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论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的保护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对于生物技术都有各自的立法,但我国在这方面显出其的弱势地位,在众多立法中,知识产权的有关保护是重中之重的,所以,我们应该及早解决有关问题,以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技术知识产权 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其基本体系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等。目前,它已广泛渗透到医药、食品、化工、能源、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正日益显示出其潜在的和现实的巨大价值: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伴随着如此动人的生命科学探索的又是无限的产业利润和商机。事实上,也正是由于生物技术产业对此计划的积极参与,才推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与加速进行。虽然早在70年代生物技术公司就已在美国开始建立并运行,但生物技术产业真正的蓬勃发展还只是在90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之后。
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如此多的技术成果,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保护产权人的权益。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很广,包括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工业品外观设计、商业秘密和反不正当竞争等。
其中最具生物技术特色也最为重要的保护就是专利权的保护。在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主要依靠相关法律的制定。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德国及西欧主要国家和日本比较早地对生物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实行了法律保护,前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也在五、六十年代后开展了相应的工作。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国家生物科技的创新能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现代医学、以及环境、能源、材料等领域变革性的发展,并使这些国家在国际技术交流与经济贸易中受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有效实施作为一项发展战略,采取积极行动,研究和探索适应木国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符合国际通行体系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加强管理,提高运作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日益加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向。
但是,在当今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时代,特别是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知识产权观念还不是很强烈,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有不少生物技术研究开发项日,从选题、设计、实施到评价,对专利等形式知识产权所反映的科技信和跟踪把握不够,查新不充分或主攻方向策略性不强,造成科研成果创新水平低,以至在低水平重复。有的生物技术成果因先见于论著而失去新颖性,丧失知识产权(如我国“二系”杂交水稻技术贸易中相当一部分成果的情况)。生物技术中很重要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现在专利权上,所以说专利法是生物技术很重要的保护手段。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的保护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对
于生物技术都有各自的立法,但我国在这方面显出其的弱势地位,在众多立法中,知识产权的有关保护是重中之重的,所以,我们应该及早解决有关问题,以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专利法体系中较少涉及生物技术发明的专利保护问题只有对某此与生物技术有关发明的简单排除。而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对生物技术的专利问题作以明确的规定。
对完善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解决途径
1.完善我国有关方面的立法
我国应积极学习、借鉴国际上有关立法的先进经验,对于生物技术在知识产权方面给予足够的保护,尤其是专利法的规定中,应该对于生物技术的具体申请专利以及给予的保护明确具体,这样对于我国本身的生物技术研发角度来说,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合理使用和人力资源的不断发展。
2.树立自觉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方面由于没有保护到位,我们曾有惨痛的教训。因此,树立自觉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与必要的事情。
3.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一个企业的研发机构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创新的灵魂。而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重中之重。因此,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通过对有关专利文献的检索,及时把握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可以防止专利研发重复与侵权。而且,如果有新产品
推出,与成品相关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4.加强企业的促进作用
生物技术产权的保护能很好地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利用和加强企业的促进作用,能够很好地解决知识产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陈传夫《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武汉:武汉人学出版社,2000.48-50;
[2]胡佐超,陶天申《生物技术与专利。科学出版社》,1993.[3]乔生.生物技术对专利制度的挑战与中国专利法修改探讨[J].法律科学,2005,(2)
第二篇: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与保护 论文
