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国家的生育保险制度
典型国家的生育保险制度
[一]生育保险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从国情出发,着眼于依法保护妇女权益,全面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妇女地位。根据这个总体指导思想,生育保险要坚持几条基本原则:[1]生育保险发展目标与国家总体目标的协调统一;[2]立足于现实与面向未来、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协调统一;[3]宏观指导与可操作性的协调统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待遇保障标准的协调统一。
因此,国外各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因国情与政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在国外,生育保险的给付项目主要包括以下4个项目:
1、生育津贴:又称“生育收入补偿”。即在法定的生育休假期间对生育者的工资收入损失给予经济补偿。
2、医疗护理:又称“生育医疗保健”。即承担与生育有关的医护费用(包括产前检查费)。
3、生育补助:又称“子女补助金”如对生育保险对象及其家属的生育费用给予经济补助,又如“婴儿津贴”和“保姆津贴”等。
4、生育休假:包括母育假(产假)、父育假(母亲产假期间的父亲育儿假)和育儿假(母亲产假后父母双亲任何一方的育儿休假)。
下面,我将以以上4项项目为基础,简单介绍国外典型国家的生育保险制度: 典型国家:
1、美国
美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强调人性化的生育环境。从怀孕开始,准妈妈们有很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她们可以挑选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妇产科医生负责整个孕期检查和分娩,也可以在宝宝出生时,和医院商定是选择“医院式”还是“家庭式”的分娩方式。
美国女性一般都购买了医疗保险(其中包括生育保险)。怀孕后,她们会收到一份由保险公司提供的所在地详尽的妇产科医生及医院目录名单。如果没有熟识的生育医生,她们可根据这份目录名单寻求自己合适的医生和医院。
一般单位的Medical Insurance里面都会包含生育的这一部分,像政府和学校就更没有问题了。如果薪水拿得不是很多的话,孩子出生后每个月还能拿到一定的补贴。
2、英国:
新生婴儿可获得250英镑的首笔津贴,低收入家庭的新生婴儿则可得到500英镑。另外,家庭里的首名婴儿每周可获福利17.45英镑,其后每名婴儿每周可得11.7英镑。
3、法国
在欧洲,法国的生育率仅次于爱尔兰,生育率持续升高,预计至2050年,法国的人口数将从现在的6千万增加至7千多万,因为该国实行丰厚的鼓励生育政策,追根溯源要得益于政府强大的经济支持。
法国的一位“准妈妈”拥有至少16周强制性带薪产假,其工作必须得到安全保证。
不管是自己生或是领养小孩一样都有津贴的补助,每生1个或领养1个小孩,可马上领3万元的奖励生育津贴;
小孩三岁前,每个月可再领6千元台币的津贴,如果妈妈决定专职在家带小孩,每个月补助的金额再提高至万元以上。而且妇女可留职休假3年专职带小孩,享有职业保障及有薪假期,其间可获得日托幼儿津贴及居家保姆津贴,小孩越多,津贴额越高。
此外,每多生一个小孩,缴的税就更少,而且搭乘交通工具也有优待,大概3个小孩可享票价七折,四个小孩可享六折,七个小孩可享三折。生育第3个孩子的妈妈在一年内可以获得每月1000欧元津贴。
4、德国
德国“少子化”的问题也很严重。为了提高生育率,有些地方实施“育婴补助”新制。相较于旧制一年育婴假(每月最高可领450欧元,两年育婴假,每月最高可领300欧元)优渥许多。
[1]育婴假:2007年1月1日起,生孩子者,可请12个月带薪产假,其伴侣产假则为2个月。
[2]育婴津贴:无论是父或母请育婴假,期间每个月可领原薪的67%(三分之二月薪),等于每个月领1800欧元,如果有一人再请2个月,福利顺延2个月,也就是最高可领14个月(25200欧元)。
5、日本
生育率目前已掉到“二战”后谷底,每名妇女平均生育1.26个婴儿.1994年和1999年分别推行“天使计划”和“新天使计划”,以鼓励生育;同时还出台一些儿童保育政策。
日本生育费用同样是很昂贵的,一般正常情况也需要20万日元左右的生育费。但是如果加入了国民健康保险便可以领取15万日元的医疗补助,基本解决生育费用的问题。
育婴假:请育婴假期间,目前可领到40%薪水,2007年10月起可领到50%的薪水.日本有“育儿减税”方案,而职业妇女在家照顾幼儿,则有“留职有薪”方案,妇女可领工作时40%的薪水在家专心育儿。另外,日本政府也鼓励幼儿园延长托儿时间,减轻双薪家庭的育儿压力。
育儿金:新生儿及未满2周岁的幼童,每个月政府会发给父母5000日元的育儿金,第三胎将发10000日元,知道小孩慢12岁为止.6、俄罗斯
从前,斯大林对那些生育10个孩子或以上的妇女给予“英雄妈妈”的荣誉称号。由于国内人口每年减少70万,俄罗斯国会刚刚通过了新法例,产下第二名婴儿的母亲可获得25万卢布。
補助:凡是生養第二胎以上的婦女,從2007年1月1日起,可以在小孩滿3歲時,領到25萬盧布的福利津貼。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设立“育儿日”。9月12日,俄罗斯中部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州长呼吁当地百姓放下手头工作,尽情享受夫妻生活,以帮助政府应对过去15年来人口出生率持续出现的负增长。为鼓励人们生育,该州还规定,在明年7月12日俄罗斯国庆节日生下孩子的女性将得到大奖,奖品有可能是一辆小车。
7、新加坡
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调查,该国35-39岁的妇女有将近4成只有一个小孩或是没有小孩,为此政府提出一套政策因应。
在产假方面,强制性的产假有8周,产假期间员工领全薪;非强制产假则有16周,假期长短由雇主与劳方协议,员工在非强制产假期间领半薪,工资成本由政府负担。
每个小孩的育儿津贴折合台币约每月7500元;2个小孩以上的家庭,给予高免税额及特别扣除额;生到第3个小孩,还可分配到国宅。“婴儿红利”计划,政府会在一对夫妇生第二个或第三个小孩时,将钱存入夫妇的户头,供应其支付托儿所或幼儿园的费用。
除了产假与津贴的发放外,新国政府也积极设置婴儿托管服务,目前约有20多家婴儿托管中心,可照料三百个婴儿,新国政府更计划在未来5年,将婴儿托管中心增加至三千个。
8、加拿大
政府为国民提供生育保险及其他方面的福利。
对低收入家庭,其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250加元,生孩子越多补贴越多。生育费用百分之百由政府报销,父母双方都可享受哺乳假。
不过,加拿大的高福利靠高税率和国债来支撑,给政府带来沉重负担。
9、瑞典
[1]产假:最高可以请到672天。
[2]育婴假:450天,小孩满8岁前都可以利用。450天的假期中至少偶30天必须是父亲请领,强制“准爸爸”要休假。
[3]补助金:女性请产假,男性请育儿假,或是父母请假找个生病子女,可领其类似补助金达18个月。
10、挪威
孕妇享有10个月全额工资或一年内80%的工资。
第二篇:生育保险制度专题
生育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制度
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在职业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在总结各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标准、形式等予以规范,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基本简介
