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程序员:用友ERP-U8开发纪实
程序员:用友ERP-U8开发纪实
艰难重生
“U8的8.50是彻头彻尾的新版本,无论是底层控件还是业务流程,全部都是重新开发的。”坐在会议室里的用友U8程序员异口同声的谈到这点。在这八个程序员中,有做了五年软件开发的老员工,也有之前在日资企业做进销存软件,新近加入的程序员。
在这些程序员看来,U8的8.50版本凝结了大量汗水,自然是个出色的产品。然而就在一年前,这个版本很有可能无法诞生。
2001年底左右,整个软件市场的目光全都被炒得火热的ERP夺去,虽然当时用友已经推出了U8的8.20版本,但因为这个版本仍然沿用了以财务为主线的产品思路,反响并不是很好。
与此同时,用友公司已经开始启动大型ERP项目NC,很多骨干都被抽调至NC项目组。此外,用友已经用2000万收购了台湾的汉康ERP产品和在南京的开发团队用来充实自己的ERP产品线。既然已经有了高端和中端的ERP产品,U8当时就处于上不能上,下不能下的位置,十分尴尬。要不要继续U8的开发?这个讨论不仅在外部,而且在用友公司内部同样存在。
一批人建议停掉U8的开发,但另外一批坚持以原有U8的8.20版本向中端ERP产品发展,因为用友原来30万财务软件用户不能放弃。这些人中就包括现任U8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高少义。
高少义在北京分公司做过五年总经理,直接接触到众多客户的他深知企业的需求所在,在被调到用友公司总部之后,也希望选择U8作为事业的新起点。经过总经理会的多次讨论,终于通过了延续U8产品开发的决议。
此U8非彼U8
决议尽管通过,但U8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如何避免上一个版本的不足,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版本,这个任务就落在了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杨祉雄的肩上。杨祉雄,作为一个在用友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他曾设计了用友5.0到8.0版本的财务软件,现在要再次充当启航的舵手。
U8项目组当时只留下了50多人的产品维护队伍。U8市场部的人员中也只剩下了三位女将,其中一位还身怀六甲。
杨祉雄首先明确了产品的开发思路,指出继续以财务软件思想开发新版本是绝对行不通的。虽然用友有很多行业专家,但大部分都是做财务软件出身,现在要转向企业ERP软件,缺乏经验和思想的转变是最大的问题。因此,除了学习之外,引入新鲜血液成为了当务之急。
最早加盟的是珠海一家有名的ERP公司的生产制造开发经理,北京一家专门从事商业智能公司的商业智能专家也随之加入,青岛一家著名的外资企业的副总经理兼物流总监也加盟了。接下来,他们又聘来了专门从事人力资源软件开发和咨询服务的深圳硕旺总经理和人力资源资深专家陈谏以及从加拿大回国的数据库专家刘念等十几位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
那段时间,公司内新面孔不断出现。墙壁上也挂上了“软件推动管理进步”的标语。整个项目组在营造一种新的氛围,每个人都知道,又一次硬仗需要他们去拼搏。大规模的人才输入肯定会在文化融合方面产生问题,好在用友业绩导向的文化氛围迅速让这些人产生了认同感。真正的碰撞集中在新加盟人员带来的ERP软件思想和固有的财务软件思想之间产生的交叉与冲突。
产品管理部门表现的最为突出,因为这个部门要进行新产品的定位和设计,而十多个人的管理组中新人就超过了一半。面对U8这样的大型软件,如果设计时没有全方位的考虑,开发中就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问题。因此,讨论焦点集中在对未来产品的功能和业务规划上。
位于八达岭泰山宾馆的封闭开发基地是值得记住的,尽管这里距离用友公司仅仅几十分钟的车程,但一旦进入了这个群山环绕的封闭开发基地,外面的一切干扰都没有了,大家的头脑中只有U8的未来!
