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招商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
关于我市招商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优惠政策建议
一、税收方面:
1、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认真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技术转让税收优惠政策等。
2、帮助企业加快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并兑现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在享受我市税费“二免六减半”政策同时,第3年至第8年,市政府按企业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由市政府再返还10%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
二、用地方面:
1、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基础类新兴产业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
2、对符合“低碳环保、集约用地”要求的新兴产业工业项目优先供地,按政策享受低价优惠,即在我市确定用地价格基础上再优惠10%。
3、土地出让金一次性缴纳有困难的企业可按合同约定,采取分期付款,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但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
注: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认定由市发改部门牵头,会同市商务、经信、环保、科技等部门进行审核,报市政府认定。
大冶市发展和改革局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第二篇: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6月16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赵宽的带领下,赴市经济开发区和秦栏经济开发区,调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走访了10多家企业,并在秦栏镇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发改委关于我市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通报。在此基础上,委员们就如何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和低碳发展态势,加速了全球技术创新,新一轮产业转型正在波澜壮阔地铺开,引导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出台政策、强化帮扶,加快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医疗器械及生物制药七大产业上。电子信息主要产品有新型电子元器件、特种数据电缆、光缆等;新能源重点项目是太阳能光伏、风电、动力锂电池等;新光源主要产品为LED背光源、LED显示屏、LED蓝宝石衬底材料、LED照明灯具等;新材料重点项目是非晶磁性材料、软磁材料、工程塑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高端装备制造主要项目是核电配套产品、新型医疗器械等;生物制药主要项目是各类新药、特色原料药制造、现代中药等。据统计,201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超过20亿元。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对财税的贡献率每年将以翻
番的速度递增。目前天长吉阳光伏、合众新能源、英发光伏科技、汇晶多晶浇铸、百盛电池组件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实施之中,有的已经投产。天康集团总投资26亿元的纳米钛酸锂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项目即将进入中试阶段。总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荒一怕”严重困扰企业发展
一是用电荒。未先告知突然拉闸停电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使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同时让企业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开发区某企业去年由于拉闸限电,损失100多万元。秦栏两家企业同样由于拉闸停电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
二是用工荒。当前新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工难,现有企业用工难、开工不足已成普遍现象。这当中既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宏观上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留不住人微观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外地招来的青年职工,由于企业上班时间长,住宿条件差,加上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娱乐设施匮乏,导致员工缺乏企业归属感,跳槽现象不断发生。
三是融资荒。由于国家银根收紧,不少商业银行只收不贷,即使收回再贷的,不仅一拖再拖,还不能按原先规模投放,导致企业不是资金链中断,就是以高利贷形式向民间借贷,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目前一些企业已到了保运转地步。
四是怕秋后算账。前一段时间,上级税务部门对我市企业,特别是改制企业若干年前的陈欠税进行清查,对此企业老板感到忧心忡
忡。对于外向型企业的陈欠税,原来税务部门和政府分管领导都曾承诺不搞秋后算账,但现在失信于企业,令企业老板忧虑不安。
(二)少数部门服务质量欠佳
少数行政执法部门无论大小事务,一到企业来,就叫一把手亲自出面,“把老板喊出来”已成为他们到企业的常用语。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反映我市少数执法部门到企业检查时,由于服务意识淡薄,执法水平差,使企业感到难以忍受。更有少数执法部门的所谓小头头,没事专门上门(到企业)挑刺,其个中原委路人皆知。由于“三荒一怕”和职能服务质量问题,严重挫伤了企业家发展的积极性,使一些企业老板丧失了发展的信心。秦栏的一位企业老板说:“再这样下去还不如到邻近的江苏仪征去投资发展,同时也能享受人家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人家把我们当爹爹服侍,在这里我们是孙子。”新鑫太阳能是秦栏镇从江苏引进的一家单晶硅企业。今年2月该企业决定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对我市发展环境感到失望,企业法人陈宝山便将更具有技术含量的电池片组件转向江苏扬州投资,仅在我市生产单晶硅棒和切片。
三、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打造千亿天长,建设幸福天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布局,加强集聚引导
建议市发改委、经信委和科技局按照我市现有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尽快编制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找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方向,准确定位,科学布局,加快形成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避免分散投入和产品的同质化,使新兴产业园区化、基地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遍地开花、一哄而上、有能无产、达能不达产的现象发生。
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我市传统产业创新转型。如电缆产业和灯具产业都是我市的主导产业,要通过引导、鼓励企业瞄准核电配套工程、航海、轮船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新的产品,形成新的产业优势。金集艳阳灯具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研发的核用水下照明灯具已投放市场,效益堪佳。目前我市医药产业主要是医药耗材,要加快升级转变。天长是中医乡,中药制剂在全省小有名气,应积极鼓励医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中药。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要在争取和落实国家、省相关鼓励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实行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设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险资金,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大土地配臵力度,优先安排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对重大项目无论内资、外资在优惠政策上应一视同仁。
2、形成帮扶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帮扶制度。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明确到市级领导以及具体单位和部门。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市级领导帮扶汇报会,汇报情况、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负责联系的职能部门要与企业保持正常联系,形成领导、部门和企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大目标考核力度。科学制定实施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及时了解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产业运行规律,引导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把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纳入有关职能部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3、建立检查报批制度。所有行政执法部门到企业例行检查前,都要以书面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该企业帮扶领导报告,涉及重大事项的检查评比等活动要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未经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到企业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对有事没事专到企业挑刺、找麻烦的人,要严肃查处,并追究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责任。
4、妥善解决“三荒一怕”问题
解决企业的“三荒一怕”问题,就天长而言有些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无能为力的,有些是企业自己需要下功夫才能解决的。针对天长实际,我们建议:
