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猪养殖技术讲座
生猪养殖技术讲座会议纪要
时间:2012年7月25日
地点:清风村村委会会议室
主持人:朱荣生
参会人员:清风村各组代表
主讲人员:畜牧局朱涛
主要内容: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村委会的积极争取、区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7月25日,区畜牧局组织专家对我村村民进行了生猪养殖技术专题培训,就村民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详尽的、科学的解释。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怎样选购生猪?
一看:将康仔猪动作灵活、皮毛光洁,没有卷毛、散毛和皮垢、眼屎、异臭,后躯、肛门无粪便污染。贪食,好强,常举尾争食。
二问:问明仔猪品牌,是否经产地检疫,有无检疫证明;当地是否有传染病流行,是否打过相关防疫针。
三选:选购同窝仔猪体重大的,有伸展感的,不购“两头小,中间大”短圆猪;不购正流行病地区猪;要购父本为外来良种的杂交仔猪,不购无标的猪。
二、如何搞好20—60kg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一)日喂次数由5次遂减3次,料不能过量。
(二)保证24小时供给清洁饮水,且应冬暖夏凉。
(三)添喂青料或清储存料。
三、60—100kg肥育猪管理?
(一)日喂次数:早、中、晚3次,饲养管理水较高时,也可2次。
(二)拌料用水的控制:以手握饲料成团,但不渗水为好。
(三)限量饲喂:按每日肥育日粮80%饲喂。
(四)合理添喂饲料或青储料。
四、生猪快速肥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选择杂种仔猪。
(二)合理饲养。
(三)提高自主的初生量和断乳量。
(四)及时去势。
(五)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六)减少额外消耗。
(七)合理分群。
(八)饲养密度适中。
(九)搞好防疫治病。
(十)生产适销对路的活猪
五、实用浓缩饲料养猪有什么好处?
浓缩料又称 蛋白质补充饲料,是由蛋白质饲料和常量矿物质饲料以及添加剂预混料配置而成的配合饲料半成品,不能直接喂猪,必须按照说明加一定不力的能量料才能喂猪。
一是满足了生猪所需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抗生素。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能量,减少运输费用。
三是饲养效果好,用量少。
六、什么是预混料养猪新技术?
预混料是全价料、浓缩料的核心体,内含各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防病保健药品、营养改良剂以及促长剂等成分。加上农家现有的稻谷(玉米)、米糖(麦子)、菜籽饼(花生饼)、青饲料以及残汤剩饭即可获得与全价料同样的效果。
第二篇:畜牧养殖技术讲座资料10
畜牧养殖技术讲座资料
主讲人:周泽惠
黄梅县畜牧兽医局
二〇一一年
猪 的 生 产
猪为六畜之首,粮猪安天下。近三十年来,我国养猪业在改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壮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猪存栏数稳居世界第一,猪肉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养猪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肉食来源,养猪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据特殊地位。
一、肉猪的快速肥育技术
一般说来,猪的生长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表现为S型曲线,即在生命的初期有一个加速生长期,到达某一点(约30-40千克),生长速度开始下降,人们称这一点为生长拐点。在生长拐点左右,猪的生长成分开始由瘦肉组织占优势转变为脂肪组织占优势,生长速度由顶峰逐渐开始下降。因此在生产上,应抓好肥育前期的饲养管理,充分发挥瘦肉的生长优势,从而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人们常说“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猪体躯各组织生长发育的规律。根据这一规律,肥育前期应喂给较高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且应保证氨基酸的平衡,肥育后期应适当限量,以减少脂肪的沉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选择适宜的肥育方式
(1)、直线肥育:就是根据肉猪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整个肥育期充分满足猪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以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及优良的胴体品质。这种肥育方式克服了农村副业养猪的“吊架子肥育”的缺点,因此,在目前的商品猪生产中被广泛采用。
(2)、前敞后限的肥育方式:在生长发育的前期敞开饲喂,即20-30kg
体重时一般按体重5%投料,以尽量满足营养需要;35-60kg时,按体重的4%-4.5%投料,肥育后期60-90kg时,按体重的3%-4%投料。一般从体重60kg起施行限制饲喂,可比自由采食的猪提高瘦肉率3.38%,但此时饲料能量浓度不能低于11MJ/kg,否则虽可提高廋肉率,却会严重影响增重,降低经济效益。
2、选择适宜的出栏体重
确定适宜出栏体重,要根据肥育期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屠宰率、活猪销售价等指标综合考虑。
由于不同地区肉猪生产中所用的杂交组合和饲养条件不同,肉猪的适宜出栏体重也不同,我国早熟易肥猪种适宜出栏体重为70kg,其他地方猪种为75-80kg,以地方猪为母本的二元杂交猪,适宜出栏体重约为90-100kg,廋肉型三元杂种,适宜出栏体重为100-110kg。若在其生长高峰期前出售,则失去获得效益的最好时间,而超过生长高峰期继续饲养,则增重速度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也不经济。
3、标准化养猪150模式
技术要点: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是正大集团在湖北推广的一种农户标准化养猪模式,其核心是“良种+良料+良舍+良法:农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兴建1栋全封闭式标准化猪舍(面积225平方米),进行标准化饲养,每批出栏150头。该模式猪舍环境可控、猪只自由采食、全进全出,一年可出栏三批450头猪肉,饲喂营养优质饲料,采用统一的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技术。在养猪生产中采用正大配套的标准化猪种、标准化猪舍、标准化饲料、标准化保健措施、标准化饲养管理,进行全程标准化生产的一种现代养猪方式,对猪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同时引进“福利养猪、环保养猪、安全养猪”新理念,生产优质、安全的猪肉产品。猪舍里建有自动饮水系
统、自动喂料器、水帘降温系统、采暖烟道增温保温系统。环境可控、猪只自由采食、自动饮水、全进全出。通过标准化饲养,一年可出栏三批450头肉猪,非常适合中小养殖户采用。
猪舍建筑:按标准化的育肥猪舍设计,要求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有地下火坑升温保暖、水帘降温防暑、负压通风、粪尿漏板、戏水池等设施。猪舍外观长24米、宽9米,内分隔成6个大栏,每个栏内安装自动饮水器和自动采料器,每个大栏育肥25头猪,整栋猪舍同时育肥150头。
品种选择:选购来自同一猪场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饲养管理:
①、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②、分小猪、中猪、大猪三个生长阶段采购全价配合饲料,或者采购饲料原料,按配方自己配制;
③、猪舍内全天供料、供水、肥育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④、保持饮水清洁卫生和猪舍卫生;