论生物技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内容摘要】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分享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之间产生利益分歧,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这主
要归因于生物技术研发的特殊性、遗传资源分布的不均
衡性、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传统、国际法律制度的冲突等
因素。为了生物技术和遗传资源的持续发展,知识产权
制度应重申其社会公益价值,生物技术的权利保护规则
应得以完善,发展中国家的应有权利应得到尊重。
【关键词】 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冲突;生物遗传资源
【正文】
一、生物技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
国家间的利益争夺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步履维艰的实质原因,这源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传统、发达国家的现行政策以及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国际公约的现行规定。
(一)发展中国家的法律理念不同于发达国家
西方法律体系有保护私人财产权的传统,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有财产,有效地保护私有财产是一个自由经济体系的基石,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有着与此完全不同的法律理念和文化差异。有的发展中国
家视知识产权为集体财产或公共产品,而且认为专利不应该授予属于公共领域的产品或方法。因此专利——赋予发明人对其智力成果的所有权——就很难在知识产权不被重视的法律体系内得到承认和保护。从历史上看,发展中国家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为了保护殖民地政府及跨国公司的利益。他们的理由是:发展中国家的专利主要授予了外国人,所以这些法律主要有益于外国经济。生物技术专利更是如此,一种产品可以控制一类市场,且主要控制于发达国家手中,专利保护垄断产品,进而使得价格高出竞争水平,发展中国家无力购买。即便发达国家一再声称侵权不能给侵权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利益,发展中国家仍然坚信剽
窃知识产权能促进其经济发展。
(二)发达国家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不断增强
有学者指出,Trips协议不能充分保护诸如生物技术等非传统知识产权口],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跨国公司游说要删除TRIB8第27条关于可获专利的限制性条款HJ,除此之外,发达国家还采取其他方法来强化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1.价格控制机制
如果发展中国家担心授予生物技术以专利会抬高产品价格,发达国家就采用价格控制机制,而不直接限制专利保护。如果专利持有人能够实现合理的投资回报,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将不会受阻。然而若没有足够的价格回报,公司将不会把最新的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回顾价格控制的历史,价格控制机制不可能给专利持有人以足够投资回报,其直接结果便是发达国家的公司将不会实施这种技术让。
2.严格限制强制许可
虽然Trips协议允许强制许可专利,但也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一些限制条件本可以放宽解释,以作为换取发展中国家加强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妥协条件。然而,在谈判Trips协议时,发达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对强制许可做出严格限制,他们不可能同意放宽对强制许可限制条件的解释。
二、生物技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缺憾
现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过分强调了知识产权的私有性,而轻视了知识产权的公益价值,发达国家掌控着大量的知识产权并自行制定相关规则,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生物技术方面更是如此,发展中国家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一)漠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现行知识产权体系中,不管是国内专利法还是知识产权国际文件,均规定授予专利的条件仅仅是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材料来源不是可专利性的要件,因而专利审查机关可以不考虑生物技术的基因来源。专利是一种智力活动的结果,但生物技术的产生不单单是智力活动的结果,它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和信息作为基础,即发展中国家的生物遗传资源和本土的传统知识。发展中国家认识到了其中的不公平性,他们认为,发达国家自由地、甚至毫无代价地使
用或窃取基因等生物遗传资源及本土传统知识,同时还要求发展中国家停止“盗用”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因为生物技术中至少有部分知识产权是以“生物海盗”的方式取得的生物基因和本土知识为基础的。其次,发展中国家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唯一目的仅仅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而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土著居民的利益。无从体现对土著居民几代人通过不断的积累所形成的集体创造成果的回报,传统的农业创新及生物多样性基因不吻合知识产权保护的条件不予保护,而被发达国家掠走。然而,发达国家经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却被知识产权保护之盾把发展中国家挡在了门外。一言以蔽之,现有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对发达国家有步骤地侵占发展中国家的生物资源和传统知识束手无策,对发展中国家要求生物技术惠益分享的呼声却置若罔闻。
(二)拉大发展差距
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生物技术,占全球专利数量的绝对份额,是知识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而发展中国家则大多是净进口国,这就使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经济差距在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之下继续扩大。首先,发展中国家的生物资源优势不能在现行专利申请中得以体现,也不能获得使用专利的优惠。其次,高标准的专利保护规则,提高了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入的成本。惊人的财富将以生物技术产品为载体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昔日赤裸裸的财富掠夺演变为今日“合法”的财富“流转”。