在用电上:市政府可安排专人统筹协调全市企业的用电,最好能排好计划,使企业一月早知道。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除了保民生,用电指标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坚决杜绝随意拉闸停电现象。供电部门应主动作为,在高峰负荷的情况下,妥善处理好保电网运转与保企业用电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杜绝突然拉闸停电现象的发生。
在用工上:为留住生产工人,应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化职工公寓。建议市经济开发区和秦栏经济开发区以政府名义统建职工公寓,向企业出租。对高薪聘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个人所得税征收上,可通过财政奖励的方式给予补贴。
在融资上:加大政府间隙调节资金的总量,且优先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跑部跑省的力度,积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项目资金,对于国家、省立项下发的扶持资金,市财政是否考
虑给予一定的资金配套。金融部门要强化银企对接创新金融产品,尽最大努力做好新兴产业的融资服务工作。
在清税上:有关部门要主动积极地向省、滁州市国税局反映天长的特殊情况,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措施,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消化历史陈欠税金。
(三)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建设一批新型产业工程技术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校企联盟”等多种合作载体,联合承担科技计划、开展技术研发、转化科技成果。对重大“原发性”的新产品的攻关,政府对某些费用可予以“买单”支持。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难题攻关等需求,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方式,着力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市委、市政府可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四)引导和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
环境服务业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带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过去该产业一直游离于公益与利润之间,处于非市场化和非产业化的尴尬境地,现在国务院将其列入重点发展产业,一些环保服务项目从公益性中剥离出来,其市场化运作已是大势所趋,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市工业化率已接近60%,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发展环保服务业也适逢其时。建议由商务局、环保局牵头,组织人员到发达地区对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超前谋划,拿出指导意见,出台政策引导,促进我市的环保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篇:战略性新兴产业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现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历史经验表明,科学技术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走出危机、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提振经济的战略选择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走出危机,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
首先,把绿色能源的研发作为经济复苏的重中之重。美国除了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外,还将投入7.77亿美元支持建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在欧盟经济复苏计划中,强调“绿化”的创新和投资,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日本将新能源研发和利用的预算由882亿日元大幅增加到1156亿日元。韩国计划到2012年投资60000亿韩元研发绿色能源新技术。其次,把加快“三网融合”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提出要在宽带普及率和互联网接入方面重返世界领先地位,加大对信息传感网、公共安全网、智能电网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欧盟提出加快建设全民高速互联网,到2010年实现高速网络100%覆盖率。英国、法国相继出台了“数字国家”战略,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加大对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达到25%—30%。即使在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各国不但没有减少对生物技术研发的资助,反而加强了对这些领域的支持。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未来10年间要使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费翻一番。英国计划10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这比英国以往任何时候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投入都要多。
第四,积极拓展纳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空间。目前,纳米技术已拓展到信息、生物、医药、能源、资源、环境、空间等诸多领域,纳米领域继续成为各国创新投资的重点。美国纳米技术计划2010年的研发预算是16亿美元。俄罗斯则在2009年6月宣布将投资2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
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在一揽子计划中强调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的原则,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科技支撑的各项部署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快实施重大专项。调整并加快实施了一批需求迫切、基础较好、有望快速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在安排重点任务时,充分考虑与国家重大工程、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相结合,注重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一大批专项成果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为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提供科技支撑。结合十大产业振兴的科技需求,调整科技发展计划,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了“高速铁路装备技术”、“高品质特殊钢生产技术”、“油气田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一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
三是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示范推广工程。相继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和并网输配、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的规模化应用或示范工程,加大了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释放了多年技术创新成果积蓄的能量,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未来竞争优势,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是努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在重点产业领域积极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广泛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帮助企业破解难题。
五是加大自主创新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 法的实施,将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产品质量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落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创新、信贷担保、集约债券等措施,努力推进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深入推动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试点工作。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将深刻影响或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格局。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可以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要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新能源产业。我国幅员辽阔,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核能的关键元素具有一定的储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要抓住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生态安全的绿色产品拉动内需;用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构筑区域经济结构;用低耗环保的行为构建新的生活模式。
电动汽车产业。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消费市场的引领性产品,发展电动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演变成一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争。当前,要努力攻克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和运营模式,加快实现现有成果的规模化和市场化。