⑤、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加强防暑降温、通风、保暖等措施; ⑥、经常观察饲养动态,做好养殖档案记录。
4、疫病防治
①、制定免疫计划,按程序做好猪瘟、口蹄疫等重大疫病的免疫注射工作,并定期抽取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水平检测;
②、猪舍内定期消毒,出入口消毒池药物定期更换,并保持消毒药物的浓度。肥猪整批出栏后,空栏消毒7-14天;
③、病猪隔离饲养,及时治疗,死猪一律无害化处理; ④、仔猪入栏前要进行检疫。
二、我国对养猪业的优惠政策
1、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每头每年100元。
2、能繁母猪保险政策。2007年8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明确指出由国家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负担20%。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建立生猪保险体系,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能繁母猪保险的保险额为每头1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其中政府负担48元,保户自负12元。
3、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项目。针对前段生猪生产出现下滑,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大幅度上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文件精神,从2007年起,每年都将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用于支持生猪原种场、扩繁场、遗传资源保护场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建设。2007年、2008年根据省发改委、省农业厅下达我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投资计划,国家每年投资我县16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改扩建工程。我县畜牧局与县发改局通力合作,互相配合,经过多方考察和评审,2007年确定16户,2008年确定20户生猪养殖场(小区)承担改扩建项目任务。项目承担单位的确定、组织实施、竣工验收都在有效监管范围内进行,杜绝暗箱操作,均已达到项目规划设计要求,为带动和促进我县生猪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建设项目。2007年10月,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7号),《意见》要求扶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2008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以奖代补”资金,结合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建设要求,在全省新建100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小区)。每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
(小区)经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验收合格后,给予100万元奖励。我县在2007年11月份与县财政局农发办经过多方筛选,最后确定小池镇板桥畈村廖立新养猪场为项目承担单位,报经省市主管部门同意,猪场于2007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于2008年10月9日顺利地通过省级专家组的检查验收,并于2009年1月份领取了100万元的奖补资金。2008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建设项目正在实施,我县已经上报了2家申请验收的材料,一家是杉木柘林村的梅林牧业有限公司万头猪场,老板陈艳群;第二家是独山陈大村鑫海农牧有限公司万头猪场,老板赵海峰。
5、贴息贷款扶持政策:2008年省财政2000万元用于中、小型养殖户贴息贷款。分配到我县的贴息资金为18万元,已于6月份全部发放到户。发放要求是2008用于畜禽养殖方面贷款产生的利息,而且每户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8000元。
6、落实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政策:2007年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兴建规模化畜禽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牛的饲养管理
一、牛的品种简介
常见品种:秦川牛、鲁西黄牛、荷斯坦奶牛
其他品种:西门塔尔牛(瑞士)、夏洛来牛(法)、利木赞牛(法)
二、牛的饲养管理
(一)、选牛 肉牛与奶牛的选择
1、技术条件(肉牛要求低,奶牛要求高)
2、饲养同期(肉牛1年半,奶牛2年后产奶)
3、政策扶持(肉牛提供冷精,奶牛500元/头)
4、市场销售(肉牛1万/头,奶牛5000元/年)
三、奶牛的优惠政策
1、黄冈市政府支持
(1)、按规划设计要求,完成千头奶牛牧场栏舍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市政府一次性奖补50万元。
(2)、购进1000头成年产奶奶牛进场,市政府一次性奖补资金50万元(200头以上产奶母牛开始奖,每头奖补500元)。
(3)、牧场奶牛统一实行人工授精和防疫,每头每年分别奖补30元和10元。
(4)、按建设进程,由市政府贴息,农发行给予千头奶牛牧场建设贷款300万元。
2、伊利公司支持
(1)、为千头奶牛牧场建设提供有偿资金100万元(其中设备60万元,资金40万元)。
(2)、对千头奶牛牧场建设规划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
(3)、与伊利公司签订鲜奶销售合同,对鲜奶的收购价实行浮动价格,每公斤鲜奶收购价比照武汉市收购价高0.03元以上。
3、黄梅县政府支持
(1)、按规划要求,完成千头奶牛牧场建设,县政府一次性奖补100万元(奖补办法同市政府)。
(2)、负责水、电、路、电话及有线电视的管线到场外围墙,负责场
围墙内的场地平整。
(3)、负责为牧场争取沼气项目资金;协调金融部门给予信贷支持和协调用地事宜。
(4)、对牧场实行挂牌保护,协调办理有关经营证照,实行相关职能部门跟踪服务。
(二)、选场
牛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统盘安排和比较长远的规划。必须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今后修建住宅等规划结合起来,必须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周围无传染源。适应现代化养牛业的发展趋势。所选场址,要留有发展的余地。选址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2m以下,具有缓坡坡度(1%-3%,最大25%)的北高南低,总体平坦地方。切不可建在低洼或低风口处,以免汛期积水,造成排水困难及冬季防寒困难。
2、地形:开阔整齐,方形最为理想,避免狭长和多边形。但尽量少占耕地。
3、水源:要有充足的合乎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保证生产、生活及人畜饮水。水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土质:土质以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较适宜,黏土最不适。沙壤土土质松软,抗压性和透水性强,吸湿性、导热性小,毛细管作用弱。雨水、尿液不易积聚,雨后没有硬结、有利于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5、气象: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以选择有利地势。
