软件的购置、oa系统的部署和日后的维护服务等。

5、大力推广ao软件的应用力度,全面提升审计手段和成效。根据审计署的要求,在“十二五”末,全市两级审计机关力争实现ao软件在审计项目应用的比例达到75%以上。在应用的基础上,每要注意着手征集、建立全市审计项目ao应用优秀实例库和计算机方法案例,并开展ao应用优秀实例、计算机方法案例成果演示或评比,鼓励、宣传应用成果,丰富、拓宽审计思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

6、逐步探索、实施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市审计局将在时机成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性地开展一些以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或某些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审计,不断积累、总结审计经验。各县(市、区)审计机关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开展联网审计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已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可以尝试开展以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及财政、地税、社会保障等部门为重点的联网审计;对尚未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的县(市、区),审计机关可根据自身情况,摸底了解可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领域,并作些探索性的尝试,以积累信息系统审计的经验。

7、其他方面。根据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关于市、县级审计机关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着手进行部署、实施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措施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从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实施的层面,通盘构架全市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遵照执行。为保证规划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全市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以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管理。在具体贯彻中,要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筹兼顾,以实现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争取经费,保障投资。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把信息化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计算机培训经费纳入经费预算,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的正常开展。

3、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根据“十二五”信息工作规划要求,制定计算机应用培训中长期目标和实施计划。每年年初,并结合工作实际和审计人员计算机运用的现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如计算机中级培训、ao认证培训、网管培训等)。通过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力求培养造就一批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普及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以适应信息化形势的需要。

4、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的经验,探索规律,指导今后的实践。“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各专业审计领域的计算机审计思路,开展数据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规范的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

5、深化应用,加强指导。在总结应用经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化应用,拓宽应用领域,创新应用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同时,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履行好对下指导的义务,促进市、县全面提高应用的积极性。

6、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机制。要将审计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纳入审计综合业务考核的目标范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考核制度,使之成为审计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推动我市审计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水利部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确定区域的建设重点,提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指导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强调,要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树立社会和广大民众节水意识,弘扬节水文化,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节水,工业、农业、服务业全方位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5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用水方式得到切实转变,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05立方米以下,比2010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3立方米,比2010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8%;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矿井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年替代新鲜淡水量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

《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任务:一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以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二是推进用水方式转变,逐步完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大力发展各类节水设施,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全面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完善公众自觉节水的行为规范体系。

《规划》与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中部崛起、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等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规划进行了紧密衔接,在充分考虑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动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按照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六大分区,明确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具体措施。

《规划》根据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提出5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内容。一是建立和完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利益调节机制。五是建立和完善节水标准体系及节水技术创新机制。《规划》确定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和非常规水源利用四大领域。针对各个领域,《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建设任务和内容。

《规划》提出了6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二是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节水管理。三是拓宽投资渠道,保障资金投入。四是完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水务。五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六是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节水文化。

下载十二五建设规划(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建设规划(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系统十二五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市卫生系统十二五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位于**市怀府西路丁庄村南,实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55200平方米,总投资11758.68万元,设置病床500张。......

    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0503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文件榕外院教„2013‟ 号 关于印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 的通知校属各部门: 经学校研究通过,现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十二五”课程建......

    久长镇“十二五”建设规划

    久长镇“十二五”建设规划 (初稿) (2011-2015) 修文县久长镇人民政府 二○一○年九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一、 现有基础条件 二、 ‚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分析 第......

    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

    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www.chazidian.com文秘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

    十二五规划

    凤凰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为实现我市“两年进前五,三年进百强”宏伟目标,依据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原则,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凤凰城区经济......

    十二五规划

    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 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十二五规划

    (三)加强残疾人事业基础建设。 主要任务:立足基层,面向残疾人群众,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发挥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十二五规划

    峰峰矿区中医院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峰峰矿区中医院作为全区唯一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发展至今,中医特色成效显著,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