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技术论文

时间:2019-05-14 09: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生物技术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生物技术论文》。

第一篇:环境生物技术论文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唐耿兰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对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近年来的发展进步、功能作用及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废水生物处理、污染控制技术、城市废水处理厂、生物处理技术价及阐释。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废水处理工作不断迅速有效地开展,污水处理厂数目明显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解决城市水污染最基本的途径,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河流污染的必要举措。本文针对废水处理问题,介绍了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理论和实用技术在此一百多年间也不断发展和进步,并得到广泛应用,对控制水污染和改善水体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从全世界范围看,水污染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水污染依然严重,水环境与水生生态状况仍十分严峻,近年来我国城市废水处理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对废水处理新技术的要求日益增长。广大环境保护科技工作者非常需要一部系统全面、反映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发展的著作。

一、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废水生物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废水的总称,是现代废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废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废水生物处理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废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废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废水灌溉、氧化塘,等等。

生物污水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的总称,是现代污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污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费用低,技术较简单,应用比较简单。当简单的沉淀和化学处理不能保证达到足够的净化程度时,就要用生物的方法作进一步处理。生物处理中要特别注意掌握净化污水的微生物的基本特点,满足其要求条件;污水中BOD与COD比值要大于0.3。温度影响较大,冬季一般效果较差。

二、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工艺是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的一种。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之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因微生

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动适应性强;二是处理效果好并具良好硝化功能;三是污泥量小(约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于固液分离;四是动力费用省。用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构筑物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生物转盘作为一种好氧处理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可以说是随着塑料的普及而出现的。反应器由水槽和一组圆盘构成:数十片、近百片塑料或玻璃钢圆盘用轴贯串,平放在一个断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的槽面上。盘径一般不超过4米,槽径约大几厘米,有电动机和减速装置转动盘轴,转速1.5~3转/分左右,决定于盘径,盘的周边线速度在15米/分左右。废水从槽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盘轴高出水面,盘面约40%浸在水中,约60%暴露在空气中。盘轴转动时,盘面交替与废水和空气接触。盘面为微生物生长形成的膜状物所覆盖,生物膜交替地与废水和空气充分接触,不断地取得污染物和氧气,净化废水。膜和盘面之间因转动而产生切应力,随着膜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膜从盘面脱落,随水流走。生物转盘一般用于水量不大时。同生物滤池相比,生物转盘法中废水和生物膜的接触时间比较长,而且有一定的可控性。水槽常分段,转盘常分组,既可防止短流,又有助于负荷率和出水水质的提高,因负荷率是逐级下降的。生物转盘如果产生

臭味,可以加盖。

三、生物转盘应用实例

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中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是一种以旋转生物处理单元——生物转盘为核心的高效废水处理装置。整个装置分为以下几个处理单元:

1、初沉池 废水通过提升泵将调节池废水提升至SW装置内,首先进入初沉池,初沉池采用斜板沉淀池,在重力作用下,利用浅层沉降原理,使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和无机颗粒物沉降下来,同时也可夹带去除一部分有机物。为了便于随时提取某块斜板以清理所附载的难以滑落的污泥,装置采用了活动斜板。初沉池底部与缺氧区隔开,避免缺氧池混合液的搅动,影响初沉池的沉淀效果,初沉池的污泥定期由抽粪车清除。

2、缺氧池 缺氧池位于生物转盘壳体和外部箱体间的夹层内,在此空间内,初沉池的来水与经水力提升转子提升的回流硝化液以及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在此混合,并经潜水搅拌机充分混合,完成反硝化过程,硝态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最终形成氮气,从水中逸出,最终达到脱氮的目的。

3、旋转生物处理单元—生物转盘 夹层缺氧池经脱氮的出水自流至旋转生物处理单元。旋转生物处理单元是装置的核心部分,采用了独特的复合生化技术,能在低能耗条件下高效降解污染物。整个旋转生物处理单元由三级生物反应器组成,每个生物反应器由一个生物转子和一个生化槽组成,每个生物转子内部由多级生物叶轮构成,每个生物叶轮上设置了大量地螺旋状的生物叶片。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三个生物转子同步旋转,空气(氧气)通过生物转子端面的气水孔进入,与废水混合,经氧气、废水、微生物三相接触和传质,实现含碳有机物的降