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在职业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在总结各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劳动部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标准、形式等予以规范,进一步推动了各地生育保险制度改革。责任范围
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即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职工。办理流程
一申请条件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对怀孕、分娩女职工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政策。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支持和爱护。那么生育保险的申请条件有哪些呢?
一、申报条件:
(1)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的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参加并履行了缴费义务,且为其缴纳生育保险费累计满3个月的企业职工。
(2)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
(3)以上条件须同时具备。
二、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1)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2)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保险是为了维护女职工的基本权益,其根本目的是对女职工基本生活进行保障。
二申请流程
生育保险保障了怀孕妇女劳动者的生活,是我国社会保险其中之一。那么生育保险如何申请呢?
一、在满足申请条件的情况下,首先用人单位需要提交申报材料申报缴费,包括如下:
(1)《社会保险登记表》;
(2)《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人员增减表》;
(3)《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申报汇总表》;
二、生育女职工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如下: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
(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
(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
(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
(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
(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
(10)收款收据。
三办理流程
在准备好所需的生育保险申请材料后就可以去办理了。用人单位办理程序为:
(1)用人单位持申报材料到社会劳动保险处业务大厅申报;
(2)工作人员受理申报材料,核准后盖章返回汇总表、增减表各一份;
(3)用人单位于次月到当地地税部门办理缴费;
四女职工办理程序:
(1)女职工怀孕后、流产或计划生育手术前,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携带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生育保险窗口;
(2)工作人员受理核准后,签发医疗证;
(3)生育女职工产假满30天内,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携带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生育保险窗口办理待遇结算;
(4)工作人员受理核准后,支付生育医疗费和生育津贴。
在工作人员受理核准后,即可享受生育保险。保险待遇
参保职工依法享受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服务。
生育津贴支付标准: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生育津贴支付期限:在测算生育津贴标准时,主要以《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规定的3个月产假期限为依据。如果支付期限过长,会造成生育保险缴费率的提高,加重企业负担。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的《计划生育条例》中,对晚婚、晚育职工普遍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假期,少则15天,多则1年,但多数在3个月左右。一些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将奖励假期生育津贴也纳入了生育保险范围。
一生育津贴发放标准
(一)、女职工
1、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
假期天数:
(1)正常产假90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
(2)独生子女假增加35天;
(3)晚育假增加15天;
2、生育医疗费
(1)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后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核定数结算)。
(2)异地分娩的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的按实际报销;高于定额标准的,按定额标准报销。
3、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
正常产、满 7 个月以上流产;
上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25% ;
4、一次性补贴
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每人一次性增加 300 元补贴。
(二)男职工
领取《独生子女优待证》的男配偶享受 10 天的假期,以孩子出生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计发。
男配偶假期工资 = 当月单位人平缴费工资÷30(天)× 10(天)。
二其他
经核定的生育津贴、男配偶假期工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到单位,由单位管理和发放。用人单位要依据相关文件的相关规定支付给职工本人。
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一次性补贴,用人单位要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拨付的标准支付给产妇。
1988年以来,中国的一些地区开始进行企业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2001年底,全国平
均生育保险费率为0.7%,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达3455万人。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仍由该单位承担支付生育待遇的责任。法律政策
一生育保险法律