U8产品管理部的成员围绕应用理念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只要把功能作强,提供全面的功能就可以了;针锋相对的是,有人认为必须先考虑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价值体系,重要的是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些功能才是有用的,否则只能是功能堆积。在这里,一切问题都要通过争论来解决,累了便回去吃碗方便面,倒头便睡,一觉醒来,积蓄力量再次唇枪舌剑。
七天过后,全体人员对U8的未来模样终于统一了思想:新版本要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面向主管、面向决策、面向价值,基于价值体系来设计功能流程,并以帮助企业创建持续的利润为核心。
U8花开两朵
就在北京U8开发团队起步时,随收购汉康产品技术一同转入用友的开发团队已经在南京进行ERP软件改造了。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是张清华。张清华1985年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过机械电子管理工作,八年后到了汉康,在汉康也工作了八年。在此期间,他主要担任资深实施顾问。
南京的用友开发团队在2002年2月5日发布了一个版本,这个版本主要是在继承原来产品成熟的管理模型基础上,针对国内企业应用需求进行了大量修改,并和U8财务进行了整合。整个程序的修改量也十分巨大。
谈及用友收购汉康产品技术之后,为什么没有将南京的开发团队调到北京U8开发团队。张清华表示,华东区是生产制造的中心,把研发中心放在这里更容易接触到客户。
2002年3月份,北京U8新版本的开发进入了系统平台开发阶段,凤凰岭封闭开发基地迎来了平台组的二十多位程序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基础性的控件,比如公用的报表系统。基本上所有的模块都进行了重新设计编写,单据和报表等都做成了标准组件,可以进行灵活方便的配置,数据库权限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控制。负责报表系统模块的程序员说:“以前这个模块的代码也就两万多行,这次我写了七万多行的代码。”
“封闭开发回来的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是4月15日。因为前一天虽然已经完成了开发任务,但有人说4月14日星期四不吉利,所以推迟了一天返回公司。”一位以前做电子商务的程序员颇为幽默的说到这点。
在平台组开发的同时,业务组也没有空闲,系统的设计开始逐渐展开。邓适宜作为U8的总设计师,负责新版本的应用架构设计。
邓适宜认为,企业是一个整体,应用架构只有做的灵活,才能支持复杂多变的应用环境,应用才可以做的更丰富。如果软件应用架构没有设计好,缺乏好的支撑体系,应用就会像肉铺的肉一样孤立的挂在外面。软件从概念性的产品到成熟商品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创新和积累的过程,好的架构应在更长时间内能承载这些创新和积累,直至精品的出现。
做应用架构首先要提炼应用。企业的很多需求存在内在联系,因此尽管业务形式经常改变,比如以前需要一张单据,现在需要三四张,但业务流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不变的,根据流程建立的业务联系才是核心。邓适宜表示:“首先要区分变化与不变,抓住不变的内容,再掌握变化的规律,进而预测可能的变化。针对变化设计更多的灵活性,不变的部分使得其内在联系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使应用架构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让软件使用起来更方便。”
业务组通过对应用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将业务逻辑切割、解析、提取规则并适度抽象,进而建立关联,构造出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然后再利用这些模型进行配置和重新组合,得到具体的应用解决方案。
在平台组提供了业务组可用的各种控件之后,业务组的封闭开发开始了。近百人的开发团队到了位于怀柔的封闭开发基地进行U8新版本的系统开发。平台组一部分程序员也跟随去做技术支持,随时解决业务组在控件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在应用架构思想的指导下,U8的各种应用模块,包括供应链系统、采购销售都重新进行开发,使记账更流畅,控制更交互,还增加了质量管理、业务管理系统、物流计划。例如,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结合不同的销售模式提供多种核算模式,从采购入库进行管理,自动生成最后的单据,不仅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而且过程更加流畅。
在U8的8.50版本中,不同模块之间还可以采用“数据总线”和统一接口进行数据通讯。这套机制可以让U8支持第三方软件,只要第三方软件利用U8提供的接口进行开发就可以了。用友产品发展总监郑雨林表示:“以前我们做软件都是提供一套完整的功能给用户,中间商的增值会较少,现在U8提供了一套完整的API编程接口,一些在U8上做增值开发的合作伙伴也已经成为用友的用户,而且这类用户的比例将随着U8平台特性的强化而增长。”
2002年10月底,北京U8的8.50版本第一次发版,为此,用友公司结合成功案例举行了全国性的推广活动。
就在北京U8的开发热火朝天的同时,南京研发中心也没有停滞。他们在北京统一规划下,开始深层次的和北京开发团队合作,进行产品的完善。
张清华多次到北京参与产品设计会议,不仅在ERP思想上相互取长补短,而且南北U8的产品在功能上也更多的融合。南京方面吸取了北京U8财务和其他很多方面的优点,而北京U8也吸收了南京产品中以计划为核心控制的长处。平台组开发的控件也提供给了南京的开发团队。这给南京的U8产品功能扩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南京U8的新版本中增加了模拟报表、自定义报表的功能。而且还扩充了粗能力计划、质量管理模块、重复制造、流水线制造等模块,产品功能更加完善。