智能网络产业。以网络融合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下一代网络产业是全球IT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三网融合”为目标的智能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将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和巨大的产业规模。要重点突破下一代网络与通讯、物联网、语义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安全产业、软件产业、高性能计算产业和空间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
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为解决粮食、医疗、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奠定了基础,并为现代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大力发展主要农作物转基因新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实施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等重大专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产业。半导体照明、碳纤维和高强钢等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展迅速,纳米技术开始应用于材料和制造领域。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产业,提升我国关键材料和重大装备的整体水平,对于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四、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
产业技术特征是决定战略性产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还受到市场前景、成长潜力、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等要素影响。因此,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把握好产业发展规律。
一是把握好科技超前部署的规律。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上要有所积累。因此,一定要把握方向、超前部署、率先投入和引领发展。早在“十五”期间国家就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为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选择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对于带动新产品开发、产业技术升级、催生和引领产业发展变革都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于培育和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产业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把握好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由于投资热情高、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不同步,往往会出现后续环节阶段性的“阻塞”和前端技术配套性的“过剩”现象。要科学分析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把握好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节奏,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共同作用,从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着手,打通新兴产业发展各个环节间的障碍,持之以恒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把握好政策引领和推动作用的规律。要继续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把自主创新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上来,创新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为自主创新产品打开市场做好服务工作。在鼓励大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同时,更加关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融资环境,激励民营企业发挥创新的积极性。
四是把握好人才聚集和成长的规律。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已成为新一轮产 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为此,国家实施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在重点学科、重大专项、高新技术和金融管理领域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重大专项实施过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高度重视管理人才和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给那些勇于创新创业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温家宝指出:
一要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及核能技术,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努力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尽快确定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发展。
二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三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四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
五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实施好载人航天计划和嫦娥计划,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努力提高地球深部资源探测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科技教育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民族未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中部崛起,科技教育支撑十分关键。
一要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二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三要强化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级各类技能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倡导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轮训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五要加快发展民生科技,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现实需求,解决好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科技瓶颈问题;
六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需求、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刘延东强调,要抓紧组织实施好与扩内需、保增长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专项,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障碍,为重点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推动产业升级。
刘延东强调,办好西部地区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关系教育和社会公平,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关系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
一是要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和贫困地区任教。
二是努力改善薄弱学校教学条件。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并对家庭困难的寄宿生给予补助,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让学生健康安全,让家长安心放心。要完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城乡学校对口支援,让优质资源惠及农村学生。
三是推进素质教育。要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加强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创造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广东西联合办学。五是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努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在宁夏大学考察时,刘延东要求,高校要把提高质量放在突出位置,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注重特色,发挥优势,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更新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结构布局,创建特色品牌专业,努力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第四篇: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新医药
由生命科学推动的医药产业,包括新药物研发、先进医疗设备制造、干细胞研究领域。新材料
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生物产业
包括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物育种产业和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产业
包括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风电技术装备制造、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 体系建设、生物质能利用。新材料产业
包括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节能环保产业
包括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及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研发产业化。农业和生物育种
