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争议范围
发布日期:2013-12-03浏览次数:3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02年)
第一条 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的国有企业改制,因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纠纷,应由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统筹解决,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二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发生的纠纷,不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但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有约定的除外。
第七条 劳动者未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造成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被侵害而发生的纠纷,可以按劳动争议案件处理。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2008年)第二条 下列争议,应作为劳动争议处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发生的争议;
(二)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其损失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失业、生育、医疗待遇和赔偿金的;
(三)劳动者以用人单位降低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标准导致其损失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损失的。
第三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产生的争议,不作劳动争议处理。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2012年)
11、用人单位招用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尚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劳动者,双方形成的用工关系按劳务关系处理。
12、下列争议,作为劳动争议处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应休未休年休假额外支付的工资产生的争议;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发放高温津贴产生的争议;
(三)劳动者与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因用工关系产生的争议。
第二篇:劳动争议范围的界定
劳动争议的范围——哪些纠纷属于劳动争议?
【法律检索】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五十二条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
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3)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法释〔2006〕6号)
第五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七条 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4)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补缴社会保险费,人民法院应否受理及相关问题的批复》(粤高法民一复字〔2004)2号〕
第一条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以及《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征缴社会保险费属于社会保险部门的职责,社会保险部门征缴不到的,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手劳动者起诉要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其向社会保险部门申请处理。但是,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待遇等发生纠纷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
【案例】刘某与哪个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2005年5月,女职工刘某入职深圳市南山区A公司工作,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由A公司通过银行转帐支付,工作证由A公司发放。2006年1月,已怀孕3个多月的刘某被A公司辞退,但A公司没有发给刘某辞退通知书。因A公司没有给刘某任何补偿,刘某被迫向深圳市南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三期”工资。但在仲裁过程中,A公司否认与刘某存在劳动关系,称刘某是B公司的员工,工资只是由A公司代发,社保也是B公司缴纳,并向仲裁委员会提供了B公司为刘某办理社保的证明和B公司委托A公司发放刘某工资的协议。后刘某追加B公司为被诉人。B公司对A公司的说法表示承认。
究竟刘某与哪个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新规释解】
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的产生原因有出自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和出自劳动者方面的原因。出自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包括用人单位忽视劳动合同的管理,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不规范,履行劳动合同的方式与程序不当;规章制度不合法、不合理、不健全或没有依法制定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预防劳动争议的知识与技能等导致发生劳动争议。出自劳动者方面的原因包括劳动者对现行劳动合同制度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导致争议时有发生;个别劳动者素质差,目无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旷工,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被用人单位辞退引发争议;个别劳动者从个人利益出发,向企业提出超出法律规定的过高要求,因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争议。
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相比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调整范围有所扩大,增加了“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发生的争议”、“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为劳动争议,并且将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也纳入调整范围。这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一大亮点。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所谓“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包括是否有劳动关系、什么时候存在劳动关系、与谁存在劳动关系等纠纷。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因为拿不出劳
动合同这一确定劳动关系存在的凭证而难以维权。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纳入了劳动争议处理范围,劳动者可以就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这一事由,依法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权利救济。上述案例是典型的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虽然仲裁请求是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和“三期”工资,但由于刘某与谁存在劳动关系存在争议,并且案情复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必须先对劳动关系进行确认,才能裁决由A公司还是B公司承担辞退刘某的法律责任。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涉及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全过程。对于这一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的争议,都可以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来解决。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这一类劳动争议实质是由于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而引发的争议,包括第(二)项中的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所谓除名,原指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三十天的,企业有权予以除名。但《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于2008年1月15日被国务院废止,笔者认为,《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废止后,企业劳动争议不应再有除名争议。所谓辞退,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工作、经营的情况及劳动者的状况,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与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的法律行为。辞退与劳动者的辞职行为相对应。辞退一般包括协商辞退、违纪辞退(过失性辞退)、正常辞退(无过错辞退)、裁员辞退(经济性裁员)、终止合同辞退等五种情形。所谓辞职,是指劳动者根据本人的意愿,辞去所担任的职务,解除与所在单位的工作关系的行为。离职是指劳动者根据本人意愿,自动解除与所在单位的劳动关系的行为。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涉及解除和终止劳动关系,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发生的争议,主要涉及用人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是否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是否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的权利等而引起的争议;因社会保险发生的劳动争议,主要涉及用人单位是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而引起的争议;因福利、培训发生的劳动争议,主要涉及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订立的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有关福利待遇、培训等约定事项的履行而产生的争议;因劳动保护发生的劳动争议,主要涉及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标准而产生的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均将社会保险争议作为劳动争议纳入调整范围,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前,司法实践中,不少地方明确规定社会保险争议不作劳动争议审理,劳动者应向社会保险部门申请处理。如《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补缴社会保险费,人民法院应否受理及相关问题的批复》(粤高法民一复字〔2004)2号〕就曾规定,对于劳动者起诉要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其向社会保险部门申请处理。