统一于U8.NET
杨祉雄表示,用友U8的开发是“研究一代,开发一代,维护一代”。就在用友U8的8.50版本开发的过程中,数十人的团队已经在进行下一代产品的研究了。而领导下一代产品的是U8事业部总工程师杨望春。
用友因为用VB做开发而经常受指责,现在未来的产品将会用C#进行开发,是不是该很兴奋?杨望春淡淡一笑,说:“编程时间长的开发人员都知道,语言不是障碍,系统架构和应用设计才是产品灵魂所在。”
杨望春首先要搭建一个技术平台。
“企业应用环境非常复杂,尤其在国内的大中型企业,经常要考虑很多个性化需求。而常规的软件开发环境并不能支持所有应用开发所需的特性,比如分布式和工作流,在没有技术平台的情况下,每个程序员都需要考虑技术细节。”杨望春说:“搭建好技术平台之后,只需要几个人设计并维护平台代码,其他人在这个平台上做开发就可以了,国际大型的管理软件公司都采用这种方式,比如SAP就有自己独有的开发平台。”
杨望春表示,U8.NET的所有应用功能都架构在一个协同工作的平台上,由内置的工作流引擎统一驱动,把工作自动推送至相关使用者的桌面。U8.NET的技术架构是一个标准的三层结构,它是遵循微软的WINDOWS DNA和.NET
FRAMEWORK规范进行设计的,完全建立在微软平台上。与逻辑架构相对应,物理架构可以分为三层,也可以将业务逻辑层的服务器和数据层的服务器集中部
署,构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总体设计和具体技术实现的过程中,他们研究实现了很多技术,比如工作流引擎,很多方面做的比某大学的研究课题功能还要强大。程序员在使用新技术平台的过程中,因为不直接接触底层,因此需要改变开发的思路。产品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对程序员的规范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要遵循接口和规范。有些程序员感觉自己控制的范围变小了,情绪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对此,杨望春表示,他们一方面强调团队精神,同时还会注重细节设计细致到什么程度,尽可能的给程序员留一些设计的工作,以拓展他们的业务知识面。有时还会把一些代码外包,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开发人员有接触业务、了解设计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
现在,U8.NET技术平台工程完成了全部编码工作,一个原型产品已经产生,正在做测试版。
在开发新一代产品的过程中,U8与微软公司进行了紧密的合作。2002年8月,微软正式邀请用友公司加入由微软总部研发中心组织的下一代数据库SQL2000 sp3(Yukon)的JDP(Join Development Program)计划。杨祉雄表示,微软JDP合作计划的全球参与者只有二十余家,全部是最具代表性的合作伙伴和用户,用友是国内首家,也是亚洲唯一一家被邀请加入的合作伙伴。2002年10月,他们还共同在用友建立了用友-微软联合产品实验室。
未来,南京U8产品也会逐渐统一到这一版本。对于这个移植过程,张清华说:“技术平台如果开发出来之后,转移过去并不难。原来南京的开发团队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也就花费了半年时间就把系统从DOS平台转移到了Windows平台。”
ERP-U8乘风破浪
用友不是一个新公司,很多工作要在原有的架构上进行优化。实际上,一个产品重要的不是它如何开始,而是它如何发展。U8产品向ERP的转型,所有用友人都充满信心。用友的CEO何经华表示,U8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端ERP的领导品牌。
随着U8事业部的壮大,用友大厦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了,整个U8事业部搬到了距离用友大厦仅有一街之隔的彩虹大厦。每当午饭的时候,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彩虹大厦和用友大厦间穿梭,他们所经过的那条几米宽的小马路将继续见证用友ERP-U8的成长和辉煌。
第二篇:用友的程序员文化
用友的程序员文化
——《程序员》对邵凯专访
邵凯,股份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NC事业部总经理。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加入用友,曾任公司副总裁、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质量总监、信息总监。邵凯先生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北京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标准化委员会TC151技术委员会委员。用友软件做为首家国内主板上市的软件公司,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让我们不能不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个在中国算的上“巨无霸”的软件公司,当然我们探求的不是其资本运营方面的内幕,而是用友公司内的程序员文化。本期我们就将带着您走进位于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的用友大厦,直面用友的高级副总裁邵凯先生,看看他眼中的用友软件的程序员文化和他对程序员发展的看法。用友的成功体现在程序员身上,有三个方面:专注财务和管理软件领域、用户需求第一、强调程序可靠性。《程序员》:用友软件现在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软件公司,也成为国内软件也的一面旗帜,您是如何看待用友的成功和程序员的关系的呢?邵凯:用友这些年的发展还是比较成功的。做为用友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我认为,首先,用友很专注。最初几年我们只专注在财务软件领域。从1988年开始开发财务软件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很多核心程序员写了财务软件的很多版本,程序代码也非常稳定。