解和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同时,旋转的生物叶片被废水冲刷,老化的生物膜脱落,新的生物膜形成,从而达到生物系统不断更新的过程。硝化后的废水经水力转子提升至中间分配水槽,分配水槽由堰门控制着去往沉淀池和缺氧池废水流量。

4、二沉池 二沉池采用斜板沉淀池,在重力作用下,利用浅层沉降原理,将旋转生物处理单元的出水中含有大量脱落老化的生物膜沉淀,澄清后的处理出水进入下一个单元。沉淀的污泥一部分通过回流污泥泵进入缺氧池,另一部作为剩余污泥有抽粪车定期外运。

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新发展:

1.新的处理工艺开发研究的主要目标

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降低悬浮物,降解富营养物,去除生物难降解物减少其它,溶解性无机物含量改善卫生指标,降低在相同处理能力和效果时的处理费用,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处理能力。

2.活性污泥法-膜分离处理技术

在膜分离技术中,膜就相当于普通滤池中的滤料,它可以让混合液中的一部分组分顺畅通过,让其余组分不能通过,从而达到分离混合液的目的。膜的分类及分离特征:

微滤:细菌、原生动物;

超滤:乳化剂、病毒;

纳米过滤:腐殖酸、酶、活性剂/颜料;

反渗透:溶解盐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微滤、超滤,工业废水处理:纳米过滤、反渗透

五.污水好氧微生物处理新工艺

废水经格栅去除杂物后,用潜污泵抽至斜板沉淀池,同时加入去磷剂,出水自流进入曝气生物滤池,DO控制在3~5 mg/l,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消毒池,二氧化氯加入量为30 g/M3废水,停留时间1.5 h。曝气生物滤池12~24小时进行反冲洗一次,反冲洗出水再返回调节池、斜板沉淀池每天排泥一次,排入污泥沉淀池,其上清液进入调节池,剩余污泥定期消毒后环卫清污车运走。经处理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以曝气生物滤池为主工艺处理医院污水,工艺可靠、出水稳定,但必须按严格的管理程序、即质量测试、操作设备、工艺技术管理环节,同时设备必须一年进行一次大修,处理后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是可行的。

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吸附阶段和稳定阶段。在吸附阶段,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转移到活性污泥上去,这是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有多糖类的粘性物质所致。在稳定阶段,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当污水中的有机物处于悬浮状态和胶态时,吸附阶段很短,一般在15~45min左右,而稳定阶段较长。

结论:城市废水处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了更过的选择空间。同时也使得我国污水处理技术正在向着国际化的标准迈进。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及人们对日常生活中无磷清洁用品的广泛使用,减少有害污水的产生,为我国环境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污水好氧处理新工艺》、《污水厌氧处理新工艺》、《城市废水处理技术》

第二篇:《环境生物技术论文》

摘 要: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农村。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起点,逐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开,是我市郊区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实际要求。新农村建设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关键字:新农村;城市化;乡村景观;新农村建设

一、城市与新农村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是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我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城镇发展的均衡性,强调城市、农村、大城镇、小城镇都能协调发展。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随着城市开发与扩展, 周边村镇迅速实现城市化。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数量增长了4倍多,城市面积也拓展了4倍,目前,中国城市数量近700座,城市化率已达到34.9%[1]。2006年2月21日,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文件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本着节约原则,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扎实稳步地推进村庄治理。

二、新农村城镇化建设

城市有城市的历史与功能,所以形成城市的肌理和布局方式,乡村有乡村的历史与功能,因此形成乡村的布局模式,同样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不能照搬城市的建筑形式、街道布局、河道处理方式,防止出现类似城市的美化运动。长期从事城市与国土及景观规划的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从1997年就呼吁在城市化和城镇建设中应避免形式主义的“城市化妆”行为,专门辑文呼吁“警惕暴发户意识下城市美化运动”。在前不久的中国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发展战略论坛上,俞孔坚提醒人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可能被部分急于追求政绩的乡镇干部简单理解为“宽马路,大洋房”,这可能给五千年的中国乡村大地的生态和乡土遗产景观带来不可逆的“破坏性建设”。[2]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把城市建成生态化、人性化的宜居城市,而不是把乡村建成城市。城镇内有完善的商业、文化、教育设施,便利的、合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置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完善的医疗卫生、教育体系、劳动保障等都可以有效的惠及每一位农民,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就业能力以及人口素质。让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的组合在一起,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新农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和园林景观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

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目前依托农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并且呈现多元化发展。一些诸如“农家乐”的新的旅游区相继出现,主题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历经多年的发展,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将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