1986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这一《规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为期6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并参考各国法规制定的,为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出重大作用。
198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此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一切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女职工。军队系统的单位可参照执行。其主要内容是对女职工的就业、劳动工作时间、产假、待遇孕期保护及其他福利等作了详细规定。
1994年12月劳动部颁发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中规定:本办法适用城镇企业及其职工。生育保险按属地原则级织,生育保险费用实行社会统筹。
二生育保险异地分娩规定
参保职工因特殊情况需异地生育的,应由用人单位填报《生育保险异地生育申请审批表》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审批手续,生育医疗费由职工个人垫支,出院后凭《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登记卡》、出院小结、费用明细、发票原件等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符合生育医疗支付项目的费用,定额标准以内的据实报销,超过定额标准的按定额结算。异地生育职工生育小孩两个月后将相关资料交由单位,由单位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待遇。
三二胎生育保险规定
如果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也就是给发了准生证的,生育保险正常参保且满足最低缴费期限, 同样享受产假期和生育保险待遇的,报销的流程应该和第一胎是一样的。统筹层次
考虑到各地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在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初期阶段,实行市(地)或县级范围统筹。生育保险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基金提取
生育保险基金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筹集。主要考虑生育保险享受人数和计划生育政策相联系,预计性强,风险不大,不必留有结余。参加统筹的企业,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费。由于全国地区间经济情况差异很大,生育费用的支付不平衡等因素,具体基金提取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企业职工
工资总额的1%。政策问答
一职工符合什么条件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⑴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
⑵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为该职工连续足额缴费一年以上。“连续足额缴费一年以上”是指职工分娩前连续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一年以上的。
二女职工生育可以享受多少天产假?
⑴生育顺产的为90日,晚育的增加60日;难产的增加15日;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胎,增加15日。
⑵女职工妊娠不满2个月流产的,产假为15天;妊娠2个月以上不满3个月流产的,产假为20天;妊娠3个月以上不满4个月流产的,产假为30天;妊娠4个月以上流产、引产的,产假为42天。
三参保女职工分娩如何选择医院?
参保女职工分娩,可在本人选定的中、晚期妊娠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分娩,也可选择其他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分娩。生育诊疗费由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每月结算一次。
四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可享受哪些生育保险待遇?
⑴参加生育保险男职工的配偶无工作单位,其生育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按照我市生育保险办法确定的生育保险医疗费标准的50%享受生育补助金。
⑵参保单位的男职工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绝育及绝育术后的复通手术等)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的诊疗费,符合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予以支付。
五参保职工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住院需要携带哪些资料?费用如何结算?
职工生育的,由本人持劳动和社会保障卡、居民身份证和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施行流产、引产等计划生育手术的,由本人持劳动和社会保障卡、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和所在单位出具的《青岛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计划生育手术证明信》,到生育保险协议服务机构进行生育保险待遇享受资格确认。
在生育保险协议服务机构发生的需由生育保险基金负担的费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生育保险协议服务机构直接结算,超出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和支付标准的部分由个人负担。
六单位欠缴生育保险费,职工如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欠缴生育保险费的单位职工,在欠缴期间发生的生育保险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由单位负担。生育保险定点服务机构应按参保职工享有的诊疗项目诊疗和收费,并制作《青岛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诊疗费结算单》,由职工交由单位保管。欠缴单位整体补齐生育保险费后,按规定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七长期驻外地工作人员、探亲或准假等外出人员如何享受生育医疗待遇?
参加本市生育保险但长期驻外地工作人员、探亲或准假等外出人员,到本级统筹区域外医院进行统筹项目及支付标准范围内项目诊疗或生育时,参保职工应持本人申请、单位出具的外地诊疗或生育证明、社保卡、居民身份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到各区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诊手续,并领取异地诊疗介绍信。由接诊医院按要求填写并盖章,参保职工持上述诊疗介绍信和医院开具的费用收据到单位缴费所在区的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报销。其中,患妊娠并发症或产时并发症的,还应出具诊疗或出院小结、双处方、费用明细单等。
八女职工申领生育津贴需要携带哪些材料?