用友的产品我从1991年开始接触,后来经历了众多的版本,到现在负责的NC,我感觉每一个版本里面都集成了以前版本的核心和思想,每升级一个大的版本,软件都有一个大的提高,公司也就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第二就是将用户视为上帝。很多其它公司程序员并不把这个问题当做一回事。但用友可以把一个财务软件写了十几年,写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倾听用户的各种需求。我们认为用户的需求都是合理的,用友的程序员不会直接指责用户的要求不合理,而是在尊重用户意见的同时,分析用户需要,提炼和抽象,把软件做得更好。第三就是程序的可靠性。我听到过有程序员瞧不起用友的产品,认为用友软件的技术落后。但应用软件的技术先进性是什么,很多人讲不清楚。其实无论是用VB还是C++、JAVA开发,产品的稳定性都是最重要的,用友在这方面一直做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程序员都很清楚,用友有成千上万的用户(目前已经达30万用户),如果我们产品在遗留一个必然错误的情况下发版了,就有可能造成几万个用户出现错误,用户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几万个错误就可能有几万个电话打到公司总部,整个用友的维护网络就会瘫痪。因此,我们每写一行程序,都可能要测试很多遍。用友开发人员中有1/3的专职测试人员,还有很多兼职测试人员,我们称之为“BATTLE TEST”-千锤百炼。在用友软件公司,程序员并没有那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觉,他们被很多的规范所限制,但这些限制保证其软件职业生涯稳步发展。用友的软件文化不是唯程序文化。《程序员》:在用友软件公司,程序员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他们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您认为用友的程序员文化核心是什么?邵凯:相对来说,用友公司是一个已经发展很长时间的软件公司,所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程序员文化。在用友,程序员会遇到很多自己不太愿意接受的东西,比如很多的文档,严格的测试。尤其是对于新手,他们开始可能会不太适应这里的环境。举个例子,用友开发部门有一项非常重要而且经常开展的工作,就是软件各个阶段和环节都有的评审,在程序设计阶段,这个评审叫代码讲评。用投影仪把程序员写的代码显示在大屏幕上,召集很多相关的程序员,大家一起来对这段代码进行评审。面对一个设计要求,代码如何写,这并不难,评审的过程和气氛也非常平和(pEER REVIEW),在大庭广众下被他人对自己的代码品头论足,作者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写程序和做题不同,做题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只要最后的结果是对的,大家就不会说什么了。但写程序涉及的问题更多,大家会看是否符合标准和函数的规范。比如一个算法、一个函数所用的代码行数不能太长(一般不得超过50行)。而且还会检查这个算法是否和设计要求相吻合,实现的方法如何,算法的正确性,有时程序的作者会比较难受。尤其是很多程序员都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激励、挑战和证明。不管怎样,程序代码是需要经过集思广益、反复斟酌、精益求精,而不是闭门造车的写。在用友,我们称应用专家、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程序员、测试人员都是技术人员。在这个群体中,程序员不是塔尖的一族,也没有在小软件公司那样的优越感。在用友的程序员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就是软件架构设计人员,有人称之为ARCHITECT。他们是从程序员中成长出来的,他们精通程序设计,较大规模软件开发首先由他们进行结构设计,再由程序员设计其中的组件,这些人在国外的收入也是很高的。另外很重要的一群体是应用专家,因为用友是做管理软件的,让只懂软件技术的程序员设计一个ERp应用算法是不可想象的,必须首先由懂得应用领域业务的专家提出最优化的应用模型。用友是个私营企业,软件只有销售出去,而且只有长期占领市场,才能算是成功。因此售前咨询顾问、实施专家、销售等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次成功的售前支持和商务谈判就可以给用户带来极具价值的解决方案,同时给用友带来丰厚的收入。所以在用友,高级销售人员、高级咨询顾问都得到较好的认可,尽管一般程序员在这方面很难相比,但在一个产品业务线上,各种角色配合密切。在用友,多数程序员要想取得更好的业绩,一般应该向主程序员、架构设计师或者是项目负责人、开发经理、产品经理方面发展。用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可供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用友是一个在国内较早进行软件开发规范管理的公司,我们目前正在大力推行CMM、pSp,大团队协作、同级评审等方法,同时营造非常OpEN的开发文化。所有工作是面向文档,而不是面向人;多数工作都是靠协作,而不是只靠个人。我们在开发NC的过程中,在只有5个月的程序阶段,200人同时写一个软件产品的程序,这在中国可能是很少见的。因此说,用友的软件文化不是唯程序文化,而是侧重开发管理、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更重视过程改进,开发的组织工作都有相当专业的人在做。这种文化和程序员本身既有冲突,又相融合。它给程序员提供了一种非常现实,但又非常锻炼人、非常有发展潜力工作模式。从软件企业长期运营来看,这是正确的发展路线。只有在这种模式下,程序员才能真正的把软件的价值体现在用户应用现场,用户才可能再把价值回报给程序员。用友软件的技术发展过程就是中国软件企业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追求技术,从早期的财务软件到现在的NC,软件越来越复杂,采用的新技术越来越多,但这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体现的只有一句话,技术以应用为本。