包括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设计育种和动植物种质中优异基因资源利用开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包括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卫星及其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 装备、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包括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数字虚拟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应用技术。
第五篇: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探
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探
战略性新兴产业指的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又是新兴性和战略性的有机统一,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也成为了全国各地谋求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长沙推进“五化一率先”战略的重要基础。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对于科学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从而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建成“两型社会”和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结合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及特点,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对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初步测算,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
根据国家和省内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长沙选择了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信息网络技术等七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高端制造产业包括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精密数控装备产业、航空航天装备产业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等。新材料产业包括新能源材料产业、先进复合材料产业、金属新材料产业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包括太阳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化、节能产业、环保产业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应用等。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制药产业、医疗及制药设备制造业、生物育种业、生物农资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优势文化创意产业、新型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创意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信息网络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产业、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二、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初步测算,201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78.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1%。数据表明,长沙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总体水平上具有大力培育和快速发展的产业基础,也具备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可能性。
1、高端制造。一是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制造。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工程机械及其配套企业92家,主要包括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中铁轨道等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市首个产值过千亿集群,是长沙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3.61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增加值371.25亿元,比上年增长46.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6.1%。二是精密数控装备制造。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精密数控装备制造企业37家,主要包括长沙机床厂、中大创远数控装备、宇环同心数控机床、金岭机床等精密数控装备制造企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1亿元,比上年增长64.3%;增加值7.98亿元,比上年增长50.6%。三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企业3家,主要包括中航飞机起落架、五七一二等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企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增加值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四是输变电装备制造。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输变电装备制造企业52家,主要包括长高高压开关、长缆电缆附件等输变电装备制造企业。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增加值2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2、新能源汽车。目前,长沙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比亚迪汽车项目正在建设阶段,比亚迪将在长沙建立一个年产5000台B6、B9纯电动大巴和10000台底盘的新能源汽车基地。长沙汽车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112家,主要包括北汽福田、长丰汽车、博世汽车、同心实业、陕汽集团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其中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二大汽车技术供应商,主要生产汽车部件。2010年长沙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增加值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3、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集群是长沙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主要包括晟通科技、金龙国际铜业、新振升集团、湘江涂料、海利等新材料制造企业。2010年,新材料产业企业24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6.91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增加值140.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4、文化创意产业。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保持领先,总量规模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位。近年来,长沙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为了全市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造就了“出版相军”、“影视相军”、“动漫相军”等美誉,涌现出了以湖南出版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潇湘电影集团、长沙广播电视集团和三辰卡通集团等一批主业明确、核心突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2010年,长沙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各类经营单位56213个,其中法人单位5640家,个体工商户50573户,实现增加值达45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0.0%,占据全省文化产业半壁江山。从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等产业,初步测算,2010年共实现增加值90.15亿元。
5、生物产业。长沙拥有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有九芝堂等老字号生物医药企业。2010年,长沙拥有九芝堂、泰尔制药、绿之韵生物工程等生物医药企业6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现增加值39.3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6、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一是太阳能产业。2010年,长沙拥有以红太阳新能源(中国电子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太阳能制造企业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05亿元,为上年的2.2倍;实现增加值20.64亿元,为上年的2.1倍。二是智能电网产业。2010年,长沙拥有以威胜电子等为代表的规模以上智能电网制造企业1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4亿元,比上年增长63.0%;实现增加值9.21亿元,比上年增长39.0%。三是节能环保产业。2010年长沙拥有规模以上节能环保工业企业3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8亿元,比上年增长44.9%;实现增加值14.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6%。
7、信息网络技术产业。信息网络技术产业包括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2010年,长沙拥有蓝思科技、长城信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6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实现增加值38.49亿元,比上年增长42.6%;拥有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企业8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2亿元,比上年增长5.0%。