6、社会联系:应便于防疫,距村庄居民点500米以上下风处;距主要
交通要道(公路、铁路)500米以上;交通、供电方便,周围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丰富,且尽量避免周围有同等规模的饲养场,避免原料竞争。
(三)、选法 一是规模化饲养
二是标准化饲养——养牛“165”模式
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即是:一个农户建设1栋标准牛舍,购买6头能繁母牛,一年出售5小头牛。农户养牛“165”标准模式大概需要投资2.6万元左右,按照一般市场行情,每头犊牛养殖可获利5000元计算,5头共获利25000元,除去饲料等开支12000元,预计全年可获利13000元左右。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投入有些大。
技术要点:
1、农户修建标准牛舍面积50平方米,配套运动场100平方米;
2、常年存栏优良地方母牛或杂交母牛6头;
3、修建青贮氨化池3立方米;
4、购置微型铡草机一台;
5、采取细管冻精冻配技术对母牛进行配种,以西门塔尔或夏洛莱品种冻精为首选。
三、牛的疾病防治 肉牛的常见疾病
1、牛口蹄疫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都敏感,其中牛最易感,人也可患病。病初发烧41℃,口流涎。1~2天后,在唇内面、齿龈、舌面和颊部粘膜上发生蚕豆至核桃大的
水泡。很快,水泡破裂,形成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面,如继发细菌感染,即发生溃疡。在口腔发生水泡的同时,趾间和蹄冠皮肤红,肿,进而色苍白,形成水泡,水泡破溃后留下红色糜烂面,以后结痂。如有细菌感染,则发生化脓,蹄不能着地,甚至蹄壳脱落。牛、羊口蹄疫病程只1~2周,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幼畜易死亡,属国家强制性扑杀对象。疫点及其周围受威胁区的动物,应用A、O单苗或联苗紧急免疫注射。
2、瘤胃臌气
由于吃食易发酵的饲草或饲料,并粗纤维含量过大。造成肠内发生便秘阻碍气体的排出,胃内产生过多不能排出,致使胃内臌气。治疗办法:用排透管针穿刺放气,排除肠道阻物。
3、乳房炎
乳房炎、子宫炎和蹄叶炎是影响奶牛生产的三大常见疾病。现将这3种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乳房炎:(1)接种乳房炎疫苗。具体使用方法为:肩部皮下注射3次,每次5毫升。第一次在牛干奶时,30天后注射第二针,产后72小时注射第三针。(2)乳头药浴。奶牛停奶后或临产前10天开始,每天药浴乳头1~2次,泌乳牛每班挤奶后进行1次。主要药浴药品为0.4%次氯酸钠、0.3%~0.5%洗必泰、0.2%过氧乙酸和0.5%~1%碘伏等溶液。(3)药物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结合服药治疗,效果明显。内服云苔子,一次250~300克,隔日1剂,3剂为一疗程。也可内服几丁聚糖,每天喂15克,分2次拌入精料中,饲喂6~8天。
羊的饲养管理
一、羊的品种
(一)、绵羊品种
1、夏洛来羊
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法国引入,目前主要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饲养。全身被毛白色,头部皮肤粉红色或灰色,无毛额宽,耳大而长,唇端或耳缘有的带有黑色斑点。公母羊均无角,体躯圆桶状,肉用体型良好。
2、德国美利奴羊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德国引入, 要饲养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1995年又从德国引入肉用型美利奴羊,饲养在黑龙江省。公母羊均无角,颈部及体躯皆无皱褶,体格大,胸深宽,背腰平直,肌肉丰满,后躯发育良好,被毛白同质。
3、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是我国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五省交界处。目前在中原和北方地区被广泛饲养。小尾寒羊性成熟早,母羊5~6月龄即可发情,当年可产羔羊。公羊7~8月龄即可用于配种。母羊常年发情,一年二胎或二年三胎。
(二)、山羊品种
1、波尔山羊
波尔山羊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专用肉用山羊品种,原产于南非,现已在澳洲、北美洲、德国以及一些非洲地区饲养。我国1995年初从德国引进含波尔羊94%血的高代杂交羊,分别饲养在陕西和江苏。
2、南江黄羊
南江黄羊是以纽宾奶山羊、成都麻羊、金堂黑山羊为父本,南江县本地山羊为母本,采用复杂育成杂交方法培育的,后又导入吐根堡奶山羊以
及少量努比羊血液,是目前我国山羊品种中产肉性能最好的品种。
标准化“1235”养羊模式
技术要点:
1、农户修建标准羊舍面积100平方米,舍内设置漏缝式木板羊床60平方米,木板间隙1~2厘米。
2、饲养20只能繁母羊,品种选择最好是马头山羊、宜昌白山羊或南江黄羊,公羊选择波尔山羊。
3、种植3亩优质牧草,采取圈养方式饲养,牧草品种冬春季节可选择黑麦草、冬牧70等冷季牧草品种,夏秋季节牧草品种可选择高丹草、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甜高粱等。在高山地区可选择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等。
4、采取人工受精技术,羔羊45天早期断奶,加快母羊繁殖速度,保证母羊两年三胎,就可以达到每年出栏商品羊50只的目标。
适宜推广的地区:全省山羊主产区。
预期规模和效益:预计全省推广1200户,户平收入15000元,纯利8000元。
第三篇:生猪养殖方案
方案二:生猪养殖项目扩建实施方案 一﹑项目摘要(附表)
1.项目名称:南永青村生猪养殖扩建项目
2.项目申保单位: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养猪专业合作社 3.项目建设性质:扩建
4.项目建设地点: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 5.项目建设期限:1年
6.项目建设规模:扩建猪舍5座
7.项目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金90万元,其中固定投资5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1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万元,合作社自筹20万元。二﹑项目依据 项目建设理由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组织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配合全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和郝庄乡生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建设,为社员提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促进区域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项目建设条件和可行性
南永青村位于绛县郝庄乡西侧,交通便利。耕地面积2000余亩,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情况良好。全村共有居民组三个总户数220户,总人口1050口。共有劳动力750人,养猪户占全村总户数50%以上,养猪大户达到20户以上,年饲养量超过2000口,历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大搞经济发展和科学种田,把建设生态养殖作为发展养殖业的重点来抓,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提升养殖生产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项目设计方案 项目目标
扩建猪舍5座,配套相应设施。
2.项目实施地点级规模该项目位于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地势平坦。现有猪舍2座,母猪16头,后备母猪8头,种公猪2头。