女职工申领生育津贴时需提供本人劳动和社会保障卡、居民身份证和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单位签章的《青岛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参保单位生育津贴审批表》,职工本人在本市银行的结算户账号(其中:市内四区企业职工提供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的账户均可,其他区职工按各区要求提供),委托他人办理的,提供经办人身份证件。
九男职工申领生育补助金需要携带哪些材料?
男职工申领生育补助金时需提供男职工本人社保卡、身份证、《结婚证》、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无工作单位证明(或《失业证》原件及复印件(包括封面))、《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生育证》)、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男职工本人在本市银行开设的个人结算户账号、分娩方式证明(盖医院公章)、经办人身份证件;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提供相关医学证明(注明妊娠月份及流产原因)。
第三篇:生育保险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生育保险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生育不仅仅是每个家庭传宗接代的需要,也是整个人类社会赖以延续的方式,生育保险理应成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妇女参与经济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探讨了生育保险制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指出了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并通过对___市生
育保险制度的现状的调查情况,分析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困难,最后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对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和趋势作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妇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妇女又承担着生育的社会责任和重担。保护妇女就业的合法权益,保障女职工在生育子女时必要的物资条件和基础,就需要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育保障体系,这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生育保障制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育保障制度仅指生育保险制度。广义的生育保障制度应该包含生育保险制度、计划生育中的生育保障内容以及女工劳动保护制度和妇女就业保护制度中关于孕产妇的劳动保护方面的内容。本文从狭义的生育保障制度入手,分析探讨生育保险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一、生育保险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人类文明的社会实践无数次雄辩地证明,妇女与男子共同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只有妇女与男子并驾齐驱,才能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对于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健全保护妇女生育权利的生育保险制度,对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1、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社会安定及家庭稳定。妇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
。妇女占人口的一半,是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长期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要构建和谐社会,妇女的力量不可忽视,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妇女的发展十分关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结构呈多元化发展,妇女就业、再就业的观念日益更新,就业和再就业的岗位和机会增多。如果广大妇女不能实现经济上的全面发展,必将拖全社会的后腿,导致发展的不和谐、不平衡。妇女素质提高与否、妇女的作用发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为妇女参与发展和妇女自身发展提供更优良的环境、更有力的支持、更强大的动力。而妇女在经济领域的发展,更能够体现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2、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男女平等。妇女为社会承担了生育的义务,社会也应该为妇女提供相应的生育保障。妇女承担着人类再生产的天然使命,在家庭稳定、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人类出现始,妇女便承担了生育这个光荣而又沉重的任务。现代妇女更是承担着工作和生育的双重责任。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是切实保障女性生育期间基本生活和医疗保健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保护女工的权益方面也作了很多的规定,如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劳动法》在第二十九条还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即使在经济性裁员和企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照本企业上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以及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也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法律和政策法规的规定,为妇女生育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上的支持。
3、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为妇女就业和竞争上岗提供了保障。首先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生育费用由企业负担变为由社会共同负担,较好地弥补了因女工生育、哺育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部分损失,那种认为招女工吃亏、企业负担重的观念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其次生育保险制度缓解了企业生育费用负担畸轻畸重的矛盾。未实行生育保险统筹前,女职工集中的纺织、商业系统,生育费用最重;负担最轻的是女职工较少的航运、建筑和电力系统。实行社会统筹后,大大减轻了单位生育费用负担的压力。再次由于实行了生育保险,就避免了生育待遇受企业经营风险影响而不能保证落实的状况。有些企业经营困难,在职职工领不到工资,但由于参加了生育保险,女职工生育时都能按时领到应有的生育保险。过去,有许多企业把怀孕、生育的女职工当成包袱,当成优化组合下岗的对象,实
行生育保险后,通过宣传落实生育保险政策,转变了观念,能够正确对待并妥善安排女职工工作。女职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涌现出一大批女工程师、女能手、女企业家。
4、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项制度肩负着及时恢复生育女职工自身劳动能力和提高中华
民族后代人口素质的双重使命,既要为保险主体提供经济保障,又要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条件;既要为孕产女职工提供基本保障待遇,又要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生育费用负担。生育保险制度是生育成本社会化的一剂良方,不仅有效解决了不同单位之间生育成本负担的不均衡,体现了社会公平和正义,而且解决了女职工的后顾之忧,也必将为彻底解决就业领域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提供制度保障。从人权意义上讲,生育成本社会化为保障妇女儿童的基本人权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政府善治的必然逻辑。由此可见,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体现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更是事关我国的改革发展与社会安定,对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生育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女职工生育保险贯彻落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有些单位在招工时明确不要女职工。