还需说明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的规定,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也属于劳动争议中的社会保险争议。劳动者退休后虽然与原用人单位已不存在劳动关系,但他们所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是以过去在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为前提,因此,此类争议视为劳动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主要指因用人单位克扣和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包括克扣和拖欠加班费)发生的争议;因工伤医疗费发生的争议,主要指因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工伤职工工伤医疗费发生的争议;因经济补偿发生的争议,主要指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因用人单位没有依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发生的争议。赔偿金是指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和劳动者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赔偿金。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包括: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如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或者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以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逾期仍不支付的,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
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或者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等等。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赔偿金,包括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所应当承担的赔偿金。
(六)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因聘用关系发生的争议
由于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为与劳动合同法保持一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七)因返还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和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移转发生的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法释〔2006〕6号)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也属于劳动争议。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这是一项兜底的规定。除了上述劳动争议事项外,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也要纳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调整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据此,笔者认为,非法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权利义务争议也属于劳动争议。
还需说明的是, 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4)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公积金产生的纠纷;
(8)未满16周岁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用工纠纷;
(9)用人单位与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因就业歧视产生的纠纷;
(10)用人单位与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者的用工纠纷。
第三篇: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
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地址、电话
一、联系方式
1、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地 址: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院(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政务环路88号合肥市劳动保障局社会保障服务中心),166路、129路公交车到市政务办公区站下车 电 话:3536332 3536410 3536409 3536153
2、安徽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地址:合肥市长江路333号省劳动社会保障厅大院内(汇通商厦后面)电话:(0551)2663119 邮编:230061
二、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需提供的材料
1、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申请人为单位的,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各一份);
2、《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一式三份(每增加一名第三人,增加复印件一份);
3、证据复印件一式三份(每增加一名第三人,增加复印件一份);
4、非申请人本人或法定代表人本人提交《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及其他相关法律文书的,需提交授权委托书一份;
5、委托代理人是执业律师的,需提交律师事务所函一份;委托代理人是其他自然人的,需提交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三、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办事程序
1、劳动争议发生(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身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当事人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自收到《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以书面方式通知申请人;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受理仲裁申请后5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4、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1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5、仲裁庭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3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6、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延长不超过15日办结。
四、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
(一)、除由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直接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外,本市市区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案件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1、市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市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2、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3、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主管的下属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4、凡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或200万元美元以上(均不含本数)的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除外)、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非国有、集体企业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二)除由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直接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外,全市范围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案件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决定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处理:
1、在全市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争议案件;
2、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直接受理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
(三)除由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直接管辖的劳动争议案件外,区、开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下列劳动争议案件:
1、区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区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2、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3、区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主管的下属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4、凡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或200万元美元以下(均含本数)的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资产控股除外)、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非国有、集体企业中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
五、劳动争议仲裁有关知识
1、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申请仲裁的时效,有什么规定?
申请劳动仲裁的一方当事人应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以书面形式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诉书。
2、正确处理劳动争议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提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双方协商解决不了的,可向本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裁决不服的案件,可以自收到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3、申诉时,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申诉时,申诉人除应提交申诉书正本外,还应按被诉人及第三人的人数提交申诉书副本;申诉人系自然人的,还应提交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申诉人系用人单位的,还应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和授权委托书。
4、对于申诉案件如何处理?