(三)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生物技术的发展
发达国家提出的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有其必然的道理,那就是能够保障生物技术专利权利人的利益,激励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否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生物技术的自我研发。然而,目前的情况是生物技术主要由发达国家控制着,而且正通过同贸易挂钩的方式(如Trips协议)来要挟发展中国家高标准保护知识产权,增加发展中国家获取生物技术的难度,限制发展中国家分享生物技术并自我研发。
三、生物技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和谐发展
知识产权的过度私有化会影响其公益价值的实现,生物技术专利的申请忽视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基础作用有悖于常理,保护标准的划一性不符合“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国际法原则。基于此,将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内,南北双方共同来努力构建和谐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一)发达国家应承担应有的责任
把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责任推向企业,这固然可以,因为企业也应该负担社会责任。但企业的主要责任不在于促进为社会的整体福利,而是为其股民负责。因此,政府应履行如下责任:建立生物技术转让的公共基金或国际资金机制TRIPs协议第66条第2款明确指出:“发达国家成员应鼓励其域内企业及单位发展对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技术转让,以使最不发达国家成员能造就良好、有效的技术基础。”但是,技术并非免费产品、也非公共产品,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去研制;如果他人要获取技术,技术的所有权人必须获得补偿。
(二)发展中国家应自我努力
发展中国家首先应该逐渐转变传统的法律理念,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利用自足的生物资源优势,逐渐建立起生物技术研发的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同时,发展中国家不能寄希望于发达国家会顾及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特殊情况而在双边或多边谈判中做出让步,而需要自力更生,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游戏规则,并在新规则的制定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不应再是仅仅进行呼吁和寻求对话。发展中国家以此来扭转“边缘化”的被动地位,以各种优势和智慧与发达国家抗衡。
(三)重塑生物技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
1.重申知识产权价值,确立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尺度
知识产权是财产权制度的一种,它通过确认知识财产的私有化规则,具体决定知识财产的分配和使用。其最终的价值目标在于通过这样的分配使社会财富最大化,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发达国家所实施的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实质上已背离了这一目标,而强调知识产权的私权性,重视个人利益保护而忽视社会利益。如前所述,生物技术与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生物技术已经越来越与全球的生态安全、农业发展、温饱问题以及人类生存健康问题联系在一起。生物技术高标准保护,实质上就等于垄断和控制新技术的传播,这显然是对发展中国家权益的极大漠视,是对生物技术社会效益的巨大浪费,是对知识产权价值的亵渎,是对公平与正义理念的公然挑衅。协调国家问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冲突,在专利持有人和使用人之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寻求和保障权利行使和公共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对知识产
权给予合理的保护,这才是2l世纪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价值取向,也是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定位。
2.重视生物资源价值,拓宽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1)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制度和行动鼓励发展中国家保护其生物资源。比如,绝对禁止生物物种贸易可能使资源国忽视生物资源价值,降低保护资源的积极性。所以为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见,对生物资源贸易最好是在一定限度内予以限制(而非禁止),使资源国能够在贸易中获取利益,刺激他们保护资源的积极性,这样既能保护发展中国家丰富的生物遗传资源不被发达国家随便窃取,进而促使发达国家保护生物技术知识产权时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国际社会需要拓宽国家或人民对其生物资源的财产权利。具体来讲,对生物资源利用方面的本土信息的价值,国际社会有必要为其创设知识产权。现代知识产权法不承认附着在自然基因资源上的相关信息的权利,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利益损失,因为这些珍贵的信息虽然非个人所创造但也是几代人努力的智慧成果;同时长此以往因其权利得不到承认而丧失保护信息的积极性,这不但对发达国家的生物技术是一种损失,对人类也是一种巨大浪费。综上所述,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到多种因素和各方利益,需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携起手来构建一套合理合情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如何找到一种适中的办法来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促进技术革新,同时又能够顾及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帮助和激励发展中国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是一个时代的问题,这需要发达国家的义务性支持,更需要发展中国家自己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成思.创新之“源”与“流”.知识产权报,2001—11一01.
[2] Mark Greenberg,Recent Developments in Latin American Intellectual
Law,1993.
[3]Michael L.Dome,TRIPs and Intema60nai Intellectual1994.