3.1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系统

在乡村里,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土地和水、林地资源,几千年不断的开垦,使中国土地生态异常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历史上,因自然灾害而流离失所的乡民往往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而城镇化对土地的侵占又将使这种人地关系矛盾更加突出。在中国广大乡村,在漫长的人地共生体的互动和演化过程中,生态安全格局往往和乡土文化遗产景观相叠加而存在,如村落背后的“龙山”,村落前面和边上的“风水池”和“水口”,都是关键的生态景观,也是村落民间信仰的重要依托,因而往往得到时代村民的保护。所谓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对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包括连续完整的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绿道体系,以及中国过去已经建立的防护林体系等等。[3]它是一个多层次的、连续完整的网络。中国乡村的山水格局、生态景观、乡土文化遗产和草根信仰体系,是中国乡土聚落“天地—人—神”和谐的基础。

3.2新农村乡村景观

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平凡的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极具特色的乡村景观艺术形象,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我国大地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代表的地区,是土地利用以粗放型为特征、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景观区域。根据多学科的综合观点,从空间分布和时间演进的角度上,乡村景观是一种格局,是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干扰的记录,一方面反映着现阶段人类对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其年代久远,也是人类景观中最具历史价值的遗产。景观包括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特征和田园生活方式。因此,乡村景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分层次、分类型、分阶段逐步。[4]

3.3新农村旅游景观建设

随着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应大力加强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国家农业部门应

重视发展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大陆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所以,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传统,根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编制。规划的内容要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延续原有乡村特色,保护整体景观;体现景观生态、景观资源化和景观美学原则,突出重点,明确时序、适当超前。坚守乡村文化、民族文化精神,承认差异,宽容差异,倡导个性。要研究历史化、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问题,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对本地而言要弘扬出自我特色。积极发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要求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贡献。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一种根深叶茂的文化。

3.4新农村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作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机遇和策略,因此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产业化工程等等,被视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社会学家把新农村建设当作缩小城乡差别、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和建立公平、民主社会的机遇,因此呼吁乡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民为主体的地方组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建设者则籍此以推进乡村的城市化建设、以村镇整治为重点,将城市设施扩展到农村,因此便派大量城市规划师和工程师,带着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的豪迈与**,把一个个美丽的蓝图强加给广大乡村,大到土地利用规划和山河整治,小到农民房的设计,等等。各种视角的讨论可谓多如牛毛,其中不乏真知灼见。[5]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开发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保护好村落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维护草根信仰体系,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旧的村落不应被彻底铲平,也不应完全被城市化,而是通过一定的景观格局来使村落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生命过程得以延续和再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财富》2004年11期 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维新文《中小城市房地产发展破题》

[2]《科学时报》2006.3.29 俞孔坚 “警惕和防止“新农村”名义下的破坏性建设——关于保护和巩固和谐社会根基的两个建议”

[3]《城市规划学刊》 2006(05):38-45 俞孔坚 李迪华 韩西丽 栾博 “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

[4]《建筑时报》 张建华 陈火英 “探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建设”

[5]《建筑学报》2006(10):39-43 俞孔坚 “生存的艺术:

第三篇:环境生物技术

一、名词解释

1.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是指在一

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BOD越大,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越多,污染越严重。如果进行生物氧化的时间为五天就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相应地还有BOD10、BOD20。

2.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

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3.污泥负荷率:有机物与微生物之比称污泥负荷率(F:M)。它影响过程的代谢深度和污泥的沉降性能,也影响运行的稳定性和基建费用。污泥负荷率低些,过程的运行比较容易,处理效率比较稳定,剩余污泥量比较少,但基本建设和运行费用一般要高些。普通活性污泥法的负荷率常在0.15~0.3公斤BOD5/公斤污泥之间。

4.容积负荷:volume loading 每立方米池容积每日负担的有机物量,一般指单位时间

负担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公斤数(曝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滤池)或挥发性悬浮固体公斤数(污泥消化池)。其计量单位通常以kg/(m3·d)表示。

5.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

其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达到污水进化的过程。

6.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或植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的具有

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能显著改变特别是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或两相间界面张力的物质,如糖脂、多糖脂、脂肽或中性类脂衍生物等

7.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

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过程。

8.生物农药:又称天然农药,利用生物体本身或由生物体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作为杀虫剂