通过对___市2000年至2004年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比较(图一)和五年间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的比较(图二),可以发现,生育保险参保率低,还存在许多问题:
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比较(图一)
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的比较(图二)
1、生育保险制度参保人数偏低。从图一可以明显体现,___市现在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人数只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30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未给企业职工参加生育保险。按照《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按月缴纳。2003年5月1日起宁波开始实施《宁波市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该办法明显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生育保险登记手续,并以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数,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按照《办法》规定,凡是城镇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不分性别都办职工办理生育保险。但是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只有少数企业为职工办理了生育保险。
2、用人单位对生育保险制度不重视。从___市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的比较(图二)可见,用人单位更加青睐养老保险。对于养老保险,能确保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职工要求参保的呼声较强烈,而且用人单位缴纳养老保险金也可以稳定职工队伍并吸引人才。但是对于生育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却基本上不予以重视,表现为生育保险参保单位不均衡。目前参与生育保险基本上以国有企业为主,集体所有制企业中以女职工居多的服装类、纺织类、餐饮类等企业为主。如我们___市的情况是波导公司、罗蒙都缴纳了生育保险。但是一些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很少参保生育保险。因为生育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用人单位要考虑到成本列支,这种筹资机制表现为生育保险费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面对市场现实的用人单位,利益驱动机制使它们更关心伸手可得的经济利益。女职工生育和哺乳期间,要中断劳动,离开就业岗位,使所在单位蒙受支付保险待遇、承担顶岗损失的代价。所以很多不是必须由女职工完成的岗位,用人单位都喜欢招收男性。在以男性为主的用人单位,也不会考虑为少数女职工的利益而为全体职工支付生育保险费。
3、生育保险制度出现监督缺位现象。生育保险制度已经从企业保险走向了社会保险。当前各种经济制度并存,在用人单位自觉性有待提高的前提下,需要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宁波市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中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生育保险基金;情节严重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500元以上2000以下罚款。”政府是大力支持生育保险社会统筹工作,从组织上加以保证,用政策进行推动。但在实际贯彻落实当中,职能部门并没有明确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基本上以用人单位自愿参保为主,并没有监督保障机制。
4、企业女职工参与生育保险的意识较差。女职工对其自身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特殊权益缺乏了解。很多妇女认为生育孩子是自己个人的事情,用人单位能够给产假已经很不错了,根本没考虑企业还应该为其参加生育保险,也不奢望在生育期间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可以通过社会统筹予以报销。由于女职工缺乏参与保险的意识,为企业逃避执行女职工生育保险提供了机会,从而使女职工特殊权益未能受到有效保护。
三、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的建议和举措
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促进妇女就业,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更是构建妇女参与发展和为妇女自身发展提供更优良环境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加大生育保险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新闻媒体应广泛宣传有关生育保险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对女性的生育价值形成共识,改变那种把生育问题看成仅仅是女性个人和家庭的私事的想法,形成实行女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好事的共同意识。宣传工作应深入一线开展,使广大女职工了解自身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特殊权益,使广大职工能够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用人单位增强合法经营、保护职工权益的意识。
2、加强生育保险监督管理,拓展生育保险领域。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和举报专查工作,重点对劳动密集型和使用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加大检查力度,认真检查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障费缴纳情况及女职工特殊保护规定的执行情况。对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领域要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特别关注困难企业、破产企业的职工,保障她们在生育期间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3、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生育保障社会化程度。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在执法、维权方面的优势,把维权与协调、宣传与执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通过编印、发送女职工劳动保护宣传材料,举办现场法规咨询活动,公布三个部门的女职工维权法律咨询和投诉举报电话,通过互联网发布女职工维权状况的专项检查信息等多种方式,增强女职工主动参与意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政府可以从健全社会劳动保障新机制入手,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法人代表签订劳动和社会保障目标责任书,将生育保险工作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样列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妇儿工委应将生育保险参保率列入“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之中。只有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提高生育保险的社会化程度,才能推动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率的提高。
社会和谐要求男女平等,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广大妇女将与男子一样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社会发展。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实施解决了女性生育这个社会责任的难题,从法律手段制止了招工、用工中的性别歧视,为女性就业,再就业创造了有保障的平等的社会环境。生育保险制度体现了广大女性就业者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必将为引领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保障。