[4]冯沽茎.公共健康危机与WTO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第三篇: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知识产权自我见
摘要:当今社会在科技,经济和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厉创新,促进科技投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机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当然也给个人乃至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本文通过著作权,专利权,以及商标权对知识产权进一步分析,理解。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律;利益。
世界上的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两大类。知识产权英文名“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它指的是通过智力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是人的智力成果权,它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法律概念。
著作权是一种权利,是以“作品”作为唯一客观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完全是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因此,概括来讲,著作权是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在作品上诞生的一种法定性的权利。,专利权是指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一旦超过法律
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专利法》①规定,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授予专利权的决定,发给专利证书。
商标权是指能够将不同的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开来并可为视觉所感知的显著标记。它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所组成以及由上述诸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
发展中国家似乎把保护知识产权看作是件很高尚的事情,甚至是区分文明人和野蛮人的标志。我猜想,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保护知识产权就等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
首先我们承认,保护知识产权能够提供激励机制,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林肯曾经说过,“专利制度是在天才的创造火焰中添加了利益这种燃料”。然而,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知识产权并不是惟一的添加剂,与赤裸裸的利益相比,名誉和好奇心或许是更好的燃料。知识产权甚至不是让创新者获得利益的惟一工具,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悬赏制度奖励创新者,而市场本身就已经发明了相当精妙的激励机制。
即使知识产权保护了创新者的利益,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吗?很多学者担心:专利体系导致发明者努力改进已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通过.有专利,而不是创造出真正的新知识,因而资源被浪费。考虑到科技进程的积累性和互动性,对关键创新的强有力的保护可能会延误竞争者创造出对世界更有用的革新。许多人还问为什么所有的发明尽管其社会价值不同,却都获得同样期限的保护及为什么保护期限长达17或20年。
在发展中国家,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能否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更值得怀疑。实际上,最近在发展中国家所作的关于对科技问题的研究表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新知识不是可以申请专利的那种。发展中国家最需要的知识并不是从世界角度来说真正新颖的知识,而是更适合当地情况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吸收更高级的科技知识,发展中国家必须首先模仿和复制,在这种模仿和复制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出现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学习并掌握新的生产过程需要付出努力;追踪新的技术发展也需要付出努力;评价和选择适用的技术业也需要付出努力;把新技术应用到本国的生产条件中,需要在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组织安排做出调整;这些努力均表现为对技术能力的投资,并导致本国有效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的提高。遗憾的是,这些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知识进步却无法得到专利体系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国家不得不用幼稚产业保护和其他工业政策措施来鼓励这种科技发展。与发达国家过去的做法相比,当代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做的要好的多。随着经验的积累,发展中国家将
日益明白TRIPs②并不是为它们的利益服务的,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或许有一天也会明白,这一体系也不是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当世界专利97%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时,使用这些专利所支付的成本要远远大于从这些专利支持中所得到的收益。
最后,我阐述自己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首先知识产权法在赋予专有使用知识产品的基础上激励知识产品的创造活动,第二它以垄断换“公开的机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公共利益,第三它适当的限制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以达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第四促进公平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当然知识产品不仅是一种个人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财富,知识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知识产权立法时要兼顾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达到两者的平衡。
②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草案)》的简称
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英)卡尔·波普尔,舒炜光等译.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3. 吴汉东.知识产权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4.李琛.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马晓莉.知识产权客体“学说”的比较分析.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6.杨翰辉、刚、陈三坤。《WTO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冲突与规避》。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
7.刘剑文,《TR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第四篇: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从知识产权保护看郭敬明抄袭