《程序员》:请您谈谈您对用友软件技术发展过程的一些体会和看法?邵凯:我是从第二代用友的软件产品开始参与用友开发工作的,现在是NC的产品经理,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用友从单一的财务软件发展到现在面向多个行业、多个应用领域和层次,较完善的系列管理软件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同时还提供应用咨询和项目实施的服务,发展过程经历了很多的变迁。88年到92年,最初用友在分析部分具体用户的财务要求需求之后,经过抽象和提炼,设计出通用的财务软件,推出了早期批量销售的产品,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突破,即软件的通用化和商品化。通用化和商品化是软件产品公司必须建立的技术能力。92年到95年,发展到基于DOS的财务软件5.0版本的时候,销售规模迅速扩大,软件应用范围也从财务应用扩大到进销存应用,在继承通用性和商品化的同时,软件重用的技术开始采用,对于重复使用的程序代码,如菜单、数据维护、输入输出数据表、打印、帮助等,我们将这些程序进行通用性抽象,形成了基于DOS的用友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和软件稳定性。用友基于DOS平台的最后软件版本6.0版系列软件成为划时代的财务软件产品。目前仍然有用户在使用。98年后,用友产品发展到8.0版本,在取得应用上重大突破的同时,我们的程序员开始重点考虑软件层次结构设计和子系统集中控制管理。逐步全面采用大型关系据库进行软件的优化设计,逐步增加的WEB应用功能使该产品支持INTERNET应用。8.0产品现在整合了先进的MRp系统,发展到U8ERp 8.21版本,适合中小型企业应用。是用友软件家族的主力,拥有用户最多的用友软件产品。U8 ERp的后续发展将基于微软的.NET 技术,追求优化高效软件设计和易用性,全面面向中小企业应用。在整个开发过程中,为解决各种应用问题和改善使用效果,NC的程序员开发并采用了大量的软件新技术。J2EE技术为设计基于INTERNET的大型企业应用软件提供了手段。JAVA技术使所开发的软件能够支持众多平行和后续的先进技术手段。用友NC在J2EE基础上设计了具有自主版权的中间件和丰富的公共技术组件。软件体系中采用数据交换技术构成系统信息交换平台。所有的信息在传递时,不是直接联结相应的组件,而是将信息放到信息交换平台里,由系统自动寻找相应的应用组件进行处理。比如,当有要货申请的时候,把请求发布到这个信息交换平台,系统就会分析判断从哪里进货最合适,并把相应的信息返回给系统使用者。监控管理也得到很好的设计,比如库存报警,当一批货出库之后如果库存量底于报警线,一个报警状态就被放在这个信息交换平台中,相应的采购申请将产生,同时停止响应任何正常的出货要求。在开发方法上,回忆用友的技术开发过程,我们曾经推行过结构化程序开发,但因为无法打通应用和技术的通道,一直难以建立规范且完善的,适合应用软件的开发技术规范。现在全部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基本打通了从需求分析到程序设计的全过程。伴随的还有工具的进步。从简单的编程软件到借助一些开发工具来做,比如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工具、关系数据库设计工具等,还有先进的测试工具以及版本管理工具。在语言上,从最早的类DBASE命令语言到现在的JAVA和C#。用友公司在确定技术应用的时候,不会简单的追求某一个流行的热门技术,而是要考虑采用这样的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和对软件开发过程带来的影响。从早期的财务软件到现在的NC,软件越来越复杂,采用的新技术越来越多,但这不是为了复杂而复杂,体现的只有一句话,技术以应用为本。个人对程序员发展的看法:程序员的追求不是钱和“大拿”的问题,而是如何放大自己CODING价值。我想对程序员说的是,要尽快选定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如果不尽快选定,几年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很茫然,而且失落。选定了,坚持做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光明。《程序员》:您个人发展的经验来看,对程序员发展有哪些看法?邵凯:我个人来看,还是专注。专注是成功的根本,做事业专注才可以成功。专注不是说只编程序才算是专注,而是包括专注到某一个领域中去。无论是企业管理软件、工具软件还是其他类型的软件,都可以。同时在这个专注追求过程中,要经的起诱惑,耐的住寂寞。只有这样,几年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成功,发现自己的程序员生涯不是昙花一现。程序员要想有成功的发展,专注在某个领域,做有价值的程序,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反对一个程序员做软件技术的全才,但不要去猎奇。好像别人讲什么东西,你都懂。实际上什么都懂不是最重要的,作出更好的结果最为重要。我认为有些方面可以是爱好,不一定做为事业去做。我曾经这样思考过:如何把自己的价值放大?自己写程序,一天写一千行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很辛苦了。但如果是带一个十人团队做,每个人每天只写二百行,就是二千行了。这个产品可能不是你一个人做的,但大家的价值都集中在里面,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当然也不一定都要做项目经理,做产品架构设计师同样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贯注到其中,引导程序的方向。这就是放大了自己的程序价值。想到用友在全国有上千个程序员在写程序,做为用友公司软件开发管理人员和技术负责人,我为用友的程序中有我的有效代码,有我的价值在其中而感到一种欣慰。我觉得程序员发展有三个方向:系统分析、架构设计和开发管理。可以沿着产品开发经理、部门经理,到研发部门的总经理;也可以做小组的主设计人员、专职设计人员,到公司的总架构设计师;或者做系统分析、应用分析。我想对程序员说的是,你要尽快选定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如果不选定的话,那就会非常茫然,过几年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很失落,不知道去做什么。有了一个目标,不要经常改变,一直坚持下去(能否坚持十年),肯定是可以成功的。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用友U9开发模式解析