或除草剂,对特定的病虫害产生作用的安全性能高的新农药。

9.农用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具有农药功能、用于农业上防治病虫草鼠等

有害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放线菌、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均能产生农用抗生素,其中放线菌产生的农用抗生素最多。

10.内碳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死亡后自溶后释放的含碳有机物,也称二次性基质。

11.驯化:这里特指活性污泥的驯化,是定向选育微生物的方法与过程,通过人工措施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某种特定条件,最后获得具有较高耐力和代谢活性好的菌株。

二、简答

1.环境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

答:环境生物技术是一门由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其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第二层次是以废物的生物处理的传统环境生物技术,第三次是以氧化糖、人工湿地和农业生态地为主的传统环境生物技术。

2.活性污泥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1)MLSS(Mixed Liquid Suspanded Solid)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悬浮固体干重,它是衡量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数量多少的指标。它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物(Mii)。

(2)、MLVSS(Mixed Liquid Volatile Suspanded Solid)指1L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含量,它只包括微生物菌体(Ma)、微生物自生氧化产物(Me)、吸附在污泥絮体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不包括无机物(Mii)。所以MLVSS能比较确切地反映反应器中微生物的数量。

(3)、SV% 污泥沉降比,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与原混合液体积的比值。

(4)、SVI 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止沉降后1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单位为ml/g。

(5)、SDI 即污泥密度指数,指100ml混合液静止30min后所含活性污泥的g数。单位为g/ml。

(6)、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是反应器设计和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单位活性污泥所能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单位是kgBOD5/kgMLSS。

3.什么是丝状线膨胀?引起丝状线膨胀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答:活性污泥处理中,丝状细菌及其他丝状微生物异常地大量增殖,造成最终沉定池中污泥几乎不沉淀的异常现象称为丝状线膨胀。原因:(1)偏酸环境:偏酸易于丝状菌生长繁殖;

(2)供氧不足;(3)水温偏高;(4)碳氮比失衡。

预防措施:(1)强化曝气;(2)调整负荷;(3)分段注水;(4)投加含氮化合物;(5)投加石灰和消化污泥;(6)稀释流入污水;(7)如碳水化合物增多,要调查废水的来源;(8)有毒废水进入系统时,应进行预处理;(9)接种活性污泥。

4.什么是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两者之间的比较。

答: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其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达到污水进化的过程。

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两者之间的比较:

(1)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厌氧生物处理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

(2)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行费用低。此外,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优点。好氧生物处理过程需通氧,费用较高。

(3)好氧生物处理较厌氧生物处理负荷较低。

(4)两者作用的微生物不同:好氧处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处理为厌氧生物。

5.厌氧生物转盘的工艺特点?

答:工艺特点,书上P180.6.生物膜法中,生物膜载体的条件?

答:(1)生物膜载体要易流化不易流失;(2)要易于挂膜且无害;(3)可以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增加生物附着量;(4)价格低廉且易就地取材;(5)生物相容性好,粒度及孔径适中,可以偶联足够的生物分子;(6)机械强度大,性质稳定,使用寿命长。

7.生物膜法的机理?

答:生物膜法是指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方法。其作用机理: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就是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使废水获得净化,同时,生物膜内微生物不断生长与繁殖。生物膜在载体上的生长过程是这样的:当有机废水或由活性污泥悬浮液培养而成的接种液流过载体时,水中的悬浮物及微生物被吸附于固相表面上,其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而生长繁殖,逐渐在载体表面形成一层粘液状的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具有生物化学活性,又进一步吸附、分解废水中呈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

8.影响活性污泥处理废水效果的因素?

答:书上P57,营养物质、pH值、温度、溶解氧的含量以及某些有毒物质等极大地影响着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及净化功能。

⑴营养物质 :污水中各种营养物质的量及比例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

⑵溶解氧的含量 :溶解氧(即DO)是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⑶pH值

⑷污水的温度

⑸有毒物质

9.在PHAs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发酵方式有哪些?流加发酵法有哪些优势? 答:书P372底,P373上。

10.影响纤维素酸水解的因素?

答:书P252

11.生物表面活性剂大规模生产的条件及应用与前景?

答;书P452—P456

12.危险性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的意义?