(1)预计扩建标准化猪舍5座,每座建筑规格60米5米,建设面积为300平方,总计猪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2)新修污水粪便处理池三处,新修200m3的水池1个、30m3的水塔1个,购买分娩、保育床各88套,母猪限位栏100套,购买转猪车辆1辆,配套完善饲料加工设施、设备,年加工生产混配合饲料100吨。
(3)建设动物无害化处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
(4)计划引进优良品种大白种母猪20头,大白种公猪2头,长白种母猪20头,长白种公猪2头,新美系杜洛克种公猪2头,预计年出栏育肥猪2800头。3.技术实施
一是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授课、分散指导、现场交流等方式培训;二是培训技术骨干,对项目农户在项目实施前进行一次系统化培训;三是对农户建猪圈、引种、配种前分别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四是请专家对技术骨干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五是采取编制养猪实用技术资料和制作光盘等形式培训农户。4.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强化合作社自身建设,必须加快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购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和服务车辆,实现网络平台对接,利用网络和电教设施设备等现代手段发布、收集产品购销信息和技术信息,进而实现生猪购销网上交易,打造网上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养殖收益,投资10万元。(2)实施内容建设规模,扩建猪舍5座,一是加强标准化生猪圈舍建设,对于圈舍建设标准化程度高、生猪饲养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社员在圈舍建设和购置机械设施等方面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二是加速生猪良种普及率,引进良种二元母猪,以半价投放给社员,加速基地生猪品种改良,提高优质三元仔猪生产率。对于合作社成员购买饲料给于价格补贴,让合作社成员享受购置饲料低于市场价格,达到降低生猪饲养成本的目的。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共需资金9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扶持资金10万元,银行贷款资金10万元,固定投资5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20万元。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1、项目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进行建设,不随意扩大或减少。
2、项目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
3、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管理小组、资金使用与监督组和规划实施建设组三个组织机构,做到财务公开、单独建账、全程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和项目建设质量。五﹑项目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通过良种补贴、标准化圈舍补贴和饲料购销补贴,使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3000元,预计增收100万元;合作社通过投入品和产品统购统销,自身可实现利润10万元,可实现自身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2、社会效益:通过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的饲养管理,使全体社员生猪生产水平得到提升,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通过粮食转化和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带动全镇新增饲养量1万头,农民养猪纯收入增加100元。
3、生态效益:通过标准化圈舍建设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提升养殖水平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养猪粪便污染难题,加速了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四篇: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如何走向良性发展
作者:胡美函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第46期 总第445期 点击数:
2009-6-15 11:07:58
198 更新时间:日前,一则来自国家发改委网站的信息表明,5月份,我国生猪出场价格、白条肉出厂价格、仔猪价格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猪粮比价继续下跌,已经连续4周低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六部门年初联合发布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设定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按照预案的规定,着手开展冻猪肉政府储备的收储工作。
“猪粮安天下”,在中国人的饮食中,除了粮食还真没有哪种食品比猪肉权重。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对猪肉的消费,占所有肉类消费的65%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达到了80%。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5月份CPI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3%。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32%,环比下跌7.3%,影响CPI下降0.22个百分点。猪多导致价跌
今年以来,猪肉和各类生猪价格沿袭去年下半年之势继续走低。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发布,5月27日,全国470个农村集贸市场仔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12元,比上月底下降11.4%,连续第2个月降幅在10%以上。
猪价在滑落,生猪饲养成本却在增长。5月初,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5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粮比价为5.9∶1,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已进入蓝色预警区域。日前,该中心再次发布,5月27日,全国大中城市的猪粮比价为5.87∶1,为2006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有些地区甚至低过该比价,养殖户亏损已成事实。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反映,该省目前生猪价格为每公斤9.5元,玉米价格是每公斤1.75元,猪粮比为5.4∶1,跌破5.5∶1已逾两周,农民养一头猪平均亏损近百元,严重时亏损高达200元。养猪大省四川,目前猪肉价格与粮价之比降到4.99∶1,远远低于5.5∶1的盈亏平衡点,已经进入价格红色预警区。
不仅如此,生猪生产供大于求也开始显见。农业部畜牧业司的最新统计,今年4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5489万头,比上月上涨1.4%,这远超过国家宏观调控指标确定的4.1亿头的水平。
以江苏省为例,据该省物价局监测,仅如皋地区,当地5月份生猪出栏约7.65万头,预计6~7月份出栏15.8万头,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0.39万头、0.72万头。