2009年10月,e-works Research对用友U9 2.0版进行了一次评估。本文对U9的开发模式的评估结果进行解析。
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是首先调研客户需求,分析客户需求,包括个性化需求,再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代码编程、最后形成产品功能和相应的产品模块。这样的软件开发过程使得该软件无法复制到令一个企业中,也无法对软件进行分割和重组。
在U9的开发过程中,用友一开始并未直接陷入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而是花了半年以上的时间,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本土企业的管理实际,从以往积累的多个客户当中提炼出了不同企业的业务模式,然后以业务模式为导向,来搭建U9的整体软件架构。
图表1:U9产品开发模式
在软件开发前对业务模式的归纳,好处在于开发完成的产品涵盖了多个行业、多个企业的运行模式,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企业,这样可以很好的支持多个企业80%以上的ERP标准功能,剩下的20%产品功能可以通过灵活的业务组件来完善,而不是系统开发完成后,陷于无休止的开发、修改、打补丁当中。
U9将IT与业务融合,从累积到得客户业务模式中提炼出300多个模型,一一进行分析,抽象出每个服务,通过这些服务的组合,来完成最后整体的流程。这种组件化的建模可以随需而变,能够剖析业务模式,将其分解成独立的组件。即首先将企业业务从业务层面、流程层面、管理层面、范围层面,四个层面切割,进而又对每个层面的业务进一步细分,层层细分下来,最终形成了U9的服务组件。因为在开发构成中,开法人员发现流程可以给客户带来价值,他们将这个价值变成模型库、组件库,然后通过角色化的交互界面来实现。
图表2:U9企业服务组件化建模
图表3:组件化业务模式范例
同时,由于U9是全新开始做的新一代ERP产品,所以研发人员在做U9开发之前,首先做了一个开发平台UAP。它是在微软技术上架设的企业应用平台,是一个完全支持模型驱动的、体现SOA架构的开发平台。从技术上讲,UAP完全开放,甚至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重做一个U9。
e-works Research认为,U9摒弃了传统的开发模式而采用以业务模式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这样一方面在内部开发过程中可以快速的调用已封装的服务,避免了共性功能的重复开发,使得开发效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当终端用户业务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对系统进行重新配置,以适应企业新的业务模式;此外,最终客户可以借助UAP平台进行客户化的定制开发,在满足企业个性需求的同时无需担心系统升级所带来的困难。
第四篇:公司新产品开发纪实
点 燃 希 望
——公司新产品开发纪实
滚滚涌动的市场经济大潮激流澎湃,承载着企业迎接竞争风雨的洗礼。公司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从容应对,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观念为基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不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勃勃的生机。
2002年的8月份,总厂工程服务系统进行了专业化的重组整合,公司在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人力资源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完成了一个大幅度的跨越。如何在石油化工设备加工制造领域铺就一条腾飞的跑道,成为公司上下共同探讨的课题,全体员工陷入了对企业命运、前途的深深思考之中。
重组后,他们经过多次研究讨论,认真、客观地分析市场动态,以容器制造、换热设备制造、分离设备制造、工艺配件加工、塔器配件加工、阀门修造、桥吊检测、转子实验及金属构件加工制造,9个业务板块构建起了公司新的发展架构,努力打造一支在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航的“联合舰队”。他们在研究市场、寻找与先进企业之间差距的同时,也对自身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产品结构单一,竞争中不能形成绝对优势,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一道壁垒。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统领全局的时代,只有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产品,才能吸引用户关注的目光,才能被市场接纳,公司党政班子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他们反复思索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明言的内涵。很快,“以市场开发求生存,以产品开发谋发展”的企业战略定位确立了,并在全体职工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积极的支持。