《生育保险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生育保险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金砖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
“金砖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
摘要
目前,世界上备受瞩目的“金砖国家”在医疗保障制度上各有千秋,本文通过分析”金砖国家“在建立不同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金砖国家医疗保险制度
2001年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金砖”》一文中首次提出“金砖”的概念,“金砖国家”进入公众视野已有十年时间。原来的“金砖(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与英文的“砖(Brick)”类似,故称“金砖国家”。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金砖国家”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金砖国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换句话说,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反映。
金砖五国因各国的具体环境不同,在医疗保险制度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
1、巴西的医疗保险制度
巴西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并逐渐发展到对全国城乡居民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巴西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是,不论贫富都享有医疗保障的权力,医疗保险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待遇水平较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巴西的医疗保险事业由社会福利部管理,下设国家医疗保险协会,由该协会自办保险医疗机构。保险医院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除自办保险医疗机构外,还有一些合同私人医院和医生。居民患病后,必须首先在当地初级医疗机构就诊,经初级医疗医生同意,才能转到中级或高级医疗机构诊治。患者随意找医院或医生就医时,一切费用自理。
巴西农民医疗保险费用是以税收附加的形式交纳保险金,再加国家财政适当补贴。企业雇员的医疗保险费由本人交纳工资的8.5%~10%,雇主交纳相当于雇员工资的17.5%。国家税收和财政补助约占保险基金总数的22%。
医疗保险基金采用集中收缴、分散包干使用的办法,即中央社会福利部通过银行和财政筹集,根据各州和地区按接诊人次上报的实际需要,经社会福利部审查和综合平衡,将经费下拨到州,各州再根据预算,经州长批准,下拨经费。
除了实行全民统一的医疗健康制度外,巴西政府于1994年还专门设立了一种针对农村家庭和社区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家庭健康计划”,计划所需资金来自联邦和各州的专项资金支持。“家庭健康计划”实施后,巴西农民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可及性明显提高,几乎达到90%以上。
巴西农村医疗保健计划的特点是:(1)政府重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农村医疗保健计划。(2)在制度设计上,注重对医疗服务者的激励。巴西联邦政府为确保上述计划的顺利实施,在设立专项经费为从事农村卫生保健服务者提供启动资金及生活补助的同时,还按服务量进行奖励。联邦政府确保农村医务工作者可获得不低于城市同类人员2倍的工资,这在相当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在农村开展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2、俄罗斯的医疗保险制度
俄罗斯的医疗保险制度曾作为苏联社会保险的组成部分,按照苏联的社会保险制度运行。苏联国家社会保险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列宁在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此作了充分表述:“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工人的国家保险,它是根据下列原则建立的:(一)在工人丧失劳动力的一切情况(伤残、疾病、年老、残废;还有女工的怀孕和生育;供养人死亡后所遗寡妇和孤儿的抚恤)下,或在他们因失业而失去工资的情况下,国家保险都应该给工人以保障;(二)保险应包括一切雇佣劳动者及其家属;
(三)对一切被保险人都应按照偿付全部工资的原则给予补偿,同时一切保险费应由企业主和国家负担;(四)各种保险应由统一的保险组织办理;这种组织应按区域和按被保险人完全自行管理的原则建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国家,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医疗保险支付遇到了困难。俄罗斯政府在社会保险实施过程中,陷入了经济增长和保险水平、财政负担和社会稳定之间的两难境地,相继走上了改革之路。医疗保险方面,在坚持免费医疗的原则下,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不断修改和完善。通过颁布《俄罗斯联邦公民医疗保险法》(1991年6月)、《关于建立联邦和地方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的规定》(1993年4月)等法律文件,建立了法定医疗保险与预算拨款相结合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的体制。在此框架内,俄罗斯总体上继承了苏联的免费医疗保健政策,其医疗保险服务范围涵盖了绝大多数常见病的基本药品、诊疗和住院费用。俄罗斯公民可以不分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居住地点和收入水平,都可享受免费的法定医疗保险。到1998年前,医疗保险公司、强制医疗保险基金会等医疗保险机构都普遍建立起来了。到2004年1月,已有4150万公民参与了医疗保险的改革。
3、印度的医疗保险制度
2005年.印度政府用于农村地区公共健康事业的资金为1028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与很多国家相比并不多,但印度人口平均寿命是独立前的两倍.婴儿死亡率也下降了70%。一位印度经济学家记者:“政府之所以成功,是对有限的医疗资源进行了公平配置。”据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评估排行榜显示,印度在全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评估排行榜显示,印度在全世界居第43位.远远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④印度政府针对其国内的农民,已经建立起来一套比较完整的医疗保险体制。
长期以来,由于收入低下、医疗资源城乡间分配失衡等原因,印度农村的医疗保障很不理想。近年来,为保障广大农村人口的健康安全,印度一些地区的行业联合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开始行动起来,积极介入农村医保,牵头帮助农民投保医疗,在解决农民的大病医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非正式医疗保障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其合同农户向保险公司集体投保。
(2)一些非正规经济产业工会或联合会设立的健康福利项目。会员在满足规定的基金交纳年限或金额后,有权享受医疗、养老、伤残、生育等补助。(3)工会等非政府组织为成员设计保险项目集体向保险公司投保。
实践表明,以往大型保险公司不接纳农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户居住分散,获得收入的时间和金额都极不确定,而且投保数额较小,导致公司成本提高。而由行业组织出面,带领农民集体投保,可有效避免上述风险,降低保险公司的交
易成本,确保农户能获得正规的医保服务,有利于农民这个弱势群体的健康安全和行会凝聚力的增强。