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着市场行情。本来每年到3~10月,由于季节性的饮食结构变化,猪肉消费已是淡季。而4月底开始的甲型H1N1流感偏偏开始就被称为“猪流感”,令本已持续下跌的猪价行情雪上加霜。在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出于自身健康的保护,许多人心存疑虑地放弃了消费猪肉。与此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好像更愿意呆在家里吃饭了,这似乎也影响到了对猪肉的消费。不少养殖户迫于压力,又开始集中出栏和抛售生猪。消费需求在缩减,但猪产品供应却在骤增,这便加速了猪价的触底。用生猪养殖业行里人自己的话来描述眼下的行情,是“今年淡季更淡了”。
猪多从何而起
有人士认为,出现目前猪多而导致价贱,与近两年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政策不无关系,并认为能繁母猪的存栏总量以及仔猪的产量在今年年初就应加以控制。
2007年,为了平抑猪价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其中几大奖励和补贴政策对生猪养殖的迅速壮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当其冲的是实施了能繁母猪补贴制度。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并明确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并同时推进能繁母猪的保险工作,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中央财政还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差别补助。这一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各省各地对能繁母猪生产的投入。例如:云南省当年就投入5亿发展生猪生产,其3.5亿中央财政投入,该省的农户每养一头能繁母猪即可获50元的补贴。同时实行了能繁母猪保险,参加保险的每头猪死亡可获1000元补偿。此外,每头母猪配一窝还能补助20元。
第二是大力扶持了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对年出栏3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猪舍标准化改造、粪污处理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实施补贴。鼓励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保险服务,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还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地方财政要对担保机构的生猪贷款风险给予必要的补助。在此政策下,农业大省河南省,在当年不遗余力地重点扶持现有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重点户)的改扩建,对年出栏300~499头的补助10万元,年出栏500~999头的补助20万元,年出栏1000~1999头的补助40万元,年出栏2000~2999头的补助60万元,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补助80万元。
第三是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实施奖励。仅2007年就安排了15亿元专项资金,对253个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资金,当时这些县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33%。
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其奖励的标准是:年均生猪出栏量大于80万头的县;年均生猪出栏量在60万头至80万头之间,且人均出栏量大于1头的县;达不到上述标准,但对区域内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县,如36个大中城市周边的产猪大县。并规定各县所得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不能挪作他用。要用于规模化生猪养殖户猪舍改造、良种引进和粪污处理、生猪养殖大户购买公猪、母猪、仔猪和饲料等的贷款贴息及防疫服务费用等发展生猪生产的支出。并对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圈舍的新建、引种、粪污处理、贷款等方面实施补贴,补贴的标准是:圈舍的新建每平米补贴40元,沼气池每立方米补贴150元,引进良种母猪每头补贴400~600元,贷款贴息50%。
为了体现“多调多奖”政策,财政部并明确,奖励资金的分配按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三项指标测算,其各自所占权重分别为50%、25%、25%。奖励资金测算数据主要以统计系统提供的分县分年数据为准。
由于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落实得好,支持力度大,2007年9月以来,各省各县的生猪养殖积极性高涨,补栏积极,存栏量小幅回升,出栏比较正常,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
在此后一年内,财政部又进一步加大了生猪养殖的政策扶持力度,在能繁母猪上,补贴标准从50元提高到100元,并明确规定对能繁母猪保险政策,要扩大覆盖面,力争做到“能保尽保”,对因疫病需要扑杀的政策性投保能繁母猪,财政给予补助,保险公司要予以赔付;在养殖规模上,加增安排25亿元,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继续对生猪调出大县继续给予奖励;另外,还加增了中央储备玉米的调运和拍卖工作,控制饲料价格上涨。
不仅有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在扶持,养猪还免税。此时不仅国民就连外商也陡然发现,我国已然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政策无限优惠的最好养猪时机。于是,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的农民工、携外资的跨国投资集团,“在地产业踉跄之际跑出来”的房地产商等各路人马,浩浩荡荡地进军到养猪的行列中。
南昌的艾格非国际集团公司,2008年利用他们在纳斯达克上市融来的1亿美金,在江西、福建、广西、上海等地迅速收购了近40家猪场,声言要做中国的“养猪大王”;中粮集团也宣布,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97亿元,在湖北建成存栏50万头的母猪养殖基地,形成1000万头的国家生猪现代化健康养殖示范区;泰国正大集团与江苏省农垦集团,以合资经营方式设立江苏正大苏垦猪业,希望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及屠宰和加工能力;网易集团也决定进军养猪业,计划年出栏生猪将达到100万头;之前主要从事建筑行业的南京雨发建设集团,从去年3月份投资修建猪场,目前已经投资350万元。
有关经济眼球还注意到,农民工的外出打工和返乡就业对猪价有着另一面影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就指出:“2007年猪价上升过快,是因为农民外出打工增多,农村散养户减少一半,全国减少了近36%的生猪生产能力导致。”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大批失业回乡的农民工中,就有部分转而从事生猪养殖,从而由过去在外地打工吃肉的消费者,变成养猪的供给者,对猪价构成双重压力———在减少猪肉需求的同时又增加了供给。江西九江县扶贫办前不久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县重点村返乡人员达1600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16%,这之中有4%的人预备从事养猪等农业规模开发。
于是,在这个从省到县、集团到个人“蜂拥而至”养猪大军中,受鼓励政策和获利心切的驱使,发展生猪养殖的无序与盲目怎可避免?