第四篇:生物技术论文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全是别人的,加点自己的

摘要:生物芯片技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且引人瞩目的一个前沿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芯片技术在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检测以及环境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对生物芯片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芯片;环境科学;

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领域,自从1991年Fodor等提出DNA芯片的概念后,近年来以DNA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生物芯片是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度交叉的新技术,其概念源于计算机芯片。它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基质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生命机体的组织、细胞、蛋白质、核酸、糖类及其它生物组分进行准确、快速、高通量的检测。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利用微电子、微机械、化学、物理及计算机,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样品检测、分析过程实现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芯片上集成了成千上万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阵列或分析元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快速准确的获取样品中的生物信息,检测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的成百上千倍。该技术被评为1998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目前,生物芯片已在环境微生物检测、环境化学及环境医学等研究方向重显现出独特的优势。

一、生物芯片的分类及其原理 常见的生物芯片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芯片实验室。

1.基因芯片(Gene chip)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 chip)。)。最初的生物芯片主要用于基因测序、基因表达图谱的鉴定和基因突变的分析与检测,而且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基因芯片己成为生物芯片中最重要的一类。基因芯片是在基因探针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所谓基因探针只是一段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在探针上连接一些可检测的物质,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利用基因探针到基因混合物中识别特定基因。它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分析。

2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蛋白质芯片与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相同,但它利 用的不是碱基配对原理而是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即免疫反应来检测。蛋白质芯片构建的简化模型为:选择一种固相载体能够牢固地结合蛋白质分子(抗原或抗体),这样形成蛋白质的微阵列,即蛋白质芯片。蛋白质芯片的检测原理类似于抗原、抗体检测的 ELIS法,如采用双抗夹心的形式,通过机械点涂的方法,将多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点样固定在固相介质表面(一般是膜介质)上,制备抗体蛋白芯片,并与多种抗原样本杂交,使芯片上的抗体捕获相应的抗原。然后再与标记的多种不同的抗体杂交,由于蛋白抗原上的多价结合表位可结合标记抗体,根据杂交信号的有无、多少便能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3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芯片实验室是生物芯片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它是将传统的样品制备、生化反应、数据检测三个步骤集成于一体,缩小构成芯片上的实验室系统,是生物芯片发展的最高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生物芯片必须以微电流平台作为支撑,只有把样品制备、分析和信号获得连为整体,才能开发出生物芯片应用的最大潜力。目前,利用芯片缩微实验室已成功地将样品分离、DNA提取、PCR反应、DNA杂交检测这几个离散步骤在一个或几个芯片构成的密闭系统中完成。由于芯片可以做成十分微小的形状,所以便于携带,检测分析所需样品少,节约了大量试剂和人工。同时芯片可以 进行大规模生产,成本可以降到很低,用于各种分析 的芯片就可以做成一次性使用,避免了样品污染和交叉污染。芯片实验室是未来生物芯片的发展方向。

二、生物芯片在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和热点领域,在国外研究和应用较多,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应用于医药领域,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较少。但其高通量、检测快的特点,使其在环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今,生物芯片已在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医学及分子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中有了应用实例。

1、生物芯片在环境化学中应用

生物芯片在环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分析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环境化学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化学性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生物芯片设计集成化,从而简化了分析过程,使检测速度加快,因此在环境监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目前,在环境化学领域中得到应用的有毛细管电泳芯片、微反应芯片等。Wang等将毛细管电泳芯片与厚膜电流检测器集成在一起(缓冲液为MES(20mol/L,PH=5.0),分离管道长度为72mm,分离电压为2000V)。使用此方法,可在140S内从掺入有机磷神经毒物的河水中分离检测出磷、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和乙基对硫磷。这些结果显示毛细管电泳芯片有可用于现场检测的快速检 查。Backer等[6JN用基于氧化锡的微反应芯片实现了对空气中CO、NO和NO2气体的测量。

2、生物芯片在环境微生物检测方面中的应用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密度及多样性是反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环境微生物进行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构建细菌的进化树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类。基因组水平的DNA杂交技术成为菌种鉴定的里程碑,利用16SrRNA的高度保守性,人们可以通过6SrRNA的序列分析来对细菌进行分类。通过该方法研究环境中微生物的组成、数量及其变化,可以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其功能及生物地球化学活动的关系。Guschin等利用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对硝化细菌进行了分类,芯片上固化的寡核苷酸与16SrRNA序列完全互补,并通过改变探针的微阵浓度和多颜色检测来进行定量分析。2008年,Victor Parror等利用包含200个抗体的微阵列生物芯片,并结合免疫解析的方法寻找通用微生物标记物以进行环境检测,其检测限为:0.2ng/ml蛋白质和10·4—10·5个细胞/ml,并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极端环境样品中检测到了生物大分子物质。