三、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的位置
1、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多。在入选全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企业中,长沙共有74家企业入选,占到全省总数的62.2%。其中,文化创意(9家)和节能环保(14家)企业全部在长沙,高端制造类长沙有13家(全省22家),新材料类有12家(全省20家),生物类15家(全省25家),新能源类6家(全省16家),信息类5家(全省13家)。在长沙入选企业中,目前规模最大、发展状况最好的无疑是装备制造业的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两家企业2010年工业总产值均超过400亿元,装备制造业已经呈现出骨干企业引领产业的格局。
2、园区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从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地)布局来看,长沙共拥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地)16个,占湖南省总园区数的29%。按照产业分布,包括高端制造、文化创意、生物、信息网络技术产业园区(基地)各3个;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基地)各2个;新材料产业园区1个。其中长沙航空产业园,长沙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园区位于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长沙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和长沙信息产业园等2个园区位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近年来,长沙园区工业实现了集聚发展,目前有3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共有9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目前,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以工程机械、数控精密机床、电力和电站设备等为特色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以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和高性能结构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现代中成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等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智能仪表制造等为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太阳能光伏产业、环保设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为特色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工程机械与汽车产业为主导,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增长点的新型产业格局。2010年,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更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契机,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全年园区专利授权453件,并获得4项国家与省级科技进步奖,创新能力有显著提升。
3、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占据优势。在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规划中,长沙共有19项高端制造、17项新材料、21项文化创意、49项生物产业、12项新能源、18项信息产业、26项节能环保,共计162项重点项目入选,在全省483个重点项目中占33.5%,其中全市共有30个独立或合作完成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0亿元,在全省84个超10亿元项目中占35.7%,具有绝对优势。在全省确定的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236亿元,全市计划总投资为1031亿元,占全省计划投资总规模的31.9%。由此可见,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在省内项目中占据优势,发展后劲较强。
四、长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经过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竞争力,同时拥有科技、人才、发展机遇等方面的优势,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部分领域具有较强基础,龙头产业带动能力较强
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高端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其中高端制造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总体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前三位,产业集群发展已过千亿元。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行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迅猛扩大,工程机械产业已经大致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甚至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支柱产业的基础与条件。文化创意领域基本形成了广电、出版、动漫、演艺娱乐等4大优势板块,湖南卫视、快乐购等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原创动漫产业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2、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长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而长株潭城市群先后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城市试点。一方面,先行先试、突出创新的改革思路让长沙具有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较大自主性也有利于全市增强宏观调控、配置资源的能力。与此同时,中央有关部委对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工信部专门出台了《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科技部也将重点支持长株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此外,湖南省将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出资,发起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这些基金将根植长沙,辐射长株潭城市群。
站在国际的视角上,世界市场格局与产业分工面临重大调整,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级人才逐渐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这正为我国抢占新兴市场,拓展战略空间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站在国内的视角上,我国正处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产经营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对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产品服务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与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对于文化创意、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将随之上扬。
3、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研究开发能力突出
科教人才储备与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必要条件,长沙在这两个领域中都具备一定比较优势。科教人才方面,长沙共拥有高等学校48所,其中4所进入211工程,3所进入985工程,两院院士40余名,各类科研机构300余家。近年来,高素质人才数量增速较快,2010年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50.83万人,在校硕士研究生3.75万人,在校博士研究生8863人;硕士毕业生9521人,博士毕业生1411人。科技创新方面,新材料领域的中南大学碳/碳复合材料、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级的浏阳生物医药基地和景达生物国家血液制品实验室,现代生物农业的隆平园地世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信息网络技术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等科研成果水平世界领先。与此同时,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在稳步提升,逐渐形成了从高端研发、应用开发到产品工程化的技术创新体系。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200亿元,比2005年增长3.7倍,年均增长30%。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194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较为完善,其中三一重工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威胜电子等45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五强集团等14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长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发展机遇,较强的集聚特征和明显的创新优势,但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1、优势产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工程机械、汽车等优势产业存在“技术空心化”问题,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中。工程机械企业掌握的核心专利数量与国外差距较大,液压件、高性能刀具等关键零部件等本地配套率不高,需要从省外、国外采购。作为全市工程机械主导产品的移动式起重机,全球范围内的专利约16230项专利,其中Liebherr、Manitowac 和Terex这3家公司占据了全球移动式起重机60%的销售额,一直垄断着高端产品,而长沙的工程机械骨干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只有行业世界专利申请的1%。