申诉案件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且提交的申诉材料齐全规范的,办案人员应当予以接收,并立即向申诉人或其代理人出具《材料收据》,注明收到的材料名称、种类和份数。申诉案件虽属本仲裁委员会管辖,但提交的申诉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办案人员应要求申诉人或其代理人及时补正,补正后予以接收。申诉案件不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的,应告知申诉人或其代理人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诉。
申诉案件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的,应告知申诉人或其代理人向其他有权机关申请处理。
5、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的时间是多久?
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7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将申诉书的副本送达被诉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6、如何预交仲裁费?
申诉人应自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后5日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及处理费,被诉人和第三人应在收到《应诉通知书》和《第三人通知书》后5日内预交案件处理费。
当事人为劳动者一方,交纳仲裁费确有困难的,应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困难证明,经批准后可缓交、减交或免交;当事人为用人单位一方的,不予减免。
7、案件受理后,如不按时举证应如何处理?
申诉人、被诉人和第三人应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除经仲裁办案机构许可外,不按时提交证据材料的当事人视为放弃举证。
8、仲裁庭通知当事人有何规定?当事人拒不到庭应如何处理? 仲裁庭应当于开庭前4日,将开庭时间、地点的书面通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接到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诉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可以缺席裁决。
9、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能否自行和解? 可以。
10、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如有客观情况需中止审理,应如何处理?
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因客观情况需中止审理的,办案人员应报经领导批准同意;自批准之日起5日内向当事人送达《中止审理决定书》;中止事由消除后,应及时恢复审理。
11、对仲裁裁决,当事人不服怎么办?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仲裁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12、当事人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怎么办?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当事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3、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一般应自组庭之日起60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本规定中的办案期间最后一日是法定假日或法定休息日的,以法定假日或休息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日。
14、当事人不在同一地区的劳动争议案件,由何地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受理? 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也可由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
15、劳动争议双方或一方可否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不可以。未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裁决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6、劳动争议当事人能否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
当事人可以委托1-2名律师或其他人代理参加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必须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
17、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是否受理?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符合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均予受理。
18、举证责任应如何承担? 在履行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主张劳动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劳动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劳动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劳动合同关系的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对劳动合同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四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案例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案例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 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
贾某是四川来京务工的青年,2008年10月,经人介绍,贾某到一建筑工地进行电焊测试,经测试通过,用人单位的一名施工组长当场就决定录用他,并让他第二天来上班,同时领取劳动保护用品。
第二天早上,贾某早早地到了工地工作,因为对工地不熟悉,结果跌人工地的电梯井,造成颅骨骨折,治疗费用花了好几万元。贾某想认定工伤,于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审查后,要求贾某提供与建筑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于是,贾某家人又找到了建筑单位,要求单位认定贾某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却认为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贾某的家人不服,准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申请,用人单位说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不会受理的。那么劳动关系确认是否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呢?
同人民法院的受案管辖一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也存在受案范围的问题。受案范围解决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人民法院以及其他纠纷解决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问题,涉及国家各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只有构成劳动争议的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才会受理,才有权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具体来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包括:(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2)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上面的案例中,贾某与建筑公司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案件范围,用人单位的认识是错误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七条的规定,专业劳动纠纷律师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是:
(1)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展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发生的争议
(2)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护发生的争议
(3)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全等发生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上海律师胡燕来,二十年只做法律,被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两次,2008-2009卢湾区十位优秀律师之一,荣获上海“劳动争议代理最佳律师奖”,擅长人事仲裁和企业法律顾问,手机***,邮箱hulvshi119@163.com。
第五篇:劳动争议
好学网 好学网
2012二级建造师备考辅导: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投标有效期和投标保证金
招标文件中应当确定一个适当的投标有效期。招标文件中可以要求投标人递交投标保证金,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2%,并不得超过80万元人民币。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超出投标有效期30天。
财产权制度
债的发生根据主要包括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等。物权的种类主要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居住权等。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专利权的主体主要有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人的单位或设计人的单位、受让人等。《专利法》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其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专利权的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是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专利权期限届满后,专利权终止。
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