3、生物芯片在环境医学中的应用

环境医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预防的一门科学。如今,生物芯片技术已在环境流行病学、职业病研究和环境医学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应用。①应用于环境流行病学: 周琦等以SARS冠状病毒TOR2株序列为设计标准,研制出用于检测SARS病毒的全基因芯片,芯片探针长度为70nt,相邻探针序列重复25nt,共660条病毒探针,覆盖了SARS冠状病毒的全部序列,应用该基因芯片对病人、出人境食品、动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SARS冠状病毒灵敏度 高、特异性强,而且准确、快速。吴海等以HBV、HVC高度保守的片段为探针成功制作了乙、丙型肝炎病毒双检基因芯片,可望应用于临床。赵伟等PCR产物用点样仪点于玻片介质上,制成芯片,检测40例乙肝患者血清的乙肝病毒,准确率达80%

②用于对公害病和职业病的研究:NIEHs已经开始环境基因组目标的研究以确定包括在环境疾病中的200个基因共同的序列多态性。NIEHs对暴露到PAHs和其他污染物环境中的波兰煤炭炉工人的血液、淋巴系统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基因表达可以被其他因素影响,如食物、健康状况、个人习惯等,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必须完成大量处理样品与对照样品的比较。一个新的领域基因毒理学正在发展起来,研究基因差异与毒物易感性的关系,在人类对疾病易感性个体变化的认识上基因毒理学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③应用于环境医学监测: 孟紫强等探讨了SO的分子毒作用机制,通过采用Affmetrix公司的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RAE230A)研究了短期动态吸人SO的大鼠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揭示了高浓度SO短期暴露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杨磊等用基因芯片分析急慢性砷染毒时人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得出了长期染砷后与肿瘤发生及氧化还原有关的基因表达量升高的结。

三、环境芯片的在环境科学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生物芯片技术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它克服了传统生物学技术操作繁杂、自动化程度低,检测效率低等不足,充分利用了生物科学、信息学等当今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现在已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中。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是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产生、迁移转变、归宿等过程和运动规律,因此,将生物芯片技术引入环境科学研究中有重大意义。生物芯片高信息量、快速、微型化、自动化、成本低、污染少、用途广等优点,很适应环境学研究中的技术需求,使其在环境科学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虽然生物芯片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实例还较少,且其自身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提高芯片的特异性、简化样品制备和标记操作程序、增加信号检测的灵敏度等等),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生物芯片技术必将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环境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给21世纪人类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带来一场“革命”。

[参考文献]

[1] 陈忠斌.(生物芯片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李瑶.(基因芯片技术——解码生命),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曲媛媛/魏利.(微生物非培养技术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

第五篇:环境与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摘要: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随着环境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文章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DNA技术为先导,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统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目前,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其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严格的说,环境生物技术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认识环境过程、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由于其在处理环境污染物等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在改良环境中没有其他技术所可代替和比拟的。为此,本文将主要谈谈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上的特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处理技术概述

生物处理就是在设计的工程设施内,利用生物降解与与转化作用去除水、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气等介质的污染物质。利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尽管生物处理已有很长的历史,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污染问题的发展、工程技术的进步,新的和改良的生物处理工艺仍不断涌现,大大拓展了生物处理的应用领域。

环境生物技术中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来处理水中污染物的方法,通常被称为

生化处理方法或生物降解法,以植物吸收为主来净化土壤与水体的方法有土地生物修复、生物塘和人工湿地技术等

1、生物处理在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基本原理。

好氧处理技术好氧降解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最传统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是指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生长与繁殖而形成的絮凝体。活性污泥法的工作原理是:在废水中通过曝气供氧,促进微生物生长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氧化分解、凝聚和沉降性能来净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过程中,有机降解是依赖活性污泥的吸附与氧化分解能力,而泥水分离则是利用活性污泥的凝聚和沉降性能。活性污泥法中两项最基本的技术措施是:通过曝气来提高反应器水体中溶解氧的水平;通过污泥回流来保证反应器中的生物量与活性。

(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在处理污水的反应器中添加介质(填料)作为微生物附着的载体。在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微生物在介质表面生长繁殖,逐步形成粘液状的膜,然后利用固着在介质表面的这种微生物膜来净化污水。在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膜逐步增厚,形成表层好氧、内层兼氧和厌氧的微生态环境,因此生物膜法具有一定的厌氧降解功能。生物膜法具有无需污泥回流、膜的生物活性高、反应稳定等优点。