扶持过度引发不良反应
2006年6月,全国部分地区爆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直接导致了生猪市场的持续低迷。该年生猪存栏水平在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从而导致2007年猪肉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引发了当年的猪价疯涨。
为平抑猪价,2007年国家开始实行一系列生猪饲养扶持政策,2008年猪价便开始回落,猪肉等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没有出现脱销、断档或排队抢购现象,说明扶持政策起到了平抑猪价和保障市场供应的效果。但自2008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猪价低迷,生猪出现过剩,也反映出这一系列政策扶持是否过于优厚,引发了如今生猪养殖业发展的窘境以及猪价的不良反应。
2007年开始实行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对养殖户(场)实行每头能繁母猪50元的补贴,2008年又将补贴调到每头100元,补贴执行时间为两年,一直发放到今年6月30日;并明确因疫病需要扑杀的政策性投保能繁母猪,财政也给予补助,保险公司予以赔付。对确定的生猪调出大县的养殖户(场),实行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增加发放临时饲养补贴;对国家的优良种猪场的养殖户(场),按每头公种猪1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临时饲养补贴。这一政策刺激了不少养殖户(场)扩大能繁母猪的饲养,但却因预警机制不健全,相关管理部门引导不够,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过高。
农业部畜牧业司的统计显示,今年4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5489万头,比上月上涨1.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922万头,这两个数字远超过国家宏观调控指标确定的4.1亿头和能繁殖母猪4100万头的水平。母猪过多,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仔猪产生,这也就是导致生猪存栏过剩的主要原因。
对能繁母猪政策倾斜的不适度,还会引发更多不能预期的风险。政策明确能繁母猪保险的保险金额为每头1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其中,各级财政负担48元,农户自负12元,仅占保费的20%。保险责任包括洪水、台风、暴雨、雷击等自然灾害,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口蹄疫等重大病害及泥石流、山体滑坡、火灾、建筑物倒塌等意外事故。对生猪养殖散户,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给予支持,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期限,最高授信额度可达到5万元,并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对规模较大、资金需求较多的专业养殖户,通过“核定额度、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到期还款”的农户保证贷款方式给予信贷支持,最高授信额度可以达到20万元;对规模化程度较高的规模化生猪饲养、生猪饲料加工和肉类深加工等企业,根据自身能力适当给予资金支持。
这样一来,养猪既能贷款又能上保险,还没有什么门槛,怎么养都有国家政策来保障,难免不会被认为是容易上手且又没有多大风险的诱人活计,谁都可以从事,蜂拥而至是再所难免。
而对猪圈舍进行补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更是让众多专家学者忧虑。在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上,对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圈舍的新建、引种、粪污处理、贷款等方面实施补贴,补贴的标准是:圈舍的新建每平米补贴40元,沼气池每立方米补贴150元,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
目前,大批的投资商进军我国养猪业,其中还有一些房地产,他们新建了大规模的养猪场,从中所获得的新建猪圈舍补贴和贷款也是显而易见,但有些猪场并没有养上一头猪。比如:在南京每平方米猪舍可以补贴100元,据此很多新进资本甚至还没有采购猪仔就已经获得了巨额政府补贴。类似这样的一些做法,似乎有钻政策空子进行套现的倾向。不仅如此,这边大面积的土地被占用新建猪舍,那边又是村里村外处处可见的猪圈闲置着,且不计算重复建设所耗费的资金和人力值不值,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占有,这笔账又该如何计算?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一位教授直言,政府再把资金补贴给新建猪场,过度热情鼓励养猪,只会导致生猪头量的非正常增长,埋下猪肉价格快速滑入下一个谷底的祸根,这一补贴政策应加以改进。
良性发展需要调控艺术
从目前生猪养殖业发展中诸多的一些不良反应来看,2007年到2008年间实行的生猪养殖扶持政策的“利好”,引发了生猪存栏量迅速膨胀。农产品的需求是相对刚性的,但猪肉以及猪肉产品的消费,却不会随着猪肉供应量的增加而同比增长。扶持政策过度地鼓励了产出,却忽视了之后是否有与之匹配的需求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猪及猪产品的供需失衡。所以,要促进今后我国生猪养殖业走向良性发展,不仅仅只是扶持也要抓好同步调的调控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认为,出台这么多扶持产业政策肯定是没错的,关键是政策怎么落实,怎么做到客观,怎么把钱要用在刀刃上,起到应有的效果。
有媒体报道,农业部也曾在去年9月发出预警,可是由于多部门管理、信息沟通不畅,一些地方仍然在继续大力鼓励生猪养殖。所以,养猪过剩也是因多头管理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预警机制不健全,从而使得相关的调控政策措施滞后所造成。
就目前而言,养猪户、屠宰场、猪肉经营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并不平均,其中,养猪户的利润平均仅为猪肉经营户的1/3左右。且当生猪价格下跌时,猪肉市场价格下跌也显滞后。本轮出现的生猪养殖过剩其苗头在去年下半年其实已显现,之所以有关部门直到前不久才加以关注,也有今年春节期间惯例性的猪肉价格上涨,掩饰了上游产业生猪饲养过剩事实的因素。有业内人士建议,当务之急建立起完善而敏锐的市场预警和调控机制尤为重要。