这是前一段时间的新闻: 2010年8月24日,郭敬明大张旗鼓地推出纪念出道十周年新书《爵迹》,并在全国20个城市同时“引爆”首发仪式,火爆程度一时无两。然而新书上市不到10天,网上便出现大量评论,指责郭敬明的新书明显抄袭了日本一家动画公司旗下的作品《命运之夜》。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让郭敬明一炮而红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幻城》,当年陷入抄袭**后,郭敬明选择“拒不道歉”。而此次,从传出《爵迹》上市消息后一直在微博上大谈此书的郭敬明对抄袭事件“闭口不谈”,而中国作协称抄袭行为成不成立是法律说了算,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则告诉记者,抄袭事件不属实,并已向最先爆出“抄袭门”的天津一家媒体发出律师函。
郭敬明新书《爵迹》内容公布后不久,便有网友发现《爵迹》的剧情和日本一家动画公司在2005年出品的动画《命运长夜》有着惊人的相似,网友惊呼郭敬明不愧为“抄男”。
网友因此给郭敬明一个新的封号——“借鉴帝”。
一个频繁抄袭的人,这就是郭敬明,学过知识产权保护我能更深刻的看待这无尽无休的抄袭,更能体会到郭敬明拒不道歉的带来的影响。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侵犯了庄羽的著作权,判令被告郭敬明、春风文艺出版社立即停止《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的出版发行,共同赔偿原告庄羽经济损失20万元,被告北京图书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停止销售《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郭敬明、庄羽均是国内知名的少年作家,后者著有《圈里圈外》,与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一样,均是描写青年男女之间感情纠葛的小说。庄羽以《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在故事情节、人物特征、语言风格等方面抄袭《圈里圈外》为由,于2003年12月将作者郭敬明、出版发行单位春风文艺出版社及销售商北京图书大厦诉上法庭。
庄羽起诉称,其于2002年11月创作完成了小说《圈里圈外》。之后,庄羽发现,春风文艺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的郭敬明所著《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以改头换面、人物错位、颠倒顺序等方法,剽窃了《圈里圈外》一书具有独创性的构思、故事的主要线索、而郭敬明只字不正面说明自己是否抄袭,更不合乎常理。因为,无论他之前是否曾多次作出澄清,在法院终审判决出来后,换成任何人此刻的第一反应势必是表态——接受或者抗议,尤其是在判决结果与事实可能截然相反的情况下。除非相对于表态来说,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个下台阶。当然,这里隐设的前提是,抄袭事实成立。
如果我们抛开法院判决不论,就其事后表现来讲,郭敬明迁延半个月之久才发表回应,可以断定,在是否抄袭的问题上,郭敬明显系有“难言之隐”——或者真的抄袭了,或者有什么“力量”逼使他受了冤屈而隐忍不言。而后面一点基本可以忽略,因为原告庄羽相对于名利双收的被告郭敬明,无论在哪一方面(包括读者支持率)一直处于弱势,很难想象庄羽有什么“杀手锏”能够让郭“闭嘴”。
再从郭敬明该段时间的态度转变轨迹来看,也可以认定上述判断已然成立。5月22日,北京高院就抄袭案作出终审判决。大约一周后,郭敬明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表示,对判决结果“有些无奈”,“至于下一步怎么做,究竟什么时候道歉都没想好”(而不是一开始就拒绝道歉),同时承认之前看过《圈里圈外》,而且“受了一些影响”(或者这就是他认为媒体最为清楚的“事实真相”?)。但是,才又过了一周左右,郭敬明的态度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博客上高调声明:“我会执行法院判决的赔偿和停止销售,那是出于我对法律的尊重。但我不会道歉!”这清楚地说明,郭敬明在大半个月时间里,最放在心上的是怎样应对法院判决及面对读者,而不是抄袭与否这一本质问题——因为在是否抄袭的问题上,他已经“无话可说”。
不妨再作进一步追问:难道郭敬明(在法院判决前)所可能面临的处罚结果,尚不足以激发他为自己辩护的决心?否则,他在回应中为何那么“洒脱”地声称自己不愿意为此浪费口舌,并指出打官司期间他干了不少事,“惟独没有在官司上浪费任何精力”,以至于“这也是导致它败诉的重要原因”?
稍作常识性判断,便可以明白郭敬明这番话彻头彻尾是推诿之词。因为,即便刚开始50万或最终20万元的索赔金额,对于如今的郭敬明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但是(官司败诉)被认定抄袭成立后,关乎声誉、金钱、前途,特别是作为“青春偶像”的市场形象将面临毁灭
第五篇:历史 知识产权保护论文
知识产权制度最早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为了保护技术发明人的权利和吸引更多的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意大利的著名城市威尼斯在1474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该法规定,权利人对其发明享有10年的垄断权,任何人未经同意不得仿造与受保护的发明相同的设施,否则将赔偿百枚金币,并销毁全部仿造设施。这部法律确立了专利制度的基本原则,其影响延续至今。
16世纪以后,英国早期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财富和保持国家经济的繁荣,鼓励发明创造,1624年颁布了垄断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和美国相继实行了专利制度。
知识产权最早出现在资本主义世界亦不是偶然的,而是新的生产力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结果。知识产权为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凭借知识产权,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对旧的生产关系中的各种要素重新整合,以此来改变相对陈旧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口。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条约的制定对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这些国际公约本身就又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知识产权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设立和扩展开来。几部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订立及其不断修改、发展史代表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历史。真正界定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称得上完整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当属《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它们覆盖了工业产权和版权等广范的知识产权范围。反观中国专利发展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公元857-841年的西周厉王时代就有“谋欲专利之事”,《国语》有“匹夫专利,尤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的记载。1859年太平天国时期的领导者提出了专利制度的建议,甚至提出发明专利与小发明之分,保护期不同,“器小者赏五年,大者赏十年,益民多者年数加多”。甚至回溯到晚清时期的知识产权制度,也不无国际商贸和保护“夷人权利”的烙印。
但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存在着一种天然的排斥知识产权的社会心理。从占据中国社会思想统治地位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儒家文化,到近半个多世纪处于中国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无不对知识的独占和产权化抱着一种否定的态度。“窃书不算偷”几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评判行为的标准,也使得对“知识”的私有化遭遇到诸多困难。
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执法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事业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是在逐步承诺履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过程中成熟和完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