2、核心技术的产业规模不大
目前长沙科研部门的技术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领域的创新优势,且两者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的战略体系。尽管长沙的某些技术已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如现代中药、C/C航空刹车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干细胞、工业微波应用、酶法制备工业催化剂等,但产业规模还不够大。新能源汽车虽拥有较完整的电池、电机和电控技术体系,但整车的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3、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需进一步健全,技术服务、信息共享、人才培训、金融服务、行业协会等公共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缺少发达的风险投资、担保机构、上市培育等投融资机制,导致好产品、好企业、好产业规模难以做大。三是政务服务环境仍然有待优化。一个项目可能需要获得几十个审批许可才能运作,企业为此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项目投产效率。四是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虽然近年来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但是人才的培养方法与引入机制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智力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无法得到满足。
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1、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依次经历新兴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形态演变过程。综合来看,目前全市少数突出的新兴战略产业已演变成为综合经济效益较好,未来增长潜力较强,比较优势较显著的主导型产业,而其他相关产业则大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作为制定针对性产业政策的前提,政府首先需要确定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并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采取不同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技术政策,既不应放任自流,也不宜揠苗助长,以促进产业发展、引导结构升级、协调市场关系为指导原则,全面、科学、客观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平稳迅速发展。既要加强政策引导,也要注意市场协调,强化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的引导作用,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做好新兴产业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的衔接性工作。
其次,在制定各新兴战略产业规划时,也应考虑对于某些少数发展迅速、成绩突出的主导产业给予适当的政策与资金倾斜。因为对于主导性产业而言,从目前来看,其产业关联度更强,产业结构比重更大,它的发展将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对于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长远来看,其成为地区支柱性产业的时间相对更短,可能性相对更大,它的发展能迅速确定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难以替代的强大竞争优势,并能最终成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主导性产业,不但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为迅速确立产业战略性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2、强化政府引导,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政府也应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赶超式、跨越式发展。在税收与费用方面,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落实税收减免与优惠政策;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以低租金或零租金优惠形式吸纳其进入产业园区,降低企业的税负与要素成本。在科教投入方面,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研专项资金,用于承接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市场培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并对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研究提供资金保障。此外,还应促使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各类社会资金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并协助与支持企业积极申请国家与省内各类专项引导资金,且为受到国家或省内资助的企业保证配套资金。建立政府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市自主创新的产品与技术。在加强市场引导方面,应充分利用湖南省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计划首批试点的契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与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并建立与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补偿机制。
3、加强平台建设,培育良好发展环境
为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平稳较快发展,应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构建创新服务、融资服务、共性服务等基础平台,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优越发展环境。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应以企业需求为主导,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建设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并努力培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开发平台,充分鼓励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加快促进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在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尽快建立创业投、科技投、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以及再担保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研发、中试和产业化。支持和推动实力大、成长性强的高技术的企业在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或境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改进融资服务,提高对新型战略性产业企业授信额度,积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和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在共性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应围绕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整合服务资源,完善区域物流、金融、信息、科技中介等服务体系。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依托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一批提供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的相关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检验检测成本。加强技术产品和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各类技术中介机构,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便捷高效服务。
4、扶持龙头企业,促进集群集聚发展
为了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与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长株潭城市群创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发挥各类开发区的示范作用,在现有开发园区的基础上,有效汇聚区域内各种创新要素,并借助平台的搭建与作用,推动知识外溢、资源共享效应的扩散,培养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创业园,以促进科研活动与产业基地的有机结合,推进产业集群向技术集群的转变。围绕企业高端化、集聚化和特色化目标,进一步发挥中联、三一等重点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通过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给予重点企业配套政策支持,使之实现超常规发展,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依托,进一步形成企业扎堆发展的势头,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5、优化人才培养,强化高端人才支撑
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高等院校调整和优化相关学科和专业设置,改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建立企校联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与跟踪服务,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继续推进《引进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引进人才创业工程”,力争5年内引进200名高端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高级金融人才及精英团队。制定出台灵活多样的人才居留政策,吸引国际化人才在长沙长期居住和创业。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