让人担心的是,倘若再次出现猪肉价格的上涨,城镇居民的消费利益又将受到波及。为此,专家呼吁,亟待建立以丰补欠的储备均衡销售机制。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储备猪肉制度,基本上保证了民食工需;走向市场经济后,则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建议猪肉储备机制向规模化完善,以丰补欠实现均衡销售,对平抑猪价、调控生猪饲养将能起到调控作用。
另外,一直被大家看好的生猪期货,有规避因猪肉价格的波动给生猪饲养,以及猪肉深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的作用。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今年知道明年的生猪销售价格,便于养殖户(场)们掌控生猪饲养的数量,使得生猪市场拥有合理饲养量。2月3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采取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养猪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流感疫情的出现,延缓了这一机制的出台。猪肉类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通常也是易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尽快出台上市生猪期货等金融产品,不仅能为市场提供预期性价格信号,也可以为市场提供部分对冲农产品周期风险的工具,避免出现农产品“大起大落”的怪圈。
生猪市场起伏之启示
□翎飞
就我国产业发展,尤其是农产品产业发展来看,多年来存在着“少了少了,多了多”的窘境,为何一直就调整不过来呢?这其中有“一少就扶,一多就放”原因。
拿生猪养殖业来讲,2006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引发“猪恐惧”,不知是不是政策也恐慌得无济于是了,养殖户们不得不挥泪杀母猪,导致之后的猪短缺,引发2007年的猪价发飙。于是,政策便开始扶持,又给补贴又免税的,可如今猪又多了价跌得厉害,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会不会是再现养殖户挥泪杀母猪后不了了之?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问题让人深思。
其一,“一少就扶”,什么政策都给。试想,仅一个养猪产业一出状况就加以过度的、延绵不断的母爱。那其他的产业呢?会不会效仿也要求这样的母爱,像当今的美国汽车业那样排着队地要“破产重组保护”?那时,国家的母爱将又给谁多一些?所以,真正要扶持的是培养各产业要有市场眼光,走良性发展之路。
其二,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在多头管理之下,相互信息又沟通不畅,造成了无序无量并浪费的大生产局面。农业部在去年9月便发出预警,由于多部门管理、信息沟通不畅,一些地方仍然在继续大力鼓励生猪养殖。试想,如今是网络时代,还出现如此信息不畅通状况,是人的原因还是沟通渠道及设施的原因?如果碰上战事,岂不要造成许多地方的沦陷?当务之急,应增强产业中统管和分管之间信息的畅通及其速度,必要地拓宽信息发布和传递以及回馈渠道,比如通过媒体、网络、邮政、协会、经纪商等来加强贯通;更要建立产业链上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工作机制,避免多重管理或谁也不管。
其三,我国居民肉食消费结构偏重猪肉也是个问题。猪肉比重达65%,而牛羊肉只占到30%~40%。肉食消费结构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产品产业的均衡发展,也关系到全民族身体素质的强健。就以男足冲不出亚洲为例,欧洲人吃牛肉、鸡肉,中非人有些是吃羊肉的,人家的足球却能踢向世界,人家的奔跑速度够快,身体也灵活,耐力也不差,终归有人家的体能摆在那。但中国人的脑瓜子聪明也是有目共睹的,且看“两弹一星”和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载人飞天,都是在其他国家预料不到时间内做到的。这说明仅食用一种肉类食品,对脑力发展和体能发展都会有影响。如果能抓住时机,广泛宣传,把居民的肉食结构调整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比重,对国人的脑力和体能的发展将大有益处,说不定对猪价的大起大落也可以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第五篇:生猪养殖计划书
项
目
计
划
书
长白猪养殖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介绍
1、项目资料
项目名称:长白猪(兰德瑞斯猪)生产养殖计划 经营范围:长白猪的繁殖、育肥与销售 养殖方式:舍饲圈养 集资方式:个人投资 项目负责人:赵强 员工人数:未定 项目投资:432000元
场地选择:新疆农九师一六一团四连大棚 项目背景: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中国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一批引进,在中国长白猪有美系、英系、法系、比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生产中常用长白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大)猪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在现有的长白猪各系中,美系、新丹系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为了实施种猪的标准化管理,农业部组织了由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的长白猪种猪标准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长白猪标准的报批稿,并建议将其作为长白猪种猪质量评定(销售)的标准。
2、品种介绍 1)体型外貌
长白猪全身被毛呈白色,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平伸略下耷。大腿和整个后躯肌肉丰满,蹄质坚实,体躯前窄厉害呈流线型。体躯长,有16对肋骨,全身被毛白色。乳头6~7对。2)生产性能
长白猪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屠体较长,胴体瘦肉率高。据测定,体重30.7~72.28㎏阶段,日增重731g,每公斤增重耗混合料3.38㎏,青料0.97㎏;折合消化能46.48MJ。屠宰率71.66%。据丹麦测定,日增重793g,料重比2.68∶1,胴体瘦肉率65.3%。各地用长白猪做父本与本地母猪开展二元或三元杂交,均有较好的杂交效果。日增重比本地猪提高10%~26%,瘦肉率增加5%~8%。长白猪性成熟较晚,6月龄开始出现性行为,9~10月龄体重达120㎏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10~11头,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头。