厌氧处理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一大批类似好氧降解的厌氧反应器被研制和开发出来,如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流化床(AFB)、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厌氧内循环反应器(IC)、厌氧折流板式反应器(ABR)和厌氧序列式反应器(ASBR)等。厌氧技术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高、中、低浓度的多类有机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其特点是废水处理和能源回收相结合,但出水水质难以达到直接排放的要求。

2、环境生物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中的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主要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发酵沼气。

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将城市生活垃圾存积在大坑或低洼地的卫生填埋场,填埋场下层应有不透水的自然隔水基质或人工隔水层,在填埋场设置排气口和监测系统,每天填入的垃圾压实后铺盖一层土壤,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恢复地貌和维护生态平衡。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垃圾通过卫生填埋还可产生沼气。堆肥

堆肥是固体基质在有效的低温条件下的发酵过程,适用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其基本步骤是:废弃物—预处理—堆肥—后处理—存放。对堆肥处理器进行足够的通气是堆肥成功的关键。该技术安全性高,成本低廉。

发酵产生沼气

主要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污水等。其原理是微生物厌氧发酵使有机质降解,产生沼气,此法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沼气不但可用作照明和燃料,还可建成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猪、沼、果”生态农场等生态农业模式。

3、生物技术在在废气及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在废气及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采用生物技术控制和处理废气,将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或恶臭物质降解或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类物质,从而净化空气,是一项空气污染控制的新技术。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生物过滤、生物洗涤和生物吸附法等,所采用的生物反应器为生物净气塔、渗滤器和生物滤池等。

生物过滤法生物滤池内部填充活性填料,废气经加压预湿后从底部进入生物滤池,气体中的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或恶臭物质与填料上附着生成的生物膜(微生物)接触,被生物膜吸收,最终被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或其它成分,处理过的气体从生物滤池的顶部排出。该方法的特点是设备少、操作简单、不需外加营养物、投资运行费用低、去除效率高,但反应条件较难控制、占地面积较大。生物洗涤法生物洗涤法分为废气吸收和悬浮液再生两个阶段,通常由一个装有填料的洗涤器(吸收设备)和一个装有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生物反应器(再生反应器)构成废气从吸收设备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顶部喷淋向下的生物悬浮液在填料床中相互接触,经传质过程进入液相,再进入微生物细胞内或经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作用分解,净化后的气体从吸收设备顶部排出。吸收了废气的生物悬浮液从再生反应池的底部进入,通入空气充氧,废气被微生物氧化利用的过程也就是悬浮液的再生过程,再生后的悬浮液再进入吸收设备进行顶部喷淋,吸收与再生两个过程反复进行。该方法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易控制、压降低、填料不易堵塞,但设备较多,需外加营养,成本较高,对溶解度小的化合物难以处理。生物滴滤法生物滴滤法是在生物吸收法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集合了生物过滤法和生物吸收法两种工艺的优点,生物吸收和生物降解同时发生在一个反应装置内。滴滤池内装有填料,填料表面被生物膜覆盖。循环水不断喷洒在填料上,废气通过滴滤池时,气体的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该方法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反应器、操作简单、压降低、填料不易堵塞、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比生物过滤法能更有效地处理含卤化合物、硫化氢或氨等废气。但需外加营养、运行成本较高。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以太阳能为动力,利用植物的同化功能净化大气的绿色技术。由于植物的种类、群落及生态习性与功能的差异,不同的植物可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对近地表大气污染进行修复。主要过程是持留和去除。植物对大气中的粉尘有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其滞尘量的大小与树种、林带宽度、草皮面积、林带种植状况以及气象条件有关。植物的杀菌作用可以减轻生物性大气污染。植物通过吸收作用、同化作用、降解、转化以及对酸雨的中和缓冲作用等对化学性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植物修复是一项对环境友好、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修复方法,容易为社会民众所接受,而且与传统的修复技术相比,成本要低得多。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理论与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4、生物技术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植物)作用,削减、净化土壤中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其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如酶促反应)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过程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

5、在生物监测方面的应用

传统的环境监测以化学分析,即用成熟的仪器和生物分析(如鱼的毒性测试)为主,当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有望增加相关的新手段,如通过测定微生物的酶和细胞基团等来监测环境的变化。目前研究较多的有生物发光菌(Bioluminescentbacterium)、氰菌(Cya2nobacteria)、卤素呼吸菌(Halorespiringbacterium)、苯乙烯降解菌和兰贻贝(Bluemussels)等,主要监测水