他们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负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对外合作、市场调查、产品推介和生产指导工作。按照“依靠自我、借助友邻、联合院校、共同开发”的产品创新思路,主动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沟通,建立了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入了市场看好、发展前景广阔的新技术。
这个公司与北京大学泽华公司联手,成功开发了Sp高效规整填料和ADV浮阀。首批近800立方米的Sp填料产品,成功应用于石化公司减压塔和炼化公司常压塔的改造,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企业扩大高效塔内件和规整填料的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夯实了根基。
被誉为烟机保护神的三级旋风分离器,是石油化工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能量回收的重要除尘设备,公司在该项目的研制上一直走在市场前列,为公司的定型拳头产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立管式pSC型多管三级旋风分离器,是他们与石油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型产品,不仅除尘能力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检修更换的长处。2003年11月份,机械制造公司赶赴青海格尔木炼油厂,参与了催化裂化装置改造的设备招标活动,pSC型多管三级旋风分离器脱颖而出,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以146.8万元的价位一举中标。
市场是产品的试金石,好的产品只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生命力。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精诚合作,先后向市场投放了缩放管、“T”型翅片管、菱形翅片管、螺纹管和螺旋槽管五种新产品,创造产值930万元。其中缩放管式和“T”型翅片管式高效换热器还打入了广东市场,在中石化茂名乙烯、广州石化分公司的生产装置中成功应用。茂名乙烯在使用过程中,一年时间就节省能耗近2000万元。机械制造公司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们为推动石油石化生产装置节能降耗、提高产品精度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个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往往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投入生产,最终成为商品,是一个操作复杂、布满荆棘的产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把科研部门和高校的研制风险转化为独自承担,它要求企业不仅要具备远见卓识的头脑,更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气魄。公司正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艰难但是却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2003年,是公司完成内部结构调整,迎接市场考验的第一年。这一年中,他们先后引进了激光熔覆技术和热浸锌技术,并继续扩展业务范围,制订和实施了新的研发计划,与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系、泽华公司和普而瑞公司沟通,就共同开发交叉椭圆截面管式换热器、丝网式规整填料等新项目进行积极的洽谈。圆满地完成了总厂30万吨/年复合肥工程4台转鼓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任务,向动设备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阀门试生产取得了可喜进展,25只闸阀经过严格的测试全部合格。2003年末,他们顺利地通过压力管道元件增项联审,获取了阀门制造业务进入市场的许可证。
新产品是公司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新技术为机械制造公司插上了腾飞的双翼。他们在创业的征途上,以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永不停歇的脚步,点然了企业振翅高翔的希望。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公司新产品开发纪实
点燃希望
——公司新产品开发纪实
滚滚涌动的市场经济大潮激流澎湃,承载着企业迎接竞争风雨的洗礼。公司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从容应对,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市场观念为基础,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不断加快产品创新步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勃勃的生机。2002年的8月份,总厂工程服务系统进行了专业化的重组整合,公司在技术
装备、生产能力和人力资源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完成了一个大幅度的跨越。如何在石油化工设备加工制造领域铺就一条腾飞的跑道,成为公司上下共同探讨的课题,全体员工陷入了对企业命运、前途的深深思考之中。