二、市场分析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生猪养殖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04 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生猪出栏量由 2004 年 5.73 亿头增加至 2014 年 7.35 亿头,年复合增长率 2.52%;生猪存栏量由 2004 年 4.21 亿头增加至 2014 年 4.66 亿头,年复合增长率达 1.01%。
2004-2014年 年我国生猪出栏和存栏量
2007-2015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猪粮比情况
2010 年 12 月以来我国生猪及猪肉价格
我国猪肉总体供给情况 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城市化率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动物 性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2000-2014 年,我国肉类产量、猪肉产量总体稳定增长。我国肉类产量从 2000 年的 6,013.90 万吨增长到 2014 年的 8,706.74 万吨,年复合 增长 2.50%;猪肉产量从 2000 年的 3,966 万吨增长到 2014 年的 5,671.39 万吨,年复合增长 2.41%。受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影响,我国肉类消费以猪肉消费为主体,2000 年-2014 年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保持在 65%左右;其中 2007 年,受生猪价格长期偏低,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部分地区爆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年 猪肉产量下降至 4,287.8 万吨,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比例下降至 62.45%;2011 年受“瘦肉精”事件影响,当年猪肉产量下降至 5,060.4 万吨,猪肉消费占肉类 消费比例下降至 63.53%。
我国猪肉消费需求尚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1)人口基数保障猪肉消费需求保持稳定 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尤其我国居民对猪肉消费的偏好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可以保障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需求保持稳定。同时虽然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人口数量仍处于增长状态,对猪肉的需求也 将保持增长状态。
2)居民收入水平对猪肉需求的影响
居民收入水平与猪肉需求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 1981 年的 491 元增长到 2012 年的 24,565 元,同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购买猪肉量由 1981 年的 16.9 千克增 长到 2012 年的 21.2 千克。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由 1981 年的 223.4 元增 长到 2012 年的 7,916.6 元,同时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猪肉消费量由 1981 年的 8.2 千克增长到 2012 年的 14.4 千克。
三、项目计划
1、近期计划(一年内)
一年内,学习生猪的饲养技术、繁育技术、疾病预防控制与常见病情的治疗并与其他养殖场的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联系。另外收回前期投资成本。
2、远期计划(三年内和五年内)在三年内,将规模扩大到生猪存栏100——300头,开拓一些周边县市的市场,将养殖场办成养殖企业,并且带到周围一些养殖户一起养殖。
在五年内,将规模扩大到生猪存栏500头以上,建立自己的屠宰厂,组建专业养殖合作社,综合养殖户的力量,建立品牌,提高声誉,开拓更大的市场,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并且研究更好的养殖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四、成本
购买大棚:3.5万;建设三十个圈栏及料房:8万;三十个定位栏、十个产床、两个保育床:5万;粉料机:0.65万;棉被购买及铺设:2万;种猪两头:1万;生产母猪(三元猪):15.05万;饲料:8万;总计共投入43.2万元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生产母猪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平均每四~五个月繁殖一次,每胎小猪为8~12只,猪场生猪43头*猪仔8只*每年繁殖3次=每年预计产出猪仔1032只;在2017年预计出售猪仔400~500只,出栏销售400~500头肉猪
2、社会效益
对拉动周边养殖市场有很大的帮助;对解决劳动力有一定的帮助;带动周边养殖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国猪肉市场短缺做出补给。
六、风险预测
1、经营风险
(1)选择经营场地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2)野生动物的侵袭;(3)猪仔的成活率;(4)疾病的防治是否到位;(5)销售是否畅通;
(6)经营成本与利润是否成正比;(7)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2、控制办法
(1)选择经营场所必须进行实地考察,结合该品种的生活习性,决定最佳场地;
(2)猪舍布置合理,场地做好防御工作;
(3)选择优质种苗,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建立科学,高质量的繁育系统;
(4)提高工作人员的疾病预防意识,和专业的兽医师建立联系,做好猪群的防疫系统,定期对舍饲进行消毒、清洁;(5)提高猪肉及猪仔质量,建立稳定的市场供给关系;(6)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力求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利润;(7)采取先进的管理制度,做好财务、饲养、销售、防疫、日常管理等的管理制度,力求做到规范化。
总 结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80后,我怀着自己的梦想准备在家乡搞养殖业。我相信自己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在养殖事业上发展自己的产业,将家乡的养殖业带动到一个新的层次。在这个行业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