4、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是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医疗经费由国家和企业包揽,个人基本不付费,缺乏费用意识 结果使医疗费用逐年迅速增加,医疗资源浪费严重,企业医疗负担苦乐不均,财政不堪重负,效率十分低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直接推动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针对需方采取一些费用分担措施,后来又加强了对医疗结构的费用约束。1998年,国务院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方案,标志着我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逐步建立起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模式与新加坡相似。首先,从制度构成上看,我国也采用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社会统筹的基金管理方式是现收现付,强调风险的横向分担。其次,从制度运行机制上看,个人账户资金都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构成。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资金都有各自的起付线,封顶线,共付比例和支付范围。医疗保险制度都是大病统筹为主,医保资金主要由政府管理。最后,从责任归属上看,两个国家都很强调个人费用约束意识,自我负责的基础上,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责任共济和风险共担。
5、南非的医疗保险制度
南非有一支庞大且逐步增加的私人卫生门。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约60%的卫费用来源于私人,而只有不到1/4的人口私立部门的卫生服务提供具有常规的可及。私立部门中最大的筹资媒介是医疗计划,这些医疗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出资的非营的协会资助,政府通过对雇主缴纳保险费课税减免的方式对其提供补助。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医疗计划险费以及救济金的支出以年通货膨胀率2—3倍的速度增长,医疗保险计划成员的共付率也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医疗计划的成员数量增长缓慢,目前成员数量和覆盖率下降(覆率从1996年的17%降为1998年的16%)。这些医疗计划从80年代开始进行“风险分级”,这使得医疗计划内风险分担变更为明细,高风险个体的负担逐渐加重。
相反,公立部门的实际卫生支出在80年和90年代多处于停滞状态。但由于人口增长、费用上升、私立部门的风险分级,以公立部门中的保险患者一旦救济金被消耗后就被“剔除”等原因,低收人和中等收人口对公共服务的依赖性反而增强了。
6、带给我国的启示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五个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及发展水平的差异,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无论是在建立的时阃、保障的内容,还是内部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特点。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各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实践中,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几点启示和借鉴。
首先,医疗保险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尽管各不相同,但在医疗保障方面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政府的积极参与,既参与管理,又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这种参与保证了这些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
其次,建立贫困民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医疗救助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对贫困人口实旆的医疗费用减免,以保障其最低医疗需求,这是医疗保障的最基本制度选择,它与公共卫生服务共间构成人力资源健康保障的最低舫线。政府应该专门针对有病却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贫困人群进行医疗援助制度,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把医疗救助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贫困者得到真正、有效的救助。
第三,扩大合作区域,拓宽投资渠道,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保障水平。我国目前无论在筹资还是资金管理使用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要拓宽筹资力度,除了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之外,还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的投资;再次,我国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需要从上至下逐级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办公室和人员,负责有关医疗保险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加强对医疗基金的管理。
第四,加大对卫生机构的建设力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随着我国集体经济的解体,不少地方的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和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也消失了,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大量流失,一些农村缺医少药状况相当严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破旧,农村卫生所医疗设施不健全,甚至还会存在卫生质量问题。而一些村卫生所缺少专业的医务人员,只有遗留下来的赤脚医生.所以在医疗卫生服务特别医疗防御上远远不能过关,不能满足人民需求。因此,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卫生组织建设,努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卫生设施建设。
第五篇:欧美等典型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启示 3000字(定稿)
欧美等典型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摘 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福利待遇和增进社会公平,针对各自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和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改革,它不但促进了欧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还推动了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本文总结回顾了这些国家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救助;启示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处于探索攻坚阶段,如何完善居民医保,如何规范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如何创建多元化的医疗保险形式和医疗支付方式,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是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险改革实践时间较长,效果总体较好,值得我国借鉴。
一.欧洲典型国家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简析
近年来,欧洲各国普遍出现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现象,在欧债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的背景下,无疑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瑞士等欧洲发达国家对其本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采取政府干预、控制成本、限制药品价格、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患者自付比例等具体措施。在此,笔者简析欧洲典型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以以德国和英国为实例。