重组后,他们经过多次研究讨论,认真、客观地分析市场动态,以容器制造、换热设备制造、分离设备制造、工艺配件加工、塔器配件加工、阀门修造、桥吊检测、转子实验及金属构件加工制造,9个业务板块构建起了公司新的发展架构,努力打造一支在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航的“联合舰队”。他们在研究市场、寻找与先进企业之间差距的同时,也对自身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产品结构单一,竞争中不能形成绝对优势,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一道壁垒。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统领全局的时代,只有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产品,才能吸引用户关注的目光,才能被市场接纳,公司党政班子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他们反复思索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明言的内涵。很快,“以市场开发求生存,以产品开发谋发展”的企业战略定位确立了,并在全体职工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积极的支持。
“三级旋风分离器、高效换热器和高效塔内件”是经集团公司和总厂批复,落户公司的三个“做大、做强”项目,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扶持。机械制造公司紧紧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确定了以“三高”项目为支撑,做专高新技术、做大常规产品、做强九大业务板块,争取“十.五”期末实现产值1.2亿元,利润100万元;“十一.五”期末实现产值1.5亿元,利润500万元的奋斗目标。
他们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负责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对外合作、市场调查、产品推介和生产指导工作。按照“依靠自我、借助友邻、联合院校、共同开发”的产品创新思路,主动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沟通,建立了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引入了市场看好、发展前景广阔的新技术。
这个公司与北京大学泽华公司联手,成功开发了高效规整填料和ADV浮阀。首批近800立方米的填料产品,成功应用于石化公司减压塔和炼化公司常压塔的改造,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企业扩大高效塔内件和规整填料的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夯实了根基。
被誉为烟机保护神的三级旋风分离器,是石油化工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能量回收的重要除尘设备,公司在该项目的研制上一直走在市场前列,为公司的定型拳头产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立管式C型多管三级旋风分离器,是他们与石油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型产品,不仅除尘能力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检修更换的长处。2003年11月份,机械制造公司赶赴青海格尔木炼油厂,参与了催化裂化装置改造的设备招标活动,C型多管三级旋风分离器脱颖而出,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以146.8万元的价位一举中标。
市场是产品的试金石,好的产品只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和生命力。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精诚合作,先后向市场投放了缩放管、“T”型翅片管、菱形翅片管、螺纹管和螺旋槽管五种新产品,创造产值930万元。其中缩放管式和“T”型翅片管式高效换热器还打入了广东市场,在中石化茂名乙烯、广州石化分公司的生产装置中成功应用。茂名乙烯在使用过程中,一年时间就节省能耗近2000万元。机械制造公司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们为推动石油石化生产装置节能降耗、提高产品精度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个新产品的成功开发,往往伴随着无数次的失败。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投入生产,最终成为商品,是一个操作复杂、布满荆棘的产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把科研部门和高校的研制风险转化为独自承担,它要求企业不仅要具备远见卓识的头脑,更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气魄。公司正是选择了这样一条艰难但是却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他们在借助科研院所强大技术力量支持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独立开发成功了非连续折流板式高效换热器。这种新产品具有其独特的壳层传热能力,传热效果比传统的“弓”型折流板式换热器提高50—80,而且还兼有抗结垢能力强,管束振动小,使用寿命长等很多优点,发展势头迅猛,已经被国际多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成功应用,得到了一致认可。国内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正不断拓宽。2003年10月25日,该公司与美国鲁姆斯(LUMMUS)公司鉴定了在工艺计算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的协议,达成将该产品共同推向市场的共识。
2003年,是公司完成内部结构调整,迎接市场考验的第一年。这一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