体中的有害物和海水藻类的爆发。ManBockGu和 Ge2unCheelGil应用生物发光细菌开发出了两阶段多频道毒性连续监测系统。每个频道含有一个两阶段生物反应系统,其中含有特定的生物发光菌株。使用该系统可连续监测同一样品和分别确定不同类型毒性。通过分析,从每个频道获得的资料,可得到总体毒性和各类单项毒性的数据。

三、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1、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开发

利用微生物脱去煤中的无机硫和有机硫,可控制燃煤中SO2等含硫气体的排放。这些微生物包括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杆菌、酸热硫化叶菌等。日本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已使H2S脱除率达99.99%,我国利用该菌对炼油厂进行干气催化和工业废气脱硫,H2S脱除率分别为71.5%和46.9%。在燃煤的处理过程中,还可采用浮选与微生物脱硫技术相结合,对煤和黄铁矿进行分离,达到清除或降低燃煤SO2排放的目的。利用微生物还可将石油成分中的硫分离出来。虽然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时间尚短,但其具有技术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今后,在微生物脱硫技术以及高活性脱硫菌种的研制和培养方面,配以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将会备受关注,也会成为解决原煤燃烧产生的SO2污染的最佳途径。

2、水污染治理工艺的完善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在实验室阶段已比较成熟,也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好氧与厌氧工艺相结合、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废水处理技术、无害化的生产工艺过程、高效完善的自动化体系以及构建针对难降解污染物的生物基因库和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的培养研究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3、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

基因工程是通过基因分离和重组技术,将人类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移到受体生物细胞中并表达出来,使受体生物具有该目的基因表达后显现出来的特殊性状,以改进生物物种。利用基因工程构建的高效菌种来处理如杀虫剂、塑料、橡胶制品、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难降解的污染物,是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4、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随着科技的进步,分子生物技术将会在开发研制生物传感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生物传感器可以满足实施自动连续监测的需要,判断环境污染发展的趋势,探索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降解规律,检测污染致突变的成因,分析污染的来源,从而使生物环境污染监测更便捷、更灵敏、更全面。生物传感器具有成本低、制作容易、使用方便、测定快速等优点。

5、与其它技术的结合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科学技术的配合。其与相关科学技术的结合,可提高处理效率、增强处理效果。将光、声、电与高效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处理高浓度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废水,如光催化氧化-生物处理新技术、电化学高级氧化-高效生物处理技术、辐射分解-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等;采用SBR+臭氧氧化工艺和物化气浮-接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采用混凝-气浮-厌氧-好氧处理苎麻废水、油田和炼油废水等。这些工艺、设备、电子计算机的结合正在使以环境生物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向自动化、模块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王建龙 文湘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 《江西化工》 2003年第3期“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应用”

刘小兵蒋柏泉王伟(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3」 刘淑梅,张淑芬 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管

理,2005,30(4):44-46.「4」 林海 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A]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9-154

「5」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陈坚.环境生物技术[J],生物工程进展,2001(5)

下载环境生物技术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生物技术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生物技术导论

    环境生物技术与环境安全 黄瑞普 (河北科技大学环工学院安全工程091班)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论述了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在治理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重大方面的应......

    环境生物技术考点

    绪论 1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包括淡水在内的许多资源短缺;草原退化严重、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增......

    环境生物技术试题答案

    环境生物技术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共20分) 1. 环境污染 2.生物降解 3.有机污染物阈值 4.微生物的生化呼吸曲线 5.基因工程菌6.生化需氧量 7.激活作用 8.总有机碳 二......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1 、环境生物技术的概念? 由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是应用生物圈的某部分使环境得以控制,或治理预定要进入生物圈的污染物的生物技术。......

    论文: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精选5篇)

    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沈杰 08环境科学本科 08205033137 环境生物技术(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功能,建立降......

    走近生物技术论文

    姓名:陈伟璇学号:0803509157专业:制药工程班级:制药工程08(1) 浅谈生物制药工艺学及其与制药工程的联系 摘要:生物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我们结合生物制药工艺......

    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_(推荐)

    关于生物技术的论文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营林优化配置效应研究 国际生物技术专利计量分析 下一个10年的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 生物絮团技术在海水养殖......

    生物技术概论论文

    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过程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渗透到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等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