(一)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并且始终坚持推行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目前,德国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私人医疗保险和法定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的对象是公共服务行业中享受政府医疗补贴的就业者(主要包括军人、政府公务员、司法人员等)以及月税前收入高于法定义务标准的雇员。法定医疗保险的对象是月收入低于法定义务标准的雇员、失业人员、义务兵、退休人员、无固定收入的雇员及配偶子女、农民及大学生等社会群体。其医保制度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辅之以商业保险,据统计,德国整个健康保险制度为其99.8 %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
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统一制度,分散管理,鼓励竞争的管理体制。其卫生管理体制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由联邦政府的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卫生管理;其二是各个地方州的卫生部门负责各地的医院建设、药品招标和监督管理;其三是地方州一下政府级别共成立500个个卫生局负责公共的医疗问题。
(二)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国家保健服务制是英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它的建立依据是1946年的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并于1948年开始实行全民医疗。英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凡居住在英国的人,不需要取得保险资格就可以享受各种医疗保健服务,所有费用均由政府承担。英国医疗体系开始是全民免费的,后来为了节约开支和减少浪费,就规定每位病人取药时要交处方费,即便如此,大部分医药费用仍由政府财政提供。
在英国,国家财政预算在卫生保健方面的投入占卫生经费的90%以上。卫生保健的管理是以社区保健作为基础和重点,并由政府控制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及分配。其医保机构分为三级:中央卫生与社会保障部、大区和小区,其卫生管理区域与行政区划并非完全一致,而是依据各地区的地理特点、经济水平及卫生服务基础情况。二.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简析
美国的医疗保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由政府承办,包括医疗救助制度和医疗照顾制度。商业医疗保险则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以营利为目的,并投保人自愿选择保险项目,并自愿交纳相应的医疗保险费,因此也叫自愿保险。在美国没有全面的国家疾病保险制度,74%的私营企业雇员和80%以上的国家公务员都没有受到社会医疗保险的保护,而是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其特征主要表现为:①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签订合同,规定好各自需要履行的权利和义务。②商业保险由参保人自愿投保,共同分担由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③保险机构根据社会的不同需求开展业务。美国这种商业保险的优点是:参保自由,灵活多样。有钱买高档的,没钱买低档的,适合多层次需求。而美国政府医疗保险体系的受益人数不足五分之一,只有7500万人左右,其覆盖人群比较有限,因此政府的财政经济负担很轻。三.欧美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借鉴与启示
每个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都是根据其国情而逐步确立起来的,并且各有其优缺点。尤其是以德国、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其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时间较早,发展改革时间较长,都大幅提高了其区民整体素质。因此,吸收欧美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成功方面,借以推进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一)加大对医疗保险资金征缴,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我国人口规模众多,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因此,由政府全额为居民医疗费用买单是不切实际的。如果鼓励支持社会资金参与是可以逐步解决全民医保问题的。笔者认为,首先要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征缴的力度。税收征收部门要加强税收征管,确保医疗费用,并确保所有的所有制企业都要为其公司雇员缴纳足够的医疗保险资金。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改革要有步骤有次序的推进,可以按照先经济发达地区,再经济落后地区;先正规就业人群,后非正规就业人群,再次非就业人群;或者先城镇再农村的方式逐步推进。
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提倡社会资本参与,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当前我国的医疗救助主要对象是特困人群,而低收入人群覆盖面较低,因此,我国必须提倡多种医保筹资方式,最终目标是建立由政府和其他多种社会力量,由企业、慈善机构、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等共同编制社会保障安全网。
(二)扶持各类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
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医疗保险制度可以看出,其解决全民医保问题在很大程度是依赖商业保险的快速发展,而当前我国的医保体系是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导的,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商业保险的作用。因此,我国医保改革要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使得公共和私人健康保险计划交织在一起,共同解决全民医保的巨额费用。笔者认为,在推动和发展商业医疗保险上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从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其二是明确界定划分商业医疗保险的范围,补充医疗保险交给商业医疗保险经营。
(三)选择合适的医疗支付方式,完善医疗保险法制建设
根据美国和德国的医疗改革经验和实践,可以看出选择一个合适的医疗支付方式不仅能够比较有效的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还能控制住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就是美国的管理式医疗支付方式。管理式医疗支付方式的核心做法是采取包干给医疗服务供方的定额付费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按服务项目收费方式。这样既建立了对医院、医务人员及其它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激励机制,又有序的遵循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宗旨,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使医疗保险更好的发挥其效果和实际意义。笔者认为,这种支付方式值得我国借鉴。另外,美国、德国和英国的医疗保险法制建设也值得我国借鉴。医疗保险立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范内容、支付政策、筹资机制和医疗服务利用的政策有失理性。笔者认为,我国在现阶段的医保改革中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法制建设,尤其要加大反欺诈法律的建设力度。参考文献:
[1] 秦尚谦,张鹭鹭,倪霏,许苹.欧美等典型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借鉴.[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4).[2] 邓大松,赵奕钧.美国医疗保险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J],上海经济,2013(1).[3] 徐宁,汤小宾.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J],大视野,2010(11).[4] 戚杨,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制度的经验借鉴[J],中国卫生经济,2004.10.[5] 张璐璐,蒋阿凤.德国医疗保险的发展、改革趋势与启示[J],现代医学,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